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隐形将军》是根据“爱国将领”就是韩练成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他是我国军事史、政治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电视剧中有些地方做了比较大的虚化修改。他世家做主人家的管家,并被主人信任赏识,主人的马被西北军阀抢走,主人全家也被屠杀,仅小姐幸免于难。在与军阀拼命时遇共产党苏志丹解救,自此与苏志丹代表共 产 党 组 织结缘。
后来他参加冯玉祥部下的西北军,与茅建升结拜兄弟,在清共中练成放走苏志丹,被迫离开西北军;在离开军队后窘迫时遇到被冷长礼(中统副局长)救命的主人家小姐;在地下党唐爱诗家练成第二次解救苏志丹,并约定今后接头方式。
在中原大战中,练成孤军率部救出蒋介石,深受蒋介石信任提携。。敌营二十余年,巧妙周旋于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之间,深受委员长赏识、提携,先后任师长、军长、委员长侍从室参谋等要职。抗战期间直接受周恩来指挥,成为我党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一枚秘密棋子。他屡建奇功,莱芜战役,以王牌军46师师长(军级)身份,使得敌军溃败。
蒋纬国说他是“埋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毛泽东称:我一手指挥我军千军万马,另一手也可以指挥国民党的百万大军”。
电视剧改编总体是成功的,黄觉演的练成将军也入木三分。但是,主人小姐这条线有点缺陷。
练成将军的一生比电视剧更加曲折,正是怀着报国的坚定信仰,他才能坚持走到底。
活在当下的我对练成将军那个年代的坚定不移的坚持确有不理解,但对前辈非常敬仰。
很多年前看过这部电视剧,不算喜欢也不算讨厌,好在这剧还有一些闪光点,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念念不忘,可以掩盖一些缺点,可二刷的时候总是禁不住想,如果狗血的剧情再少一点,会不会更好?
和其他同类型的作品一样,这部剧喜欢拿过于狗血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增添故事的可看性,男女主和其他配角们总是为了情感而纠缠不清。中国的土地再大,走到哪儿总能彼此相遇,从西北到重庆,再从广州到南京,五个人一起把中国地图走遍了。
玩笑话开尽,说正经的。上一个十年非常流行希望通过两个身份上对立(连城与韩奎)、性格上并不成熟但最后一定会殊途同归的角色串联起故事的整个发展,理解编剧的用心。最后编剧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连与韩两个因家仇和情恨纠缠在一起的共产党人,思想上终于跳出了传统家庭、宗族文化和道德障碍,真正作为共产党员意识到阶级矛盾是当时中国走向复兴的主要矛盾,作为革命同志衷心地为了一个理想的目标而一起努力。两个人愿意不抱成见地通力合作,甚至韩为了掩护连的特殊党员身份而牺牲(便当发得很离谱)。
从写作两个对立主角的用意来看,这个讲述信仰的力量的故事还算完整,毕竟信仰让两个不共戴天的人最后达成共识。然而,不能忽略编剧为了收视率过多着墨于五个主角的情感纠葛,反而对阐述本剧的中心思想产生了一定的伤害,比方在角色的塑造上。这里随便写写一些主人公角色塑造上的一些遗憾。
连城本人借了韩练成将军的经历:潜伏国民党多年(此人是否机会主义者,尚有争议),在国民党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身居高位,在蒋、冯及桂系将领等不同政治利益团体间建立关系,最终在解放战争中通过放水(……)为我军在解放中国的进程中取得进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角潜龙多年的经历何其精彩,不过编剧似乎志不在描绘主角的戎马生涯亦对刻画主角的八面玲珑毫无兴趣。从头看到尾,连城家乡的熟人遍地跑,上哪儿都跑不开这些人的恩恩怨怨(好巧不巧,大家不是共产党就是和国民党有关系)。
编剧花了不少心思构建主角的关系网:一个成了国民党中统局副局长的养女的前前东家女儿(以及青梅竹马),一个(间接的)杀父仇人的儿子兼喜欢青梅竹马的情敌、一个与他志同道合但因为组织的保密纪律不能坦诚相待的前东家的爱人还有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非要硬凑上来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养父……这个复杂而结实的关系网大大增添了故事的可看性,由此产生的矛盾也是主角经历中必要的一部分。然而,编剧恰恰忘记构建主角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知以及主角建立、深入这一认知的过程。这两个缺少着墨的部分恰恰是相当重要的。
连城被苏志丹启蒙入党。当时他被军阀骗去参军,逃兵被抓住差点被枪毙,正儿八经的黄埔军校三期生苏志丹救了他的命。救命恩人当以涌泉相报,连城认为苏大哥是个好人,在苏志丹的引导下开始对苏志丹投身的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良好的印象。乍一看,是不是挺符合逻辑的?主角对情感忠贞,对恩人死心塌地追随,最后决定加入他的党。
可问题是,本剧一个核心主题是对信仰的忠诚,主角又代表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然而主角与共产主义的交际仅限于他与苏志丹的交情与目睹楚天凡舍身为革命的牺牲精神,进而认为共产党员值得尊敬与追随,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和四·一二期间清共要枪毙苏大哥的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这个故事也没讲共产主义具体要做什么,要怎么使国家进步,男主完全就是凭着交情上了这条船。男主对情义坚贞,刚开始一无所有就可以为了给从小收养他长大的东家报连命也不要,那对于他有恩的苏志丹的感情与对东家的感情有什么区别?缺失了男主对共产主义认知的理解和深入,那这个故事与其他的传奇故事也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苏志丹是个忠于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员,那他也会爱屋及乌向三民主义靠拢,成为三民主义的拥护者。(非常理想化的一种解释:)共产主义是跨越一切矛盾和集团利益,团结不同利益群体普通阶级的人民,最后消除阶级区别。男主对共产主义的拥护建立在他的正向的道德观念上,可从本剧展现出来的内容来看:他拥护的并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建立在拥护与他价值观相似的群体这种传统的情感建立模式。刚开始如此表现男主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思想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之后几十集编剧光顾着搞他和他的熟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男主这十几年思想一点变化也没有,还是对共产主义痴心不二。
编剧应该插几段展现男主如何进一步了解共产主义,怎样通过理解共产主义思想即使身居敌后也依然永志不改。抗日战争期间,男主被调到重庆,中间曾经一笔带过他与周恩来的师生关系,其实这倒值得编剧利用。编剧如果想着重男主身居敌后的精彩人生,那就没必要花那么多集刻画男主早年的生涯,不如他一出场就已经是一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了,不像现在这样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有些莫名其妙。男主挂着“忠贞不二”、“我爱TG”的牌子显得苍白无力,通过男主体现共产党员信仰坚定也不那么够。
虽然有着角色塑造上的缺点、演员演戏木头,主角还是很有魅力的(尤其和唐爱诗的感情戏的部分),完全可以塑造得更好点。砍掉一点狗血的戏份,其实其他人的角色塑造的逻辑闭环也更有说服力一点,也能更好地向观众传达故事的主题。
男主很帅很儒缺少点霸气。演技也还过得去,对此下,全局最亮的应该是冷先生。
无论演技,还是人物。
有这些小瑕疵的剧情。
1,冷先生年轻时候有养一个小男孩。后来不见了。
2,刚日本投降,冷先生说认识韩奎20年了,但是故事1926年开始。20年后应该是46年了。
3,男主和女主在吃饭,边聊边吃,突然男主说着说我去接个电话,可是他起身的时候电话才响。
4,连莲在保密局看到一个小罗罗拿着一个花瓶,那个小罗罗吹嘘说抓到一个共产党(根本没抓到),然后连莲马上就说,你们抓到一个共产党干部。。。小罗罗都没说是干部。连莲这怎么接的。。。。
我说男主演技不够亮有两个细节: 1 , 男主给领导开门,正常情况,会拿手帮领导手盖车顶。防止起身碰到车顶。这个动作男主并没有做。
2,男主带46军战败,共产党见到同志,两个用水代酒,男主杯子比对方高。
都是非常小的细节。前面说的电话还没响就说我去接电话也是。
父上看
对于D的评价 内涵了
我非常喜欢黄觉演的隐形将军,内敛儒雅的气质,坚定的信念,坚实基础的信仰。希望能多看到他更多精彩作品。
剧情有点拖沓,故事挺好的
暑假跟爸妈在家一起看的,我是真不喜欢黄觉……
可以
就那样。
和爸爸一起看的。不太熟悉余丁导演。
韩奎死掉好可惜啊!
信仰。理想。爱。
姚安廉演的太好了
当时妈妈在看,我就顺便跟着看了一下,还不错。
可惜了题材
尽管是断断续续地看的,但仍让我十分的感兴趣.
3.5星。黄觉一笑一颦真的很有味道,忧郁的模样又让人十分心疼,身穿军装更是帅到飞起,就连现在火起来的温文尔雅的祖峰当年在他面前都没得看。特别惋惜连城与唐爱诗这对苦命伴侣。信仰的力量令人敬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果然还是有点内容可看。家父评价,有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韵味。
人性比较足
突然觉得黄觉好帅啊...国民党美式军装就是英气
文艺的黄觉,军装加身,倒也不错。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风月恶之花,到隐形将军,一直成稳大气,一张民国脸竟也丝毫不浪费。个人喜欢他的爱盛开里的造型,长衫装儒雅温柔。
还是客观的
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