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观看前两集,每个年轻人的形象都格外鲜活。 程嘉树,潇潇洒洒的二少爷,穿着皮衣戴着墨镜,会和父母贫嘴会在进球后挂上明媚的笑容,偷偷爬树外出,跳下围墙的同时也一脚踏入了纷乱的炮火之中。
林华珺,北大中文系的小才女,面对母亲的管教会有些小叛逆,对学长有着少女思春的懵懂小心思,在硝烟和鲜血面前却又显出几分冷静和坚韧。
叶润名,人如其名有着温润的气质,球场上是女孩们目光追逐的焦点,球场下是学生中的领袖型人物,会安慰同行的学生,会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叶润青,一个观众或许会嘲笑她有些胡搅蛮缠的女孩,用镜头定格带着炮火的敌机,执着地想要抢救图书馆内的书籍,理想主义的外显化表征,只是再也尝不到熟悉的耳朵眼。
毕云霄,很热血很直接,他的想法很好琢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投笔从戎壮志凌云,最终也没能从父亲手上接下那块作为礼物的手表。
每个人都是立体的,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他们或许不够完美,但都在纷飞的战火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裹挟着迅速成长。
我会喜欢叙事恢宏犹如史诗波澜壮阔,但我也会偏爱从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切入。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战火中的青春值得一看,期待这群年轻人的成长。
以归国年轻人为切入点,亲历战争,知识救国的道路,让人感同身受。 我之前竟然完全不了解这段历史,现在觉得为那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自豪,他们爱国,爱家,爱知识,爱和平,爱真理。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主角选角成功,非常贴合人物,演技灵动,值得期待下部作品。
一直对西南联大这段历史充满了向往,加上本身也是被这张剧照日到的路人,一直都很期待这部作品播出。
目前播出的四集,前两集节奏有一点乱,不过剧情非常紧凑,看起来不拖沓,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年轻人情情爱爱上,莫名就有了好感愿意继续追下去。
今晚的两集我觉得节奏把握的更好了。接下来的剧情随着三校师生即将迁移长沙,各种现实层面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程嘉树是回到美国还是留下来一起南迁,女主的母亲卖房供女儿去读书,赵忠尧先生要如何将50mg的镭取回来带到新校址……对明天的更新内容期待值已经拉满……
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想,总觉得男主角的原型有那位的影子。我看过他二十岁左右的校园照,英俊挺拔,意气风发,也看过他四五十岁朴素的生活照。以身许国,其实是一颗明珠磨砺掉自己的光芒,隐入尘埃,用自己所有的光华去照亮自己的祖国😥
回到电视剧上面,演员方面,老戏骨云集,群戏非常精彩。男女主颜值非常高,可以说是战争版金粉世家,当然听说删减了一些感情戏,我认为是合理的,不希望这类题材里太多情情爱爱,还是应该严肃一点。王鹤棣演戏我真的他剧粉盘了,我妈都夸,在一众颇有点冒冒失失的青年演员里真的很不错,情绪收放拿捏的很准。女主很养眼,但是好像不太会利用表情,所以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另外女二也很漂亮,好久没看到这么多年轻演员的民国戏了,朝气蓬勃,很有点恰同学少年的味道。
最近的电视剧真是无从下脚,终于遇到能追的,后续更新希望维持住水准,推荐推荐
给喜欢联大这段历史的朋友推荐两本书,蒋梦麟的《西潮》,可读性还蛮强的,里面有讲他在联大的内容。还有汪曾祺的《在西南联大》,特别有趣
这是第一次主动去追这样题材的电视剧,上次好像还是小时候跟着爸妈在电视上看的时候了。时间过得真快,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去看抗战剧了。不否认是因为王鹤棣去关注的这部剧,看过一些预告,剧照,是有些期待,但因为本身我就不太看剧,所以也只是抱着看看支持一下的心态。
但看完开播的这两集,给了我不少惊喜和意外。制作很精良,虽然很多爆破戏,但是拍的画面震撼有点美感,虽然形容有点奇怪,哈哈哈哈。节奏也非常快,剧情不拖拉。老戏骨的演绎也是一直很给力,年轻演员也不错。
很喜欢王鹤棣这两集的诠释,也正好是符合当时二十岁的年纪,意气风发少年郎。角色后期跨度很大,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演绎。也许有人觉得是带着粉丝滤镜去看,这种评价并不客观,但这种想法不也是不主观的吗?哪怕路人看自己有好感的演员,也是会或多或少的偏爱,不是吗?
这部剧从杀青压了三年终于播出了,出演程嘉树的时候,王鹤棣还不那么火,当时就播出的话,至少是我的话,可能就会错过这部作品,错过了解这段悲壮历史的机会。或许一切都是缘分,所以在这个时期播出,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去了解,去直面这段历史。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去知道感受一段历史,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会继续看下去的。
感恩,你的战火青春,我的和平岁月。
一直讨厌的是什么?讨厌的是那边在打仗,这边在卿卿我我的谈恋爱,这种烂俗偶像剧才是我们应该抵制的。
不是说所有关于战争的剧里都必须没有爱情。情,这一字,大有家国情怀,小有小情小爱。
观众当然可以接受在战争这个环境里,有两个很好的人逐渐靠近,互相欣赏,然后再走在一起。
而不只是单纯的披着战争题材的皮谈恋爱!
至于有些人无法理解的,为什么要去抢书?我想说,当时的书和照相机拍下的影像都是很珍贵的,是记载历史的。很多文物的朝代和作者也是根据古籍文字作为参考的,不然去哪找凭证。
而且看到这种话,我更相信我们需要这种电视剧,如果这个电视剧能够做到宣扬这段历史,那就不会造成被以后的人误解和遗忘。
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稚嫩的肩膀,用他们握着笔杆子的手,写下的打下的战火中的青春。
现在正剧都这么随意?随便拉个人就能演?中国没有年轻的优秀男女演员了吗?金扫帚奖最佳,还配音,怎么敢播的。丢人,连演员最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声台形表哪个过关了,现在的正剧真的。为祖国留在中国吗?为了女人,去天津南开大学到处都是战乱,下个镜头就过去了?手无缚鸡之力就跑去救人了,这种凸显主演的剧情,而且两位要是有演技不配音还行。剧情不合逻辑,演员没有演技,日本大左都不需要配音。
就挺割裂的,主演往偶像剧跑偏,戏骨们在认真演文人,男主吊儿郎当,国难当前,考北大是为了追人家姑娘,女主看上去挺喜欢叶师兄的啊,为啥开始不愿意请人回家吃饭?画外音一堆,口型部分对不上,还有一个就是,已经到了1937年这个时间点,感觉是想讲年轻人的蜕变,但本身一个个已经是大学生,当时也算高知,类似题材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也没觉得这么飘啊。
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肚子里是真有墨水的,不知道主演们读过几本书,也敢来丢人现眼。
应该是选了最土的表演吧,像20年的前的抗战剧,年轻演员都在挤眉弄眼的阶段,是实在没剧播了吗?抬出这么吓人的东西来?!查了一下,鹅厂出品的剧,大概也是觉得实在烂的播不出去就卖给了裤子和桃厂,鹅厂是有智商的,呵呵呵
男主一张混混脸演学霸看着好出戏,而且这配音怪怪的。
神仙们都去降智谈恋爱吧!偶像仙侠啥的一堆逼破事真的没眼看,老娘要去抗日了!
再也找不到一个比王鹤棣更贴合程嘉树的演员了风华正茂到满头白发,很高兴能见证你的一生嘉树,很高兴能了解西南联大。了解前辈们的风骨,热泪盈眶
节奏太奇葩了。。导演不行,一整个生硬推进,镜头硬切呗。突然就去看打篮球了,突然就自己去打了,突然就喊起来了,马上就去游行了,一分钟就被抓了,完了马上又被放了。这叫节奏紧凑??这叫推进生硬。。。而且写的台词真的是有点做作,水平不咋地。而且男女主演北大才子才女真是有点没说服力。只会喊口号很难打动人,最好看的抗日剧应该是战长沙,自然,而且人物丰满,不要太宏大,毕竟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一个人。
王鹤棣出息了,通过这部剧多学点西南联大的历史,希望能保持《觉醒年代》的含金量水准。
这种剧还用配音怎么敢吹演技的呢?
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能够以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在一个青春战火理想交织的故事中表达出想要传递的思想和理念,很了不起
上学时就非常喜欢西南联大这段历史,加上剧照之前印象非常深刻,开播一定要来看看。滤镜打光真的非常舒服质感非常好,爆破戏一看就是下功夫做的。年轻主演演出了角色本身该有的青春劲儿,老戏骨们非常有历史人物的感觉,组合在一起的化学反应也非常奇妙,会继续追~
很难评,演员演技和画面质感都像一群努力的差生
画面真的是电影质感,不管是前面的民国风还是后面的轰炸情节,都特别有那个年代的感觉。这部剧没有什么感情戏,我就很奇怪那些拿“情深深雨蒙蒙”来类比的真的看了剧吗?这部剧就是在侧重讲要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我在想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时代,我会怎样。特别是在轰炸南开大学之后,张伯苓校长在房间里哭!😭一哭我真的眼泪忍不住了,看的让人很揪心。日本人说炸就炸三分之二校舍、还有图书馆直接被摧!这里是真的破防!男主王鹤棣19岁演的,演技虽显稚嫩,但很有灵气,前面是有点吊儿郎当的风格,但是能看出来是个好青年,后面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眼神有了变化,变得坚定了。女主也符合当时的样子,挺好看的,不出戏。其他配角也很好。总之是一部好剧!我会继续追下去的!
看得我热血沸腾的妈耶,现在就是一整个暂停上班,我要抗日的上头状态!ps,河堤和也子的民国造型真的好好看啊!!!
王鹤棣和周也那张黑白照让我期待了这部剧几年,打开一看感觉自己被诈骗…
质感很不错啊啊,节奏也很紧凑不拖拉,鹤棣演得挺好
毫无历史的厚重感
这几年很少开电视看剧了,这是最近唯一看的一部剧,之前看过cctv拍的西南联大纪录片,数次感动落泪,没想到竟然拍成了电视剧!剧中程嘉树说的那句:人的身上应该有两种命:一种是生命,一种是使命!真的触动到我!这样一部好剧应该被更多人熟知!!
非常失望,这是一部男女主角演技被配角各方面都吊打的电视剧。
真的受不了文盲演清北高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