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欲望论:掩藏的身体与显明的罪
——《奥古斯丁》中的观念,身体与科学
文/空语因明
1】影片采取了一位最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的名字《奥古斯丁》,来讲述一个关于女性歇斯底里症的故事,这样既含义显著,又将故事的矛盾凝聚着。正是由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将原罪说或“禁果论”进行了首要的详细阐述。由此,人的身体和欲望就从本质上和罪恶联系在了一起。为了避免原罪对人的侵蚀,信徒就必须限制身体的欲望,甚或将身体掩藏,忽视身体。而在《奥古斯丁》这个影片中,奥古斯丁是个青春期少女的名字,她患有因性欲压抑而产生的歇斯底里症。唯有释放这种身体的欲望才能治愈这样的疾病,而这也就会遭遇巨大而无形的“奥古斯丁屏障”。整个影片的故事由此处在身体与罪的张力中。
【身体的掩藏:圣奥古斯丁屏障】
2】该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这是一个崇尚理性的非理性时代的延续,科学唯物论日益得势,自然科学作为一种职业还没有产生多久,作为学科的心理学才刚起步,而且仍然和伪科学(比如颅相学)混杂在一起。医生沙尔克一面在医院里收留和治疗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人们,一面也在试图让科学院认可歇斯底里为一种可以理喻的疾病,并表明他的研究是科学的,是具有实证的。正在这时候,十九岁的患者少女奥古斯丁进入了沙尔克医生的视野,为沙尔克医生的研究提供了显著的实例。她由于歇斯底里症而导致局部身体麻痹,并且在剧烈发作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到性欲亢奋的状态。作为女佣的她,到十九岁还未有月经,她所患的歇斯底里症是由于身体的性欲压抑。沙尔克医生用她当做实证,向他的科学家同事们展示他的发现,并且通过尝试对奥古斯丁进行治疗,去发现治疗这种歇斯底里症的方法。
3】对于沙尔克医生而言,他是在科学精神或实证主义原则的意义上对少女奥古斯丁进行研究,后者的情况是一种应该得到理解的自然现象。但对于当时的其他一些人而言,少女奥古斯丁的症状未必是一种身体的疾病,而更像是一种灵魂的异常,或者说中魔。他们更加难以想象少女奥古斯丁患有的歇斯底里症是由于身体的性欲被压抑了。正像沙尔克医生所提到的,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人会被认为是由于魔鬼附身,是女巫,她们甚至会被烧死。欧洲中世纪的这种做法或想法是由基督教的原罪理论影响的结果。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首要而系统地确立了“原罪说”,亚当和夏娃由于吃了禁果,因而每个人都因此具有原罪。禁果和身体的欲望联系起来,也成为性欲的具象。性欲或身体的欲望往往由身体的显露而引发,故而虔诚的灵魂应该将身体隐藏起来。在身体与欲望之间就由此产生出一道“奥古斯丁屏障”,将善恶分开。跨过它,就很可能走向罪恶。
【身体的觉醒】
4】如果按照圣·奥古斯丁的原罪论,仍然掩藏身体,那么该影片中的少女奥古斯丁的疾病就不会被治愈,而且也不应该被治愈。这是由于这少女的歇斯底里症应该通过身体欲望的释放来治愈,但这样暴露的身体就会成为罪恶的。这种“奥古斯丁屏障”造成了身体的治愈与灵魂的罪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做出取舍,或者解放观念。自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似乎人性的观念已经逐步解放,身体也得到肯定,但这种解放往往默认的是以男性为主体的,男权是这种人性解放的根据。直到十九世纪末,女性解放仍然是一项有待开拓的事业。在那个时代,女性仍然被压抑着,女性的身体由男性伦理规定着。因而,我们在《奥古斯丁》影片中看到那么多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人,也就不足为奇了。“总之你们这些女人,从一开始就是歇斯底里患者”。该影片中明确提到了“女性解放”之类的话语,而女性解放也构成了整个影片的矛盾之一。
5】影片《奥古斯丁》当然不是在以圣奥古斯丁的原罪论批判人的欲望,而是在肯定身体的欲望,并以此为健康,整个故事可以被看做少女奥古斯丁的身体觉醒的过程。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少女奥古斯丁在沙尔克医生等人的帮助下,逐渐将自己的身体调适为正常的状态,身体的欲望也因此觉醒。少女奥古斯丁在未被治疗前,还未有月经,影片通过她的梦境描述表现了她月经来临的潜意识:屠宰野兽,野兽流血,于是月经初潮[53:50]。然后,影片寓意显明地以她索要苹果的情节表现了她的性欲觉醒[54:40]。在原罪论文化中,苹果意味着禁果,索要禁果也就意味着性欲的要求。不过,在她向沙尔克医生索要苹果的时候,沙尔克医生明确地拒绝了她,事实上沙尔克医生还不知道少女奥古斯丁的歇斯底里症是由于性欲压抑而造成的,对于沙尔克医生而言,少女奥古斯丁只是一个有待研究的病例。少女奥古斯丁偷偷地从沙尔克医生的桌子上拿走一个苹果,这就暗示着她在私底下的释放性欲的行为。
6】在这样的过程中,她的症状慢慢得到好转,最后在沙尔克医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的病情就痊愈了。不知情的沙尔克医生仍然要求少女奥古斯丁为他的科学同事们展示歇斯底里症,痊愈了的少女奥古斯丁满足了沙尔克医生的要求,不是在被催眠的无意识状态下,而是有意识地表演歇斯底里症的表现,那种性欲亢奋的状态。她已经克服歇斯底里而获得了肯定身体与释放欲望的主动权。她的表演则意味着她对沙尔克医生的谢意或爱意,最后在她与沙尔克医生的情欲活动中,她的身体欲望得到了满足。这标志着少女奥古斯丁身体的觉醒。不过,这只是主观的自我身体肯定。这并不意味着她真的可以同时摆脱身体的掩藏和显明的罪,事实上对于那样的时代和那样的社会来说,她仍然置身其中。最后,少女奥古斯丁悄然离开,走进那个时代的夜幕中,或者也是每个时代的夜幕中。
【身体的客体化或工具化】
7】在《奥古斯丁》这个影片中,对身体的裸露展现一般和沙尔克医生对歇斯底里症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有关。他以“科学的客观态度”测量和审视着那些女人的身体,他研究她们,如同研究一种物体。他以科学的实证论态度去她们的身体中寻找歇斯底里症的证据和原因。对于科学唯物论或实证论而言,灵魂并非身体的实在,身体的实在是物质,虽然意识是存在的,但意识可以还原为身体或物质的状态。不论精神疾病还是身体疾病,都能从身体的地图中找到根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学唯物论还会不时地提到诸如“精神”或“灵魂”之类的词汇,却不顾及此类词汇与唯物论原则之间的相悖。
8】不仅是以圣奥古斯丁的原罪说为代表的宗教在掩藏着身体,而且那似乎和人性解放走在一起的科学,在进行所谓的揭示身体的活动的同时,也在掩藏着身体。自然科学在观念中掩藏身体,是通过将身体客体化或客观化来实现的。对于科学唯物论而言,科学旨在获得关于物质本身的认识,似乎科学思想能够从物体中直接冒出来。身体作为物质的性质也就是它的所有本质,它的客观化也就是它的显明。如果身体出现了疾病,那一定是某种物质出错了,而医生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某种物质去纠正身体。
9】科学唯物论在促使身体客体化的同时造成的也是身体的工具化,既然身体没有灵魂,那么身体就可以和其他物体一样成为工具。在影片《奥古斯丁》中,虽然可能沙尔克医生对待少女奥古斯丁的态度有时候很微妙,但一般情况下,少女奥古斯丁作为他的病例只是这位医生进行研究的工具。沙尔克医生思想中的人道主义,基本上也就停留在他的科学态度中,他需要一个不被其他因素干扰的人来使他得出客观的论断。这样,在这个影片中,“科学”展现了它的“无情态度”。科学唯物论所造成的工具化在社会中普遍存在,这样的工具化和某种宗教的信条具有相似的罪恶。科学虽然似乎无意识,但科学的客观化目标在现实中这样也造成了客观的罪。
10】某种宗教在以其信条揭示灵魂的需求或满足灵魂的善的同时导致了身体与思想的罪恶,这是一种矛盾;而科学从事着类似的矛盾,科学也在以它的信条揭示身体的同时掩藏着身体。宗教和科学所具有的这两种矛盾似乎是平行的,它们造成的罪恶也是类似的。影片《奥古斯丁》呈现着这两种似乎平行的矛盾。我们从这个影片中看不出对这样的矛盾的直接解决,我们看到的只是如此的现象,还有一个消失在夜幕中的身影。或许,那些罪恶从来不是显明的罪恶,它们也会消逝在时代的夜幕中。
想这样一部低沉着饱满的电影,若以一个人名简单定名,是不是有点过意不去。还是“马甲下的情欲”比较有意思。一语双关,两个意思,即是指包裹奥古斯汀奇异病痛的外衣,同时也可理解为医生窥探病症由理性到乱意的套衣。短促略急促的法语,在这部充满对病因未知的恐惧和探究病因的理性,所有的情绪和举动都是紧张却是异常兴奋。幅度不高但足够持续从到到尾。不了解的SOKO,只是惊艳不算标准的漂亮的脸上和身体,竟将歇斯底里的病症和胆怯却勇敢的状态让我喜欢,现在听着SOKO的清纯的歌声,竟也有让我分心的魔力。 开场即赤裸而强烈的展现奥古斯丁突发的病痛,简直叫人揪心,医院门口惊着的马叫声,真实增加恐怖的气氛, 病,真正叫人恐惧的未必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对自己心里的打击而带来的“自卑”。 我总有这样的感受,平时不注意的身体,在医生面前变得异常敏感和不自信,甚至到自责。 每每听到医生询问症状或是有什么自感的体感不适,总因为词不达意而压力重重,在当时封闭,尚待启蒙的环境中,这场神秘的痹症有足够的力量,将奥古斯丁的表妹吓到不敢探病,既是因为怪变更是因为 此病包含了太多所谓“放荡,下流”的表现。但也成为医生大人的“新宠” 公开的展示,像极了为自己博得注意的工具。
在封闭的环境中,奥古斯丁一共发病了两次,而这两次的发病真是妙不可言。第一次发病只是开头和入戏的起因,而第二次杀鸡受到的刺激,复发移至左侧身体时,不得不猜想,这刺激不仅仅是杀鸡过程的惊吓,想必在医院里,医生的医治给予的不仅是身体伤的治疗还有在畏惧中的支持和信任。这心情的变动更加刺激。但其中给予奥古斯丁梦生情愫的还有阴森却充满雾霭的的庭院庄园,在陌生的环境中多了可以隐蔽,自以为可以掩人耳目的浪漫。每每这样的远景或是俩个人从远远走来,总让人忘记这场病的较真而陷入爱情戏中。
对医生从信任到依恋,完全成为了恋爱中小女人的小性子,在一场挣脱的奔跑跌落后,病症终究刺激治愈。然而这才真正到了将早早不是秘密的感情说白,为保全医生名誉的装病到在宴会场上的终于逃出医院。奥古斯丁依旧残留稚嫩的遮盖着的脸庞,医生冷峻但能够透视出澎湃的纹理,这场越轨的短暂终将像逃离医院时奥古斯丁的黑袍背景,冷酷,绝情,一头不回的远离。
片中间有段部分插入了一段关于月经的段落,实际上,月经的到来使得不仅接受身体上的发育,更要求要接受 心理上从女孩到女人的到来和转变。这场迟到并且伴随异常的成长,简直将奥古斯丁推向了SHOW的中心。别动的成长,强硬的接受。远没有插入人物那样将这个到来 讲的如此轻松惬意,而是带着已经不谙事理却早已受伤的心,留下了最后一段无语战抖行走的长镜头里。
太美了,残酷,但愿意窥视别人苦痛也曾兴奋窃喜的我们,在某一瞬间也是残忍的病人
从冬天开始看各种欧洲古装片,大部分时候觉得导演和演员都是认真的。道具走心,背景符合历史时代,演员选的复古,表现符合那个时代女性的特征,加上含蓄的剧情台词,朦胧唯美的场景,以及主角走心的演绎。看完后往往给人一种唏嘘不已的感觉。
奥古斯丁也是。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身为平民的她,在6个兄弟姐妹的家里,人生没有出路,14的她出来做女仆,主人言笑晏晏的生活与他没有关系,周围仆人也没有善意的关怀,只有她的表姐。
19岁的奥古斯丁如往常一样,在主人的宴会间穿梭忙碌,可是这次不一样,有个很帅的客户一直盯着她,盯了她很久。她察觉了,又不知所措。这种不知所措到她回到厨房时,变成一种奇怪的不适——她感觉自己的手不受控制。于是她在众人面前第一次歇斯底里的发作。
奇怪的是,她的左眼自此闭起来睁不开,表姐送她到一家医院——公益性质的癔症病医院。但是没有人告诉她医院的性质,在表姐欲言又止的表情中,奥古斯丁开始势必需要长期留在这里了。
对此懵懂不知的奥古斯丁还经常询问周围的人,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于是在一天天的等待与劳动中,她见到了这座医院的创始人兼夏柯特医生,别人告诉他,这个人执掌她们的未来。
于是,奥古斯丁在夏柯特医生将走之际,再次发病。她典型的病状惊到了众人,也引起了夏柯特医生的注意。功成名就的夏柯特医生,有自己的事业,有良好的社会地位,有支持他事业的妻子,有背景的岳父,唯一欠缺的就是进入科学院。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最后他选择研究当时主流的、主要存在在女性中的“癔症”来研究。
“癔症”是现在科学也无法说明的病,在女性还收到压迫与专制的年代,癔症的发病率是极高的,部分女性被当成女巫直接处死了。部分女性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与自我误解中悲苦的过完一生。没有人理解她们,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去理解她们。夏柯特医生的医院和研究在嘲笑和质疑中往前走。
奥古斯丁出现的恰到好处,她年轻,充满活力,有着无法解释的病症,当众发病的一幕,确实可以惊吓到很多人。夏柯特医生找到了绝对适合的研究对象。奥古斯丁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她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可以少量的工作,接触最新的科研。于是她慢慢的变得活泼,就像一个少女该有的样子,大胆,热情,充满活力,眼神越来越亮,活泼中带着特有的自信。
关于她的变化夏柯特医生看在眼里,也明白她之前的郁结所在,也了解她发病的原因,可是他却没找到方法治愈她。或许他有,但是他不知道这是否奏效。她看着这个郁蹙的少女慢慢的活泼,感知她的心里变化,他却没有办法回应她。
从小就做女仆的奥古斯丁,在她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压抑本能成为她的日常之一。她没有更好的渠道表达自己,也没有人在意她是什么样子,想些什么。这些得不得释放的压抑最终让她自我疯魔——得了那个年代人人避之的“癔症”。
得了癔症的女性,在别人眼里跟疯了也就没有区别了,作为进步,她们没有被烧死已经是幸运。她们在夏柯特医生的医院里艰难求生,外界将这里要穿为夏柯特医生的后宫。学术界对于这部分可怜的人的认知为——一个全新的、另类的研究领域。没有人想过在对女性存在专制与压迫的时代,无法实现自我,无法自我表达的女性,在这里何其艰难的生存生活着。
在很早以前看《包法利夫人》,少女时代的包法利夫人从教会学校出来,便有父亲做主嫁给了老实人包法利。这个生性木讷、没有太对追求的中年人,和刚刚毕业、还满脑子风花雪月的少女根本没有共同语言,丈夫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的人,自己的生活也不是曾经向往的,包法利夫人是苦闷的,这种苦闷的结果是,前期她常常跑到河边哭泣自虐,后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人。最终逼得自己自杀,欠债无数,在包法利先生死后,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沦为女工。
印象特别深的是,包法利夫人将自己平静无趣的生活对外解释为自己生病了,然后有人告诉她,曾经附近有个姑娘和她得了一样的病,这个姑娘经常一个人跑到河边痛苦,后来结婚以后就好了。而包法利夫人这么说,她是接了婚以后得了这样的病。
这些生性富于幻想的女性都是一样的,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她们生活在现实与想象之间,但是又没有其他途径让她们成为想象中的自己。在极端的苦闷下的异常举动,变成了世人眼里的“癔症”。
奥古斯丁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夏柯特医生,作为医生进阶科学院的研究之路,奥古斯丁得到了很多特殊的照顾,夏柯特医生在和奥古斯丁相处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喜欢上这个年轻、活泼、大胆的姑娘。他和他的助手使用很多方法治疗她。催眠、药物、器械……希望可以在这个年轻姑娘是身上找到“癔症”的发病原因,找到相对的治疗方法,治好她,成就自己,让自己再攀事业高峰。
片中,奥古斯丁一共发作过四次。除去第一次发病,其他三次都有表演的成分。第二次引起了医生的注意;第三次大胆的催眠自慰行为,我理解为是她的一次大胆的自我放纵;第四次,已经解开心结的她,为了医生,当众表演了一次发病,甚至大胆的撕开自己的衣服。后三次她的眼神直接而敏锐,盯着医生看,传达自己的看法。
夏柯特医生是懂的。他第一次看见奥古斯丁发病,还奇货可居的话,第二次还不明白,从奥古斯丁后来的言论和行为中,他是懂得的。解开心结的奥古斯丁不药而愈,将明恋的暗恋变成实际后,看着功成名就,获得认可的医生在人群中来去穿梭。她独自好披风,在夜色中快步离去。
离开的奥古斯丁,已经成为另外一个自己,也许生活必将继续回到从前,默默无闻的工作,或者嫁人,这段人生过往从此尘封。夏柯特医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同行的赞赏,科学院的支持,攀登上事业高峰期的医生,也许永远都忘不了这个大胆又充满活力的姑娘。我相信,他们之间应该是有过爱情,可能不在同一个频率上。于奥古斯丁是分别前,于夏柯特医生是分别后。
莫名其妙。怕也只有女导演才敢拍出如此男性视觉的电影。。。要是男导导的,那些女权者们还不跳脚
最后那个邪魅的一笑医生是否知道自己被蒙蔽了真相呢?
表达的过于晦涩,在没有明确主题的情况下影片显得乏味至极。
我就是想看看soko高潮什么样。
先于弗洛伊德對歇斯底里神經症進行探索的理論先行者。本片故事由歷史時序推斷應為1885年之前,日後在Salpêtrière開課的Charcot將以他關於「歇斯底里瘖啞與器質性麻痺或損傷全然無關,而是一種表象所造成的麻痺,是故歇斯底里瘖啞毫無疑問是一種精神疾病」的論點,震撼了在他講堂上聽課的弗洛伊德...
黑暗阴郁,油画般的色彩。一条主线,从头拉到尾,在朦胧与欲望中缓慢进程。歇斯底里症,其实需要的只是一场性爱的救赎。
正在上映,强烈推荐~
“睁开眼睛,让一切好起来。”
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撑过这段时间的,我好像是通过睡了两个长觉。
力比多的压抑和一场性洗礼。
色调真心没话说 但是介过于欧洲的setting有时候消化不良
我知道女主演技不错,不知道是说紧张还是阴暗的气氛渲染的很好,摄影也有一种异样的朦胧美感,但是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莫名其妙的电影啊。。。一堆东西都是开了个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好多地方都可以深入
古暗色调下的情欲小把戏
对于医生来说,一位患疑难杂症的女病人就是缪丝。其实本片可以学<无名指>的,阴暗的摄影与特写慢镜反而显得端着。
虽然某些场景很能震住人,但总体感觉都叫人摸不着头脑。
实在看不懂这部拖沓的片子的意义何在,医生的贡献何在,女孩的病怎么好的也没解释。
Charcot@Salpêtrière Hospital. 有种医学不过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的感觉。虽然阶层性别医患关系都把augustine摆在弱者位置,但她慢慢摸清规则为我所用,小白鼠到头来也耍了科学家一把。画面很漂亮的。
又见歇斯底里症
相当无聊,最终故事还是落俗。另外不喜欢片子的调。
简单故事简单手法。结构平平无奇。但细腻有张力,用光用色无一不美。男女主都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