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们怎么理解这部片,我把他看作一部政治反讽片。
这老爷子仗着自己发量多,风韵犹存就御女无数,都是以人生在世须尽欢啦,我想去外面学习技术总结经验来反哺自己人啦,我还是永远有她(原配)啦,为理由,丝毫不考虑道德,基本没有愧疚心理,出轨138次才想起来补偿给老婆件奢侈品,一个包给老阿姨开心成那样,略心酸。
而且您自己当免费鸭就算了,您一副优越感满满地教别人也学自己是啥想法?仿佛男人就该你这样活,不像你就是这辈子白活,哈哈,然后于是这老爷子就现世报了,往下看。
最讽刺的转折出现在老爷子无意发现妻子的秘密,好啊原来我才是被骗好久的大傻帽,气得这二逼居然去扬亡妻骨灰,作为一个传统保守的人看得我三观尽碎,目瞪口呆,手都放桌子上来了,您这么豁达开明,不应该微微一笑,露出释怀的表情,把之前用在自己身上的那些“抗出轨被发现名言”用在妻子身上吗??什么“看来老婆生前也好懂得须尽欢~”“我老婆出轨应该是学技术去了”“她永远是那个等我回家的人(这话是老爷子曾经原话的哈哈)”,怎么就变脸了呢,这双标玩的,啧啧~尤其后来这老爷子找到情夫,发现并不是某个高大威猛帅气的高管CEO,而是一还没自己高有点佝偻的盲人,自尊心马上受到践踏,心想你出轨就出轨了个这?我差哪点了啊?后来经过一系列风(qi)度(ji)翩(bai)翩(huai)的盘问,更是崩溃,原来某种意义上讲我才是第三者啊,我俩去过的地儿,人家去过,我没去过的地儿,人家也去过,你说我这在外面辛辛苦苦拔了一个又一个小彩旗,家里这红旗早就不跟我姓了!
后来女婿也“如他愿以偿”地出轨了,他倒是一副道德模范的样子让他赶紧打住,???您都138个了,这片子要有续集你估计得200人斩,这傻女婿让你带的刚尝到点甜头,你就开始教育人家,这双标玩的,啧啧
当时看完这老爷子,我马上想起了另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一米九巨婴,在别的国家大行其道,永远一副世界警察,我就是法律,你们都是恐怖主义的样子,然后伊朗给他在人家国家侦查的无人机打下来,气得他马上派出军队发兵伊朗,要不是手下拦着,那天若干年后就要被写进历史课本,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了。
说大点,就是整个西方帝国主义的缩影,前期自己的血腥野蛮资本积累只字不提,文化输出永远是自己的自由市场,艺术,仿佛很民主自由思想,仗着自己起步早,家底厚,就各种不讲理,找个理由就侵略,一言不合就制裁,等到有人冒犯自己,马上一副我不管你欺负我我要让你付出代价的样子,得利时嘴上说我是为了全人类,我不自私,吃亏时开始讲道德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巴拉巴拉,双标这个事要不就是脸皮够厚,要不就是最早拿起话筒的那个。
有一段时间以来常处于很迷幻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人非常不舒服,就像太阳下晒了一头无精打采的猪,只知道吃和睡,却迷失了最初的目标,直到我看了捷克电影《有希望的男人》。我一向对发生在捷克、布拉格或者以它们为背景的事件感兴趣。因此,当我一看到这部拍摄于布拉格的电影时毫不犹豫的找到资源来观赏。
我最欣赏的其实不是男主角奥德雷,而是生活在布拉格城的那个六十多岁的风流倜傥的老头,也就是奥德雷的岳父卢德福。讲究生活质量和精神品位的卢德福经常向自己的女婿传播一个生活理论,或者说他和夫人几十年和谐相处之道——不忠和出轨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自己的另一半肯定不喜欢和一个无聊的男人呆在一起。而不断的出轨和鲜活的刺激,则能连结自己对另一半旺盛的欲望。而且,这还能保证太太有一种紧张感,不竭地为了丈夫而“作战”,从而带来婚姻中的新鲜感。这个有趣的老头带着自己的女婿出入于酒吧会所不断地实践着他的这套理论。如果说让我从中文世界里找到一个人和他相对应,我想《射雕英雄传》之老顽童周伯通也莫过如此罢了;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卢德福,我想得到的词就是两个字——飘逸。
西方人思维世界中的很多逻辑让我真的叹为观止,同时也为编剧的超级想象力而深深折服,就比如这老岳父带着女婿去泡妞,并亲身讲授自己的泡妞大法。此刻,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镜头,像彩虹般熠熠生辉、光辉灿烂:意大利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父亲带着性萌芽期的少年维利图去青楼妓院鼓励他去主动寻求解脱性饥渴,而这一切来源于十三四岁的他和一帮小屁孩于青春期对小镇美少妇玛莲娜的性幻想;法国电影《母亲,爱情的限度》中母亲海伦为了让其子英俊青年皮埃尔摆脱同性恋倾向,回归正常的异性恋,不惜以身试法,和其子发生亲密关系,着实让观者措手不及(仔细看,里面还有法国著名女演员,很萌的艾玛·德考尼斯参演,齐眉的波浪式短发和法式微笑的她可是很多人的梦中情人);西班牙比格斯·鲁纳导演的《火腿,火腿》中,乔西的母亲雇佣健美的内裤模特卢去勾引希尔维娅,与此同时自己也臣服于卢年轻健硕的雄性魅力之下。隐约感到女友移情别恋的乔西伤心非常,继而从希尔维娅的母亲那里得到慰籍(大嘴美女万人迷佩内洛普•克鲁兹出演此片时才十八岁)。混乱的情欲让充满浪漫色彩的地中海式爱情一如既往地继续呈现在奇幻色彩的西班牙…………
布拉格,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的这座美丽古老的城市是那样的对我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这最初要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开始,书房里有两个译本,韩少功的译本我看了三遍都不过瘾。相比之下,许钧的译本(改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直太差劲了,把一部伟大的作品翻译成了那个样子,糟糕透顶。之后,我又看了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在六七年间我反复观看不下于十五次,尽管这部电影被学者崔卫平批评为没有忠实于原著、拍的太差。美女朱丽叶·比诺什和帅哥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这部片子让我常常莫名的感动——托马斯抱着不再返回的信念毅然从身处安全的邻国回到已被苏军占领的布拉格城找特蕾莎,他在大冬天下伏尔塔瓦河里戏水、天鹅游弋在他们的周围连同朦朦胧胧的雾,他开着拖拉机右手高举、金黄的落日映入特蕾莎的眼帘,她抱着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坐在疗养院的长椅上有他在身旁,最后的最后的最后的最后……在莎宾娜读着大洋彼岸的来信得知他们已经遇车祸而死的同时,蒙太奇的转换中映出他们坐在破旧的捷克老爷卡车里,飞快的穿越在雨中清新的森林中,轻声而又快乐的——特:托马斯,你在想什么?托:我在想我是多么的幸福!(这个场景一度成为我生活的理想)这时轻柔缓慢节拍的钢琴音乐《The Holy Virgin Of Frydek》响起,这段我最喜欢的背景音乐最初出现于托马斯和特蕾莎在疗养院里的温泉中的第一次相识。而当初为了找到这首电影插曲我费劲了心机。每每当我深夜里聆听这首钢琴曲时,内心中总会涌起阵阵的感动。(不久前的一部片子里,朱丽叶·比诺什明显衰老了很多,对此我真的很难过,我愿让记忆留在布拉格城的她)
我对布拉格城的热爱曾一度占据我的脑海,捷克的文学与文化历史都是我的最好的调味剂。从雅罗斯拉夫·哈谢克、克里玛、赫拉巴尔、恰佩克,到米兰·昆德拉、夸美纽斯、埃娃・康图尔科娃;从《布拉格之恋》、《布拉格狂想曲》、《严密监视的列车》、《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到《有希望的男人》、《布拉格的大学生》。那座城市一成为了我生活的中心,并曾使得我一度想到那里去留学,只是后来因语言、经济、时间等因素的障碍,便成为了现在的一个渴望和梦想而已。
继续说说《有希望的男人》吧,这是我这一年来看的最棒的一部片子。看完奥斯卡从第一届到最近的一届最佳影片共八十四部之后,相比于柏林、戛纳、威尼斯,我还是很钟情于奥斯卡的片子。最近一年多来不知为何,常常烦躁于找不到好电影,也许现在的生活过于封闭或者说交流不畅得不到最新的片源了,也许是其它原因,总之,很少像以前一样发现一两部好片,进而看完之后还会留念的。《有希望的男人》其实告诉我:生活就是一部轻喜剧,而它所秉持对世界的那种的超然态度显而易见还需要去学习。我无意于去追踪它的生活逻辑与观念图式,但是暗地里这种轻喜剧的格调依然难以觅寻。当小萝莉萨罗塔面带具有极强杀伤力的微笑,在台球桌前两个大男人面前脱下她的T字内裤并顺手往头上扎住她的丝发,这幕经典镜头顿时让这部捷克电影生发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那也许就是残存的波西米亚自由主义精神的再现。同时,又像在你枯燥的生活中撒上了一些盐巴,咸咸的味道中你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超凡脱俗的飘逸心境。
我依稀记得硕士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页,我写了满满两面A4纸的致谢词,我知道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毕业论文后记,但是却执意要去那样写,只是想在最后告别的时刻向身边的师友们表达我对他们三年来的的衷心感谢与敬意!在那满纸感谢语中的最后一句话,我引用的是电影《鹿鼎记》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
快乐的人生一切是游戏!
只是这个游戏今天我离它所能达到的境界依然很遥远。
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曾经写道,“以后我要真诚地做一切事情,我要像笛卡尔一样思辨,像堂吉诃德一样攻击风车。无论写诗还是做爱,都要以极大的真诚完成。眼前就是罗得岛,我就在这里跳跃——我这么做什么都不为,这就是存在本身。”所以从他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那种迎接生活、热爱生活的巨大热情,扑面而来,让你沐浴在生活的爱与怀抱中!
生活就是一部轻喜剧,可是,当生活中的悲剧降临的时候你能否hold住?精神崩溃的时候能否依然告诉众人你还是那个生活的说唱歌手?你是否依然坚持往昔的理想?你能不能让自己的时间跑的慢些再慢些?你抓住那些记忆的碎片是要做什么?在全世界的孤独与黑暗中,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了吗?拟或,你能说你会做你可以达到,那个生活中的轻喜剧的演技手。
“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做一百世一样。”
2012-10-09 夜
看这部电影时,我自己的正直的价值观取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电影的观点绝对不适合在现实生活中,一个靠婚外情来维系婚姻生活的激情和温馨的老头子,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在玩火,但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真的,可能那只是手段,看到中段的时候得出了一个可笑的结论,婚外情有助于婚姻的稳定,这个老公公还怂恿自己的女婿出轨,在这点上看捷克人还是蛮浪漫的和通情达理的吗!说实话,全家人都在出轨,维卡。克利克斯扮演的舞者真的赞,皮查。赫比科瓦的妻子扮相也不差为甚吗要出轨呢?
两个女主角都很漂亮,剧情也很温馨,男主坐享齐人之福, 拥有38E超波霸完美身材的捷克女星伊娃·科雷柯索娃再度挑战观众视觉,这位女模出身的影星曾当选“全球最性感女星”之列。
另外,我可以确定男主角老婆怀的小孩是厨师的,证据就是结尾小孩照片脸上的那颗黑痣,与厨师脸上的那颗位置大小完全一致,这明显是导演特意点出来的,因为小孩子完全就是个照片演员,导演让这个孩子的脸上出现黑痣,并且在前面特意给厨子脸上那个黑痣特写,这一切很明显的就是为了点出孩子的真正父亲是厨子,至于情人的孩子我认为确实是男主角的。
一刀不剪中国上映,票房肯定超过捷克的。
就为女一号的凶器也得加一颗星!
颠覆三观之作~
女主可真是个尤物啊~~~~~~~~~
神剧!!!会猜不到下一步剧情会有什么新发展!
女主很尤物,内裤扎马尾的一段更是成为互联网上流传的经典镜头。
脱下内裤扎马尾,就算柳下惠也得崩溃。
唉
全他妈有事儿!尼玛毁三观啊!这电影想表达个神马?生活很美,尽情出轨?!
get了好几种家具
内裤绑马尾这一个桥段,就足以令此片被人们铭记。
不错
欺骗是开始,珍惜是结局
传说中的巨乳美女台球桌脱内裤当发带的视频出处~影片里的捷克到处是风情丰满的女神简直是男人的天堂
像是法国和北欧电影的混合体,捷克人的婚姻保卫战,婚外情被处理的颇为出人意料,开放和剧情留白的程度有几分法式温情喜剧的味道,让人非常意外。这场家庭闹剧颇有现实主义的特色,除了各种巧合之外,最终唤醒的依旧是内心最真实的那份爱。只给对方一颗心看来是远远不够的,真爱必须是全身心!★★★
乐而不淫,尴尬妥协中不失一种现实主义的浪漫和愉快。就是小三有点过于漂亮了为什么会看上男主和他岳父我也是不太懂(好啦岳父有一点点懂,情圣的气场哪怕老了对女人也是受用的,搞不搞另说
很轻松的喜剧,关于爱情,或者说是关于出轨。片子里也说了,完美的出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片子也就依这个逻辑走下去了。几双男女各自有着有趣的一段,尤其女主角的身材,真是东欧典范。影片没有在道德上做过多纠缠,始终围绕着出轨这个有趣话题。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了爱,也就没什么人挑毛病了。
老男人又贱又猥琐,但是很搞笑,故事讲得很好很流畅,看完我三观尽毁。
散发着浓郁的社会主义味道,像午后阳光下晾晒的白色床单,温暖干燥。
他出轨,他欺骗妻子,但他只是做了和妻子同样的事。妻子怀疑丈夫、指责父亲,但她自己也无法安守本分。岳母会带按摩师去她和丈夫去过的每个地方,因为她想纪念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光。岳父阅人无数,但他最怀念的还是和妻子第一次见面时坐的过山车。情人做了第三者,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学会了洁身自好。岳母看破不说破,因为她不会要求丈夫遵守她自己都做不到的规矩。自古以来堵不如疏,洪水如此,感情更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按规矩办事,那我们永远都不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道理很简单,可是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