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季的故事中,编剧将会有一个重大的时间跳跃;Anna饰演的“Joanie”是Alison和Cole的女儿,将会以成年人的身份登场,重新回到Montauk寻求关于母亲的真相。目前《婚外情事》确定新一季除了Ruth Wilson饰演的“Alison”不再出现之外,剧中的另外一位男主“Cole”Joshua Jackson也已经降级到客串演员,仅会出现1-2集。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海王星霜冻暂时困难了不起的玛吉·史密斯南海潮S.C.I.谜案集DEAW 13:泰式单口喜剧沐羽录黑金帝国真的要去航海第二季社交疑云不倒侠冷面宫少的小甜妻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第八季反恐特战队:清盘行动凶宅笔记30枚银币科拉深孔真相捕捉 第一季怪谈新耳袋 最终夜2爱您爱到杀死您津津井小姐灵异妙探第七季国色芳华魔鬼山历险记2009朝鲜美人别传很喜欢的一部剧,反映了很多人性和现实。“爱情”、“婚姻”、“出轨”构成了这部剧的中心主题。
“爱情”是电视剧反复在探讨的主题之一。对于Noah来说,爱情是“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 to me”,是对Helen的崇拜与爱慕,是看到Alison瞬间的怦然心动。对于Cole来说,爱情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Alison的面容。对Witney来说,爱情是一遍遍受到伤害的“在乎”。对于Alison来说,爱情则是一种救赎。每个人,每个生命阶段,对于“爱情”的看法都不一样。Noah在女儿Alison被Furkat打了以后,告诉她这不是爱情,爱情是让人开心,让人变好,或许这是这部剧想向观众传达的爱情的真正面目,但对于身处在独立空间的每一个人,爱情就是某时某刻的某种情感体验,或许也可以被诠释为自我缺失的某一角得到了修复。而正是由于这样爱情如此地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发明了婚姻制度,对爱情进行约束。当我爱你的时候,我是自由的,我的目光可以在别人身上游离,但当我marry你了以后,我就作出了承诺(committement),我就是只属于你一个的。毕竟情感是飘忽不定,但对现实的对抗需要稳定的关系。但婚姻远远不止“承诺”。
婚姻是“相互扶持”(co-dependence),是两个人携手共同应对未来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挑战和危机,像Cole和Alison在丧子之后共同承担伤痛,像Helen陪着Vik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甚至很多时候,婚姻像是一张织密的网,把相互关联的两个人罩在当中,防御甚至是抵抗来自外界的威胁。婚姻是“责任”,是对于父母、配偶和子女的责任,是见证孩子的成长,出席每个家庭重要时刻的责任,像Vik在遗嘱录像中所呈现地他代替Noah完成了为人夫为人父的应尽职责。甚至可以说,婚姻是一种契约,没有婚姻束缚的两性关系最多涉及道德上的责任,但有了一纸婚约,在现代社会,就要负担起法律责任。
“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因为对安全感的追求而想要进城,城里人却因为渴望外界的自由和刺激想要出城。因而就产生了在城墙边缘游走的出轨现象,身处在城内的人,或是因为对安全感的厌倦(安全感在时间的催化下会演变为枯燥),望着墙外的大好春光而心驰神往,或是被婚姻的束缚压得喘不过气来,想要寻求一种解脱。剧中每一个角色的出轨原因,无不在于此。出轨的结果大多是背弃了家庭,背弃了子女,虽然得到了短暂的欢愉,甚至是重组了家庭,却发现出轨其实只是个借口,当婚姻问题真正的症结没有破除的时候,出轨的剧情只会再次上演。
在第四季中,Alison问Helen为什么她总会成为出轨对象,就好像自己身上有着某种磁力,能够吸引已婚人士的目光。Alison告诉她,改变想法才能够改变现实,更进一步说,其实她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这也是Alison在临死之前能够反抗Ben的精神动力。出轨的人可以把出轨的原因归咎于外界,出轨对象魅力太大,婚姻生活不堪重负,生活缺乏激情甚至是写作缺乏灵感,凡此种种都能成为出轨理由,但无论什么理由,出还是不出,决定权在自己手上。是选择婚姻、家庭、责任,还是选择自私、逃避、伤害,是每一个面临出轨诱惑的人在出轨之前必须理性作出的选择。
“回家很难,”白发苍苍的Noah对Jona说,“和某人待在一起,无条件爱他们是很难,找到新人很简单,在他们面前展示你的新形象,尝试一次没有瑕疵的生活。但迟早你会意识到,你逃避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死亡,不是什么别人,是死亡,是当你最终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你最渴望的就是一个真正懂你的人,懂你的一举一动,等你走了会记得你。”
这,大概是对出轨最好的注。
Showtime 大热美剧《情事》已于本周迎来最终季,作为近几年家庭情爱类电视剧里当之无愧的翘楚,《情事》用不能免俗的剧情,起先是通过性别对立的双重视角,再到悬疑、惊悚元素的杂糅,既有爱恨纠葛,也有自我对峙,甚至还轻描淡写监狱对人的影响,更是一举爆冷在第72届金球奖颁奖现场包揽“最佳剧情奖”与“最佳女主角”双料大奖。即女主艾莉森离开主线剧情,前妻海伦也正式夺回主咖位置,在这里不得不称赞毛拉·蒂尔内,将一个遭遇背叛的失意主妇演绎得淋漓尽致,相信这个痛苦却隐忍的形象会成为剧史上又一个光辉的代表。
时间线距上季拉到大概十个月后,海伦的新任维克命不久矣,却阴阳差错借邻居之腹诞下一子,面对有如邪教祭祀场面、笃信自然生产的“狂欢”派对,海伦意识到自己选择的荒诞,坐在沙发上的她是唯一一个担心这场生产的人。出于对丈夫渴求后代的考虑,海伦在遭受二次“目的性背叛”与新任丈夫早逝的夹缝中艰难求存,为了捍卫维克的遗愿与持不同信仰的婆婆剑拔弩张。正是这样一个形象开始引起了诺亚的注意,他意识到海伦与起初的形象截然不同,随着四个小孩各自成人,前岳父也深陷阿兹海默的影响,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家庭代际似乎已然烟消云散,海伦身上焦虑与孤立无援令他对前妻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情感。
回到诺亚身上,还得从那本名为《坠落》的书讲起。该书是诺亚视角中另一个有关《情事》的文本,《坠落》的畅销起先让诺亚与艾莉森过了一段好日子,彼时琼妮——也就是艾莉森与前夫科尔的孩子刚刚出生。新一季伊始这本名噪一时的书受到了来自演绎圈的关注,但这种关注暗藏着男人间的相互模仿与艳羡,也同样令诺亚感到警觉,另一方面诺亚与新女友吉奈尔的关系也遭受触礁:现男友出席前妻现任的葬礼并且像自家人一样忙前忙后?我想任谁都无法接受。诺亚甚至在晚饭后海伦休息的间隙主动收拾起“这不是他的屋子”,在屋前一席“为什么死掉的不是你”,昨日重现又掷地有声。
首集第二部分出现得虎头蛇尾,乍一看还以为是广告,或是《黑镜》混剪,实际上是编剧将科幻元素置入的尝试,姑且不谈细节是否合理,光是尝试就令人耳目一新。第五季中,编剧将会有一个重大的时间跳跃;琼妮将会以成年人的身份登场,重新回到蒙托克寻求关于母亲的真相,可以在预告片中看到她与本对峙的闪回。
也许是多视角叙事的缘故,故事到这里我并不恨或者同情任何人,肆意而为的爱不断接受审判与惩罚,结局总令人心碎至极。逾矩的爱是不善,但有时痛苦也是一种深刻的信仰,情事就是常事,它发生,且将继续发生下去。
Showtime 大热家庭情感剧《婚外情事》已于本周迎来剧终,随着婚外情主线淡出叙事,剧情焦点缓慢移至索罗威一家身上,同样被带回视野的还有诺亚那本曾经的畅销之作——《坠落》。《坠落》是诺亚视角中另一个《婚外情事》的文本,该书的畅销起先让诺亚与艾莉森过上了一段好日子,彼时艾莉森刚刚怀上琼妮,一切故事自此开始。
第五季伊始这本名噪一时的书受到了来自戏剧圈的关注,知名男星萨沙·曼对改编本书兴致高昂,他对诺亚的“模仿”令人警觉,见到海伦的那一刻萨沙更是展开全力攻势,意欲侵占的狡黠伪装昭然若揭,而一场对诺亚颇有针对的#Metoo 运动也在悄然发生。当海伦知晓诺亚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缘由萨沙的一己私欲后,这个男人身上原本吸引着她的温柔与克制荡然无存。而海伦对诺亚几近疯狂的爱在此期间则逐渐遇冷,她从父母的控制以及对家庭的坚守中夺回主权,这对原配夫妻关系的走向也理所应当成了观众们最关心的剧情。
《婚外情事》凭借深厚的剧作背景,辅以实力派演绎以及创新双视角叙事,行云流水的倒叙更是将悬疑体现得淋漓尽致,自上线之日便颇受好评,也曾斩获金球奖最佳剧集的殊荣。主创之一的莎拉·特里姆在TVLINE 的采访中提到,贯穿整剧的主心骨诺亚代表着绝对意义上的主观视角,编剧们试图通过这个角色成功转变的描写,对“自我认知、背景以及选择性记忆”这三个难以撼动的决定性因素发起挑战。这样的改变在第二季诺亚名噪一时后坐实,在成人派对上他误将长女惠特尼错认为“猎物”,为第五季破碎的父女关系埋下伏笔;在第三季诺亚历经监狱涤荡后短暂爆发,自此他便时常以涣散且易怒的形象示人,而第四季这样的改变归于沉寂,恶果却悄然蔓延滋生。真实是脆弱的,但也并非不堪一击。说到底,《婚外情事》是在拍“人”,在展现“真实”露怯的时刻。
反观艾莉森这个痛失爱子的悲怆母亲——本季已无踪影却又持续萦绕在各个角色周围,在诺亚眼中她所散发出来的绝望及爱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坚韧。越过艾莉森的肩膀,诺亚从那句过去的道歉中拾到了片刻曙光,转由把这难能的“金不换”交到海伦甚至是琼妮(艾莉森与科尔的女儿)手中,才使得高潮不落痕迹般接踵而至。在第十集末尾诞生“诺亚与海伦”合二为一的视角,风雨同舟终见彩虹(真是为海伦捏一把汗又拧一把泪)。另一方面,艾莉森能否沉冤昭雪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琼妮以成年人的身份登场,在未来的时间线中重回蒙托克寻求关于母亲的真相,对本的追问、与诺亚的长谈,“爱”最终以“原谅自己”的方式呈现,只有面对真相才能和解。
纵观五季诺亚的改变,甚至包括从一场#Metoo 运动“施暴方”的角度出发,编剧选择弱写社会影响,将风暴转移至索罗威一家,聚焦诺亚与惠特尼这对父女,同时呈现惠特尼在一段类似关系中所作的诸多决定。这绝非为“诺亚”这类男人的洗白——在此“诺亚”并不是一种类型而是一个过程,实际上观众也因隔着屏幕(后退一步)感受到“受害者”的兼听则明,这样的教训及领悟到了惠特尼那里,自然引发讨论:对父亲行为的深恶痛绝,对母亲控制的意欲挣脱,好似另一种形式的“继承”。
狠话,毒誓,谩骂与诅咒,充斥在爆发的场景中,爱是症结亦是灵药,成人世界爱欲的真谛得以被短暂窥见,忏悔能稀释多少愧疚,继而引向自我饶恕的提纯?在最后,主创们试图借由诺亚与惠特尼之间的关系发展改变代际间破碎的遗传,是一种广泛的愿景,即使是剧终季也丝毫没有懈怠,仍旧铆足全劲、堪称典范。《婚外情事》的剧情乍一看很俗套,也同样不能免俗地用一场圆满的婚礼作为结束渐进,镜头转至一片坟地,年老的诺亚对着海伦念起小女儿史黛西写的名为《蒙托克》的回忆录,转而登高面向大海跳起了婚礼上的舞步,背景响起 Fiona Apple(同样演唱片头曲《Container》的格莱美获得者)所翻唱的 The Waterboys 经典作 《The Whole of the Moon》:“I saw the crescent, You saw the whole of the moon.” 这一刻,爱不再伤人,也不必再伤人。这是除了眼泪外,《婚外情事》所给最好的东西。
《The Affair》是我目前的影视top1,这是我2021看完的第一部剧,但我预感今年不会有能够超过它的了,可能以后也很难有。S4又是这五季里的top1。23号看完的第四季,最后一集给我的冲击太大了,我那天晚上后来几乎啥都没做,一直听音乐平复心情,甚至第二天也没完全缓过来。它重塑了我的自我观。
我妈几年前有一次说我内心承受能力很差,我当时不信,觉得自己调节能力很强。但这个评价我后来时不时会想起,慢慢发现她可能是对的。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遇到一些问题时,经常会内心有很大的起伏,调整过程也比较长,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一般我能短暂压下一些情绪,暂时让生活基本回归正常轨道。可是真正的平静,我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时不时地,那些情绪就会翻涌上来。这些在我看来,是我不够“好”的表现。我为什么就如此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为什么不能强大一点?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为什么我总是处理不好“crush”,总是让它影响我的生活和学习?我会感到自卑。我会不自信。我觉得真正自信的人,不是这样。
我一直是一个不够坚定的人。常常摇摆和动摇。我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挺牛。但更多时候会自我怀疑和否定。从前我觉得,要足够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足够自信,才能坚定起来。包括感情方面,总是觉得要自己够独立和强大,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不然都是在消耗自身的能量。因此,当我内心平静,对生活充满积极态度时,我觉得自己有了“糖”,可以分享给别人,我觉得自己可以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人;而一旦稍有不如意,我又会内心沮丧,不知所措,觉得自己其实没有“糖”,连自己的生活都处理不好,也没有资格去喜欢和爱别人。我就这样充满矛盾地过完了十二月。当我跟朋友倾诉时,了解到我当时内心状态极不稳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她们都会觉得那这样就很没有必要了,我这样子不适合追我的crush。这些又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和否定中,为什么我是这个样子?我也分析过很多,跟我从小的社交经验缺乏有很大的关系。那段时间,我还看心理学的书,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问题。
那段时间,过得比较煎熬。很不快乐。想了很多东西。
为什么说S4E10重塑了我的自我观呢?就在最后的十几分钟,Helen和Noah坐在医院外聊天,Helen当时状态不太好。Noah对她说的话:
忽然让我有如醍醐灌顶一般的感觉。Noah列举的那些Helen的缺点,大多数甚至全部我也有。就是因为这些,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并且感觉不自信。可是在Noah眼中,在我们观众眼中Helen依然是一个很棒很棒的人。我就是在那一刻才突然明白,尽管我有着这么多这么多的缺点,我仍然是一个“wonderful”的人。我是。我值得被爱,也有能力去爱。
我后来在S4的收藏语里写到,那是我第一次我真正地感到自信,真正地接纳自己。
我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
我现在对自信的理解是,它不该是来源于外界的肯定,而是来源于自身,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是对自我的完全接纳,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缺陷,仍然能够肯定自己,认为自己wonderful;认为自己值得被爱,并且确信自己拥有爱别人的能力。
我记得上个月,我感到痛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我迷失了自我。我太在意一些事、某个人,患得患失,不断地自我怀疑,焦虑、不知所措,生活一团糟,完全脱离了原本的轨道。现在回看,觉得其实也不尽然吧。我从前根本没有自我观念。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内心高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未察觉。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活得稀里糊涂,懵懵懂懂。
那并不是迷失自我,只是生活的平静状态被打乱了。自我与外界有了冲突。确切的说,我是在寻找自我而感到痛苦。
我现在觉得,一个能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是不会那么容易迷失自我的。他们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而动摇,更不会轻易自我否定与怀疑,他们不需要外界的关注。我从前在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上并不坚定,会有自卑情绪,这让我很难肯定地说我值得被爱。
我觉得我开始自信很简单。我承认了过去所有不愿意以及很难接受的真实的我是什么样的,尤其是我觉得不好的那些方面。这些就发生在一瞬间。就在Noah列举Helen缺点的那几秒里,我将那些名词一一代入,那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愿意承认的我的性格上的缺点。我过去太过于纠结那些不好的方面,看不见好的地方,也看不到全局。
也是在那个瞬间,豁然开朗的瞬间,我确信了自己值得被爱以及能够去爱别人。我坚定了。
这些review其实也不全是因为这部剧。恰好这段时间在考虑专业分流的事情,想了很多,去了解了很多,听了很多人的意见,最终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初步的设想。这应该也是我现在能够坚定的重要原因。
我这段时间得到的最多的建议就是“不要想太多”。以前一听到这种话,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的问题,是我想得太多了。强迫自己不去多想。现在觉得,为了不想太多而强迫自己不去多想,实际上就是一种麻痹。《Call me by your name》里的爸爸说,为了让自己没有感受而不去感受,多么浪费。《Educated》里,小女孩在被哥哥家暴后,强迫自己不能软弱,不可以哭,多年后的作者写,她在当时掏空了自己。
所以,刻意地不去想太多,维持内心的平静,是真的强大,还是仅仅在麻痹、掏空自己而不自知?
看到最后一季最后一集才明白Alison才是真正的强大。Noah才是最懂Alison的人。
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会觉得Alison软弱,因为她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一直背着包袱生活。Alison自己也清楚:
再回看,惊觉她才是真正的强大。她正视苦痛,不逃避、不麻痹,深深地感受。她也因此有过想不开的时候,自残、自杀。但最终她都选择了继续生活。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坚强吗?与此相比,她身边的人麻痹地生活着,反而责怪她一直沉浸过去、走不出来。
至少对我而言,我想去体会各种滋味,我不想要麻木地过一生。我想像Alison一样去深深地感受。
那些还不能肯定的事,有待体验的各种说法。最终,都能够 figure it out 。
最后附上S4E10结尾,Helen去了天台,推开门的时候,那个惊艳了我的截图。
天台上,阳光灿烂,暖意洋洋。这一集充满了离别和死亡,本该阴沉暗淡。冷暖交融,明暗相生,或许就是生活。
虽然叫《婚外情事》,但这部剧拍到第五季,已经不能简单的将主题定义为婚外情了,导演显然从第一季就埋了很大的野心。
Noah和Helen是一对中产夫妇,富家女的Helen,开一间不计收益的生活小店,主要职业是养育四个子女,Noah在一所高中做老师,怀揣文学梦,写过一本上架就被遗忘的书。
第一季一开始,六口人收拾行李准备去Helen父母所在的小镇蒙托克去度暑假,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大女儿,丢三落四上蹿下跳的儿子们,在这种鸡零狗碎的环境下,男主人公Noah显得有些烦躁。
然后这还不是生活的全部面目,靠岳父岳母补给的Noah,在这个大家庭里,不得不忍受岳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指手画脚,对他们生活的横加干涉,以及作为畅销作家的岳父的调侃揶揄。
于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Noah,又在写作遭遇瓶颈,毫无方向之时,遇到小镇意外丧子的Alisa,她若隐若现的脆弱和忧郁,远离城市的风轻云淡,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和吸引力。
两个已婚的男女在道德和激情的夹缝里,开始偷偷往来。故事从两个主人公背叛婚姻这一刻开始,一路疾驰,水火并行。
Noah擅长逃离,第一次婚姻给了他借口离开憎恨的父亲、窒息的原生家庭,但他没有意识到,当拥有了期盼的大家庭后,生活又将以另一种枷锁困住他,责任、琐碎、压力。
直到他遇见Alisa,两个对生活无措的男女,惺惺相惜,Alisa成为他再一次逃离的借口。
后来,他围绕这段婚外爱情写出了畅销小说,名利尽来,当经济逐渐宽裕,Alisa也怀孕待产,生活趋于稳定,琐碎鸡毛又开始浮现,Noah天然的逃避、不甘束缚的个性露出端倪,和工作伙伴调情,和前妻保留暧昧。
但也正是这部半纪实小说, Alisa开始对自己对这段关系产生怀疑。
如今的电影和剧集中,对于婚外情的书写,已经愈发趋于复杂化,更多的时候,人们乐于呈现这种情感背后的困境和无奈。
这部《婚外情事》其实有着明确的道德观,但它绝对没有任何一点说教和评判的味道,它只是在缓慢又沉稳地展示千疮百孔的生活。
成人世界里,前一秒还站在道德的高台,下一秒就被裹挟到黑暗的洞口。
这部剧如果只是在一两段婚外情事间纠缠,剧情论于狗血,便失去了今天探讨的意义。
童话里说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人故事说后来他们在平淡生活里彼此厌倦。
而这部剧拍到第五季,在每一个人物,每一段关系上已经进行了深刻刻画,它告诉我们,这都不是结局。
现实狗血而复杂,人性多元而流动,人与人之间,在欲望、生存、需求、自我的支配下,如大雾中的森林小路,纵横交错,哪有既定方向。
Oscar劝Kel说的,其实是对Alisa的一个一语 评论,“如果你无论如何都得走上这条(婚姻)路,难道你不希望能依靠的是Luisa,那个你知道无论如何都能接住你的女人,而Alisa,她十有八九会任由你坠落。”
Alisa的脆弱、茫然,从出生起就写在命运薄里,私生子、没有父亲,母亲的生活一塌糊涂,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大漩涡,一直在其中随波逐流。当孩子夭折,她沉浸在自己的痛苦感中,与其说痛苦,不如说她在理所当然的享受痛苦。
遇见Noah后,Alisa觉察到问题,试着从这种漩涡里挣脱,发问:为什么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和性联系在一起,但Helen却没有。
在我看来,Alisa的自卑、矛盾在这个疑问里已经表现淋漓尽致,与其说男人容易将她和性联系,不如说她更像个猎物。
1、 Helen原生家庭完整,虽然父母之间也有小三出现,但夫妻利益基本一致。比起私生子Alisa,Helen家庭里的爱更充足,更容易接纳自己。
2、 Helen更勇敢。在大儿子因为心理问题差点耽误了疾病治疗后,她将矛头首先指向了母亲,过多干涉她,控制她,潜在的女人间的嫉妒感。
她毫不犹豫的划开她的家庭和母亲间的界限。而Alisa每次刚触及问题,便选择了退缩缩,习惯从情感中寻找暂时的精神依靠。
3、 Helen首先是个母亲,责任让她没那么多时间自哀自怜.
幸福一直在,但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隔着玻璃的鲜美果实。
我无意评判他们的行为,因为如果漫长的一生是场修炼,Noah与Alisa只是通过彼此短暂的交回,找寻救赎自己的路。
包括他们各自的伴侣,Helen和Kel,被深爱的人背叛,抛弃,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人生命题,所有的愤怒、愧疚、伤心等等情绪,是通往内心之路的一条幽谧小径,必须也只能独自走过。
五季的故事,讲了五年,似乎很久,又似乎一闪而过。当结局H与N重新拥抱在一起,大女儿放下心结,原谅父亲,孩子们各自归位,看上去是一出圆满的出轨男浪子回头大结局故事。
但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故事:脱离原有轨道,遵从内心的方向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跌倒、受伤或者快乐、强大。
自私的人理解了爱,逃避的人懂得了责任,恐惧的人开始享受独立,软弱的人挣脱把控,一部分迷茫如清晨的雾慢慢散去。
在这个社会,我们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不断的塑造自己,修固防御机制,弹幕中大多数人都很喜欢Helen,坚强、有责任感,爱的坚持,很多人讨厌Alisa。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之所以讨厌Alisa,是因为我们体内有一部分她,她多情、迷茫、软弱,没有界限感,若H对应的是理性,那Alisa对应就是感性,越讨厌Alisa,其实就是讨厌不受我们控制的那部分,软弱和痛苦。
导演让Alisa最终投海而死,是不是说明了这部分和现实无法和解呢?没法让她成为一个独立无畏的女人,因为,那样就失去了她的魅力。不如,让她成为一个永沉海底的故事。
一直以来,每当听到别人发出 “有意思”,这样的评论时,不知为啥,都会让我感受到一丝的 “爹味”。 今天想起来这幕情节,翻出来看了下台词,想了想。也许“有意思”与“爹味”之间的关系是:“有意思”~“凝视”~“权利”~“爹味”。
写评论必须得凑够140个字,只好摘抄一点关于“权利凝视”的理论:
“凝视是携带着权力、欲望以及身份意识的观看方法。观者是“看”的主体,也是权力和欲望的主体;被观者是“被看”的对象,也是权力的对象,是观看者所欲的对象。看与被看的行为建构了主体与对象、自我与他者。
拉康认为凝视本质上是一个主体的镜像机制,观者借此确认自我,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进而生成主体意识。因为,自我与主体的构成分别与某个特别的结构性时刻关联在一起,自我的完形是通过观看、通过镜像的凝视完成的,主体的象征性认同则是通过语言或言语的调停实现的。因此,凝视既是一种权力机制,创造或巩固等级化的象征秩序,具有整合、控制与社会承认的功能。凝视也是“精神的眼睛”,是现实的主动创造者,介入并侵占特定的空间,并生成意义。”
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之后,关于爱情的那些浪漫、守望、痴迷、失望、分离等等之事,各路作品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消除过热度。
经典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告诉你,爱情原来只是一场还泪的传说,而《傲慢与偏见》告诉你,误解和偏见也能带来美好的爱情。
爱情到底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还是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反正爱情之事,总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当然,婚外情到底算不算爱情,这又是另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了。
一个尴尬的爱情需要多长的篇幅来演绎呢?
美剧《婚外情事》告诉你,我们至少需要五季才能把这段婚外情讲述完。
真的有必要吗?
看完五季,发现还真的有必要。
才开始,观看时感叹为什么剧中的人没一个是完整的,几乎每个人都呈现着某种病态的心理,而这样的病态心理无法自我治愈,只能借助他人,爱情的甜蜜、出轨的刺激还有一夜情的放纵等等。
最后,才发现这是一场追求自我治愈的救赎之旅,只是这趟旅行之车略有点破旧,所以有人中途下车,有人坠落,也有人恶意推人下车,当抵达终点之时,谁才能找到自我呢?
最后,当年迈的诺亚独自在海边跳舞时,是无奈、感动还是心酸呢?也许这一切只有大海知道答案。
01
《婚外情事》这部剧的一个出彩之处在于每一集几乎都是采用双主角视角来讲述同一个场景。
场景中的两位主人公都同时经历了一件事,按理真相只有一个,所有人说的话只能是一个版本,然而在各人的回忆中,却不是如此,有时相差是如此巨大,回忆这事是不是靠谱呢?
日本有部经典电影《罗生门》,同样一件事件,在不同的人嘴中说出来是不同的版本,谁在说真话,谁又在说谎呢?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对记忆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定义:人类的记忆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它会对信息进行建设性的编码、存储和提取。
这里的关键词是:建设性。
什么叫建设性?就是有所取舍的构建,甚至包括脑补和填写不存在的记忆在内。
如果看《婚外情事》就能明白了,同一个事件参与的两个人当回忆的时候,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会有偏差,多数都是有利于自己,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的过程。
就剧中惹祸并率先玩起婚外情的诺亚和艾莉森来说,两人一见钟情之后,到底谁更主动一点呢?
两人的视角和看法也是有差异的,都认为是对方主动勾引自己在先,自己只是被动的被一步步吸引并出轨了。
这在现实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如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在谈起当初恋爱时到底是谁追的谁时,都认为是对方先追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能说出支持的证据,当然最后说着说着,这对夫妻也有点懵了,不知道这笔糊涂账应该如何算了。
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曾经就记忆(回忆)作为一段精彩的描述:回忆是运用想象力去重建或构建。这种重建或构建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态度和看法:我们对于过往经历的态度,以及我们对于一小部分鲜明细节的态度。因此,回忆几乎总是不准确的,即便是最基本的机械复述,也不会真正精确......
《婚外情事》这部剧可以说把这段话进行了精准的演绎,剧中的各位主角们在面对同一个事情时,总是给出不同的版本,有的很类似,有的几乎是重写剧情,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到底谁在说真话,说假话呢?
也许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准确地表达了真相,只是真相可能更复杂,只是人性的弱点,让每个人选择了最符合自己构建的记忆。
02
人性有什么弱点,人性有多复杂?
《婚外情事》第二个亮点则是对于人性和爱情的探讨。
诺亚和妻子海伦有四个孩子,住在大房子里,这是一个标准的美国中产家庭,按理应该十分的稳定才对。
虽然岳父岳母有点作,对于诺亚来说,忍一忍也会过去的,毕竟自家孩子上学的费用还是老岳父给的。
然后诺亚却偏偏和一个餐厅的女服务艾莉森搞在一起,让周围所有人都看不懂。
看不懂才对,因为剧中的人物都呈现出各自的病态,哪怕是处于十分稳固的家庭环境中。
由于病态的心理,所以才会去作,诺亚如同不碰南墙不回头的老牛,对于爱情的渴望让他义无反顾,抛家弃子一头扎进婚外情中。
结果呢?除了让两个家庭伤痕累累之外,也惹出无尽的麻烦事出来,最终转了一大圈回来,却发现还是原配的好。
同时也为了弥补对孩子们的伤害,不断地为了孩子们妥协和讨好,实在让人无语。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海伦也很有意思,被老公抛弃了,但是从内心深处依然对诺亚有所偏爱,一直希望修复孩子们与诺亚的关系,这也让她自己的其他黄昏恋搞得鸡飞狗跳。
从剧中能看出来,海伦一直不知道想要的是什么。
海伦的情感也很复杂,诺亚之后,有肌肤之亲的就有三个男人,桃花运还是不错的。
其中与医生维克的经历最长,但是她有多爱维克呢?
说不爱吧?维克生病,海伦不离不弃,一直希望能够救对方的命,看上去感情很深。
说爱吧?两人一直是同居状态,却没有考虑过结婚的事。
然后维克病死没多久,海伦又投入他人的怀抱当中。
都不需要悲伤的缓冲时间。
应了《红楼梦》中的那一句: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到最后,又和诺亚死灰复燃,直让人感叹,还是原配的强大,当然四个孩子的纽带作用太强悍了。
而在这过程中,历经数个男人也才知道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也学会了放下和接纳。
至于搞出婚外情的诺亚和艾莉森,看上去两人爱得死去活来,然而他们两人真的是爱情吗?
最起码从剧中来看,实在有点让人看不明白。
诺亚一时头脑发热,替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背锅,换来的是什么呢?
海伦相对好点,知道对方为自己背锅,一直有点赎罪心态,也正是如此,把自己的二度爱情搞得有点不上路。
而艾莉森呢?
为了女儿的监护权,直接和诺亚离婚。
按理,你是为了女儿的亲情,从此不要爱情了,那么也就以亲情为主得了。
结果,转过身又和有PTSD的退伍军人搞在一起,也为自己的不幸埋下最大的地雷。
而另一方面,争取女儿的监护权,自身又无法做好一个母亲的责任,倒是女儿遗传了自我毁灭倾向的心理,实在让人有点无语。
最终是两代人才完成了自我和解和治愈的过程。
《婚外情事》五季下来,可以看到剧中几乎没有一个完全的“人”,没有一个不需要爱情而活得开心的人。
是不断需要爱情来滋润,否则就没办法活下去的一个个病态之人。
这样的电视剧很有借鉴意义,对于当下单身增多及爱情已经越来越禁不起物质冲击的当代社会来说,这部电视剧值得深思。
人之所以成为人,应该是什么模样?
爱情在人的一生当中,应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不同的人,看这部剧也许感觉不一样。
就个人来看,爱情应该是人生的一个补充而已,人最应该爱的是自己,否则会折腾出一地鸡毛出来了。
爱自己,然后才能爱人。
如果反过来,就变成五季的《婚外情事》了。
这部剧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原谅。
Can Noah Solloway be redeemed? 5星完结,最后一集有两个地方处理得太棒了:婚礼上Helen看着歌手和其后的镜头,所有观众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了,按照爱情故事的常理,这里是抛下一切犹疑和顾虑奔向对方的环节,在Noah开门的那一刻两人会心知肚明地拥吻起来,然而编导并没有这样处理,在所有经历之后,褪去了年轻时的激情,她即使决定遵从内心也没有朝他奔去、而他在开门时的表情更是彻底打碎浪漫主义的幻想,但现实主义的浪漫才是本剧的感人之处;第二处是孩子们决定离开婚礼奔向父亲,这一举动替代了前面似乎缺失的奔跑,作为激情与和解的象征,完成了全剧爱和原谅的结局。
trauma will pass down generations, unless you pick up the resilience from your parent
真是一个冗长的,俗气的,又浪漫至极的最终季。
人的情感和选择的动因是如此复杂,微末之处可能改变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有人一直问为什么,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不过是下意识的选择,今天想喝甜汤,明天想喝酒大醉一场。难道代表今天喝甜汤的我,明天成了一个失意的醉汉吗?谁能来做评判。其实我爱喝茶,只是今天没有喝而已。为什么?不为什么。这就是人,爱就爱了,走就走了,回头就回头了。只有时间,永不停留。
大结局的婚礼好俗气哦,但是是那种可以给满分的俗气。高中生嫁为人妻,身边的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大家各自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又彼此交织,深爱的人一个个缺席,自己还是要硬着头皮与生活和解。老丈人最后那番话,终于让我相信他是个畅销作家了(哪怕是有点痴呆的),一生中有很多机会愤怒,但很少有机会去真的爱别人,不要因为年轻而浪费啊。以及,Noah米兔那段有点想到伍迪艾伦,最后这个海边独舞又很难不令人联想到赵涛……
直到最终季结束,Noah一人的崖边独舞让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简单关于夫妻、子女或家庭之间感情纠葛的故事,它更深入内心,向自我审视,让每个人经历一场离别或分裂最终得以完成内心的救赎。对我而言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某种家庭分崩离析的狗血故事,它更像一部小说、一篇寓言,让我看到男性、女性、青年人、中年人对真实的赤裸渴望、对欺骗背叛的残忍抉择以及对兜兜转转后再次直面自我与对方时的坦然与从容。再回头重看第一集,将会发现当初一个选择引发的巨大破坏力和对生活彻底山呼海啸般腾挪之后每个人的变化,是如此真实可感,又心生喟叹。
其实《婚外情事》和《This is Us》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拯救我于去年最难熬一段时间的剧集,只不过它相较于后者的正面温情疗愈,这部,可以说相当残酷赤裸了——它打破了道德、善恶的“正确”至上,以毒攻毒般让我直面自己的丑陋和错误。到最终季,它将所诠释的每个角色的人性深度,和从台词节奏所呈现的文学美感,展示的淋漓尽致,更不用说各个POV让你知道,人生,哪有什么纯粹的真相。人的漫漫一生,这简单的命运二字,到底源自基因,性格,原生家庭,还是自己做的每个选择?抑或所有?而更简单的爱字,又是否可以fix them all? 当你犯了错误,你会遭遇内心的挣扎、亲友的背离、舆论的谴责、命运的惩罚——而这些,又是否应该就此否认你的人本身?若你对这一切问题依旧无解,并颇为确定这一辈子不会有解了,你又会如何继续过下去?愿我们最终,都找到自己
人人上那些弹幕大概都是没有结过婚的孩子们留的,婚姻有什么谁对谁错,一路上一堆堆的事故一次次包容跟抱怨就走过了一生。
最爱的片头,最爱的故事。
这一季的叙述时间差开始混乱,在第一集中可能还摸不着头脑,但是光看到Helen和Noah还是很高兴,希望我爱的女主Alison的死能真相大白,加入真爱的女主,也是我喜欢的角色,此剧导演是不是对女演员的嘴有特别偏爱,哈哈哈哈。
最后一季了吧?第一季的时候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故事能走得这么长久,还越来越醇。
10年一个故事,看完仿佛自己过完了一生
角色虽来来往往,但每一个都能被充分发挥刻画,台词功力甚为深厚。
没有任何文学可以表达如此细腻的情感连接,也没有任何影像可以捕捉如此精确的情感因素.
You saw the whole of the moon, Whitney 婚礼大团圆,感动!
最后一集太感动了。我终于意识到,只要深深相爱过的人,无论结局如何,彼此之间就永远有连接。
很多事情都在证明生活就是一坨屎,但从没有人告诉你how to fix it,你可以去发泄愤怒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真正付出爱的人却很少,而面对生活,永远无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许就是拥抱这一切吧。这一家人真的是幸福的,他们一起经历了这一切,这些狗血难道不就是人生么,这一切风浪过后的平静也会更幸福而不易乏味吧。
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近几年家庭类爱情类电视剧里最出彩的一部,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感情描述得都很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