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1年《云南虫谷》播出期间:
最近这篇影评突然多了很多点赞评论,也多了一些嘲讽的声音,我知道那是从云南虫谷过来的观光客居多。
那么我请你们一码归一码——我评价的是龙岭迷窟中的胡八一和老潘,那我的确是非常的喜欢。
但对于《云南虫谷》,那是一部另外的作品,而我也早就有了自己的评价与判断——从五星观望到六集弃。
我支持好作品,也尊重潘老师,但对侮辱我智商浪费我时间的作品,我也从不吝啬口水。
云南虫谷真的不可,可是说一千道一万这跟我的这篇影评又有什么关系呢?出门右转,别跑错地方,OK?
故事的开头得从2005年说起,那一年,一部宅斗剧横空出世,名叫《京华烟云》。
由于时间间隔太久,让我几乎回忆不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剧情,只记得赵薇顶着忽闪忽闪的无辜大眼睛,用演技强势摘掉了头顶上的固化标签。
同时,这部剧还把一个面白清秀、气质如兰的如玉树一般的男子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我至今都能想起年幼时那种怦然心动的感jio,真真是一眼万年。
那时候小鲜肉还不叫小鲜肉,叫“奶油小生”;那时候只有喜欢谁,没有pick谁;那时候也没有神颜这一说,只有酷帅俊这种不足以架起彩虹屁的正统形容词。
让我困顿于无法表达出这个如谪仙般的美男子的美好。
虽然我甚至连他的名字我都不知道,但那也没什么要紧,毕竟那个时代很单纯,没有饭圈文化,明星那都是用实打实的演技,用作品让人刻骨铭心。
我在心底记住他了,然后也没别的,只是简单的的想法,把他当成一个美好事物藏于心间。
我本以为他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好,但寥寥几部作品后,他竟永远消失在了我的视野里。
那是网络也并不发达,只是从各种电视报道、道听途说知道了他遇到了一些糟烂事,与题无关这里便不再展开细说。
这一阔别,竟是在小十几年以后了。先起是一部贺岁大片,看完才突然间咂莫过味儿来。
嘿,那叔有点眼熟啊,越看越眼熟!和我妈讨论,这不是那谁那谁来着,就演过那啥那啥来着,对就那小白脸儿,就是他!
然后一搜百度,果真是他。我仿佛听见了内心崩裂的声音。
当时就感慨道,咋就把自个儿整这么圆乎了呢?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哇,谁都没饶过,再好看的皮囊也有保质期,翩翩少年变成了油腻大叔,还有比这更令人痛心疾首的嘛?没有!
2017年,一部制作精良的网剧引起了我的注意。起初我也是完全没有注意到演员表,后来发现是他,也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反应,本就是冲着剧情去随便瞥一眼的。
结果这一撇,就再也挪不开眼。这个可恨狡猾勾人心魄的男人,又一次成功的让我掉入了叔坑,再起不能,曾经的白月光依旧让我如此上头~
这部网剧播完,他不出意料的翻红了,我开始忏悔自己之前对于皮囊的过分执着,甚至开始为他惋惜,这一天来的实在太迟了,约莫十年,人生又有多少的十年可以蹉跎?
那时很多人暗自诽谤,他这是走了狗屎运了,正巧了赶上网剧元年,这就撞上了呗,把他陈芝麻烂谷子那点事儿又拿出来翻腾,在金里掺屎不亦乐乎。
我只是默默的关注了他的微博,看他修生养性、云淡风轻的文艺男中年日常,不点赞不评论,安静如鸡做个佛系事业粉。
2020年四月一,这个男人又回归了,我比前几次都更有感慨,和我男朋友在观剧期间数次插空,激动的评价道:
“又胖了”
男友左右观摩对比陈玉楼,认真严谨回复道:
“嗯,是胖了”
别拔刀,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夸他,这位叔真是有演技任性,偏不靠脸吃饭,偏不!毕竟靠颜值混过的饭人家已经吃够了。
观剧,我只说那么一句,我觉得一句其实也就足够了。
那就是,看到这个胡八一和胖子,让我多年前看小说时的那种滋味儿又回来了。
胡八一原作中其实也是个爱打嘴炮的,胖子的嘴更没溜儿,俩人狼狈为奸,成天党和人民话嘴边,红色精神揣胸间,可干的那都是鸡鸣狗盗的事儿。
书中他们俩只要一开口总能让我乐,看剧,只要看到他们俩一本正经的打屁,我就跟着乐。
这还有啥可咧咧的,有内味儿了,这不就结了?
这叔真的太到位了,怕陈玉楼和胡八一串戏,我认为大可不必。
胡八一是胡八一,陈玉楼是陈玉楼,您只要看了就会知道,不要脸的演技派有多么可怕(并不
言归正传,借此契机,我也想回应那些叔的负面评论。他的确是幸运,也的确抓住了机会,这个世上的机会很多,但能抓住的人不多,像他一样的,更没几个。
网剧咋了?不上台面?运气难道还分三六九等,还等着您来挑?能有不错了。
运气是很重要,但除却运气,我看到更多的是厚积薄发的张力。
老潘他把神颜丢了,贡献出了教科书般的炸裂演技,因此关宏峰关宏宇活了,陈玉楼活了,胡八一活了,接下来还有会各种各样的角色,等待着他赋予生命气息。
我的彩虹屁太多了,感觉一万字都放不完,还是就此打住。
总而言之,潘粤明先生,他很好,我很喜欢。不管是年轻时好看的皮囊,还是中年时洗尽铅华的沉稳演技,我都喜欢。
顺带提一嘴儿,这边建议您稍微注意一点点形象,节制一丢丢呢~
后加更新#
很多姐妹评论区告诉我,我的时间线不严谨,不是十年,也不是十几年。
姐妹们说的是对的,没有说清楚可能误导了大家,我检讨。
但我还是不打算修改,因为我写的只是我个人的,从初见到初心的时间间隔线,是我印象中的老潘,不是大家的或者是官方的潘老师。
可能没有百度百科那么完善,也没有真爱粉那么长情,但这就是我这个佛系事业粉的真实心路历程,我觉得没必要修改到无可挑剔。
错就错了吧,我想保留这份真实性。
在下不是靳东粉,更不是潘粤明粉。随意看看最近龙岭迷窟的评论。有一条是选角失败,一时分不清哪个是王胖子哪个是胡八一,那我只能说您实在是眼瞎可能不太适合混豆瓣。岁月回头这种烂剧都给5星,喜欢幽默沙雕风格的你又是灯迷,你给龙岭评2星,庆余年评1星,呵呵哒。
靳东粉丝黑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技巧嘛!
凑字,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hi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
《龙岭迷窟》把鹧鸪哨“毁”了
为何说鹧鸪哨被“毁”了?
原因是原著中的鹧鸪哨可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派人士,为了找雮尘珠,可以说是一种挡我者死的气势,本身戾气很重,手上有不少的人命。船上五个俄国人被其一人开枪打死,可谓狠;在墓中被毒雾逼迫时想着把托马斯推出去当诱饵做自己活命的踏板,可谓毒;所以,了尘大师在临终前规劝鹧鸪哨不可随意杀戮要收戾气,鹧鸪哨方然听悟,又因为失去左手,心灰意冷,随托马斯远走美国隐居。
而电视剧中,将鹧鸪哨塑造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正义之士。
了尘大师曾对鹧鸪哨说墓中野猫也是一条生命,不要轻易伤害,鹧鸪哨一口应下。其实对比原著,电视版的鹧鸪哨少了许多杀气,简直称得上心慈手软了。
比如书中鹧鸪哨在渡船上不是叫老毛子坏蛋跳河,而是打死。还有,他们下墓时根本不是托马斯自己好奇想跟着,书上说鹧鸪哨想着留这洋人在上面不放心,总要带上他,万一有机关也好叫他去滚机关……
哈哈,想法这么的狠辣,才是搬山魁首的真实性格啊。不过有了尘大师在,断不会让他把托马斯怎么样的,事实上,最后师徒俩一死一残,倒是托马斯受他们保护安全跑出来了。因缘际会,托马斯带哨爷去美国,也算助他避开了鬼洞诅咒。
书上的鹧鸪哨是自带三分匪气的,要不然也不会和陈玉楼等绿林人士称兄道弟。他有侠义之风,但行事作风也可以相当无情,比如见胡国华时他说顺手把太湖匪帮解决了。解决了?救一人,杀一帮人,孰是孰非?可他又不求胡国华报答,只是本着自己的行为准则觉得匪帮该死,你能说这样抄家灭门的哨爷不酷吗?
这就减弱了人物后面转变的力度,戏剧张力大受影响,明明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被塑造得太过单一,实在是败笔。
但高伟光却把鹧鸪哨演“活”了
《龙岭迷窟》剧里,关于鹧鸪哨的故事,用了三集的篇幅来叙述。正是这三集90分钟几乎成了鬼吹灯影视剧的巅峰之一,鹧鸪哨也应该是形象和演技最成功的鬼吹灯主角之一,所以,鬼吹灯影视剧不在集数多,而在于精!
鹧鸪哨无论是人物性格还是个人能力,高伟光都将其演绎的很到位,可以说非常还原了。这里的鹧鸪哨比怒晴湘西里的人设更好,怒晴湘西里的鹧鸪哨有点过于阴郁和沧桑,可能是因为时间短吧,毕竟这三集没有一点拖泥带水,完全展现出了鹧鸪哨的自信和机智。
早在《怒晴湘西》中,高伟光塑造的鹧鸪哨就让人印象深刻。魁梧的身材,既有粗犷又有英气,和原著粉心目中的鹧鸪哨相差无异。当时陈玉楼深陷危机,命悬一线,有幸得鹧鸪哨出手相救,才逃过一劫。
不得不称赞的是,费振翔剧组团队真的是把小说《鬼吹灯》中最精彩最让人期待的环节拍摄的是精彩万分,全程高能,节奏一点也不拖沓,甚至感觉点急促,完全的让观众有那种急切感在里面。
眼花缭乱的闯关场面让人窒息的同时又被强烈地吸引着,追随主角鹧鸪哨的脚步融入到剧情当中去。故事节奏可谓是一气呵成,在这里笔者断言,鹧鸪哨的故事将成为经典。
此外不可否认导演的选角选得太好了,原著中描写鹧鸪哨的外形属于比较帅得那种,更何况还有点西域血统,个人武力更是绝顶绿林,现在拍网剧选角鹧鸪哨找个太老的吧吸引不了年轻粉丝,太年轻的吧还会被老粉丝喷小鲜肉没演技,太没演技的会被喷只会靠脸和知名度,光有演技的总觉得违和感太强、老套俗气。
所以说鹧鸪哨能选中高伟光真是绝了,恐怕千万人里都找不出来这独一无二的人选。
(图片来源网络)
有些台词是为了说而说,根本不自然。有些对话也是,完全就是为了注水,一点对剧情帮助都没有。金牙那演员太年轻了,没体现出金牙那角色的精髓。胖子有些台词写的好生硬,可能小品演多了,总感觉一直憋着要抖包袱的状态。胡八一也是总感觉差一点味道。张就适合摆拍,鼻子好怪,特别是根部眉宇间,显得很怪异
以上是看了前六集的真实感受,在4月2号写的。
以下是4月15号写的
----------------分 割 线---------------
7、8、9三集真的和前面差太多了,这三集简明扼要,从寻师、考验、出发、渡河、路途、入墓、闯关、惊变、退却,一气呵成,不能说没有瑕疵的地方,但总体看瑕不掩瑜,情节明快,节奏扣人心弦。
鹧鸪完全表现出艺高胆大,沉着冷静,心念执着的人物形象和偶尔间族群背负悲惨命运的凄惨无奈的可悲
大师也基本真的有了大师的慈悲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境界
不喜欢那个外国人,虽然知道他是一个关键人物,但能不能不要为了想搞笑硬去搞笑吗?还有也知道考虑顺利过审的原因,要把所有东西都要归纳为科学的一面,但通过这种节奏下去阐述,真的很跳戏
如果前六集像这三集一样,可以注点水,但不要注那么多该多好啊?这三集节奏看着就舒服多了
额外说一下第7集开头几个人的表演
第一,不知道为什么,还是不喜欢把胖子这样去演译,感觉像个痞子、没担当、见风使舵太快了,感觉比金牙还金牙,反正就是太滑太胆小了……
第二,女主读稿能力的确太没情感了,但也有理由能支撑她应该这样,希望后面说台词的情感都不要这样平淡就好
第三,潘帅啊潘帅,哈哈哈,总觉得你好油腻的感觉啊,难道发型搞得太油的关系
第四,那教授好孤傲的样子,虽然明白有些文人很“清高”,但教授的清高感觉透露出很大的敌意,难道是刻意的?
第五,我知道之前为什么觉得金牙不妥了,前面太年轻了,脸太白了,还梳一个这么油光齐整的大背头,所以感觉格格不入,现在脸脏了一些,背头乱了一点,反而好了一些,金牙应该是一个奸滑但有些狼狈的形象,可能好点
╭(╯ε╰)╮---分割线---╭(╯ε╰)╮
4月26号
哇哇哇,多日没上来,评论热闹许多(>_<)
最近转去看别的剧了,这边只看到15集,后面的还没看。
悬魂梯的精髓就是让深陷其中的人,感受到永无尽头那种绝望和随之而来崩溃导致的疯狂行为,但剧中在这点上没体现到位,不过也明白想拍好这点的确难度很大,但其实这段有东西可以拍的,在这里拍多点长点更好,可是宁愿别的地方拍些无关紧要的,这里反而不是“很重很重视”,可能觉得这里想拍好的确难度有点大吧……
浑天仪那里不错,水银一直沿图延伸到穹顶想法很好,可惜特效差一些些。转动天干地支来找活路想法也不错,配合穹顶图像再结合周易八卦等诸多条件才能逃生紧张感更大。不喜欢四人竟然是借助棺椁板逃出来的桥段,那刻觉得有些“廉价”哈哈哈……
蜘蛛出现太多了,前面出,后面又有,重点特技还不咋滴,刷到剧组发文章说制作蜘蛛多什么什么,也好像看过导演说过物尽其用这个意思,但用得那么频繁真的觉得不是很喜欢,前面打一堆小的,最后来个大的压场,看似有递进,实则没新意,悬疑悬疑没有,搞笑搞笑没有,惊险惊险没有,不是跑着跑着“死掉”几个人物就能有紧张气氛的,这样还不如前面隐晦的折腾半天搞死一只,后面一下子面对一堆这种感觉难度上还加大不少(说一千道一万,特技还是硬伤,哈哈哈)
发现一个很不喜欢的点,每次大金牙乱跑或者有危险时,几乎都是高呼“胡爷”,你们不觉得这点很怪吗?其实原著“胖爷”也是不凡啊,虽然是要体现主角形象,但大金牙此举给我感觉胖爷真没啥存在感(本来前面就对这样去演绎胖爷就不喜了,这些细节还这样,真的……)
杨,飒爽有余温柔不足,可能有人会说,在入墓中难道还要谈情说爱吗?但不一定要谈情说爱才能表现出女性“柔和”一面。
没看后面,但就剩三集了,是不是这龙岭中没教授啥事了?哈哈哈
一众配角有好有坏,不一一细说了,但要说一点,要不是定位问题,胖子还没有一些配角好。
再次说一下,这是一个观后评论的平台,有感觉一样的,也会有不一样的,大家可以言论自由,但不要谩骂、人身攻击,你说再好再坏,骂得多没底线都改变不了什么,只会体现出自己多没素质,深思。
还有,这只是一个娱乐商品,评论也是这个商品的一种延伸,既然想赚钱,难道还不能让人说一下感受?就只能听好的?
评论本身就是让人交流的地方,别扯到那么远……
“鬼吹灯”系列,还是要讲究一个味儿。
这味儿,《龙岭迷窟》有。
总说“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摸金连同卸岭、发丘、搬山共计四大盗墓门派,种种契约、诀窍、秘辛与成败,本就构筑了一个引人遐想的庞大世界,借此层出不穷的篇章可以沿着精妙设定龙行万里,不断演变。
而这样的故事,又巧妙地安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那时候,一切都在乱糟糟、泥糊糊的根基上重新萌芽,或者另抽新枝。新不新、旧不旧地,最容易滋养人不人鬼不鬼的传奇。
作为一个长篇探险故事,道路险阻,危机四伏,本就必不可少,而“鬼吹灯“的另一招牌,却是在这险上,大作民间鬼怪传说的猎奇文章。
《龙岭迷窟》开篇就是陕西省古蓝县的掘墓事件。幽蓝色的山脉延展开去,黑夜里乌泱泱地聚起一群人,半懂不懂地刨挖坟墓,然后准备打开棺材。
老人家说,“必须打了旱魃才能见雨。”何谓“旱魃”,尚未明说,但旱魃早在上古神话就已出现。蚩尤进攻黄帝,让风伯、雨师破了应龙的滔天洪水,于是黄帝杀了雷神坐骑夔牛,做成大鼓,震破蚩尤攻势,又请来能发出强光强热的天女魃,消除风雨。待黄帝杀掉蚩尤,失去神力而无法重返天界的应龙与魃分别留在南北,自此南方雨水丰沛,北方天干地燥。
旱魃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直至汉代,她都是神怪属性兼备的天女。但汉中后期到明初,旱魃成了小鬼。再往后,她更是成了僵尸。面对这个“会引发旱灾”的“怪物”,人们要打旱骨桩,焚烧旱魃,通过把新入土的尸体当作旱魃来打,以祈雨水。
来自古蓝县的当事人李春来提到了旱魃,而胡八一顺势向王胖子解释,说是解放前,许多偏远山区都有这习惯。《龙岭迷窟》这一牵扯,就续上了数千年前的传说。
据李春来所言,不止手上这香鞋,古蓝县还存着其他宝贝,需得懂行的人去鉴别鉴别,这才有了胡八一、王胖子以及大金牙一同前往陕西的探险。
一行人去到黄河边上,船长说这些天发水灾,最怕河神发怒。胡八一笑他封建迷信,急了眼的船长说有一年,水来得快,退得也快,岸上冲来特大的一副鱼骨架子,跑船人视之为河神,取名铁头龙王,还恭恭敬敬地要用鱼骨建庙,以求风调雨顺。
大金牙说,鱼骨庙在天津地界也出现过。网上还真有人在天津葛沽镇蛤蜊堤找到一座,据这位“奏耐天津”所说,鱼骨庙供奉海神,跑船人常去祭拜,香火不绝,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折毁,此后,因为妈祖信仰而开始在这供奉天妃娘娘林默。
如今河北省黄骅市冯家堡和山东省青岛市都有鱼骨庙,前者供着东海龙王三太子。传说当年他不忍心见水族被捕杀,便想求仙问道,并化身为鱼,感受其苦,多年后三太子功德圆满,褪去鱼身,巨大的驱壳被水冲到岸上,于是先民用它建造了鱼骨庙。隐隐约约地,都有《龙岭迷窟》的感觉。
民间传说的味儿,都在这一个个绘声绘色的故事里。而所谓传说,口耳相传,又加代代相传,来龙去脉都未必知晓清楚,更不用说添油加醋多时,各地各户自是有了不尽相同的版本。单听一家之言,或是几个版本对撞,那都会有新料。
左有风水八卦,右有科学理论,这故事刮刮蹭蹭地推进,全是谜面,都待揭晓。不管观众是被哪个方子引来,似乎都有可以赏玩的地方。
当然,《龙岭迷窟》也不只是一些猎奇方子的搜寻,构建出那三十多年前一个既架空又现实的世界,魅力又再添一圈。
没有经历过彼时的北京,但报国寺的古玩市场一摆弄,意思就来了。砖红的墙外挂着若干条幅,端端正正写着时代标语,老祖宗留下来的白栏杆,倚着不知哪朝哪代的屏风、柜子、轮子,一溜儿的摊位,闹热的想象扑面而来。
又或者转到小街巷上,沙井包子铺绿色窗棱上露出的原木,墙上青与白的涂漆,整齐贴好的发黄报纸,几张桌子一撑,椅子一摆,生活就这样跟包子似地热腾腾蒸起。
再一回去,胡八一的家里,几乎清一色的案桌、长椅、书架、碗柜,再来一些搪瓷做的壶与杯,似乎都能闻到那远去的气味。
什么都蒙在一种昏黄的光影下,镜头先替观众在一个所谓当下的时空怀起了旧。越往后走,越能见到一个时代的复原,要是不自觉走进去,还真是生出不少念想。
仔细一听,那京片子也是拿捏得好。
叫老板来个煎饼,要“多刷点酱”。羊肉涮完要走了,恋恋不舍地跟店主扯一嗓子“我喝碗汤溜溜缝儿”。“验验货”,那得说“掌掌眼”。 王胖子夸大金牙是“专家”,表述的方式是“人正经古玩界里的虫儿”。
北京人贫嘴儿,不打草稿念词,也是轰轰地炸下来,不好好说话 ,却把话说得好好的,有趣得紧。胡八一负责正气,插科打诨交给王胖子和大金牙,油滑腻歪也不叫人嫌烦。
前前后后虚虚实实地安排妥当了,《龙岭迷窟》才好让好演员出来,一亮相,味儿又都对上了。
胡八一找对了潘粤明。凭借《白夜追凶》狂刷观众缘后入主“鬼吹灯”,他一下子坐稳了正角位置。血够热,气够勇,配一张波澜不惊的脸面,终归是探险题材必不可少的安心药。
姜超也很对王胖子的形象,形像了,神也像。大嘴一张,憨厚里透一点鸡贼,忠实里掺一些鬼马,气氛总得靠此等男二调剂。
大金牙一生意人,精明,世故,龇牙咧嘴地生一些猥琐,又暗合一些道不明的才智,佟磊揣摩对了,跟姜超配得正好。
三个主要角色选得妥帖,其他配角也不见马虎。高伟光演鹧鸪哨人气不少,张雨绮挑战Shirley杨也自有飒爽劲头,王奎荣也掐准了陈瞎子的神机,胡明对李春来的瑟缩诡诈都有见地,整体都不赖。
寥寥几集,大致故事线已经稳健地分岔开去。胡八一三人如何误入龙岭迷窟,如何虎口脱险,Shirley杨如何查明红斑根源,如何遍寻雮尘珠,既是这部剧集值得期待的脉络,又是整个系列承前启后的过渡。故事已经如箭在弦,就看未来如何构建这一鸿篇了。
首先从原著和剧本的区别聊一下悬魂梯的改编,以及易经六十四卦的运用。
先看原著的悬魂梯。依靠于天然山洞的有利地形,基于彭罗斯阶梯原理的一个设计变式,呈一个巨大的8字形,人一旦走入其中,会因为光线(吸光涂料限制视线范围搅乱方向)、阶梯宽度与倾斜度(原著是显示宽达十几米)、月牙标记为参照产生二维视觉上的错位,让人觉得自己是呈直线状往下走,其实一直在8字形阶梯中兜圈子。
原作中胡八一、胖子、老金三人其实是反向利用了阶梯的宽度,三人保持有效的等距离,来破解掉由光线、标记等导致的视觉错位,忽略掉那些误导人的诱因,就能够顺利找到代表出口的隐藏岔路,顺利走出困局。整个设计和破局都非常合理,都有科学依据,比“鬼打墙”之类的故作玄虚要高明很多。
再看改编。先是去掉了原作中带节奏的墙壁,同时也缩减了阶梯的宽度(改编后人数增加,如果再保持原作的宽度就不合理了),增加了悬魂梯所处环境的高度,整个设计从视觉效果上看更为惊悚可怖,改编从书面语言走向更适合镜头的视觉语言。
最大的改编是月牙标记,作用由原著里的视觉陷阱变成了线索提示,暗指悬魂梯一共384级台阶,即易经64卦,每卦6爻,所以只能用易数来解。胡八一认为当前局面为困,对应困卦,困卦第五爻由阳爻变阴爻(一横变两横),变困卦为解卦,对应的卦象正是困之解,胡八一跳下去的位置正好是困卦的九五爻(对应此卦象的第五级台阶)。
至于胡八一为什么不从解卦第五爻跳下去,是因为如果困卦六爻只有一爻是变爻,就应该用本卦(也就是困卦)来定吉凶。这是要赞一下编剧,基本原理没有犯错。对比得出,悬魂梯情节保留下来了,但内容改编很大,基本推翻了原著的科学解法,而用了更为玄学的易经来破局,但对悬魂梯的设计原理着墨不多,固然有利于戏剧氛围塑造(原著解局手法略显平淡),但从逻辑层面推敲起来还是略有欠缺的。
其次,关于李淳风墓中胡八一选择星宿和推算年份的依据,涉及到的是古代天文和纪年常识。关于干支纪年的推算。
古人纪年用干支,以甲子为初始年,60年一个轮回。比如你是甲子年出生,到第二个甲子年你就整好60岁,所以60岁也称花甲。大金牙就是基于一个已知干支的特定年份,以60为公约数进行干支推算。
剧中已知观元年是公元626年(实际应该是627年),贞观二十二年就是648年,以60为公约数,离胡八一所在年份最近的年份是648+(60*22)=648+1320=1968,已知1969年是己酉年(大金牙母亲六十大寿),1968年的干支就要往回推一年,十天干中己的前一位是戊,十二地支中酉的前一位是申,合起来就是戊申年。不要吐槽大金牙只会惊声狂奔了,没这位爷还真不可。(快速推算干支的方法不少,这里只解释剧情)
为什么胡八一在二十八星宿选一的难题中选择了斗宿。古人将天上星群分成二十八星宿,其中代表北方玄武的斗宿就是剧中所指的“南斗”。南斗和北斗七星是两个不同的星象概念,南斗由六颗星组成,北斗就是我们熟知的七星。这里要称赞一下编剧有做功课,很多人容易把北斗七星和斗宿这两个概念搞混。 为什么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这里的“北斗”依然不是指“北斗七星”,而是指斗宿中斗柄的方位指向。古人认为斗宿的斗柄可以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而南斗代表的是夏季,这个季节草木葱笼繁盛,欣欣向荣,所以是“生”,而北方象征的是衰败肃杀的冬季,代表“死亡”。还有一种说法是北斗对应人的九窍,人若九窍不通则死,所以雪莉杨会说道教中“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
大结局墓室破局手法详解。
李淳风棺椁墓室大概布局如下。
墓室的基本原理还是易经八卦,以棺椁为中心,分成八个方向,分别代表八卦的八个方向,每个方向都对应一堵墙,也就是八门,加上居中的棺椁,构成了一个九宫(格)八门的格局。
摸金小组必须找到八个卦象对应墙壁上的明器,如坎位对应水,离位对应火,才算破局成功。注意,这里的八门其实只是墓主人的障眼法,让盗墓者以为只要找到生门就能走出生天,破局核心手法还是易经八卦原理。
到这里关键问题就来了,在不确定方向的墓室,摸金小组如何才能确认八卦分别对应的方位(墙壁)?有一个细节,进入墓室后胖子拿起蜡烛问胡八一南边在哪,胡八一也没说出来,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扣子,衔接得很好。
那么胡八一最后是如何找到方位的呢?就是以墓室居中的棺椁(对应数字五)为参照物,套用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戴是棺椁的头部,对应的数字九,九对应的是离卦,代表火,南方,景门;履是棺椁的尾部,对应数字一,一对应的是坎卦,代表水,北方,休门,依此类推。
注意,这里的方位不是我们学地理常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不能用这个口诀去套九宫八门的方位。
所以,胡八一以棺椁的尾部为参照,找到了对应的坎位,“休门,坎一宫”。坎为水,只要找到与此相关的明器,机关可破。
当然,八卦中的天地水火雷山泽风也不就是表面上的意思,要配合阴阳五行等原理来转换,这个就更复杂了。比如我们熟悉的火神山医院,取名用的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金对应的五脏是肺,金盛则需火克。话说霸唱的《火神》有制片方考虑拍摄吗?
以上内容纯属一家浅薄之言,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开篇一只绣花鞋还原的简直不要不要的。18集的体量刚刚好。李大嘴的胖子确实有小说里的那味儿哈哈,与潘粤明饰演的胡八一一唱一和确实有火花。一口价八百,你有技术问题。这个内涵大家get到了嘛看完了。好感动。摸金三人组。云南虫谷给我冲鸭!加油💪
从白夜追凶到龙岭迷窟,潘粤明演技爆表
故事情节挺吸引人的,特效做的也不错,2020年来第一次看的首播剧最好的一部,有胖子才符合这类剧,潘粤明演技确实很不错。希望后面不要烂!
胡八一,胖爷演得都不错,又有剧追了
《龙岭迷窟》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鬼吹灯》改编的影视作品之一。前半部分引人入胜,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更精彩,从头到尾都很良心。从水怪到食人鱼、大蜘蛛、水银喷泉、悬魂梯、冥殿、九宫八门……这一系列元素都拍得可圈可点,特效水平是国产剧中的佼佼者。墓穴的布景、机关的设计也很精良,完全是以电影的标准来拍的。潘粤明将胡八一的勇敢、聪明、机灵、圆滑诠释得淋漓尽致;Shirley杨是智勇双全的女强人;姜超的表现也很突出,有时甚至盖过了潘粤明;大金牙和胡八一配合也很默契。中国的奇幻、魔幻类影视作品一直都是一片空白,《龙岭迷窟》算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以前《鬼吹灯》拍一部换一批演员的情况终于要结束了,现在终于有规划了,终于可以看到同一批演员打造的系列了。PS:大金牙:一口价,八百。 王胖子:你有技术问题。
潘老师的演技总能化腐朽为神奇,丝毫不会串戏到陈瞎子,而且有一种别样的味道,可能是那种糙糙的京片子味儿,而且越往后看越有味!
这一部姜超来演王胖子是一个惊喜,恩恩,因为这一部胖子终于是个胖子了!!
这一部导演、监制、男一都和《怒晴湘西》都是原班人马,这次是黄土高原上《龙岭密窟》的探险故事,有蝙蝠群、巨型蜘蛛这些让人瑟瑟发抖的元素,紧张刺激的剧情挺期待的。潘老师演技一如既往地稳。本来对姜超的印象也还在李大嘴这个喜剧角色里,居然没让人失望,还挺贴合王胖子这个角色。
大陆电视剧能拍到这个程度真心惊艳,剪辑的团队估计是电影班底,动作场面剪得颇有章法,全局景观和人物细描松弛有度,视角不乱,还表现出了叙事紧张度。表演上主角中规中矩了一些,缺乏人物之间的chemistry;但配角各自绚烂,不仅王胖子不错,大金牙和马大胆一帮尤其出彩。最惊艳的则是鹧鸪哨。情节本身较为紧凑,除了开场的一些回闪剪辑有败笔,进入墓道后便全程流畅。如此精彩,期待下部。
看完再评价,绝对称得上是精品,且扭转了当下网剧前紧后松的局面。开场稳步经营外加诙谐点缀,陈瞎子现身后柳暗花明,穿插鹧鹄哨往事,越往后越好看,甚至节奏太快导致故事还有点赶。墓穴那几集是最强,上复古场景营造与墓穴机关设计很赞。潘粤明版胡八一初看有些别扭,但后期就OK了,得益于人家演得好;李大嘴版王胖子终于选对了人,是大亮点,而雪莉杨功能性相对不如原著。其实勇、智、莽三人组中胖子也被削弱了,衬托出胡八一太强了,原创的盗墓众也有几位亮点,整体推荐。个人最喜欢悬魂梯与八卦阵那段。陈瞎子算命和亮身份那段太有feel了
一口气刷了六集,算是渐入佳境。场面恐怖带着喜感,有点中国版《夺宝奇兵》的意思了。定位很清晰,潘粤明的胡八一,颓丧、痞,负责冒险;李大嘴版王胖子(!终于是个胖子了),仗义、贪,冯裤子版大金牙圆滑、怯,这两人负责喜剧,混搭效果不错。选角成功。
潘粤明演技确实好啊,王胖子和大金牙这两个角色和我心里设想的形象重合度很高。剧情很紧凑,开局就已经惊险连连,同时又特别搞笑,胡八一他们三个人被村民追着打那一段真是太好笑了!
胡八一太肥了,哪有盗墓的胖成这样,这跟王胖子不相上下啊
789这三集可以的,给个4星半,打一星的什么心理!
其实有潘粤明和高伟光这两位我就很放心了!!ps:特别出演的高伟光也太太太帅了吧,夸爆就完事了,看的小心脏热血澎湃
老灯丝来聊聊观感,老潘的胡爷是沧桑中带着点儿颓废,北京糙爷们儿的扮相加上一口京片子的台词,有痞气更有正气;大嘴的王胖子从体型、台词、演技上基本没得挑,说胖爷活了我是认的;佟磊的大金牙,人如其牙,出场那几句台词说的是真讲究;五星好评先奉上,之后看情况吧
潘老师不管是演陈玉楼还是胡八一都有模有样,第一集就全程高能,够刺激,先给三星观望
不禁再一次感叹,网剧再也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了。选角很贴合,王胖子终于是我脑补的那个王胖子了。多看了几集,ost配的也很好,那段追逐戏的音乐非常有意思。
胖子真的是胖子,陈玉楼变成了胡八一,鹧鸪哨还是那个鹧鸪哨(潘老师继续胖下去以后就能演王胖子了)
满嘴京腔,又佝佝又丢丢,您这是群口儿还是拍电影呀。我觉得听哥儿几个贫嘴比看马大胆手刃旱魃精彩,思考是痛苦地养肥了看还是痛苦地追更呢?熬夜追完,正经:同系列至今拍得最棒的一个。看过的鬼吹灯系列排序《龙岭迷窟》2020>《寻龙诀》2015>《鬼吹灯之精绝古城》2016>《怒晴湘西》2019>《鬼吹灯之黄皮子坟》2017>《九层妖塔》2015>《鬼吹灯之龙岭神宫》2020=《鬼吹灯之龙岭迷窟》2020>《鬼吹灯之牧野诡事》2017>《云南虫谷》2018>《云南虫谷之献王传说》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