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尼罗河上的惨案》,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来了个新套路: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没人搭理我,我好无聊,暴富而惹人讨厌的爷爷不让我跳芭蕾舞,杀了他,得发生点什么事儿,这古堡里才不会那么枯燥乏味。
古堡里每个人都怪异荒诞,个个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连虚假的礼貌都懒得装出来,他们看起来愚蠢可笑,无聊到无以复加,却个个心怀鬼胎,想得到暴富爷爷的财产。得杀个人来玩玩,才不会那么无聊,于是小女孩进行了一系列活动,甚至自己制造现场。
这小女孩,心里比大人们畸形多了。
影片根据阿加莎的同名小说拍摄而成,对小女孩杀爷爷的动机理由比较苍白,最后小女孩跳芭蕾舞氛围渲染比较无力,还故意编剧些迷惑的情节来引开观众思考,不过索菲亚落落大方、楚楚动人,男猪脚帅气阳光、认真专注,这倒是一个看点。
电影看到七十分钟的时候,我就猜到了真的凶手,看完了还蛮高兴,就来抖个小机灵。
一,因为前面小的不起眼的信息给的特别多,这是那种真正奔着悬疑和骇人结尾去的故事,所以凶手肯定不是布伦达和教师,也不是两对夫妻,因为他们的嫌疑都给的太明显,到最后揭晓谜底的时候没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也不会是保姆,真的是她的话和故事里一直反复描述的畸形的家庭关系不搭,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顺着本身的悬疑属性,和奇怪的家庭关系这两个方向去想,小萝莉是再合适不过的凶手。
想到这,我就没继续再往下深思考,毕竟还是要好好的把电影看完,把悬念带到结尾。
(姑妈和索菲亚也会有可能,不过可能性都没小萝莉大,和前面给的各种需要和结尾契合的点也不太搭,姑妈是凶手,在主题上没那么搭,索菲亚是凶手,为什么要请这么聪明的侦探回来,为了爱情?又和主旋律不太一样了。就是说小萝莉是最完美的人选。)
电影让我有一种以前看福尔摩斯小说的愉悦感,画面和构图也比较出众,所以我觉得目前的评分还是低了点,给个四星吧,结尾收得比这更好一些,本可以最出彩的地方却少了点震撼,配乐也有些马马虎虎,这个故事值得更好的配乐,所以就少一星吧。
PS 简洁的人物,有限的场景,这故事的舞台剧,话剧版应该很不错,不知道有没有。
有钱人,外公死了,孙女找自己的前男友司机侦探来调查。
外公是被毒死的。
他娶了年轻的小寡妇,遗嘱没签字,意味着小寡妇继承家产。
外公有2个孩子,长子一家,老二一家,老二为实际控制财产人。
男主侦探刚开始华裔是长子没有实权才做这个事。
后来又怀疑因为遗嘱没签字,是老二一家怕失去财产做的事。
因小孩说自己写笔记,知道很多秘密,男主跑到小孩的树屋,发现小寡妇与家庭教师偷情,他以为是小寡妇和家庭教师是凶手。
后来又怀疑是前女友做局设计的这个事,抓了小寡妇,前女友成了继承人。
后来男主又怀疑是老太太是凶手。
最后读了小孩的日记,发现原来小孩才是凶手。
影片好像确实没有侦查过程,就是挨个怀疑。跟着这一家子人思路走。很尴尬。
其实观影的一开始,我就怀疑是前女友,好吧,结局居然不是。
影片讲的啥?都有嫌疑?然后最后的最后最没有嫌疑的才是凶手?
其实,,我可能一开始就认为是前女友,所以就没怀疑别人,就感觉剧情好像有点太尴尬了。
主旨不太健康,就是制造意外,
不过模板作用,很多悬疑犯罪心理学说变态的,情节雷同。
描述人与人的关系的畸形(误会 造谣 诬陷),无聊犯罪ai~~
不够140字,再写点感受,不喜请过~说剧情的表述顺序,还是值得一看的,不用听台词(台词都是误导):老套的剧情,一个富翁被杀,一屋子的亲人,各怀鬼胎(各有各的?人性的隐秘”为钱的动机开始推理误导),看似虚荣(关系不紧密)。
4星,还不错。悬疑成分很重,人物很多,搞得我是没猜中谁是凶手。叫《畸形屋》就是因为这一屋子人的人性都畸形了,他们都有作案动机,他们都有理由和可能是作案凶手。在感叹金钱使人堕落的同时,也佩服作者的安排。就是片尾的结局有点唐突,嘎然而止的感觉,有所欠缺,总之这部片子拍摄水平一般,但整个故事还是不错的。
完美复刻阿婆原著中的古典气息,同时拍摄手法十分现代化。在“畸形”的古堡中,连每个房间的装潢都风格迥异,然而更加畸形的是他们的关系:无情、冷漠、针锋相对,却被困在古堡不得不面对对方,人人皆有动机,人人都可谋杀——又或者这一切都是假象?“想想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从来不缺钱”。
改得太一般了,浪费阿婆的神作,看看隔壁《犬神家族》的电影啊。书里男女主之间的那种动态平衡这里改成个什么鬼?二十出头就当上高级外交人员冷静聪明的苏菲配有点单纯的传统好好先生查尔斯,改成花瓶配叛逆浪子?铁叔反对他儿子演戏可能有点家长专制,但眼光是没错,max也太平庸了。
原著强大,电影生硬些。始终隐在背后的外公才是故事的主角,小女孩折射了一切。
凶手很意外,结局感觉很突兀
没什么惊喜没什么问题,气氛也挺好,我真是觉得比最新版的那部《东方快车谋杀案》好一点点点。
中规中矩的改编,结尾真相揭示过于草率,没有了原著那种瞬间头皮发麻感
虽然前面的剧情铺垫得有些长,但是最后结局还是很触目惊心的。对于没有看过原作的人来说,已经够了,最后还是感动哭。
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文本太好了,比电影本身优秀很多。查了一下才知道是阿加莎的原著,果然是有优秀的元文本作为支撑的。整个家族的压抑和变态在一个懵懂的孩子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残酷又觉得合理。影片表现确实还可以更好。
很多剧孩子都是无辜的 但这份无辜也禁不住这已经败坏的大染缸~~~~
不错的英式侦破片,很有格调和味道,奇怪评分为何这么低?有人说很枯燥,看了快睡着了,但是我却津津有味的看完
得亏阿婆书写得好,小女孩最后那场芭蕾戏情绪渲染得不够。电影节奏把控得还算及格,至少比刚上的这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要好多了。女主一直觉得很眼熟,原来和《婚外情事》女主长得好像,特别嘴巴简直一模一样。
演员表演还算到位,剧本较原著有改动,不足在于结尾解谜部分比较仓促、对于凶手的性格成因缺乏足够探讨和铺垫,导致结论显得比较突兀,其实原著中伏笔和线索埋藏得很到位,但是改编完全没有体现。
氛圍營造佳,舞台劇演員們將crooked和ruthless刻畫地相當出色,改編合理,充滿英式獨有的陰鬱和優雅,屋子的環境也十分還原,結尾相比原著各有千秋。姑媽演技鎮場,孫子孫女緊隨其後,於是顯得其餘人表現平平或過猶不及。劇情增加的開羅閃回毫無必要,而寡妻過多的獨舞反而累贅。
乳神克里斯蒂娜戏份少了,比较遗憾;剧情来说,人物关系间的纠结一向是阿加莎特色,此片依旧出彩。暴富爷爷跟一群养尊处优的家人住在一起,再大的仇恨都是富贵病小姐性子,因为怕所以不可能杀人,只有初生牛犊啊,不懂害怕不怕失去啊!
阿加莎对自己评价特别高的一部,其实除了(并非新鲜)的凶手设定给日后诸多小说电影提供参照模板外,好像也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与其把这部改成电影就还不如重拍一部《Y的悲剧》呢。
因为小女孩的无聊而一时兴起的谋杀案,牵带起家族的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秘密,讽刺了人性和谋杀。这应该是阿加莎的本意。奈何电影拍的太沉闷,缺少亮点,也没有悬疑和紧张的气氛,总体很一般。
纯粹是因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去看的,但这编剧水平也太差了。没有个性的主角,也没有一点侦探头脑,配角的设定就是在故作神秘,其实一点悬念都没有,还有让人烦的女主角,真想一巴掌挥过去。本片改编的很失败,没看点
虽然没看过阿加莎克里斯提的小说,但能感受到人物关系描写入微。美术满满的不列颠布置,为夸张人物性格而设计的各自迥异的造型,这本就是一部舞台剧的蓝本拍成的电影,场面足够吸引人,表演足够精彩,从头看到尾都没有觉得节奏慢。
从开头就感觉很垃圾
画面拍的挺美的,男主角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