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灵感源自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讲述冬奥健儿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故事。1980年中国代表团开始参加冬奥会,屡次与金牌失之交臂,失败与不甘像针一样狠狠刺痛中国人的心。为实现零的突破,秦杉组建以杨帆为代表的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临危受命立志一雪前耻。两人向金牌发起冲击,师徒关系也面临着激烈的碰撞和重重考验……
影片是“中国奥林匹克体育电影三部曲(《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我心飞扬》)”的第三部。
真的感动到我了,真的。不是女主粉。
单位组织看的电影,竟然从头哭到尾😭
好的电影我认为有两种,第一种公认的好电影剧情、场景、演技、架构、故事全全在线,这样的电影从榜单上从上往下缕全都是。 另一种就是:我好像懂她,我理解她为什么这样,我真的替她难过,我好为她着急,我又为她骄傲。
这就是为啥有的人喜好不同,电影评价也参差不齐,有的人理解有的挑刺儿不懂。网评说女主用大量替身,没路人缘,但是我对女主不黑不吹,至少我没出戏。
女主哭的这三次狠戳我。 第一次父亲去世放弃速滑,教练去照相馆相劝回,自己决定回去训练吃饺子时候边哭边吃暗暗下定决心的流泪,我懂她。 第二次是经历了世锦赛1500的垄断,在盐湖城失金,后又参加500半决赛第一脚踝受伤,在后台教练让他放弃,她不甘心的哭,我经历这么多年的刻苦训练,为的是为国家拼搏,她咬着牙穿冰鞋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脚也被割了一刀。 第三次是最后终于为国夺冠,身披红旗,我终于站在这最高领奖台上,为国争金流泪(让路式击败爱玩埋汰的韩国)。教练谢谢你,妈妈妹妹你们为我骄傲吗 亲爱的 爸爸,您看到了吗?
运动员与教练之间的羁绊也很真实。 你有能力,我相信你能夺金,我不能放弃你。 你给我指引,我要你见证我在赛道上驰骋,所以请你不要放弃陪伴我。我也get到了。
妈妈看到受伤的女儿,激动的赛事也不忍在看下去,孩子拼命的样子,像是在母亲的身上扎针啊。
其实不用那么花哨,情绪互通就是好电影。
我为大杨杨感到骄傲。 我为中国短道速滑队骄傲。 我为伟大的中国体育精神骄傲。
短道速滑,一项之前从没有了解过的体育项目。一部体育励志题材电影,同时还是作为推广冬奥运动会的宣传作品,希望在刻画人物成长历程的同时,对项目本身的训练、技巧、规则有更多的科普性描述,仅仅依靠几场比赛的解说员,还不能很好地看清其中玄机,少些代入感和紧张感。
夏雨扮演的教练人物性格塑造的不错,主动请缨挂帅国家队冲金,又在训练方法上有着近乎偏执的保守,在主角学习外国技术取得成效后也能够尽释前嫌、推陈出新,这个形象让我想起《梅兰芳》中王学圻塑造的十三燕。
主角的成长历程中规中矩,比赛与家庭间的矛盾着笔点到为止这很好。因父亲意外离世想退役、想学习新技术与教练产生矛盾、决赛夺金失利加受伤,几场情节波折和情绪起伏,逻辑都蛮通顺的。虽无新意,但不刻意制造矛盾,这就够了。
张国强扮演的老教练,这个角色私以为还可以多些笔墨。退休了依然紧密关注着国家队的发展,给后辈分析比赛传授经验等等。看预告片里有一段老教练开着造冰车,跟主角对话的戏,但是正片里没有。技巧的成熟是一方面,精神的传承也很重要,不妨把这段加上。
通过这部影片,算是看出了短道速滑这个项目的一点门道。如果一个具备冲金实力的国家队有两名队员进入决赛,那么两人之间需要明确分工、精密配合。二号选手需要在一号选手身后,牵制他国选手使其不能赶超,必要时可能还要触发犯规拉他国选手同时退出比赛;两国冲金选手之间则是技术和心理的双重博弈,既不能被队友的失利干扰心态,还要有迅速应对对方各种手段的判断力,胜败在经年累月的积累,也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先说总结:一部还原度高、全程无尿点的体育电影,热血、刺激、温情、搞笑都有,绝对值得一看。(预警:以下影评含部分剧透)
1、剧情:电影全程比较紧凑,以时间顺序贯穿始终,叙事方式相对中规中矩。有紧张刺激的比赛、有运动员背后艰苦的训练、也有一些温情时刻和搞笑时刻,整体还是很丰富,不会让人觉得寡淡。(ps:女主比赛时父亲车祸,初看觉得略狗血,但实际上是女主原型大杨扬真人真事)
2、画面:质感相当不错,尤其是短道速滑比赛节奏快、冲突多,配合解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刺激感满满,影片中还有不少90年代的经典场景还原得也很好。
3、人物形象刻画:(1)女主角杨帆形象很立体,在专业上训练刻苦、善于接受和学习新技术、坚持带伤完成比赛,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而在生活中又带着一丝可爱和傲娇,会因为教练收走偶像海报而翻白眼(2)男主角秦杉,可以说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教练,渴望金牌、对自己的训练计划执着,杨帆提出要到国外学习新技术时他强烈反对,但私下里却为杨帆申请了资金,在杨帆展现出新技术的优越时,他也很快进行了自我反思(3)对于配角的刻画主要是通过细节穿插来体现的,比如杨帆母亲,偷偷收藏报纸上关于女儿的每一篇报道,做成了剪贴画册,在冬奥夺金的比赛时,因女儿带伤比赛而担忧,不敢在电视前看完全程,母女间的温情也为这部电影增加了不少泪点。
4、说一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地方,在秦杉向国家队提出辞职的时候,并不是通过秦杉提着行李离开这种普遍的方式来展现离别,而是给了一个秦杉给冰面浇水的镜头来表现他对于国家队的不舍,在细节里抒情。
总之,这是一部不带粉丝滤镜也能放心推荐给身边家人朋友的体育电影。
两代导演人拍出来纯粹竞技体育电影,致敬一代代的奥运体育健儿,细节把控非常好,把主演内心开始想要放弃的坚决给教练拍照,到后面用跑步离开的决绝演绎的特别到位,要哪有什么轻易的成功和幸运~~有的只是台下一次次苦练和场上义无反顾的全力拼搏!💪💪💪
值得去电影院看很深刻的一部电影,用主创的话说这可能是奥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了…
⭐⭐⭐⭐⭐五星好评
很荣幸在首映的这一天看了这部电影,电影中有很多情节真的演的很好处理的很好,仿佛我就身在其中,在东奥会的时候放这部电影,真的刚好,影片中感情饱满,数次感动到了我,这就是奥运的精神,中国的运动员是最棒的,中国是最棒的。我没有想到孟美岐的演技可以做到这样,让我有共情感,夏雨的教练也演的很棒他很适合这个角色,总之这部影片值得一看!
冬奥会结束了,被“我的眼睛就是尺”的王濛圈粉了。而近期上映的《我心飞扬》讲述了中国第一枚冬奥金牌的诞生过程。那么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有怎样的故事?看过电影预告后更加好奇。 看过电影后,我认为,《我心飞扬》是一部品质好但不赚钱的电影。 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镜头表现和细节等方面都做的不错。 在故事情节方面,《我心飞扬》这部电影以大杨扬为原型,对她夺得我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的经历进行了艺术化创作。在九十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还不够发达,甚至短道速滑没有国家队的大背景下,电影主人公杨帆面对父亲意外离世、妹妹的不解和母亲无条件的支持下;与主教练秦杉的训练理念有不同想法的情况下;在自己心态起起伏伏,甚至一度曾退役的经历后;终于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训练,到国外学习最先进的短道速滑技术后,在经历过冬奥会先输一局,半决赛意外受伤后,最终夺得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的故事。 最感动我的情节是主人公杨帆的第一场哭戏,父亲为了参加自己的比赛意外遭遇车祸离世,而自己为了参加决赛延误了到医院的时间,没有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而且,由于带着情绪,比赛失利,只获得了第四名,连块奖牌都没有。这一场哭戏,既有父亲离世的悲痛,也有比赛失利的遗憾,更有没能夺得金牌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内疚。 在人物方面,其实给我更多感动的人物是秦教练。运动员出身的他,或许也有过夺得冬奥会金牌的梦想,却最终遗憾退役;成为教练员的他勇于挑战自己的师父金教练,力主改革运动员选拔体制;成为主教练后身负夺冠压力。或许秦教练比杨帆更想夺冠,但是却不能亲自上场比赛,同时身负领导重任和自己成为主教练额外的压力。但是秦教练也有自己的缺陷,曾经一度陷入了体能训练的怪圈当中,这可能和他自身的认知和知识水平不足有关,正如他想辞职时所说,外道超越技术对教练员的要求更高,而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最终,他在杨帆的影响下,勇于面对自我,继续担任国家队主教练。 在镜头表现上,主人公参加比赛时的第一视角是晃晃悠悠的,看起来很晕。这让我想起大杨扬在《可凡倾听》中说到的,短道速滑是滑冰界的F1赛车比赛。这样的设计大概是为了还原短道速滑的第一视角,让我不禁也想要体验一下这种运动。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镜头就是,主人公在夺冠的那场比赛前的蒙太奇镜头,回顾了她一路一来的成长经历,更加突出了这块金牌的来之不易。 在细节方面,这部电影做的也不错。比如主人公发型的变化:年少时的短发、长大后的中长发、夺冠时的长发,也代表了主人公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变化。又如每场比赛前的习惯性动作:手贴冰面,再贴一下自己的左右脸。还有就是一些小细节了,比如冰刀的颜色和款式、夺冠时的号码都和故事原型大杨扬一致。 而这部电影不赚钱或许也在意料之内,印证了“败也流量”这句话、错过了冬奥会这个热门时机,而且由于故事背景是二三十年前,在布景、服装等方面也要花费更多,可能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不太好。在剧情方面,父亲在火车站门口出车祸,总让人感觉不太合理,虽然也理解编剧是想突出父亲离世和杨帆比赛之间的矛盾。 电影名字中的“飞扬“既是短道速滑的一种直接感受,也是对主人公和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过程的暗喻,而且也是故事原型大杨扬创办的俱乐部名字。总体来说,《我心飞扬》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接受挑战,最终获得成功。
这是我最投入看的一届冬奥了吧,短道速滑被濛主圈粉,去试了下双板才知道有多辛苦。看片前有点犹豫,因为演员表演肯定不如运动员竞技动作精彩,生怕电影是现实笨重的模仿,故而找了导演花絮看了下拍摄难度,多少有被王放放的信念打动。剧作有必要加强,孟美岐表情里显现出“争气”,师徒间追求技艺精进和精神传承的冲突和和解仅在台词层面不敢大动干戈。关于短道速滑团队策略以及韩国队为何如此令人生恨也是一种解答,泪点很低的我在屏息凝神时还是哭了。
萨日娜老师的演技是这里面最好的,把妈妈这个角色演的好真实。电影在插曲部分节奏很好,其他地方加快点节奏会更好。孟美岐的哭戏不错,裴魁山老师有很多小表情很有趣,饰演赵雪的那个演员长相和演技都还不错
虽然拍摄和小包装都做得跟电视专题片一样,可看见最后夺冠的时候,还是被体育精神和胜利感染。#还以为孟美岐的鼻尖痣是为了跟大杨杨贴近才画的,最后发现她本身就有……
平平无奇的正能量宣传片,比杨杨十三邀采访差远了。 看的时候一个人包场,全程哭。想不通啊孟美岐,为那样一个男人毁自己事业值得吗?你和电影中的人一样吃过苦,开水烫破皮了还是要包着脚上舞台。
开始毫无期待,看完却非常惊喜的片子,剧情流畅,演技自然,甚至有点意外。我是一个对所有体育运动都缺乏兴趣的人,08年奥运都没看过,今年冬奥会更别说了😂。但这部电影里呈现的比赛让我感受到奥运赛事的激动人心。片尾花絮播放了影片真实主角夺冠瞬间,还有历届冬奥会金牌银牌铜牌得主的比赛片段。那些视频中既有他们跪地哭泣痛失金牌的样子,也有他们身披国旗夺冠报团哭泣的样子,每一瞬间都让人感慨万千。我们对奥运会从开始获得奖牌的执着,变成了现在参与便是荣誉。就像夏雨在影片里说的一样:为什么外国人参加奥运会那么快乐呀?希望我们的奥运选手也能快乐比赛,享受比赛。
吃饺子那场戏莫不是在致敬刘若英《天下无贼》里吃烤鸭的影后moment?我真的会笑。
故事本身中规中矩,孟美岐演技确实有提升,就是忽好忽一般,前方道阻且长。
不如回顾纪录片。。
竞技体育电影最大的bug,就是二次加工创作后却远没有现实来得燃
剧情推进节奏不拖沓,从电影开始就能融入其中,全程跟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热血,一起紧张,一起激情,一起热泪盈眶,运动员的精气神和运动员的体育精神让我钦佩,电影中的特效镜头,比赛镜头,运动员怼脸特写真是好看
北京冬奥会虽然已经结束,但这部跟短道速滑相关联的体育电影,依然给我看得热血沸腾。这部电影完美记录了中国冰雪军团如何经历各种失败,然后重新站起,并取得冬奥会首金的过程。虽然男女主演在驾驭这种体裁电影上还有小瑕疵,但总体上还是刻画出了冲金的艰难与不易。影片经常会戳到观众的泪点,让你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部分画面的质感真的挺好的,但剧情流水账,主角外基本都是工具人,套路化台词也有些多,导致很多情绪推不起来,有些可惜
太好看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怎么做到女主演员和女主原型都那么招人烦的…选了这么个演员可真是大杨扬的福气
为啥别人国家的运动员来奥运会都是开开心心的?
反正,看的过程中几度跟着影片一起紧张激动兴奋,最后冲金夺冠的一刻我还流眼泪了,观影体验感还挺好,不由自主的会有种荣誉感在里面。虽然有些小地方会让人有点出戏,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17#我心飞扬 2022.02.25无惊无险越过及格线,稳定得没有新意,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扣人心弦的效果起码是做到了。大女主孟美岐的发挥时好时坏,最大的问题是眼睛无神,跟夏雨对戏简直是降维打击了。
题材原因政治任务包袱天然存在,但也有着反父权/与father figure和解的个人表达;竞技部分拍得不错,部分文戏看着略尬,不确定更多是由于任务包袱成分还是主创审美局限导致的,整体观感稍为撕裂。
夠平庸,各種運動番中見過太多次的套路,毫無意外,絕無驚喜,還飛揚著民族大旗;也夠特別,在套路之上又加入了濃濃的爹味,一部女性唱主角的電影里看不見任何女性主義的表達,反而所有人都在照顧一個男性角色的「自尊」。孟美岐表演痕跡重了些,不過到後半部分松下來不少,也算是基本完成了任務,而夏雨演得夠鬆弛了,角色卻寫得稀碎,台詞和行為不符,行為和身份不符,這麼看來,主演中演得最好的應該是中國銀行了。
嗯主演一般,还需努力,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