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结束了八年抗战,中华大地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我军决定对东北地区的匪帮余孽进行清剿。臭名远扬的座山雕(贺少华 饰)正是亟须清剿的重点,但是该匪狡猾残暴,他盘踞威虎山,祸害夹皮沟,引得当地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加上地势险要,匪情复杂,成为我军不得不审慎对待的一个对手。针对此情况,某部团长少剑波派侦察排长杨子荣(童祥苓 饰)假扮匪徒上山送联络图,博取座山雕的信任。孤胆英雄,深入虎穴,唱响智取威虎山的好戏……
本片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的一段故事改编,是文革期间经典的样板戏之一。
解锁成就:B站看戏
对于戏剧题材来说,样板戏确是一场革新,当之无愧的大换血活动,从我国戏剧的发展进程来看,戏剧题材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从最初的诞生一直到元代的巅峰期,这期间的创作题材和成熟而优秀的作品如同雨后春笋,可能与当时仕途难行的现状有较大关系,正是如此,戏剧的市场被拓宽,从而为产生优秀作品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土壤逐渐变得贫瘠起来,使得戏剧的发展凝滞了下来,从而难以进步,直到近代时期发生我们都知道的一些事情,使得戏剧有了一些较大的改革,从而产生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样板戏,其实以前我对于此类作品是持有偏见的,因为戏剧在我看来,是一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它很难再注入新鲜血液了,正因如此,其实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自嗨的怪圈,但想要发展进步,便需要打破这个怪圈,但从当前来看,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故中国的传统戏剧消亡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它难以在时代的变革中跟上人们的偏好,正如一部分故步自封的相声艺术家一般,自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所以最终只会被大众所抛弃。
回到《智取威虎山》,其实之前已经看过徐克导演的同名电影,还有一部成龙的《A计划》,其实有对《智取威虎山》的借鉴,但我想,改编作品终究是不一样的,因为要想领略作品的本味还是应该去寻找最初的原作。
外在表现形式上,和传统戏剧有相似,却又有新的东西,比如灯光的运用,以及人物的扮相、BGM啥的,都是很可圈可点的。灯光就采用了主角高光,反面人物不配有光的形式,扮相也是,主角都是正气凌然,反面人物往往都是显得畏畏缩缩,特别是栾平,一看到那个扮相我就想到了漫威里的“满大人”,真是奇怪为什么梁朝伟会接这样的角色,离谱。然后BGM在打虎之前那个开场的时候采用了交响乐,这是极具标志意义的,当时的《西游记》片头也是一样,大胆采用了电子音乐,让人不胜感慨,到底艺术在进步还是退步,那个年代的艺术家都是大胆而具有创新精神的,而现在,真是可笑。
题材方面就不用谈了,主旋律非常的正,能够达到艺术和思想的高度结合,不简单。但是,我对这种政治对艺术等的过度渗透的这样的现象,始终持有一个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个度非常难把握,艺术应该是纯粹的,是有自己的一套理念的,而政治等对于艺术的过度干扰,很容易导致一个用力过猛的结果,往往这种结果都会极大的损害一个时间段的艺术发展。
虽然样板戏有其进步意义,但是由于作品不够纯粹,我还是无法对此类作品做出很高的评价,跟演员的表演以及作品本身无关,跟这样的现象有关,因为这些东西,不太正常。
ps:有一说一,杨子荣在打虎前那段骑马的表演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外民兵上山那一段,也挺有意思的,很多这种传统戏剧的表现形式到现在其实不算过时,而且很具有观赏性,我觉得这些东西真的挺有意思的,有空我再多去看看。
<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is the second part of <tracks in the snow forest>(《林海雪原》).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novel. <tracks in the snow forest>talked about our army winned Northeast bandit,it used Classical martial arts novels's pattern to wirte--the story happened in a uninhabited wasteland(and temples also are the places that is easy to happen martial stories--these kind of places is less of control). besides there are some other seasons to prove this opinion.
根本样板戏启蒙= =。穿!林!海!
和妈妈看的,还不错!演员演得很到位
原来是卧底的故事!真的还挺好看的!打进匪场那段实在经典 还有几段群舞的设计也很厉害 最后那段打斗也超精彩!就是后半段没字幕了有些部分真的还是听不懂唱什么。。。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反派甚至没有唱戏的权利
經典!我在電影資料館看的!全場爆满!藝術……
17年的样板戏电影
三星
重温,预热。童祥苓老师当年一脸正气的杨子荣现在怎么看着都有种喜感,可能是“痛痛痛,贴贴贴”的广告太深入人心了吧。
咳咳 介是俺当年的偶像~~
真的,挺好看的,如果只看一遍的话。现今看来,更有话语结构的趣味。
做引收尾穿插使用的《红旗颂》、《长征》、《解放军进行曲》等片段都不生硬。
童年经典洗脑片
样板戏
当然看了的
好吧,我承认我爱老电影
楊子榮好槍法!槍還沒開呢,燈就掉了~
以后不要把这种片子拍成歌舞剧,看起来很尴尬。
宝塔镇蛇腰,是这么说的么
小时候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