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泥泞的土路、倾圮的帐篷、人群団集的避难所……一个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世界——所以那些第三国家的电影有时真的能拍出一个欧洲人所不了解的世界,其艰苦和危险凝滞于流逝的时间;对未来的渴求在与风雨洋流等最基本的自然气象的抗争中变成无望的叹息。当任何精神依靠也不足以替代死亡和悲伤,也许正向片尾所引用的圣经片段所说的那样:“There is a time to search, and a time to give up…”(巾城)
“ There is a time for everything…
A time to tear down
And a time to build
A time to mourn
And a time to dance
A time to search
And a time to give up“
影片讲述了2013年那场发生在菲律宾的巨大海啸带给几个家庭的遭遇。
雷托纳一家逃过了海啸,却在临时安置点发生的火灾中全部丧生。只留下雷托纳一人,生命似乎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孤身一人的他日夜放舟海上,希望鲨鱼或者另一场暴风骤雨带走他不再有任何意义的生命。
拉瑞莎自己经营一家小餐馆,海啸中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儿女。她希望找到三个孩子的尸骨,她去做了基因测试,希望能在乱葬岗里找到自己骨肉的残存。等了一年,政府通知她,找不到。她最后只能将孩子的遗物交付大地。
拉里在海啸中失去了妻子,他和他的父亲,还有一对儿女活了下来。拉里是神父。将所有人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他生气自己无法救助别人,他不断为人们祈福,但似乎没有用,他怀疑自己不够虔诚。“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拉里和教友一起背负十字架走耶稣的路,替众人承受苦难,为众人开启天国。但在影片的末尾,他似乎无法再负重前行,灾难已过,灾难继续,还有人在不断死去,他似乎无法再相信救世主,于是将意外出现的曾被他视为天启的小十字架又埋回大地。
还有一个家庭,海啸中失去了父母,两个兄长带着自己的小妹开始重启生活。由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用文件互相踢皮球,他们没有办法拿到政府的灾难补偿。他们的家建在海滩地区,现在被政府宣布为禁建区,他们无处可去,选择重回海滩一木一桩重建自己的房屋。
曼多萨还原了灾难后人们的真实生活:临时安置点的民生,官僚机构灾后治理的缺位,慈善组织的活动,原生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每个家庭失去亲人的伤痛,继续生活下去的努力。 这不是一部祭奠死者的影片,而是致敬生者。每一场灾难中最痛苦的都是幸存者,每一个家庭的幸存者,都要独自面对艰难的重建工作,而在一天的劳累之后,每个人还会经历漫长的不眠之夜,每个人都会被思念和愧疚折磨,一遍一遍的感受着他们的至亲似乎在对他们说,帮帮我。。。巨大的痛苦让活着似乎成为对生者的惩罚。导演在影片中试图为这些可怜的人寻找各种可能的帮助与安慰,政府的安置与重建计划,慈善组织的捐款与救助,民间的互助自救,宗教的祈祷与救赎。面对一次次的混乱与愤怒,短暂的希望与接踵而来的沮丧,人们用歌声和舞蹈,用泪水和微笑,用责任和勇气,用分享和团结为生命寻找继续的动力。
影片使用了很多低机位仰角拍摄,从地面向天空上方拍过去,天空晴朗,云彩刚烈,硬的光,仿佛是低到尘埃里的众生投向上帝的目光,充满敬穆。曼多萨将天空拍的异常壮丽,从最低的地方向上望去,那壮丽的天空似乎是上帝对生命的回应。
这不是一部让人为获得愉悦而看的影片,很多人也丝毫不感兴趣,人们都只想要人间的欢愉,对灾难避而不见。我看这部片的时候,中原某城的一场洪水事故刚刚发生,他人的苦难,偶尔被短暂同情,有些反会遭到鄙夷和唾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以同样的机率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不断营造自己生命的意义,却忽视他人生命的价值。生命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和价值,生命原则就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原则,不容置疑,无可替代。所以,每一次人类灾难都需要被讲述,被纪念。让人类记住生命的重量,学会如何传递善良与爱,如何让生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爱护。That’s everything. That’s all。
失手之作,三条线搭的不太好
电影没有通过镜头进行实质性的表达,不幸流于表面。浮光掠影般的三条支线没有多少关联度,且各自缺乏深入的线索作为支撑,使得叙事的推进更多的是依靠琐碎的、导演无从掌控的随机事件的相继发生,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宗教象征与意义运用的不克制,对比悲痛酝酿与宣泄的克制,造就了它的失败。
#2015金马影展# 存在很多重复信息,影片从二十分钟后开始看也不会有什么差别。演员放在这个环境里还是有些不融,太干净有礼。Renato的眼神倒是非常有力。
门多萨真是大师手笔,什么样的题材在他手上,都能拍得如此的出色。灾难过后的社会情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牵连,人们艰难而有尊严地求生,都在这个颇具菲律宾特征的舞台上交汇。
说是天灾的,哪个最后不是人祸呢?
灾难后的心理建设其实是伪命题。对圣经的大量引用,让电影文本呈现出更多宗教意味。
演员和置景服化道真心显见导演能力
有时候这些第三国家的电影真的是能拍出一个欧洲人看不到的世界的。65分钟左右唱歌那段口型有点没对上……
Brillante Mendoza放下批判体制的架子,用一种宗教悲悯与救赎的情绪讲述灾民(心灵)重建的故事,漫长且痛苦,但是跟随着熟悉的手持镜头起码也让观众们感动深受,Nora Aunor继《神迹》之后,依旧有圣女的气息。
曼多萨式手持能够形成手持圈中的突出个人风格,主要是因他选择了更大的难度,牺牲了让观众轻易感受亲切的可能性,大特写的量越来越多,反而是抵抗,贴近这些幸存之人,掠夺他们的体温。
#戛纳电影节#略微失望,张力不够。
我们从小在这长大,我们也会在这老去。
灾难每个国家都有,为什么别人拍得这么好?
勉强4星。有些失望。手持、景别、剪辑等等的技巧还在,但是故事太散了。可能是想做成3段故事平行叙述,但是如果故事本身缺乏起伏的话,剪成平行叙述是没法平添紧张感的。暴力和黑暗镜头太少,长处没发挥出来。宗教意味太喧宾夺主。
畫面角度以及光暗位用得成熟,說的是風災過後滿目瘡痍人們開始慢慢爬起重建秩序重頭來過的生活,一方面是外在家園恢復另一方面是內在傷痛沉積,人與人言談間之傷痛看似淡然實質仍在淌血,無情的天災感覺沒完沒了,導演帶來了菲律賓另一種相當沉重艱辛的生活,沒似在看電影反而是相當寫實的效果,不錯
3.5,2015.11.07@金馬-新光
这个片子拍成了灾难片
灾难面前,人类非常无助。故事描述很一般,摄影不错。
#Cannes2015#作为导演的功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电影语言风格清晰明确,剪辑和采光尤其好。故事上差一点,三段故事之间没有太强烈的联系,略散。
裸看无字幕,看过留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