恐怖片,即是把人放置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下,在声音、画面、情节的刺激下,情感上产生恐惧、刺激、温情的影片。通过展现人性的恶,来烘托及弘扬人性的善。
这部影片卖点有3:老戏骨、国际电影节盖章、换魂设定。
所以,爱奇艺的广告位刻意放大鲍起静和陈瑾两位老戏骨的海报,就吸引了一波像我这样本来对恐怖片兴趣不大但因为是老戏骨主演的国产影片,还是用了一个小时把它看完了。
老戏骨的演绎很不错,鲍起静饰演的老太太一脸慈祥,说话温柔(又一位香港老演员,不过普通话不错),不露声色稳定女主,然后让管家和李百乐进去那段最出彩。从始至终一脸慈祥的坏人,有点意思。而陈瑾,在女主醒来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密闭空间后震惊、想要逃离的状态,陈瑾演绎得十分到位,她的神色正是女主或者说那个演员的样子(好惨,女主在豆瓣查无此人……)。
纵观国产小成本网络电影,千篇一律的女色、恐怖、抄袭撞梗,基本没有看的价值。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哦!这部片子可是入围了很多国际大奖的名单哦!什么第二十八届英国奇切斯特国际电影节、第五届美国好莱坞恐怖电影节并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第六届西班牙塔雷加奇幻电影节、第四届美国波特兰惊悚电影节。听起来也是蛮唬人。究竟怎么样呢?看完只想感叹,究竟是这些电影节收钱了还是没恐怖片送审了,这样的电影也能得奖。
先不说这个“老太太通过某种迷信手段和女孩互换身体”的设定,某泰国电影十年前早就用过了,就说女主和妈妈、妈妈和姨妈之间的感情叙事也太水了吧。
女主妈妈为什么要给女儿讲鬼故事?甚至在女儿睡着后在自家浴缸自杀?完了还怪女儿,不要嫌弃妈妈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因为你记住的我就是这个样子?迷惑。
完了还一次次以苍白诡异的形象屡次出现在女儿的梦里、镜子里,吓得女儿一哆嗦。
何必为了恐怖而恐怖,哪有母亲这样对女儿的呢?所以,就这点来讲,这个剧就十分不合理。
既然是讲人性,管家、老太太、李百乐、姨妈就都坏得纯粹,坏得彻底,他们完全就是脸谱化的工具人。完全是为了引出女主和母亲的感情戏,昭示亲情之伟大而存在的。
母爱的伟大,这部影片是怎么体现的呢?第一次是母亲暗示女儿,不要告诉李百乐她心里的恐惧,他在使诈。第二次是母亲明示女儿,他们就是要用你的恐惧击垮你,然后用你的皮囊,所以你要克服恐惧,保持清醒,才能回去正常生活。
毕竟母爱的伟大,没有人会诟病,一点点温暖就能让很多人不忍心骂这部电影烂。可是与前面无时无刻不希望女儿快点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的行为,这些爱来得完全就不合情理。所以前后情节导致这个母亲的形象是分裂的。
至于女主,完全就是一个工具人,还是演技不好那种,被其他人和情节推着往前走,没有自己的意识。感受一下,她在车里发现管家不对劲、发现浴缸有血、看到一堆鸡被杀、看到朋友发给她有关管家下咒的视频时的表情……嗯,一脸淡然,甚至还有点小兴奋。
算了,不说也罢。
当然,这个影片也并非一无是处。除了两位老戏骨,最出彩的应该是管家,也许他才是主角?
儒雅的长相和气质,不苟言笑的管家身份,很适合这种暗黑系的大恶人。每一个眼神,都看得到演技,虽然都是用眼神压制对方,给人恐怖的感觉,但又都有所区别。影片中几个不靠声音、调色、表情而传达恐惧的片段,基本都在他那里——例如,李百乐摘下戒指时,他面不改色、手上繁复的动作,以及快速接近目标时的表演,呈现出一种极度病态的恐怖感。
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这个演员似乎在豆瓣也是查无此人?
最后,看了一下导演是邱玉洁,之前导演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嗯,看过,还是在电影院看的,影片讲了什么不知道,只记得看了一半差点被晃来晃去的镜头晃吐,没有好感。现有的两部影片,个个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所以这位导演,看来往后得绕道走了……
上一个这么不顺遂的春节应该是雪灾吧?
今天看到囧妈直接线上发行,感叹真是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
这部惊悚片也搭上了这个背景。
真心觉得这部片子挺有意思的:
第一,惊悚题材放在春节线上上映。这要不就是赶上了,没办法,要不就是团队埋了个大梗?
第二,看完片子之后,第一点到底是为啥,对我来说也不重要了。因为我真的挺喜欢这个故事的:
亲情和恐惧,如影随形。
一个人害怕的东西里,藏的是爱和思念。
有一说一,片子的成色当然有不足。但我认为,这个主题探索有很大空间。
总而言之,就算有人说烂,但也得承认不俗。
这分明是今年最有趣的华语电影之一,结果被大家诟病成这样,我实在不能理解。看懂这部电影必须使用一些心理分析的视角,最后你会发现这么几个事实:
1.片中的真实和梦是倒置的,童卉从小就患有心理疾病,她在结尾穿着病号服出现是唯一的真实场景,前面的都是她的想象。
2.童卉母亲在她幼年时自杀,从此童卉就患了病,姨妈是童卉想象出来的,代表着妈妈的另一面,在片中说姨妈是妈妈的闺蜜,又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姨妈,说明这个人根本不存在,是童卉心里另一个妈妈的假象,这个妈妈想要夺去童卉的身体,很可能是因为幼小的童卉害怕死去的妈妈会把自己一起带走,也可能是与年轻与衰老的主题有关,姨妈和妈妈是同一个人的证据,就是片中童卉偷看姨妈的房间,房间里挂着的睡衣和妈妈死前穿的是一模一样的。
3.姨妈和妈妈的对立是童卉心中的核心痛苦,童卉即害怕妈妈又希望妈妈是好的,童卉很可能是一直住在疯人院里,在她心中长期有两个妈妈的形象,一个她不愿意面对的,就投射成一个妈妈亲近的角色,另一个是披着死人外衣但心里却爱着她的好妈妈,最终好妈妈战胜了坏妈妈,童卉摸着胸前的照片看着窗外全剧终。
4.片中刻意没有解释母亲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以童卉一个病人的视角,永远不会知道妈妈为什么自杀,所以整部电影都是在描写童卉的感受,而不是客观事实,与我的推测相吻合。
所以这是一部讲述严重创伤的电影,所有意图都隐藏在表面的情节之下,片中处处是童卉压抑的符号,你必须找准看待它的方式,才能理解它的表达,这实际上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女性电影。
女导演把自己对创伤和恐惧的认识包裹在一个恐怖类型片里来表达,格局首先很大器,为了争取观众做了一些妥协,片子里有些夹生的吓人镜头比较尴尬,但更为亮眼的是对人物的独特设计,是情欲戏、闪回、梦境的灵动穿插,没有低端刻板的吓人桥段,没有迂腐封建的爱情观,而是在讲一个女孩的创伤。 片子在国外好几个具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拿奖,国内观众吐槽片子抄袭了逃出绝命镇和万能钥匙,因为都有夺皮的情节,电影节评审不至于没看过那两部片子,他们看到了《夺皮》的原创性和独特气质。 国内观众还吐槽预算低、制作差、女主丑,这些都是硬伤。 但是吐槽故事过于简单,演员太少,这些必须得到平反。你以为这个故事简单,但越简单的故事要讲好其实越难,大部分国产恐怖片都是硬填一堆逻辑不通的情节,最后用做梦和发疯来圆,夺皮没有,故事确实很简单,就是有童年创伤的女孩因为一场葬礼又必须重回自己的创伤情境中去和解疗愈,人物也很少,但是每一个人物都有明确的功能,而且很有特点,管家躲在黑暗角落做法念咒,邻居老太太用慈爱面目隐藏同谋身份,小鲜肉光着膀子撩妹,问你在害怕什么,这些都是魂穿级别的人物设计,非常精彩,几个演员完全撑起了一台戏。 而且编剧大胆动用了解读空间很大的情节,女主角给明明已经去世的妈妈盖上毯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悲痛和恐惧,她在梦境里看到男主的柔情,所以在现实中把自己的秘密和盘托出,不怕观众看不懂,首先要忠于女主角的感受和逻辑。 在讲述创伤之余,片子还有对现实的关照,财富和地位划分了穷人富人,穷人勉强维生,富人却在寻求永生,但诚如管家所言,恐惧最终消除了贫富差距,因为凡人皆有恐惧。 我们特别鼓吹大场面、大制作,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烧钱拍电影,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里如何做电影?夺皮给的是他们的答案,钱不够也不将就,请能请到的最好的演员,最好的配乐,精简情节、场景、演员。所以影片从故事到画面到情感都很干净很克制,一点儿不花哨,这是审美和态度对资金不足的弥补。 说到底是潜力和成色的分歧,电影节给奖项是看到了潜力,观众吐槽是因为对成色有要求,这种断崖式的分歧并不难理解,中间的距离就是电影人的进步空间。
故事很简单,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讲完故事自杀了,具体为什么呵呵了,电影里没解释。
后面就是准备参加姨妈的葬礼,很奇怪的管家和莫名其妙的一个小白脸。女主演技烂到吐,台词跟念悼词一样!期间女主YY很多次
剧情莫名其妙,两个人打了小白脸一顿把戒指夺走魂就跟飞了一样
看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逃出绝命镇里的黑人,这时候女主和逃出绝命镇的男主一样开始逃跑,逃到邻居家,结果你懂的被出卖抓了。
后面就是模仿万能钥匙的剧情,互换身体,女主把戒指戴在手上就在病床上醒来就没了,是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讲述了一个什么乱七八糟的破玩意。模仿都不会,编剧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就这烂片还有水军刷5星,也是呵呵。还有鸣不平的,更是呵呵!
国产片的偏科严重由来已久了,这是一个创作者和观众互相作用的结果,从豆瓣评分就能看出端倪。只要是现实主义题材,再伪善的6分、7分跑不掉,其次是喜剧类型,笑点无论高雅低俗,6分起评,奇幻、科幻稍低一点……
而恐怖片,应该是起评分最低的类型。
其实哪怕是国外的精品恐怖片,起评分也低,比如去年上映的中岛哲也的《来了》,浑然天成的巅峰之作,才6.9分!大家念念不忘的《万能钥匙》,豆瓣7.9分,基本上就是中外恐怖片的分数天花板了。
相较之下,国产的恐怖片是遭人唾弃的差生。
国产、恐怖片、网大,简直就是不要脸的留级生,只要出现,观众就觉得肯定是来恶心人的,这类片子的豆瓣评分通常分布在2到4分。
《夺皮》以要脸上进的姿态出现,作为这种审查环境下的一部作品,作为一名没有放弃自己的差生,非常热血。
其实这几年看到最惊喜的恐怖类型网大是《笔仙大战贞子》,评分低得让人错愕,片子纵然有过度通俗之嫌,但不乏是一种反抗审查的倔强态度,核心概念就非常有趣,中日两国的鬼界网红过招,恐怖元素都非常直给。
这两天因为有夺皮出现,我又回头看了一遍笔仙贞子,还是大呼过瘾,就该这么毫无包袱、肆意为之,评论里很多哈哈哈哈哈哈然后打一星的,真不知道是种什么心态,我不怕以恶意揣测,这就是一种撇清的势利心态,生怕给这类片子打高分变成了自己的审美风向标。有些爱情大烂片,烂到逻辑都非人了,你会因为自己流了几滴猫尿就打高分,觉得自己的情怀和眼泪格外值钱。。。
说回《夺皮》,不像笔仙大战贞子,构不成现象级网大,看了一下这片子的评论,大部分在暖心鼓励,不知道是不是雇了亲友团。。。但看到还是觉得欣慰。
《夺皮》,不像常规恐怖片那样走过瘾路线,它的倔强在于审慎的审美!看到一条短评深以为然,钱花在哪儿最能看得出主创想干嘛,夺皮的配乐非常出众,绝对是我个人看到的网大里面做得最好的。鲍起静和陈瑾两位老演员加入,相信他们不单单是为片酬,要为片酬不知道已经接了多少良莠不齐的片子,肯定也出于一份扶持之心,而夺皮中的管家是我近来看到的最佳银幕形象……
最让人惊喜的是夺皮的主题,这也是这部片子比较吃亏的地方,有多少观众看恐怖片是为了看主题呢。夺皮的核心意图不是惊悚悬疑,而是侧重在对心理创伤的解读,女主在梦中疗愈自己,在创伤中疗愈自己,只身犯险、不对任何人抱有恶意和怀疑和仇恨,哪怕是曾经伤害自己的妈妈。
故事情节简单但是扎实,又留下了足够多的疑问。其实越是简单的故事越是要有深厚功底,能对主题有深入浅出的阐释,能不张牙舞爪地编织情节。
看到评论里低配版这个那个,我就很窝火,先看看我们低配版的审查环境吧!
俗话说戴着镣铐跳舞,戴着镣铐还有心情跳舞的,已经拥有着赤子之心。这几天疫情蔓延,感受一下戴上口罩你还愿意运动吗??就是这么生理层面的限制,而精神层面的禁锢不可感,所以更温水煮青蛙。
所以我乐见每一部恐怖片的出现,在自己的考卷中表现出努力过的痕迹。网上搜了一下主创团队,貌似是一个新团队,做恐怖片就是单纯出于喜爱,简单直接,所以我更想给主创团队一声鼓励:洒脱一点,年轻人们!把规则抛在身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下一部会更好,会有你们的观众。
抱着对国产鬼片的期待,看了一会,然后继续回到国产鬼片真傻必的行列。。。
这个片名的自我剧透程度让人哭笑不得。
???山寨版万能钥匙加逃出绝命镇 还拍成这德性 这玩意也能5分??
弹幕一直在刷国产恐怖电影新高度,咱们去看原版不香吗
电影至少升级了,探讨到了灵魂问题,不是简单的吃致幻药或者神经病这么简单的问题。这个是夺去人的肉体,很神奇。演员有两个大碗,导演厉害,这种电影都能请来。
“逃出绝命镇”痕迹太重了。
结尾女主满眼的欲言又止,想告诉我们这部片子经历了什么魔鬼删减,可惜说不出。
一个小时我看到30分钟够意思了,实在没意思往下看
给陈瑾一颗星。
导演的头图比电影本身有趣
低配版《万能钥匙》,爱奇艺敢上线这种片,胆子真大…
气氛渲染的十分到位,很难得的网剧,当至亲之人化为恐惧之源,想想就毛骨悚然。结局偏弱了一点,没有什么新意,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够更加出色。
为什么豆瓣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删掉标记?我”记得这部我之前标记过啊?而且还写了很长一段短评啊?为什么没了?
绝命镇翻版
拍的什么一套
女主胖胖的傻傻的 居然是模特?割坏了的双眼皮很出戏?穿了三天的衣服是淘宝19.9包邮的么?剧情太拖沓了!结尾仓促潦草…
设定玩闹,抄走了两部神作,说会抄,确实大概念、镜头全都抄到手了,说不会抄,就是整个故事各种硬各种假,还直接省略了最有看点的大高潮。演员辣眼,陈瑾和鲍起静被骗了啊。
低配版的《逃出绝命镇》,一样是灵魂交换的题材。《夺皮》的紧张感全靠女主角回忆母亲的恐惧与配乐来营造,实则内容十分单薄,只是说了姨母想要年轻身体的简单剧情,来龙去脉也没有交待清楚。同样是一个半小时,《逃出绝命镇》在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用许多黑人配角(已经被灵魂占据)来营造诡异的氛围,最后主角强破催眠逃出生天也把整个剧情推向了高潮,全片高能,直到朋友来营救他之后,才让人松一口气。然而《夺皮》一个半小时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鬼片,阴魂不散的母亲,半夜跳舞的已故姨妈,还有神神叨叨的管家,把观众完全带偏却又回不了正轨,最后还是靠母亲的灵魂把自己唤醒才能自救,让我不知道这个影片的定位是什么。满满都是槽点,每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没讲清楚,让观众就听个响,连为了过审最后原来是自己有精神病的“鬼”片都不如。
抄袭万能钥匙?
导演不算是一点水平都没有,镜头其实还可以说中规中矩,但其他槽点实在是太多多了。一个小时里讲了一个和《万能钥匙》类似,细节却远远没有那么丰富的故事,还是显得太仓促潦草。女主台词有点出戏,陈瑾老师戏份不多,不过没想到鲍起静老师普通话讲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