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烙 开篇插叙男主上断头台,这是琼瑶剧的一贯手法,以疯狂而激烈的场面强强将观众代入剧中之后再转眼26年前,慢慢陈述为何会出现这一幕。 开篇很紧凑,两集之内12年后,20年后,便是男主女相遇了!一共21集,差不多两集一个小高潮,几乎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实景拍摄,一大段一大段的长镜头都在考验演员,感情很真挚,流泪,愤怒,伤怀,表达得也算是淋漓尽致很琼瑶了! 剧中人人都是悲剧,这些悲剧看似是人为,其实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琼瑶以爱情做为手段来反抗封建制度,抵抗封建制度下那些荒唐的‘理所应当’! 重男轻女的观念从古至今从末停止过,就算是现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女人从男人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也不过几十年光景,所谓独立女性却一直被社会所压榨!女人理所应当以夫为天,以家为重,被禁锢在感情的关系中,被禁锢在家庭日常琐事之中,无法自拔甘愿深陷变得那么理所应当了! 似乎独立不应当是女人能拥有的,她只能是某人的妻,某人的母亲,某人的女儿,而不能是独立的某人! 正因为重男轻女,大福晋为了巩固地位将刚出生的女儿偷龙转凤,表达出了一个女人最深最深地悲哀!所有剧情的推动全部是由这个大福晋的大小决定展开! 每个人都是无法选择出身的,何况是这样被人掉包。在整个剧的渲染之下,悲剧开始,也就注定悲剧的结尾! 无辜人之一:男主皓桢! 被掉包到王府的‘嫡长子’!皓桢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王爷对他给予厚望,从小到大都是本本分分,勤恳努力。直到遇到了白霜吟,放飞了自我! 这孩子生得一颗仁慈之心,从12岁放生白狐,到心疼府里无辜死去的小蕊。。。喜欢上吟霜,也一直压抑着,直到吟霜甘愿以身相许! 有人说看到他,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后的尔康!他比尔康耿直太多,嘴炮工夫更是不及尔康,要不然公主也能哄得服帖些。理智更不如尔康了,所以他抵抗不住高高在上的封建制度,一边服从一边压制一边又想反抗。。。 无辜人之二:女主吟霜! 这孩子就因为是女儿身,出生直接就让人扔了!生死由天,注定命苦,又偏偏生得如花似玉! 她骨子里相当卑微,对男主忠贞不二,做奴做婢都心甘情愿,不惜委身,甚至生死相随!人家紫薇是福养长大的,绝不做第二个夏雨荷,定位很清晰!所以吟霜悲剧已定! 无辜人之三:公主! 如果没有什么指婚之说,皓桢收了吟霜也算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或者没有吟霜,公主指了过来,也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可惜没有如果! 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连公婆见了都得行大礼,我想很少会有男人打心底里去爱她,剩下的只有敬了! 当男主看到公主虐待女主之后,连最后的敬也没有了! 吟霜被人传为狐仙,所谓谣言一人传虚百人传实;皓桢因为抱养之身,即使他不知情,也因不明之身被赐死!特么地,上哪说理去?! 剧中并非戏说,发生在王府或皇宫之中的荒诞之事可能更甚吧! 在前途,在大义,在格局面前,爱情是最微小的,所以它也是最可贵的奢侈的!所以别谈爱情啦,遭罪呀!
为小马哥看了个悲剧,马哥的剧好像多半都是悲剧,我的心啊!
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这部最好看。
老子看的是TVB配音`各种好
能苦成这样也值得推荐。
年轻时的陈德容那容貌真是惊为天人,难怪琼瑶阿姨一眼看到她,说什么也不放手,就踏踏实实等着陈德容长大成年签下她,当了自己的女主角。故事其实也挺俗套的,但俊男美女的爱情还是很吸睛的,涛叔+陈德容的梅花烙也算是她俩各个演艺生涯里程碑的作品了。
琼瑶奶奶毁人不倦呀,渣男小三爱的这叫一个咆天哮地呀。不过那会儿的陈德容真是惊艳,从她身上还知道一句:要想俏,一身孝。可是一身孝就着急恋爱还全垒打,别说清朝现在也不合适吧╮(╯▽╰)╭
重看发现:虽然阿姨的台词矫情也啰嗦但不影响剧情层层递进,而且不得不感慨措辞还是挺讲究包括偶尔使用满语,后来这类辞藻和歇后语的台词可能没再出现?小寇子机灵可爱戏很足,福晋端庄美丽(小时候以为是王馥荔),原来真正演员才比马景涛大四岁啊!阿克丹撞脸王爷。配乐部分很成功,听到就绕进一种悲伤不已的气氛,要不是因为群架戏太好笑早就可以宣布每集都好吵。承认公主是受害者,但她也不是贝勒硬要娶的,这不是指婚制度的悲剧吗
福晋和兰公主都比女主角美多了,我的审美啊!
这应该是陈德容最深得人心的作品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告诉你们,教主和吟霜xxoo是在第六集!我一找就找到了!!!
整天喊来喊去的,累不累呀
陈德容真是我见犹怜。
琼瑶其实挺有批判意识的,本片的悲剧明明是封建皇权的压迫、重男轻女、包办婚姻等多重因素造成,现代观众却有很多聚焦在女主是小三这个点上。女主可以说是所有角色中最无辜也最惨的一个,男主受皇权压迫和包办婚姻之苦但也因为性别红利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公主虽然没有获得爱情但始终在宠爱下长大荣华富贵尽享。只有女主受到了n重迫害最后连命都丢了,可能琼瑶写死她也是为了批判程度最大化吧。
回看一集便发现,马景涛的咆哮真是让游街斩头都变得搞笑无比,不同的眼光去看,慢慢都是雷点与笑点了。何况,想得出换太子,却想不通能够谎称双胞胎么?庶出的孩子又能当着父亲面指斥正房之子的错误么?但当年,应该还算个引人故事吧。
时隔十几年三刷,很有意思的是弹幕里好多人诟病剧情的三观,而男女主是先认识并相爱的,公主是封建婚姻制度下不得已而娶的,为什么要说女主是小三?难道要男主移情别恋做陈世美吗?封建制度才是三个人悲剧的罪魁祸首。陈德容年轻的时候好美,马景涛不咆哮温柔说话的时候也很有王公贵胄的气质。剧情虽老套,但难得把苦情戏演绎到了极致,我爱!边看边哭很解压哈哈。
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
从这部戏开始对马景涛有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不太明白这个印象究竟算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现在看真的很狗血,5星给歌曲好听
小学,记得里面的格格特别漂亮,马景涛却不喜欢她,一直很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