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阿瓦隆or狼人杀的一部剧,梅林是心如姐,一开始就洞察到陈和平是坏人,但是几次节目喊话实在是过于做好神明身份结果被坏人派系暗杀,;莫甘娜是陈和平,一路装好人引关注,甚至复刻心如雅慈姐的一系列动作,太像莫甘娜了……郭晓其虽然是男主,但实际上是个闭眼良民,小路是派西维尔,中途错认梅林😅😅,实际没发生什么有效指引作用,在看到陈和平抽雅慈姐烟盒这么重要的信息竟然漏传没有给到平民……刺客是孙嘉文,无脑就是一顿乱砍,柯佳嬿的弟弟是坏人白痴,也让好坏两派都分不清到底他是好是坏哈哈哈哈哈🤣🤣真是完美契合
剧情来说,一开始还挺上头,设定+一些献祭表演仿佛杂糅了各种热门推理悬疑本子,但是感觉到6-7集之后中间节奏明显有些脱节,老是忍不住拉进度条,检方一直在被牵着鼻子走,好人阵营接连无发动技能的被跳杀,好几轮因为找不到凶手,最后凶手都被他们慢到无语忍不住出来跳狼坑说自己是那匹铁狼……😅只能说好人阵营尤其是神派还是太菜了些……心如姐作为梅林结果没盘好派西维尔的位置导致派西离职,错认莫甘娜,虽然后续有敲打派西但是派西早已经认错了梅林于是乎也没什么用了…… 男主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盘逻辑的闭眼玩家,耐不住每次没什么天眼或指引,最后只能通过死亡排除法找坏人🥹🥹
柯佳嬿虽然标着女主实际上角色扁平戏份少到可怜,完全工具人🛠用法,最后全靠炸心里话出来不然真是完全没办法破案,看的都要气死了……
不过比较好笑的可能是编剧埋得梗,男主问女主平复心情的工具是什么,结果女主竟然拿出了随身听开始放音乐,真是耳边随时都要想起“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还有就是最后男主当了律师也跟 我们与恶之间的距离 里呼应上了hhhh
又是一口气看完,从白天看到晚上,吓得不轻。总体来讲感觉满足感肯定有,但是失望的点也让我很难忽略。
先说好的:
1. 不多做剧透了!不过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剧情是比较缓慢,但还是比较勾人的。刚看完第一集其实感觉有点无聊,但坚持到后面之后发现反转很够,观感上还是比较满足的。我很喜欢这种前面铺好一些线索,同时不过度神话主角的视角和能力。我个人是不喜欢那种完全被剧情和主角所掌握的线索带着走的推理剧的,但这部剧作为观众还是可以有不同意主角的和自己进行一些推理的空间的,喜欢。
2. 吴慷仁真的演的很好诶!他这个角色的复杂度立住了。前面说实话感觉很老套,很男主光环,感觉是随便爱干嘛干嘛都没有人管的超能打工人,但尤其到最后,看到他快被逼疯了,那种破碎,痛苦,情感和理智反复拉扯的感觉,真的很打动人!停车场那场戏(不多说了)那几个仰拍的镜头真的绝了!!
3. 还是能看出来制作组在镜头语言的使用上还是有一些巧思的。主角和第一个凶手在梦境和幻境之中的呈现很有惊悚效果。我尤其很喜欢沈嘉文面对着镜子,用血在镜子上给自己眼下画了一道之后光线直接切成红色那幕,和吴慷仁在想象中亲临犯罪现场的那几场。
4. 雅慈姐我太爱了。完全不屈服与凶手的恐吓,在极端情况下还能看破凶手的弱点,在意识到没有自保的可能之后果断选择反击,真的太勇敢了太强大了。(而且每次看雅慈姐从烟盒里拿烟抽我都会立刻闪回《华灯初上》……)
下面吐槽:
1. 感觉全剧只认真在写男主一个角色。其他人全都很扁平,感觉完全是一两个词就能形容出来的。而柯佳嬿的角色更是完全标准的工具人啊:前期老好人,温柔的辅助,给男主一个表达浪漫和感情的机会;在弟弟的案子上负责感性,衬托男主的冷静;后期惨死,刺激男主暴走,标准“冰箱里的女友”,连她是怎么死的,死之前有什么表达都没告诉观众。
2. 我真的有点分不清,里面如此频繁的关于女性受害者被凌辱虐待的戏份,到底是为了满足类型片元素的必要?还是只是一种偷懒,简单粗暴维持惊悚感的方式?而且即使在沈嘉文已经死了之后还只是虐杀女人,老套的同时让我作为女性观众也有点不适。另外,片中专门提到男主的舅舅抱怨女性乘客“过度紧张”,同时舅舅在没有男人遇害的情况下心疼自己作为成年人的男性外甥,能理解,但还是忍不住无语一秒。不过还好有妍真的专题节目,让这个剧在性别意识思考的展现上扳回一城。
3. 其实男主的角色也很套路化。大家肯定都看过那种警匪片、刑侦片,里面的主角是一个厉害,但独行侠的正义战士。他们不喜欢组织的规矩,和上司对着干,但上司基本不会真的把他怎么办。女人都喜欢他,在他受伤的时候治愈他。他一个人对抗邪恶,而且永远都会成功。所以第一集看到男主不开会,一遍一遍打游戏就为了求证和拉近和男孩的关系的时候我真的有点麻了。一个检察官,为什么可以花两个星期上班时间打游戏啊?他没有别的工作了吗?不知道是不是我长大了,看到这种有主角光环的社畜角色真的会出戏。
4. 对于新闻的意义、新闻的责任、媒体的能量、媒体当中的真实与虚假...就是没什么新意,感觉已经看了很多很多遍了。而且有很多时候会很突然地让某一个角色上价值,也很出戏。
5. 还有很多现实层面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没人盯着嫌疑人,为什么没有保护家属等等,大家都说的很好了。
在印象中,检察官可以直接在早期就介入重要刑案,好像是韩国特色。韩国检察官的强势地位,让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介入案件的时间和程度。
在我们这边,除非由检察院交由警方协助调查的案件,一般的刑案通常前期是由警方独立负责侦破和聆讯,在掌握基本情况和犯罪事实后,再决定是否交由检方立案起诉。警方和检方分工明确各管一段。另一部高分侦破剧逆局里,湾的警检合作也跟我们这边类似。
但是本剧里,郭检察官不但很早就介入案件,而且近乎全程主导案件的侦破,更像是韩国的以检带警的模式。所以又有点搞不懂了,如果有熟悉湾的警检合作模式的伙伴,来帮忙解个惑。
因为同期有另一部20多集的割喉碎尸的破案剧做对比,模仿犯故事主线比较清晰,没有把注意力过度分散到跟主线无关的情节上,这点挺好,至少不会看着看着把最初的目的忘记了,莫名其妙插入很多跟主线无关痛痒的剧情来。
案件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悬疑,可以说反派暴露的比较早也比较明显,剧情的起伏和紧张程度也不如逆局。
最后结局也收的有点过于简单和匆忙。最大的反派隐藏那么久,然后就突然情绪崩溃自我暴露了,这也有点过于简单草率了。而且侦破的大部分环节都是检察官一个人的调查和推理,警方似乎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这点有点说不过去。无论在湾还是韩国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系列恶性凶案频发的情况下,压力最大的必然是警方和当地执政者,而检察是不会作为公众视野的第一责任方的,所以这里感觉有点悬浮了。
总体来说,7分剧,推荐一看。
电视剧看到第五集,小说读了五分之一。
目前发现的一个改编策略(只针对台版,日版的电视剧我没有看过)是,受害者虽然是叛逆少女,但是没有真正的道德上的瑕疵。比如一个女孩,她不听父母的话,但所做的事其实是追求梦想,只是梦想不被父母认可;另一个女孩晚上在迪厅领舞,警察觉得伤风败俗,但观众看来也觉得还好,算是靠本事吃饭。
但是在小说原著中,女孩的问题就相对比较大,卖淫,援交,对父母漠视,在第一个受害者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大量因为她们私德有问题所以断定是被客人给杀害了的传闻。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喜剧片保你平安,一个女人死之前希望把自己和未婚夫葬在一起,但是后来传出她有道德问题,做过鸡,于是未婚夫的家人就把儿子的坟迁走了。
故事主题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一个女人的清白就那么重要?她不清白,她和未婚夫的爱情就是假的了吗?只有所有人不把这件事看得那么重要,这件事才不能再伤害到其他人。
但是改编的时候采用了这种保守的策略我也能理解,看电视剧的观众多少会有一些速食心态,想看到一些不需要动脑思考黑白界限清晰的内容,而不是需要自己去深思的灰色地带。一个卖淫女被杀害,她的亲人也悲伤难过,电视剧又没有足够篇幅就展开一个人如何走向堕落,这样剧情就会显得少了一口气。
在小说中,我们知道这些女孩怎么长大,怎么一步步走向她们的死亡,我们有耐心去了解她们,并且能对她们人生中的错误抉择产生共情。
这大概就是小说和电视剧的区别吧。
很久没看过槽点这么多又让人停不下来的剧了。和很多人一样,几乎是一口气刷完的,所以给三星。
前六集看完:就这样?7-10集:原是我太天真。(第8集:高能!)
看到很多人夸了,我就补充点不同声音。总体上显而易见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1. 媒体。
剧中主要推动剧情的力量有三方:检警(检察官+警方)、媒体、罪犯,其中媒体占比非常大。但本剧中的媒体,不论是记者还是电视台主播都非常不贴合现实。
第三集马主委做客林心如节目。这段真的太假了,也是全剧让我最愤怒,最想骂脏话的一段。
面对一个刚刚失去外孙的可怜老人,现场call in进来的观众说“你孙女出入不三不四的地方,她自己有问题”“她就是活该”。
人家都死了孙女,能说出这种话的怕不是反社会人格?这个桥段极其不符合实际,先不论现实中会不会有人打电话进入一个直播节目说这些反人性的话,真实情况现场导播一定会控场的,因为这种舆论导向会影响媒体口碑和公信力。导演这样拍究竟是想展现人性的残酷还是台湾民众的脑残,又或是花式秀下限?
第七集。柯佳燕饰演的胡允慧在弟弟死后做客林心如的节目,后者上来就问,“你和弟弟一直住在一起,请问你对他了解如何?”
???拜托,这真的是资深新闻主播兼制片人问出来的吗?那不如直接问“你和你弟熟不熟”算了。
这部剧中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比较白目且毫无水平和营养,不知道台媒的真实情况如何。
2. 胡建和。对剧情推动不大,挺讨厌一角色,讨厌的点在于懦弱且是非不分,也算死有余辜。
3. 作为本片中的检警代表,郭晓其和林尚勇都很喜欢冲动地把枪口朝向罪犯啊。
4. 胡允慧。犯罪心理师,在本片中虽然不算什么资深的咨询师,但她展现出来的总是一副唯唯诺诺,委屈巴巴的样子,有点儿魂穿陈韵如的感觉了。咱就是说,这样的心理师,可信吗?
5. 检警的办案能力在这部剧中真是一言难尽。眼看着一个个知情人、证人、共犯死掉,永远事后诸葛。
第9集。既然都知道凶手是谁,竟然猜不到他会对证人下手??????作为本案唯二(父女)活着的证人兼受害者,警方都不加强保护的吗?????怎么能够让他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证人病房?!!!
还有,凶手是公众人物,在他正常大摇大摆工+警方已经暗暗锁定他为头号嫌疑人的情况下,警察都不派人盯着他的???还能让他轻轻松松继续杀人????????我的个天,导演,这么多所谓的咖来演这部戏就是为了死而死吗?
6. 剧中女性除了被害似乎一无是处。女一女二女三对推动剧情到底有什么用?
7. 最后一集,都已经判了凶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终身,媒体采访的时候还叫“陈主播”? 门口一众信徒一样的人举着牌子喊“无罪释放”???这是认真的吗?真是三观尽碎。
很多人可能都评说这是一部日式推理风格的剧,我不否认,但日式推理不等于无能推理。
总结:槽点虽然不少,但还是那句话,可看性不错。
最后,全剧最喜欢的人物是马主委。
一次十集,非常痛快地看完了模仿犯。
没有看过小说,电视剧整体很棒,氛围感拉满,剧情也很抓人,结局也是比较满意的。但有一点不太喜欢,就是尸体特写镜头太多了,会有些不舒服。
说说我最喜欢的角色,姚雅慈!
一个标准女强人,工作能力强,强到老板都不敢太多废话。做事雷厉风行,工作中永远一副盛气凌人,为了热点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她给身边人大多数的感觉,也是给我们的初始印象。外号母豹!
但人不可貌相!
她不折手段,但她固守着她的底线;她强势刻薄,她保护着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母亲。一个普通的单身妈妈,也会为孩子学习成绩发愁,为孩子学校表现不好上火,当她意识到因为工作疏忽了孩子,她也愿意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
孩子是她坚硬盔甲下守护的唯一柔软。所以在她发现被凶手绑架在家里,她没有表现出软弱。可是当儿子的电话打来,她哭了,她哭求凶手不要接,不要说话。很多人疑问为什么,她要说那些话刺激凶手!因为她知道凶手是不会给她时间拖延的。她和其她被害者不一样,是被绑至仓库地下室之类,而是她家。是别人找她第一要去的地方,再加上和凶手常年有积怨。她已经没有活命的希望。所以她要做最后的反击。用她最善于最犀利的声音狠狠反击。因为她恨……
她恨,恨凶手让她失约不能接孩子回家。恨凶手让她的孩子没有了妈妈。作为一个媒体人,她又深知媒体的力量。单身妈妈,未婚生子,私生子,女主播陈尸家中,这些会如阴云一样笼罩着孩子,永远伤害她的孩子。作为一个母亲,这是她想想都让她死不瞑目的痛。所以她恨,所以她用她最后的力量反击,用语言化作刀剑扎破凶手自以为完美的伪装,扎进他的心里。
我好喜欢林心如这里的表演。在与凶手声嘶力竭对峙时,明明没有话外音,我却在她对凶手一声一声蔑视嘲讽的质问中,听到她和儿子的最后诀别!
我听到她说:宝贝,对不起,我失信了!
宝贝,对不起……
宝贝,再见……
宝贝,我爱你……
最后她遗憾,不舍,无力,然后什么都没了!
这里真得不得不夸下,林心如演得很棒!戏里的姚雅慈戛然而止,戏外的林心如未来可期!期待更多作品!
允慧给晓其耳机的那一刻,我以为lastdance要响起来了,莫名串剧。
这不比那个他是谁好看太多了吗,他是谁到底拍的什么玩意
吴慷仁依然牛逼 反派也蛮出彩 整体一般般吧
马主委这个角色真的绝了,一直都是一个有自己思维,非常有思想的角色,完全演绎出了饱经风霜仍能心怀阳光。为了救孙女可以跪下放弃尊严,知道孙女信仰别的宗教说的是只要善良就可以,到后面更是非常清醒,完全是经历坎坷但内心坚强且智慧的老者。
我想知道 你们是怎么做到一小时十集的???
柯佳嬿分享半边耳机给吴慷仁的时候,我以为他们要一起听last dance。
吴慷仁的表演是好的,但这电视剧就很一般,内容上没有新意,乏善可陈,如果不是因为他还有几个配角的表演有打动我,三星也不想给。不是说画面拍的像电影就是高水准,情节始终是与表演并列重要的部分。以及我真的很不喜欢这种虐杀女人的剧情了,我当然知道现实里是有这样的故事,但是到底展现哪一面很重要,这些剧情里这些女人完全是工具,为了完成博人眼球耸动人心的血腥画面罢了。为什么影视剧那么爱“杀女人”,因为这其中有色情凝视和可以编排剧情的点,一个经常去夜店的男人死了你也加不上社会对他进行人格抨击的剧情甚至他去夜店都没什么好说的,所以以为这样的剧情是在替女人平反吗?根本没那个意思。就像是剧情里的电视台一样,作秀罢了。
只能说这部剧上映太晚了,梗都被现在的悬疑片用烂了。悬疑剧经典套路之第一个凶手绝不是凶手,可疑角色是烟雾弹,满怀负罪感的替罪羔羊,凶手有童年阴影或从小反社会人格,尽管知道了凶手也定不了罪。。。看一部剧仿佛看了烈日灼心、非自然死亡、窥探、摩天大楼、追凶十九年……
相较于日版,台版更注重人物刻画,毕竟电视剧时间更充足,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弊端,节奏略显温吞,1.25倍速刚刚好。不得不说吴慷仁的个人魅力还是挺强。
检察官教警察破案,警察也是太废柴了,剧情大部分都在人物身上,对于案件没有拍的很紧凑,但是质感还行,故事差了点
剧名对福建人太不友好了。
台剧这几年和奈飞合作的飞起啊,真香
不得不说,湾湾拍这种题材还是很有质感的。看看之前的谁是被害者就知道了。这是真正的「台湾犯罪故事」。
柯佳嬿按下随身听的那一刻我以为音乐要响起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林心如宛如还在演肉丝妈妈…… 但是吴慷仁从宝宝长成男子汉了
为啥怀疑陈和平是凶手了,还不监视他
觉得这部剧又能吊打的,劝各位真吃点好的,滤镜别太重。
有评论说怎么台湾拍来拍去就林心如吴慷仁,我寻思这俩人不就能吊打你这一大群废物演员吗?
3.5 有赖于百万字厚度的社会派推理原著,这部台剧从剧本概念到制作拍摄,都布满了巨细靡遗的细节,做出的社会观察聚焦、透彻。剧中将电视台与悬案深度绑定,凶手的无差别行凶,是为了做电视上被注目的“演员”,霸屏大众眼球。这种自恋的动机,就是对社会媒介境况的提喻。林林总总的事件归结,都是在讲说,我们的世界因媒介形式的多次迭代,导致人在信息感知和思维模式上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价值体系的崩毁/重组,世界已是“注意力的世界”。虽存在节奏冗长拖沓、过度表演的问题,但本剧仍是非常推荐一看。
怎么办。越来越喜欢林心如。很有脑子的亚子
想问一下,最近的台剧怎么全是吴慷仁和林心如?台湾是没人了吗……感觉一直在看他俩演的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