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内幕

HD

主演:迈克尔·摩尔,Tucker Albrizzi,Tony Ben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医疗内幕 剧照 NO.1医疗内幕 剧照 NO.2医疗内幕 剧照 NO.3医疗内幕 剧照 NO.4医疗内幕 剧照 NO.5医疗内幕 剧照 NO.6医疗内幕 剧照 NO.13医疗内幕 剧照 NO.14医疗内幕 剧照 NO.15医疗内幕 剧照 NO.16医疗内幕 剧照 NO.17医疗内幕 剧照 NO.18医疗内幕 剧照 NO.19医疗内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医疗内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向作风犀利的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 饰)此次将矛头对准美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险体制,他采访了因无医保饱受伤病折磨的美国民众,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通过大量个案以及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向观者展示了所谓完善的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当前存在的种种弊端。  本片荣获美国电影电视剪接师协会最佳纪录片剪辑奖、2008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芝加哥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拉斯韦加斯电影评论组织奖最佳纪录片奖、2008纽约电影评论圈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并与导演之前两部作品《克伦拜恩的保龄》、《华氏911》并称为“高调三部曲”。嘻哈女王组阿伊达,你往何处去?蓝色生死恋权欲第二章第三季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发胶再见大叔与猫浪女大厨第四季锻刀之英雄无悔行运神探诸位最后站着的医生鳄口逃生来不及爱你火枪手第一季全10集相爱相杀B计划爱至云开雾散时机器管家超感神探 第七季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你也可以是天使4惊涛飓浪(普通话)就这样… 第二季顺云 順雲邦蒂富尔之行金子轻松出来吧驭风男孩医妃难囚 第三季流行歌星:永不停歇奥古斯丁火柴人加利和拉特纳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国语版)陶之恋如眠国度潜伏在黎明之前无因的反叛僵尸大屠杀1980最好快逃吧英雄年代之九龙秘钥困兽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就内容来简单谈谈

   这部片子是《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上老师放的,看完之后,大家讨论有两点:1.此片典型的扬欧抑美,左派思想暴露无遗;2.美国的医疗制度真的这么不堪?加英法甚至古巴的医疗制度就这么完美?
    作为正在读社会保障学的学生,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对这部片子内容的公正性和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1.没有对美国医疗制度作出全面解释。美国医疗制度并非全面市场化,政府资助穷人和老人的Medicare和Medicaid覆盖27%的美国人口,这项公共医疗支出占美国总医疗支出的47。7%,而医疗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7.4%,是OECD组织中医疗开支最高的,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均医疗最高的。那如此高的支出,效果究竟如何,摩尔只是通过一个个案例直观反映,却没有在片子中提到这个宏观数据:美国国民人均寿命为78.2岁,位列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倒数第八。http://article.yeeyan.org/view/302861/263574
2.没有从制度层面反映美国与欧洲国家医疗制度的不同,过于片面化。美英加虽然在社会福利模式上被公认同属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但医疗制度却差别相当大,简单来说,美国实行市场化>国家化,加拿大和英国实行市场化<国家化,即全民医疗服务制度。微观层面来说,美国的劳动者及其雇主从私营保险公司购买医保,生病了由保险公司向医院支付医疗费;在英国/加拿大,劳动者生病则是直接向公共医院或者有资格的私人医院/医生预约,获得同意后再到医院进行挂号治疗等等程序,整个过程仅挂号时收取少量费用(急诊情况挂号费也免除)。这两种制度,从实施效果上看,英国的医疗制度似乎更好,因为本部片子中用大量事实支持了这种观点,如美国的私营保险公司用各种审查来推诿本应付的医药费,保险公司和医院达成的默契——用更少的医疗资源来治疗病人,医生所获得的利益更大。但是本片没有提到的是,英国加拿大这种全民医疗制度的摇摇欲坠之势,即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财政赤字巨大;而实际情况也没有提到,有将近100万英国人正在排队等待医疗服务,其中4万人要等1年多的时间才能做手术。
3.本片传达的思维方式太过简单,非黑即白。美国的医疗制度市场化太严重,3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障,因此需要改革,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无法改正,因为获得暴利的保险公司和医药公司用金钱收买了政客;欧洲和加拿大的公共医疗制度多么好,人间天堂,法国妇女生了孩子,政府甚至还雇佣保姆帮她洗衣服,大家快放弃美国国籍去欧洲吧,哦邻国加拿大也不错。这是我想象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看完本片的感受。
    其实,摩尔也许想在本片表达的不是过于政治化的东西,虽然本片的初衷是反对布什政府,他从本片中所表达出来的浓浓的人文关怀才是精髓。仅从内容上看,本片缺乏一定的公正性,美国有美国的问题,欧洲有欧洲的问题,但根源上来说都是谁来买单的问题——政府买单,无法长久持续;市场买单,市场会逐利,最后买单的还是个人。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来随着老龄化也会成为和养老保险一同成为社会保障的“双头车”,美国需要的不是抑制私营保险公司的逐利行为,更需要的是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生对病人的“过度治疗”与“坐视不理”并存的现象,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最终实现的不是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也不是如今市场化盛行的局面,而是和美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一样,把最该花的钱花在最对的人身上。

 2 ) 年度推荐,一定要看

我是这么觉得的,Sicko成年公民一定要看。

影片里特别主观的对比、迈克尔·摩尔式煽情、艺术和技术手法、Moore的政治倾向....其实无关紧要..........重视这样一部记录片,最重要的是可以想到太多东西了。

看完以后,郁积太多,反而无话可说。

随便感慨一下吧,

◆就电影的角度,见识了摩尔的狡猾。超强的论述和组织能力,非常有逻辑性。如果不是对一些细节有所了解,很容易就中了信以为真穴。何况,大部分属实,只有牵涉到欧洲的部分有些夸张。

因为豆瓣上的议论大都很有现实意义,电影的主要内容懒得转述了。就是揭露美国医保制度种种弊端的,Moore的民主党情结也表露无疑

◆有必要忽略希拉里段落和结尾的打趣。我相信Moore实际上习惯于树大招风,他的兴趣是对抗执政党,到未见得在为明年的选举摇旗呐喊。也未必多么big love,有时候,以慈悲为怀的旗号可以更好地躲避眼前责任......羡慕欧洲的医疗体制到有可能是真的。结尾到关塔纳摩-古巴一游完全是为了戏剧性,即使是配合表演的美国公民也没有那么天真的愤青态度。

就我所知,看惯了美国医务剧,美国的医疗制度尽管有种种不如意,在保障体质生而健康的本国公民时还是相当完善的。一个有固定收入的美国公民可以享受多种医保体系,甚至雇工家属也可以享受全额医保,医疗设施的先进和医术精湛,这些都不是有全民医保的国家所能够比拟的。

即使是片中所提到的加州大学附属医院,因为遗弃病人被起诉。但是就我的个人经验,曾经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月给加州大学医学院写过咨询信件,在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情况下得到过很真诚的回复。很明显,对方并不是为了赚取医疗费用,而是诚挚地建议保守治疗。

美国医疗系统的秩序化,慈善机构的发达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即使是被加州医学院遗弃的那位老人,如果有后继报道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至少还有免费律师可以为她伸张正义。美国司法每年在制裁医疗责任上从不手软,起码还有相对公正的人民陪审团,也还有很多愤愤不平的人关注到底。

这些,却已经让Moore感到自己的人权受到侮辱...........人权的定义还真是暧昧啊~~~



◆说到欧洲的医疗。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古巴的全民医保确实有如天堂。但是免费也有免费的代价.参照一些入了英籍,加拿大籍朋友回国治病的经历来看,全民医疗的情况下,急诊不是问题,漫长的排队诊疗过程却往往如入地狱。有时候,常规治疗会拖上几个月,像心脏搭桥之类在国内很普遍的手术在欧洲往往因为资源不足会延误治疗。更甚的是器官移植,在国外,供体和病人严格受限,每年会有大量病人死于手术不及时。
这些,都是Sicko天堂的死角。

比较真实的是,在法国和挪威(挪威自由到crazy地步的国家保障请参看花絮),确实像片中描述地一样充满共产主义和谐。那样一个社会,所有最有钱的人在供养最贫困的人,政府甚至会派人上门来给你洗衣服,派医生来给你看肚子疼...........(咬牙,该死的法国,没事还闹什么罢工?!)


当然,在缺乏秩序的我们这块初级阶段....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很多事情可以随机应变,充分体现了祖国人们的智力和灵活性。

比方说,虽然有像美国一样苛刻变态的保险理赔程序,保险公司可以挑病人的毛病,但是病人同样可以和医院合作钻保险公司的空子。法律对双方来说是同等宽松和同等公平的。不公平的只是背景~~~~~~~~
(偶和保险公司打交道,占便宜和倒霉都摊上过,倒也扯平了,只是严密的理赔体系至今也没有建立起来,今后一切都未知......深沉泪)

还比方说,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抢占器官移植的供源,这期间,血泪也好,幸运也罢,都是一条条人命,换了Moore,你又如何掂量???自费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但是自费也有自费的自由,一切都是相对的。
(参阅<南方周末>2007-07-19刊 http://post.baidu.com/f?kz=234443911 ,以及http://tjbbs.soufun.com/1110039333~-1~16/7319315_7319315.htm )

还是有很多话,可说不可说的~~~留给Mr.Time吧~~


◆摘录一些Sicko中比较经典的访谈,是这些东西真正让人想入非非。

“What democracy did was to give the poor the vote.and it moved power from the marketplace to the polling station. from the wallet to the ballot." --------Tony Benn (Former Member of Parliament)

Your new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begins on the 5th of July.

It will provide you with all medical,dental and nursing care.Everyone ,rich or poor,man,woman or child,can use it or any part of it."

There are no charges,except for a few special items. There is no insurance qualifications,but it is not a charity.

You are paying for it mainly as taxpayers.and it will relieve your money worries in time of illness.


===============================================================

“I think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 people can be controlled. First of all, frighten people, and secondly demoralize them. An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nation is hard to govern. And I think there is an element in the thinking of some people.:We don’t want people to be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Because they will get out of control.”

(控制民众有两种途径,一,恐吓;二,令他们遭受打击。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并且自信的公民是难以控制的。在某些人心中有这样的打算:我不想要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和自信的百姓,因为他们难以驾驭。)

 3 ) 影片最后的几句话。

you know, when we see a good idea from another country, we grab it.

if they build a better car, we drive it.

if they make a better wine, we drink it.

so if they come up a better a way to treat the sick,

to teach their kids,

to take care of their babys,

to simply be good to each other,

then what's our problem?

why can't we do that?

they live in a world of "we", not "me".

we'll never fix anything until we get that one basic thing right.

 4 ) 我为什么没有能够成为医生

我刚上大学那一年,适逢医学院筹建,积极招募首批学生。当时的说法是与协和医院联合培养,八年制的MD项目,听上去颇为诱人。然而左思右想之后,我最终还是放弃了。

医生一直是我最为敬重的职业,因为他们能够最为直接地解除至少是缓解别人的痛苦。犹记得在影片《灿烂人生(The Best of Youth)》的开头,医学教授在对Nicola的答辩做评价时说:“医生最重要的是同情心。”我自认为并不缺少这个要素。然而,我对中国的医疗体系并不缺乏了解,在这个国家,事情是颠倒的:如果决心做一个医生,就要放弃多余的同情心。

中国公立医院的医生必须具备这样的基本心理素质:一个病人躺在急诊室门外的地板上呻吟,你在值班,进进出出,要做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尽管你知道他的病情危重,但可治疗。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把他收进来,第二天院长就会把你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你讲:“年轻人,我能理解你的同情心,但是我也有难处,你知道,那个人付不起医疗费。”你绝望地争辩:“可是,如果不收治,他会死的。”院长只好摊牌:“那好吧,你来付他的医疗费,怎么样?预付两万。”

我十分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地相信,如果我是那个医生,我会在三年之内因精神崩溃而自杀身亡。我从不否认,我不算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更糟糕的是,我同时也不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能力挑战这一制度。所以,我只好选择逃避。

不幸的是,我选择避难的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在被类似的问题所困扰。

——这一大段由Mike讲诉,无需补充。

亲身经历为证。年初的时候,牙痛发作,不得已只好去看牙医。被收费标准所震撼。幸好有同样手头拮据的左派美国朋友指点,觅得一有同情心的穷人诊所,草做处理,才免于破产。

还好只是牙痛。

如果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最终不能通过,我发誓一定会和我的朋友们一同肩并肩走上大街。尽管美国人的医保与我无关,我至少还保留着那一点儿幸存的同情心。

十一,有人看阅兵,我看Sicko。同胞说应该为强大祖国而自豪,我不反对。只是与其为期盼一个靠飞机导弹而彰显强大的国家,我宁愿想象一个人人有医保的弹丸小国。我相信那几位托Mike的福潜逃到邪恶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得到救治的美国英雄病人也一定赞同我的想法。

附:根据WHO在2000公布的排名(就是Mike在片子里引述的那个),美国排位37,中国在144,143是布隆迪,就是时常打内战的那个非洲国家。

“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 ——何祚庥

想了解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请静候Mike的新片:Capitalism: A Love Story.

 5 ) 五味杂陈

我想中国人看这个片不会跟老美一个感觉。我们的立场,致使我们的感觉太混杂。

有从头到尾保持着的质疑。迈克尔摩尔,你的数据从哪来?你煽动美国民众了吗?你只拍美国人的哭脸和英法加古巴的笑脸是否太极端?你给我们看全部的真相了吗?你说人民被政府所蒙骗,那你有为希拉里造势的哪怕一丁点儿成分吗?

有那种小家子气的欣慰。啊,是谁告诉我们美国是天堂,是必须考GRE托福挤破脑袋飞越重洋去学习他们的民主三权分立人权宣言包容个性,去享受吓死人舒服死人的高能源消耗生活?

但是又眼羡,他们至少有言论自由。就像法国人有法定假期一周工作35小时。

好吧。自我说服。别人的金窝银窝自有局限,都说福利社会被老年拖的摇摇垮垮,社会就像一个传销组织,预支下一代年轻人的钱维持当年对上一代人的福利承诺。企业竞争力低,大家都休假谁干活?不如咱们的狗窝发展够迅猛----因为牵绊少,我们的代价是弱势群体(这话简直说滥了,说滥了也不顶用)

那些不幸的911志愿者和消防队员,5年前他们是英雄,5年后是被政府遗忘的看不起呼吸道疾病的失业者。
这样的例子,我们难道还少么?我们有被遗忘的饱受疾病摧残的国民党老兵,有被迫变卖金牌的举重运动员

整个世界就是一场阴谋论,利益集团斗争,勾结,操控
身无分文的老太太被医院丢到街角,
穷人不敢得小病,中产不敢得大病,
如此这些,我们早见怪不怪,看完心里波澜一下,就过去了。

撇去政治色彩,煽动性,迈克尔还说了不少放在何种背景何种动机之下都在理的话。

评判一个政府最好的方法是看他如何对待底层。

民主所能做的,就是给穷人投票。选择是建立在选择的自由之上。债务缠身,就压根没有选择的自由。绝望的人不会投票。如果美国和英国的穷人都跑出来为代表自己利益的人投票,这会是一场真正的民主革命。他们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他们更愿意使民众恐惧,无助,消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政府不希望人民受到教育,聪明,自信,因为那样太不好控制了。
这很有一九八四的味道


片中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下为政府工作的多金英俊医生很正义的说:因为病人付不起医药费而把他赶出去?我不愿意在那样的制度下工作。我很庆幸在这样的system之下。
是啊,因为你足够幸运。

 6 ) 我们的医改会走向何处?

终于,我们承认医改失败。
曾经,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和教育制度。
并成为很多国家效仿的例子。
可是我们一番改革后,却把这最好的制度给改烂了。
神经病人虽然拍的是美国,可是中国观众的感同身受怕不比老美差。
现在奥巴玛要推行医疗改革,我们在承认失败后现在也在进行改革,谁会成功?

理由应该是中国。
因为中国毕竟在共产党执政,受经济利益集团的利用比较小,而且虽然党有种种缺点,但总的来说还是在为改善民生努力;此外,中国有以前的经验,更应该有成功的理由。
这不,医疗改革已经在农村推行了,虽然目前看上去还不太成功,至少模样出来了。

教育,总算真正实行九年制义务了,免费大学还需要努力。

接着是住房了。这个问题不知道最后会如何解决。以前的单位集资房我觉得还是可以借鉴的。

此外,当看到西方国家享受着非常福利的生活,比如电影里的法国。我的担心是:这样的日子究竟能持续多久?
因为我隐约在这种幸福生活后面看到饥饿的非洲难民,辛苦工作的中国打工者,看到地球的血液石油在流失,地球的营养矿藏被开采,看到一座座发出恶臭的垃圾山,看到水资源的枯竭。。。。。。。。

天下没有白费的午餐。

当到了偿还这样生活代价的一天来时,结果是富人享受,穷人买单。

 7 ) 民主党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医疗内幕》六月二十九日在美国上映后反响强烈,因为此片的拍摄,导演迈克尔•摩尔已被政府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理由是违法进入关塔纳摩和古巴。
影片上映后相信美国人民再一次对布什政府心存疑虑。8月14日,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推出电视广告为自己造势,在这则长约60秒的电视竞选广告中,希拉里指出,在当今美国总统布什看来,那些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却得不到医疗保障的普通民众,就像是并不存在的隐形人;而那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士兵,也是布什眼中的隐形人。希拉里真是很会找时机。迈克尔•摩尔和希拉里都是民主党阵营的一员,04年民主党大会上迈克尔•摩尔为克里大造声势,那时候《华氏911》上映不久,可惜民主党竞选失败,布什再次登上总统宝座。明年的总统大选不知道迈克尔•摩尔是不是又会重新出现在克里身边。他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个形象的名字:“Dog Eat Dog”(狗咬狗),什么意思?不言而明。
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一向风趣幽默, 对于布什政府的批评非常尖锐。他曾在戛纳电影节上说: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欢看他的电影,除了一个人。他的纪录片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制作精良,他在电影表现方式上并不象其他导演那样专业,他的身份是导演,但实际上,他应该被看为是一个政治家,活跃于美国政治舞台,很受大众欢迎,而且也受西欧观众的欢迎。
上一次,他针对布什的纪录片《华氏911》似乎并没有能为民主党帮上忙,于是,他找了一个更好点,反对布什的点,那就是美国的医疗体制弊端。事关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伊拉克战争不同,自然能引起美国人民的共鸣。美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国并没有覆盖全民的医疗福利,这一点是不可思议的。这和美国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有关。美国皮尤民意调查中心曾经针对世界各国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西欧很多国家对美国民主不感冒?为什么?因为西欧国家的民主建设比美国更完善。民主的意思并不是多数人的民主,民主的实质就是让所有的人民参与到国家建设和国家领导中。《医疗内幕》中你可以看到英国人对于民主的理解,英国之所以有更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是因为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更完备,穷人可以投票给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候选人。这个英国人有一句话很精辟:“把钱用在杀人上不如用在帮助人民上。”这话显然是针对布什政府的。迈克尔•摩尔找到的这位英国人看样子可能也支持民主党,拍摄地点似乎在英国人家中,背景中有马克思的塑像,还有民主党前辈已故的肯尼迪的画像。
本片做为纪录片比起通常的纪录片更多参与,其中有策划,迈克尔•摩尔不仅采访了看不起病的美国人,采访了加拿大人、英国人、法国人。还带着参与过911援救工作的志愿者去了关塔纳摩和古巴。这些志愿者因为参与了救援工作损害了健康,却看不起病,这是非常讽刺的事情,布什在电视上演讲赞赏参与救援的志愿人员,但,实际上,志愿人员遭受的却是如此不公的待遇,甚至,为了得到医疗想要进入关塔纳摩看守所享受战俘的医疗待遇。之后,迈克尔•摩尔带着志愿人员去了美国的敌国、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在这里,志愿人员得到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他们离开的古巴的时候古巴的消防人员还列队向志愿者们致敬,这太讽刺了。
全片中另一讽刺的事件和迈克尔•摩尔本人有关,有个人设立了一个网站专门来批判迈克尔•摩尔,但是网站因为资金问题难以运行,因为这个人的妻子生了重病。迈克尔•摩尔匿名给了这个人一笔钱,然后这个网站得以继续兴旺发达。这很有趣,这件事呈现在屏幕上也表达了迈克尔•摩尔的民主政治观点,这是他在片尾中那段另人感动的话:不论我们的差异如何,我么都会一起沉沦、挣扎,看起来到处都是这样。他们彼此关心,不管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家”的世界中,而不是“我”的世界里。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直到我们弄清楚这个基本的道理。
有些道理非常简单,但是自私的人们却很难接受。美国的医疗制度更多服务于富人,所以保险金很高,并且会强制多数经济没有问题的人购买医疗保险,虽然他们为医疗制度做了很多筹划,但是他们的健康不比那些医疗制度更多为全民服务的国家。为什么?因为那些肯为人民医疗花钱的国家更不希望自己的人民不健康,他们会花很多心思提高人民的健康,医生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在你还没生病的时候就为你提供健康建议。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当富国们为本国人民做出周到设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发展中国家医疗系统存在严重问题的国家会带来什么?更能适应人体对抗抗生素的病毒,绝对不会仅仅威胁某一个国家的人。共产主义任重道远啊。
目前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是候选人中最受民众欢迎的一个,她在本片也出现了,不知道明年的选举她能赢吗?赢了能为美国带来多少改变?

TOM专稿 请勿转载

 短评

小朱的收藏!

2分钟前
  • 啊!有网真好!
  • 还行

每每想到中国,我就觉得异常的难过....

4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此片引发美财政部立案调查

9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虽然别人的制度并非片面表现的那么美好,但比起美国人自己的医保制度来,从最基层的角度感受,确实要好得多。本片指出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且极具渲染力。纵使麦克·摩尔个人风格强烈的泛真实纪录片,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断章取义的剪辑,回避全面只谈需要部分的夸张,主观倾向与情绪化行动过多,似乎这些都为传统纪录片所不容。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空前泛滥的社会里,人本该对自己接受的信息有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要求传播者负全责。

13分钟前
  • 畸小山
  • 推荐

看得很心酸的片子 导演拍摄这部纪录片自然有他自己的目的 我只知道我们自己没有资格去对别人国家所谓邪恶虚伪的制度说三道四 正如他国也没有权力“干涉我国内政”一样 只好说透过镜头 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医疗制度是个比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还要好笑的笑话

18分钟前
  • Bill
  • 力荐

在英语里,只有医生的责任和病人的权利。医生是绝顶聪明的

22分钟前
  • doiwant
  • 推荐

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根本是幼稚的闯入者。若他们了解英国政府因为免费医保所承担的代价和刚性需求的严重负担。若他们看到所有政府试图改革但是并没有通往成功的道路的时候就会明白一朝一夕解决不了的事情并不是知道有问题就可以解决。没错。在政治学中,没有解决的办法就意味着没有问题。民主自由的代价就是问题的无限放大。

25分钟前
  • 陶小棉花
  • 还行

嫁给加拿大人吧快,英国人也不错哟,哦还有法国人(尼玛被夸成天堂了),天哪还有古巴!没医保的自己缝伤口&没钱接中指,有医保的:中年破产投靠女儿、79岁依然工作、救护车费不包、挑肥拣瘦不给保、有病却说没病害死人还有奖金拿、美国人最根深蒂固的红色恐惧、遗弃穷病人、911救护英雄的后遗症

26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看着美国人对他们国家的失望,再看看我们。我有些感伤,没有愤怒,因为我也不敢愤怒。至少他们能为自己站出来,至少有人愿意为他们站出来,至少这部纪录片在美国不会被和谐。这不是左右的问题,也无关socialist。啊,还是和谐和谐吧。中国梦等着你呢。

29分钟前
  • Cayendo
  • 力荐

没有以前的好。美国有3/4的人口有医疗保险(1/4没有),中国只有1/10的人口有医保(还有90%的人口没有)。更关键的在于,在美国你可以拍一部电影抨击医疗制度,这在中国也是不可想像的,哪个导演敢拍也会被封杀。因此他们起码有一个良性的反馈机制,用选票的关注来催促问题的解决;而我们只能等待着,圣上开恩。法国医疗最完美,可惜每年亏损一百多亿欧元,正在酝酿改革,因为再不改革就要破产了。

34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胖子摩尔的片子都很犀利,话说这一部下了很久才下到......感觉所有问题拿到中国都不是个问题

39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推荐

西欧的社保体系:You wont get fucked;美国的社保体系:If you are lucky enough, you wont get fucked;中国的社保体系:You are fucked

44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Moore的说服技巧真的很高超,看的时候完全被影响了,看完之后仔细想想,感觉片中还是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效率与公平之中,美国选择了前者,其他西方国家选择了后者,而中国还没有选择的资格。但无论如何还是推荐看一下。

48分钟前
  • Di
  • 推荐

老美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49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Michael Moore是共产分子吗?呵呵昨晚看Sicko有感。公民缴纳的保护费即所得税里能不能包含医疗保险呢?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古巴似乎都能免费医疗,美国不成

51分钟前
  • boks
  • 推荐

黑 真黑啊 保险真是黑看病不花钱?英国真是个好地方美国人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看病不也花钱嘛,习惯就好了

55分钟前
  • 瑾朵朵
  • 还行

美国人民生活也很悲惨。最后10分钟看的我百感交集……泪。。导演是个有思想的人。 但是,对比美国和英国法国时是否有失偏颇?(也许是我做调查衍生的职业病吧,老是怀疑这种细节)

58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把观点放在一边,只有思考最值得赞赏

1小时前
  • 胡子
  • 推荐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

1小时前
  • smallsmile
  • 力荐

作者的倾向性不要太明显。不过摩尔看到当年我国的医保制度估计电影都不用拍了——直接抹脖子吧!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