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男主成了那些我们想要成为却又害怕成为的人。如果说你的人生经历里没有一刻想要毁灭世界的暴躁,那只能说你还没跟你心底的小兽碰过面。暴力,这是一种人性的原罪无可避免。而释放这种感受无疑有一种爽快的高潮。只是,这种无节制的自由对于整个人类群体真的好吗?所以我们衍生出了道德感,设计了法制,开创了宗教,这是人类千万年来发展摸索的历程。你的自由必须受制于你自己的道德约束,社会的法制约束,已经宗教的精神约束。 说说片中我看到的宗教隐喻的几场戏:如果说人皆为上帝的造物,那是否一定有生而为人的目的。片中有一幕男主跟着爸爸去上门推销吸尘器,男主明现在四下打量房内布置为日后的行窃做准备。这时他看到了花园里坐着个残腿老人,旁边站着一头绵羊,老人露出微笑朝靠在玻璃上望向他的男主点头,这多么像一幕神迹。第二幕男主跟拉蒙第一次合伙作案时问拉蒙,对方房子里是否有狗,拉蒙被问得一愣。说有狗我就能踢爆它的屁股,而主角却说,你不懂一条狗有时候能改变你一生。这是否可理解为牧羊犬在圣经里为迷途羔羊赶回羊圈的隐喻。而拉蒙对于狗的态度看出他已是一心已经向恶,所以牧羊犬对其已经没有约束力。 那些世俗理教告诉我们的刻板印象,好人就是明眸子老实脸,坏人都是有不幸童年的大块头面煞相。电影通过男主一脸天真烂漫以及犯下的血腥行径,不断刷新着你的三观。他混淆男女,颠倒黑白,连性取向都带你逆向行驶。
未完待更新
其实,影片中有些部分没看太懂。随便谈谈一些感想吧。
卡洛斯和雷蒙不一样,他们虽然都偷窃,但方式甚至目的都是不同的。他偷东西是为了愉乐,追求刺激,他有很强的能力,可以来去自如,比起钱什么的他更喜欢的是去享受偷盗过程吧。
雷蒙是小偷世家,他家纯粹靠偷窃为生。所以他俩不一样。至于为什么他们会合作,当然就是互利互惠。雷蒙利用他的能力,获得更多不义之财。卡洛斯则是为了追求刺激,也可能他只是喜欢和雷蒙在一起吧。
还有一处可能会有疑惑的地方,就是卡洛斯在雷蒙睡着的情况下撞车自杀。(感觉卡洛斯是真的喜欢在别人睡着时杀人的)最后卡洛斯没死,但雷蒙死了。我想了一会为什么他要那么做?
有两种答案,第一就是他想要杀死雷蒙。第二就是他想要一同去死。我更偏向后者,也许他本来想和雷蒙一块死的,奈何自己没死,雷蒙死了。
最后,他打开了那个红保险柜,就是以前雷蒙拒绝协助打开的那个。但结果里面是空的,在结合报纸上关于脱毛猴子的那个新闻。这样的剪辑好像在告诉人们:一切都很荒谬。感觉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设定。
不管是偷盗生活还是周围的一切可能对Carlitos来说都很荒谬,他早已心如死灰。
最后,就是关于结局。我觉得他是故意告诉他妈妈他的藏身之处的,毕竟他那么聪明,而且还感觉到了异样,他也许是想要被抓住的,或者说他是求死,但其实他的心早就死了。
影片中还有一个镜头我很喜欢,就是卡洛斯独自坐在车厢里流泪的画面。
我想他流泪并不是因为悔恨,也并不是他对自己做的一切的忏悔。
而是或许他只是感到有些孤独吧,因为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任何人,尤其没有了雷蒙。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这部《死亡天使》,虽说是犯罪影片,却毫无血腥杀戮之感。有人说它美化犯罪,其实不如说这是一种黑色幽默。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更引发深思。
卡利托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长着一副天使面孔,却干着魔鬼的勾当。他说他生来是贼,并在犯罪中享受着,这无疑是反社会人格。他那看似正派的家庭也没有给他正确的引导,父亲略知一二却不能令他悬崖勒马,母亲的溺爱反而担心自己的儿子遭遇不测,甚至到最后他们才知道卡利托斯犯下了多么荒唐的罪行。他那张人畜无害的脸也许是他接连犯罪的绝佳通行证。“世界属于亡命之徒和艺术家”,而他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是天真的,麻木的,疯狂的,更让人捉摸不透。影片中也留有了很多遐想空间,也许是无法领会真正“死亡天使”的内心想法吧。
死亡天使,仿佛不再是十恶不赦的连环杀手,而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叛逆男孩。这让我想起《韦恩》和《去他妈的世界》,其中叛逆的犯罪也都自带萌点,他们放荡不羁,自由无畏,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篇章。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去理解犯罪,为其开脱,而是能抛去三观后实现对影片所展现的人性的拷问。
罪犯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影片最后也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这是对观影者的一种最大善意吧。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元彬主演的《母亲》,影片最后真正罪犯并没有落入法网,虽然这与我的现有认知有出入,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它所表现的艺术张力。
马尔克斯在读完《变形记》后,发出“原来还可以怎么写”的感慨,脑洞大开,成就魔幻现实主义。确实,看一部影片,阅读一本书,我的认知也会得到刷新,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洗礼中,找到新思维,与固有定式相互碰撞,摩擦出新的火花。
不是影评的自言自语。
总是看了开头就不忍心往下看,这次终于一口气看完了。也算是一种直面自己的勇气吧,虽然是懦弱的勇气。
或许人们都知道,从那句you're pretty blondie开始就是万劫不复了。可是万劫不复又能如何呢?我一直以为万劫不复也是修成正果——可惜我和很多人一样,甚至没有万劫不复的资格。 暧昧,缱绻,沮丧,失落,反复,纠结,迷乱,心跳,不可说。
总觉得自己老了,可还是浪漫主义拥护者——于是判断还没老。年轻人如果有主义,一定只有浪漫主义的,木心先生诚不欺我。 前几天有人说我很像最开始的花园里的道林格雷,感觉是很有趣的说法。个人角度的话,我说我是死亡天使与阁楼画像的集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空有其表躯壳虚无的繁荣。 其实我有和人讨论过一次el angel,只有那一次。那时候我以为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烟霭纷纷的彷徨,对方否定我说不是这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幸运的拥有那张天使的脸。 于是后来我再也没和别人说过。 “You look like Marilyn Monroe.”
不知道怎么说,这部电影里布宜诺斯艾利斯,1971年。Carlitos是个17岁的青少年。他拥有常人难以抗拒的天使般的面庞。不论他想得到什么,他总能心想事成。在学校,他与Ramon不期而遇。两人组成了魅力难当的美男二人组。他们很快踏上了一条以偷盗、谎言,甚至杀戮组成的堕落之路,而这只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没办法去评价他们。
但是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我很喜欢,就是卡洛斯独自坐在车厢里流泪的画面。 我想他流泪并不是因为悔恨,也并不是他对自己做的一切的忏悔。
人间天使卡利托斯,刚出场时我不觉得他这张脸美,但看到最后在脏兮兮的空房子里起舞,他的脸庞和眼神是属灵的。
在珠宝店里佩戴上耳环,对镜端详,为自己的美丽而感到陶醉,“你看起来像玛丽莲·梦露”,这句话第二次响起,犹如幻觉又像是死去的情人从地狱发出的呢喃。
为什么杀了拉蒙?在拉蒙表现出最接近接受他的爱,表达出对他的迷恋的时候。拉蒙在车上的状态像是被迷昏了,或者嗑药,含着卡利托斯的手指。卡利托斯眼里的温柔,和凌厉的杀意交织,从来没有出现过。
杀其他人时眼里没有任何情绪,既不悲伤也不欢喜,就像走进自己家那样闲庭漫步,拿走看中的财物,又像拿走财物那样自然地,拿走一条生命。
开篇就说清楚了卡利托斯以不为恶的心态行恶行的本质,他不认同现在的那套社会规则,一样东西既然放在那里,他能走进去拿到手里,为什么不是他的?偷来的金项链送给女朋友,摩托车骑来兜风,借来喜欢的画作挂在床头。
他逃狱后来到空空如也的拉蒙家,安心地睡在拉蒙的床铺。打电话给母亲时,穿着红色高领衫,靠在蓝色的墙上。那幅画面像宗教画,天使降临人间,以纯洁面孔施以杀戮的血与火。
拉蒙一边对叫他基佬的人挥拳相向,一边又接受被舔屌换取上电视的机会,介绍自己时毫不掩饰出名的野心和欲望,被父母否定后失落生气。他的脸,不像是一个年轻的学生,有种三十岁的年龄感,有时显得浮肿,大多数时间性感颓废,写满直白的欲望,简言之是张色气满满令人想艹的脸。
“与其说我们像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我们更像是艾薇塔和贝隆。”卡利托斯给出的暗示,拉蒙感受到了吸引,却又退后,假装什么都没有。虽然他和卡利托斯是搭档,但他有畏惧,有谨慎,他的心还是俗人,沉浸在俗世的金钱地位中,他并不像卡利托斯那样享受犯罪,享受的只是犯罪的后果——钱,比辛苦工作赚得更多也更轻松的钱。
卡利托斯想要打开珠宝店里的保险箱,试图达成好奇心的探索之旅,被拉蒙粗暴地拒绝和截断。
最后他还是回到了那家变得空荡荡的珠宝店找那座保险箱,圆他未完的探险,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有熔断的灰烬和嘲讽般的零碎木块。
逃出来坐在车上,听着手风琴,卡利托斯为什么会哭?眼眶里滚动着一颗将落未落的眼泪,泪痕敲得人心碎。
今年戛纳卖相最好的一部,男主活脱脱南美版多兰,得火吧……
本以为是部慢节奏风情电影, 没想到更像是部黑色喜剧。从一开始金发小男孩打开音乐肆意起舞的时候就完完全全被他迷住了,谁能看出上帝给一对踏实本分老来得子夫妇馈赠的美丽小天使原来长着撒旦的翅膀。小男孩毫不犹豫砰砰两枪杀了人之后会说“我不认为他们已经死了,这其实只是一个玩笑对吧” 一路都做着最残暴的事, 却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 看上去比谁都无辜。看预告和剧照的时候还觉得Ramón是要用美男计主动诱惑小男孩走上犯罪道路, 但反而是在小男孩炙热的眼神中,“与其说我们像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 我们更像是贝隆和贝隆夫人”的暗示明示下闪闪躲躲。色调和配乐都喜欢极了。(P.S. 电视台表演的Corazón Contento和高潮那首La casa del sol naciente的演唱者 正是导演Luis Ortega的父亲——阿根廷传奇歌手Palito Ortega) #SSIFF#
爆款!颠倒众生美少年,痴迷罪案舞翩跹,男女通吃非凡物,拍案惊奇活久见。两位男主的暧昧气息秒杀一众同志片,剧情时而黑色幽默,时而残酷无情。残杀11人抢劫42起,被判刑46年,阿根廷史上最高,却有着惊世美颜的双性恋美男,绝对不容错过。阿莫多瓦制片,你懂的。
Born to be evil, in such a sexy way!!!Lorenzo Ferro is promising! 这电影让70年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如此性感!!!
《死亡天使》头一次啃生肉 因为我实在等了这部电影太久😭说实话影片比我预期要克制很多,甚至还有一点点文艺…最重要的是Ferro小天使真的太可爱了啊我的崽!导演到底去哪儿找来的这样的大眼睛嘟嘟嘴娃娃脸小卷毛肉肉的尖下巴还有点婴儿肥的小天使来饰演17岁就杀人放火的双性恋美少年的啊!!!还有配乐真是美极了bellísimo!
天使般的面庞,恶魔般的内心,金发红唇的美少年令人意乱情迷。两位男主的暧昧点到为止,有了更多浮想联翩的空间。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到后来的杀人放火,虽然做的全是危险又犯法的事,少年眼中却透露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真,好像一切都如午后的阳光一样寻常。你可以说他是胡作非为,也可以说他是活在当下。他是疯狂的,他是自由的。
这就是不做爱的下场,人都逼疯了。。。
撇开三观不说这片真是可爱爆了,男主是哪里跑来的绝世大宝贝啊!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17岁就杀人放火的美少年,天真无邪的作恶。导演把发生在阿根廷的真人真事拍得充满黑色喜剧效果,仿佛看到了阿莫多瓦年轻时的骚劲儿。求原声!!!
只有一点点同性元素,不过犯罪跟闹着玩似的,看得挺爽的。男主是怎么做到车撞车自己不死而害死男二的?没有狗血亲情,没有狗血爱情,没有后悔莫及,没有痛哭流涕,只有在列车上缓缓流下的两行泪,这是男主唯一直白的情感了,其实我觉得这都不该有,男主本来就是杀人不眨眼,天使模样的魔鬼。海市蜃楼男主还是有胡子要好看一些,在这部里居然还有福利。还有,真人真事还是挺让人震惊的。
有什么样的制片人就有什么样的电影!从配色到人物完全就是阿莫多瓦,能把一个杀人狂拍得这么诱人,也真是很难。不过阿莫多瓦的犯罪者恰恰又都是受害者,这个呢?面对这样让人在观影时有强烈道德不安感的角色时,是不是应该在展现作案过程的同时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构成呢,否则这种喜剧式犯罪意义何在?
我来来回回检查了豆瓣影片页面三遍来确认这片没有被分到“同性”类别下面……松弛的道德观带来了稍显特别的幽默感,但和阿莫多瓦就别比了吧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电视电影
当你有一个魅力值溢出屏幕的演员时,其他的一切仿佛都是对的。画面的色调和调度都很美,配乐非常加分,从第一幕开始就打心底里喜欢,全程内心飞扬,男主像极了刚出道的安妮海瑟薇,男二也很帅,非常养眼,故事嘛,至少是有趣的。可能是本届戛纳私心最爱吧
在这行将就木又斑驳陆离的蛋里,总需要一些倔强的眼神,不屈的力量,去挑战精英的睥睨,去对抗群氓的乌合,“去他妈的世界”谁都会说,“干他妈的世界”才是勇者。即便披上死亡的羽翼,也是为了飞得再高一些,去撬动,敲碎那外壳,回到真正的天堂。
House of rising sun前奏出来我整个人梆硬,节奏色彩音乐都起飞。卷发男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是爱与美的神祇。在一群dreadful pretentious slow的戛纳片中真是哭着感谢这个片子的馈赠。
他们俩!为什么!没有!大做爱!!为什么!!!
从天上掉落人世的魔鬼,最不该动的是凡心。在他私处堆满首饰,在爱人面前一切珠宝都不值一文。从不相信财产私有制,却把爱人当做私有财产,为他赴汤蹈火,对抗世界,得不到他就亲手毁灭。这个世界本应属于自由的非法分子和艺术家,却被扒光马驹须发当婴儿的家伙掌权。偷窃本是自由的,爱却是不自由的。
尽管有美化犯罪的意思,但仍然具备反思精神,只放在报纸上和体现阿根廷军事独裁的最后一段。愉悦在戏里,反思在戏外。
完全不做道德审判,一个常理来说道德败坏的疯子有其色泽斑斓的精彩人生。
#Cannes71# 拍得太飞了!恍似年轻时候阿尔莫多瓦自己拍的!这个题材拍实了反而不好看,就这样贱兮兮的喜剧走法才对啊!竟然还有对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气氛的描写!比今年柏林同类「博物馆」还要好!就是片中同性这条线应该再拎得更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