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HD

主演:凯瑟琳·赫本,拉尔夫·理查德森,杰森·罗巴兹,迪恩·斯托克维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2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3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4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5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6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3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4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5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6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7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8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19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夜漫漫路迢迢196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第7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德尼·吕美特(《十二怒汉》、《黄金万两》)经典之作  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拉尔夫·理查森、贾森·罗巴兹、迪安·斯托克韦尔三位男演员同获)、最佳女演员奖(凯瑟琳·赫本)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凯瑟琳·赫本  影片改编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同名自传戏,将一个男人自家中不可告人的秘密毫不留情、赤裸裸地公诸于世。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戏剧演员青春岁月和他的家庭的伦理片,往事如同幽灵一样纠缠著他,彷佛在他心灵深处跟他在作祟,如果他不倾诉出来,就永远无法安宁。  影片立意深刻,细致感人,几位演员的表演精彩绝伦,颇具震撼力。侠岚第四季浪淘沙小丑Joker星际迷航:奇异新世界 第二季都市传说之女 第一季 都市伝説の女我杀人第一季杀无赦第三季夏日伙伴们小天使海啸与樱花威猛奇兵这个大叔不太囧地狱轮椅电锯惊魂8:竖锯纽伦堡的审判危楼愚夫点燃我,温暖你同行:戏剧治疗之路他人之子2002步入辉煌鬼玩人苦甜之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8金瓶少女人在旅途我的名字叫可汗连理刺客蠢蛋搞怪到永远佛教世界的七大奇观校花冒牌男友重回长江的麋鹿1刑的乌鸦 电影版警徽天职2奇招尽出巴黎谍影褪色的回忆圣特鲁佩斯的警察法语永不屈服幸存者1937

 长篇影评

 1 ) 计划生育好!

如果泰伦和玛丽只有一个孩子,尤金不会死,杰米也不会没人管;如果没有埃蒙德,玛丽就不会因为病痛染上毒瘾,杰米就不会因为嫉妒把麻疹传染给自己的弟弟,他自己也不会变得堕落不堪身心俱疲,泰伦的吝啬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蝴蝶效应。如果计划生育了,这将是一个幸福的文艺家庭。SIGH!!

 2 ) Eugene O'nell and the Four Lunatics

If you tear a desperate man apart, you'll get four lunatics: a rich old miser, a dreaming drug addict, a lost drunkard and a dying nihilist poet. All of them lost in their golden past or illusion, and all of them are unable to escape the web of Moira. They all regret about the things they have done and are doing. They want to undone every mistake they have made and are making. However, the things and mistakes left trails and scars which are so many that become inevitable in every word that the lunatics said and will say. They live in the same house which naturally is called as their home, or in fact, a madhouse.

 3 ) 生活本没有问题,可它是如此疯狂

“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作家尤金•奥尼尔的话正映衬了这部自传性电影的忧郁气质。这出改编自尤金这位诚实剧作家写出的美国悲剧,关于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不和谐家庭关系。导演吕美特通过成熟内秀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现代人的精神信仰危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

“我的悲伤来自于离开所爱的人,而非死亡。”原小说作者尤金对自己的家人是充满爱意的,但正是因为深沉的感情,家族成员之间互相推诿、埋怨、排斥,导演吕美特将人性的情感藏于琐碎的叙述里。通过倒叙、闪回的形式将母亲父亲的过往哀愁一一揭露,两个儿子迥异性格又殊途同归的症结正源于父母扭曲的人格和压抑的家庭教育。

小说的场景设置在父亲蒂龙家消夏别墅的起居室里,餐厅、前客厅、后客厅,共有四幕,分别是1912年8月的上午、中午、晚上与半夜。小说的划分尤为明晰,电影则将其融合,互相穿插,四幕戏基本在影片中打散,包括舞台感和戏剧性的对白。在情节展开上借鉴了《俄狄浦斯王》中的“回顾式”结构,一天的事件浓缩在三个小时的片长里。

爱尔兰天主教的家庭,喜欢莎士比亚的父亲(作者尤金父亲原名詹姆士•奥尼尔),百老汇这个有着最英俊脸孔的演员,彼得莱尔、王尔德、基伯林信手拈来,却因为年轻时候的错误选择让自己桎梏在同一类型的角色形象,进而陷入经济危机,让全家颠沛流离。母亲玛丽(作者母亲原名埃拉昆兰•奥尼尔),家境殷实却因为理想和爱情嫁给了道貌岸然的吝啬鬼父亲,因为没钱看病无意中染上了吗啡毒瘾,小儿子夭折,成天神叨间歇病情发作,对两个儿子爱得炽热却又陷在自我的迷失里无法自拔。大儿子杰米(哥哥原名小詹姆士奥尼尔),不受父母待见,源于小时候将病传染小儿子尤金导致其夭折,成日酗酒无所事事。埃德蒙(作者自己),遭受哥哥妒忌的文艺青年,热爱阅读却身患肺痨。

“如果你把谎言撕碎,那些碎片就是真理。”正如本片的叙述结构,先通过阳光底下一家人絮絮叨叨的玩笑展开,有着中产阶级父权意识的父亲却始终无法融入家人的对话。从第二幕开始,天色暗沉,浓雾袭来,矛盾展开。大儿子杰米对母亲半夜进房间行为的怀疑,以及对小儿子埃德蒙的妒忌和爱,不断萦绕又如迷雾一般,慢慢推出母亲吸毒父亲颓丧的家族秘史。全片好像一堆细碎的谎言,每个人都佯装若无其事,但又暴躁烦闷,然而每段细说和哭诉,都是家庭内部真正正正的矛盾,充满了现实主义力量。

母亲的信仰,父亲的专制,儿子的忧虑,这些爱是给人悲剧性的。原作《长昼的安魂曲》前言里说:“是母亲的苦闷和疑惧先天就遗传给了他。”尤金写作它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年轻时曾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又因犯校规被开除。生病疗养期间,热爱上古希腊富有悲剧色彩的戏剧,阅读了众多名家剧作和希腊悲剧,后开始习作戏剧,被冠以“美国戏剧之父”之称。从20世纪30年代起,尤金就想构思一部包括11个剧本的连续剧,而完成后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务必于他死后二十五年才可发表。尤金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个美国现代史上最混乱的时代。有人曾说,“这个天才和酒鬼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谢幕”。

雾让所有看起来悲哀而伤感,这是尤金•奥尼尔小说中常用的意象,尽管仅出现在七部剧中,却拥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在奥尼尔最初的海洋意象剧作中,就曾有一部叫作《雾》。吕美特也将它化用在电影里,雾灯反复出现在家人的对话之中,“那是什么声音?”所有的主人公都用大雾明指或暗喻周围模糊不清的环境,犹如家中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解不散,化不开。影片中所描写的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的牢笼里挣扎喘气,导演以物质繁荣与精神荒原的对比催醒人们反思。这正是尤金创作后期返璞归真的风格。电影贯穿一种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融为一体的写实倾向,在非常生活化的场面和言行中,蕴含着深沉的悲剧性冲突。

不由得想起最近艺术联盟展映片《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是丧子之痛带来的人性弯曲,一位是表现得隐忍克制和拘谨压抑,一位是间歇性发作的神经质。尤金小说最关注的主题,是外在压力下人格分裂的扭曲。文字里烙下了现代各种心理分析学的印记,弗洛伊德精神心理学被融会贯通,又弥漫着古希腊的悲剧色彩。吕美特将这种悲剧力量细致地渗透其中,让人看来如鲠在喉,又觉逼真好似近在咫尺。观众与荧幕的距离就是对话于耳膜的鱼贯而入,凯瑟琳赫本的演绎将一位悲痛母亲的决绝分散在眼前的稀疏平常,似乎还不够生猛有力,但是敏感多疑的形象依旧跃然纸上。

“一出真正悲剧中的幸福,要比迄今所有具有幸福结局的剧本中的全部幸福还要多。”痛苦长夜里的母亲玛丽,和安提格涅、俄狄浦斯、哈姆雷特一样,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生活本没有问题,可它是如此疯狂,在每个悲剧人物的身上,又能找寻同样感悟的共鸣,尤金是如此坦率和诚实,他用血和泪水刻出了这记忆的残片,将家庭伤疤撕开予人,探寻人类精神异常关系的病症。

载于2017年外刊,此为原文,禁止转载。

 4 ) 让人心烦的经典。

1

家庭4个成员大撕逼的表演,当然会让我们联想起很多自己的内心戏。失败的历史,不幸的家庭。

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喜欢买便宜的二手货,我的妈妈却喜欢买奢侈品,他们过去的争吵有一小半也是因为这个。

当然赫本主演的妈妈还失去过一个孩子,如今因为治疗手上的风湿病而导致吗啡成瘾,也是因为不想花钱请庸医导致的结果。眼下小儿子埃德蒙得了肺结核,可能也会导致类似的结果。她的理想特别强大,既想当修女,也想当一个职业钢琴家。而她却爱上了一个戏剧演员,并且当了他36年的妻子,为什么她老会提一夜情酒店呢?是因为这个吝啬的男人只愿意在演出季的时候住这样的酒店。在后来的父子谈心当中,我们知道,其实这个父亲是小时候穷怕了,10岁就一个人打拼,成了家里的bread winner。

如此撕心裂肺,我想起了自己在25岁时第1次读这个剧本。你会和埃德蒙同感,因为他就是奥尼尔本人。记得我当年读了一些传记材料,他写这部剧真的是非常痛苦。

总是有真实流露,还记得在中段埃德蒙演出了一段波德莱尔吗?然后爸爸检查他的藏书,他读的是伏尔泰,卢梭,叔本华,易卜生——这些人都是无神论者,傻瓜,疯子;还有你的诗人波德莱尔啊,还有斯温伯恩,奥斯卡王尔德,惠特曼,爱伦坡——拉皮条的和堕落者啊,我那里有三套莎士比亚,你可以看一看。

你那肮脏的左拉,还有你的但丁——他是个笨魔鬼。他们令人不快的话题,一个又一个。家里就是这样。妈妈就像一个鬼魂,不断的从楼梯上走下来,大家听了他的声音又不敢过于夸张,有点像哈姆雷特的父亲一样。

远方的雾号非常有感觉,而且贯穿这部剧始终。我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吕梅特这部电影不算是电影史中最好的,肯定不算是戏剧改编电影最好的一部。我突然想起那是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也是这样。这就是我所说的存在主义表现方式。

发完这个想到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你得是爱尔兰人,第二你得长期酗酒,第三你得有个够糟糕的家庭。

但你永远应该祈祷,你的家庭不会有奥尼尔那么悲惨。 2

 5 ) 长日入夜,一切随风逝

真是一个大错,我生而为人。假使生而为一只海鸥或是一条鱼岂不是更好?作为一个人,我永远是一个生活不惯的外人,一个自己不怎么要,也不怎么被人所要的人,一个无所依归的人,始终不免有一点儿爱上了死亡! ——尤金•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

真正的悲剧都是让人无言以对的,而生活原本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作家尤金•奥尼尔不仅外扬,还将家丑写成了传世经典,让这个痛苦的故事一遍遍在舞台上演。《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译作《长夜漫漫路迢迢》,或《长日将尽》)是尤金•奥尼尔的自传体剧作,倾注了他极大的心血,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又特殊的地位。该剧不仅在话剧舞台上长盛不衰,也数度被影像化。

上世纪中叶,大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将这部剧搬上了银幕,这便是1962年版的《长夜漫漫路迢迢》,由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凯瑟琳•赫本主演,虽然片长近3小时,但剧情紧凑对白精彩,每个演员表演都出神入化,是极其经典的一个版本。片中的几位主演全部荣膺当年戛纳电影节表演奖项,堪称影史佳话。

为什么获得平静与幸福那么难?为什么相爱的人都在互相伤害?为什么我们总是对亲近的人那么刻薄那么冷酷?

尤金•奥尼尔以自己亲身经历再次证明了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真理。虽然这是一部讲述“人人都可悲可恨,但人人都是无辜的”的艺术杰作,但全剧中,我最能理解的,反而是凯瑟琳•赫本饰演的母亲。

母亲

她是一位悲哀的女人。她把青春献给了丈夫,把一生献给了这个破碎的家庭。在喧嚣的白天,在人们面前,她如同一个“演技派”女演员,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努力表现地很正常,努力伪装成一个幸福家庭的女主人,实际上很辛苦也痛苦。

但只有到了白昼已逝的漫漫黑夜,她才会灵魂归位,重新回归到那个本真的自己,但她的灵魂是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每当浓浓的海雾升起,世界仿佛末日一般迷离莫测,身在海滨小屋里的她便再度陷入疯狂的痛苦当中。

黑暗的长夜,她像一个迷失自己的悲伤游魂,在亲人周围来回走动,时而疑虑纠结,时而抑郁悲愤,时而侧耳偷听,时而掩面痛哭。

她眼里总是饱含着流不完的泪水,似有无尽的委屈心酸。会在一家和睦地团聚时,忽然痛哭流涕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但外人也只是看到了皮毛般的表象,难以走进她的内心。她的痛苦也只是她一个人的痛苦,只能由她一个人独自背负。

原本最理解她的丈夫,却总是对她的痛苦置若罔闻,她深爱的两个儿子,一个身患恶疾无能为力,一个总是愤世嫉俗处处恶言相加。所以她不难理解对这个家心灰意冷,不停抱怨不停回忆过去,想象着那些回不去的幸福往昔,想象着那个刚出世便早夭的女儿,想象着假如她还在世上,自己将如何安慰如何幸福。这种痛苦的遗憾又深深刺激了她,使她变得歇斯底里难以接近,并转而将痛苦迁怒于家人身上,对着一屋子的家人发泄着无名火。

所以我们看到了生活深层次的症结。

生活的不幸腐蚀了人心,它束缚了每个自由的灵魂,让每个人都折断了轻快的翅膀,当四目相对的相处时,人们难以互相信任理解,只能彼此伤害互相牵制,以至于互相嫌恶憎恨。结果都两败俱伤。这一点在深爱的人身上尤为明显,特别是一个有不幸过去的家庭。

从母亲祥林嫂般喋喋不休的倾诉中,观者明白,她也曾有过梦,有过纯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她梦想着成为一名钢琴家,也梦想着在修道院里日日对着圣母玛利亚虔诚祈祷。那时的她和所有爱做梦的天真少女并无不同。直到她遇到了英俊的爱人(也就是现任丈夫),并且迅速和他组建了家庭。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被幸福的假象蒙蔽了双眼,婚姻只会让深爱的人互相伤害折磨,可爱的人们都变成一个个死气沉沉会喘气的活死人,当她意识到家庭原本只是一座冠冕堂皇的荒凉坟墓时,为时晚矣。这时,她已经是好几个孩子的母亲,曾经的青春梦想早已离她而去。她一无所有,所剩下的,只是日日面对着黑漆漆的凄清住宅,日渐变丑老去,独自饮泣追悔。这是一个女人所最不能忍受的。

是母亲被生活欺骗了?还是生活原本如此,天真如她从来不曾把生活的真面目看清楚?

母亲本性又是善良的。遭遇生活不怀好意的欺骗,原本她有权利去计较去报复去玉石俱焚,她有自由去放纵自己去狠狠伤害每个亲近自己的人,她完全可以凭着委屈把好好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但是她没有,起码她内心不想这样做。

她毕竟是爱这个家的。转而,母亲选择了伤害自己,她借助吗啡麻醉自己,以至于在家人喋喋不休的指责鄙夷中,她心甘情愿地做一个有母性的“瘾君子”,她选择毁了自己,而不是转而走向卑劣的人性深渊,试图一个个摧毁身边的亲人。

作为这个家里最理解母亲的人,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说,不要责备你的母亲,她也不容易,她已经很努力地在克制自己了。

每次母亲登场,全家人都会变得感情复杂,恐惧担心她,憎恶怀疑她,还得关心她,怕她旧病复发,同时又不停用言语伤害她脆弱的神经。他们都深爱着她,为她的神经质抓狂,却又时刻担心她会忽然崩溃。

每当母亲歇斯底里地发狂,以及她努力露出的微笑,无不让人心碎。

很人性化的描绘,幸而尤金没有把母亲写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女神经,或者一个类似《金锁记》曹七巧那样的变态女人。母亲这样的人,在生活里绝非孤例,甚至可以说,所有貌似美满的家庭里都有这样的一个女主人。这样复杂多变的角色,加上凯瑟琳•赫本出神入化让人心碎的表演,让观者无不理解动容。

能看出,奥尼尔对母亲的那份复杂感情,他化身为剧中的那两个儿子,憎恶讨厌她,又无比热爱她,他希望她快乐幸福,不要那么闷闷不乐,但自己又无法改变这该死的可怕现实。生活啊生活,总是在反复伤害着那些深爱着它的人们。

父亲

父亲也是不幸的。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大腹便便的委顿中年人,竟然曾经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万人迷”,美国最有希望的舞台剧演员。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不光是外形,更是灵魂。崇尚金钱的“美国梦”让曾经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如今自私自利的物质主义者。

一个被现实异化的悲剧形象。

一个纯洁美好的年轻人,变成一个穷奢极欲的地主,只需要现实轻轻的一把推手。父亲变成一个锱铢必较的吝啬鬼,不光是自己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他最后变得如此冷酷无情,儿子肺结核需要治疗,他却选择了慈善疗养院,仅仅因为那里便宜。他连家人晚上开灯都嫌浪费,所以家里时刻都黑漆漆如同地狱,因为电费也要付一美元。

家庭的不幸,让他选择了远离妻儿,独自在酒吧寻欢作乐寻求解脱。这样的父亲,无法成为子女的榜样,也无法成为母亲精神的依托。于是每次父亲出场,总免不了各种刺耳的指责和争吵。妻子无法认同这样的丈夫,子女无法信服这样的父亲。

儿子

在这样的家庭里,两个儿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大儿子比较早熟,在外从事过多种工作,最终在父亲的帮助下成了百老汇演员,也经常在父亲的农场上打工赚钱,但父亲却看不上舞台剧演员,指责他是无所事事的二流子,俩人经常吵架,母亲也不喜欢这个长子。在他们眼里,大儿子是“不争气”的典型,除了在外花天酒地吃喝嫖赌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与之相对的,小儿子在家里的地位要好些。父母习惯拿大儿子和小儿子比较,并且说小儿子多么多么懂事善良,看起来家人是很疼爱小儿子了。但是实际上,母亲总是埋怨“不该把他生出来”,父亲也这么认为,究其根源,都和那位早夭的小女儿有关,可能小女儿刚出生时放在育婴房里,当时小儿子去看妹妹,忘了关门,结果妹妹染上感冒不治身亡。从此母亲精神崩溃,要借助毒品来缓解伤痛。

这件事让母亲耿耿于怀一生,她认定,小儿子是个“魔鬼”,故意要让妹妹死,而且家人也把母亲染上毒瘾的事和小儿子扯上关系。言谈之中,总是免不了夹枪带棒的“翻旧账”。

比起父母,两个儿子看起来关系融洽些,但实际早有裂痕。大儿子嫉妒小儿子得宠,所以怂恿他做些出格的事,给他灌输一些堕落的思想,比如教他喝酒,毁坏他的身体,也故意破坏他的形象。长大后,小儿子总是觉得哥哥不懂事脾气太暴躁,俩人也总是争执不休。

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父母的祝福,两个儿子其实活得也很憋屈。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是矛盾而复杂的。要说“恨”未免太过,但是爱也真的爱不起来。于是和父母争吵撕破脸反而成了常态。可是谁心里又是好受的呢?

谁也没有错,但最后怎么就错了呢?

相爱相杀。两败俱伤的“爱”,两败俱伤的生活。

这,原本就是生活的真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真相。

作品

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敢于把生活真实的一面揭示给人们看,而真实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不必粉饰太平,不用强加矛盾。一切水落石出,如百川归海般自然。

“他开始写《长夜漫漫路迢迢》的时候,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在写作的过程中怎样每天折磨自己,让自己受罪。每天工作完了,他从书房里出来,面容憔悴,有时还流眼泪,两眼往往哭得通红,看上去比早上走进书房的人要老了十岁。我想他写完这部戏,把心里要说的话倾吐出来,才好像恢复了自由。写这部戏是他唯一跟他的父母、兄弟得到平安的方法——自己心里得到平安。”

这是尤金夫人的一段回忆。

某种意义上,创作自传式的作品对作者是一种折磨,因为他要重回现场,再次直面内心深处的伤痛,等于受到了二次伤害。当初太宰治写《人间失格》即是如此,写完后便投河自尽。看得出来,尤金打算用《长夜漫漫路迢迢》这部剧原谅这个不幸的家庭,和那个受到家庭伤害的自己和解,和被生活欺骗的可悲家人们达成和解。

1941年,《长夜漫漫路迢迢》写好后,尤金不打算立即发表,他将稿子交给他的独家出版社兰登书屋,叮嘱务必于他死后25年才可发表。我们不难猜出作者当时的心情,面对这样充斥着家门不幸的隐私题材,可能他开始提笔的时候就是纠结的,但作家的使命逼着他不得不写出来,但他不想亲眼看着世人如何妄自评论自己的家人。只有地下长眠后,世上的一切都将从此与他无关,即使是那些痛苦的家庭回忆。

长日入夜,一切都将随风而逝。

 6 ) 墓畔回忆录

    剧中陈列的是四具尸体,已死的,将要的,都面目清晰.母亲是靠着毒药生还的童贞的躯壳.虽然她的手,眼泪.她的每寸姿态和言谈已因婚姻的袒护滋养和祸害成为怨恨的进攻体.对她来说,童贞最为外观的是她缀满花饰的服装.除了那因美好的回忆而深刻的形象重又让自己无染,纯洁而虔诚(这是她借尸还魂的意义),她已经成为一种动作,一位镇定的预告以及用来结尾的面目苍白的收获者.因为她是母亲.
  父亲是墓地的建造者,他利用强势和契约建造了它,并让妻儿追随他规划的手势.他不仅在伦理战场上攻陷了他们,并支配了每次的分配.他是白手起家,刚愎自用的中产的典型.他作为父亲的位置吞噬了他自然的行为.他的贪婪和吝啬成为家人的共识,也是他们的消遣之一.而这消遣却严格的埋葬着他们.
  大儿子是最复杂的国王,因为他清醒,所以也是最早死去的人.他只能残暴的在自己的领土里实施权威.他是瞬息的载体,失衡的存在着.他擅于分享死亡一样分享自己的爱.
  小儿子用不谙世故的想法,用单纯的态度劝导母亲,他试图去协调,挽回这种亡魂般的游走,他是年轻的,所以必需体验了那种造物的自由与融合,象我们将要诞生时那样.虽然之后,某些优柔与沉迷的情感注定成为那盘踞与清醒心脏的鬼魂,让人们在剧烈的振痛后能寻得仪式般哀乐的苏醒.
  黑夜遮蔽了谎言的面貌.大家围坐着.谈话的是母亲,她轻声细语的谈到自己在少女时代的向往,严肃的修女和修道院里的琐事.她一件一件,象跟往昔的密友攀谈一样,数清自己一些哀乐的感受.雾号从远处传来.人们渐渐湮没在母亲泛起空旷的声音里."那是在高年级,冬天时.之后的春天,有些事降临到了我身上.啊,没错,我记得.我爱上了詹姆士提恩.并很是开心了一段时间."

 短评

每一个伟大的戏剧家都有一个悲伤的童年,于是我们看到了Eugene O'neill这个自传性的充斥着痛苦、烦躁的剧本。吸毒的母亲,吝啬的父亲,大儿子是纨绔子弟,小儿子得了肺结核,无时无刻充满斗争性的争吵使全片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Ps:Dean Stockwell帅到掉渣啊!

2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STORY OF A ROTTEN FAMILY”。剧情让我想起去年的《八月奥色治郡》看似普通的一家其实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往,随着剧情深入四位成员的矛盾冲突不断显露,愈发复杂。但是三个小时毕竟长了些,有些地方的大段台词(的确经典!)略显冗长。赫本演的最棒,说实在相比下男角们就舞台感过重。

3分钟前
  • U
  • 推荐

家庭里各种残碎和纠结之事,长期隐痛,一触即发。于你于我,对错难辨。心中的爱演变成别人的痛,痛到责备,痛到逃避,痛到麻木。完美的剧本,完美的表演,完美的镜头调度,叫人怎能不赞叹西德尼吕美特的功力~

7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3.5。感觉就像是导演憋了很久,终于倾诉。台词比较考究,可看性挺强。对往事的痛苦追忆。爱是戏剧性的和悲惨的,所以你会上演那空虚的一幕。ps:看完这片,更加觉得伯格曼的厉害了。请参阅《野草莓》《呼喊与细语》。

9分钟前
  • Cloud-D-Zoro
  • 还行

全家人都处在一种爱恨交织的氛围里,他们责备彼此,仇恨自己,沉浸在自我所谓“辉煌”的过往,为脱口而出的真实又恶毒的话语道歉。吝啬鬼爸爸,瘾君子妈妈,酒鬼哥哥,而最具生活希望的小儿子即将面临死神的召唤,白天仿佛有一辈子那么长,而黑夜更是如同地狱无边无际。Lumet电影非常考验演技也同样捧演员,他在摄影机后如同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把一些刺耳的声音放心地交由演员替他表达,让观众面对难堪的现实,残忍又直观。

13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前半段有些累赘,174分钟的篇幅可以缩短;改编自尤金·奥尼尔的同名作品,所以自然采取了舞台剧的呈现方式,因而考验演技,而四位演员的演技一流,特别是扮演父亲的Ralph Richardson,隐忍和爆发都流露得极其到位,四位一起问鼎第15届戛纳电影节的影帝影后也是佳话一段;家庭戏,中段夫妻的那段对话塑造出婚姻的矛与盾,此前,此后,同样的人,又再也不是曾经的人,感情发生变化,却没有发生位移,痛苦就此蔓延,好的家庭戏一直是我的软肋,容易使我联想,这次是站在了自己爸妈的位置上,他们是怎么想对方的,他们的眼泪我又何曾真实了解过呢?失语;后段集中于父子对谈,兄弟对谈,让家庭的关系暂时“脱离”,观众眼见的是家庭里的个体,他们如何理解对方,如何表达自己,这种情感上的爆发又让我联想被家庭关系长期扭曲下的自己,呼~千言万语不足道啊。

1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吕美特62年的电影版production实在不能配上这出可跻身英语最佳剧作之列的伟大作品。整个节奏有些太赶,扰乱了整个绝望情绪慢慢爬上来的从容。四位演员(某些很棒某些miscast)并不是在同一个世界里演戏,其结果就是每个人的独白都不错,但彼此的对手戏就都没打到要害处。

15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影片立意深刻,细致感人,几位演员的表演精彩绝伦,颇具震撼力。

1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戏剧式电影的典范之作之一。改编自Eugene O'Neal同名自传小说,Andre Previn作曲,Boris Kaufman摄影,泰隆家的漫长的一天,是他们家的每一天,是所有问题家庭红尘炼狱的每一天。令人惊叹的结尾:我们无意间闯入了一个家庭,窥探到它不堪回首的丑闻与内幕,然后又被逐出或自我放逐,这是无人能拯救的伦理悲剧。

17分钟前
  • 卷耳电影笔记
  • 推荐

毕竟是美国人.拘束非常多,所指也非常明确和现实.奥尼尔无疑是个悲观主义者,困圄他们的不是往事,而是经验和人物自己成为生活的那部分,奥尼尔让那些经历过生活的人继续自己的尘世无变故的惩罚,让一个新生的无辜的青年,这个唯一的希望与融合得疾病而死.最后一幕使人们回到初生的起点,那里,人们象幽灵一样诞生于自己的齿唇.

19分钟前
  • 4-ever
  • 力荐

看了50分钟,剪辑有点怪怪的,尤其是一开场显得是个跳跃的错误,明显违背了好莱坞经典剪辑原。表演我也不可以……赫本拿腔拿调的姿态太明显了(即使对于一部戏剧改编电影而言

24分钟前
  • RayonVert
  • 还行

终于看了这部神作。大爱戏剧式电影。虽说有点冗长,不过四位演员精湛的表演和张力使得影片抓人眼球,情节之外的内容颇多。

27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August: Osage County> 与这个故事太像了——滥用药物的母亲,酗酒的父亲,烂泥沼泽一样的家庭关系,再多的独白都都无法消解的祸害。单空间冲突导致《典当商》中克制出色的表演没了,只有用力、眼泪和For god sake,无节制嘶吼叠加成了催眠曲,让人昏昏入睡。

29分钟前
  • 小馁诺娃
  • 还行

最后房间的超大远全景切四人的面部特写再切远全景(光线在窗子中变换),真是好厉害,大胆的使用朴素的方法。赫本大帝的表演相当强悍,牢牢控制住了本片的神经,她又挣扎,她将不同的触感放在不同的关系里,既像在舞台上,又像在自己的领土上,超越了时空的柔软的令人追忆的表演。

32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从形式上讲,一天之于一地,Lumet是上佳人选。但略出乎我意料,四位家庭成员间捉对厮杀不仅炽烈,而且漫长,表演和摄影两方面都深受欧洲影响。美国评论界称其强硬而沉闷,正是最佳褒奖,因为那就是尤金奥尼尔,一个戏剧界真正的当代人,从过去和外围证明了当下仍是不断延续的过程。

33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代餐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看完深入理解了几个点:1.其实是部大女主戏 2.FM绝对是当时演Tyrone的最佳人选(他就是HE版Tyrone……)难说为了大赫本舍弃FM是否是更佳的选择,但拉尔夫的Tyrone无法让我相信他年轻的时候是个万人迷= =说回电影本身,吕美特摄影绝了。结尾那片黑,观众和角色一同心死了

36分钟前
  • 黑特-007
  • 推荐

看到一半想停下来思考人生 pause

40分钟前
  • Derridager
  • 还行

真的好爱撕逼戏尤其家族撕逼戏,话剧好适合家族撕逼,相比《八月奥色治郡》多了绝望和忧郁和文采。家庭每两人遇到就捉对开撕,歇斯底里喜怒无常沉浸在回忆和痛苦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法blame任何一个。好喜欢小儿子,看他无奈的面对这种家庭我也很无奈。这戏角色设计就是为给演员拿奖去的。

45分钟前
  • 自律
  • 还行

两小时煎熬换一小时震撼。父母的戏重复冗长,兄弟的独白精练深刻。这兄弟爱必须影史留名啊哥哥再废也不忘关心弟弟,不管他如何把自己说成毒蛇弟弟一刻也没有怀疑过他对自己的爱,演得好到吓人,只能陪着哭了。结尾母亲独白长镜头和普列文配乐也是绝杀。

47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舞台剧风格浓厚,四位演员的表演堪称完美。西德尼·吕美特娴熟的调度与安排将每个场景中的镜头切换基本用到最少的镜头数,而在不同时刻的仰视、俯视、移动都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情绪,结尾时跳脱空间的摄影让人拍案惊奇。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要归功于奥尼尔的伟大剧作,当之无愧美国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51分钟前
  • 萝卜特别圆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