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集可能是悲伤气息最浓厚的一集了,剧名源自丁尼生的《The lady of Shalott》:“镜子破碎了,厄运降临于她。”就这个定格的表情成为马普尔小姐最后破案的关键,原以为的误杀其实是主观刻意的谋杀,最后凶手的自杀成为一个不需要去解开的谜,因为“一切的错误源于爱。或许这个结局对她来说是最好的了。”玛丽娜的内心冲突,那种坚强脆弱,接近崩溃的状态刻画得很细腻,就像莫里斯医生形容的那样:“她常常在绝望中夹杂着狂喜,狂喜中混合着绝望。”据说和《借镜谋杀》是同一个导演,所以多了很多人物内心的刻画,而且可能是进入90年代,这两部的服化道都肉眼可见的华丽了起来。作为BBC版的收官之作,《破镜谋杀案》里有很多彩蛋:一直别别扭扭的斯莱克探长升任警司了,虽然还是不苟言笑,但会和当年的老领导一样,建议下属去和“村子里的那位马普尔小姐聊一聊。”《谋杀启事》里的探长回归,但这部剧里却提及马普尔小姐是她的阿姨(是我看漏哪里了吗😅)。一直没有露面的英奇,终于给了一个特写。第一部开拍的《藏书室女尸之谜》里的班特里太太回归了,给予了马普尔小姐破案的一些帮助,可惜高辛顿庄园有了新的主人。慷慨的侄子雷蒙德最后也出现了,大家一起坐在马普尔小姐的花园里喝茶,时间就停在了这里。(但是和《沉睡的谋杀案》里出现的雷蒙德好像不是一个演员)
不知不觉,这个系列看到了最后,一开始看《加勒比海之谜》时,还因为80年代的拍摄手法,觉得不够吸引人,慢慢地看进去以后,果然还是渐入佳境。片头是明显的80年代BBC风格,因为80年代BBC那版《福尔摩斯》好像也是这种古典音乐+插画风。以前看过好几部BBC这两年翻拍的阿婆作品,总体印象是故弄玄虚,讲不好本格推理的路子,但这版《马普尔小姐》却把故事拍的很英式很古典:美丽的英国乡村风光,精致的下午茶,老太太们都醉心园艺和八卦,马普尔小姐更是在闲聊和拜访中把真相尽收眼底。没看这版之前,最喜欢的是后来ITV版的第一个老太太,瘦小灵巧的杰拉尔丁·迈克伊万演绎出了一个古灵精怪,脸上总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的老太太侦探,她更加俏皮,更加谈笑风生。杰拉尔丁辞演后,朱莉亚·麦肯齐“临危受命”,因为珠玉在前,所以老太太一开始演的有些保守,后来渐入佳境后,演绎出了马普尔小姐的慈善和亲和。当BBC这版看到尾声,琼·希克森不愧是阿婆钦点的“马普尔小姐”,等了20多年,“老”到了马普尔小姐的年龄,她终于如约出演了这位小说史上最著名的老太太侦探。她一开始看上去有些严肃,讲话神神叨叨的,经常搞得同行的探长一头雾水,以为她只是个前言不搭后语,爱织毛衣的乡下老太太,可是她的蓝色眼睛又是那么锐利和睿智。静静的注视瞬间就洞察了一切。希克森应该很接近原著里的马普尔,看上去和想象中的乡下老妇人一样,《寓所迷案》里和坐老太太天团坐在一起八卦、话家常,一点也不起眼,但是“她的思想又像切肉刀一样锋利”,就像《复仇女神》里,犯罪心理学家形容的那样:“她的伪装就是她真实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BBC这部确实是比较古早,很少采用记忆闪回,案情重现这样更现代更有感染力的拍摄手法,和20年后的ITV版比起来,更忠实于原著,以现在的习惯和感受来说,稍显“中规中矩”了。但是瑕不掩瑜,美丽平静的乡村风光,鲜花、草地、秩序感的庄园、小巧精致的寓所、不紧不慢的生活,阳光下的罪恶…是古典英式推理永远的魅力。
《破镜谋杀案》敬献给了玛格丽特·卢瑟福德(Margaret Rutherford),也就是上次提到的第一版《命案目睹记》的女主演。当年,阿婆虽然不满意电影公司大刀阔斧的改编方式,不过对同为英国人的女主角玛格丽特却是很感兴趣。
本书英文名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镜子开始四分五裂),则取自英国诗人尼丁生的《夏洛特女郎》。在西方国家,镜子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属性,常被用来预知未来;而镜子的破碎则意味着未来的终结,即死亡的降临。在本案中,“镜子开始四分五裂”被用来形容女演员玛丽娜在听到“风疹”一词时的凝视表情,不过死亡却降临到了说出“风疹”的希瑟身上。
本案发生的时间是在第一部作品《寓所谜案》的二三十年以后,乡村开始电气化和现代化,客厅女仆这个职业已经消失,马普尔小姐开始年老体弱,牧师夫妇(《寓所谜案》)的儿子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而班特里上校已去世多年(《藏书室女尸之谜》中戈辛顿庄园的主人)。本案负责人总探长克拉多克,早年曾与马普尔小姐在小围场案件中携手破案(《谋杀启事》);当时,他已经从教父亨利爵士那儿听过马普尔小姐的大名(《死亡草》)。这些过去案件中出现的人物,无疑给本作增加了一缕温馨的色彩。而圣玛丽米德村的外来者,女演员玛丽娜的“复仇”则很难用是非对错来评价。
1、案件相关人员:
①圣玛丽米德村村民:
马普尔小姐(Miss Marple):经常为克拉多克总探长提供有用的调查方向和线索
奈特小姐(Miss Knight):马普尔小姐的陪伴,性格与希瑟·巴德科克极为相似
谢莉·贝克(Cherry Baker):马普尔小姐家的女佣
格拉迪斯·迪克逊(Gladys Dixon):谢莉·贝克的朋友,在电影片场工作
阿瑟·巴德科克(Arthur Badcock):希瑟的丈夫,玛丽娜的第一任丈夫
希瑟·巴德科克(Heather Badcock):阿瑟的妻子,第一名死者唐纳德·麦克尼尔(Donald McNeil):本地报社记者
班特里夫人(Mrs Bantry):戈辛顿庄园(《藏书室女尸之谜》的案发现场)曾经的女主人
海多克医生(Dr Haydock):经常无意中告诉马普尔小姐一些破案关键线索
②外来人员:
玛丽娜·格雷格(Marina Gregg):好莱坞女演员,本案凶手
贾森·拉德(Jason Rudd):好莱坞名导演,玛丽娜的现任丈夫
埃拉·杰林斯基(Ella Zielinsky):贾森的秘书,爱慕着自己的男主人,第二名死者
黑利·普雷斯顿(Hailey Preston):玛丽娜的助理
莫里斯·吉尔克里斯特(Maurice Gilchrist):玛丽娜的私人医生
朱塞佩(Giuseppe):意大利管家,第三名死者
玛格特·本斯(Margot Bence):摄影师,5岁时曾被玛丽娜领养,后被抛弃
阿德威克·芬恩(Ardwyck Fenn):好莱坞制片人,曾追求过玛丽娜
萝拉·布鲁斯特(Lola Brewster):好莱坞女演员,十多年前曾与玛丽娜大动干戈
克拉多克总探长(Chief-Inspector Craddock):从郡里接手本案,前来调查
蒂德勒警佐(Detective-Sergeant Tiddler):科拉多克总探长的随行警员
科尼什探长(Detective-Inspector Cornish):郡里的案件负责人
2、案件经过(按时间顺序)
①过去:
少女时期的希瑟染上了风疹(German measles),却坚持带病去看玛丽娜·格雷格的演出。麻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孕期母亲的伤害也是致命的,孩子在生下后大多会有先天缺陷。玛丽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希瑟传染,生下了一名残障男孩,并且再也不能生育。为此,玛丽娜情绪崩溃,息影多年。
②现在:
玛丽娜与丈夫贾森买下了戈辛顿庄园,圣玛丽米德村的村民们激动万分。在庄园举办的慈善活动上,希瑟再次激动地向玛丽娜讲述自己当年英勇的追星行为。当玛丽娜听到“风疹”一词,看到希瑟的炫耀表情,她想到了自己唯一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痛苦的根源竟是眼前这个陌生人!玛丽娜决定复仇,她把自己的镇定剂“卡蒙”超量倒进自己的酒杯,再装作不小心推了推希瑟的胳膊肘,酒水便洒在了两人的裙子上。于是,玛丽娜把自己的酒给了希瑟。希瑟喝下后,死亡。
希瑟死后,警方认为凶手可能是误杀,玛丽娜才是潜在受害人。没多久,秘书埃拉·杰林斯基开始给参加宴会的名人一一打敲诈电话。但是,身边人都知道,埃拉一直饱受花粉热之苦,她在打电话时露出了马脚。玛丽娜随后在她常用的喷鼻器中加入了氢氰酸。在一次花粉热发作后,埃拉使用完喷鼻器,死亡。
管家朱塞佩从格拉迪斯口中得知了玛丽娜在宴会上的推搡动作,便向其勒索钱财。他请假去伦敦的银行,在取到了第一笔付款后,当晚回到了庄园,被玛丽娜枪杀。
此时的格拉迪斯,已经被马普尔小姐送往外地旅行,没有被杀人灭口。
玛丽娜的丈夫贾德在宴会上听到“风疹”时,便已经知晓了一切。他选择不顾一切地保护玛丽娜;但是,与这种保护伴随而来的,还有埃拉与朱塞佩的死亡。当他决定带玛丽娜离开时,警方已经越来越接近真相。最终,玛丽娜服用过量安眠药,在睡梦中死去。
马普尔小姐看着玛丽娜的遗容说,玛丽娜是幸运的,她选择了服药过量,又或者是有人给她的。贾德没有说话。
小时候在CCTV-6看这部电影时,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伊丽莎白·泰勒身上。直到成年后,再次看这部电影时,我才惊喜地发现,马普尔小姐的扮演者是《女作家与谋杀案》的Angela Lansbury。出演《破镜谋杀案》这一年,Angela才55岁,明显是刻意扮老了。而看伊丽莎白饰演的玛丽娜,有时就像在看伊丽莎白自己的故事:都是混迹好莱坞的大明星,都经历过多段感情和婚姻。
这部电影中有多个角色糅合,马普尔小姐与谢莉·贝克分担了班特里夫人的“任务”:马普尔小姐看到秘书杰林斯基使用公用电话亭,谢莉目睹了希瑟与玛丽娜对话的大部分经过以及玛丽娜的“夏洛特女郎”式的表情。
萝拉·布鲁斯特化身为贾森·拉德的前任妻子与阿德威克·芬恩的现任妻子,与玛丽娜·格雷格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撕逼大战。这样的改动使人物关系更加黏着,也更有可看性。毕竟,女星之间的撕逼一直都是吃瓜观众的兴趣点嘛。
而玛丽娜临死前与贾森的对手戏可以用凄美来形容。贾森知道是玛丽娜写了那些恐吓信,玛丽娜也知道贾森在睡前的热巧克力里放了毒药,二人心知肚明,却只是眼泛泪光,彼此相视一笑。只是,我自己的联想力有点“尴尬”,当萨克斯风的背景音乐一响,我立刻跳出了两位演员营造的凄美氛围,想起小时候超市里提醒客人到下班时间的曲子——《回家》。
本剧除了克拉多克因常做一些不符合体制的事情而被降职之外,几乎完美展现了原著的精华,尤其是对“热心肠”群体的分析:前半段是希瑟·巴德科克,后半段是奈特小姐。她们的表面特征都是极度热心肠,过分关注他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注他人与帮助他人都是为了彰显自己。他们不是不善良,只是招人烦而不自知。最后,希瑟被毒死,奈特被马普尔小姐“善意”地赶走了。
想知道马普尔小姐维多利亚式的抓狂表情吗?那么这部作品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小细节:美影里戏份极少的班特里夫人正是本剧中过分热心的奈特小姐。时隔12年,能让我立刻辨认出这位老太太,全靠她的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本剧中的格拉迪斯是后来ITV版《命案目睹记》中哈罗德的贵族妻子。
这一次,马普尔小姐真崴脚了(这个细节像极了第一季中的《寓所谜案》)!老太太在家休养,通过与女仆谢莉、班特里夫人、海多克医生和“唐顿”探长(扮演者是《唐顿庄园》的男主人)的闲聊和打探,了解了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并引导警方朝向正确的办案方向寻找线索。
海多克医生变成了一个中年油腻男,兼备了莫里斯·吉尔克里斯特的职责:他给玛丽娜看病,并成功地被其“利用”——他告诉警方,玛丽娜认为自己是潜在受害者。
文森特(即芬恩)与玛丽娜曾是夫妻,贾森与萝拉是男女朋友。贾森介入玛丽娜的婚姻后,玛丽娜与文森特二人离婚。随后,贾森与萝拉分手,与玛丽娜结婚。而文森特则与萝拉“走到了一起”。这四角关系是不是非常“好莱坞”?
这部电视电影特别增加了一场玛丽娜去疗养院看望儿子的戏份。她艰难地对儿子说“妈妈来看你了”的时候,儿子始终呆呆地凝视着前方,这让已知所有真相的玛丽娜彻底崩溃。我想正是这一刻,玛丽娜真正失去了生存的勇气。
本剧与《谋杀启事》的叙事风格一致(相同的编剧与导演),女主角黑木瞳与大地真央(《谋杀启事》女主角)都非常出色,二人的独角戏更是气场十足。不过,相比于大地真央的坚毅的眼神戏,黑木瞳的眼神戏更楚楚可怜,仔细看,她有泪水在眼中打转,却始终没有留下来。这种哭法好像更惹人心疼哦。
本剧保留了阿瑟是玛丽娜第一任丈夫的线索,小说中警方是怀疑阿瑟有行凶可能性的,也因此,马普尔小姐才会为了这个无辜的案件牵连者,焦急地赶到戈辛顿庄园寻求答案。而本剧只是多了一个问讯嫌疑人而已。
不过,本剧还有一个与原作不同的改编。原作中,与玛格特·本斯一同被领养的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性格乐观,已经定居美国;一个想当演员,但是下落不明。本村的记者只是一个局外人。
本剧中,那个乐观的孩子成为了新闻播报员,下落不明的孩子当上了导演助理,与玛格特始终保持着联系。这三个孩子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接受了“啊,她就是一位天才演员”的事实,进而对玛丽娜产生了敬意。报社记者则是玛丽娜的一个前夫的亲生儿子,他在得知玛丽娜的孩子是死胎后,便放下了仇恨。 如果说玛丽娜是一个忘不掉过去,又看不到未来的悲情人物,那么这四个孩子则已经从不幸的童年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个故事中,最大的败笔可能就是玛丽娜的扮演者了。之前写《藏书室女尸之谜》时也提到过,一些演员演情绪戏时,非常程序化,缺乏真情实感。本剧的玛丽娜就是如此,一害怕就攥紧双手,瞪大双眼,大口呼气,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这样的表演,真心不好看。
本剧中的希瑟·巴德科克和记者唐纳德都具备“敲诈体质”,前者被玛丽娜毒死,后者向玛丽娜索要钱财,被玛格特知道后,用摄影器材砸死。
与日剧相似的地方是,编剧都在领养的孩子身上扩展了故事。不同的是,韩剧中的玛格特对养母玛丽娜充满了执着的爱与由此产生的恨,这种执念间接导致了她选择杀人灭口;而她这么做,只是希望玛丽娜能记得自己。
除以上作品外,法剧《阿加莎·克里斯蒂小型谋杀剧场》S02E18(Le miroir se brisa)也是改编自这部小说,这部无字幕的电视电影一开始就是芭蕾舞者在街头持枪与黑衣人交战,所以我自动放弃了观影。
参考书目: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日)霜月苍著;张舟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8.
。。。就改编的,比较拖沓
这一部两位侦探都出现了,我不是很喜欢slack,想必剧组也发现了craddock颜值更高。这一部他变成了马普尔小姐的一个外甥,顺理成章的把马普尔小姐家设置为探案总部。这部剧情复杂又较为合理,人物可爱,人均颜值都高了不少。
非常有感觉!
BBC版马小姐最终案,说说优缺点,演员都不错,据说也忠于原著,景色非常美,古典气息浓厚,男演员的颜值普遍比女演员要高得多,马小姐初看虽然比较严肃不够平易近人,但看下去之后也觉得不错,每案结尾都觉得挺温馨,但不足的是情节缓慢不紧凑,戏剧张力和悬疑感都比较弱
死亡总是和爱紧密相连,他们永远因为缺少爱的安全感而丧失生的信念;过于自恋的人不在意破坏他人的人生,而报复虽然姗姗来迟,却总是应验。
这个案子不复杂,一个复杂女人的复杂的一生,可恶又可怜。马普尔侄子的这个演员年轻10岁的话感觉很适合演达西。
7分。英国传统电影的精致和优雅。
这部改编做得还不错,悬念设计要好过1980电影版,一些被忽略的原著情节也得到了体现,比如女摄影师、死者的丈夫和过分热心的奈特小姐,不足在于结尾比较匆忙,玛丽娜的表情没有给出明确解释,得出结论的方式也与原著不同。
甚至还不如日本翻拍的那个版本,事无巨细地纠结在设定上面,角色刻画无论是女演员本身还是心怀怨念的弃子,抑或敲诈勒索的女管家都没什么亮眼的地方。
名字起源于丁尼生的叙事诗,发觉现实中的真相时镜子破碎了 ,遭受诅咒🍎这版最忠于原著
故布疑云了几条线,所以并不容易找到凶手。good
对剧中案件细节把控十分到位,赞
马普尔小姐系列我还没有看完,但截至目前为止,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我看的最好的,节奏把控的很好,不像以往,让人到最后还是一脸懵,揭秘就那几分钟,这部片子基本到后面的时候已经可以猜出来的,全片没什么废话,果然,侦探破案类的片子还是喜欢看由阿加莎小说改编的
看了一半才发现这就是我很小时候看过的第一本阿婆的故事……近二十年后再看真切地发现马普尔小姐老了……
这故事就是一个特别感伤的谋杀案,然后又感伤地要告别《马普尔小姐》系列了。剧集从戈辛顿庄园开始,又从戈辛顿庄园结束,首尾呼应了。#这个故事在南京疫情的时候看,真的格外有感触#
还不错的版本。
三星半。整体嫌长,高潮嫌短,总希望看到一个更加风格化的波洛系列或者是马普尔系列,故事中的人文温度有着大量可供做文章的空间。
想去乡下养老
这一版本的普遍更靠近原著,板板正正的,但是女秘书和警探及警探上司的表演都有点表面化了,换饮料那段应该演出来的。
几个版本中还是伊丽莎白•泰勒的给我的印象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