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精致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是我除中国外为数不多涉足过的国度之一,7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不过是北京朝阳加海淀的面积,甚至不比我家乡的小镇辽阔…却高低称得上是个宝藏国家。
那一年,我们顶着焦灼烈日,在鱼尾狮公园的鱼尾下定格过标准游客照;到过梦幻环球,抬头看见独一无二的双轨云霄飞车,落座过全球最多座位的未来水世界剧场;到过东南亚橡胶植培地新加坡植物园,漂亮的热带植物和凉爽的温室是那个夏天最沁人的记忆;跋涉到偏僻美丽的圣淘沙岛屿;到过乌节路逛便宜的化妆品;住在牛车水闹市的酒店里,跟温柔的会讲华语的小姐姐讨价还价;到过夜晚的滨海湾金沙和克拉码头,在摇曳灯光下看快乐的人群穿梭往来,满街的美珍香肉脯和一些奇奇怪怪的特色美食。
那里有马来人、有印度人、更多的是华人,所以有种天然亲切感。这个国家是从马来西亚半路脱离出来的,没什么历史文化,跟我大中国比难免缺少点厚重感,纯纯靠卓越领袖的政治智慧和吃苦耐劳的人民,光速跻身亚洲四小龙。她像彼时即将毕业、自认为拥有最为理想的预备未来的我,一样年轻美好。
这部主旋律电影是对新加坡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用一家人的生活故事映射了这个弹丸小国“被迫”独立后一步步走向繁荣的50年发展变迁:从民众战忐忑入籍到人民行动党当选执政,从懵懂青年应征入伍到大批外资工厂入驻拉动就业,从靠做无证商贩谋生到去餐饮中心经营小吃店,从甘榜村落到“居者有其屋”,从种族冲突事件频发到一起品尝豆浆椰浆饭套餐和讲蹩脚的英文、共同面对艰难困苦与洪水猛兽、彼此见证跨民族联姻和同至亲和解,多民族和谐共生下骨肉亲情、手足同胞的温热渗透在每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细节里。
善良勇敢的招弟没能等到命运的回馈,她和她的家人朋友度过了艰苦、坚韧、平凡、进步的一生。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眼泪,“小家”的幸福更是“大家”的繁荣。
历史是什么呢?历史不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人生又是什么呢?人生是历史存在过的证据。愿有朝一日,你我都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慷慨作证。
虽然新加坡的言论自由仍然受国际社会的诟病,但是新政府为国民做的实事搬到了大荧幕,我居然毫不厌烦的看完了,这里面有主人公一家人的苦难史,有不同民族邻居间友情,也有政府作为执政者的反思和转变,暴力的城管变成了说着马来语和英语的印度居委会协调员,这种转变夹杂着一边倒的明珠选举和严厉的管制措施,竟然神奇地建立起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奇迹并延续至今。
最近一个月都在新加坡,所以找来当地的片子了解历史文化。
看到1977年时,组屋配置包括电梯已经可以达到国内05年左右的水平,就能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二三十年的差距。
从吃喝住行来看,看过一篇介绍新加坡组屋的文章说新加坡买房价格基本为一个月工资,对比澳洲也有用居民工作两三年工资买一套房子的说法。我家在国内是二线城市的二线区县,算下来相当于四五线城市,房价差不多6k一平方,基本工资4k左右,我家乡房价整体给人感觉完全由需求控制,满足市场供需定价原则,之后只要高铁、地铁、人口、物价上去了,房价就水涨船高。
从饮食来看,新加坡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去超市看到菜价一般在一两刀一份食材,做一顿饭一般至少需要四五种食材,所以算下来一顿饭应该在五六刀左右,一个人吃比较贵,两个以上就会经济不少。由于物价高等因素,据说这边70%的人习惯在外面吃饭,去的最多的是遍布于各种商圈附近的小贩中心(类似于美食广场)和组屋下面的食阁(类似小餐馆),这些地方一顿饭的价格一般在2到8刀,以本地杂菜饭(比如两菜一饭)、港式烧腊、潮汕米粉、海南鸡饭、叻沙、咖喱、印度烤米饭、泰餐为主。对比国内工资水平和物价,比如同样一小包餐巾纸或一瓶矿泉水一元当地货币,这些地方一顿饭价格真是亲民到不可思议。但餐厅价格差距又非常大,比如韩餐厅,半份炸鸡18刀。
先去吃饭,未完待续…
不喜欢大姐的忍让,就是因为一味的忍让,所以大弟才会越发得寸进尺。大姐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一家子的和气」。但是这种角色,天生就是受气包吧,人生就是这么不公平。 所以别当烂好人。
大弟最后突然转性子了,放在现实里不太可能,因为人的本性难移。总是要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才会醒悟。人不该这么蠢。过去是历史,未来是困惑。要时刻提醒自己能去好好把握的只有现在。
这算是一部和解的片子吧,最可怜的还是大姐。为什么每个故事的大团圆都要以摧毁一些人的自由为代价。
大姐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不让悲剧延续的办法之一就是不要有后代,在那种大环境下即便你不想重男轻女,环境也会逼着你影响你,让你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同时也是恶劣的环境塑造了大姐这种聪明勤劳的女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事就求观音娘娘,和妈妈奶奶那一代人一模一样。即便从小到大都受她们影响,但我和她们不一样,我从来都不求观音娘娘,我只靠我自己。
是不是可以说,「男孩」某种程度上是重男轻女家庭维稳的工具。几年前有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这些长大后无能的男孩也挺可怜的,因为他们是重男轻女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人。只能祝福了,尊重个人的命运。
勤奋做工,总会有出路,不会饿死。
中印联姻。
人类都上太空了,为何还这么迷信。
乡下人第一次坐电梯,哈哈。
组屋看起来也挺压抑的。
老奶奶说:组屋的房子比乡下的房子小,走两步就碰到墙,还不如乡下房子的厨房大。
自私好赌的阿坤三句不离屎尿屁。
谁欺负你,你跟我讲,我让他倒。
谁能想到黑社会跟女主角彼此有好感。
阿龙留长发后颜值下降了。
路怒症的后果是躺医院。
新加坡生育政策:生女或生男,两个就够了。
邓丽君的歌是全球华人最爱。
浪子披着卷发回家。
新加坡做到了不分种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都是一家人。
片尾歌词不错:门前的黄泥路……
清清幽幽的天空,为什么会越来越朦胧,那种感觉何时才相逢……
这句歌词深得我心。
看豆瓣评分8.3我就觉得值得这个分 前几天看了第一部觉得平平淡淡 但是也很好看 第二部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可惜的是 妈妈没有过上好的生活
值得感动的是 大弟弟这一集里有变好 感慨人间无常 珍惜生活 这两部电影 喜欢上了新加坡 也有了新的认识 那个年代在中国 住的房子很多还都是土房子 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很差 但是从电影上来看新加坡感觉还蛮好的
一个母亲的一生啊 因为是大姐 弟弟怎么样犯事大姐都能忍都能包容 现在想想他一个人承受了多少辛酸呀。
刷了两集,四个小时,一部佳作!
相比第一部更多了些血肉,情节上也更丰富起来,相比于第一部个人经历主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讲述,这一部更聚焦于小家的故事。家族里最可靠、最担得起事儿的总是女性。PS:弟弟娶印度媳妇儿、两家讨论嫁妆那一段真的是笑死了,中国人习惯男方给女方嫁妆,印度人习惯女方给男方家里钱,于是两家互相“谦让”务必要按对方的习俗来哈哈哈哈……
拍得像个电视剧,却把新加坡历史串起来了。
小国家大奇迹。 种族和谐就是从组屋开始。李光耀是个跨时代的伟人。 影片虽然脸谱化 大量套路和鸡汤 但是这是献礼片 也算写实的描写了那段历史。
正派和反派都是一种创作观念下的产物,表演自然冲淡了这种造作感。角色的行为和性格都是有迹可循,因此让人感觉可信。阿坤的转变应该是恶善报应起了决定作用。
这哪是“我们的故事”?这分明是“被嫌弃的招弟的一生”。
大姐去世,大家一起忙里忙外准备搬到政府组屋,留下老房子落寞的背影和无尽的回忆……忽然明白,这世上的所有人和事,都是过客,它们的出现,只是彼此陪伴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或长或短,但终究是要离开。
这是一部献给新加坡,也是献给东南亚华人,献给潮汕人、福建人的电影。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几十年前东南亚华人艰苦创业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特有的华族文化的光彩。尤其是祖上有人去“过番”的观众,看到电影里的人物和场景,一定会想起自己在东南亚的亲人……
透过两部《我们的故事》间接了解些许新加坡的历史。虽然故事性蛮强的剧情挺吸引我观看下去的,但角色们的某些言行举止、思想观点,我个人还是不敢苟同。不过想想,现实生活中至今依然有存在与他们相似的人物,做类似的事情,有类似的想法。然后呢,苦命的招弟最后没能有个幸福的结局就算了,一直充当反面角色的要钱不要脸的良心泯灭的阿坤在最后竟然突然改恶为善,这个转折于我而言真的有强行洗白的嫌疑,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电影结束了,但想到招弟死后,三女一儿可能要给阿坤帮养,真怕他又弃善从恶了?!附注:有些幸福,是因為有些人默默的付出。感恩之餘,請珍惜。& 每個國家在建國初期都經歷過一個大時代,而新加坡的大時代就是「搬家」。搬家,不只是把鄉村的家搬到政府組屋,它代表著國家的發展和前進、生活和環境的改善、經濟的起飛。
我的天新加坡1977年租屋就有电梯和停车场。从解决种族歧视,反应重男轻女,家庭伦理,国家发展等角度,这两部电影的信息量可真大。很佩服李光耀用短短几十年带起了整个新加坡的发展。不喜欢最后大舅洗白,大姐去世这种国产家庭剧的结局。我一直觉得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大舅这种人,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像我也不会改变自己想法一样。思想哪有那么容易进步。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像是一次难产,要有一些牺牲和痛苦,但是最后结果总是好的。
重男轻女的时代真悲哀,深入骨髓的洗脑,连女性自己都觉得自己卑贱。你痛恨父母的偏心,但却不知不觉中也成为这样的大人,我太恨这种现实了。女主临死前还要道德绑架大女儿一生去照顾弟弟妹妹,你要是真觉得愧疚就应该把拆迁款分一份给大女儿。
看完之后也在想,为何我们连这样的主旋律影片也拍不出呢?别的不说,光是演员的那种敬业,恐怕也是内地演员无法想像的。
3.5 第二部真的让人看的火大。感觉是新加坡樊胜美一家一样。最后二弟变好的太莫名其妙了。真正这种吸血鬼不太可能因为一次车祸就转变吧。大姐一直拿大女儿撒气简直就是噩梦循环。最后大姐还绝症死了,这结局真的扣分。要是大姐和阿龙凑一对的话也不错。送走的四女儿也没了下文
有些幸福是因为有些人 默默的付出感恩之余请珍惜!
移民血泪,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新加坡建国史的悲歌。
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女性一方面受着来自男女不平等的迫害,一方面又继续迫害别的女性。但总归是一代比一代好。这个系列电影排的非常好,把现代化的新加坡背后的故事通过一个家庭讲了出来,李光耀真是牛逼,新加坡老板姓牛逼
如果说第一部展现了动荡局势下新加坡华人奋斗的故事,本片则集中刻画了华人女性在奋斗中那种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形象,常常将“做人不要那么计较”、“我们都是一家人”挂在嘴边的招弟最终等来了好结局,但也为这个家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于闽南人而言,这样的故事虽是家长里短的八点档情节,却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表现出了特殊的意义。
第二级集中在种族,反倒期待第一集中讲ZZ部分的没了,但这种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经历,很好看
一部电影,让我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嚎啕大哭。有多久没有看到过如此的肺腑之作。以为是苦尽甘来,却只是含辛茹苦的短暂一生。牺牲和奉献,那也是一个女人史诗般的人生。
很真实也很恶心🙄精准踩中我重男轻女和怯懦圣母的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