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蛮好的啊,虽然可能不太严谨,但是对于了解真正的三国还是有些帮助。之前对这段历史没有多大的研究,我以为就是三国演义那样的,看完此片至少让我开拓了思维,而且画面镜头和BGM让人看着不沉闷,对于大众来说,可以起着一个很好的入门作用。就像之前被狂批的《京剧》,正是因为这部纪录片和春晚的《同光十三绝》才让我和很多年轻人关注并喜欢上京剧等中国传统戏曲,慢慢开始深入了解。。。片中不严谨的地方指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一竿子打死的做法,我觉得有待商榷。
在我看来,这个纪录片,除了李立宏老师的这个亮点,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名字就很让人产生歧义,三国的世界,那你说的是真实的三国世界呢,还是三国演义的世界呢?而看了片子才知道,其实主创根本没打算把这个问题界定清楚,所以有很多的所谓故事,直接引用的三国演义(例如煮酒论青梅。。。这事儿完全是罗贯中在扯淡好么)。
一方面引用三国演义的故事,另一方面则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明三国演义里面杜撰的部分,什么鞭打督邮的是刘备啦,什么草船借箭的是孙权啦,什么周瑜其实雄才大略啦,什么鲁肃其实是战略家啦。信息时代了,这种类似于扫盲的内容是不是就可以少一些呢?
作为一个深度知识的节目,还仅仅把自己的主题放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这种层次的差距上,是不是有点low。没有带来新鲜的观点,也就罢了,但是在影片更多的时间里,主创都是用那种言之无物的方式去感叹所谓的三国人物,甚至在最终一集中说这是中华人的精神。。。
这就有点假大空了,说了这么长时间,其实主创也没有说明所谓的那种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是史诗当中历史人物表现出来的精神?还是三国演义当中文学人物体现出来的精神,抑或是历史传说中给予三国人物的那种精神寄托。系列片在不少的地方都在说明,所谓的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和民间人物之间的差别,但是当要真正的区分其中差别,梳理深层次原因的时候,往往使用文学气质的那种情怀一带而过,感叹一下,就此收工,这真的好么?
算是我看过的内地纪录片当中,比较差的。通篇言之无物。严格来说这不是个纪录片,这是个历史学家,文学家领衔的三国演义主题的国内游线路集锦。
《三国的世界》居然是央视和四川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名儿取的很大很空泛,仅有六集,所以我认为拍成什么样题材都不为过。虽然影片文案透着浓浓的央视官方味,摄影也缺乏新意,但人物及事件描写还算客观公正,没有一味的恭维或者批判,基本是以真实的历史还原演义的讹谣。另外我也不认为片子里的教授专家就一定是叫兽砖家,哪种否定一切态度很不虚心很恶心。片中呈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和多角度的观点,看的出编导的用心,每集信息量大,基本干货,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地点也是实地拍摄,可以窥见许多冷僻的地点,值得4分,留一分进步空间。
最后一集讲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倒讲得不错,三国的历史文学不仅反映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也表现了民间老百姓对历史的价值评判。三国不仅是冰冷的历史,更在历史长河中演变成了一种精神文化,以映射个人、社会、国家。 尊刘贬曹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所以才受到历代的追捧,反观当代,网络上的一股不客观的吹曹贬刘风气,还有jslm这种洗白之作,又代表了什么呢?叛逆?反传统?
总之,大众普遍都是正史野史傻傻分不清,英雄已逝,是非功过自由后人评价,且就这么吵下去吧~毕竟能掌握的唯有此心而已,心中自有评判即可。
歌遍关羽,曹操,诸葛亮,一江南北,大多都是老调重弹,正野掺和之旧话,一家观点,类似百家讲坛的串词,谈不上什么趣味,而镜头里神州大地的各处三国旧址,算是脱颖而出的看点亮点
罗以为至元以来三国,志,故事,传说,正野两史,皆是“言辞鄙谬,失之于野”,而作《三国演义》,文笔瑰丽,词藻俊美,才华惊世,文学修养,文字功底,皆是登峰造极,名气价值内涵艺术可看性传播度影响力,等等等等,至今并非仅仅远超区区史书三国志而已,可谓古往有书以来,书中天下第一
如今世人多尊《三国演义》为三国历史正统,至于那些正史志传内容究竟如何,是腐朽夫子才会关心考虑之事,往事越千年,早已消磨殆尽,所谓传世史书,都是后来人,胜利者,或美化,或污名,仅以想象与参考所写,可当时究竟真真假假,天地之外,非人可以知
就算自己给自己作序作记作传,也难辨心中日月真伪,君不见当代今人,苟且存世者,尚自多矣,但为己之各类序传记史,却是迫不可待,滚滚当道,但能看者,竟有几何?不过收名利耳
既有三国演义珠玉在后,以那些前朝史书的艰涩文字单调文笔,何足再传后世?既爱《三国演义》英雄豪情,文章盖世,通读百十之遍,乐趣足矣,何必寻史摘志,猎奇街巷花边,拣食无端角料,作争乏味考究,真有乐趣可言?
吴越之地,从良渚文明起,就有着说不尽的风流灿烂。君不见吴太伯世家乎,不见秦汉对江南经略乎?
几千年的历史啊,到这部片子里却成了孙权对江南的大力开发了,荒谬之极!
贪前人几千年之功劳,而归于一割据之人,再加上为了给孙权洗白而过于批判陈寿,实在是破坏了造核心的禁忌,如卖国贼一样的危险。
说远了,一般人也听不懂,简单换言之,今日的黑土地,都归功于割据辽东的公孙度吗?
三国的资料太多太多,所以这一部的内容确实片面且流于表面,空泛。很多问题都起了个由头但是没说清楚。另外篇幅太短也是个问题~可惜了。
拓展了一些关于三国的眼界。
补注。
太多片子用李立宏老师了,有些疲惫。内容不充实,立意还是不错的。
“尊刘贬曹”的老套路真心没劲!曹魏、东吴背黑锅吃大亏!纪录片里说得好“历史的三国”和“文学的三国”要区分。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宋裴松之做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清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版。关羽从历史的角度捡了大便宜,从人到神不断升级。“洞穿历史的冷彻的眼睛,常常不是胜者,而是败者所拥有的东西。”
没有什么新观点,给菜鸟当做三国普及的入门视频倒是可以看看,但是也容易跑偏。
开场的地名就足以让国人热血沸腾。历史、文学、戏剧、宗教,中国再也没有另一部作品比三国演义融合更好、影响更广了。人文科学研究绝不仅仅是鉴古而知今,更重要的使命是,透过历史去探究民族的精神根本,并且使之成为孕育未来精神之向导。
过于平庸
三国题材不可谓不热门,采访阵容不可谓不豪华,搜罗资料不可谓不丰富,但就是没有深度,编排过于混乱,专家们也没有谈出多少有价值有新意的东西。
原来是当年拍《唐之韵》的团队拍的。。。看似在剖析历史,实则不过泛泛而谈。总之就是把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这些人物真实的反面拾掇拾掇,谁都有道理,这样嘲讽罗贯中有意思吗?
六集太短了,李老师的声音加分。历史的三国和文学的三国是不同的。往往是说的人多了,假的也成了真;点赞的人多了,就成了偶像,就成了神。
港真从纪录片的角度讲,每一集的叙事线都挺乱的,还出现了拿悬而未决的东西当证据的情况(比如就认定了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之所以打三颗星是我把它当成了“三国国内旅游指南”,所谓“每闻三国事,便欲去荆州”是也,洛阳和许昌的很多遗迹,看了这个片子很想再去看看,嗯。
看了一集,没啥干货
诸葛亮说一集,关二爷说一集,东吴一票牛逼货合起来一集?太偏颇了吧?再说东汉末年的董卓、袁绍、刘表、皇甫嵩哪个不值得说上一集?
片头很棒!所以说还是要去看看那些山川地势,那些后人向他们致意的地方。至于内容嘛,就那样咯,主要讲为什么三国演义会如此深入人心吧。。看完讲关二哥那集,大概理解了勉县武侯祠里他们为什么对那块盖章的匾额如此自豪了呢。。
东西有点少,点有点乱
读懂三国,包括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等三国ip书籍,这辈子不会混的太差。
有些无趣,浅白。没有观点的历史观。
Bgm摄影很棒,内容有点水。只是纠正了民间的几个认知误区。加一星因为我实在喜欢三国。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丢失了太多的细节和真相,导致对各种风云人物的评价始终没有定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人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而后人永远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