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奏也太快了吧,一来就暴打渣男,建立公司,借钱……天啊,这剧,不要太爽啊,我都不敢错过片头片尾。好喜欢啊,许半夏在这些大佬中立足起来。就是谁还不去看,真的我会哭啊,就像在看大片电影一样,一点也不托,这画质,可不可以再来点啊,我不想这么快就结束。哈哈,还有许半夏的那些表情也太会了,看得出这是练出来了啊,社牛症,她与小弟们的戏也太好苦了,情深义重的难兄难弟都是。希望大家都去支持
今晚风吹半夏开播,爱奇艺更了四集,刚看完四集本来是不准备写长评的,但是评论区有些评论不堪入目,对一部剧的评分如果用哈哈哈哈哈等毫无意义的言语就可以轻易打1⭐️,那我认为简直太不公平了。
用状态来攻击人的,我只能说赵丽颖恭喜你,你成功了,你摆脱了以往精致的人物形象(何幸福也很好我先说),“我能清晰看见岁月在你脸上留下的痕迹,但我仍然觉得那很浪漫”因为那是突破角色的本身!
让我们回到那个90年代,剧方的ost做的真的很不错,片头也很有质感,让我想到开播前的那个海报
“泥沙俱下,风雨来时,且看她烈焰燃烧”真的让我动容,看完四集真的有这种感受,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完全脱离了她以往的人设,豪爽大哥大,和其他兄弟们一起拼搏,最开始童骁骑偷井盖那段真的让人觉得很难受,看到许半夏和他一起打渣男的时候又觉得解气很爽,前四集的剧情很紧凑,接下来再更新
送给疯狂打1⭐️1分钟团建几十👍的人一句话,来自知否“你们若不肯平安的过,我告诉你们黑心肝的,自然有不平安的等着你们。”
首先声明没有看过原著,不是原著粉儿,也不是某些演员的粉儿,不是任何主创的粉儿。只是看了这个戏。就剧谈剧。上来说几句话。
《风吹半夏》,看了六集,它讲了一个什么呢?大致是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底层出身的女孩儿,在男人占绝对主导的钢铁行业,狼奔豕突地冲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这是一条事业的纵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几位男性,有一些情感的交织。
这部戏,六集下来,我首先我不是完全把它当做一个情感的戏来看的。因为这里面的情感构建比较简单,就是几个三角。然后可能还有一些阶层的叙事。比如女主和比他高一层的男二和比他低一阶层的男一之间一些交互。当然,在那个阶层刚开始分化的年代,这个烙印还不是很明显,因为女主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底层,说不好听点,刚开始就是收破烂的,只是收的是钢铁,慢慢做大了。那她和大老板以及青梅竹马的马仔之间的感情纠葛。然后中间掺杂着一点商战,还有就是同行之间的斗智斗勇。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那么,看这个戏,我更看重或者说更喜欢看的是什么呢?我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种历史片来看的。因为90年代你现在看已经过去30年了,而90年代又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一种历史的接续,它前面还有80年代、70年代、60年代、50年代,它其实是镶嵌在新中国这一段发展的历史当中的。所以现在看90年代故事已经是看成历史片了。那故事中的一批人又是一批什么人呢?——民营企业家。谈到这批人,我们就必须关注到90年代的一个大的历史背景。当然,对于这个背景,电视剧是尽量淡化的。只是简单地提示是90年代,然后他们做的是钢铁生意,在前几集当中说要去“北面”收购废铁废钢。那挖开看,其实这个北面儿就是前苏L。这就涉及到一个巨大的历史的场域——90年代初SL解体,社会ZY阵营瓦解。
我们国家虽然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动荡中站住了。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SL解体,我们也很快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很多人工人下岗,然后社会迅速两极分化。这样一批大胆的,善于投机倒把的,敢于冒险的,敢于在这个环境当中去寻求财富的这一批人迅速崛起。在这个社会的潮流中抢先了一个身位,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但是这样一批人他又是有原罪的,风吹半夏这个剧好就好在它并没有完完全全地美化这样一批人。这是一批什么人?狼,甚至可以是豺,鬣狗。有的甚至是地痞流氓。
就比如故事中欧豪演的那个角色,童某某,他是坐过牢的,从牢里出来的。他的行事方式是一个完全半黑社会性质的。他为了收购一个滩涂,作为他们的堆场,他甚至是可以去往海里倒石油,得不到,就毁掉。反正我要得到。当然,电视剧中是给了他一个合理的动机的——就是这个童某某他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对女主无尽的爱,他可以为女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犯罪。看到没有,这叫情圣滤镜。就是非常野蛮的这样一批人在生长,抢占了历史的先机。当然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也不能去苛责这样一批人,因为是历史给了他们的这个机会。
SL解体,社会Z义阵营被西方阵营包围,中国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仿佛两块大陆陡然冲撞的历史的夹缝中,他们有了机会。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往大了说就是一个阶层与另一个阶层的关系。封建时代是地主压迫农民,资本主义时代是资本家压迫无产者。到了90年代,翻了个个儿,过去是工农领导。现在工人下岗了。资产者崛起了。
地痞流氓,社会闲散,投机倒把的人,是吧。或者换一种说法是更有勇气,一批枭雄迅速成为先富的人,颠倒了原有阶层的秩序。你老老实实上班不牛逼,你下海挣钱才牛逼。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我觉得这个剧对历史描述尽管已经非常的云淡风轻,但是它又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要遵照历史。因为这段是历史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一点,恰恰是《风吹半夏》可贵的地方,因为90年的历史非常难讲,民营企业家非常难讲。但是如果我要写这段历史,我可能就不选这些人物为主人公,我反倒要以国有企业在这段时间当中是怎么来抗拒这种资本的全球化,怎么来抵抗这种侵蚀。辽宁就有这样的例子的,怎么坚持,怎么保护我们的传统、光荣,怎么存活。那时候常常提的鞍钢宪法。当然,这些历史问题的探讨到现在都还是混沌的。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还在探讨中。
那这个剧主流在哪儿呢?它选择了一个当下的主流叙事的模型:大女主。这女孩儿是吧,美强惨,非常美。然后底层,从小妈妈就去世了,爸爸再婚了,她孤苦无依。然后又要在这个男人的行业中打拼出一片天地。非常豁得出去,非常豪爽,甚至有些酷的。
与此同时,她又有一些情感纠葛,是吧,与比她更大一层的老板,与她的哥们儿,青梅竹马的,为她做过牺牲的男一号。她就在这么一个三角关系中摆荡,这也是迎合当下某些年轻观众对于爱情故事的需求的。这甚至可以做成一部女性主义的剧集。
当然后面的我还没看啊。只是说可以是一种操作,以一种这种女性的眼光来“凝视”当时那么一个男权的社会。包括行业的选取,钢铁行业,是吧,也很有象征意义。我想这也是可能是演员愿意接这部戏的一个缘故之一。大女主嘛,一番,绝对的女主戏。
但是,这个的历史叙事与主流模型之间是否能够完美的嵌套呢?我认为是有一些天然的不适配的。这里面存在一个造梦需求和对于历史的认知的天然差异。这个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原著的名字叫“不得往生”,这是句骂人的话。在剧集前六集当中也出现了这句台词。就是说男主人公强行农民的滩涂,用暴力的方式,半黑社会的方式,拿下。当然剧集没有把这个责任推到女主身上,是男主去做的,但是女主也是默认了。然后那个渔民,群众,就骂男主说你“不得往生”!这句话还挺文艺的。大概意思说白了就是“你不得好死”,你没法转世的,你做了这种恶事。这是一种以群众的视角来看,这批人不得往生。原著以这个为书名,可也是对于这群人的一种审判。然后,这部剧后来又改成了叫《野蛮生长》。视角又变了。变成是这批人看自己,说是我这是野蛮生长,我是草根的,我是个人奋斗的,我是非常艰苦、筚路蓝缕的,我是充满生命力的。我是这么看自己的,看自己的这段历史的。我野蛮生长。这让我想起了这个当时刘晓庆的两本书,一本是《我的路》,个人主义开始了,个人奋斗光荣,后来又写了一本,《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不当电影明星了,当老板去了,这其实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心态。就好像那句比喻,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没有车,你开进来就是你的车位,抢吧。后来剧名改成了《风吹半夏》,更客观的,更为当下的主流认可。似乎是不站在任何的立场的。更文艺的,更云淡风轻,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一个题目。女主叫半夏,风吹过这个半夏,也很恰当,就是时代的风吹过了这个女主。再说回去,恰恰是在这个历史的真实和主流的模型之间,它发生了一个嵌套的困难,它无法对上,它不是大女主。那批人,他们就不是大女主,她不是美强惨。那批不得往生,野蛮生长的人现在都去哪儿了?润了。跑到国外去了,趁着这个疫情都跑了。这是这部戏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然而,正是这种无法严密嵌套的罅隙,导致了《风吹半夏》成为当下剧集市场上的一个非常珍贵的产品。一个异数。就是说,哇,还有人敢写这么近的历史,它既不是当下的现实主义,也不是那个彻底的恋爱剧、甜宠,而是对于历史的关照。这是一种抢救。因为别看才三十年,遗忘已经开始了。再不记录就晚了。那么,当下,还有剧集公司愿意来关照这段历史,愿意来拍这样一种题材,愿意来回顾我们国家这段发展历程,这太珍贵了,这太可贵了。为什么?因为这是要面临着一定商业风险的。事实上,在该剧在商业端的表现也的的确确体现了这种风险。一方面这个剧,顶配,是吧,顶流女演员,然后拍得很好,镜头语言很好,服道化很好,真实,宣传得很好,热度很高。但另外一方面,在电视台的收视端,它的表现又注定不可能是那种爆炸性的。为什么?因为在电视机前看剧的这批人,他们不管你是不是顶流,是不是这是不是那,他们只看自己想看的。他们就是普通百姓。他们很多是经历过90年代的,他们是骂这批人主人公你“不得往生”的。因为90年代,很多工人是非常痛苦的,经历着下岗,没饭吃,有些人甚至过不下去,干脆买块猪肉,下点毒药,大人小孩一起吃了。就这么极端。所谓的转型,就这么阵痛,他们是被转型抛弃的人。那么,想要靠这批人来拉动这部剧的市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不是歌颂“野蛮生长”的人,他也不是云淡风轻说你风吹半夏的年轻人,他是骂你不得往生的那批观众。但是,我还是要说,这样一部剧是有它极高的历史价值的。我觉得爱奇艺在这方面是很有勇气的。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商业的,但无意无意中,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合谋。它用似乎是更有商业保证的大女主的壳儿,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这么一段混乱纠缠的历史的面貌。这种错位之间非常有意思的。也无意中反应了各方对于90年代这段历史的态度。另外,乱打分,各方之间的恶意竞争,要命,看看现在的剧评,要么五星,要么一星,山呼海啸,整个淹没了。要么就说谁谁谁胖了瘦了。还有没有良性的文艺评论环境?你看剧了吗?当然,如果你看到的仅仅是演员的胖瘦,那也是一种真实的观剧体验,也可以。
《风吹半夏》许半夏因为钢价暴跌被困了,想知道她啥时候能解困,查了一些资料,今天就来聊聊款儿姐的废钢事业。
钢铁生产,主要有两种原材料,一是铁矿石,另一就是废钢。用废钢炼钢减少了炼铁的过程,炼1吨钢可减少近1.6吨碳排放,所以,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废钢的可回收量和一个国家钢铁积蓄量有很大关系。像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废钢的利用早、利用水平高。日本也在上世纪50-70年代大力发展了废钢的回收再利用。我们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晚,国内钢铁积蓄量在建国初期一直在比较低的水平,直到1976年,废钢纳入计划经济管理,有了废钢管理机构;1986-1995年之间,废钢逐步走入市场。从1996年起,废钢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日渐规范。
剧中,许半夏参加钢铁交易大会,然后到北边进口废钢,就是在1996年。这一年,我国钢铁的产量达到了1亿吨,要知道,建国初期我们只有100w吨的产量。钢铁产量的激增,也就意味着对原材料的需求激增。而国内钢铁积蓄量较低,废钢自产数量不足,供需不平衡,这才有剧中这些钢老板到处找钢,抢着要进口配额,轻信骗子,另外,小洋人赵总在没签合同的情况下,就给许半夏打款。他们对于钢的急迫需求,让他们愿意放手一搏。
许半夏带领观众见识了北边的混乱。北边老大哥的工业化进程也远早于我国,也意味着钢铁积蓄量更高。而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卢布暴跌,也引致了90年代中国商人到俄罗斯的淘金热情。无论是淘钢团被骗,还是许半夏的黑海采购,都有着那个时/代/下,北边老大哥在休克疗法下,国有资产被各种掏空的影子。黑海地区有6个国家,著名的黑海舰队就部署在这个地区,剧中的许半夏带着一个小翻译就敢去那种地方做生意,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欧美国家的建设放缓,是国际对于废钢行情看空的大背景。但是,小洋人赵总对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中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后面还要井喷,这也意味着未来的钢铁的需求量会暴增,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也会激增。从现实角度分析,国际钢价下行,钢铁厂一定也想买到价格更低的原材料,所以,市场上会观望,但,钢厂如果低价收不到钢,那么,势必价格还会走高。剧中许半夏周围的废钢老板手里没钢,这是她真正的底气。而郭启东想用债务换钢,其实也说明他看好许半夏手中的钢铁,他想瓜分许半夏的资源。
许半夏被困是1997年春节(2月7日)前,根据《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的报道,国际废钢价格上涨,每吨涨15美元。上涨是因为日本和韩国的争相采购导致的。这份刊物是半月刊,第8期应该就是4月。所以,许半夏大概2个月就能够解困。
在同一期杂志中,我们也能看到“俄罗斯钢材出口激增”的报道。可以说,许半夏精准的踩到了市场的点上,只是,她的资金实力太弱,让她陷入了困境。
另外,《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中《适应结构调整把握改革机遇——提高废钢铁行业在钢铁生产中的适应能力》也对1997年的废钢事业有总结。文中提到1997年进口废钢总量120w吨。1997年的钢产量较1996年增长了700多万吨,但用于用废钢生产钢铁的电炉钢产量没增加,所以,废钢的消耗量没有增加。废钢尽管生产流程更短,但废钢可能含有各种杂质,对回收水平有要求,因此,废钢利用的提升,还有赖于技术的提升。许半夏老板的事业要进一步大爆发,也需要技术的革新。
文中还提到,97年国内废钢回收公司成本价格在900-1000元每吨左右,从边贸进口的俄罗斯废钢,价格一般在90美元每吨以下,运到厂内的价格,甚至比国内废钢还低。这促成中俄边境废钢贸易活跃。
看预告,许半夏就要解困了。她的事业也才刚刚开始,期待~
参考资料: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1997年08期
《再生资源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钢铁再生资源市场分析》作者金磊夫
《2010年废钢铁业的思考》作者闫启平
《风吹半夏》我看昨晚的评论,对于许半夏去东北买设备到要帮钢铁工人打官司,有很多争议。我倒认为,这是她由一个只重利益的商人,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企业家的关键一步。
东北是受下岗潮重创的地区。许半夏所在的滨海,省二钢还能通过被收购获得新生,一些较为繁华地区的钢铁企业,也可以通过搬迁到较为偏远的地区,置换土地获得资金重获新生,但在东北,更多的企业只能等待破产。东北有“共和国长子”之称,是重工业基地,同时,也长期担负着对北边战略防御准备的重任。91年北边解体,防御压力大幅下降,所以,东北面临的是市场与战略变化双重的冲击,船大掉头难在东北体现得尤为明显。
许半夏所到的沈阳,情况又格为严重。1999年“慕马案”震惊全国,沈阳的一批大小贪官们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做表面文章,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漠不关心。对外谎称消灭了棚户区,实际却还有100+片棚户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煤气工程一拖就是几年,供暖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就更别提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解决生活困难。剧中赵垒对许半夏说,你不知道你对面是谁。对面是谁呢?
钢铁企业动辄数千、数万员工,在许半夏面前的是一屋子几十号人,可以想象下,在这些人背后还有多少人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堆场海滩污染,看着失魂落魄的渔民们,听着“不得往生”的诅咒,她的内心是受到巨大冲击的。许半夏做为一个商人,她重视利益,默默地低价租下地,隐匿了是己方造成污染的事实;但作为一个人,她良心不安,她花钱清理污染。而陈宇宙患肺癌,也会唤起她的记忆——“不得往生”。
她不是慈善家,但私下她是个有情义的人。最初,偷井盖的童骁骑只是一个陌生人,她就愿意伸出援手,这才有后面童骁骑对她的死心塌地。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的”,她可以简单地做她的商人,无视血淋淋的一面,但她也可以作为一个人,直面血淋淋。她可以简单地拉走设备,也可以坐下来和工人们一起看,还能做什么。
赵垒评价她赌性大,赌性大的背后是超强的自信。她有很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运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到那些人,不一定和自己的利益冲突。
她也是一个直觉很强的人,她凭着直觉帮助了童骁骑,不曾想童骁骑帮他们拉了第一桶金;这次呢?
伍建设他们拒绝她掌舵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她不是企业家,她没经营过企业。而这次,她不是在滨海做着纸面文章,而是直接与工人们打交道,深入到产业工人们当中。这种经历给她的触动和改变是难以用金钱估量的。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前面的剧集,让我们看到一个野心勃发的许半夏,但,命运的风会把她吹往哪呢?期待一个更大气磅礴的许半夏!
女主脑门上恨不得贴三个字“大女主”。结果这剧就是部无效爽剧三流剧,女主能力完全没体现,剧情和立意都太差了。
为什么要把女老板塑造得这么有勇无谋没有眼光?
女主只有一个字,莽。对行业不了解的情况下,也对行业没有判断。就把杠杆拉到300%去做生意,靠的纯粹是运气。就这还大女主呢,要不是有主角光环,换个行业分分钟破产老赖铁窗泪了。
小洋人也纯赌狗。赌赢了没见到对他有什么加成,赌输了在投资领域也混不下去。
这个剧的爽,纯粹是时代洪流给的,女主祖坟冒青烟,没有发现行业洞察力的眼光,但是发现了小洋人,瞎猫碰上死耗子。尤其在现在经济大衰退,时代洪流带来的金手指讽刺拉满。赌狗的爽不是真正的爽。金手指开太大了谢谢。
通常来说,女老板,要有魄力,要有眼光,要有意志力吧。
这剧里的女老板:
魄力表现在:莽,疯狂借20%,30%高利贷般的的民间借贷,push小陈去拿下滩涂,自己就动动嘴,小陈和小童就疯狂帮她去污染滩涂了,然后自己事后被动告知。(得亏你是90年代的时代背景,撞上狗屎运了,放今天分分钟当上老赖)
眼光表现在:小洋人,我信你。人家老板都是析行业前景的眼光,你只剩下分析男人的眼光了。。
意志力表现在:在家里躺床上面无表情表现表现失落就好了,让两个弟弟一个弟媳扛事情。让小陈倒了半年的水还被揍,小童和小高和一众车队去外面风吹日晒吃苦,哪怕小童为了她没日没夜干都差点挂了,你自己舒舒服服家里待着?哪怕您自己也去学习一下拉大卡车替替大家,或者去车队照顾下大家的吃喝做做后勤呢(还有说她是债权人得躲着,敢情小陈副总不是债权人了就不用躲了?)
最后靠着金手指的时代洪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赌狗翻身赚到第一桶金。剧里个人能力是一点没体现。纯粹时代洪流送你金子(去俄罗斯旅游了两星期自己也没主动找货源,天上掉下来一个货源了~)。
而且剧里女主有110斤吗?外号叫胖子不奇怪吗(剧组对胖是不是有误解
对比我们当下经济情况,百业凋敝,经济下行,各行各业疲敝如此,剧里的赌狗莽撞地一批,靠着时代洪流随随便便往里冲就赚dollar了(就这放现在已经铁定是老赖了),金手指太大了,无语中。
办钢厂开始变得不好看了,后面太爱闪回了。
女主好像是从二十年后穿越过去的,完全不展现她的专业,只靠胆大和坚持己见,以及超级好运气,在发大财和作大死之间摇摆。缺德事都是好兄弟干,报应都让好兄弟扛,女主一面谴责一面坐享红利。有趣的反而是发财五人组,各有各的缺德,相爱相杀,撕逼,和好,再撕逼,很符合人们对90年代唯利是图的人际关系,以及撑死胆大饿死胆小的野蛮资本的想象。
今年最好看的国产剧,拍摄剧本演员服化道全部在线,还得是爱奇艺啊!
电影质感好看
“时代的一束光,打在人生的海平面上,如同望远镜般,照远方的风浪。”
该说不说,赵丽颖真好看……
挺好的,但又不至于那么好看,赵丽颖果然比ym强不少
目前开下来质感还不错,不管是画面色彩还是镜头调度都算水准之上,前几集觉得最妙的一场戏就是许半夏回家借钱不成不欢而散,一边是鸡飞狗跳的争吵,一边是声乐老师指挥妹妹唱小白菜,说“你这遍唱的特别对,又愤怒,又恐惧”。哈哈,有点意思啊
童骁骑野气的外表中还有那么一丝丝的纯真,小跟班很立得住。许半夏原生家庭确实是值得唏嘘的,但是父亲不能那啥她呀,敢爱敢恨的半夏,现在还是生的半夏,期待她熟了的那天。
半夏、伍建设等这五个人得建多少个群聊啊
赵姐真的神了!!!演啥像啥!!!许半夏好带感!!!剧情也很好!!!质感也不错,很复古!赵丽颖选剧本眼光值得信赖!很不错!
赵丽颖的演技很棒,但是不明白这种刻意美化主角的剧情到底是为什么,从头到尾女主甚至连一个精准的商业判断都没有过,更别提任何手段和规划,成就她的竟然全都是自杀式的赌徒投机和自以为感天动地的义气,这样的许半夏也许能成为名震一时的黑社会大姐大,但绝对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全员搞事业的剧看起来就是带感啊,剧集质感太好了,而且不是那种刻意装逼的质感,就很真实又很高级。赵丽颖演这种情绪外放大开大合的商场油滑人物还挺适合的,意外的讨喜。剧情每次切换到伍建设那里一帮人一起谈话的时候,都是各自怀揣10086个心眼,每个人的眼神都值得深挖一下
前几集确实还不错,但是演到钢价下跌,赵垒宁愿自己落魄不堪也要保住许半夏时,我就意识到这又是一部披着年代剧外衣、号称展现大女主自强自立精神的玛丽苏剧,其内核还是要有一个或几个恋爱脑的男人来当女主的炮灰,然后女主功成名就,宣称我都是靠自己才得到这一切的。赵垒这不就自动上门了吗?在剧中,女主的智慧和能力我没有看到太多,但她的强势和超级幸运,我看的很清楚。
赵丽颖就是天选许半夏!完全找不到幸福的影子!每个人演技状态都很到位,剧情也不拖沓,质感也很好,在我这绝对的五星剧
来点真大女主PLZ
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陈宇宙😭😭😭😭
赵丽颖有瓶颈吗? 没有 隔壁一把年纪还在那谈恋爱呢
看了之后我只想说,赵丽颖和其他同期演员真的不是一个level了,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赵丽颖几乎用一个表情演完了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