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无关于情节,但依旧是满满的爱!
无关于票房,就我个人亲身的感受,今年最火热的贺岁片莫过于《喜羊羊与灰太狼》了。
也许拿出票房的统计数据,《喜洋洋》和《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大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站在电影院候场大厅的那一瞬间,还没有看到电影,已经是种享受。
相对于面向成人的各色商业片,《喜洋洋》的观众群则要可爱和吵闹得多。虽然他们的身边都有着大人的陪伴,但也绝阻止不了他们围着卖喜洋洋纪念品的小摊子又瞧又闹,指着大幅的海报甜笑着大叫“灰太狼!”卖爆米花的玻璃柜前也排起长队,loli正太们捧着爆米花桶咿咿呀呀地边吃边撒,甚至去到厕所里都是满眼满目的loli,挂着“今天又拿到红包”的好心情,连看见我这个陌生人都会挂起酒窝甜甜地一笑。
入场时甚至要排好队伍。虽然观众半数都是家长,但是检票员却不知不觉地端起了幼儿园阿姨的姿态,而有身边的小宝贝们在,平日即使是乱穿马路随地吐痰,甚至杀人放火的大人们,也会在孩子软软小手的牵引下,乖乖地排好队伍吧!
《喜洋洋》的候场大厅就是这么个让人愉快的地方。难怪在买票时,初一的妹妹总是左顾右盼地说,
“都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我有点不好意思!”
于是我鼓励她,“怕什么,有大学的姐姐陪着你。”
其实,我自己想看是一半的因素,而初一妹妹眼里露出的‘很想看’的气息才是我最终掏钱包的原因。想看就看吗!这又不是限制级。而我在买里票后,她明显就开心里许多。
穿过一群好似来春游的小朋友走到我自己的座位,非常开心的是前排loli的身高还不足以阻挡我丝毫的视线。在等候开场的十分钟里,妹妹告诉问那些小朋友们会大叫的。果然,当屏幕亮起,从剧院的四面八方就响起里不少稚嫩又兴奋的叫声,
“喜洋洋!”
“是喜洋洋!”
听着,比那不怎么朗朗上口的主题曲要顺耳得多。
~~~
当然,无关于剧情,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这电影的逻辑和情节都幼稚了一些。但是笑点频频倒是真的,加起来我大笑的次数似乎比《非诚勿扰》还要多。
甚至播到中场,有一个小妹妹不知怎么挣脱家长的束缚,径直窜到大屏幕前,蹦蹦跳跳地用自己的剪影挡去电影里男主角正义凌然的脸。当然,没人责怪,连嘘声也没有。比起其他贺岁片的播映现场,这种遭遇倒是让我倍感新鲜。而小妹妹在屏幕前的跳闹在我看来也比男主角的正气要可爱一些。
~~
最后,大家一起回到里羊村。灰太狼还是本性不改,喜洋洋又一次铲奸除恶。羊村恢复了和平和幸福。
散场后我问妹妹好看不?她说太好看了,全然忘记之前对于自己已经是初中身份的顾虑。
回到亲戚家,舅妈问看了什么,我说看《喜洋洋》,马上就有大人惋惜地笑,
“怎么看了这个?会好看吗?”
妹妹说好看,我也说好看,但似乎他们不太相信我说的话。
好吧,其实无关情节,只是觉得很有爱。就像之前所说的,光是置身在那群孩子里,和他们笑在一起,已经是今年做过的最有节目气氛的事情了。
最后,听说买票有笔送的?我怎么只拿到红封袋?而且2张票子就只给一个!欺负学生票吗?
2 )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商业化运作
09年我写了一篇关于此片的影评,引来几位几乎没参加过小组的网友围着咬——没有逻辑的乱咬,没有坚持的散咬。无论作为拥趸还是托儿,都显得有点不够劲。
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可以被操纵,网络上也是一样。拿来贿赂喉舌的钱也可以买来若干网棍。喜羊羊一剧的成功大半来源于成功的市场运作,另外一小半来自于国家对外来影视作品的封杀。公正地说此片在国内动画长片中还算稍稍精神健康些的,其他的更是让人胆寒。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水准甚至比20年前更差——真的是很奇怪。因为我见过不少优秀的国内漫画人的作品,却都没有被动画化,这个机制出了什么问题,不明白。
我心中的童心未死,也看过无数美好的为儿童拍摄的动画片,此片不好,就这样。网络打手们继续来咬吧,就这样。
3 ) 嫁人要嫁灰太狼 做人要做懒羊羊
在《上海星期三》上看到的这句名言。
这个会搞搞小发明的新好男人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不是深谙IKEA组装家具DIY的那一型,那就是家里电灯热水器电脑坏了都能找他的理工男,跟着他生活应该很有情趣或很能依靠;这个想着老婆孩子还辛苦在外扒分的老实男人在外顶天立地,争当草原霸主,在家被平底锅敲得头破血流没有半句怨言。
这个无时无刻不想着美食的小朋友有一种时下最流行的钝感,或者说冷,或者说有着“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甜瓜薯片棒棒糖”的豪迈。他很会装,总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在关键时刻最让人不用担心的就是他。是不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卷入复杂的现实,喜欢那种游离世外的自在,但贪心地要求自己的价值被世人肯定,就好像懒羊羊始终是草原三剑客一样。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好美妙的人生啊~
还要提提小灰灰,“老爸 你把我老公抓哪里去了?”
4 ) 也许我们都曾是孩子
2009年我写的第一篇影评,竟然是陪我在读小学的弟弟去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后写下的。
这是一部对于我来说完全陌生的电影,虽然据说剧场版之前动画已经做了500集,可是我真的一集也没有完整的看过。
80分钟的电影长度,对我来说突然变得无比漫长和难以忍受。我看电影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一定要到电影院去看,我所写过的影评也都是评论我到电影院看过的电影。而一部80分钟的电影对我来说往往只是是一部短片,可是这一回,在观影过程中对“喜羊羊”们间歇性失语症的突然集体发作以及充斥整个电影院的4~10岁儿童的陪伴下,我要说,这真的是一部让“我”觉得很,不,是特别闷的电影。
网上的评论也大多如此,如“坚持不了3分钟”、“弱智”、“中国动画的悲哀”等等。即使是这样,这部电影依然出人意料地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
这是怎么了?难道在中国,越是观众口碑恶劣的电影才能取得越高的票房么?难道坐在电影院里的人,那些千千万万热爱电影,希望从那幕白色的流光逸影中找到生活的点滴,时间的痕迹,情感的波纹的人,原来都是到电影院里来找乐子,来看笑话,来嘲笑、怒骂我们勤勤恳恳的中国电影人?
我想,是时候给这些在电影还未开场的时候就高声嘲笑的人一个提示了,因为我要告诉他们,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儿童电影。
那些骂剧情如何如何白痴、人物如何如何幼稚以及中国动画何时才能拍出国外水平的人,请你们冷静地想一想,作为一部观众群是4~10岁小盆友的电影,它真的剧情白痴,人物幼稚,不及国外水平了么?你们怎么忘记了国外也拍摄过被我们视作是鬼畜一般的《天线宝宝》呢?
如果说《天线宝宝》因为你们受不了,而认为是垃圾,而认为是不适合全人类观看的电视节目,那么,请你们告诉我世界上还有什么节目适合3岁以下儿童观看呢?是不是将来我必须陪我没满月的儿子看《名侦探柯南》之类的动画才是所谓的“非脑残”行为?
同样的逻辑放到这部电影上也成立。如果这部电影(或者说是系列动画)及不上小盆友心目中的水准的话,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命题是不成立的。
电影是商品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消费品。正如奢侈品有它特定的电影消费对象,每一部电影也都有它特定的观影人群。而《喜羊羊》的观影人群定位,其实是那些看过并喜爱《喜羊羊》系列动画的小盆友们。
而我们对它的攻击言论其实说明不了这部电影好看与否的任何问题,唯一能说明的,只是我们已经失去了我们曾经欢乐过的童年。
简单的人物性格,并不复杂,甚至无需用脑的故事情节,轻快地节奏和活泼的欢颜笑语以及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我想,我如果是一个孩子,我也会在电影院里像其他无数的孩子一样,大声地笑出声来。
我看着这些孩子们在灰太狼一次又一次地被喜羊羊们整惨的时候爆笑,我也很想,或者很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开怀,可是讽刺的却是,我已经找不到笑的理由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简单、幼稚、愚蠢而又开怀过,只是我们很少愿意提起那些往事,因为我们总是以成熟来标榜自己,或者说,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奔向成熟。
我们总不曾停下我们的脚步,不曾想一想,那些压在箱子底下的小人书,秋天傍晚一起滚过的稻梗堆,蹦跳在石板路上的晶莹的玻璃球,辛苦收集又与伙伴交换的人物卡片,闪着光还“咔咔”响的电动玩具……乃至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待过的房间,面对过的人……都有些什么意义。
直到突然有一天,我们蓦然回首,才发现已经一无所有。所有的小人书,所有的稻梗堆,所有的玻璃球,所有的动画卡片,所有的电动玩具……都伴随着我们的记忆,在成长的路上熊熊燃烧,直至变成黑色的灰烬在我们的心中腐烂发臭。
这时你还会跟我说:“也许,我们曾经也都是孩子。”吗?
5 ) 什么是升级?……嘛,升级就是像奥巴马那样做总统咯!
今天因为小外甥他老妈(也就是我表姐啦)的关系,有几张免费本片的票子。所以今天就跟小外甥跟几个同辈的亲戚去看本片了。
这个片子,总的来说,比较推荐以下人群:小朋友与父母、童心未泯的人、本片电视版的拥趸、对国产动画抱着希望的人。
如果你没心思看下去,那看到这里就够了。剩下的可以自己去体验。
——————————————————
我前面提到推荐的那些人,由于我不是父母和孩子,也不是经常看这片子的大龄FANS(?),仅仅是后两者——一个童心未泯以及对国产动画抱着希望的人。
国产动画,这是一个身负重担的名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个名字就有种哈利波特里伏地魔的名字,是个禁忌的名讳的感觉。我无意在这里扯淡那些事情,只是觉得如果你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看这片子那你就输了,彻底地输了。
看完这个片子,觉得没有像网上说的那么神,但这不妨碍我觉得这是部优秀的动画。为什么,我可以从以下各个方面入手:
(打分中1分最低,10分最高)
【画面】:10分
是的,就画面我可以就可以给满分了。你说这片子是不是能比上梦工厂啊他们的3D动画?我说不能,但是至少,这是我看过国产动画里面对于画面是最优的。不是指画质,也不是指技术,而是流畅度与细节。
我看过下电视版的,流畅度比较接近FLASH动画。但是电影版『竟然』(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十分流畅,很少看到那种一个镜头足足出现3秒这样的情况。别少看这3秒而已,在动画里足足可以节省29~24×3张图了,很多国产动画因为没有实力或者为了省钱,肯定会一个镜头足足3秒或以上来拖时间,而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我们就只能忍受配音员为了拖戏在那里吱吱唔唔了……或许那么多人对中配反感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细节。一部儿童动画能有什么细节?细节就是制作人在制作的时候有没有用心。就拿上面说的重复,看过某些动画就知道了,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赶时间肯定好几个镜头或者好几个画面素材(行话叫底片)重复使用——『伟大』如高达种命就玩过这一手。但是本片没有,至少我看不出有使用重复的画面。你可以说这部动画动起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帧,没有重复那是自然——但又试问,一部那么简单的电影都宁愿一帧一帧画也不复制粘贴,这种精神难道就不比那些标榜怎么怎么厉害的动画强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台词和景观、3D合成很自然、蒙太奇等等,这些就自己有兴趣的话就去体验吧。
总之,就那画面,绝对能拿满分。
【音乐音效】:10分
没错,还是满分。
音乐不算太出彩,主要是因为这是一部儿童片而不是什么大片,主要还是儿歌啊这类轻松调子。
我赞的是其音效部分。
我个人对音效比较敏感,在这片子里我充分地得到了对音效的享受(怎么感觉那么变态……)。脚步声,闪亮,揍人的音效这些都做得很到位,有种小时候看美式动画音效的感觉。
并且我老听到NT觉醒的那段『噔噔噔噔』……果然与传言没错制作组里有UC宅!
【剧情与创意】:5分
一句话——儿童剧你还期待什么剧情……创意方面没有摆脱美式的那种卡通暴力(就是揍来揍去那样的),故事叙述有点日式向,比较四平八稳,但至少能将故事讲清楚。
笑点嘛,结合了点时事。比如喝奶的时候说:『放心,这些没有放三聚氰胺』(粤语),还有灰太郎说了标题的那句话(还是粤语版)等等。其他笑点还不错的,算过得去吧。
【总论】
10年或更久以后,当一群刚步入或已经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们会聚在一起笑着说『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神作叫《喜羊羊与灰太郎》……』
是的,这部动画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从一开场电影院里的小朋友一起自觉合唱本片的主题曲的时候,我就如此深深的觉得。
《变形金刚》,《忍者神龟》,《阿拉蕾》……从某个角度上说,这些片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喜羊羊》和各式动画,都是一代人的记忆。或许这些记忆还不深刻,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会慢慢成为经典。
国产动画这个孩子,现在缺的不是技术,不是资金,也不是赶快成为大人的那一下迈步——仅仅是一个等待,一个等待着有朝一日成为你我回忆中那闪闪发光的宝石的那一天。
而那个时候,你又何愁国产无好片?
6 ) 《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票房奇迹”没有偶然
文/关雅荻
郭德刚的段子里曾经说过:“你要是喜羊羊,我就是灰太狼。”另一个段子是从网上看网友贴的真事,说认识的一个三岁小孩,在电视上看完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学会一句:“喜羊羊,喜羊羊,喜羊羊⋯⋯”,你要逗他说一句“换B 面”,小孩马上接着说:“灰太狼,灰太狼,灰太狼⋯⋯”。好吧,如果你还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只能借用关羽的一句台词——你过时了。这部主打给三到六岁儿童看的国产电视动画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居然成为2009年国产电影市场上的第一个票房事件——上映当天就拿下800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万,加上院线目前正在追加拷贝,相信最终票房拿下6000万完全不在话下。但如此的“票房奇迹”背后并没有偶然。
《喜羊羊和灰太狼》据说最早从2001 年就开始制作,最初还是相对简单的FLASH动画,直到2006年陆续在全国各电视台广泛播出后,立刻就征服了全国“小盆友们”的心。所以在2009年的剧场版推出时,几百集的TV版动画已经做足了整整三年的“前期宣传”,而且同名的漫画书推出后,也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超过百万册,还有衍生产品“喜羊羊 ”和“灰太狼”的毛绒玩具也成了电影宣传的一部分。所以说,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诞生其实就完全是水到渠成了。加上剧场版上映前,在TV 版播出时段大作剧场版公映的广告,更进一步锁定了核心观众群——三到六岁的儿童。当这些家里的小祖宗们突然发现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心爱的灰太狼时,势必拖家带口,“小盆友们”去影院会见“老盆友”的决心比年轻情侣蜂拥去影院看《非诚勿扰》和《赤壁》的热情差不到哪去。
从一般成人眼光初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估计很可能被简单粗暴的评价为“粗糙、低幼”,而且单从制作规模上看,《喜羊羊》也的确无法跟之前公映的国产动画片《风云诀》相比。但前者依靠它强大的亲和力,不仅吸引着儿童观众,包括相当多的年轻观众。比如这次剧场版里就出现各种“山寨台词”,而且还非常与时俱进,比如“你是盗版”“我是无间道” 这样的台词,更甚至有台词直接说:“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有化学添加剂”。这些搞笑其实是更加针对成年年轻观众,毕竟三到六岁的“小盆友”还是分不清“雷”和“jiong”的。而且更有大量年轻白领一族,也在追看《喜羊羊》,有的是在里面看到了逝去的童年的快乐,也有人甚至在里面看到了“萌”——典型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这次的所谓“票房奇迹”其实只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的冰山一角,这次《喜羊羊》电影市场上的成功,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成功的动漫产品开发案例,从电视到图书,从玩具再到电影,创意核心就是用简单、通俗、不说教的动画故事,打动儿童,横跨媒介,逐步引发家庭性消费。动漫电影,不只是电影,一部《喜羊羊》让人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电影只是变成了动漫产业的一个环节,产品终端之一。《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动画电影行业都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二年级。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人生第一部影院电影 不管现在怎么想 走出放映厅的那刻甚至有种灵魂升华的感觉 兴奋得睡不着觉 觉得找到了某把闪闪发光的钥匙 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似的喷涌出来 汇聚成汩汩涌流好像要碰到星星般充沛的幸福感,像是黑塞所说 "美的狂热" 可能什么都不懂 但那个晚上的路灯行人甚至味道都被隽永地刻在记忆里了。那时我发誓我会一辈子热爱喜羊羊 热爱动画片 我永远都不要长大。
现在的小朋友太辛苦了,要忍受这些动画片
(*^__^*) 嘻嘻……我喜欢小灰灰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小孩也会学会好多东西!
一个问题…喜羊羊为何突然变成了熊出没…
小时候很喜欢看
看片的时候周围坐的都是小孩子。
我类个牛的,咋能是蜗牛呢。哪个傻逼说有FBB的。
09.2
主角较成功 配角不丰满
不能再多了
我很喜欢看,我果然还年轻。
介个大弗莱士做的!
那是什么蜗牛?
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太有爱了~!
我觉得小孩看看就好,不用过多去学剧里的情节
艾玛 这动画片太经典了 以至于有个暑假我实在太无聊了 于是天天在家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再给俺们牛气冲天补个五星,喜羊羊就最牛的,实绩top,颜值top,别来碰瓷俺们全村最聪明的羊!
好像是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