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说不

HD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理查德·德莱福斯,简·方达,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安东尼娅·泽格斯,佩德罗·佩拉诺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美国,法国,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智利说不 剧照 NO.1智利说不 剧照 NO.2智利说不 剧照 NO.3智利说不 剧照 NO.4智利说不 剧照 NO.5智利说不 剧照 NO.6智利说不 剧照 NO.13智利说不 剧照 NO.14智利说不 剧照 NO.15智利说不 剧照 NO.16智利说不 剧照 NO.17智利说不 剧照 NO.18智利说不 剧照 NO.19智利说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智利说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在智利军事独裁首脑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执政期间,“广告救国”的传奇故事。皮诺切特的军政府用残暴高压政策镇压异己,引起了大量不满。但面对国际施加的压力,被迫举办公投,由人民用“Yes”或“No”的方式,决定是否由皮诺切特接任下一届八年任期。反对党领袖找来一位年轻的广告人雷内·萨维德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Gael García Bernal饰)为他们的反动运动做广告宣传。这场投票战争到底是否在广告宣传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导演帕布罗·拉雷恩长久以来关注智利政局,继《杀手夜狂热》、《后事》之后,创作了这部“皮诺切特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本片荣获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入围2012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导演帕布罗·拉雷恩于2012年斩获第65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黄金马车奖。男孩2014保持距离第一季本德尔:帝国的黄金生死卧底人狗奇缘超级大英雄我的意外老公废柴2021空巢女煞葛洛莉1980玫瑰纹身谁杀了加勒特·菲利普斯大厨秀第一季永不放弃2015断金一号有轨电车运行了电磁王之霹雳父子说出你的秘密1999The Movie西游记侦察记天外来客2022刑警队长2015如果重来一次耻辱秘密花园2020断林镇谜案第八季柳书生的婚礼天师斗僵尸1985陌生人宗师2014出埃及记小狗广场第二季奇幻人形宠之甜心兔妹爱在梦醒时分空中大灌篮:新传奇女忍2011荒漠恶种德国八三年口腹之欲最后的迪斯科1998可持续食物

 长篇影评

 1 ) 《NO》(2012)

1988年智利透過一場公投結束了軍事強人的獨裁統治,這故事和台灣現今的政治議題之間有不少讓人聯結之處,當然時空不同局勢和狀況也不太一樣,但看這個二十多年前地球半圈之遙的國家如何面對政治改變的契機,以及現代的眼光如何定位這個歷史時刻也是頗有趣的。

所謂獨裁、白色恐怖、政治改革似乎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共通的歷史記憶,在媒體這個領域如何反應了的民心的趨向或是自我審查也有很多和台灣可互相應照之處。但在強人統治已成為歷史的現在,媒體人要面對的箝制和挑戰我想並不能說是消失了,可能是要面對新的敵人或是敵人轉化成不同的形式,當然這不是電影所要描寫的主題。

1988年智利這場國際壓力下所產生的公投,按電影中的描述,投票前的一個月正反陣營可以每天推出15分鐘的宣傳廣告,而主張反對獨裁者連任的NO陣營所推出的節目則是十多年來第一次有反對政府的聲音在電視上播出,這是長久以來反對陣營在電子媒體的突破口,我猜想這自然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

電影呈現的兩方陣營的廣告攻防說複雜也不複雜,說簡單也不簡單,簡言之男主角身為年輕廣告人投入No陣營的宣傳活動,他認為廣告的重點是要反對恐懼仇恨,傳達出幸福的感覺。不只是Yes陣營用各種恐赫的宣傳,No陣營也有大老認為要清算對方過去的罪行還原歷史真相才是重點。但唯獨主角一開始就認為光是這樣不足以贏得勝利,這也定調了這部片的主題。

電影開頭和結尾用了一樣的台詞來強調智利這個國家已經到了改變的時刻,人民已經準備好面對新的議題與挑戰,畢竟智利是個向前看的國家。從正面的角度來說,與其清算過去的仇恨,活在當下的人民才是國家向前進的動力。這大概是所有選戰宣傳主軸的兩難,要正面還是負面?面對歷史的血淚仇恨,或許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選擇了哪一方不免要犧牲了些什麼。電影有提出這些衝突但這也不是真正要描寫的主題。

電影用了大量珍貴歷史影片,為了配合那時電視畫面的質感,電影也用Video拍攝特別做出粗糙模糊變色的畫質和4:3的電視比例,這也是用影像風格來營造復古效果的手法,只是我個人比較偏好精細的高畫質畫面,總覺得高畫質是對真實體驗的逼近,而對影像玩弄粗糙效果是一種對真實的刻意扭曲,雖然這或許是偏見,但用歷史電視影像的幻覺來重製對時代的記憶擺明就是種過濾與簡化,就如同電影中一個國家的傷痛與期望只能化成每天半小時的電視廣告節目。

所以我想這部片最大的主題可能就是重新確認這段歷史的價值,想像這一個月每天15分鐘的宣傳節目是智利十分珍貴的歷史記憶,而電影從這些八零年代的廣告影片重建出了這些影片背後的故事,是一種情感與記憶的召喚,重新肯定這群廣告創意人的勇氣與才華,還有當時智利人民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廣告影片成為了電影的重心,反而影片背後電影作者對歷史的詮釋以及角色內心的描寫並不算特別,甚至從現今眼光觀之,廣告創意的發想並沒有太多精彩的描寫。

當然電影整體是不錯看的,導演處理起來有一定的質感,情感營造不慍不火,尤其最後結尾所有人歡欣鼓舞的慶祝場面,男主角只是抱著他的兒子安靜地穿越人群回家,這種鬧與靜以及歷史的巨大與微小的對照還是頗有味的。然後主角和他屬於Yes陣營的上司在電影前後關係的緊張與變化也是頗有意思的,雖然這部份好像處理得還不太夠,但有這麼雖然政治立場上有所衝突但面對工作還是公事公辦的上司也真是難得了。

 2 ) ¡NO!

!NO! es una película filmada en Chile. Esta película habla de la campaña publicitaria por el referéndum del año 1988.

La imagen del filmo presenta las características del periodo de los años ’80, incluyendo el marco de pantalla 4:3 y los efectos cinematográficos de esta época. Esto muestra el efecto de una película antigua. Cuando utilizaron en la película las verdaderas publicidades da la campaña, me encontré aún mas en ese momento histórico.

La película muestra una situación política muy difícil con una dictadura muy estricta. El referéndum tenía dos opciones. La gente que votaba por el SI quería seguir con la dictadura y la gente que votaba por el NO quería cambiar el régimen político. Los partidos de NO ganaron con el éxito de la publicidad.

Me gusto principalmente los pasajes con las publicidades. Como por ejemplo la publicidad con la canción ‘Chile, la alegría ya viene’.

 3 ) 《Yes or NO》

《Yes or NO》


Yes or NO?很多时候,此类抉择都是二难!
本片也讲述了一个抉择故事,重点是,绝大多数都想NO,只是害怕不敢说。一小部分人敢于站出来说,最后他们成功了!

先读历史吧!
1、皮诺切特功过智利人自己断吧!

因为在皮诺切特统治的1978年至1981年的黄金时期,智利又成了信奉自由市场的右派的向往之地。经济学家、政治科学家和记者都来亲自目睹这个“奇迹”,并把智利作为可在全世界推行的榜样。
但是,国力太弱,总量太小,1982年,一切都土崩瓦解。铜价的暴跌加剧了智利的贸易逆差。国内生产总值跌落15%,工业产量迅速收缩,破产企业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两倍,失业率达到30%。尽管皮诺切特之前保证保持货币稳定,他还是实行了比索贬值,这使那些借入美元或以比索形式储蓄的穷苦的智利人民倾家荡产。中央银行储备减少了45%,私有银行体系也崩溃了。


2、小国无政治!
1970年,社会党领袖阿连德通过民主选举当选为总统,他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宣布其主要任务为:“结束帝国主义分子、垄断集团、地主寡头的统治,在智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实施工业国有化和没收大庄园主土地的政策,同时在国际上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并和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尽管阿连德一再声明,他希望把智利变成“第一个按照民主的、多元化和自由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带有比较温和的色彩,但仍为美帝国主义所不容。
美国国务院曾明确授权当时美国驻智利大使科里采取一切手段破坏此次选举,决不让阿连德取胜。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动用多家电台和刊物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并将阿连德妖魔化。然而事与愿违,阿连德在选举中获得36.3%的选票,击败右翼候选人亚历山德里,于1970年11月3日出任智利总统。
1971年4月,尼克松总统更是扬言:“我们无法容忍像阿连德那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府。”1967—1971年间任美国驻智利大使的科里在1998年向英国电视台透露,尼克松在白宫曾多次和他长谈,反复强调古巴革命已给美国带来很大麻烦,如果阿连德政府再获得成功,那么红色浪潮就会席卷整个拉美,到时候局势将变得无法收拾,为此必须搞掉阿连德政府。
阿连德执政期间,美国中断了对智利的经济援助,和智利的双边贸易也大大减少,等于对智利实施经济封锁。美国还从各个方面向阿连德政府施加压力,自1972年12月至1973年4月,美国在与智利的谈判中,要求智利赔偿美国铜矿企业7亿美元,作为智利延期偿还美国欠款的条件。同时,美国又力促西方富国组成的巴黎俱乐部中止与智利有关货款的谈判。

最后,当然是依靠南美流行的武力解决方式!
自20世纪初,智利军队便接受德国军官的训练,深受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军队中的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享受种种特权,远离人民群众,历来是智利社会中的一支保守力量,他们对各种改革均嗤之以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更是深恶痛绝。尽管智利社会历经变革,但这支军队却很少被触动,以致到上世纪70年代,西德的《世界报》还得意洋洋地写道:“可以这样说,智利军队依然忠于普鲁士的传统。”这种情况即使在考迪罗主义盛行的拉美也不多见。
于是,我们可以看见片中士官们向长官行李为----这样!

另外,随着美国势力在拉美的增长,智利军方开始把强大的美国武装力量视为自己的靠山。智利军方每年都派200名军官到美国受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共有4千余人接受了美国的军事训练。
阿连德执政时,尽管美国在经济上对智利进行压制和封锁,但对智利军队的援助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自1971年至1973年,美国便向智利提供了7000万美元的军援。
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政府决定不惜撕掉民主的伪装,利用武力来改变智利的历史进程。皮诺切特武力上位!



在这样不算宏大,但也沉重的历史背景下,一场全民公决出现于1988年!
公决的议题就是:皮诺切特是否可以再连任8年,是否有享受做智利终身总统的美梦。
结果在普罗大众努力,17个反对党力争,加之片中展现的电视广告短片的极尽嘲弄、唤醒、愉悦大众。
1988年公决结果为NO!
1990年皮诺切特只得从总统的宝座上退下来,不过仍保留陆军总司令的头衔。1998年,当智利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时,这位长期叱咤政坛的独裁者自知回天乏术,才无可奈何地从军界退了出来,改任有名无实的终身参议员。

那NO们是自己胜利了吗?
回想1988年,东欧局势开始发生激烈动荡、洛克比空难、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带来美苏缓和。
尤其是最后美苏关系的进展,从本质上要求美国暂时从智利的局部利益中撤出,不摆出要维系军政统治的态度!
因此,我们才可以从本片中看到站在Yes一方的大人物,也逐渐脱离那个阵营,不断若即若离帮助自己的NO下属!

小国,无政治!都是棋子!

 4 ) 真的是广告的力量吗?

广告救国?在生活优裕的情况下人们会不会为了民主自由这类理想主义的东西冒险对独裁说不?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是被这些噱头所吸引的,耐着性子看完纪录片风格的<<智利说不>>之后赫然发现影片是米法智三国合拍的,于是明白这不过是米国在炫耀自己家门口一次和平演变的胜利而已。因为虽然没有强调,但影片也提到迫使皮政权开展这场最终导致其自身下台的投票,并支持“否”阵营取得最终胜利的是是国际舆论,是“外国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这股外力舍米国其谁?更不用说“否”阵营广告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国化了。广告只能拉动人内心已经存在的欲望,而不能创造欲望。“否”阵营的广告片除了轻歌漫舞、廉价的幽默以及对人们叛逆心理的鼓动外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充其量也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会出现这样一场荒诞的闹剧恰恰说明彼时的皮政权已是强弩之末了,在此之前米国必然早已做足了功课,而皮本人在公布这个决定时恐怕心里也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找个台阶,全身而退罢了(后来也果然借参议员一职得到司法豁免权,不必为之前的罪行负责)。

对于智利除了看过伊莎贝拉.阿连德的几本小说外了解不多,不过仅就电影传达的信息而言,皮政权靠着自由市场体制搞好了经济(显然并不够好),然后不得不靠独裁来维护统治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由经济体制最终必然会支持西方式的民主,采用这样的体制本身就是饮鸠止渴,自掘坟墓,更何况搞不定国内的贫富分化问题,让40%的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数据也是影片提供的),加上专制统治的非常手段,人们心中本来就已经有了“否”的苗头,外力作用,稍加鼓动,不反才怪啊。当然,贫富分化本身也是市场经济必然的后果,因为人与人资质是有差异的,且人性多自私,放任自由必然弱肉强食。影片的最后人们为了民主的胜利额首称庆,却不知民主与独裁(或叫集中)从来就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难题。看后不禁怀疑,最终那逆转局势的停电究竟是谁的杰作?皮独裁是推翻了,可是更高层次的独裁呢?民主了就真的皆大欢喜了?

 5 ) 说“不”其实并不简单

       智利影片《No》因提名奥斯卡而出现在豆瓣上,有些不易。对国内的电影观众来说,智利影片一辈子可能也没有看过一部。更不要说智利的什么名导,名演员了。
    因旅居智利十余年,也陆续写过一些智利电影的影评,都收录在《裸体的智利》一书中。关于影片《No》的导演,国内的观众可能一无所知。但是对很多智利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他老爸是智利最大的右派政党-独立民主联盟党的参议员,前党主席。正是这个政党在皮诺切特执政期间支持军政府,在全民公决中带头投了“Yes”票。而这个右派政治家的儿子却说一个地道的左派。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批判右派及其政府的。
    说到这部影片,导演以一个参与制作反政府宣传片的广告人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智利社会的冲突。智利当时的争取民主联盟政党,雇佣了这个来广告人,在他的主导下,摄制了一部在该联盟内部也很有争议的短片。其实,那部广告片并不是决定那场全民公决结果的重要因素。皮诺切特当时已是强弩之末,大势已去。无论是国际国内舆论都指向一个结果,“No”的胜利。但是这位广告人的短片,传递的积极的信息却成为之后胜利带来的欢乐风暴的导火索。
“La alegria ya llego”
欢乐已经来临!
    这位广告人的成功在于,他的宣传片没有拍成控诉皮诺切特军政府的独裁暴政的影片,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即民主社会即将来临,人们内心的喜悦已经溢于言表。短片给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并让欢乐战胜恐惧。而全民公决结果公布之后,人民的喜悦之情,恰恰在投票之前的“No”的宣传片中已经展现出来。
     另外,影片在技术上也做得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可信,加上大历史背景。无疑是影片产生了一种厚重感。也许,这是其被提名奥斯卡的理由吧。

 6 ) 《向政府說不》的政治美學

大概是因為入圍本年度奧斯最佳外語片獎,卡柏保‧羅賴尼因(Pablo Larraín)的《向政府說不》才能在香港公演。電影以手搖鏡、類似紀錄片式的拍攝方法,拍攝了1988年智利的公投。其時,智利還在獨裁者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的專政底下,他八年任期剛完結,想修改憲法使他可以再度參選總統。這次,不知他是否過於自信,竟然著意要辦行公投,讓人民去選擇是否讓他修改憲法。

不單如此,皮諾切特還讓反對派系可以在電視上宣傳他們的反對理念,這是在皮諾切特執政下所未曾有過的。以往,所有公共廣播都是操控在他手中,因而沒有反對聲音。有這次機會,反對派系立刻邀請當時廣告新貴雷里來幫手製作電視宣傳節目,電影則聚焦在這場傳媒宣傳戰上。



電影第一層衝突在雷黑與反對派系中人中。他全盤否定反對派系以悲情為宣傳戰的重點,說服他們要以歡樂與自由作為賣點。他怕悲情只會鈎起投票的選民心中的恐懼,不能鼓動中間游離選民出來投票。然而,暗藏於此的不只是宣傳理念上的不同,當中涉及反對派系的利益關係,各自都想要把他們黨派的悲情拿出來打動群眾。更甚的是,當主角雷里問各反對派是否想贏這場公投時,反對派系都認為這場公投是受操控的,沒可能贏,因此他們認為的宣傳重點不在贏,而是在傳揚理念,喚醒群眾反抗意識。



本來,強調未來的希望和選擇與關注過去的壓迫,二者並不必然有所衝突。不過當要選擇用甚麼調子去宣傳時,這就成了政治美學的問題,動用的影像也會截然不同,也出現了第二層衝突。悲情的一方找女性來談他們死去或失蹤的親人,顏色也是素白的;歡樂的一方則引入很多歡笑和自由的影像,並以彩色為這次運動的標誌。不同的美學,其實代表著對運動不同的詮釋,以致反對派中人(甚至是雷里的前妻)都很疑惑,到底這種去歷史化的影像,能否盛載反對的能量?會否把宣傳反對皮諾切特統治,引向抹殺反對派自身歷史的結局呢?



若觀眾細心,就會發現雷里動用的影像,大都是來自美國的,從一開始他為汽水製造的廣告,到在公投成功後他為電視劇營造的「占士邦風格」,都是美國的文化產物。這就引出多一層疑惑︰這條追尋自由的路,在公投這事上固然是成功了,但在長遠的發展下,會否成為另一次的文化殖民?

不論雷里的宣傳手法如何問題重重,最後他們也能在公投中勝出。電影所鋪陳彷彿想要說傳媒戰在政治中是何等重要。然而,現實的情況是,若沒有軍方最後的倒戈,皮諾切特肯定不會承認反對派勝出;若再追問軍方為何倒戈,這就牽涉到反對派多年來的抗爭,還有社會的發展,以致政治不得不作出相應的改革。正因如此,我們才不會把傳媒戰台高至它不應有的高度;正因如此,我們才不會抹殺人民在暴政下抗爭的努力。



電影尾段軍方還未倒戈前,反對派系陣地突然停電,這幕在在叫人想起近日馬來西亞選舉。智利的停電換來勝利,馬來西亞的停電則換來一箱箱從天而降的選票,選舉的神聖性就這樣被破壞,結局也被改寫,執政黨繼續他們五十多年來的統治。智利二十多年前的命運沒有臨到今天的馬來西亞人身上。然而,各國的路自要由其國民各自的走下去。電影結尾反對派勝出後,主角雷里抱著兒子走到人群中,以極慢的速度接受他們勝利的事實。是的,在選戰中不應有英雄,只應有群眾,雷里也回歸到人群中,而他與兒子和其他人的未來,則要在沒有鞏不可破的肯定下,以信心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第1342期(2013年5月19日)
作者︰譚以諾

 短评

豆瓣真是记仇 2013年标的看过 就写了个歌名 就给我删了 是有什么大🧊??

4分钟前
  • 唱²
  • 力荐

很好的题材,但是看得实在挺累人的,拿奥斯卡难啊。

7分钟前
  • Zach
  • 还行

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皮诺切特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纪录片的写实风格,录像带的质感。当消费者变成选民,广告救国,有些夸大,若不是最后军队的倒戈,政治的结果,真的很难说。不过,学广告的,倒是可以学学里面的符号学。

12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又是一部用全程游机来凸显纪实感的电影,加上了颗粒化录像式的图像后,显得八零年代十足。情节穿插着广告人的自由多变与政治题材的严谨,美中不足的是男主的扑克脸。

14分钟前
  • 果樹
  • 推荐

这部相当沉闷拖沓的纯政治类影片入围了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我看来片子技术本身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情节乏味、手法粗糙、剪接凌乱、节奏缓慢,可是围绕皮诺切特执政智利时被迫公投的背景讲述真实“广告救国”的故事从而反映民主和自由的题材给这片子赢了不少政治分数。这是一部让金三胖颤抖的片子。

15分钟前
  • Jonathan
  • 还行

採用了偽紀錄片的形式。4:3的電視比例,手持攝影,過時的老磁帶錄影機質感,看似特別隨意的剪輯以及違背常規的打光,都在盡力還原老紀錄片復古的時代感。不斷插入歷史上的真實片段與新聞素材,也讓整個劇情達到了與現實融為一體的程度。特別有意思的是由於老鏡頭的缺陷,用最大光圈拍攝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炫光或光暈,造成影像上的瑕疵,但是這個瑕疵卻又正好呼應了「NO」陣營一直宣傳的彩虹策略。影響未來生活的選舉成了一次廣告宣傳大賽,廣告商用奇思妙想的創意喊出了新世代的召喚。整部片子使用了反高潮,即在結局用一種極簡單的方式把前面劇情所施加的矛盾、對立和衝突迅速消解,從而使片子顯得頭重腳輕。但這種設計恰好表達了男主末尾悵然若失之感,或許智利未來的路,尚處於一片迷霧之中。不过他們能有勇敢說NO的機會,已經很讓人羨慕了。

20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个人觉得是很好的题材,可是,男主角的演技木讷,一群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讨论的民主

25分钟前
  • Mariner4Doc
  • 还行

电影有着剧情片的吸引力,同时带着纪录片的真实感,在时事大环境中关注个体细微的政治态度,从而使探讨成为一种自然的可能,这才是民主的真正含义。观众能在那一遍遍重复的呼声和歌曲中,找到发自内心的渴望、冲动以及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期望。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政治历史类剧情片。

26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内容并不沉重的智利革命为背景的片(虽然也有那么一些必然要有的暴力段落),但总体双方的电视交战还是挺诙谐的,这是真的“广告狂人”耶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见了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和简方达,还有一个理查德什么

29分钟前
  • 王小北
  • 还行

副标题--民主党派如何利用“糖衣炮弹”引导智利人民向皮诺切特的末代统治说“不”。

3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反高潮的剧作结构处理让影片显得有点虎头蛇尾,手提摄影和简略剪辑方式让影片呈现出一股老旧纪录片的特质,倒是在色温较高的逆光下拍摄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美的快要人命,但更出彩的编剧的智商和幽默感,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剧本将大量的纪实影像和虚构的人物及故事对接的天衣无缝!★★★☆

3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檔案影像的使用很有趣,讓畫質有著錄影帶的色偏也很不錯。

36分钟前
  • Amushi
  • 还行

We, overthrowned the dictator, simply by saying loud and clear: NO!

39分钟前
  • heng
  • 力荐

7.5 手持摄影,褪色胶片,奇怪比例,纪录体质,说实话比起这样我宁愿选择好莱坞式主旋律。

43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不流血推翻了政府。

46分钟前
  • mr.tall
  • 还行

从去年9月份找此片资源至今,整整11个月了。让我等待最长的电影。《智利说不》和《逃离德黑兰》差别是它无聊点叛逆点。和《爱》打擂台也的确力不从心。最佳外语5部的高水平作品。录像带摄影质感大赞。第一部智利电影。4.35/5分。

4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竞选过程的片子也看过不少。。每次看这类电影。。总会有莫名的焦躁感。。这种历史背景。。让我想起了Argo。。

51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三星半,正片没有预告片好看

54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诚意!

56分钟前
  • BB蓓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