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潘虹老师的印象一直是各种婆媳剧伦理剧里的恶婆婆,对这样的强势家长式人物自然是无法喜爱,敬而远之的,说起来最有好感的大约是小时候那部看了无数遍的《欢天喜地七仙女》里的王母,潘虹老师从造型到气度都像是一只鸣翔九皋的凤鸟,仪态高华,天生的正室风范。后期剧情沦落凡尘,又宛如伤雁哀鸣,带着大地之母的悲悯和深情。至今回想起来,历历在目。
直到一次偶然在b站上瞄到一部不知名的看电影,瞬间被年轻潘虹老师的颜值气质击中:短卷发、长风衣、琥珀一样的瞳仁闪露着几分好奇的天真,潘老师的美是雌雄一体的美,举手投足有风华绝代的洋气飒爽,真惊艳也。
话回正题,昨晚打开这部老电影观看亦是偶然为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很早就读过,观赏的过程是旧事重温,不免又悲戚感怀一番,增添了些新的看法和思考。
毫无疑问,杜十娘是这个故事里绝对的主角:明艳灼华的风尘名妓决意逃出火坑,将后半生寄托于爱人心上,这是一场人生的赌博。为此她惴惴不安,三试郎君,最后却是芳心错予,覆水东流。最后关头,她怒斥纨绔卑劣之徒,携巨宝投江,为她不得美满的人生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句号。九泉之下,十娘应该是有恨无憾的。
小时候读这个故事,潜意识里是跟着书上引言介绍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绪视角走,没有自我判断,更遑论独立思考了。多年之后重看这故事,才忍不住感触思索其中种种味道来。看十娘明明心中已有十分计量,面儿上却不显山不露水:鸨母嫌弃李甲穷酸横眉冷对趾高气昂,李甲捉襟见肘又羞又恼,十娘却几乎全程沉默最后关头忽然一言定乾坤;看她一步步小心经营又苦心孤诣:李甲为凑银东奔西走叫苦不迭,她一边静静做壁上观,一边又虔诚拜祝白眉神坐卧难安。我才晓得这是一个多么谨小慎微的柔弱女子:她输不起,所以下注就格外谨慎而艰难,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她如同这荒漠世界里一只微不足道的蚂蚁蜉蝣,命在人家手里攥着,可这只小虫儿偏想找到一方自己呼吸自己做主的天地,为此她精于算计,内里波涛汹涌外表仍不动声色,最后她终得自由,她和江水融为一体,在天地之间欢笑嬉戏,再也没有拘束了。
平心而论,潘虹老师的端贵气质并不太契合杜十娘这样外柔内刚的娇娘子,但和今日的花瓶演员相比,仪态气度的风情万种已然云泥之别,我最喜欢她与李甲成婚那晚她深情切切地呼唤:“你是我杜薇的丈夫。”金雅琴老师的鸨母演得真好,入木三分,功力毕现。剧情增添的种种细节铺垫都很恰当,服饰物件画面非常精致美丽,是片子一大看头儿了。演李甲的男演员是睫毛精本体了,被孙富说动大汗淋漓以及与十娘摊牌后演得都不错。老片子难以避免带着时代烙印,尤其对李甲的形象处理难免过于简单浅俗,这是我最不满处。
电影开始和中途也完全没有把这个女主角和如今的潘虹当做同一个人,直至最后电影的高潮,得知自己被李甲卖了,那仓皇的笑与逐渐怨恨的眼神,整个人的气质开始往一个自傲,不屑,强大的女人的方向发展时,我才觉得,这是一个人了。
可能她在我印象中那讽刺与尖利的笑容是最深刻的。她之前演绎的温言软语,只能说,演技真好。
杜十娘中谁也怪不了谁。我对每个角色的责备都一大堆,最后又很无力,因为发现,立场与性格的差异,使得每个人都情有可原。我本想最后怪她投河了,心有不忍之余,忍不住怨恨起来,她富有学识,才艺双全,心性坚韧,最重要的是有钱!不过一个渣男,何至于自尽?
直至看见她在沉沉黑夜中抱着桅杆如夜莺啼血,望着江面,怔愣中想起她的母亲在她面前跳了江,我突然也不想怪她了。
责怪故事角色本就是件自作多情的事。她能在第二天全副武装怒斥两男,扬天长笑自己目内无珠,抱着自己的百宝箱投入滚滚长江,而非在前一天的夜里,恍惚间见她母亲投江的情形时也心如死灰一块跳进去,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终究是个自尊自傲的女人。
年幼时偶然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影的结尾,颇为震撼,听父母议论几句情节,更是好奇。后来随叔叔去战友家串门,录音机里正在播放歌曲:“我独自一人坐船舱,船舱里有我杜十娘,在等着我的郎,忽听窗外,有人叫杜十娘,手扶着窗杆四处望,怎不见我的郎啊。……”呆站原地静听良久,被大人唤了半天才离开。这就是流行歌曲《杜十娘》(当年原唱已不可考)。适逢搬家,得到了父亲的一本旧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的《杜十娘》,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方知这令我念念不忘数年的故事始末,对这个风尘女子所作所为肃然起敬惊叹不已。她本有足够能力“赎”她自己,却错认了李甲托付终身,李甲一心为归家好“交差”自己“拘于礼法、素性方严”的父亲,杜十娘在船头开启妆台,“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爱情破灭时,她抱匣向江心一跳,“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其大义凛然,敢爱敢恨,谁不为之心头一震呢。
后来陆续接触了关汉卿的杂剧、《聊斋》、《红楼梦》、《初刻拍案惊奇》、《三言二拍》部分故事,重温电影《杜十娘》,只扼腕长叹,古代男性作家笔下各式出身境遇女子,有各样的傲骨节气赤诚胸襟巾帼作为,其鲜活可爱聪慧能干跃然纸上,经百年仍打动人心。而如今女子却被“白瘦幼”“小鸟依人”“贤惠孝顺”规训,被“干的好不如嫁的好”“霸道总裁爱上我”诱导。男性凝视下的女性工具化,女性对女性的恶意亦很大。那么,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死亡是悲剧永恒的主题,中国人的为爱而死,为情自戕,是吹熄蜡烛的最后一口气,是解脱,更是新的开始。 祝英台死在梁山伯墓前,相较于西式罗密欧的殉情,情景上更绝望,由此显得死亡反而更有希望。梁祝是个人情感与集体传统冲突下的悲剧,化蝶是民间对这个故事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结果。有多少不圆满的中国爱情戏文里,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但又不只是死亡,他们化蝶或者成仙,终归是脱离了凡世,传达的是中国独特的死亡观:并不是为了爱与自由,我愿付出死亡的代价,而是唯有死亡,才能带我走向真正的爱与自由。
哪吒剔骨还父,剜肉还母的故事家喻户晓。李敬泽在《作为哪吒的文学》有写到,《西游记》里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是革别人的命,很好,而哪吒这个少年是革自己的命。他剔骨还恩,他抛却已有的一切,走出他人的庙宇和城邦,进入广阔原野,越过种种界限,获得一个新的心。他脱胎换骨,然后在原野中,摘一枝荷花,或随手摘一枝别的什么植物,就以此作为自己的身体,获得一个新的身体。 这种自我毁灭的行径,往往蕴含着追求自我超越的本质,实际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就像今天观的这部影片1981版的《杜十娘》。杜十娘童年无奈被卖、母亲绝望自尽,数十年苟延残喘,八年青楼受尽屈辱,以为幸遇良人,孤注一掷携珠宝万两与李郎远走高飞。谁知李甲以家世和前程为重,转手将十娘以千两纹银倒卖给盐商孙富。而后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自己痴情追求的理想全告破灭,心如刀绞。电影高潮,正当李甲与孙富双方人银过手时,杜十娘打开百宝箱,指点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尽吐满腹哀怨,倾诉世间不平,怒骂孙富,痛斥李甲,将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长江的滚滚波涛。
“我杜十娘虽出身卑贱,却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八年多少王孙公子,朱门豪富,车马盈门,万两黄金,都没能买到我杜十娘半点真情!”杜十娘船前投江是坦荡自尽,更是向死而生。一个人抛弃所有去追求内心最渴望的最珍贵的,这样的孤注一掷是另一种形式的对自我的坦诚相待。杜十娘的悲剧是封建时代赋予的既定结局,杜十娘的死比她生前无数的莺啼婉转和翩翩起舞还要美而壮观。 无论是梁祝的化蝶还是哪吒的自刎抑或杜十娘的自尽,有着同样的情感核心——一种身份与自我的割裂,一种面对庞大社会的无力,一种熊熊燃起的、无处可去的愤怒,于是举起了剑,不知刺向哪里,只能转向自己。 漫长的历史和集权,成就了高度统一的社会共识,依旧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旦凭自我意志行事,便极可能成为脱离纲常的异类,自己乃至亲友都要承受来自整个社会的弹压与抨击。此时社会的压力和亲情的绑架达成了同盟,完成对自我的共同绞杀。亲情血脉绑架你,周遭舆论压制你,公序良俗束缚你。你心里知道一切都不对,但是表面上看去一片风轻云淡,一片井然有序,所以最后只能“挥剑向自己”。
就像《牡丹亭》里,杜丽娘说良辰美景奈何天,好像人是命运的人质,一切故事的暗线必定指向此恨绵绵无绝期。由此可见,中国人的爱恨情仇全部指向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与和解,只剩“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离魂时一改病容,鬼魂披鲜红的披风出来,神采奕奕,比活着时还像活着。我想她此刻才是个活人,才是“姹紫嫣红开遍”,从前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这样的死之咏赞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家与国的悲剧,忍耐与克制是秩序紫禁城下每个个体生存底色的暗与哀。
孙述宇曾说过:
“《红楼》的故事中,晴雯的贞洁是毫无疑问的,读者从头到尾都如作者一般知道得清清楚楚,只是王夫人由于一时误会而枉加给她淫荡的恶名而已。王夫人的误会何以竟一直不能消除而要晴雯屈死,这是关乎本书艺术本质的关键问题,答案也许很多,但最根本的显然还是,非此便不能引出故事的精髓部分,即是那荡气回肠的永诀与私祭场景。这些场景,乃至这整个故事,明白是写来赚人热泪的。”
同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以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是作者写来赚叹息的。
必得如此吗?
当然不是。不说唐传奇中的女性,即便在明清,也有更积极的案例。《女聊斋志异》写了这么个名妓:
柯寿菊,字丹薏,广陵乐工女生。其大母八十诞辰,梦女冠持赠丹菊一枝为寿,翌晨,女生,进以名之。髫龀失怙恃,叔无赖,鬻入勾栏中。六七岁,闻人诵诗,窃爱之;见文士即求指授,一听了了。十岁初度,口占一绝云:“戏控青鸾下碧空,十年尘梦堕西风;此生不作韩枢密,愿抱秋心老蕊宫。”一时传诵,佥谓是儿命薄心高,恐非佳兆。及长,美而侠;富儿大贾,争以缠头媚之,辄时分济寒。年二十,自以千金脱籍。私谓狎客某甲曰:“儿齿日渐增矣,浮沉风尘中,终无了局。频年积,不下十万金,颇可自给。愿乘色未衰,择一才貌俱优、可同白首者,托以终身。君阅人多矣,烦留心物色;倘当意,不吝谢也。”甲笑曰:“诺,容徐图之。”有山阴陶公子者,少年俊美,薄游广陵;艳女之名,兼利其资,赂甲求为说合。时女已独居谢客,甲特往述公子向慕意,并盛夸其门第才貌。女命导公子至,相而后可。既至,果一见目成,两心相许。公子言妻相祭频年,死在旦夕,虽暂居鋍室,一俟中馈虚人,即当正位。甲居中怂恿,女喜,遂定割臂之盟。定情后,两情缱绻,誓同生死。 居无何,公子告女曰:“将如京师,纳资求官。”问:“何官之求?”曰:“倅丞可耳。”问:“何不求守牧?”曰:“固所愿也,奈资不足何?”问:“所绌儿何?”曰:“五千金足矣。”女笑曰:“此亦甚易办,妾当足成之。奈何甘就冷宦?”公子大悦。翌日,女为治任祖钱,出五千金付公子曰:“趣速经营,早去早归,免妾久盼。”公子唯唯,订期珍重而别。逾期公子不至。女问某甲,但饰语支吾;及坚诘不已,甲乃实告。公子固携归乡里,入京求官,皆属诳语,且其妻悍妒,亦不敢纳妾媵。女知为公子所赚,殊不恚愤,笑谓甲曰:“妾初见若言大气浮,固虑少年轻薄,不可终恃,今果然也。”因详问公子里居第宅,自买太平巨舫,携媪婢五六人,径如山阴,僦屋而居,与公子望衡对宇,戒众勿泄。瞷公子母寿辰,贺客盈门,女华妆命舆往。公子方肃宾在堂,骤见女至,大惊失色。众客不知谁何?睹女容光焕发,讶为天人,凛然不敢正视。女乃向众客敛衽致词曰:“妾广陵乐工女柯寿菊也。诸公非公子族党,亦必贵戚,妾有微忱,愿为诸公陈之,可乎?”佥曰:“愿闻。”女遂备述公子赚己始末,已,乃指公子而数之曰:“妾始以若贵公子,必知自爱,故遽以终身相托,不虞轻薄儿居心龌龊。但涎妾卖笑金,巧设骗局,自以为得计,不知妾卖笑金固用之不竭,特笑若太器小,无福以消受之耳。”公子闻之,汗流满颐,惶愧俯首,默无一词。众客为之缓颊,并好言抚慰,愿其为调停,令公子谢过,仍践前盟。女谢曰:“诸公休矣,此等龌龊儿,妾誓不与相见。今所以不惮劳苦,千里而来者,诚以若今日可负妾,异日负君、负亲、负妻、负友亦何不可!故特将若人暴告诸公,俾各慎与交游,勿受其诈耳!”众以女言爽诀,知不可挽,因谓公子所携归五千金,当如数返璧。女笑曰:“此尤细事。若重利轻义,妾则不然;今既为若所赚,直如当日缠头少博此戋戋耳。况妾平日赒济究困,浪掷何止倍蓰。若既爱之,亦第蹴尔与之,以大快其欲可也!妾去矣。”遂别众,从容上舆登舟而去。公子面如死灰。众相对叹息,但讪诮公子薄幸而已。
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柯寿菊后来自择一老名士,成为他的续弦。那男人骗走了她的十万金去做生意,利润翻了一番后,翻脸不认人,要跟出身乐籍的继室作切割,本钱还给她,两人生的小孩也任由她带走。经受这样的打击,柯寿菊依然没有自杀,断然离去,抚养儿子。“四十岁后,改号瘦菊老人。然风骨珊珊,虽当中年,望之犹如二十许人。”
《女聊斋志异》的作者是一位清末女性,名叫贾茗,因为仰慕蒲松龄的作品,撰写了这本人物志。民国二年,此书出版,叙曰:“昔人云:'古今山川灵秀之气,往往不锺于须眉丈夫,而锺于妇女。'谅哉是言!……留仙有知,得毋啾啾于青林黑塞之间,曰不图百数年后,尚有异体同嗜之替人在。”网上可以查阅。
古人写的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对当时价值观的反馈。从什么视角,选取什么事作为歌颂对象,动机鲜明。考虑到香草美人的传统,晴雯、杜十娘必然有意象上的寄托。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小时候看过潘虹那版电影。李郎诚为积石如玉,杜十娘却很不风尘。八十年代的编导把冯梦龙那个劝人擦亮眼睛的故事,提升到反封建的高度。十娘得知被李甲出卖的当晚,回忆起童年被人牙子带走,母亲追赶不及,跳河自尽。这个原创情节是她之后投江的线索。因此,谴责的不止是一个负心人,而是整个黑暗社会。
2020年4月
记得和妈妈一起看的,当时我妈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了,我还在看笑话。等到上了高中再看才看到潘虹的美和杜十娘的决绝。
儿时看《杜十娘》,应该是在村里的某个晒谷场。后来又读了“三言”“二拍”,很长时间算是树立了我对中国古代女性若干天真的想法,和一个不太正确的女性观。女性崇尚爱情,拒绝物化,却只能以死相争,想起那些不愿被侮辱被欺凌最后决然喝药上吊跳楼自戕的美丽尸身,悲乎!后来略经过一些人事之后,才发觉中国古代女性,《诗经》之后,若还能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只能是泼妇、妒妇、娼妇、悍妇者流了。那些所谓的贤淑秀慧,被宝塔镇着,被牌坊压着,早已发不出任何声音了。如今回过头再来看这部电影,明珠暗投,又岂止十娘哉?她们一样在苦熬。
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 浑身雅艳,遍体娇
中国古典电影美学的高峰,可惜再往前是戏曲衣箱,往后是港台歪风,80年代本可以往更系统化发展的古典影视审美成了无以为继的独苗。
记忆中故事是拍的挺好看的,虽说当时(90年代看的)没觉得女主多美(确实是个漂亮姑娘就是了),但怒沉百宝箱的一段真的带动情绪。现在看演员才知道,原来我是看过潘虹版的哎………我脸盲,到她《股疯》之后N年40+重出拍剧总演恶女人才认得她~
近日看潘虹主演的《杜十娘》,发现里面演纨绔子弟孙富的娄际成,居然就是娄烨导演的父亲。一个始乱终弃的风尘故事,近乎哀感顽艳,杜十娘在知道自己被情人李甲转手卖给了孙富的详情后,潘虹演出了哀莫大于心死的悲戚、绝望,这种悲不是歇斯底里那种悲,甚至带着一丝毁灭性的理智和自嘲,心死,是确凿无疑的。潘虹形神内敛,收放自如,情绪酝酿极佳,船头怒斥之后幻灭,先是沿江心抛弃珠宝首饰,直到携百宝箱只身投河自尽。1981年第4期的《电影画报》上有介绍这部电影,彩色印刷,美极了,小时候经常对着杂志发呆,猜想剧情走向。
潘虹当年真是绝代佳人,而且演技确实出色,很赞的一版,告诫深情善良女子切勿爱错人。
伤害杜十娘的不是爱情,是那种人生走到绝境、终感社会容不下自己的绝望,她恨的不只是这个男人,更是那个吃人的社会,她只是用死亡嘲笑这个社会,死亡是她的反抗。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观看时间:2007年。观看地点:高中文科楼13班教室语文自习课。
小时候好多年都忘不了杜十娘最后往江里扔宝石、项链、玉镯的桥段。
先看的故事,后看的电影。忘了电影结尾是否保留了最后托梦赠宝箱给船夫的段落。潘虹真的太美了。
加了太多有的没的配角 杜十娘也是哆啦a梦的一种 什么宝贝都藏着掖着
电影里同样的发乎情止乎礼,对比爆剧真的讽刺啊。当时的娼妓有几个是心甘情愿的呢?这是我杜薇八年的心灵血肉,八年的买身钱呐,握拳颤抖的手太难忘了。想到梦华录美化官妓,不正视她们的苦难就痛心,还是2022年。潘虹老师扮相好美,身段也绝👍
规矩,认真,老片气象。服化道值得玩赏。选角非常成功。台词多是来自冯梦龙的原作,而电影里的人物则更扎实。潘虹是我喜欢的一类演员,有贵气。有趣的是,大陆和香港的杜十娘,分别选择了潘虹和李嘉欣这两位混血美人出演。或许下意识里,名姬就该是一张明艳张扬的面孔?
友邻提到杜十娘,第一想到的就是潘虹的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当年潘虹还是个美人演戏也张力十足,但现在所有形象都是一个模子可出来似的,十足不通人情世故的恶婆婆,她也不是不会演戏,但为什么不挑一下剧本呢,完全想不通,就算入老年也可以有自己的戏路,她完全是把自己封死了。。
高中语文老师上课时放的,全程目不转睛盯着潘虹。
为潘虹阿姨的美貌打三颗!如此交际名媛白富美因为被一渣男辜负了于是携巨款投江自尽。。。胸中顿感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经典~。。乃至小时候自导了许多遍囧 = =。。。
小时候看的,当时好想跳下河去打捞杜十娘扔进水里的奇珍异宝哦
很喜欢1981年版《杜十娘》的仕女画风,这部电影的制作真的很走心。在古代聪明成熟的杜十娘以投江自尽表当时赞颂的女性贞烈之志,如果是现代杜十娘应该用自己的百宝箱把自己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