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咱们这也不少了。
小时候在农村就听说“返童”这个词汇。返童就是老了之后人的行为 意识行为能力下降到儿童水准了。
日常门诊对此也有所耳闻。
这些老人是什么生活状态??多数情况是被关在家里 行为被限制。想想也很可怜的。虽然不缺吃喝 不缺暖被但操劳一辈子了 60岁 70岁小脑萎缩了 脑干萎缩了却被孩子们当孩子养了。昔日威严的家长仿 佛被拔牙的老虎只能悉数 听凭晚辈使唤。
有配偶有老伴的还算幸福的--毕竟是由同龄人 昔日配偶看护。
那些失去配偶的就可怜多了--只能是被限制在狭小空间门内 如同宠物狗一样被圈养。。
跟西方人不同 长期以来中国人还不时兴社会养老-------认为只有孤寡绝户才被寄养在社会养老机构。好在时代也在变迁。生活条件医疗保健的改善社会老龄化------- 老人只能越来越多。眼下养老院也俨然成为朝阳产业。及时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再过20 年 30年 我们老了 将是更加平常的事情。
既然已经有了评论,还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的,的确没有想到会有人关注这部电影,不管上面这位通过什么渠道看到此片,还是很难得的.
我是在上星期才弄到的片,Ulrich Seidl这片的确导的很尖锐刻薄,看过这片的外国人估计没有会再想到奥地利来了.通过片里几个主人公(外国人)的遭遇来说明奥地利的社会现状.
说真的,片里的故事在这里发生的可能性我是完全不排除的.这样的事在这里肯定是有的.
再看看昨天(28.9.2008)奥地利的政党选举结果,排外党的选票从来没有过这样历史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排外党的人进了parlament,外国人在后来的两年估计是越来越难留的,就更别说什么入国籍了.
Das Wahlergebnis 2008:
http://orf.at/wahl08/希望这片能尽快在orf或是3sat里播出.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万恶的奥地利".
PS: Ulrich Seidl是个不错的奥地利导演,感谢他为我们奉献的此片.
对了,网上应该可以找到片子bt和rapidshare的下载,不过应该都是德语(Wienerisch)原版的.
一部纪录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就是让观众看到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他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其他人和事之间关系的变化,在外界环境改变下他内心的变化,和由这内心变化引起的行为方式的变化。
这种对真实的捕捉,不论是以戏剧的方式,以纪录片的方式,还是以电影的方式似乎有着对观众永恒的吸引力。
《进出口》有意避开了剧作家眼中的戏剧性,而对事实产生的戏剧性,这种最本源的戏剧性进行了探索。这表面上降低了电影的观赏性,没有做到3分钟一个小高潮,5分钟一个大高潮。但实际上,影片是通过追求真实本身的力量并对戏剧性本身抱以更加严肃而非哗众取宠的态度而赢得赞美的。
立足当代年轻人的无奈生存问题,想做简单的自己不随波逐流不陷进低趣俗欲。其实也是一种无趣的抗争。老人院的设置并把更多镜头给一些瘫痪老人的日常记录有种人生终章的意味,无力且无奈的人生。即使年轻人也是在现实中挤压瘫痪的活着,瘫痪老人即使精神向往的人生也被衰老挤压。影片于各种平常视角展现了无力之感。
http://axinlove.com/2009/03/import-export/《Import Export[寂寞边界]》惨白,没有一丝温暖
by @xinl.ve 090327
是幸运还是悲哀,已经把自己裹起来,避免进入电影之中。若是稍微温暖的的结局,无论有没有陷入之中的我,为电影中的人物(也为自己),心情可能会好受一些。惴惴不安中看完《Import Export[寂寞边界]》,先小心翼翼地庆幸自己,游离于电影之外是对的,因为导演Ulrich Seidl[尤里西·塞德尔]在整个电影的惨白气氛中,不给一丝温暖。不给镜头里的人物,也不给观看电影的人。
对那些想从本片或者本片人物中寻找振奋的理由的人而言,恐惧更加低落的情绪,不去放任感情随着情节发展,暂先靠裹紧自己的身体保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做法。
无论是《Chop Shop》、《Under the Same Moon》,还是《La Graine Et Le Mulet[谷子和鲻鱼]》,当世界变得萧条的时候,草民真和蝼蚁并无二样。平头老百姓中,幸运的人暂时拥有一份可以温饱的工作,不幸的人或许真只能象本片里的Olga和Pauli一样,从一地迁徙到另外一地,继续茫然的开始与结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社会优胜劣汰和道德的眼光来评判电影中的人物,卖弄身体和谎话连篇都已经可以把他们盯在耻辱的十字架上。高尚的人,凭借稳定的工作,不菲的薪酬和良好的衣食住行,从上往下地去打量他们,具有无限的道德和身份的优越感,如同人看待正在在河水中挣扎的蚂蚁,看它们少部分爬上漂在水面的树叶继续等待未知,而其它的都被河水吞没。恻隐或同情,坚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没有在他们的字典里储存。
参评2007年5月戛纳电影节的影片,导演也并不会预料到电影展现萧条景象,会这样应了世界经济危机的景。正是这个与《Stuck[车祸惊魂]》一样的“未曾预料”,表明即使正常的年份,也会有人要靠出卖身体,来弥补无法全额发放的工资。现在形势更差之后,是否会有更多的“交易”发生,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祥和温暖的世界—-坐上电脑前悠闲上网,灌水,或者XX网上东家田里拿个黄瓜,西家地里摸个青椒,社会的底层在和谐之后是看不到的。表面上看起来,人世还不至于到饿殍遍野,易子相食的地步,但萧条和寒冷其实已经吞噬了Olga、Pauli和其它不幸人的世界。渴求一份正常的工作,等于全部的需要。(在无法独善其身更无法兼济天下的时候,无谓的牢骚和感概如此之多,拿着道德的杀威棒不过是掩饰自己的色厉内荏罢了)
一贯把焦点对准“特殊人群”的导演,时时刻刻不忘提醒世界,有一群人是以某一种方式在生存。白茫茫的冰雪罩住颓败的楼房,女人贩卖身体,男人坑蒙拐骗,在乌克兰和奥利地之间的迁徙没能和飞鸟的越冬一样获得温暖,没有希望的寒冷落在清扫女工的制服和大拇指朝上的拳头,轻轻感叹于两人依然坚守的底线。
稍微提醒下,本片不宜镜头很多(海报示意),请不要在公共场合观看。
Import.Export.2007.SUBBED.DVDRip.XviD-AEN
不好意思的承认或许是因为海报吸引下载的。然后被我快进成九十分钟的片子后发觉没看到什么。
7.9 冷酷
闷,绝望
无聊,冷。
最后,男的,找不到人搭你一程。女的,老头死去,你虽在医院但终究是个扑地的清洁工。男的在宾馆看继父嫖妓,及女的在医院走廊与老护士扭打2场戏,牛逼的一塌糊涂。足见导演功力。
世界上的地狱不是刀山油锅,而是无望,无耐和无奈。
挺 残酷 的
一直觉得孤独是种态度,是某种美好的东西。可是尤里西·塞德尔这部《进出口》给我这样一个浪漫主义且伪文患者扇了一个大耳光!孤独其实是地狱,是悲哀,是寂寞,是无奈,是毫无尊严……素色电影,黑色希望,无色人生且有死无以葬!PS:谁在那?都臭了!谁在那?死亡!死亡!死亡!!!
透过《进出口》里不断流动和翻新的劳动力,我们观察到了奥地利国家当下的许多社会性议题。其中,暴力沟通、色情产业和人口老龄化尤为突出。显然,塞德尔认为这是奥地利社会僵化的权力结构所导致的后果。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男主角对发展自身经济毫无兴趣。他只在乎自己身体是否强壮,以及何时取代父辈成为新一代的权力拥有者。较比男人的不务正业,女人则更主动实际一些,为了生存,她们不得不把自己扔到支配与被支配的权力关系当中,且不得不把金钱与自己的身体紧密联系起来。除此之外,人与人的关系在这部灰冷色调的作品里也是格外荒凉。关系能迅速被建立,同时也能迅速被终止。影片认为这是消费主义的锅:资本原则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具有可代替性。尽管前途迷茫,但作者还是对年轻人寄予了厚望。不过,男主最后的转变尤为神秘,他是受到圣灵感召了吗?
绝望.看得很难受.
不如达内兄弟一半。。
很小众
残酷冰冷压抑
说实话 看得我很没有耐心
总是把东欧放大,太多!
明知兩個主角都沒什麼可以失去,還是隨時擔心他們陷入更糟糕的境地,但是什麼都沒有,平淡,和生活本身一樣平淡。平淡的讓人發怵,片中有一首歌,歌裡唱道,親愛的,和我一起喝吧。讓你的心輕鬆快樂,世界是如此美好,沐浴在玫瑰色的陽光中。和我一起喝,和我一起唱。開心點,忘了吧。有些事情不能改變
很。不。错。
“导演以冷酷的长镜头呈现现代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丑恶面,赤裸裸地暴露老年化社会的无奈与悲哀、失业、贫穷、种族歧视、以及卖淫的问题。又狠、又冷、又准。”
水平线上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