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

HD中字

主演:刘烨,梅丽尔·斯特里普,艾丹·奎因,钱熠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暗物质 剧照 NO.1暗物质 剧照 NO.2暗物质 剧照 NO.3暗物质 剧照 NO.4暗物质 剧照 NO.5暗物质 剧照 NO.6暗物质 剧照 NO.13暗物质 剧照 NO.14暗物质 剧照 NO.15暗物质 剧照 NO.16暗物质 剧照 NO.17暗物质 剧照 NO.18暗物质 剧照 NO.19暗物质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暗物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物理专业研究生刘星(刘烨 饰)远赴美国某州立大学深造,在校期间,他师从著名教授雅各布•瑞瑟(Aidan Quinn 饰)。他的勤奋和出众才华很快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并深得瑞瑟教授的信任和赏识。在众多课题中,刘星独对暗物质倾心着迷,他将自己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却未料到他所得出的理论与导师经典的瑞瑟模式相冲突。  刘星关于暗物质的论文博得一片好评,然而醉心研究的他忽略了校园政治的存在,他的答辩未获通过。极度抑郁和愤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本片根据卢刚事件改编,并荣获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阿尔弗莱德•斯隆奖和2007年亚美电影节最佳故事影片奖。永不放弃2019两个营业员完全婚姻手册恶意剑影喋血横行霸道失衡凶间之恶念之最青春MT故意找茬心仇妈妈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第三季小Q毕加索:知性懂爱的艺术大师世界奇妙物语 2017年春季特别篇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缘来就是你1998德伯家的苔丝重获光明之旅超市夜未眠绅士2022深海怪物有喜欢的人希特勒:恶魔的崛起2叶落沐扇2016故宫里的大怪兽之莫奈何的谜题上海正午访客山狗死于德州梭哈人生血染之名惊天大贼王国语半支雪茄枕边陌生人新娘来了九龙杯传奇从爱情开始逐爱天涯天伦无人岛猎人传说山海巨兽

 长篇影评

 1 ) 纪念我无辜的校友山林华

节选自 http://www.sznews.com/education/content/2007-04/17/content_1048925.htm

   2.山林华

    “一个人要是没有在生活的韶光中看见过天使,在生活的灾难中看见过恶魔,他的心就永远不会开窍,也永远不会有情感。”

    听爱荷华大学的同学谈卢刚以及被卢刚杀死的山林华,就像听人谈论白天与黑夜的差异一样。一位美国记者说,他们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是:山林华似乎是上帝刻意制造出来,故意要向世人显示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光明与黑暗的强烈的对比。

    山林华在爱荷华大学知名度颇高,是前任中国学生联谊会会长。而卢刚则由于性情孤僻,连中国学生联谊会也没有加入。山林华今年27岁,浙江省嘉兴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通过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大陆主持的考试,进入爱荷华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由于他成绩极为优异,在博士资格考试时与卢刚并列第一名。他人缘很好,系里教授对他大为赞扬。

    卢刚的父亲是工人,山林华的父亲是农民,他来自浙江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弟弟山雪良在得到这个噩耗时在电话中失声痛哭:“我哥哥是苦孩子出身,好不容易才熬到今天,我们全家以他为骄傲,那个人为什么要杀他这样好的一个人!”山雪良说他在农村种地务农的父母身体不好,家中还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视山林华如同命根子。他至今也不敢告知家人他哥哥的死讯。为到美国料理后事,他只好撒谎,说哥哥在美国生病需要人照料,才得以让家人放心,赶赴美国。

    山雪良说山林华自幼就刻苦耐劳。由于家里穷,身为长子,吃了很多苦,但他一直自强上进。1981年,16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7年赴美留学后,为了接济大陆农村亲人,他长期省吃俭用,每次攒下一二百美元即往家乡寄。两个月前,家中父老还收到他一张200美元的汇票。他每次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以免让老奶奶及父母挂心。经常劝父母用他寄回的钱吃好些,补养身体。在他们那个村子里,山林华是个出名的好孩子,没想到会突遭惨祸。

    山林华的岳父是安徽合肥的一位学者。在山林华被杀害前48小时刚刚抵达爱荷华市作访问,却不幸看见女婿身亡,女儿年纪轻轻成孤孀。

    曾经同山林华、卢刚住一个公寓的赤旭明说,小山出身农民家庭,家里很穷,全凭个人努力奋斗登上大陆一流学府中国科技大学的殿堂,并以优异成绩赴美深造,非常不容易。当他听说小山遇害的消息时,他难过得哭了好几场,因为他在与小山共住一室的日子里,发现了他身上许多美德。他举例说:小山为了帮助仍在安徽老家的弟弟筹措结婚费用,省吃俭用,相当长一段时间天天喝牛奶,吃面包果腹。因为这两样东西在美国都很便宜。

    爱荷华大学电脑博土研究生华欣说,山林华为人非常好,聪明能干,勤奋好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获最佳论文奖学金是实至名归的,卢刚不应因妒生恨将他杀害。作为山林华的朋友,他非常难过,很多同学听到这个消息,都难过得失声痛哭,对凶手暴行十分气愤。

    受访的学生在谈到山林华时,没有人不是充满了感情与怀念的。几乎大家都不太能接受他就这样与中国同学们天人永隔的事实。在大伙心目中,与卢刚尖锐的个性相对的是山林华的宽宏。经常挂着微笑的山林华总是替别人着想,愿意对人伸出援手。与山林华一同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雪山在谈到他时几度哽咽不止。她说,只要同学开口,即使山林华自己已经买好了菜,他还是高高兴兴地开车送没车的同学去超级市场。许多到爱荷华大学念书的新同学,都是山林华到20多公里外的Cedar Rapds机场接来的。作为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他热情地帮新的同学找房子,买便宜生活必需晶。哪个同学要搬家换房子借他的车,他也总是一句话:“没问题!”质朴诚恳的个性,使他在爱荷华大学的340多名中国大陆留学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大家都习惯亲切地叫他“小山”。

    物理系的冯炜说:中西部大学与大城市学校不同,因为没有地方可以走动,中国留学生之间的来往十分密切,学生联谊会办的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小山于1988年至1989年担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把联谊会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李新说,博士生课业都很忙,山林华自己做学问极为认真,但没有什么恃才傲物、高人一等的态度,没有学究气。凭着他的纯朴与义气吸引了一群“哥儿们”,大家同心协力为联谊会做事,举办各种活动,深得人心。

    物理系几位比较熟悉山林华及卢刚研究工作的人都表尔,山林华在事业上比卢刚得心应手,并不只是运气较好的缘故。一般人只能从山林华与卢刚截然不同的个性与作风去了解他们:山林华人缘好,常微笑,伸援手;卢刚则独来独往,作风怪异,脸上永远是阴霾笼罩。物理系的同学则进一步从个人专业去探讨两人之间的分野。他们说山林华的研究工作不仅在系里,即使在整个太空科学领域中都是十分出色。山林华的论文至少已有三四篇刊登在他们那一行最权威的、由戈尔咨教授所主编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GR)刊物中。

    山林华的毕业论文是他与戈尔咨教授共同研究的成果。他们率先从理论上解释土星的光环结构,并进而分析光环的年龄。这篇论文经系主任及其他教授们的推荐,获得了全校最佳论文奖Spriesterback Dissertation Prize(DCS荣誉奖),奖金2500美元,享有很高的荣誉。

    系里的同学说卢刚对山林华得奖很不是滋味,几度向系里和校方提出抗议及申诉,但毫无结果,没有人认为他有道理。李新同学表示:其实这个奖是由教授直接选拔推荐的,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申请。

    天文物理系的同学们说,山林华在得奖之后还不断“出活儿”。又与戈尔咨教授及史密斯教授共同在JC只上发表论文,对能够阻碍通讯的“地球磁暴”现象提出解释和预测。冯炜认为:这个题目比土星光环更重要、更受学术界的重视。

    以学业成绩相比,卢刚和山林华的水平不相上下。在博士资格考试时,两位来自大陆的“天才生”并列第一名,可是,以研究能力而论,山林华做出的成果显然更受学术界肯定。“独行侠客”卢刚不肯下苦功做研究,与教授隔阂很深,却偏偏死心眼要和山林华争最佳论文奖,结果越搞越往牛角尖里钻,终于滋生杀机,选择一条玉石俱焚的毁灭道路。

    11月7日在山林华的追悼会上,杰逊成牧师用哀痛语气说:

    “山林华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运动是他仅次于物理的第二所爱,他尤其喜爱看美式足球橄榄球。而且他恐怕是唯一真正懂得规则的中国学生。他不但懂而且乐于向人讲解,不会让人弄糊涂。”这句话让参加追悼会的人难得地笑出声来,好像小山就在眼前一样。

     爱荷华市立公园旁的Park Lawn学生宿舍里,小山家的灯光只能映出山林华的妻子杨宜玲哀伤的面容。从11月1日以来她眼泪已经哭干,精神状态也有些恍惚。山林华连一声叫喊都来不及发出,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这样骤然而逝。

    伤逝啊!伤逝!那个喜欢朋友,喜欢在周末打篮球、踢足球、打桥牌,喜欢在电视机前向朋友们大声解释美国橄榄球规则和赛情的小山,那个喜欢与朋友说宇宙苍穹和地球经纬奥秘的小山;孤寂地躺在阳光永远也照不到的角落,等候着浙江老家的弟弟前来见上无言的最后一面。

    他的父母,他的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还在浙江农村的田地里盼望着他的来信,他们对着遥远的望不见的美国,呼唤着:“小山啊……小山!”

 2 ) 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耶和华。

1.
这是一代与众不同的年轻人。

他们刚走出文革的压抑,十年的积压下来的优秀学生刚有机会进入大学。那是个相信精英的时代,也是个理想斑斓的时代。只要你努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就可以直接考入北大的研究所。每一个文科生都想当诗人,而理科生则想做科学家。

当共产主义宏大理想的泡沫破裂之时,人们总要寻找替代品。激情燃烧的日子过去之后,仍然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开始信仰起萨特、佛洛伊德、和那大洋彼岸的《独立宣言》。

双轨制下的改革中,人性之恶逐渐的出现,但你依然相信美好,民主墙边的年轻人义愤填膺,中国几千年来士阶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开始在血管里流淌着。

他们考GRE、考TOEFL,一心只为了去只在论文里出现的美国大学看一看。曾经反美、反帝的疑云已经散去,而五月花号的故事和美国梦却在中国人的心理生根发芽。

卢刚就是其中之一。张朝阳也是。

他们都通过李政道奖学金来到美国。数以千计的学生来到美国。当然,你的家庭对你寄予厚望,十年浩劫之后,你可能是全村第一个上大学的。

2.

几乎每一个美国留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热情而善良的基督徒会送你免费的家具,邀请你去他们的聚会,那儿有免费的午餐偶尔还有冰淇淋吃。当然,他们会宣扬并不靠谱的东西,比如进化论是如何错误的,作为理科生,卢刚你肯定不屑一顾,不过只要有饭吃,听他们偶尔胡扯还是值得的。

你也见到这样的中国人,他们起了洋名,男的叫Peter,女的叫angel,因为他们认为老外实在发不准中国人的名字,虽然老外可以准确的发出印度人、巴西人和土耳其人的名字。

他们跟你打招呼从来都用英文,给你写邮件也是。他们常去教会,在祷告的时候,你常常会望着他们虔诚的面庞思考,因为你觉得,这可能真成了他们的信仰,而信仰在这个政治正确第一的国家是不能随便攻击的。在有美国人的聚会上他们还常喜欢唱歌剧,尤其是《蝴蝶夫人》,这个故事里,一个温顺的东方女孩,为了出轨的美国男人而自杀。他们在美国左右逢源。

渐渐的你习惯了周围人的眼光,你是个中国人,你是个中国来的理科生,你是个中国来的男性理科生,你应该内向、应该不喜欢party,应该15个小时坐在实验室里,应该有强大的数学能力和孱弱的文字表达力,应该是服从并且安静的。

渐渐的你发现学术界里很多人也都在混饭吃,这里有大量的journal,每个刚成为助教授的老师,都在拼命的申请NSF,拿资金出成果,而你要做的只是前人所做的基础上微小的改动,一辈子发几篇可能从来没有人看过的文章,混到个终身教授,然后再想办法回国圈钱。

而你曾经说,你要做一个科学家。你执着的把理想告诉朋友,虽然他们的眼神似乎充满着戏谑的味道。

没有dating的生活是令人厌恶和绝望的,校园里衣着光鲜的美国本科小妞,是不会看上衣着猥琐的东方博士生的。而一些同样来自中国的女留学生,却宁肯为了绿卡睡一个50多岁的老头。她们太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了,邓文迪永远是许多女生内心的偶像。嫖妓能带来快感,却带不来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3.

你老板介绍你的时候常说,你是来自communist china或者red china,你虽有不快但仍保持微笑。最重要的是,师道尊严的教诲铭刻在你的内心,你总是叫他Professor而不是直呼其名。

你来自古老的东方,你痛恨厚黑学里阐述的人际关系,在中国读大学的时候,你常被杰弗逊和汉密尔顿几百年前的话语所震惊,可在美国,人们不管何时都在强调Networking,甚至在学校的就业手册里,都有明确的指南告诉你,应该如何拉关系。

渐渐的,你和老板有了分歧,这纯粹是学术性的,于是老板布置了大量的任务给你,你延长了本来就很久的工作时间。你第一次答辩的时候,因为很小的细节而被老板刁难,他让你重做1000个拟合,而后来证明你是对的。你的学术渴望和野心似乎让你老板很难受,他只在乎手头上项目按时完成,来拿到更多的钱。

事情到了这里,是一个美国梦的破灭。

张朝阳选择先做个嬉皮士,然后再做个现实主义者,从尼葛洛庞地的手中拿到第一笔钱开始:就没有永远的理想,只有永远的利益。

他知道了,理想常被打扮成婊子,用来愚弄愚弄大众就行了。

而你,卢刚,选择了走向抗争,你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


4.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再后来的是,是出奇一致的谴责,而这份谴责竟然都指向了卢刚一个人。

这谴责,来自中国大陆,他们说,你给中国人丢脸了,这些人唯恐不及的向洋大爷道歉。

这谴责,来自校方和美国媒体,他们认为你自私、卑鄙、并且狭隘。

这谴责,也来自美国华人,他们怕自己的地位因你而受影响。

只是我知道,在你射暴自己头颅的时候,警察仍然拷住你的手。

10几年后,当韩国人赵承熙在弗吉尼亚大开杀戒之时,美国媒体又将原因归结为赵的精神疾病之上。



5.

电影《低俗小说》里Jules在杀人前引用过圣经里的一段话:

“正义之路上的人,被自私和残暴的恶人所包围。以慈悲与善意祝福他,带领弱者们穿越黑暗的山谷,他守护着自己的兄弟,寻找丢失的儿童。对那些试图要杀害我兄弟的人,我要怀着巨大的仇恨与无比的愤怒,杀死他们。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耶和华。”

卢刚在枪击自己导师时,并不会想到自己就成了耶和华。如果他是耶和华,那他就不用去找校长、写信给当地媒体、联系系主任。在制度失灵的情况之下,通常你有两种选择,默默地服从,就如同大部分人一样,曲线救国,那么今天,你可能是长江学者、成功的商人或者美国某个学校的老师,或者选择不服从,就如同亨利梭罗拒服兵役,用行为表达态度。

可是你,选择了第三条路。你知道你是不可能走第二条路了,那意味着你回到中国,而多年来你给家里人写的信都在夸耀美利坚的繁荣。而你骨子里骄傲和理想让你不可能妥协。

于是你举起了枪。

提倡暴力的马尔科姆X和提倡非暴力的马丁路德金都被愤怒的白人射杀。

多年以后人们只知道马丁路德金的盛名,和他《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而马尔科姆则成为一个糟糕的符号。学术界兴起了研究非暴力和公民不合作的风气来。

可是谁都忘了,洛克百年前在《政府论》里铿锵有力的说,在自然法的基础下,人们有两种权利:第一种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可以做他认为合适的任何事情。第二是处罚违反自然法的罪行的权力。而当人们联合起来组成政府,放弃自然状态时,立法唯一存在的意义是保护人们的生命权和财产权,如果没有关于权利和财产的经常有效的规定来保障他们的和平与安宁,人们就不会舍弃自然状态的自由而加入社会和甘受它的约束。

杨-=佳和卢刚和马尔科姆X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他们都滥用私刑(Lynch),因为正常的法律和制度保护不了他们。

6.

电影里的刘星最后没有杀害热醉中国文化的校董柯莱瑞,而在真实世界里卢刚却用子弹射穿了她的胸膛。

最终让我的混乱情绪得到平复的,是柯莱瑞的弟弟写给卢刚家人的信:

“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聚到一起时,也想到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一定万分悲痛和震惊。安相信的是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样痛苦的时刻,安一定希望我们心中充满怜悯、饶恕和爱。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此刻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大的悲痛,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愿意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我们永不放弃的,是爱。

 3 ) 流星

这部电影描述的是留学生的故事,刻画了留学生的刻苦、父母的殷切希望和外国人的友善,当然也展现了友善的外国人背后对中国留学生各种复杂的情感。后来我还搜索了校园枪击事件的原型人物卢刚。网上的评论是文字化的,而且多偏向于负面,所以和电影里的刘烨并不能划上等号。

留学生的光宗耀祖,这是中国人都很容易能够感受到的一种情感,说来对外国人,也许是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中国还是太弱吧。中国人又爱面子,总爱关注表面现象,所以看起来“留学”是一件道地的好事。只是,谁知道,国外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也许可以衣食无忧,可是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在上面的人却多得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这和以国内佼佼者身份出去的落差太大太大。不愿意随便扣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帽子,一般人对于这样的变化有任何适应不良都是情理之中,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中国人不太愿意袒露内心,更不愿意承认内心的柔弱罢了。

中国人的教育方式鼓励竞争,喜欢高高在上的那股成就感。一个极度聪明的人却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team player。有些事靠一个人是完不成的,记得分一些给大家共享。可是中国人很难有这样的气度,而且又不会隐藏自私的想法,因为教育让人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理直气壮。结果就是会在国外受到教训,可是受了教育毒害的留学生怎能轻易地转换想法呢,所以只有满腹的委屈。

片中人性的卑劣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能存在、能不灭就有其道理。Soft skill是活在世上不可或缺的,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可以在欣赏你的时候把你夸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可以在践踏你的时候全盘否定地不留余力。只是,你确定还是原来那个你么?如果是,为何还要举枪呢?我们的自信到底源于自己还是源于外在的评判。深深地感到痛心!如果一个人对自我有很准确的定位,那么是可以做到能屈能伸的,因为人生就是高低起伏,世事无常。

最后,当然也为被枪杀的人及其家人感到不幸。尤其那个上海妻子,还在好心地关心刘星。可是刘星,这个名字真的就像流星一样,短暂的荣耀照亮了天空,却终究会殒落,说不定最后落在哪里。

 4 ) 【不是影评】留美博士的五连杀,卢刚校园枪击案始末

25年前,留美博士卢刚在爱荷华大学校园大开杀戒,连毙五人,随后饮弹自尽,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惨烈血案。

长相清秀、神似晓明哥的卢刚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爱荷华大学物理系大楼三楼309室。

一场天文物理的专题研讨会正在进行,与会者包括克里斯托弗·戈尔咨(Christoph K. Goertz)教授、史密斯(Robert Alan Smith)副教授、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博士以及其他数位科学家和学生。

是年28岁、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卢刚悄悄出现在会场,静静旁听约5分钟后,他毫无征兆地掏出一把塞满子弹的左轮手枪,开始射击。

戈尔咨教授(也是卢刚的博士生导师)首先应声倒下,卢刚又对准他的脑后补了一枪;尔后,抢口转向史密斯教授,砰砰,两枪;直到此时,其他在场人士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恶作剧,是真的杀戮,有人逃跑,有人晕倒;随即,卢刚将枪口瞄准他的同学山林华博士,向其脑部和胸膛连开数枪。

枪击这三人之后,卢刚并未停手,转头来到二楼208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系主任尼克森(Dwight R. Nicholson)。

在确认尼克森已经死亡后,卢刚出人意料地又回到第一现场309室,检查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三人是否全都死了?此时,几名学生正在抢救还未断气的史密斯教授,卢刚挥枪将他们赶走,迎着史密斯惊恐而哀求的眼神,补了致命一枪。

随后,卢刚来到旁边的生物系大楼,从一楼一直走到四楼,似乎在寻找特定目标,期间他曾遇到数位师生,但并未开枪滥杀。

在寻找未果后,卢刚又来到行政大楼,冲入一楼111室的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柯莱瑞(T. Anne Cleary)前胸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刚好在室内的学生秘书茜尔森(Miya Sioson)试图报警,也被卢刚射了一枪。

最后,卢刚来到二楼203室,用杀人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枪击过程看似漫长,实则不足20分钟,卢刚辗转4个现场,共向6人开枪(5人丧命,女学生茜尔森全身瘫痪),目标明确,行动冷静,甚至不忘检查目标是否死亡并无情补枪。

卢刚所用的左轮手枪

卢刚18岁考入北大物理系,1984年通过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严格考试,于1985年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就读于“公立常青藤大学”之一的名校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作案之时他已在此就读6年,并刚于5月份取得博士学位。

看起来整个一聪明勤奋、前途光明有为青年的履历,是什么让他在大学校园中做出如此惨烈的同归于尽式杀人行径?对自己的导师、同学又是哪来的这么大仇这么大怨?

警方在事后截获了卢刚事发前几天寄回国内的包裹、家信、汇款等,并找到了他事前写下的四页英文遗书,而媒体则大量的采访了卢刚生前的同学,汇总起来大体可以捋出惨案背后的杀人动机。

首先还是那句老掉牙了但你又不得不承认确实有道理的话——“性格决定命运”。在同学们眼中,卢刚是一个刚愎自负、目中无人、时而埋头研究、时而放浪形骸的人,出国前就个性很强,孤僻,不合群。出国之后,似乎变本加厉,在与留学生同乡的相处中表现的情商非常低,据曾经与卢刚同住一室的爱荷华大学教育系博土生赤旭明回忆,卢刚自视甚高,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久而久之,与留学生同乡关系愈加疏远,又融不进美国社交圈,几乎是没有朋友只做研究的状态。

如果仅是孤僻不合群也不算什么,世上多的是孤独的人,至少卢刚在学习和研究上依然是佼佼者,然而他很快又遇到了一个抢去他仅剩荣耀的“仇敌”——本案的受害者之一山林华。

被杀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是年27岁的山林华出自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性格上与卢刚截然不同,热情开朗,喜欢活动,人缘极佳,曾担任爱荷华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威望颇高。他比卢刚晚两年来到爱荷华大学,但在学业上很快超过卢刚,更深得导师欣赏,毕业前已有三四篇论文已刊登在行业权威的(JGR)刊物中。毕业论文更获得了全校最佳论文奖,拿到学位的时间比卢刚还早上半年。

与此同时,卢刚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顺利,博士论文几经反复,好不容易毕业后,找工作的事始终没有着落。看到山林华的成绩,卢刚心中颇不服气,愈加失衡,认定导师刻意刁难自己,在他找工作上不帮忙,以及对山林华违规照顾,他曾几度就山林华论文得奖事向系里和校方提出抗议及申诉,但毫无结果。

嫉妒和不公在心里滋长,种种矛盾日益深化,隔阂愈加撕裂,好像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刁难他,都在给他下绊子。而身边又没有朋友可以交谈,可以舒解,卢刚在苦恼中越陷越深,渐至走火入魔……

 5 ) 看看你,你像个什么,你应该像个中国人。

    中国人软弱可欺,所以导致我们今天被围起来,不能够自由的遨游四海,可怜的免签只有那几个卑微的地区。
    不仅我们被围起来,我们还被围起来做工人,成为世界工厂。我们为全世界服务,用我们的手,制造出成果,以低廉的价格送到全世界去。但,你不能离开这个圈子,叫“猪圈”更适合。
    然后,一部分人出去了,以为自己到了新世界。比如卢刚和山林华,这两个对立的。
    “快看,世界工厂的工人们出来了,还不赶快做工?”
    于是,世界工厂的孩子们继续扮演工人的角色,是在圈子里习惯了吧,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还是那样子。
    有一个叫卢刚的人,有不属于这个圈子的性格。从资料来看,他的性格更像美国人,硬气、坚持、倔强。
     美国人欣赏拥有这些气质的人,但这些气质,此刻竟然出现在一个本应该做“世界工人”的人身上。不不不,这土地上,只有白皮肤的人才配拥有这种气质。黄色的人敢要这种公平?只有顺服的,才能在白色人的土地上生存哪。
    ” 卢刚,看看你,你像个什么,你应该像个中国人。“
     像羊就对了,跳出圈子仍然是羊,变成虎豹的,仍然要它像羊,不然,就回到那个圈子里去吧。
     卢刚被逼急了,于是,枪响了,震惊了。
     如果中国能多几个虎豹,让人不敢随便轻视,不可以轻易将重担压在中国人的身上,这也许就是世界工厂转变的希望。
     可惜这就是奢望。
     你能要求绵羊作什么?
     

 6 ) 时空错位,恶俗嫁接

本片根据1991年留美学生卢刚事件改编,我也正是由于其「真实事件改编」的性质去搜寻观看这部电影的。看罢,我只能劝谏后来人,这根本是毫无意义的烂作。此外,千万远离执掌本片的那位华裔美籍戏剧导演——陈士争,因为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溢满了对中国文化的恶意贬低。

影片于2006年5至7月间在美国犹他州拍摄,想讲述的故事年代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故事开始时出现3.5寸软盘和卧式机箱样式的386电脑这种硬件设施,说明确实想用道具来还原当年场景。中国学生的发型显得老土,衣服也都是蓝灰色调,最具标志性的是那一副副顶在中国学生鼻梁上的大黑框眼镜,造型和1991年播映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大致相仿。可是美国人方面呢,却又完全一派当代造型打扮,基本就是2006年的惯常妆容。

我从没有亲身去过美国,更别提九十年代的美国。但影像可以记录生活,1994年开播的美剧《老友记》连续播出了十年,对比最后一季和第一季的人物造型,便可印证我所言非虚。中国大陆1993年播出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远赴美国取景拍摄,都说明当时的美国人审美观一样显得土里土气,绝非电影《暗物质》中表现的那样现代。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影片中的留美学生居然在看电视播出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间或还夹杂一句李亚鹏版《射雕英雄传》的说话声音。这两部电视剧可都是2003年之后才有的,如何能够一边用着90年代的3.5寸软盘和386电脑,一边却又能看着2003年的电视剧?

更可气的还在后面,影片中凡是出现刘星家人在中国北京生活的画面时,都要特意套上泛黄色重颗粒滤镜,显然是做旧处理的手法,再和美国生活的写实镜头两者剪辑连接到一起,更凸显中国有多么落后。天哪,原来导演在这里的世界观居然是蒸汽朋克——落后与先进共存,可为什么偏偏只表现出中国的人和物是落后,而美国的却又都先进呢?再看看里面描绘的中国留学生,刻意选取诸多劣迹行为来表现。我不否认这些现象存在,但在人心里自尊与自卑是一体两面,在外在表现势必也同时有尊严和卑贱,为何偏偏只知道表现卑贱,却无视了这些留学生都已经是博士学位的精英身份了呢?

环顾男主角刘星周围,整间美国实验室里都是中国学生,整个学生宿舍里也都是中国留学生,几乎就连整所大学里也都是中国学生,看不到其它国家和肤色的学生,多么诡异的世界。同宿舍的那几位中国留学生,都是皮肤黝黑,品行趣味尽显低俗,中式英语磕磕巴巴,如果把他们的形象放到任何一部农民工题材作品中都属反面形象,居然还硬说他们是受过十几年中美两地教育的高端人才,这何尝不令我感到愤怒。

陈士争导演曾在媒体采访时说:“对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卢刚是英雄。这些学生为了适应现实,不惜将美国梦变小。但卢刚不肯妥协,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灭时,他也随之消亡。”从如此片面的角度立论,继而揉合他个人对过往经历的报复,以上这些时空错位,恶俗嫁接以及蓄意的贬低都齐刷刷出现在这样一部争议性话题的电影中了。

为了更多了解这位导演,我又特意看了他2010年执导拍摄的中国版《歌舞青春》,原本美版洋溢青春欢乐的歌舞剧,到他手中立刻糟践为充满低俗气味杀马特风格神经片,当然他不会忘记加入他喜欢批判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和无知,足以令两代中国观众作呕,尽是世俗化贬低的满怀恶意都溢出屏幕之外了。

我在网络上更多了解陈士争导演的过往经历,只能愈发领略这个美籍华人是蓄意对中国文化报复:1963年生于湖南长沙,幼年时在动乱中目睹其母死于非命,其父被下放,自己在湖南人办丧事的场所跟着学唱戏;1987年赴美,修读纽约大学戏剧导演硕士,因为数年后的事件变成美籍华裔;1996年前他以华裔演员的身份混迹于西方剧团不得志,直至1999年他凭借湖南花鼓戏背景和多年美国经历,跟风在林肯艺术中心导演昆曲全本剧目《牡丹亭》,终于引起轩然大波,不仅限于戏剧和戏剧团层面的指责,甚至险些影响当时的中美关系。而后他更是不断改编中国传统名篇,以曲意迎合西方人对东方的猎奇心,杂糅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不论是什么题材什么剧种,都要同时用上评弹、京剧、秧歌、杂技和高跷,人物造型都要变得鬼神妖魔一般,在外国人眼中自然显得火爆热闹。

陈导演离开中国时间太久,也不愿再认真关注中国当代,大概也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只记得把曾经的愤恨都宣泄在作品之中,将恶意泼洒给观众。因他的经历频繁涉及上层建筑问题,我也不愿多谈了,我只能喟叹,正是有陈士争导演之流的存在,东西文化差异的鸿沟只会更为难平,彼此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也只会更为严重。最后借用前人的语句赠予美籍华裔陈士争:「丧失文化品格的伪文化的有意制造者」。

说回《暗物质》这部电影,陈士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源于一位对中国未来很感兴趣的投资者喜欢这个故事,赞助他独立制片。能邀请到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因为他们刚好做邻居。而关于刘烨的参演,有传闻是被导演骗上贼船,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根据IMDB查到的情况,该片在2007年前十个月里曾拿到美国和欧洲8个小型电影节中参展,迟至2008年4月才在美国包下两三块大银幕公映,共斩获三万美元票房,不知道够不够演员们的盒饭钱。

观众们对于原型事件的关注,掩盖了电影的毫无诚意。关于原事件,1992年的《华夏文摘》十一月号增刊上曾刊载报告文学作品《万圣悲魂》,作者刘予建是在走访多位当事人亲属及同学整理诸多材料后完成,虽然也有受到受访人写信辩驳,但整体逻辑是可以自洽信实的。

 短评

实在难看的不是一般般

4分钟前
  • 罂粟
  • 较差

简直不想评价。

7分钟前
  • 苏比
  • 还行

6/10

9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不应该

13分钟前
  • llxx8023
  • 推荐

似乎没想象中震撼

15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只能说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17分钟前
  • ice小鱼吃冰块
  • 推荐

更加喜欢刘烨了

18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听老外讲英语总能懂个八九不离十,听咱国人讲英文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奇怪不?ps.瞧那结尾,改编也不带这么戏剧的呀~

21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很不爽.

22分钟前
  • A 涂
  • 力荐

这个悲剧不是卢刚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海外学子的通病,而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卢刚自身人格缺陷,整个中国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

25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还行

28分钟前
  • 还行

宇宙不是无端爆炸的,它需要一个引体。

30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真傻

33分钟前
  • 占朵
  • 还行

太沉重呀太沉重

37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因为结尾 多颗星

41分钟前
  • jiji
  • 还行

让人一如既往失望的刘烨

44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还行

穿的那身衣服跟郭晓冬很像啊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要不是有梅姨在 不会给三星的~~

50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准备出国留学的以及学生经历一路优秀即将考入大学的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会少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55分钟前
  • Tiger
  • 还行

不错

57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