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芈月传——摄影学习的反面教材
芈月传开播快一半了,从最初的万众瞩目,到现在的诸多吐槽和质疑,本来大家都期待看到升级版的甄嬛传,但最终等来的却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就像北京青年报说的——赢了话题,输了口碑。
我不想评论原著和改编后的剧本的水平高下,剧里错漏百出的历史知识,匪夷所思的剧情和逻辑——因为文字的水平要看个人口味,有人喜欢阳春白雪,也有人喜欢下里巴人。
我也不想评论剧里艳俗的服装、淘宝风的头饰、低劣的化妆、颜值的高低——因为美这个东西是很主观的,你觉得是丑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眼里却美出天际。
我想评价的是这剧场景、构图、布光等摄影的方面,既然是部电视剧,拍的时候至少要遵循各种摄影摄像的基本规矩吧。
我对此剧的结论是:很差,连初学摄影者都不会犯这么多错误,刚好拿来做摄影的反面教材。
1.室内光源太混乱,不突出重点,整体偏暗,也有些过曝。
大部分景光线不够,太阴森像拍鬼片,整个画面黑乎乎脏兮兮的,到处是影子
上两张图楚国王宫整个阴森森的,上下左右都是黑的,王和大臣们都淹没在黑暗中,到处是大片大片的黑影,第二张画面中心的楚王身上居然有一道阴影,没有请灯光师吗?
一直觉得这剧王宫的场景都像黑涩会在开秘密地下会议,哪有一点点王家的威严,充其量是宋江聚义厅的水平。
上图上部分整个是黑的,尤其是右上角大片黑影,楚王脸时黒时亮,旁边的太监的脸上亮下黑,光线非常混乱,到处是影子
上图简直是灾难,画面乱糟糟的,屋顶地板黑麻麻的一片,站着讲话的两位大臣身上一亮一暗,到处都是非常显眼的人影,前排的大臣显然太过抢镜,无论是楚王还是站着说话的大臣都不突出,主次不分。这剧只要画面人物一多构图就不忍直视,角色站位非常杂乱,分不清主次。(真心懒得说这剧的构图,前段时间某大热剧有专门的讲构图的帖子,欢迎大家去看)
光源混乱不堪,秦王脚下那堆光是干嘛的?照了什么人物或景物吗?干嘛不往后挪点照到秦王身上?背后那堆乱七八糟的光源是啥?为嘛秦王前后都有光,就是不照到人物身上?故意的吗?
<图片6>
除了宫殿过暗,其它室内景也非常暗,上图也是四周黑麻麻各种看不清,秦王脸黑,角色站位混乱,旁边的小太监遮挡住了中心人物秦王,诡异的是夫人脸部却过曝了,看不清脸
只要一拍室内的景,整体感觉都是暗无天日漆黑一片。我觉得这剧基本上没有搭摄影棚,都是实景拍摄,根本没有好好架设灯具,后期也没有好好处理。其实这类大殿镜头多次出现,三亿的大制作连个摄影棚都不舍得搭?
万一是我猜错了,上面都是在摄影棚里拍的,那就更匪夷所思了,棚里拍的还能出这种鬼效果?也许导演想弄个原始光感来表现先秦画风,但是,再原始也不能暗无天日看不清吧?就算背景暗,人物的光还是要打够的吧?那些曝光过度的也是故意的效果?
有亲说芈月传的摄影暴露出的问题,和导演之前的作品红高粱完全一样,背景和人物脸上都是大片大片的黑影,角色站位非常杂乱,分不清主次,看来并不是特意要在芈月里搞特殊风格,本身实力如此。
别扯犊子说啥战国时黑暗,古代都没有电灯,太阳公公几亿年都没变过,战国就一定比其他朝代黑暗?室内摄影光线不足的话必须要打光,光的位置不对或分布不均匀就得调,调到对为止没得商量,这是摄影的基本常识。哪部号称大制作的古装片会犯这类基本性的错误?而且这剧不是没光,是光源太乱,不突出重点,有些过曝,有些过暗。有很多人就说看这剧特费眼神,什么都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人脸、服装、发饰都很模糊,看久了甚至眼睛疼。
下图对比甄嬛传的室内,室内整体光感一致,人物光也打得好,连细节花纹,和家具的质感等都看的清清楚楚,实在不能相信出自同个导演
下图,新红楼为了追求画质效果,高度还原原著,那可是不惜血本的在摄影棚里搭出各种楼宇和花园,而不是为省事直接找相似的外景。
<图片8>
新版《红楼梦》光摄影棚就有10个,其中最大的是5000平方米的贾母前院,怡红院外景、内景也各搭了3000平方米、1500平方米的景,另外剧组还参照原著搭了90多堂场景,先不说剧情演技整体质量如何,至少在场景摄影灯光方面超级用心,观众不是傻瓜,就算不能像专家那样说出个门道,但凭直观感受就能分辨出是否用了心思去做。
2.室外景也打光混乱
先看过暗的
你说拍室内场地小难打光也就罢了,为嘛拍室外景也黑的不要不要的?
上图室外景,构图就不说了,大白天的,图片上半部屋檐下整个都是黑的,既看不清门窗屋檐幔帐,连柱子上屏风上的的花纹都看不清,补光都不会吗?王和王后的衣服颜色,跟背景地板桌子混为一体(真心懒得说这剧里的配色)
再说过曝的,多数地方光线不够昏天黑地的,却有很多地方过曝,例如下图,角色站位混乱就懒得说了,要命的是背景屋顶那片闪瞎人眼的光线真是醉了!!!!
<图片11>
看下图甄嬛的外景,连斗拱、梁柱上的花纹,地板、琉璃瓦片和文字都看的清清楚楚,连琉璃瓦那么反光的东西,都能控制好光线!!
<图片12>
3.构图杂乱,重点不突出
拍人物时,很忌讳主要人物被其他东西喧宾夺主,分散注意力
下面两张都是烛台太抢镜,这剧总是喜欢在镜头前面放很多杂七杂八的道具,显得整个镜头杂乱不堪,重点人物不突出,分散观众注意力
<图片13>
<图片14>
<图片15>上图是镜头前堆放太多东西,镜头拉的太远,结果人被淹没在家具里,加上太暗,不注意看都找不到人
上图最主要问题还是镜头拉的太远,人又一次被淹没在家具里了,类似主要是表现人物对话的场景,拍那么多家具有必要吗?也许片方花了大价钱做道具,不显摆一下不划算,那也要分清主次啊,以人为本好不啦。这类毛病常常出现,如果是用动镜,由远及近往前推镜头还可以理解,但导演是基本没有动镜的,呵呵。
还有还是太暗,就算要表现雕像是会发光的,而故意弄暗室内灯光,但旁边那位大臣也不能直接就这样黑掉,几乎看不到人,多少要打点光。
如果非要拍这种角度,也不是不可以,请尽量虚化掉抢戏的前排家具,如下图示范
以前看甄嬛时,就觉得郑导总是爱拍固定几个机位,镜头很少变动过,但是打光构图方面还算是正常的,怎么到了这里各种失误?
前面很多王宫的场景,拍的很像宋江的聚义厅,昏暗杂乱没有一点王室威严,后面看到拍四方馆时更想吐血,本来是个天下才子云集的地方,就算是大家高谈阔论百家争鸣,也不应失“雅”的感觉,结果就给拍的像个菜市场
<图片55>
在宋朝的高桌大椅出现之前,都是坐而论道,尤其是有身份有学识的人,拍这幕时,应该是大家席地而坐,或至少是三三两两的各自找个地方坐下讨论,如下图其他剧拍的论道现场
<图片56>
既拍不出王宫的威严,也拍不出学馆的雅致。
4.背景经常抢镜
下面的这几个场景,背景和烛光很明显的抢了中心人物的注意力
<图片16>
<图片17>
上图过分抢镜的烛光+脏乱差的妆面
<图片18>上图是人旁边的穗子和背景灯光抢镜
<图片19>上面是背景花花绿绿的光线太抢镜,虽然虚化了背景,但放在人物脸部旁边还是过于抢眼
<图片20>上图地板强反光太抢镜,人物是侧面光,阴阳脸,后面左右朝臣光一边明一边暗
5.人物光线也打得很糟糕,光源混乱,主次不分,过曝或过暗
首先是过曝,尤其是开头几集,那光打得跟远光灯似的,一般拍出曝光的镜头是绝对不会剪进成片的,剧里这种初学都尽量避免的错误却一犯到底
<图片21>过曝,浮粉,人物身上居然有对面人的影子
<图片61>楚王手部诡异的过曝,要酿大招吗?
<图片50>过曝
<图片22>上图很诡异,威后胸部过曝,脸色黑暗,摄影师你好色故意只看那里。。。。。。。
光怪陆离的打光+胸部过曝+黑脸
<图片23>上图过曝,皮肤看起来很差很粗糙,眼袋黑眼圈。。。。。。。
下图又过暗,显得脸色差,皮肤黑,双眼深陷,颧骨高,我要是凉凉的粉儿就狂喷他们,特喵的把凉凉毁成这样
<图片24>
<图片51>过暗,脸色差
上图:芈月的光好歹是打到脸上了,芈姝为毛在阴影里??打光师是特别恨涛姐吗???
上图:心疼涛姐啊!背景很亮,芈月身上很亮,甚至都过曝了,光就是打不到涛姐的脸,背对的侍女不但遮挡了画面主要人物芈月,身上也是黑的,芈姝后面的侍女也脸黑的不要不要的,身上还有芈姝的影子
上面这个,又轮到孙俪黑脸,张仪脸上的光过曝了,白的像鬼一样,室内却又黑的不行
<图片28>上面又是灾难的集中爆发,画面整体明暗不均,上暗下亮,画面的主要人物芈姝身上居然有大片阴影,侧脸光看阴阳脸还很黑,芈月身上又打光太亮有点过曝了,最左边的侍女脸居然是黑的!!!
关于影子这个问题,前面已经吐槽过多次,这么基本的错误真给跪了,不会补光吗?后期咧?平衡咧?导演的摄影水平在哪里??
无论是过曝还是过暗,结果都是看不清脸,演员的妆面和服装看起来也特别掉档次,显老显丑,一直有人喷这剧颜值不够,其实灯光和摄影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看下图,总是脏乱差的妆面
<图片57>天哪这仿佛抹了泥似的脸
想想孙俪在甄嬛里多美啊,当年我经常暂停下画面,趴在显示器前面仔仔细细的研究凉凉的妆面,现在看着真心感到可惜。
下面是甄嬛的例子大家感受下,光线,构图,人物,面部,景深,细节。。。。。。真是随手一截图片都精美的不要不要的
这么多人的面部光有了,脸部都看的清楚,衣服面料在光的映衬下也看着很高档,各种细节都很精致,整体画面光感均匀。
拍古装剧有个共识,因为没有现代化的灯光,拍夜景和室内景时,不能搞的像现在这样亮堂堂的,但即使背景再昏暗,人物尤其是面部光一定要给够,否则就像在拍鬼片,但又不能太亮,还要注意很多丝绸和饰物、金属的反光。
红楼的室内景,同样是仿造自然光光通过门窗照进来的感觉,近景远景都很清晰,整体光感和谐,所有人物都是清晰的,即使是边上的小丫鬟都是清楚的,所有人和家具的影子也处理的很好(图可能调过色,但光感质感还是看得出来的)
同样是夜景,背后是黑的,灯笼并没有过度抢镜(灯会),这么多人的面部光都能顾及到,即使侧脸或背对镜头的,脸部光都打够了,看着每个人脸色都亮丽饱满,衣服面料在光的映衬下很有质感,整体画面光感均匀,古装室内和夜景就是要这类效果,除去特殊场景外,背景可以黑,但人物光一定要给够。
下图颜色高饱和度的筵席,气派华贵,流光溢彩
<图片60>
6.鬼光横行,人物印堂发黑,面目狰狞
下图张仪脸上打的是鬼光,张仪印堂发黑的不要不要的,打光板都不舍得买几个?这里又不是在吓唬芈月好伐!
张仪被各种打光和造型毁成这样,像个猥琐的老头,哪有一点点合纵连横的气度?!
鬼光是指光线从脸部下方向上照射过来,会让下巴偏大、额头偏暗、眼神无光,一般在表现恶人时用,起到面部狰狞、恐怖、扭曲的视觉效果。是人像布光的大忌。
下图是简单举例:可爱米妮秒变变态狂
<图片32>
还有其他的例子,不胜枚举,个个都印堂发黑,面目狰狞
<图片33>
<图片34>
<图片35>
上图只有下巴是亮的,还过曝了
但有时候没那么正,因为太正会看不清脸,从侧下方,或侧面打也很恐怖的,下面是很好的例子:为了烘托脸部狰狞气氛而打侧面光或鬼光
看完上面,再看下面那张,本来是黄歇含情脉脉的跟未来媳妇说情话,可是在光的映衬下,我只看到狰狞扭曲的脸,我要是芈月就小软鞭子招呼他,尼玛还没过门就敢吓唬老娘!!
<图片38>
剧里这类例子实在太多,糟糕的布光让人物面部的感觉都扭曲了,个个一脸凶相。
好的光线应该助长角色表情的发挥,坏的布光会让人设崩塌
7.眼神光混乱
<图片39>
人像布光时,好的眼神光能让人看起来炯炯有神,最好的效果是有一个眼神光,而且要布在眼球上部。但是如果多了就不好了,上图一个眼球里居然有三个眼神光,仔细看很多人都出现多个眼神光。
摄像毕竟不同于摄影,摄影是定的,但摄像是动的,人物会移动,眼珠也会转动,有时候难免会摄入多个眼神光,少量可以容忍,大批量的出现就不应该了。
下图是眼神光的好例子,多么清亮的眼神,如玉般的肌肤质感,主光补光都做的很好,背景略暗虚化但看得出景深和质感。
<图片40>
这种类似皮肤天然油脂光泽效果的,红楼梦和爱情公寓里经常见到,其他国内剧我很少见到(我看国内剧不多),韩剧普遍都能打出这类效果,国内普遍还是P成整张大白脸,毫无层次和光泽。
如下图,额头、鼻梁、脸颊、眼皮上的光泽,使整个人像瓷娃娃般,皮肤通透有光泽,明明化了浓妆,却完全看不出妆感,非常自然,干净,一点粉感也没有,也使五官更加立体。
<图片54>
能拍出这类效果不单单靠打光,韩剧使用的拍摄设备和后期处理才是真正的大功臣,国内普遍还是使用别人四到六年前的设备,更不用说拍摄和后期处理人员的水平了。
芈月传宣传时号称用的是4k设备,机器虽好,但落实到操作机器的人身上,就呵呵了
至于后期,我感觉根本没有后期处理,最多也就是调了下颜色,其实过曝过暗这类问题,后期都可以适当处理掉一些,不过后期处理的人看到这样的成片估计得哭死。现场打光掌镜好的话,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后期处理的时间和成本,但现场拍的不好,后期又不处理好,结果就是灾难了。
这剧要是拿到韩国去播,我呵呵了,到时候棒子要怎么寒碜我们。。。。。。
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灾难:
<图片41>楚王脸上冕旒冠的黑影(诸侯王错戴十一根珠子的冕旒冠我就懒得说了)
<图片42>右边那大片黑影是什么鬼???????
脸黑,非常黑,非常非常黑,类似的例子超级多,灯光太暗看不清头饰和衣服上的纹饰,面料看起来也特别廉价
<图片44>上图居然用的是背光!!!秦王脸黑,大大的影子印在地图上,张仪是阴阳脸,还是各种黑暗看不清
上图马苏脸是完全黑的,拍前不走位的吗???
<图片52>
<图片46>
各种数不胜数的失败布光,有些问题偶尔出现几次可以谅解,但大规范的出现就是水平问题了,尤其是过度曝光不能忍。
连刚学摄影的人都不会犯这么多如此基本的错误,以上都是看静态图片得出的直观感受,有些必须配合动态和剧情才能解释的,这里就不说了,例如构图的问题,例如郑导一贯的机位太单调的问题,两人的对手戏时只是来回切镜头,群戏的机位只有固定的几个,很少动镜都是静镜;例如景别选取,该给特写近景的情绪化镜头各种给远景,特写、近景、中景、远景等运用不得当;还有剪辑的诸多问题,有的地方很跳,没有符合剪辑点原则,生涩不连贯的剪辑,让效果显得更加惨烈。
这剧摄影方面真是问题很多,到处都可以拿来讲,问题多到我原本写这个帖子的时候一时间竟不知从哪里着手,前段时间某大热剧的摄影贴就专门讲了构图,这里我就侧重于打光了。
不仅仅是剧组找了个差劲的打光师和掌镜的问题,而是整部片子各方面的配合都有问题,根本是粗制滥造赶工出来的,为了赶工期,各种取景混乱,不搭摄影棚,机位过于单调,同一场戏同个场景同个机位连拍十几分钟,连测光打光走位都来不及,而且也没有每拍一条当场看拍摄效果——不行就马上返工,更没有后期处理好,到处都是赶赶赶草草应付了事。
真正负责任的导演,不应该允许自己的作品出现如此大量的基础性失误,画面不好导演你看不出来吗?要是看不出来就是能力问题,要是看得出来还放任那就是糊弄观众。
相传芈月传两天拍一集,我呵呵了,好的剧,为最求效果有时候几分钟的戏都要拍好久。这两年流行韩剧热,韩剧一线演员为了保证品质,每年只拍一部电视剧加一部电影,光是剧本就要在开拍前读四个月,认认真真的研究剧本和角色,甚至为了角色进行各种准备,例如健身、瘦身、增肥、美容、深入了解角色职业等,甚至为了完美演绎角色,学习骑马武术舞蹈球类等等等等,周播的精品剧在每周只拍两集的情况下,主角们却每天大概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每一个镜头都力臻完美反反覆覆的打磨,棒子的用心程度实在让人佩服。也就是韩剧的剧本格局太小,题材总跳不出爱情的框框。至于剧本演技制作更胜于韩剧的美剧,就更不要去比了。
有粉儿哭喊着说剧组多努力多辛苦,抱歉我真没看出来。我看到的是敷衍和对观众的愚弄,能不能做好是能力的问题,愿不愿意做好是态度的问题,做不好还强制说好,就是人品的问题了。
从失败里学到的东西,往往比成功多,这剧倒的确是很好的学习摄影的反面教材。
以上大部分图片来自@无可奈何新白发,贴吧文章去芜存精or为改而改,芈月传小说与剧正式对比
部分摄影图片和观点来自@北风吧的博客,从摄影的角度看《芈月传》,就是一个大写的垃圾
感激@锦小音嘤璎缨樱
笔者摄影爱好者,欢迎补充指正,开放转载
这段是后来更新的,因为之后又看到了其他剧,觉得天朝电视剧还是有希望的,此剧导演堪称鬼才。
看下图,眼神,光泽度,构图,意境~~
<图片59>
借此机会想向所有被我鄙视和冤枉过的天朝剧组和演员道歉,我天朝并不缺优秀的人才,关键是缺乏让人才辈出的平台和机遇。
2 ) 战国的审美风格真的这么low吗?
作为颜狗,在眼睛被本剧服化道强奸了之后已无心讨论剧情。而且居然看好几个评论说,本剧画面之所以如此丑,是因为战国时期生产水平低下~~~,我顿时一口气噎住,连槽都吐不出来了。 不多说,直接用战国文物糊他们一脸。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战国中期 错金银铜尊 #礼乐中国-湖北商周青铜器特展#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 战国 彩绘对凤纹漆耳圆杯
<图片30>
<图片34>
<图片37>
<图片38>
<图片39>
是迄今所见唯一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图片40>
因为织物不易保存,所以出土的衣物保存状况要差很多,但从残片还是可以略窥当时贵族们织物的精致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对比下来难道不觉得剧里那些亮瞎眼的布料丑到发指?
<图片18>
<图片19>
考虑到审美观的巨大变化,妆容可以不用完全复原那么夸张。
可是这什么鬼服饰? 近3亿的投资?考究的历史剧?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3>
<图片24>
<图片25>
有好多人吐槽剧里首饰是淘宝买来的~~我给大家看看淘宝的仿古首饰能做成什么样的 ~~
<图片26>
<图片28>
<图片29>
大家看到了吧,用心做的首饰能做成啥样?论斤称的地摊货塑料头花珠片是啥样?还需要争辩吗?
-----------------------------------------------------------------------------
当年听说要拍《芈月传》的时候我顿时想到了看过的先秦文物,于是脑补各种大气华美的服饰器物,简直心潮澎拜,恨不得早点开播。结果······
对,我和众多打一颗星的豆友一样,知道凭一己之力对收视率可能一毛钱影响都没有。但是就是违拗不了自己的观感,没法坐视该剧和该剧水军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也为了让更多用“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来洗地的人看看,老祖宗的审美和工艺真的比你们高到不知哪去了。
ps:文物图片主要来自微博 @动脉影,个人超级喜欢他的博物摄影。
-----------------------------------------------
再次ps:
最近王小平又大放厥词了,说本剧那么垃圾是为了迎合女性口味?还拉琅琊榜和北平无战事来踩?
简直要吐了。她以为大家都像她? 剧里丑化女性也就罢了,剧外还要踩几脚,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3 ) 当我们吐槽芈月传 我们在吐槽什么+撸原著之后的小更新
我是一个春夏秋冬不辍追剧的人,但绝绝绝大部分追的都是美剧,但跟其他人一样,由于甄嬛传珠玉在前,以及对郑晓龙导演功力和对孙俪娘娘演技的期待,多年的崇洋狗还满怀期待地来看这部国剧,结果。。。怎一个失望了得。有人说芈月传口碑差主要是大家当年清宫烂剧扎堆,大众对甄嬛传不抱期望结果满屏惊喜,而对芈月传则是期望过高于是苛刻挑骨头。完全不同意,差就是差,如果自甘堕落到要跟武大头传奇比,那恭喜你你赢了,但既然打着呕心沥血良心制作还要搞什么自我突破的旗号,那还能怪我们吐槽?
播出第一天就已经看到了各位专业人士对衣着道具台词的诸多挑错,这些我认为完全可以按下不表,我们表示理解wuli导演和编剧的难处,战国当然不比清朝,原汁原味还原的可能为零,不可能让人物真的都说雅言,不可能纠到每字每词都符合史实,服装可以说是为了视觉效果没有去走战国那种古朴素雅的路线,电视剧毕竟不能当史书去看,有戏说演绎,情节典故移花接木都无可厚非。
But...作为一部好的电视剧,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呢?首先人物刻画得丰满人物关系得入情入理吧?其次情节发展得合乎逻辑并且引人入胜吧?再者剧情要紧凑有张有弛高潮迭起吧?我已经不抛弃不放弃地追了三十集,绝不是为黑而黑。。。表示以上这些屁也没做到一个。
首先是角色的问题,甄嬛传被大家夸得最多的其中一点就是配角的出彩,眼角眉梢都是戏,华妃皇后各宫妃嫔,各有各的风光,各有各的无奈,一场短促的对手戏也能看出一个故事。
到芈月传这全没了,葵姑讲起台词像诗朗诵,感觉明明年轻故作老态造作别扭像演小品,玳瑁姑姑除了瞪眼,就是阴阳怪调地抢主子话头“依奴婢看”,而且智商情商双欠费,没有看她出过半个帮到芈姝的主意,见了将军大王居然完全没有尊敬的神色,比主子还霸道,楚国礼乐之帮调教的什么下人,完全就是吓人。
当然这不全怪演员,也是剧情单薄,人物感觉都交代的不清不楚,比如今天,魏长使给魏夫人替罪,就不说演员妹妹比姐姐老十岁,夫人跟公子差一岁这莫名跳戏的选角了。。。前情半句没交待,突然就姐妹情深了,有的情节却特别拖沓送个亲走了四集。
更糟糕的是有很多情节完全在逻辑之外情理之外,比如芈月差人给芈姝抓药,因文字不通看不懂没能买到,那你不会用说的吗。。。完全是为了让芈月遇到庸芮引出后期统一各国文字,为情节而设情节。今天的戏就更莫名了,秦王生日王后精心准备又是排练歌舞又是设宴,合宫嫔妃都在,秦王来了拉着脸表示哟听说王后准备一堆要给我过寿辰?不好意思我从来不过生日你们自己玩,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带芈月一个人去祭拜商鞅还不准向别人透露干嘛去了。。。秦王这是花样为芈月拉仇恨么,先不说既然素来不过生日还说早听说王后在大操大办为啥不早点叫停,就算传召芈月二人世界,你也不用在冷面拂袖而去之后当着所有人的面打王后的脸吧。。。完全是为了姐妹反目生生写进去的情节,生涩而突兀,也不符合人物城府极深稳重周全的性格。。。
芈姝的智商也是非常不稳定,时而傻白甜得令人发指,时而又什么都看破了,而玳瑁这个所谓的威后派来为芈姝保驾护航的助攻,除了用极其浅薄的见识出不能再馊的主意把芈姝往火坑推之外基本也不干别的。。。
前面那一场黄歇才华力压众人的比试更是看的人尴尬症发作,见解粗鄙浅陋管中窥豹,也不知为毛大家都拍案叫绝。。。尴尬癌晚期病发。。。就连最基本的主角芈月设定也十分不讨喜,高纯度玛丽苏就不说了,所谓把子歇看得比命更重,然后就主动献身秦王之间的心理过渡就这么简单,又说秦王看重心思聪颖,而截至目前芈月除了爱出头爱挑事究竟哪里显出过人的谋略。。。
说实话我觉得编剧的问题是此剧观看体验不好的主要原因。首先这个剧的确不好编,甄嬛传是小格局的,围绕儿女情长宫墙之内,由细微末节的小事反而能由点及面地看到整个环环相扣的故事,戏剧张力强。而芈月传是大格局的,芈八子一生传奇,不是几句情情爱爱可以概之,故事架构恢弘,前朝后宫纵横捭阖,辗转各国,编剧想呈现的东西太多,又不懂取舍侧重,反而有一种杂乱拖沓不知所云的感觉,剧情给人感觉跳跃不连贯,人物前后不一,追着觉得累而且没代入感。
言而总之,我吐糟星人得能量值已被此剧充满了。。。请别说还有更烂的剧,我是真的没看过烂剧,也不想去看,我只是想说既然咱的金刚钻都锈成这样了,也别夫妻双双铺天盖地地夸自己的瓷器活然后被piapia打脸了吧。
-----------------------------------------------------------分割线------------------------------------------------------------------
微撸了一下原著,更加明白了芈月传电视剧失败的地方。并不是说电视剧不尊重原著所以差,原著也不是什么名著经典,但起码是一部人物有血有肉,情节高潮迭起,有看下去的欲望的小说,改编的却极其不高明,不合理,最重要的是不好看,看完一集根本没有心系人物命运想看下一集的感觉。
1. 原著基本上是芈月心思逐渐成长手腕逐渐成熟的女政治家炼成记,电视剧虽使用原著框架,却总是逃脱不了甄嬛的影子,偏重宫斗,把一个复杂立体鲜活的人物弄得很扁平,弄成了一个玛丽苏上位记,原著芈月有政治头脑心思玲珑,有过少女的单纯,但随着年龄增长羽翼渐丰有狠辣专断的地方,电视剧芈月就打鸟偷吃的假放屁被罚扫台阶,然后哇塞男人看我一眼都爱的欲罢不能呢。。。这一个帝王家的灰姑娘玛丽苏长大把持朝政几十年的故事吓死我了。。。
2. 电视剧虽使用原著的剧情走向,却把很多人物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导致连贯性逻辑性差自相矛盾,比如秦王,原著中他对芈月属于亦师亦父的形象,是芈月的政治启蒙导师,在江山社稷面前,他的帝王之爱是双刃剑,他欣赏芈月喜欢芈月,也利用芈月伤害芈月。到电视剧这秦王对芈月突然就爱的死去活来眼里没有别人,而前面还铺垫了半天秦王是个多淡漠多重国轻家的人。。。你在逗我?再说芈姝,原著中他属于真的傻白甜,自小娇惯城府不深,受玳瑁蛊惑但基本跟芈月从来不是一个level,电视剧为了搞所谓姐妹反目的戏码把芈姝戏份加重,也把她的智商进行了毫不合理的局部提高,前面一直是原著中的单纯莽撞,二三十集突然就看破一切了深谙宫中生存之道了。。。你又再逗我?
先酱紫吧。。再想起来什么可能会回来继续写,生命不息吐槽不止欧耶。
4 ) 我们是怎样把导演惯坏的
才看了两集就为一部长达八十一集的电视剧下定义,显然过于草率。但又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一个短短的片花都能让人看出些许片子好坏的端倪,两集的内容已足够展现一部电视剧的气质,更何况,这两集还是开头的两集,直接影响到观众对电视剧的第一印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这句话正确,那《芈月传》已经失败了一半。
《芈月传》简直太具有话题性了,孙俪,郑晓龙,《甄嬛传》原班人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甚至是标题中一个绝大多数人不认识的“芈”字,都能激起媒体和观众的热情。所以在《芈月传》开拍之初,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期待。这与《甄嬛传》当初的境遇截然不同,2010年左右正处于清宫剧的一个低口碑期,以于正作品为代表的一批电视剧,成功地把清宫剧与粗制滥造画上了等号,很多人先入为主地慨叹郑晓龙的堕落,然后在没看剧的情况下就给了《甄嬛传》差评。可以说,《甄嬛传》是在逆境中慢慢积攒口碑,并跃升为一部神剧的。它的步伐走得很扎实,正如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各种细节的处理,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控,在一潭死水的温吞与惊风密雨的紧张间来去自如,单凭这一点,郑晓龙就足以毫无赧颜地接受各种溢美之词。在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间,《甄嬛传》几乎碾压所有国产剧,甚至包括郑晓龙自己执导的《女人帮》和《新编辑部的故事》等。直到2014年的《红高粱》播出,郑晓龙才渐渐走出《甄嬛传》的光环。此时,《红高粱》已经承载上了观众对郑晓龙极高的期望值,再加上莫言原著、张艺谋成名作、周迅回归电视剧等闪亮的标签,这部剧似乎应该具备超越《甄嬛传》的品质,但实际上,它只是一部标准模式的商业电视剧,导演开始投机取巧,将各种俗套的把戏塞进剧中,以撑起庞大的架子。这些投机取巧将原著及张艺谋版电影中粗粝蓬勃的生命力冲击地所剩无几,高密东北乡肥沃土地孕育出的野性,也被圆熟滑腻的镜头消弭殆尽,甚至到了电视剧结尾,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剧组赶工的匆忙,似乎急于喝到杀青的那口酒,九儿对日寇的仇恨被揠苗助长地拔高到了家仇国恨的高度,没有给观众足够心理共鸣的空间。要不是韩红的主题曲唱得实在太过好听,我宁愿把这部剧归类到平庸之作里。
然而《红高粱》依然是年底各大电视剧颁奖礼上的最大赢家。中国人热爱脸面,既然电视剧圈子里最大牌导演已经是郑晓龙,还有从大银幕屈尊到小荧屏的迅哥儿,自然要把脸面给他们。我记得今年年初安徽卫视的《2014年国剧盛典》颁奖礼上,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压轴,主持人故作神秘的拖长声调营造悬念,仿佛他手里的卡片上写着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而此时摄像机镜头早迫不及待地对准了周迅。其实这种奖项本身就带有礼节性,不足以代表电视剧的质量。2014年是国产剧良心大爆发的一年,《北平无战事》《战长沙》《父母爱情》(这三部竟都是山东影视的作品,山东人我骄傲)《红色》等等,都堪称精品,在观看体验上要胜过《红高粱》,可它们都被《红高粱》压过一头,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把权威捧上更加权威的位置。
于是临近《芈月传》开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已经铺天盖地地将其与《甄嬛传》做起了对比,甚至有些忍不住的已经断言《芈月传》会超过《甄嬛传》。毕竟导演和演员都是同一帮子人,这样的夸奖也不会引来什么争端,反倒能凸显一种乐于夸人不断进步的美德。导演肯定是对自己作品质量高低最有数的人,不知道他在听到这些提前到来的赞赏时,心里会作何感想。
作为一位知名导演,拍摄一部战国时代电视剧,毕竟不能像TVB的《寻秦记》那样对细节毫不关注。如今的观众眼睛很毒,口味又刁,一件时代不对的器物或不够规范的礼节都会被找出来大加吐槽,导演的用心程度由此会备受指摘。据说郑晓龙在拍摄《芈月传》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改编,并聘请了礼仪导演等,以使电视剧更加符合当时的史实,为此编剧同时也是郑晓龙老婆的王小平甚至跟原著作者蒋胜男撕了起来。其实战国题材的国产剧有一个很好的标杆,就是《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
我在去年看了孙皓晖的小说《大秦帝国》,洋洋洒洒五百多万言,以秦国为核心,描写了战国乱世的主要大事件,算得上是战国题材小说的翘楚。但作者作为陕西人对秦国的感情过于浓郁,几乎所有和秦国有关的人、事都被他进行了正面化处理,由此弱化了小说描写的人性深度和矛盾冲突,看了两部就弃了。不过我也看了由小说第一部改编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堂堂的正剧范,气势恢宏,剧中人物沉稳内敛的气质配上当时素雅的服饰,竟有渊渟岳峙的冲击感。更难得的是,电视剧在语言、服饰、器物、礼节等细节上都做得非常考究,在神剧横行的2009年左右简直是另类。不过这种专注也注定它缺乏迎合商业风潮的媚态,收视率也口碑完全不成正比,如果放到观众日趋理性的今天,我相信其收视率会提高不少的。
有趣的是,《芈月传》的部分故事与《大秦帝国》有所重合,在《大秦帝国》第二部《纵横》中,宁静饰演的正是芈月。我认为如果《芈月传》在细节上能达到《大秦帝国》的高度,那加上郑晓龙的掌控力、孙俪的号召力以及故事的本身的爆发力,这部剧肯定不会亚于《甄嬛传》,甚至有可能实现超越。
但是,扯了这么多,终于说到这个但是了。要么郑晓龙导演没看过《大秦帝国》,心中没有比较标准;要么他甘心情愿地放低标准,认定了拍成什么样也会有人买账。至少在前两集中,它既比不上《甄嬛传》,更比不上《大秦帝国》,照前段时间的《琅琊榜》,也差着一大截。
大概是这部剧架构太长导致投资太大,剧中人物在服饰、妆容就掉了品味了。的确,楚国尚红,但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火红,而不是从楚王到嫔妃身上花里胡哨的红,透着骨子里的廉价,虽说当时楚人被北方诸侯形容作蛮子,但楚地的刺绣绢纱水平要大大胜过北方的!第二集中王后赐给向妃锦衣,向妃瞪着血红的眼睛流露出绝然的夸张:妈呀,太漂亮了,怎么能这么漂亮呢?你剧情需要也无可厚非,但在观众看来,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美感。另外王宫门口的侍卫,难道就不能找一身大小更合适的盔甲么?穿在身上晃晃荡荡,怎么保护的了大王?至于妆容,不知道是打光的问题还是化妆师嫌工资不高不卖力气,粉底根本掩盖不住脸上的褶子,视觉效果非常不好。莫非是要追求先秦人的质朴素雅?那干脆直接不化妆多好。另外楚国王宫的花园,像极了一个小县城的公园。
细节定位和观众感受的差距会让人产生撕裂感,大大影响观剧的效果。
最致命的的一点还是在剧情安排上。对服饰的审美因人而异,多少还可忍受,但前两集中宫斗的水平实在不像出自郑晓龙之手,反倒像极了九十年代的TVB剧,王后趁楚王外出征战,将向妃驱逐出宫,落到贱民手中为妻。这一段一条线下来,不知道是王后不杀向妃故意羞辱她,还是向妃命大逃过一劫,与前段剧情毫无承接。而接下来长大了的芈月几年没见母亲,想得厉害,宫女看着难受,立马带芈月出宫找到了母亲,这里简直就是不合情理。随后更让人惊骇,楚王知道真相,立即派人杀死贱民接向妃回宫,但此时的向妃已为贱民生下一个男孩,而楚王却毫不质疑向妃的贞洁。我不禁感叹,怪不得楚威王能北战东征,扬一时之国威,原来他襟怀如此宽广。
剧情如此支离,我大概明白,是加快了剪辑,为了尽早地让真正的女主角孙俪出场。但这种手段大大破坏了整部剧的完整度和合理性,显然得不偿失,真正热爱导演的观众不会因为晚上一两集才看到女主角就弃剧的。也许随后的七十九集能够稀释前两集的种种缺点,不过说不定也会进一步集聚放大呢?
真是第二种情况的话,也不是坏事,郑导这些年有点被惯坏了,听点批评的声音,能让人冷静下来。
5 ) 是雪月风花还是家国天下?芈月说,我选择做一朵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白莲花
斥资三亿的大制作《芈月传》缘何遭受差评如潮?
《芈月传》豆瓣评分为何一跌再跌?
这究竟是大众审美的变迁,还是无脑黑的跟风?
欢迎看到《走近科学之不科学的“芈月传”》……个鬼啊!让你写剧评呢,没让你跳大神啊!
好吧好吧,我们回归正题,我们认认真真地给《芈月传》写一篇剧(tǔ)评(cáo)。
一、从化肥雪花开始说起
大约是网友的吐槽过于迅猛,制片方稍有些招架不住,于是《芈月传》纪录片横空出世,镜头下,演员与剧组的辛苦一目了然。
然后大伙儿都知道了,《芈月传》的雪景是用化肥做出来的。
可真是省钱又环保的好方案。
因为这个方案,拍片的工作难度增大了许多。化肥有刺激性气味,“整个片场弥漫着一股养鸭场的味道”,演员很难做到表情自然五官不异位;布景中有雪花(化肥)漫天飞舞,时不时落进嘴里,那味道更是难以形容。
但即使如此简单的环境,剧组人员还是坚持下来了,简直是令人动容……
可为啥非要用化肥布景呢?孙俪表示,因为用盐太贵了,所以选择使用化肥。此话一出,让我蓦然想到咏絮才谢道韫那位表亲的咏雪作品“撒盐空中差可拟”,娘娘真是好才情……才泥煤啊!布景是用盐是用化肥来的吗?
不会用造雪机的吗?
斥资三亿你是用不起造雪机吗?
现在是21世纪了,不是上世纪70年代。能不能不要用70年代的拍戏思维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在不需要用过去那些“自残”式的手法拍戏了好吗?
——好像终于说到点子上了。70年代的思维方式,在《芈月传》中,处处可见。
(感谢豆油提供的图片)
二、扁平化的人物,样板戏的脸谱
和女主作对的都是坏人!
和女主作对的都是坏人!
和女主作对的都是坏人!
可是那些坏人为何要和女主作对呢?导演不讲。那些和女主作对的人有什么苦衷呢?导演不说。仅仅81集的篇幅,只够描写女主的无奈,只够描写女主的苦衷,没有空余给坏人再多戏份了!
可偏偏观众还不买账,指责《芈月传》剧情拖沓!
导演真是十足委屈。
是啊,如果芈月三观不正,仅靠女色、手段,能真正在最后成事吗?
于是芈月不声不吭,化成一朵白莲花。
没错啊,如果把芈月写成以性做交换的政治妓女,审查能通过吗?
于是广电总局一声不吭,默默地背起了锅。
但是,这是理由吗?
因为芈月不能只有女色和手段,所以她就必须善良到头,无脑到头,最后被权力和男人推向“太后”这个不知所谓的人生巅峰?
因为广电总局不能接受芈月是个政治妓女所以你就可以把情怀抛弃,把家国抛弃,仅留下一点对爱情的追求还死命得不到?
编剧,你敢不敢再逗一点?逻辑呢?
哪怕你把芈月写成一个没落贵族,写她从小目睹流民之苦立志要为天下撑起一片天也好啊!
哪怕你真的喜欢来一段楚宫戏你写一段芈月目睹宫中种种,母亲养母早死,深觉女子不易,发誓要为女子争口气那也不会是三观不正啊!
你以为你把芈月写成白莲花就是三观正了?芈月分分钟坑死芈姝你敢说他三观正?!
要表现芈月的转变,方式何其多,非得拍个大姨妈。说芈月要男子气概,不要做女孩子。都说不要做女孩子了,那和子歇谈什么恋爱?!那在秦王跟前楚楚可怜做什么小女人?
不是说不做政治妓女的吗?
你当把“政治”去掉了就不是妓女了?
原本还以为《芈月传》实在致敬样板戏,现在看来连样板戏都不像。
至少人家样板戏还有个逻辑。
三、糟糕的服装,混乱的光影
先秦的审美和现代是有一些差距的。有先秦觉得好看的服装现代人未必买账。
但这不是《芈月传》服饰糟糕的理由。
<图片2>
(先秦服饰,图片转自汉服吧)
随便来一张图片就能秒杀《芈月传》。
两千年前,那个遥远的年代,人们服装用的布料多数是麻布,葛布,丝绸。连棉布都没有,别说什么化纤色丁了。
所以……《芈月传》你告诉我,你那些闪闪发光的汉服哪里来的?你确定你演的先秦电视剧而不是先秦cosplay?
(芈月传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估计有人会说那些闪闪发光的是丝绸不是化纤。没事,我贴几张先秦丝绸自行体会。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再贴一张楚国爱的红色:
是闪瞎眼的那种质感吗?
丝绸服装,这是现代纺织的唐朝汉服,也并没有闪闪发光。
有洗地的孩子估计会说,秦俑都是五颜六色的,那些闪亮的颜色秦俑可以有凭什么先秦的服饰不能有?
嗯,有道理,不过为啥你不用你涂墙的染料染衣服呢?
秦俑用的是矿物染料,先秦布料用的是植物染料,你告诉我,这两者能一样吗?
要拍出古朴的质感,却连“贼光”都不能避免,这果真是个大制作。
(汉服控一只,表示对发型不太了解,就只说汉服了。不过这里子歇的发型倒是对的,那些女性的发型倒是错的挺多)
秦朝尚黑,贵族女性服饰不用纯色布料,以及汉人不会在身上黏上五颜六色的鸟毛以显自己寒碜等等我就不说了,反正服饰这块,《芈月传》已经做得乱七八糟了。
芈月传的图,随便截出来一张都是乱啊!
之前也有人贴出《芈月传》打光不到位的文,顺手贴个链接(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766654/discussion/612913127/)。
四、不得不吐槽的历史硬伤
导演说,拍电视剧不是拍纪录片,偶尔有点改动没什么的。
我深觉有理。
“我们并未架空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渲染。文学作品不等同于真实历史,艺术创作是允许虚构的。”
说的不错,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渲染……
然后,导演,您尊重历史了吗?
让屈子穿越,让子歇穿越……好吧这没啥,你把赢华弄成赢驷的儿子是几个意思啊?
你的粉丝跑去百度百科修改赢华的资料又是几个意思啊?
这叫“尊重历史”?这叫“历史正剧”?
几乎每一个细节都在犯错。穿越的食物,穿越的工具,穿越的词汇。你想表现古风你想泡茶可以,可别让我看到你茶叶沫子啊!先秦真的没有茶叶啊!
芈商什么的姓氏弄错的就不吐槽了,反正秦国那几位皇帝一直是叫错的(秦国姓嬴氏赵,男氏女姓)。
然后再说说宫斗弱的问题(啊没错,我就是要把宫斗弱放到历史这一块说了),有人说,因为先秦智商低,所以宫斗弱。
好吧,就不说先秦有没有宫斗的问题了,只摘录一小段:
战国末时,楚怀王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名叫郑袖,性情淫荡而妒忌。后来,魏王又送给楚怀王一名美人,怀王立即被她迷住了。郑袖受到冷落,恼恨在心,决定设计陷害。有一天,郑袖对新来的那位美人说:“君王是特别喜爱你的,但不太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君王的时候应当用手把鼻子掩住,这样君王就会长久地宠幸你了。”美人误以为郑袖是好意关心自己,就照她的嘱咐去做。怀王感到奇怪,就问郑袖:“新美人见了我常常掩住鼻子,是怎么回事?”郑袖说:“她嫌大王口臭,所以掩鼻。”怀王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郑袖居心险恶,使美人无辜受祸,后人提及此事,免不了感慨一番。
(啊,我从百度百科复制的,郑袖就是《芈月传》里出现的那个郑袖,美人就是那个魏美人。编剧居然把郑袖改成了个爱楚王狐臭的重口味~)
你告诉我这叫没智商?
这叫宫斗弱?
晒一段男人的“权斗”: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 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 ,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 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 “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节选自《吕氏春秋》
看完这段,是不是觉得手段和郑袖的异曲同工?
所以你说这是宫斗弱?
这简直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宫斗了好吗?
哦对了,说到历史啊,先秦后宫品级和女子出身是有关的,而芈月是楚国公主,虽然是庶子,但仅被秦王封为八子,可见秦王是多么不爱她。
干嘛不和子歇私奔去啊~
五、结一个心累的尾巴
零零散散很多东西都懒得吐槽了。
什么颜色啊,什么芈月智商低啊,什么配乐像吵架啊,什么一拨人把“夸张”当演技啊,什么编剧把“率真”和“没教养”划了等号啊等等等等,真的不想把吐槽过的东西再整理一次(啊,人老了,记不住了呢)。
<图片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为什么打一星?
不要说我容忍了《熊出没》,容忍了《武媚娘传奇》,容忍了又臭又长的韩剧台剧所以我应该容忍《芈月传》,对不起,我做不到,我对垃圾0容忍,既然你不是网络剧,你不是国产动漫,你就没有理由让我为《芈月传》多打一星。
我没给熊出没或者武则天打一星,只是因为我没看过而已。
而且,别人家差并不是你家差的理由。
再说的别的。
很多豆油都说,看《芈月传》剧评比《芈月传》精彩。
确实,《芈月传》团队是一个耿直的团队。大家说《芈月传》宫斗弱,所以整个团队和各种人(原作者,豆油,知乎网友)剧下撕逼,比起剧情简直精彩一百倍。大家说《芈月传》不知所云,却不知道,剧情里早已吐露编剧心声:
(哦,听说《芈月传》团队将芈月的没教养称为“耿直”,所以我才用“耿直”形容他们的)
12月17日本人写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影评,被人指出并没有说出《芈月传》哪里不好,因当时影评是一气呵成,不知道该从何处改起,所以任性地再写这么一篇,以表歉意。
(17日的影评因为一点儿原因,是我自己删了,不需多问。)
——很显然上面这段话并不是和对本人人身攻击的豆瓣用户说的。
上一篇影评本人语气挺重,居然让芈月传“不要将国产剧推向末路”,确实说的有些偏颇,很多人有杞人忧天之感……但我想说,某些人没什么感觉,但总有人有感觉的。例如本人,如今是除了老片,真的已经几乎没有可看的国产剧了。
不知道类似于我的豆油有多少。
再看看“郑晓龙出品”的电视剧,《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难道不是一部比一部差吗?
照这个趋势,再不给泼一瓢冷水,《如懿传》还能看吗?
有些话,不说重一点,总有人不知疼的。
(下午写了一大堆没保存,完全是一点都不想写~心好累)
6 ) 只想佩服郑晓龙导演这次自砸招牌的勇气
强忍着看了六集《芈月传》,只想佩服郑晓龙导演这次自砸招牌的勇气。
跟之前的《甄嬛传》相比,《芈月传》几乎可以让人联想到2015年的中国股市----全线崩盘。
关于剧情,我不赘述,毕竟故事还在初期。无论是亮瞎人眼球的城乡结合部审美,还是那故作文言风的粗糙台词,抑或是那平庸拖沓的故事节奏,更是那的饱受诟病的揪心剧情,无时不刻不再提醒着观众,这一手好牌却被打了个炸弹稀巴烂。
在这一点上,《琅琊榜》这匹不被人看好的黑马无疑是近期的业界翘楚,至少从画面上,它像一股甘冽的清泉,净化了那逐渐被妖魔化的高饱和度色彩霸占的屏幕。尽管主推“权谋”二字的它在情节铺陈上并没有说服过分挑剔的我,但从制作的品质风骨上,我们不得不欣慰于剧组的态度与诚意。
好吧,感觉不能多谈栗子,以防被扣上黑子、喷子、别组脑残粉的帽子。
《芈月传》本该是不一样的,作为《甄嬛传》口碑收视双收之后,郑导携原班人马再次操刀的所谓的野心之作,可能只剩下意在空手套白狼的“狼子野心”了。坊间传闻这部戏的投资大约在2~3亿,而《甄嬛传》在1亿左右,然而可悲的是,这部投资翻倍的制作的用心显然不及甄嬛的亿分之一。
看到片头,我不得再次不呜呼痛心于我们那几乎被完全抹杀的美学教育,毕竟,作为享有大投资的大制作电视剧,无论是甄嬛还是芈月,片头调性仍停留在开业大酬宾式的欧式素材与PPT默认字体胡乱堆砌搭配的模版风格之上,没有丝毫的提升与进步,委实是让人感到有些目眩神迷。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了那些粗制滥造的手游和页游,弥漫着狂霸酷炫拽的气息构建了一种谜之审美的世界,然而,仍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的去为这些不负责任的荒唐制作买单,乐此不疲。
再说那扑面而来的片头曲,我竟听到了一种网络古风歌曲和九零年代金曲的标准慢摇节奏音参杂糅合在一起的奇怪产物,原谅我修养不够。我怪不得作曲,毕竟刘欢老师有珠玉在前没有办法去比较,但那编曲仿佛是一个刚装上MIDI素材库不久的制作新手,另外那尖锐刺耳的歌声,那似乎修音到失真的歌声在高音时分真真是应了那句格外苍凉,说真的,有时候,我们与世界和平只差一个编曲,一个后期。
再说说特效吧,片子开头那个观星台霸星出世的特效,对不起我实在是难以形容,直接上图你们自己感受下吧,相信看完图大家就对这部剧的特效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观认知和心理准备。
<图片5>
<图片6>
来了!是特技!真是苦了我们的一品侯爷王天风。
除了豪门争产剧,婆媳大战剧,IP改编剧,于妈脑残剧,手撕鬼子剧,怀旧青春剧等等......国人真正爱拍的还有一种剧----打着正剧的幌子谈着自诩为野史的大型古装偶像剧。一般此类剧一出,各种考据大神就会纷纷上线,撸袖打脸,义务进行全方向多方面的三下乡文盲科普,而偏偏总有一堆自觉理智的真爱粉,打着“你不爱看你别看,这是电视剧不是历史剧”的口号大肆鼓吹、充耳不闻。其实私以为,剧,是编导设定下的游戏,最根本的是要 可信,要让人心甘情愿心服口服的接受这些规则。既然这不是一个架空的世界,那么对吃穿用度、仪礼形制的基本讲究并非是考据党们强行装逼吹毛求疵,而是现在那心惊肉跳又不负责任的审美趣味也许真的该好好沉下心来回溯历史,尊重文化了。
其实我不爱好正正经经的写剧评,但因与芈八子这个人物颇有几分渊源。大学时代,曾自己编导演过的一出关于纵横家的拙戏,尽管因为能力有限,对诸子百家的风采未能展现毫厘,但时至今日,也从不掩藏自己对春秋战国时代那波澜诡谲,瞬息万变,千军万马弹指一挥,气吞山河之势的狂热----六国奉相的苏秦,足智多谋的张仪(剧里这造型特码像魏国贵族出生吗,说是鬼谷子我就认了),仙风道骨的鬼谷子......只叹彼时年轻气盛,资历尚欠,对合纵连横此般鸿篇巨著实在难以驾驭。然而,正是在这帮男人的或唇枪舌战或短兵相接中,我注意到了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楚女----芈八子,也就是日后的秦宣太后。也许在惯常印象中,女子专权主政尚称得上有迹可循,然而这位情史丰富,以母后之尊轻巧的在朝堂之上拿着房事论天下,看起来似乎离经叛道到有些荒谬可笑的女人,实在是夺目到激起了人在哑然失笑后的细思恐极。我无比好奇于她是如何一步一步在男人的战场走向权力的巅峰,又慨叹于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那不似寻常女流之辈般宽广的胸怀与格局,更遐思于她的家国天下情仇爱恨该是哪般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光景......无法自拔。
说真的,开播前造势用的26分钟片花爆出来时,我就隐隐的有些不好的预感,毕竟这是个大格局的戏。尽管这官方版的“26分钟带你看完芈月传”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几乎完完全全摒弃了拍摄初期所发新闻通稿中曾信誓旦旦要讲述一代铁血女政客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万丈豪情,只留下了三段你侬我虐的儿女情长。不过那时,我尚可安慰自己,这只是预告片,没有配音、没有调色、没有后期,什么都还没有呢我又指望能有些什么。
插句题外话,什么时候我们对演员的容忍度变得这么高了,连基本功台词都不再需要琢磨只需要露脸对对口型就好了,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真的只能从声音里去找寻我们爱的角色,那时世界不看脸,声优大过天,耳朵会怀孕。
另外一个让我心中隐约感到大事不好的时候,就是开播不久前爆出的编剧王小平与小说原作者蒋胜男的版权纠纷,官司是打的风风火火你争我夺其中利害旁人难以揣测,然而经过各类炒作浸淫,本着怀疑“一切都是属于负面营销策略”的精神,抛开对事件本身的人心向背,我却丧心病狂的嗅到了一股略感扭捏的小家子气味。
随着最近这几日正片的播放,我的希望也彻彻底底的落了空,我再也没有办法为它赤裸裸、血淋淋的粗糙廉价感找到一个合适的,推脱的借口。作为观众,从没指望一部国剧能有多么多么后无来者横空出世,但,也不至于硬要让我感觉天壤云泥到仿佛受了什么刺激之后的性情大变、面目全非吧。
我们都不再那么好糊弄了,良不良心,终究是仰仗屏幕前大多数各位的判断力。小婊砸似的无聊撕逼,花花绿绿的卿卿我我,我们已经看得太多,真的不要再披着良心剧的外皮用这种粘腻糊弄的戏码考验观众的智商,荼毒看客的精神家园了。如果拍片子的人沉浸在对这些自觉高明绵里藏针的意淫中阉割了自己情怀与血性,早已忘了什么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我们这帮看客也都瑟缩在自己那一方真空的天地里乐不思蜀,谁还会记得与在乎自己曾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毕竟,“大”,从来都是是一种广阔天地里孕育出的浩然气度,然而遗憾的是,如今的我们,似乎并不真正拥有。
《芈月传》我还是会继续看下去,只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想我害怕、失望的,是一颗有能力沉淀的心对浮躁现实的妥协,是这样更为真切的感觉。
不多说了,容我先重新看看《大秦帝国》洗洗眼。
没有甄嬛拍的好,感觉孙俪用力过猛越想好好演越演不好,分分钟把自己变成了表情包。刘涛也一样逃不过变成表情包命运,演员都不错,但是这个戏没有甄嬛拍的成功。
不好意思 我是看过琅琊榜的人
甄嬛传我看不下去不知道为嘛,这个看下去了
是因为《甄嬛》很火所以又拍了ㄧ部这种的吗?孙俪演技还可以,但有一部甄嬛就好了。
觉得没有甄嬛好看
感谢芈月传 让我看到大秦帝国这部好剧
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而且近几年极少看电视剧,尤其是国内的剧,琅琊榜算是看的比较完整的,其实我觉得,1、有一个《甄嬛传》就够了;2、真的不比《琅琊榜》好看;3、这真的有点玛丽苏的赶脚,虽然我才看了6集、、
看完甄嬛传,觉得孙俪演的不错,然后才看了芈月!或许是抱的期望太大,感觉这部芈月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演技也是可以的!但剧情太过于玛丽苏,而且服装都没有甄嬛里面的好!一般般吧
演员阵容挺豪华的,演技也更是在线,黄轩,高云翔挺高了我对他们的认知度
甄嬛传与芈月传,好比霸王别姬与无极,真是不敢相信出自同一导演之手。
七岁的芈月是个什么鬼!一哭起来好像黄绮珊老师!到底特么怎么长成孙俪的!颜值也太特么不稳定了?剧情这么拖拉看到第10集依然没撕逼真是急死我了!就这个水平不谦虚的说完全可以跟新红楼梦掰手腕!
有种奇妙的感觉,甄嬛传像大秦帝国版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像武媚娘传奇版的大秦帝国
妈呀,赶紧翻几集甄嬛传压压惊。
连琅琊榜的一根脚趾头都不如,演员说话像念台词,阴谋非常低级,看了两集就没兴趣了。
先五星评着!真搞不懂豆瓣一些人只看了个片花就打一两星什么意思
3岁的小羋月萌化了,7岁的羋月什么鬼
至少串联了某一段真实历史,也使芈月这个角色很饱满,她的爱恨情仇,而最后,都被化解了。与其说是带有主角光环,还不如说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正常心理。暂时先写这些,有空再补。
从第一集来看,剧情仓促略老套,动作过火不够自然。没有甄嬛传的铺垫与深度,衣服美,但色调和拍摄没有为此加分,不过台词依然甩于正九条街。
很普通的宫斗戏,而且这次孙俪演的略做作,还是人设做作?反正不是很喜欢芈月的性格,除了那个三四岁的小芈月,激萌
跟甄嬛傳比差太多了!不過小羋月太可愛了3星都給她,整齣戲心疼男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