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原本是一段家庭戏,导演改掉了。我们看到的是一段颇为迷幻的画面,一半的画面是比利·鲍勃·松顿饰演的汉克躺在沙发上,另一半的画面则是各种可能是闪前也可能是闪回场景的变幻,有的是他在开车,有的是他家园地里的三块墓碑,有的是哈莉·贝瑞饰演的莱茜亚养的小鸟。汉克和莱茜亚很快就会遇到。
在最初的剧本里,汉克是和一个室友一起住的,后来改成了和父亲同住。这一改的目的是使整个故事变得更加个人化,叙事冲突也更加内化。而汉克和儿子桑尼共用一个妓女的设定,实际上也是把内化的冲突更加深化。影片里在旅馆房间,莱茜亚卫生间等多个场景里出现的伸缩镜,剧本里是没有的,是导演福斯特加的。福斯特围绕伸缩镜设计了相应的镜像构图。
希斯·莱杰饰演的桑尼在影片进行到半小时左右自杀。后来莱茜亚看到桑尼的照片时对汉克说,他不像你。汉克回答,他更像他妈妈。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桑尼的自杀。这座房子里没有他母亲的位置,也没有他的位置。希斯·莱杰最后说,“我一直爱着您”,这句台词导演原本想删掉,但是最后决定保留,因为力量巨大。另外,片尾出现的桑尼幼年时的照片,也是希斯·莱杰本人小时候的照片。
随着桑尼的自杀,汉克身体内的一部分也死掉了。他开始转变。导演在这里设计了一段汉克开车上了一艘渡轮,然后到河对面另一座监狱里的转场画面。天空下着雨,渡轮慢慢驶过。渡轮上是汉克的车,汉克坐在车里,吃着巧克力冰淇淋。预示着汉克的人生旅程。这整个段落在剧本里是没有的。
其中,包括下雨,经过镜头正在赶路的犯人和狱警,以及狱警突然策马飞奔,这些也都不是设计好的,是刚刚好捕捉到的。
汉克和莱茜亚的激情戏是《死囚之舞》最重要的一场戏,电影整个后半部分都是建立在这场戏的基础之上。因为这场戏,《死囚之舞》一开始被评级成NC17,后来导演重新剪辑过之后,降到了R级。在这场戏里,我们会看到中间会不时插入鸟笼和鸟的画面。这是莱茜亚养的小鸟。我们还可以在莱茜亚家中看到有一幅鸟的画挂在墙上。鸟笼和鸟在剧本中都是没有的。福斯特用鸟笼和鸟喻指了汉克和莱茜亚的境况。在之后莱茜亚因为还不起房贷被赶出家后,我们可以看到鸟笼已经打开,鸟飞走了。这场戏有一个细节是最初汉克和莱茜亚交媾时用的是之前和妓女的体位。一开始的设计是,汉克想要这么做,但是莱茜亚不愿意顺从。在电影里,这个姿势没有持续太长,很快莱茜亚就坐到了汉克身上。最后,两人渐渐变得温柔。对于两个角色来说,这是他们从此前生活里觉醒的时刻。
看这场戏时我想到了《色戒》。李安在《色戒》里也用狗的画面打断了梁朝伟和汤唯。我也觉得,在这场戏里,哈莉·贝瑞和比利·鲍勃·松顿是真的做了。
在原本的剧本里,结尾是汉克出门买冰淇淋,莱茜亚在桑尼房间里翻看的时候看到了劳伦斯给桑尼和汉克画的画像。等到汉克回家时,莱茜亚开枪射伤了他,血和融化的冰淇淋一起慢慢流下。莱茜亚夺门而走。汉克会报警说他开枪误伤了自己。这里的设计,很像是汉克是故意让莱茜亚发现这些画,从而惩罚杀掉自己。
在影片里,莱茜亚发现了画,但没有做出伤害汉克的事。但是,当莱茜亚跟随汉克出门坐到台阶上吃冰淇淋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她手上拿着画,导演说,也有可能莱茜亚在画里藏着枪。最终,莱茜亚没有对汉克做什么,莱茜亚留着泪痕的双眼从震惊,迷惘到逐步释然,最后她吃了汉克喂过来的冰淇淋,脸上露出了一点点高兴的表情。
我自己的理解是,莱茜亚原谅或者说接受汉克的转折点,是在她远远地看到了桑尼的墓碑时。接着桑尼一边掏着冰淇淋一边说,“我路过了我们的加油站,我喜欢那个标志”,他说的是“我们的”,而不是“我的”。
片名:《Monster's Ball》(《死囚之舞》) 年代:2001年 国家:美国 导演:Marc Forster(马克•福斯特) 主演:Billy Bob Thornton(比利•鲍伯•松顿);Halle Berry(哈莉•贝瑞);Heath Ledger(希斯•莱杰);Peter Boyle(彼得•伯耶尔)
在种族偏见根深蒂固的美国南方小镇,Hank Grotowski在小镇监狱的死囚牢里当看守,他的职责之一是帮助执行死刑。Hank生长在一个保守的白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极端种族主义者,思想保守而僵化,在他的家庭中,感情的流露是脆弱的表现,是绝对不允许的。Hank的父亲当了一辈子的警察,同样是在死囚牢里当看守,现在虽然瘫坐在轮椅,在家里依然保持强硬的家长作风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俨然是家里独一无二的独裁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Hank深深地受到父亲影响,他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也在重复父亲的轨迹。
Hank的儿子也秉承父亲的意志成了一名警察,并且跟父亲一样也是在死囚牢里当看守,虽然如此,儿子Sonny有着不同于父亲和祖父的个性,他喜欢结交黑人朋友,感情敏感细腻。这样正常的人性在父亲Hank看来是对家庭的背叛和懦弱的表现,父亲常常指责Sonny,而Sonny总是以沉默应对。两人的冲突终于在为黑人Lawrence执行死刑时爆发,第一次参与执行死刑的Sonny没有办法克服对一个生命用这样一种残忍的方式处置,还未走进行刑室,就开始呕吐不止,非但不能正常参与执行死刑,还在下班之后到酒吧买醉来克服内心的不安。Hank不屑儿子胆怯无能,气愤起来对其大打出手。
对于儿子柔弱的个性,Hank时刻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儿子改变,忍无可忍的儿子终于忍不住拿着枪支对准父亲问道:“你是不是一直恨我?” Hank坦然:“我一直恨你”。得到肯定回答的Sonny告诉父亲:“我爱你,你却恨我。”Sonny在绝望中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抗争父亲的蛮横和冷漠。
因为儿子的离去,Hank坚硬如石头般的心肠开始慢慢软化,或许儿子的生命终于换来他对这个世界看法的改变,他至少明白仇恨不能解决问题,他以为对儿子的鄙视和仇恨能带来儿子的改变,谁知最后带来的是绝望,甚至是毁灭。
死囚Lawrence的妻子Leticia Musgroue在丈夫被处死后,几近贫困的她靠着在餐厅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整个家庭,还因一辆破车上班时常迟到面临被老板恐吓解雇的命运。被窘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她,还带着一个遗传父亲画画天赋的孩子,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似乎永远吃不饱。吃不饱的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压力,孩子的肥胖还常常成为压倒她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年轻漂亮还这么努力,可是生活却还是那么悲催,丈夫被判死刑,自己入不敷出,更让她怒不可遏的是漂亮的自己和英俊的丈夫却有一个胖得像一头猪的孩子,这一切让她常常深感绝望和无助。可就是这么一个不完美的儿子在丈夫去世之后,却成了Leticia的心头肉,最起码这是她失去丈夫之后唯一可以走下去的依附和希望。生活不会柳暗花明,也没有坐看云起,生活只会雪上加霜,在一次下班走回家的路上,Leticia的儿子却被一辆肇事车撞了。
从Leticia上班的便利店刚吃完宵夜的Hank开车回家,大雨中看到的是一个绝望女人在黑夜撕心裂肺的呐喊,Hank停下车帮忙把Leticia的孩子送到医院,医院未能挽回孩子的性命,绝望中的Leticia抱着Hank失声痛哭,两个基本上不认识的人,两个都是失去孩子的父母,开始在失去爱之后开始另一份的爱的寻找。
两个如此绝望的人有了彼此靠近的基础,他们开始了交往,Hank在孩子自杀后辞掉了警察的工作,他内心开始变得柔软,不再仇恨黑人,他甚至爱上了同样失去孩子的Leticia,他内心滋生的爱情让他买下了加油站作为两人新生活开始的起点。
Leticia感恩于绝望中的这段感情,她竭尽所能买了一顶帽子准备送给Hank,不巧Hank正好没有在家,遇到的是Hank具有种族倾向的父亲,Hank的父亲嘲笑了Leticia的不自量力,只剩下尊严的她没有办法屈辱地接受这段感情,遭受Hank父亲羞辱的Leticia不顾Hank的劝阻愤然离去。不想却面临付不起房租被驱赶的命运,Hank把差点流落街头的她接回家中。父亲对于Leticia的侮辱,让Hank决定切断跟父亲的过往,走出自己的人生,他把父亲送到养老院。
两个悲情人物凑到了一起。从同情、到安慰、再到互相依偎,同病相怜的他们,给绝望的彼此以新希望,同时也是给予自己新生。
开始新生活Leticia开始尝到幸福的滋味,却在一次整理丈夫在监狱留下的画作时意外发现,画作中的监守正是现在自己打算托付终身的这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竟然曾经处决过自己的丈夫。以为可以开始的欣喜又被绝望填满,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充满戏剧性,她决定依附的男人正是送她丈夫走向电椅的男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电椅上嘴被堵上,大小便失禁,肉体被烤焦后散发出臭味,整个过程不能呐喊,却承受着巨大的疼痛静等心脏停止跳动。死刑制度的残忍该由这个男人背负吗?还是这个送自己丈夫走向行刑室的刽子手只是完成他的工作, Hank温柔凝视Leticia轻言说:我们一定会过得很好”。可对于Leticia是把过去埋葬、把仇恨埋葬,还是记住过往反复咀嚼、反复提醒。她把目光移向远方,向着空洞深远的黑夜寻找答案。
欢迎关注法律电影公众号“大抵浮生如梦”
在黑暗里看完这部电影,窗外已经没有几盏灯光,我等待的好结局只闪现了几十秒,它还不足以让我缓过劲来。片子很压抑,但好像真的,看完之后,就好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支手,拉着,就算是黑夜,也不会害怕。
拉提沙的丈夫被处决,儿子死于车祸,穷困潦倒。
汉克的儿子在与他争吵中,开枪自杀。父亲固执偏激的憎恨黑人。
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你想要它发生的。谁都没法选择自己的生活,只有接受和不断的寻找温暖和安慰。
拉提沙和汉克的结合,在我看来只是因为寂寞。以为爱情应该是那样,就是,起码是甜蜜和充满兴奋的。他们俩在一起,在我看来,只是因为彼此有太多相同的遭遇。而两个孤独的灵魂没有理由不在一起彼此安慰。因为他们需要。
仔细看这部片子,你几乎听不到配乐。只在末尾,在拉提沙矛盾的心情里,有一小段音乐。
影片几次让你感觉好像拉提沙看到了希望,好像剧情该明朗和风花雪月起来。然而,跟现实一样,当你就要相信好事快要到来的时候,往往,灾难会先一步。
孤独的灵魂,在黑暗中,只要可以手牵手。
说实话,我很喜欢《拥抱艳阳天》这个译名,影片以种族歧视的话题为主线,讲述Hank和Leticia不同肤色的两人在种族歧视严重的时代,将生活的希望点燃又浇熄,抬升又重掷,像是朝着太阳去追赶,但到最后也没有得知是否得到了自己希望的艳阳。01的片子用了几十年来不变的种族歧视题材,像《help》,《12 Years a Slave》等都是奥斯卡上喜闻乐见的常用题材,因为这种题材从未过时,但是正是这种刮骨疗伤,触动社会的魄力,才让黑人得到应有的尊重。
冲着大量床戏和无码大尺度去看暴风女的R级片,但这片子压抑的气氛让你觉得里面脱得一丝不挂的妓女和Leticia都勾不起男人的兴趣,Hank,Sonny不吃伟哥为何能在这么压抑的电影里演出三级片的快感。这部被设定为爱情片,剧情片的电影让我觉得唯一有的笑点竟然是Sonny自杀和Leticia儿子偷吃东西。大段大段的画面让人意识游离又觉得丝丝入扣,要是这是一部单纯的讲述白人如何接受黑人的片子,那就成 相助 那样的喜剧了。而这片子饱受诟病和受人称赞的关键点也正是这种压抑。Hank作为一个保守,固执甚至不可理喻的种族歧视大男子主义者的儿子,对待自己的儿子Sonny也是如同自己的父亲对自己一般,将儿子的善良视为软弱,将儿子对黑人的开明视为耻辱,大肆称自己离去的妻子a piece of shit。Sonny终受不了父亲的苛刻开枪自杀,这时有个情节发人深思,Hank和Sonny两父子争斗时,爷爷一点反应也没用,静静看待一切,包括Sonny自杀和葬礼都将一切视为孙子的软弱,这也让他最后被儿子抛弃送进敬老院变得顺理成章。Leticia的儿子也死了,不过是因为车祸,尽管Leticia教育过儿子不要走马路,但是胖胖的儿子终还是死了,大雨中,两位终于相遇,Hank帮Leticia送儿子去医院,丧子的痛苦让两人走在一起。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下美国人的奇怪思维,女主哭着哭着把情绪带向了本片高潮,结果我还没高潮起来女主就把衣服脱了和男主来了生理高潮,让我也来了另一个高潮,堪比“我丈夫死了,公司破产了,我得了癌症活不久了blablabla,你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的桥段,当然,我看多了01后的电影,自然对01前的这种感到狗血,这得看先遇。Hank理解着儿子爱着Leticia终不再歧视黑人,反而和黑人做朋友。Leticia爱着Hank,却一直忘不了死去的丈夫和儿子,简直就是在冰与火的情欲中挣扎徘徊。本片的末尾非常戏剧性,Leticia发现丈夫的手绘在Hank家,才知道Hank是送丈夫上电椅的人。(PS:电椅一段也发人深思,如此恐怖的行刑让Sonny这个大男人为看到就呕吐,还有白人在玻璃外面无表情地观看。相比下,黑人警察对Hank父子的拉架就显得格外具有人情味,让人想到前不久的一个美国社会调查,白人孩子被打时黑人来救他们,黑人孩子被打时却没人来救他们。当然,尽管这个黑人很爱自己的儿子,爱生活,但毕竟是罪犯,对种族歧视的讽刺效果到了就够了。)Hank和Leticia坐在屋外吃冰淇凌,Leticia因知晓一切而不知所措,将影片引入让观者自己思考的结局。反正我不是打算想太多,就像Leon的结尾一样,小女孩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想想就够了,但是这片子有点太压抑,让人觉得这两人是不可能幸福的,这就又转入了另一个讽刺。
当然这个片子也是可圈可点的,重复是片子一大特色,场景的重复,台词的重复,人生的重复。大量的伏笔徘徊在主线附近,让整个故事变得丰满。中国目前好多片子拍得很恶心,真正有良心,愿意去拍的,去了解整个电影故事并让其鲜活的寥寥无几。就像我很喜欢 寻秦记 的一点,它真正刻画出了战国时的侠客风范,而不是拉着穿越就不放手的偶像狗血剧开山鼻祖。还有龚琳娜在全能星战里真正把苏轼的词唱出了豪放,跳出了王菲邓丽君的柳七情怀。这也是一种对真实的致敬。死囚之舞从一种普遍推导出规律,并用规律再去影响普遍,是一种十分负责的电影情怀。
当然,死囚之舞,若是想我这种一开头就云里雾里的,快进快进当三级片看看也无妨。
创痛的奥斯卡型电影,闷啊~倒是意外看到了Heath Ledger和Raymend里的老爷子。
哈里贝瑞最后压抑、收敛但时刻准备爆发的情感让人难忘...
最后终于被哈莉·贝瑞感动。后摇啊后摇!
起初很绝望最后又倍感震撼的一部电影 其实反映种族问题的电影现在有很多 但是在政治性和艺术性上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不太多 总体来说影片整体的进程相当含蓄 故事不算太复杂 但演员出色的发挥使得整个影片不但不显沉闷和单调 反而具备了很强的层次感和穿透力
片子压抑如我此刻心情,可是情绪始终不在片里面
影片柔和而平静的音乐与景色背后,是紧张的剧情。很喜欢这种感觉。
戏剧冲突其实非常多,但是处理得非常内敛。虽然有些做法我并不同意,但是不同文化背景做出决定也必定不同。哈莉贝瑞还不错啊,为什么奥斯卡之后就不会演戏了呢?
绝望 儿子说 :“you hate me ?” “you hate me ,don`t you?” 父亲说:“yes, i always did.” 儿子说:“but i always love you .” 绝望 太绝望了!
马克·福斯特导演成名作,哈莉·贝瑞加冕柏林与奥斯卡双影后。1.前1/3聚焦死刑执行及父子冲突,后2/3是死囚之妻与死刑执行人间的爱情故事,共通的离丧与伤痛让两个本应不共戴天的人走到一起,种族歧视问题与严酷疏离的父子关系则贯穿全片。2.哈莉·贝瑞的影后含金量并不低,医院戏、家中又哭又笑与结尾知晓真相后的错愕与释然都演得让人难忘。3.大量镜像运用、虚焦画面与远观的窥视镜头,彰显出隔膜感。4.那场为人乐道的性爱戏,恰似对无尽伤悲的尽情释放,压抑已久的痛楚终于有了出口。拍法也是不断切换机位与构图,窥视,模糊与镜面反照。5.小格局,不煽情,静缓中让观者自己品味人物的内心,重细节,开篇男主的呕吐与片中车内吃巧克力冰淇淋都隐约照应着后文。6.-Yeah, I hate you. I always did. -Well, I always loved you.(8.5/10)
冲着希斯莱杰来的结果他前半小时就死了,与其说男主种族偏见淡化是因为爱上女主不如说是儿子的自杀。女主这个演技就能拿影后了吗?还有就一想到男主是朱莉前夫我就老出戏……
本片女主角哈莉·贝瑞荣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2002)最佳女主角
茫然绝望中夹带着些许淡然
整部影片都十分克制,唯一的爆发点是72分钟左右的床戏。结尾的时候,当莱茜娅知道了真相的时候,那份濒临爆发的克制是恰如其分的。电影结构趋于圆形,故事两端的主人公慢慢地渐近、汇合,让人想到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只不过这一有关“种族”的命题更宏大、更深刻,也更耐人寻味。
因为是当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的电影,我还是抱着很大的期望值看的,但看完后只能说是大失所望,哈里贝瑞的表演充其量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一丝亮眼之处,当年这个奥斯卡,要是没点"zzzq"的原因,我是不信的。
整体就是要讲种族主义么?我以为哈莉贝瑞这型演员永远拿不到影后,这是属于不敢不给么。
Billy Bob Thornton 这样的老男人也是迷人、我还在想电影取这个名字的深意、最后这种欲言又止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真好、还是道尽了生活的希望、
「I've always believed that a portrait captures a person far better than a photograph. It turly takes a human being to really see a human being.」「You know when you feel like you can't breathe? And, you can't get out from inside yourself.」
死囚遗孀与狱卒间的爱情略显违和,而且比利·鲍勃·松顿总有种要干掉女主的气质,他对家人的冷漠缺乏合理的交代,也就让人无法信服他与女主的感情线,看哈莉·贝瑞在台阶上哭泣总觉得其陷入了一个逃出绝命镇的故事漩涡中。
将哈利贝瑞送上奥斯卡的片子,总体看走的救赎温情路线,涉及种族问题,冲突却并不激烈。哈利贝瑞的黑人口音听着有意思,一场沙发激情戏也确实火爆。
开头还挺蒙人的 仅有点滴戏份的Heath Ledger死了这电影也就开始砸了 男女主角那么多床戏都是快进看的 谁要看这两个人在床上折腾来折腾去啊 似乎所有的剧情都是为了让两个人上床铺垫的 弱智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