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似乎是电影经久不衰的主题,但多的是屌丝逆袭的故事或是强行灌鸡汤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羊与钢的森林》里的梦想,是诚恳、真实、不着痕迹的,它让我看到成长,看到无数种人生,看到自己。
一直觉得山崎贤人土帅土帅的,从北海道山林里走出来的少年,朴实木讷,充满拼命向上的渴望,是很适合他的角色。影片的开头外村只是乐器店的学徒,结束时他也只是一名正式的调音师,并没有变成给一流的钢琴家调音的音乐会特约调音师,这很不符合一般的梦想类电影套路,却很真实。影片关注的是外村精神上的蜕变,从刚开始的迷茫困惑到后来的沉着笃定,这期间遇见的每一个人、听到的每一句话、触碰过的每一架钢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学徒时期,他不断地在追问,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调音师,怎样才能有才华,彷佛一个惴惴不安的职场菜鸟。前辈们几乎没有一个准确的解答。怎么调好音?要与弹琴者感同身受。什么样的音色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前辈用原民喜向往的文风回答道:“明亮恬静清澈的让人怀念的文体,语言稍显稚气内涵严谨深刻的文体,如梦似幻却又脚踏实地的文体。”几组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令人更加捉摸不透。外村用笨拙的字体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完全弄明白其中的含义,达到这样的目标,可能是需要一辈子的事情。谁都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谁也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是不可复制的,而原先困惑不解的问题,最终都会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与思索中找到答案。
柳说:“才华就是对一样东西的热爱吧,比如无论怎样都无法放手的执念,无法放手的感情。”以前的外村总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中确定自己的才能,想要像柳一样有灵敏的耳朵和灵活的手指,殊不知柳也有自己的局限和挣扎。其实一架不和谐的钢琴,错不在调音师的手艺,而是调音师和琴手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微妙的心灵感应,也即默契。这种心灵感应源于对钢琴共同的热爱与坚守。好在,不论是外村、柳还是佐仓家的姐妹,他们都是为琴而生的人。
影片的镜头语言非常丰富,从北海道的漫天大雪、茂密的森林,到黑白的琴键、热水冲泡的茶袋,既有宽广的视野,也有对微小事物的关照,风景美得令人窒息,细节还原了生活。音乐是诉诸听觉的,电影通感,将其与视觉、触觉、嗅觉相关联,营造出飘渺空灵的浑融的意境。听着美妙的琴声宛如行走在山林之中,闻到树木和泥土的气味,感知潺潺的流水。一首钢琴曲,是需要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的,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宫下奈都在与本片同名的原作里写,“借助某一样东西,撑着它站起身子,为自己的世界建立秩序。拥有它便春暖花开,失去它便天塌地陷。”这几乎就是本片中那些把钢琴当做生命的人们的写照,他们幸福又痛苦,因为这透明无色的音乐能通往另一世界,他们也因而注定拼搏一生,只为能依附其旁不离不弃。对于主人公而言,羊毛毡槌敲打琴弦,迸出的带有颜色气息的乐音,将他带回的永远都是森林。他一次次通过钢琴回归的,正是他以十足坚定离开的,小路尽头总有奶奶坐在椅子上守望着他的,家乡的森林。
本片最美的镜头,要么没有声音,要么只有声音。
没有声音的是北海道之景,无论冬夏,绿树或雪山,都足够承担一段影片中的静谧,让人忘了呼吸。长车驶过黑白凌冽的山脊,叶片在阳光里变得透明。导演多次用突然插入的静景在观众中进行着召唤,使人蓦然感知到凌驾于声音之上的音乐性,那是自然的、情感的、思绪的音乐性,正如毡槌能敲打出羊毛和森林的味道一样,无言的自然本身有时也能直接引发人体内的音乐共鸣。
有声音的又分两种,一种是钢琴家,他们各有风格追求,或明亮或硬朗,像溏心或全熟的白煮蛋。相同的是当他们敲击琴键浸入其中,他们的背影永远是孤独的,灵魂却走入了另一天地,以至于他们显得无比小,又无比得大,他们所透露出的感情,也许自己都无法参透。
另一种是调音师,他们从不弹奏完整的乐句,而是耐心地按响琴键,用耳朵、手指、臂膀和眼睛拥抱着钢琴,赋予其钢琴家的个性,让音调能完成诸如“打进耳朵里,又一下扩散开”的高难度动作。他们秉承着日本最负盛名的匠人精神,即不惜以生命和灵魂来理解手中的技艺,无怪乎他们能从中刨掘出源源不断的哲理和艺术,能准确地用诗句概括所追求的音色:“明亮澄澈,倍感亲切……看似甜蜜放纵,却像事实般可靠。”
本片的光影色调和节奏处理都非常出色,又一次成功地把人物的温度放到了每个角色里,保持美和格调统一的同时,通过精心安排的叙事节奏,让它不至于犯文艺片常有的冗长乏味之通病。若说遗憾,在于可能受时间所限,没能像原著一样,很完整的诠释“羊与钢的森林”的含义,由于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相似性,其实中国观众是恰好能理解的。作者在原著中提到,“善”和“美”这两个字,都是来源于“羊”,而古代中国,羊也曾经是一种象征,作为献给神的祭品。其实善良也好,美丽也好,这些大家从一开始就苦苦追求的东西,或许原本都是羊,其实从一开始,它们就在钢琴里面了。
这大概是钢琴所能拥有的,最浪漫主义的故事了。
可能我也不太懂欣赏这类作品。说实话剧情不怎么样。故事情节不是太能get到。感动点也很少、偶尔有几个笑点。打光不太好、所有人都很黑。给人有点阴暗的感觉?get到了铃木亮平的好看、流着汗打鼓的男人好像在发光啊真是诚可贵。砂漠的花是首好诗、我觉得对每个人应该都会有帮助的。导演还是很给力的、好几次给了贤的眼睛和睫毛特写镜头。每个弹钢琴的人最终都是孤独的、而调琴师便是默默陪伴他们的存在。而流着汗的调琴师正在闪闪发光呢,笔芯。
一台钢琴大约有6000个部件,分到每个琴键上有24个调整点,调音师的工作目标则是将88个琴键全部调整正确。演奏者们对于钢琴音色的特殊要求则是对于各自的人生感悟的投射。调音师的工作更是要能够体会、领悟到演奏者心灵深处的隐藏情愫。故事中所展露的情绪有忧郁、稚气、迷惘、清新、明亮、恬静、严肃、明媚、坚忍、清澈、伤感(有几个桥段分明品味到了《入殓师》的感觉)......对应着片中北海道的四季轮回,娓娓道来。
“明亮恬静清澈的、让人怀念的文体;语言稍显稚气、内涵严谨深刻的文体;如梦如幻、却又脚踏实地的文体。”
演奏者是亲历者,调音师是旁观者、记录者,亦是默默陪伴的安慰者。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份情感都无法取替。你的人生是什么样的音色?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绽放......
Be better.
影片的色调、光影、摄影调度、画面切换及配乐与剧情发展(人物的情感状态)很搭,而主题曲则是久石让+辻井伸行的黄金圣斗士组合!山崎贤人看来已经坐实了“漫改小王子”的称号,三浦友和稳若磐石,上白石姐妹好难得的同框,铃木亮平散发着温柔的光芒。
“琴槌敲击在琴弦上,奏响了一个个音符。如果说钢琴是把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美好事物汇集起
来编成音乐的奇迹的话,无论会有多么宽广,我都将始终畅游在这片奇迹的森林里。”
是在看电影吗?我错以为我去听了一场很棒的钢琴演奏会。从贝多芬到肖邦直到安室奈美惠的《Can U celebrate》和最后片尾久石让的千与千寻的《the dream of the lambs》满足感爆棚啊。没想到山崎贤人能放下浮华,直接演出朴实笨拙和内心的纠结,果然处女座在线。今后还会关注他吧。一个小搞笑,影片里外村接过板鸟递给他的象征着传承的调音扳手时,我耳朵里听到了某人说,三浦友和。我不认识三浦友和怎么了,你不认识的人多了。譬如电影里出现了原民喜的诗,知道他抑郁成疾卧轨自杀吗?虽然他写下了漂亮的字,“虽然看似甜蜜放纵,却又充满严谨深邃。虽然如梦如幻,却也如事实般可靠。我追求这样的文体。”可以二刷吗?想再听一场。小说作者的意图是写下了美和善(里面有羊哟),还有一种隐忍般的坚持(如同钢铁般的)。
北海道的森林和雪非常美、音乐也非常美、贤人的演出像水和空气一样自然、一个懵懵懂懂憧憬音乐的调律小学徒。
喜欢颓废小伙尘封的旧钢琴被修理好的那个片段。这部可惜在还是差了一点火候,本来可以成为像入殓师那样完整的职业治愈作、我喜欢片中的一段话,来自作家原民喜:
明るく静かに澄んで懐しい文体、少しは甘えてゐるやうでありながら、きびしく深いものを湛へてゐる文体、夢のやうに美しいが現実のやうにたしかな文体……私はこんな文体に憧れてゐる。だが結局、文体はそれをつくりだす心の反映でしかないのだらう。
片中音乐:
节奏慢,偶尔拖沓。感人桥段用力适当,可以。闲闲还是很好看!两姐妹演员这个钢琴功底感觉是真的。看完以后对调律师这个职业有了很多理解。但是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都凑在一起就显得不着边际。
令人可惜的是本片没有发展成一部匠人电影,虽然强调的是调音师的专业精神,但拖沓的节奏和矫情的情节毫无吸引力,恐怕只有钢琴爱好者和山崎贤人粉丝才能看出乐趣,一弹钢琴就置身森林中的画面不要太抓马。
可以讲出声音传递的过程这个概念也算是完成了一小半。在职业方面没能做到深入浅出,是一大败笔,而具有冲突性的情感故事,也没能在期待的节奏中完成,全片就只能看软萌的山崎贤人了。
siff首部,失望,似乎今年新日片容易踩雷;平和职人进阶片,入殓师那挂,这部讲调音师,但真是蛮拖沓散漫的,起码能剪掉20分钟;男主雪地跑摔矫情地彻底受不了了,调音师和演奏者的关系有点像编辑和作者,你要把自己当回事,但不能太当回事,毕竟生产者是根本;久石让配乐和通感联想蒙太奇加分。
破功,SIFF第一睡...没想到贤贤还能演文艺片,调音师也是个有趣的职业呀!
电影节奏缓慢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整体刻画的匠人精神和音乐意境我个人非常喜欢。你贤的这个角色感觉很接近他本人天然的特质,也算是本色出演了。然而最大的亮点还是上白石姐妹,果然人类的最高梦想就是同时拥有上白石萌音和萌歌!(醒醒
就很怕这种电影,节奏缓慢,故事性微弱。情感具有关怀,有很有诚意。但是就也真的无趣。从电影上来说,各个技术环节包括表演都不差,但就是不“好看”。#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对一样东西的热爱无论怎样都无法放手的执念无法放手的感情坚守这份无法放弃的感情就是才华吧。
日本的匠人精神真是深入骨髓!爱好不一定要变成养家糊口的职业,让它成为你的生命吧!
日本的匠人精神,总是把一门技艺发展成像是套玄学,充满了精妙到不立文字、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法门,想要在此领域里精进,不止要做到倾心、专注,还得靠一点灵光一现的悟性,就像本片里调音师的“绝对音感”,就像寿司之神手心里的一撮米,永远不会多一颗,也不会少一粒,以致于在外行眼中基本属于扯犊子,时常被嗤为无稽。但我相信有这样一个“绝对领域”的存在,在那里,某些东西不可说,全凭悟。所以,才能固然是永远无法放手的热爱,也是上帝在一个人大脑皮层上种下的刻度。当一个人深入某项技艺到某个程度,他可沟通的人就越少,就注定是、终究是孤独的。嗯,北海道的风光太美,我要选个冬天的时间再去一遍。
我儿子可爱,另外铃木亮平好适合这个角色。
在去北海道之前看了一部这样的电影,感觉很应景似的,节奏有点缓慢,人物有些夸张,但依然是我喜欢的类型,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对调音师的职业追求:明亮澄澈,让人倍感亲切,看似甜蜜放纵,但严谨深邃,看似如梦如幻,却像事实般可靠
日本真的很适合拍这种类型的片子。。但这个开头还行,看了一半,实在是有些无聊,弃。
从剧情到制作都十分造作和俗气,“音乐不是竞赛”这句挺好。
这么无聊又墨迹的电影我居然能坚持到散场。。調律師的职业适合有强迫症的人来做
看看这部电影吧,这才是真的在说调音师的故事,说这个职业,而不仅仅是人。
太慢了。刚好最近被推印度的调音师。
古典乐爱好者、钢琴爱好者和北海道爱好者必看的电影。仔细感受着春末夏初风吹着树林的沙沙声,踏着雪、踩着落叶的脚步声,调琴时部件摩擦或摆动的细微声响,外村或急促或忧愁的呼吸叹息,和超越语言的表达力的音乐,这是一部忠实呈现原作并超越原作的,安静的,动听的,美丽的,缓慢的,细腻的电影。
小高潮太搞笑(男主扑倒在地的原因…),后面中规中矩,闲闲倒也没有很不会演戏
1.明亮清澈又严肃深邃,从第一个音符响起的那刻,深海也好,森林也好,人生或许就有了新的色彩,新的可能,新的世界。2.弹琴的人是孤独的,调音师就是陪伴在他们身后的人。3.闲闲也能hold住闷闷的文艺片。4.萌歌萌音姐妹是真·宝藏女孩。5.北海道雪景&久石让配乐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