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维拉用如此极简的故事和风格展现了一幅荒唐的黑色画卷。油画般的画面和构图,静默的表演风格,与《安吉里卡奇遇》颇为相似。
影片以回忆的方式进行,男主在长途客车上向邻座的中年女人(奥利维拉御用缪斯)讲述自己一段倒霉窝囊的经历……男主在自己叔叔的公司里上班。他无意中看见了街道对面窗户里的金发女孩并对她一见钟情,女人手中的中国风扇子让他神魂颠倒。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叔叔的店里,金发女人在挑选丝巾,而男主的叔叔则严厉的让男主回去工作。他托朋友介绍来到了金发女人经常出没的上流阶层聚会,随后认识了女人,大家听音乐,读诗,闲谈高雅话题(这是奥利维拉最常用的聚会场景......)他们瞬间坠入爱河,男主打算和金发女人结婚,但遭到了叔叔严厉拒绝。由于他坚持结婚,叔叔开除了他以做惩罚。没钱的他只能住在昏暗破败的廉价旅馆.......为了赚钱与女人结婚,他接受了一个需要出差的项目。项目干的不错,赚了不少钱,他出于对介绍工作的人的感激,毫不犹豫的答应成为其开店创业的贷款担保人,结果被骗,背了一身债......当他走投无路准备再次出差搞项目赚钱时,心软的叔叔接受了他的结婚打算,继续让他为自己工作,并资助他相关事宜。(叔叔与他的对话总是充满了冷幽默感......他在叔叔面前就像个智障一样……一会儿被关心疼爱,一会儿被人身攻击……)有了叔叔的资助,他带着金发女人去买戒指,结果金发女人贪婪的偷了一枚戒指藏在右手中。被店员发现后,男主将女人偷的戒指的钱付给了店员,随后在街上质问金发女人后,两人分道扬镳......金发女人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无力的摊下手结束了这个故事。
男主辛苦操劳了一整部电影结果最后却换来了一个贪婪虚荣的女小偷和自己的颜面扫地。你了解你爱的人吗?没有人能百分百确定自己可以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当一个你一心所念之人露出了自己不堪的另一面,你该如何是好?爱到底建立在何等基础之上?不论爱情或是友情或是亲情。奥利维拉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没有吵闹,没有训斥,没有你死我活,甚至连伤心都没有,他只是讲了一个具有启迪性的故事,至于你所思所想,他管不了,也懒得管。
活到一百岁以上的导演我只记得两位,一位是已故的德国人里芬•斯塔尔,另一个则是仍然健在的葡萄牙人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老人的精神矍铄早已成了传奇,90岁之后除了每年拍一部电影,还要步履蹒跚的行走在各大影展的红毯。在百岁生日的第二天,按耐不住的奥利维拉再执导筒拍摄了《金发奇女》,这仍然是个典型的城市道德故事,简洁的影像背后,是百岁老人满载悲观的情感印记。 实际上这些影像早已贯穿在奥利维拉的作品中间,古旧的阁楼街道、神秘的美貌女子、老而有钱的男人、除了帅什么都不能给的男人……即使故事背景从波尔图搬到了里斯本,那些属于人生悲喜的格局仍然保留了下来。窗口对望的镜头拍的格外美好,年轻的男人和对面的神秘女子频繁的相望,互相交换着彼此暧昧的眼神,犹如鹊桥两端之人难以相会。奥利维拉一开始就给爱情投了不信任票,这不只是男方的无能,还有女方的虚伪,在两人费劲心力面临结合的当口,用大棒给打了个分飞。 《金发奇女》让人不自主的想起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之一的《面包店女孩》,同样是发生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大街上,《面包店》的小伙邂逅了街边行过的女孩,《金发》里的青年则暗恋上大街对面窗口中的姑娘,和前者不同的是奥利维拉镜头下的青年没有那种强烈的“占有欲”,而是秉持着一种古典化的观念。他向有钱的叔叔申请结婚却引来一顿狂喝,并接着被辞退走人,一种属于无能者的颓废、卑微尽收眼底;对面的神秘女受制于家庭礼教的束缚待字闺中,却不能控制自己贪慕的一面,偷戒指是个突然来袭的高潮,金发女无奈的伸出握了赃物的右手,等于把男子的一番幻想击成玉碎。 奥利维拉把一个现代故事拍的如同中世纪的格局,一行人观摩竖琴表演和倾听赞美诗的段落融入了太多的怀旧气氛。人物的动作亦是亦步亦趋,稍稍的运动就把情感的微妙变化给呈现出来,浪漫不减并化作一种冷静深沉。镜头不止一次的对准入夜的山脉,用一种偏冷的色调凝射出孤独和寂寥的意味,只有窗口的际遇带着一点暖色,金发女子绣了中国龙图案的扇子轻掩粉面,男青年踱出户外用文件遮面偷窥,合着每日的晨钟鼓点,仿佛成了一个日常的习惯。片中所有的人物行为时间都被压缩到极点,每逢人物不说话的时刻,你都可以从中深切体会到类似半个世纪前的那种默片魅力。 片中用男主人公的际遇起伏充当了电影的转折,在他成功脱困而回归的时候,每个人都戴回了虚伪的面具。男人想得到的东西已经近在咫尺,却发现那只能让自己嗤之以鼻,这又算是多大的讽刺呢?或许生命就是一辆驶向远处的列车,里面装满了悲观和失望,等你落座之后,也只能向挨坐的旅客倾吐长谈。
影片的情节线简洁到极致,一段一见钟情如何从历经波折得以成功,却最终以失望终结的故事。奥利维拉展现出的画面控制力、镜头创造力、情节严密度已达到至臻至幻的大师境界!那种不真实的奢华错觉孕育了两个人的爱情,真实的寒酸现状和偷窃让它毁灭。★★★★
强大的打光:阴影与色彩对比、自然光与遮挡处黑影;构图:精心工整,多处对应,人物站位坐姿,显古典气息;景深:窗内窗,镜中镜,门外门;道具:随处可见的油画踪迹,串联情节与情怀的扇子;几乎可以五星!
第二部奥利维拉,由于很短,所以感觉比《情归何处》好看很多,奥利维拉散部在各处的文学音乐美术趣味感觉像是逛了一个博物馆!面对自己所期望的东西,我们的姿态往往是仰望,然而仰望所能看到的是有限的,当美梦成真的时候,假如发现有一丁点落差都是不能容许的吧……“梦中情人”真的只能停留在梦中吗?
”总之 梦很美 你也很美“D'après Eça de Queiros. |20150408Grand Action重看
百岁老头排出的废柴作品,无聊啊~我说老爷爷您还是在家好好养老吧
绿色的窗、轻薄的纱、半掩的帘、绣龙的扇,一切都太令人遐想了,足以让对面的女子成为男人眼中的天仙。正如所有的爱情磨难都很cliche,当美的真相被揭示出来时,爱情不过是伟大的幻觉。
★★★☆ 这100岁的字幕,我等了一年。
年过百岁的老导演还能拍电影就已经是奇迹了。何况还是个复古气息浓重,饶有趣味的小故事
依然是古典文学的笔调,太迷人了。希望奥利维拉活到200岁,而且每年都拍片!
曼努艾尔·德·奥利维拉的极简百年孤寂!!!大师构图,大师境界,大师百岁留影!就电影这门艺术形式而言,这部《Eccentricities of a Blond Hair Girl》从镜头语言,色彩搭配,色调定位到文学式人物对白都精致完美到无可挑剔!!PS:我爱那个曾经的年代——“银幕年代”!!!
好古典啊,毕竟是百岁老人。人生都过了要交代个人艺术和回忆录的时候,也就更游刃有余,不朽了。
只是好奇一个正好100岁的老导演选什么人物选什么人物关系生出一个什么故事最后怎么拍,看完挺满足。拍的男和女,和,男和女的相遇分别,以及互相的神秘感和互相的不理解。奥利维拉的叙事节奏我太喜欢了,这个片的有股子劲雷同布列松和阿基考利斯玛基,不废话,得体,活分,深情,美。
3.5 一篇小小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追女不是夸女生美而是夸扇子美,爱的只是一把扇子……所以其实一开始呆瓜男主应该直接跟女主买下扇子拿回家天天看就没事了
有一点侯麦的味道,但是更缓慢,更滞重,也不带说教意味或启示意味
就看内开头就是艺术电影,少女 窗的构图就是大师之笔
这部电影是不死老妖奥利维拉100岁时导演的电影。一部寓言式的小电影,整体风格很古典,某种“谜”一样的氛围让这部电影显得很有趣。男主想拥有的并不绝对是另一半,而是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就像他爱上的并非是女子的容貌,而是她手中的那把扇子。
道德故事。宛若时光停止,鸢尾花开,属于最高贵最完美的气韵电影,仿佛摄影机就是为气韵而生。窗内窗的设置恍若古典小说中的庄园,举着华丽扇子扇风的女子则是这个庄园的主人,欲望,幻想,迷幻气味氤氲而生。火车与事件的两线共行,火车是事件/时间的完美载体,火车已为道德自反/影像自反。最大冲击力量,所剩的是凝视,摄影机完成凝视,亦即道德审判,关于卡夫卡。
通往安吉莉卡的路上,也是电影向自身的提纯之炉。奥利维拉对现代生活的厌倦和自身的罪恶感一览无余,从这点上他好比小津在半个世纪后的回声。不过,当最终褪去了殖民主义和葡萄牙博物馆的装饰后,他到达了无需阐释的幽冥和至福。这便是为什么金发女子瘫倒在了沙发上,因为她将现出真身,变回“鬼魂”。
实在看不下去了 评价都粉高 所以木有给一星T T
#59th Berlin# 百岁老人的新作 有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感觉 心中的梦想女神只是过眼云烟 亦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