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终于大结局了,孙心从深圳回家,继续跟孙想合作想食心语,孙想跟于非结婚,并且事业蒸蒸日上。整体看下来,最圆满的人是孙想,而最令人意难平的则是孙心。
孙想的结局是最圆满的。
首先说感情吧。她虽然经历了王一冰这样的顶级“渣男”,但幸运的是做到了及时止损,除了感情被骗,想食心语遭到重创,其他的也都还好。
在最低谷的时候,她又遇到了于非。于非经历过母亲的生病去世也成熟稳重了很多。虽然他俩心中还有对方,但是于非不想拖累孙想,于是迟迟不肯再次表明心迹。
孙想的父母再见于非,感觉如今的他非常适合孙想,所以他俩极力促成此事,再加上疫情的原因,于非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求婚。大结局,两个人终于结婚了。真的是很圆满。
其次是事业。孙想毕业后,没有按照李老师的要求去图书馆工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奶茶店打工,并且经营自己的想食心语。
后来奶茶店倒闭,她又去了咖啡馆,咖啡馆也拆了,她便全职经营想食心语。跟王一冰、阡默合作的时候,她便不满意。后来孙心帮她经营,虽然大获成功,可是她依然不满意。
孙心毕竟是她亲姐,她选择牺牲自己,把想食心语留给了她。在她的坚持下,她没有违背初心,终于把账号做了起来。
大结局,她依然遵从本心经营想食心语,那些品质不高的产品她坚决不合作。再加上于非的农产品账号,可以预期两个人的未来会非常成功。
还有就是她的家庭生活,她一直留在父母身边,还是挺幸福的。
我感觉大结局最意难平的是孙心,按说她不该有这样的结局。
首先是感情。她最初喜欢褚晓羽,可是父母极力反对,后来褚晓羽为了证明自己结果犯错进监狱。孙心选择了分手,接受了吴江。看似幸福的一对,结果婚后却不尽如意。两个人离婚收场,孙心选择净身出户。
大结局,吴江开始努力做好一个爸爸,孙心也决定陪着如意一起长大。我觉得他俩还有可能。毕竟有些时候,经历了一些事情大家才会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贵的。我觉得剧中把阡默当成孙心的对照有点不太合适,毕竟孙心值得更好的人和更好的未来。
孙心跟褚晓羽应该是没有可能了。褚晓羽决定自己当老板,并且跟孙坚说会带着自己的对象让他把关,他应该是跟小雅在一起了。毕竟小雅是在他最困难都没有抛下他的人,如果他跟人家分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其次是事业。孙心本来想要通过事业证明自己。一开始在公司里马上就要晋升小组长了,结果遇到性骚扰;而后到了吴江的公司,虽然被吴江打压,可依然做到了项目经理。生完孩子之后,她想回去上班,却被吴江骗去辞职留在家里做起了全职主妇。
好容易通过程亮帮助孙想做想食心语,眼看着事业将成,谁知道孙想不乐意,她再一次出局。为了保护妹妹的理想,她接受了程亮的条件,去国外。可惜因为疫情原因没能成行。
可以说,她有一颗事业心,却始终没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这实在是让人觉得遗憾。她虽然最后选择回来帮助孙想,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都说心想事成,孙心心想事成了吗?我觉得编剧对孙心太不公平了。
本来看了半集就看不下去了,但还是忍着一口气看到了第三集。
看这三集让我想到了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帖子中说“我是北京人,和老婆有两套老破小,但是有一儿一女,现在很焦虑”,和网友们探讨一下未来的问题。
评论区的回复有一条让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他们其实过的很好,他们只是想让你说自己说的特惨,没有房没有车,工资不高,反正过的比他们惨,他们就开心了。”
《心想事成》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
从剧情上来说,两位北京人女主,完全没有戳到北京人的“痛点”。如果你说北京人住在胡同里的焦虑,那必不可少的是通勤,住在东城,但是在中关村上班,摇号摇了十年没摇到,明明是土著却没有办法开车上班。或者有车,但是面临胡同不好停车的问题。诸如此类剧情痛点很多,不一一举例了。别说什么性骚扰和失业问题,难道不在北京这些就不会发生吗?
从演技上来说,几位主演都不是北京人,念北京的特色台词相当刻意。《爱情神话》作为上海本土剧,徐峥就算不是上海人,也说的一口好上海话。所以看到《心想事成》很难不让我怀疑几位演员的诚意。
从制作上来说,在北京四合院=大杂院,具体可以参照《贫嘴张大民》《情满四合院》。现在精致的装修和浓郁的滤镜,多少显得有些刻意了,不乏有粉饰太平的意味。(滤镜已经赶上隔壁《夏花》了)
从班底上来说,一开始这个片子主打的是《空镜子》姐妹篇,多少是有点期待的。但是头三集丝毫没有《空镜子》的影子。按照粉圈的话说,这是溜粉。
近期好评的现实主义我投《我们的日子》,虽然不是四合院or京味,但是要说生活是真的生活,要是现实是真的现实,要说生动是真的生动,要说接地气是真的接地气。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很多人都有创业梦想,但能成功的还是少数,成功的创业者大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内心始终拥有做这件事的意义,并坚守这个意义,不断努力。最后,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到了极致,创业成功,同时顺便赚到了钱。
电视剧《心想事成》中,孙想热爱美食,喜欢钻研菜谱,同时也喜欢分享,就做了想食心语这个账号,收获了大量粉丝。
想食心语很有潜力,也经历过几次投资,但都遇到了瓶颈,一度面临倒闭。最后孙想能创业成功,关键点并不是投资多少的问题,而是孙想秉持创业的初衷,表现在3个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孙想最初做想食心语账号时,是用的业余时间,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把自己对做饭的喜爱之情和经验分享出来。
随着粉丝逐步增加,老粉丝和孙想的互动也越来越多,这令孙想更是欣喜,她决定帮助更多的人学会做饭,让不会做饭的人也能享受到做饭的乐趣,爱上做饭,这也成了孙想做想食心语的坚定信念。
后来,孙想由于外界客观原因失业,她就决定专心做想食心语,在此期间想食心语也靠不断上升的人气收到了投资。虽然有了资本的加持,但想食心语却经历了几次发展瓶颈,甚至面临倒闭。
在关键时刻,孙想深思熟虑,决定必须要坚守自己做想食心语的初衷“帮助更多的人学会做饭”,而不是为了逐利就随大流做人设和卖货。孙想依照本心来创业,不但摆脱了发展瓶颈问题,也迎来了转机,粉丝黏性越来越强,收获了成功。
任何创业项目都不是拍脑袋的,都需要有一个道,也就是定位。创业者必须明白,到底是为谁负责。谁说你好,谁就会传播你,产品就需要为谁负责。
孙想明白自己创立想食心语是为了喜欢美食、想要学做美食的人,这些人按照孙想分享的经验,轻松学会了做饭,就成了孙想的忠实粉丝,同时也会发自内心的把想食心语分享给周围的人,孙想为这些粉丝们负责的心一直没变,最终才收获了成功。
孙想工作的咖啡店受拆迁影响结束经营了,孙想就打算专心做想食心语。孙想的男友王一冰和咖啡店的同事阡墨,都建议孙想把想食心语趁势做大,阡墨还找来了投资方。
孙想第一次创业,也没什么经验,她不想着专注研究她感兴趣的菜谱,其他商务方面的事都交给王一冰和阡墨负责。但是,王一冰和阡墨都是爱钱的人,都是想利用想食心语让自己暴富,最后不仅把想食心语的方向带跑偏了,还差点把想食心语的控制权骗走。
还好孙想的姐姐孙心及时发现苗头不对,孙想才避免了失去想食心语的损失。通过此事,孙想认清了王一冰和阡墨的为人,结束了和他们的合作。
后来,孙心产后想重返职场,决定帮孙想再把想食心语做起来。孙心找到做投资的同学程亮合作,程亮对想食心语很感兴趣,对想食心语进行了天使轮投资。程亮的资金把想食心语之前被王一冰造成的损失填平了,给想食心语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孙想还是专注她的兴趣,专注于钻研菜谱,孙心负责运营想食心语,同时程亮还给配了专业的营销团队和拍摄团队。
孙心以自己以前做产品经理的经验和劲头运营想食心语,短短几个月,孙想就成了百万级粉丝的网红。为了能进一步扩大想食心语的影响力,获得第二轮投资,投资方让孙想做人设,开辟新账号为带货做准备,同时还打算做预制菜的生产。
孙想却在想食心语发展势头最猛的时候逃走了,她觉得想食心语的发展方向已经背离了她的创业初衷,她情愿把这样的想食心语让给孙心,自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来,孙心理解了孙想,觉得想食心语是孙想的心血,应该由孙想来决定发展方向。孙心去了深圳,孙想按自己的意愿运营想食心语,专注于帮助更多人学会做美食,虽然发展并不如之前快,但非常稳,粉丝黏性高,最后收获了成功。
在创业的过程中,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创业项目需要做什么,什么不能做,自己要非常清楚。同时也要清楚,合作伙伴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太勉强,创业过程就会不开心,会产生矛盾,创业项目也不会长久。
孙想能依靠想食心语创业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她踩准了时间点,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在自媒体刚兴起的时候,孙想从做研发的姐姐孙心那里获得了信息,在网络上开了自己的账号想食心语,当时的自媒体都是写文章的形多,所以孙想也只是图文并茂地分享做饭的经验。
程亮投资以后,给想食心语配了专业的拍摄团队,此时的自媒体已经开始流行短视频了,孙想也顺应市场,开始拍摄美食视频。虽然刚开始孙想对于拍摄的内容不是很认同,但在创业形式上,孙想是与时俱进的,踩准了时间点。
在孙心离开后,想食心语的发展瓶颈期,孙想还是专注于研究菜谱做美食,只是她总是想着做挑战自己,做一些难度高的菜。
直到遭遇环境影响,居家隔离期间,孙想突然开窍了,要帮助隔离在家的人轻松学会做饭,她用最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帮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出美食。此时拍摄的视频只是用手机拍的,非常粗糙,但却是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大受欢迎,想食心语开启了飞跃式发展。
在创业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间点,方向选择都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位的。方向对了,哪怕形式上还不完美也没关系,最多就是前进速度慢一些。方向对了,第二步才是去精进完善,这样就会加快发展的速度。
创业能成功的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因为形式总是不断变化的。创业既需要激情和勇气,也需要思考和耐心。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部剧到底讲啥啊,除了一个劲的点题,好像没有别的闪光点。。。。。。。。。。。。。。。。。。。居然要140个字。。。。。。我真的憋不出来。。。。。。。。额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呃
用了大段篇幅把褚小宇和女主的过往和感情线塑造的很立体了,杀出个看起来功利、冷漠、装模昨晚的吴江,没个性,没前后,没人物,说话装腔作势,一种斯文败类的作态,而且看不出俩人有任何爱,不知为啥在一起,这个角色在剧中就是男三、男四的大配角,莫名其妙的成男主了。看着就像一个未来的悲剧,非常让人恶心!
一部从官宣开始就一直蹲到现在的剧,冲着演员阵容去,第一颗星打给演员,全员演技在线,自然又有感染力,感人的片段很密集,整部剧看下来流了不少眼泪,王子异的演技比起《怪你过分美丽》进步很多,和毛晓彤也颇具CP感;第二颗星打给对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塑造,正是因为没有体验过北方胡同狭窄却温暖的感觉和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所以才觉得剧里的亲情弥足珍贵;第三颗星打给剧情展现出来的现实主义,从职场骚扰,到婚后两性关系,以及已婚女性想走出去的困境,这些都有讲到,即使最终也是没能挣脱血液的藩篱,但可能想要的过审的话就只能这样吧;第四颗星打给台词里时不时出现的关于时代的变迁,从扫五福,到共享单车,疫情,搬迁,还有当下的快餐式阅读都有点到一二,烟火气能够锻造那么浓,这些台词给了不少帮助 空着的一星是因为从第一集开始就过于现代的妆造和取景,时间跨度是好几年但只能从台词和手机型号里看到时代的更迭。以及不可避免的有些情节过于悬浮,还是存在着诸多理想主义。孙想是玻璃球里的小公主,没有出来公司上过班,自然和早就社会化的资本家或者社会人磨合不来,她的理念很对,但不够实际,这个时代还是离不开营销,个人悲观地认为网络上的人事物早就不存在百分百的真实,因利而聚俯拾皆是,只能说像孙想这样的只能是幸运儿,是少数,所以引不起观众的共鸣。导演或许就不是想展现孙想事业取得成功,只是想表达她对初心的执着,向观众传递这样的一种理念。
吴江妈妈说“人不能两头都占”,对当下的自己挺有启发。在孙心和孙想身上是两种人生,一种是走出去,一种是留下来,不管是小满胡同的鸡犬相闻,还是深圳北京的高楼大厦,这两种生活都令人向往,一种能够享受家庭的温馨,一种能够实现更多人生价值,不管是哪种好像都能够得到幸福,但却不能两头占。
孙心最后还是回家了,本来以为国产剧能跳出这种固有的归家模式,看来还是想多了,一部剧能够走到观众面前必然得带着它的使命,最后的结局也带着无形的教化,旨在告诉观众,人终究只能是风筝而变不成飞鸟,血液这条风筝线永远都断不了。
至于褚晓羽最后没有出现在孙想的婚礼上,还给孙想爸爸卖关子,或许是一种留白,个人觉得前面已经铺垫得够多了,他应该是和小雅在一起了。小雅在他没有出来的时候就一直去看他,挂下电话用唇语说“我超级喜欢你”,在他当司机时贴心地给他买吃的,提醒褚晓羽别戳让竹签到脸,这些细节都在按时着她是喜欢褚晓羽的,而褚晓羽经过这些年的沉淀,或许也更加看清眼前人,这个结局也是挺好的。
很多弹幕说,结局这么匆忙,孙心的幸福在哪。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局,是对孙心回归亲情的一种补偿,因为孙心归根结底,永远都自由独立。
以上。
演员颜值高,剧情不喜欢。
剧名一下戳中了我的内心,特别喜欢心想事成这个祝福。前四集目前印象不错,能看出编剧贴近生活的努力,这是一部踏实可信、拍给普通人看的现实生活剧,从选角、剧本、拍摄布景都能看出这些是实地调研的成果。
电视剧拍的也太有生活气息了,妹妹骑自行车姐姐在后面坐着,阳光透过老北京风格的瓦片屋檐,天空下面有几排电线和还没长叶子的树杈,胡同里卖包子的铺子热气腾腾,早起拿着鸟笼遛弯的大爷嘱咐一句慢点骑,真的就代入了老北京十年如一日普通又幸福的生活。
2023.03.10家里📺。一家四五口住在价值一亿的四合院里没厕所不说,她爹是个人设是个抠神,妹妹为了苹果手机苦恼……嗯……
主角家住内环正经大四合院,且装修的落地大窗户擦的bei亮,为了体现接地气,要去胡同里去上公厕,码农张俪化着精致妆容,悠哉喝着咖灰,给同事纸质代码要求测试,毛晓彤工作日生日,老板发红包并且主动给假期,真想用留一手的语录骂这部主创人员,难为你们真的挖空心思去想象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了,而且居然在央8播出,呵呵呵呵
就那样吧,不知道现在的电视剧是怎么了演得都很端着,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我在演戏我是明星,说台词时的表情仿佛在对观众说,“看快看我这个表情怎么样是不是演得超好超幸福or超绝望”。。。可能就那个想食心语被投资后的女主管演得比较进入角色吧,像个认真对待工作的白领,对比之下女主就太理想化了,顺带当我这句评判出口之时恰恰也意识到了自己似乎会如何抉择了。
也许我也会抱着花上拥挤的公交车,但我不会毫不客气地对其他乘客说我拿着花呢小心一点。也许我也会看到有人超市偷盗,但我不会直接冲上去妄想一个人解决。也许我生活在法治社会,那么私刑一定不应该被提倡。
住四合院里还要讲奋斗属实有点“励志”了
现在难得见踏踏实实拍老北京普通人民生活的电视剧了,现在电视剧好像主角不是行业的翘楚都当不成主角,但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的精英啊。孙想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奶茶店小职工,为了买个手机要从二手网站扯皮半天,会为了打折牛排高兴。这其实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工作没那么有趣,但总有那么一点乐趣。
虽然有喜欢的毛晓彤,但果然等一等再看是对的,36集,就这不到6的分数,就不浪费时间了
看的时候有种梦回小时候的感觉,朦胧梦幻,像跟走马灯花一样重现,胡同窄院里追逐打闹的小朋友们,走街串巷的冰糖葫芦,以及传统的的炸爆米花机器,这一切的一切都太美好了,追忆过往,真的很想回到过去。
家庭氛围十分温暖的一部剧,很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孙家四口人设十分的立体,父母会拌嘴关系却融洽,姐妹感情深厚,一起过生日的片段看得人幸福感爆棚,央八这部剧确实不错。
这类电视剧中国可以批量生产是吧,张凯丽演的妈妈好窒息啊
妹妹过生日主动从姐姐的舔狗那要手机,这是什么三观。这还是姐姐的舔狗,她怎么对自己的舔狗我都不敢想。
万方当文学总监的剧,看的时候总会让人想起《空镜子》《空房子》《空巷子》“三部曲”;尤其二十多年前的“孙丽/孙燕”在这里变成了“孙心/孙想”。还是漂亮、有自我的姐姐,有些自卑、却过得踏实的妹妹,还有偌大北京城一别一见、“你以为的人不会到最后”的突然转折;种种都是让人想要流泪的Deja Vu。只可惜时代已经变了,那些真挚的邻里关系抑或真实的生活困境,都被都市剧常见的悬浮毛病所掩盖;奶奶突然翻出来够买房的钱(没有出来拉扯的亲戚),没工作了就做做公号赚钱了…当然也不能怪编剧,因为大环境使然,也容不下这些讲述了。毛晓彤和张俪都足够得好,当作茶余饭后的生活剧倒也不是问题。
姐姐那个演员好奇怪,职场时候的气质拔群,好喜欢!回到家家居模样,又回复到国产剧女性形象那种惯有的土气了……
这一家人在一起孙想是调味剂,有她在好像家庭氛围特别好。但是我突然想到,家里有个教师在那个年代能生两个吗?不是超生了吗?🌚
咋说呢,感觉每个人的人设都有病似的。心,面对青梅竹马为了自己想要出人头地进了监狱,分手铁定,也可以理解,转头就接受另外一个迅速结婚,是不是神速了一些?想,知道了自己的男友莽撞冲动,分手也可以,转脸就接受另一个同学,是不是也很下头?合着两姐妹相爱时,对男友的好,都是假的,连个空窗期都不给自己吗?吴江,不喜欢。单纯地不喜欢;王一冰,趁虚而入的三儿,不喜欢……想,单纯傻白甜,但有点过;心,看似睿智完美,但对于妹妹的男友于非过于张牙舞爪……另外,心的竹马,真的很像北京爷们儿,我身边的一些北京爷们儿就是这样的,脚踏实地这事儿从来不会;于非的莽撞冲动,我就想说,从遇见想第一次抓偷牛排的小偷大妈,他们是不是都傻了,不会报警吗?还由着无赖纠缠那么久?张凯丽演的妈妈,真是抱歉,受不了……
五个编剧........
比预想的还要平庸,好多场戏拍得都很次,不讲究。反而让人想找出《空镜子》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