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的人,和看电影的人都在旅途上,一个回程 另一个出发。” 其实人生也是一场旅程,我们在路上一分钟一分钟的耗光了生命。最后大家存在的痕迹,都随着风飘散了。看完电影,其实最令人佩服的不是李屏宾的摄影,而是他待人处事的态度。还有对生活的态度,在他眼里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独特的意义。影像的力量真的伟大。
这是近期看的最轻松的纪录片,很喜欢其中的纪实片段和细节,所以想把它们记录下来。
一
和侯孝贤在片场讨论时,骑着机车停路边的女生看了几眼后认出了侯孝贤,问他在拍什么,侯孝贤很耐心地解释为了纪念一个法国影展60周年拍一个电影院的短片。女生说,很少有人来这边拍,我很感动。两人握手交谈的状态很像街坊邻居。
二 我和侯孝贤天天是好天
“《童年往事》开始碰到台风,本来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后来我们觉得那个风是很有情感的。百年大树摇曳在大风中,我们就拍风。所以我和侯孝贤天天是好天。”
三 王家卫, 什么是大胆一点?
“《花样年华》吴哥窟对着洞说秘密已经是结局,怎么样可以表现出一种情绪。王家卫说可不可以大胆一点。什么是大胆一点?因为来不及了,再谈一下太阳就下山了,他也没说要怎么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很边缘的心情去看这个人物。把身体切在画面线上,然后开机。”
四 侯孝贤,我骗了你
侯孝贤:“《戏梦人生》的主光要求是要暗暗暗,他说已经不能布光了,我说不行,要暗。然后他偷偷加,我不知道,他就给我偷偷加一点,怕不够。”
李屏宾:我就偷偷加柔焦,很淡。又怕他知道,啊柔焦镜头在我电影里!那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我就用暗语对助理讲。事实上很多都是在欺骗的情况下进行。”
从那开始,侯孝贤的电影开始有颜色一点。
五 舒淇,请你不要吃我的打光道具
舒淇:“那个时候其实演员和摄影师的交流其实不多。拍《千禧曼波》酒吧的戏,我一直在吃爆米花,突然有个人走过来在我旁边小小声说,那个爆米花不要吃得那么快,其实是用来打灯的。”
六 侯孝贤:你不够写实
“《海上花》的那些油灯按照以前的拍法出来那些颜色和质感,后来我就自己设计了一些光。侯孝贤说我这些太漂亮了,不够写实。我说这些是华丽写实,你找出一个不真实的光给我看。光还是写实的,只是我把它扩大了,丰富了。后来他也是接受了。再后面印片的时候他又说你要印黑一点,黑一点。”
七
“我以前只是在拍东西,拍一个画面一个动作。不知道怎么把感觉运用到拍摄上。和侯孝贤合作后我才懂什么是感觉。”
“我通常都是被人物和剧情感动,不会被某个镜头或者光感动,那是我自己做出来的东西。”
家里那扇卧室的门总是关了又掀开条缝,闹不清是风吹的还是被推开的。2022年新冠不杀人了,疫情还一阵一阵折腾,成年人就是分居两地不得团聚,或居家办公屁股粘在椅子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倒有两百五十天出不了城的,心情自然不会好。小孩子就影响人生道路了,网课变成了游戏课,中学生活也过程了游戏生活,突然沿轨道驶入了青春期,原本还能好好说话的,突然变了本葫芦,啥事都对着干,时时刻刻的别扭。
这个电影打开不这怎么就是黑屏,于是就抽时间听完了。本来这片子就是看个好奇,没了图像,更谈不上好了。别的观众可能关注的是宾哥的作为摄影师的成就,我就只当个“人”来看的。影片中侯孝贤、姜文和舒淇的描述中,宾哥的影像跃然纸上,虽然是胡子拉碴看着是个粗人,其实心底极其温柔,对同行晚辈没有架子乐于提携有问必答,对自然界万物包括光影都顺其自然,见什么都觉得天赐的美好。他说中国的“道”字上面两点就是阴阳,是两片叶子,工作的时候摆轨道都尽量不去压到小草;他说酒泉突降的大雪是天公赐福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看他们会不会用了。可是谈到工作,他说自己一直在路上,感到愧对家人,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工作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定好了,如果为了每天和家人在一起而牺牲了爱的事业,自己也会不快乐的。如今工作期间长时间不能和家人在一起,造成家人不快乐,也是没有办法的。简简单单道出人生就是非此即彼的,我们无论如何选择都是孤独的,沉浸在一件事情,就算是快乐也很难和人分享。想找一个人拥抱也找不到,想说一个事也找不到人分享。
这几天极其难过的,被psycho家暴了,光头们在家在学校又极叛逆不懂事。自己一个人哭,哭得心肺都要撕裂开来,后来在群里at几个相关的亲戚,又朝某个打电话来的人吼了几句发泄,对方借口挂了电话,群里的老老少少忙不迭推脱干系,觉得没意思便退了群了。虽说人性经不起考验,这浪费人生的虚伪关系断了就断了,没什么可留恋的,省的在这虚妄的地方耗掉自己的光阴。后来就病了,急性腮腺炎,痛得很厉害,还是有朋友惦记,连着打电话6个多小时陪我到凌晨3点,怕我状态不好都不挂的。真的感谢。人比较一下,高低立现。
有朋友的陪伴,病体虽然还是病体,病体里面还是有两片生机勃勃的叶子又开始生长了。有人说,时间放在哪里生命就在那里。还是用时间在自己心里种上两片叶子吧,就算孤独也还是有希望的。
对待光、影,非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1、有味道的场景
认为做摄影师首先要了解灯,不观察光影,你永远不会掌握的好变化;你不关心它,它就永远不会是你的。甚至从陶瓷当中学习颜色,买旧物不断洗刷出新色……他认为将真实的光影和人物放在一起,让场景「有味道」
2、珍贵的自然光
他拍电影喜欢呈现很真实的光色面,用生活中自然的光色。
认为很多灯、很多颜色的话,那些很微弱的情绪光晕会被吃掉,场景就变的没有味道,因此常常会捕捉很微弱的光和颜色,并且想办法把它留下来。
3、顺势而为“佛系”拍电影
他说:“你觉得风要来了,顺着势头拍,风真的就来了,很多是老天要给你的东西,结果都在不同的地方等着你,很好的光、很好的位置当你注意不到,真的就过去了。
合作侯孝贤时候,学习了很多:
“跟着侯孝贤,天天都是好天”(好甜~)
跟侯孝贤学习很多,很多时候要借力自然,坦然的应对一些突发的自然变化,“所有东西都可以调整,这才是真实面,为什么一定要是阳光;台风也是有情感的”
合作姜文,也受到很好的评价:
《太阳照常升起》酒泉沙漠里面遇到暴风雪,本来以为是自然灾害违背人愿,但是阿宾说成是“天赐良机、买都买不到的机遇”;这样导演豁然开朗,最后竟然拍出了所有人都特别印象深刻的经典画面。
拍戏是个扯淡的工作,胃病熬来了,睡眠常常严重不足,整天随着大队人马共作息,个人感情问题也渐渐成了大问题,甚至逢年过节生日聚会都在片场随便过了,想想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人确实是自己的家人。记得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有连续三年的春节都是在剧组过的,大家聚餐虽热闹,心理却也总不是滋味。★★★★
啊?是他拍的画壁?
【蒙古】 乌仁娜 Jarmar 在路上 ……
能听一个纯粹的电影人讲他的电影观是让人感动的(何况还有一大班导演出来撑腰)。除了光影和色彩的专业探讨以外,李屏宾和他母亲的几段互动也差点叫我泪目。《长江图》值得期待。
我們看到李屏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窺到侯孝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察覺到姜秀瓊,關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本良真是個詩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低調、簡潔、溫和有紀律,透過他人的註腳與自敘呈現出李屏賓的人格特質,和母親同行的橋段很動人,唯獨最後「重念致詞」的畫外音有夠突兀——明明那個典禮跟拍攝時間重疊,為什麼不能去收音?再不然訪談重述也OK,用李屏賓自己的聲音來總結才夠意思啊。
我其實叫不出幾個電影攝影師的名字,但這是少數我記得的名字─李屏賓。他拍過很多很多我很喜歡的華語電影,那些光看影像就你值得哭泣的電影。而一個人對美學和藝術的堅持,可能讓他為了成就專業而放棄或忽視很多其他的事情,但到頭來,藝術和美學仍然是無法脫離情感和生活的。
9.6/10
“景物依旧,时光流逝,人事已非,但生命还是有一点光划过山际,也就有了一点希望。”
辅导金影片,规模视野都不小。不过拍李屏宾拍着拍着就成了拍侯孝贤……访谈内容跟《光影诗人李屏宾》多有重叠。与李屏宾合作的大多数导演都有出镜。最亮的细节是李屏宾在[戏梦人生]里用柔光镜;最戳我的细节则是是枝裕和深爱[童年往事]。乌日娜的音乐乱入。DVD里收了[挪威的森林]的making
除了匠人这种描述,从李屏宾身上更多窥探到一些东瀛浪人的气质,漂泊不定,浪迹四方。光是看到那些摄影师(电影工作者)片场日常,内心就已沸腾汹涌。
看电影,拍电影的人,都在色彩光影中,进行一次旅行。
一星是給李生真身的
with Penny at Cut 後來我意識到,這部電影最成功之處就是用了烏仁娜的Jamar, 十分鐘的歌被切分用在不同的地方,配襯的很好。
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光影的真实。。。
流光飞舞 镜中旅途。我的賓哥 你在哪里等着?
经手了那么多名作,链接了那么多银幕时空,人生无憾。
鸣谢鹏飞
多年后的某个角落的小酒馆,和身边亦师亦友的人为当年的豪言壮语相视一笑,这样动人的情景是催促你努力的动力,很台湾的一部纪录片
《恋恋风尘》、《戏梦人生》、《花样年华》、《千禧曼波》、《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太阳照常升起》、《空气人形》、《夏天的滋味》、《挪威的森林》……李屏宾的摄影确实高出市面所有摄影师一大截,尤其在他对光的运用。同样是光影为伴丹青为舞,他那笔已然是身体经验的一部分谁用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