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他在抗争什么。才华、家人、爱他的女人,乃至唾手可得的机会,都被他自己给毁掉了。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女人能够陪伴自己一生,这还不值得暂时抛弃你那可怜的自尊吗?一个足以改变人生的机会还不值得暂时抛弃你那可怜的自尊吗?即便为了你的女人你也应该适当的现实一些。但我看到的不是付出,而是自私,为了自己那可怜的,所谓的自尊,伤害了爱你的人,但最后伤害的却是自己的一生。有位豆油讲得好:当他向餐厅侍女要钱的时候自尊在哪里?也许童年的不幸造就了这一切,但把一切归咎于不幸的童年是在找借口,是懦夫。也许我的文化层次不够高,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认为一个爱你愿意陪伴你一生的女人是值得付出所有的。一个平静、有爱却又可以发挥才华的人生才应该是普罗大众的终极追求。一切都是相互的,人生不应该是单方面的索取,不应该是被所有人围绕的,更不应该是无病的呻吟。
他与家里人断绝了关系,他努力的实现自己的工程构想,他想尽办法结交权贵。他以为这样便能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宗教的桎梏,底层的艰辛。但他低估了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那是刻在骨子和性格里的痕迹,强大到足以将他打回原形。他回到了原点,他没能从上帝的诅咒中解脱、没能完成阶级越迁,甚至成为了跟他最讨厌的父亲一样的父亲。故事最后他选择将自己放逐,身患癌症,一个人住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看电影的过程就一直在想,他应该是无比孤独的,他努力的想要摆脱底层,那是他想要逃离甚至鄙视的生活方式,但他又没法融入上流社会,在富豪眼里,他永远带着出身卑微、粗鄙不堪的标签。他想要逃离上帝,但又深受封建宗教的影响。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他没有家,或许只有在将自己放逐,直面最真实的孤独时,他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不足的地方是,剧情节奏有些拖沓,演员选的也一般,如果是英国电影,配上高贵的英音,古老的建筑,应该会好很多。说这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傲慢与偏见》。
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亨瑞克·彭托皮丹的同名经典长篇小说《幸运儿彼尔》改编。长篇小说《幸运儿彼尔》是诞生于一百年前的丹麦新现实主义经典之作。该书描写了一个纯真的年轻人追求进步、锐意改革,却在社会上屡遭挫折,终老田园的一生。书中描写的时代,正值丹麦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时期,为我们勾画了这一时期丹麦社会的风情画卷。
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亨瑞克·彭托皮丹的同名经典长篇小说《幸运儿彼尔》改编。长篇小说《幸运儿彼尔》是诞生于一百年前的丹麦新现实主义经典之作。该书描写了一个纯真的年轻人追求进步、锐意改革,却在社会上屡遭挫折,终老田园的一生。书中描写的时代,正值丹麦由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时期,为我们勾画了这一时期丹麦社会的风情画卷。
以正常的社会标准评价彼尔,他确实是一个你不希望在你生活中出现的人,他并不讨人喜欢,他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很多痛苦,他不是道德无瑕的模范,他的随心所欲、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想敬而远之。甚至因为他的不成功,他的天才设想,也会被评价为好高骛远的空想。在今天,他也许是马斯克这样的人,只不过马斯克有他的幸运也有把握幸运的能力。他有那个时代很多天才人物没有的幸运,却没有让幸运持续相伴的能力。正如雅各布贝母亲所说,他性格很不稳定,这造成他行事难以捉摸,且不考虑他人感受。很难想象他这样的人能像马斯克一样做一台运转精准的资本机器,所以他也不可能成功。
但是如果把彼尔的落魄结局仅仅归因于他性格的缺陷,我认为太偷懒且有失客观。彼尔的幸运是他自己创造的,他的天才设想,他愿意为天才想法寻找赞助的决心,这些都不是别人给予的。彼尔的性格中具备了一些成功的潜质。这些潜质为他带来了幸运,甚至在我看来,这幸运极其难得。这倒并不是因为萨洛蒙一家人对他项目的垂青显得多么可贵,萨洛蒙一家人是商人,遵循的永远是商业的逻辑。如果不是项目前景看好,未来获利巨大,萨洛蒙家族才不会对彼尔另眼相看。我所说的彼尔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个真正爱他理解他的人雅各布贝,她懂得如何爱他人,也很自爱。雅各布贝是心有大爱的,谈恋爱时,她没有因为彼尔性格的缺陷而放弃他,彼尔离开她后,她也没有因为他的遗弃而怨忿,反而选择帮助更多像彼尔一样出身的人。在彼尔离开她多年后,她也没有因彼尔的伤害而赌气嫁给不爱的人,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她的自爱。雅各布贝没有因为不被爱的经历而选择不给予这个社会她的爱,相反,她因为爱且理解她爱的人,选择给予更多人更多的爱。因为对彼尔的理解和对和他同样出身的群体的悲悯而创办现代化的学校,这正是爱赋予她的力量。遇见雅各布贝是彼尔的幸运,因为在那个年代能遇上这样清醒、心怀大爱的女子着实不易。我想不出一个在父母终其一生压抑着对子女爱的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彼尔,一个从小到大未曾尝到热烈的爱的味道并拒绝理解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人,还能有遇到一个理解他爱他的人更幸运的事!
彼尔一生都在为反抗而反抗,他一时看重的,都不是他真正看重的。他在这反抗中失去的,恰恰是他真正需要的。反抗是他的应激反应,却不是他的本心。他脆弱、固执、敏感,这是贫困的出身打在他身上的烙印。试想如果他生而继承大笔财产,且生活在当代,也许他会活得相对称心遂意,毕竟拥有财富会带来心态的不同,被权威欺压时不会因自负而自尊心弹起拼命反抗,在与资本合作时也能更清醒冷静不用低姿态。
彼尔的一生都在追逐他的项目,他的设想,这是他最在乎的。他的不幸,是从失去这个项目落地的可能开始的。他所有的自尊心都建立在这个项目的成败上,建立在自己对这个项目的主导地位上,因此一旦这些在现实中落空,他就会自暴自弃地放弃与之相关的所有,包括难能可贵的爱人雅各布贝。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他与环境互动的产物。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性格时,总是更多看结果不看过程,看个人修养不看环境系统的支持。我对彼尔的不讨人喜欢抱持同情。他不是生来如此,他的倔强是他的保护机制。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他所在的社会系统高压多于宽容、冷漠多于关怀。如果说人的伤痛是在和社会环境互相疗愈中治愈的,那么,客观地说,彼尔所在的社会环境并没有为治愈他提供多大支持。固然我要承认,这个过程中他自身的问题更多,但完全撇清社会环境的影响绝对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在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性格有缺陷、不讨人喜欢的天才,比如乔布斯,也都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并没有被整个社会系统强烈地排斥在外,他们从未活得像彼尔一样落魄拮据。
这是一部教会我们如何自愈和治愈他人的电影。它通过彼尔的悲剧人生,探讨了整个社会系统如何给予爱而不是冷漠与偏见,个体如何学会悦纳自我善待他人的问题。彼尔和雅各布贝是这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彼尔提出了问题,雅各布贝用行动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种尝试。纵然彼尔没有把握好遇见雅各布贝这份幸运,用爱的互动疗愈自己残缺的内心,但更多人却因为雅各布贝这样的人对于爱对个体成长的深刻理解而获得了治愈自身的可能。
彼尔是可悲的,当人们看着一个并非十恶不赦的人走向自己一手编织的悲剧结局时通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们会叹息,他本可以很好的,事实上,他本不必走向好的反面。他的“恶”是无意识的,当他无意识地滑向深渊的时候,我从中看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我们何尝不是有性格缺陷之人?只是命运对我们命运的摧毁性没有像对天才彼尔那么大罢了,毕竟我们中很多人不曾体验过登上高峰又摔到谷底的感觉。我们每个人和彼尔都有相似之处,我们要学会避免像彼尔那样,让自己的性格缺陷毁了自己的一生。
The Great Gatsby开头说道“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当我们想评论某个人时,不要忘了,我们所讨厌之人,也许也不想拥有这样自我厌弃并被厌弃的一生。
丹麦电影月@三里屯CHAO艺术中心回声剧场,改编自同名诺奖小说,讲的是男主受童年、父亲、宗教影响终其一生与世界抗争最后孤独终老的故事。我想说这是个渣男吧,遇到动心的女人就完全不顾他人感受去勾引,关键所有的女人都吃他这一套,关键她利用女人然后又抛弃他们,因为他的自尊,他的移情别恋,真的是渣!可男主又是个可怜的人,影片对童年部分描述不多,大概是没有被父亲好好对待(男主父亲对自己的父亲也有不好的记忆然最终和解),接到大学通知书后就与家庭决裂,到哥本哈根开始依靠餐厅侍女养活,偷吃餐厅食物、向侍女要钱的时候他的自尊在哪里!后来结交到上流社会,先后勾搭财阀的两个女儿,依靠财阀让自己的天才水力风力发电项目上位,然而失利于自尊心作祟不愿屈服于自大前辈而丢掉项目。为母奔丧回乡又勾搭上家乡女孩,几年后又放弃了有儿有女的生活,天哪简直就是无法理解的人性,很多矛盾的地方!其实女主很伟大,是典型的独立女性,敢爱敢独自用遗产办学校,如果单独拍一部讲她的片子我想我会很喜欢。导演说他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也很复杂,我想导演自己的经历也有影响到他刻画的男主吧。有机会读读原著看讲了什么。
大时代幕布,将新科学与旧伦理对峙下的暗涌具象化为父权的梦魇,小镇青年的阶级焦虑与理想主义破灭的宿命。当工业文明终于哺育了新的伦理,世界大同前景迈出最后一步时,被神放逐的年轻人没有赶上蒸汽腾腾的新黎明,独自返身进入永恒的白夜。想到<福地>与<血色将至>,相较而言少了一分痴狂。感谢淘票票送票。BJIFF@英皇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更不幸的,如同这个彼尔,一辈子也未能治愈童年。结尾那段有点伤感,毕竟有情人没成眷属。
7.5。奥古斯特回归正常水准,大时代背景下的理想主义者,主角身上有红与黑、远大前程的影子,但是也摒弃了不少套路,主角面临困境做的选择,都不符合成功学或者世俗道德,但是每次选择都能让人产生共情,做出了选择就要承受孤独的命运。不过,影片不少地方其实都挺反基督的,但是导演又刻意淡化了宗教层面的批判,整体上的态度显得有些暧昧了,反而损失了一些力量。
他不是一个人,他是一块会走路的伤疤。
2018.9.27 UCCA 中国首映 在故事中找自己 见自己、见内心
文学性很强的电影,能看出小说的优秀,电影的优势没发挥出来。保守宗教家庭的孩子,有更强的反抗精神,要么对它俯首称臣要么彻底摒弃。自由非常重要,贫困在所难免,当一个人只剩下他自己的时候,自我也会成为束缚。人终有一死,任何生活选择自有其价值。
原生家庭毁人不倦,包括原生家庭硬塞給男主的宗教有違人性。男主一生经历三階段:1.叛逆性激烈抗爭;2.迷茫、怀疑和妥協;3. 妥協后井沒找到幸福和心靈寧靜,悔悟、走回他的堅持的路,只是不再激烈抗爭。女主堅強、美好,對穷苦出身的男方充滿心疼和真心理解,但她改变不了貧穷粗魯的原生家庭帶給男主太过扭曲的性格:機會主義、薄情寡恩、三心二意、极度自卑帶來的极度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好歹,會自動扼杀幸福,破坏所有美好,走向自毁。
一部伟大的电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诺贝尔文学奖),妥妥的五星推荐!⭐⭐⭐⭐⭐片长约3小时,但看完还是感觉意犹未尽,慢慢在思考主人公彼儿看似精彩激荡,却又真实平凡的一生……我想,我们似乎都一样,在滚滚的时代浪潮中追名逐利🌊, 金钱,权利,物欲,享乐,信仰,爱情,事业,家庭,子女….…但是欲望的追求往往让人迷失自已,物质的富有并不能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 我觉得人的最大幸福追求应是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点吧~😁
影19105:糟糕的童年,养成了高傲自负的自尊,萨洛蒙帮助,其舅舅也是慧眼识才,可惜大好前程都葬送。窘迫之时最后再道歉真的是为之晚矣。何苦呢? 性格的扭曲害了好几个人。自己的儿子就是影射。不作不死!——雅各布贝真诚美善!
幸运儿不是被幸运一直宠幸,而是在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下改变了“原本光明”的途径。男主对女主的背叛、选择回归乡村、对自己孩子如父亲般严厉都是深受其害的后遗症,而这“害”源自自己极端的对情感排斥对亲情割裂。在懦弱时选择臣服于宗教,渴求原谅,在惶惶荒废时光时又不想被长辈规训和制约。其实都是能力有限想法甚高的体现。想要只凭借自己力量的思想其实从头至尾都是被击碎的。他的计划也是在牧师岳父的帮助引荐下才得以实施,孤傲也要承受某种角度的失败定义,而结尾又借用女主的话重新定义孩子——某种角度的成功。
好久没有这么痛苦的观影感觉了,每次看不到二十分钟就要关掉。大概是因为我对偏执性格是非常抵触的。偏执性格是极难归纳的,它既不属于凡事出于理性的原则,也不属于大多数感性混蛋那么的无知。它们大多极有天赋却性格乖戾,这让我完全不知所措。完全可以避免或者通融的事情,在偏执者那里都是灾难。而我为什么要去理解这些我根本不能理解的事,这些类型的电影对我而言,同样不啻与一个灾难。
3.5星!放下该放的 珍惜拥有的,没有最好的选择 只有最适合的,如果每天都可以不后悔,这大概就是我今后生活最理想的样子了。
我身陷地狱,只有在无望和孤独中寻求解放。刚刚打了好多字,一退出就没了,气。有空再补
就受不了这种男的渣 女的用心爱这种,他跟她说分手的时候第一次想哭,他说他找不到自己的时候第二次想哭,她说那是我的也是你的的时候第三次想哭,他跟她说谢谢。她说遇见他很幸运。(感谢我自己敲字幕嘻嘻@电影导演中心
非常扎实
非常非常压抑。在时间、空间和宗教背景的阻隔之下,主人公的行事动机对我而言已变得极难理解。而即使能理解其中一部分,我也实在无法给予认同。
这电影很真实,但并不超出我预期。超出我预期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男主角天性里的那份恶心的高自尊。一个伟大的事情即将发生,但它在极限时忽然消失无踪了,因为从树上掉落的果子总是不会滚太远。才能多高,从子宫里带来的魔鬼也不会放过你。钱买不来的东西,最终也不会落到任何人头上。
3.5 过于精致工整的渣男悲剧,和《红与黑》《福地》同路的探讨,但处理得相当冷静。人物不断转变的矛盾性格和处世方式,实际上与更大环境下的现实土壤接轨不深,而是源自于原生家庭与宗教信仰的影响——这也从直接地反映出导演的保守做派。对这种古早传统向的名著改编电影,只能说绝对意义的好,但谈不上喜欢。
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这样迷人的古典主义杰作,附着在这个令人生厌的男主角身上,关于原生家庭、阶层宗教的深刻讨论放到今天仍然适用。导演将如此长篇幅的小说处理得张弛有度,复古而又现代。
莽撞固执的愣头青彼尔,自命不凡中掺杂着原生家庭的矛盾,父母纠缠终生的“诅咒”让他们始终无法和解,于是鸿鹄之志被资本磨灭,在感情上佯装强大事实上却软弱自私,彼尔的幸运是意料之外,他的不幸却是情理之中。工整的电影文本刻画时代的缩影,古典主义的优雅展现。但天坛奖颁给它还是看出了北京的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