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

HD中字

主演:金廷恩,李泰成,崔般若,李幸石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智齿 剧照 NO.1智齿 剧照 NO.2智齿 剧照 NO.3智齿 剧照 NO.4智齿 剧照 NO.5智齿 剧照 NO.6智齿 剧照 NO.13智齿 剧照 NO.14智齿 剧照 NO.15智齿 剧照 NO.16智齿 剧照 NO.17智齿 剧照 NO.18智齿 剧照 NO.19智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智齿》:年度最残暴的港片,必属这部!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

文/李镇

郑保瑞曾在访谈中说道:“在血肉世界中,很多人以为自己很熟悉这个世界,但可能在你附近有另一个世界是你不知道的。”这句话原本是他用来形容前作《怪物》的,但放到新作《智齿》上也恰如其分。

尽管电影《智齿》的背景设置在香港,但导演郑保瑞并没有拍摄那个我们所熟悉的,繁华时尚、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香港,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污秽泛滥、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和贫民窟。

这里寄居着瘾君子、援交女、拾荒者、帮派、毒贩、非法移民等社会边缘人群,滋生着见不得人的非法勾当,肆虐着令人发指的暴力行径。这里是城市的褶皱,是现代文明的倒影,是鲜为人知的“另一个世界”。

如果说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是一个城市的面子,那这里更能代表一个城市原始的本性,因为它撕下了正襟危坐的伪饰,颠覆了文明社会的既定条律,混乱无序,野蛮生猛。

郑保瑞选择以此为故事背景,便赋予了《智齿》与生俱来的叛逆气质。然而,这份“叛逆”不仅体现在影片取景上,《智齿》的影像和叙事亦处处流露出它的不合群、不归顺。无疑,这种叛逆精神在当下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为乏善可陈的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更对已然式微的港片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01 《智齿》的“废墟美学”

《智齿》在影像上承继了郑保瑞电影一贯的黑色风格,并将其推向极致,发展为浓烈怪异的“废墟美学”。

首先,影片摒弃了所有色彩,只用黑白灰三种影调来叙事,这在当下的华语电影中是极为少见的。黑白灰的影像质感不仅为影片增加了无处逃离的紧张压抑氛围,也时刻提醒着观众,《智齿》的故事是非现实的、荒诞的、游走于人性晦暗地带的。

其次,导演郑保瑞在多场戏中用近似舞台剧式的人工光源取代了自然光源,赋予了影片浓重的形式感。

如凶手(池内博之 饰)强暴王桃(刘雅瑟 饰)的一场戏中,被囚禁的王桃在垃圾堆上挣扎,此时画面四周全暗,只有一束聚光灯般的强光照射到王桃身上,仿佛整个垃圾场是舞台,而凶手和王桃正在舞台上进行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情色表演。

再如影片第三幕中展哥(林家栋 饰)、任凯(李淳 饰)与凶手的决战,强如白昼的打光配合着暴雨,使垃圾场里的垃圾和演员服装都呈现出冷硬的金属质感,他们的极端暴力行为也在光影交错中有了绝佳的观赏意味。

第三,影片在拍摄垃圾场和贫民窟时,使用了纵深镜头、俯视镜头、跟随镜头等多种拍摄方式,旨在表现出它的拥挤、压迫,以及空间结构上的复杂。

就像片名“LIMBO”是由无数只蝼蚁组成的那样,在郑保瑞的镜头下,这些底层边缘人的寄居地也变成了迷宫般的蚁穴,而影片中那些陡然出现的城市全景更加突显出这里的狭窄、破败、微不足道。

最后,影片的美术置景也出色地完成了“废墟美学”的建构,如山的垃圾、遍地的污水在夏日闷热潮湿气候的发酵下,时刻挑战着观众的感官底线。不难想象如果把画面复原成彩色,将会带给观众多么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此,郑保瑞通过自己独特的“废墟美学”,将雷米小说中的大陆城乡结合部刻奇化为香港城中不为人知的“人间炼狱”。

正如片名“LIMBO”所暗示的那样,《智齿》所拍摄的是一个架空的香港,一个处在地狱边缘,随时会走向失控与崩塌的罪恶之城。导演郑保瑞正是通过抽离影像现实感的方式,为影片无尽的暴力宣泄留下充足的表达空间。

02《智齿》的意象迷宫

影片中有三个意象被反复提及,它们可以看作是解开《智齿》主题呈现的钥匙。

第一个是影片的核心意象,智齿。智齿又名“智慧齿”,一般在16—25岁间萌发,因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故有“智慧到来”之意。在雷米的原著中,智齿又被视为“立事牙”。

影片中,新警员任凯长了一颗智齿,自他进警局的第一天起就隐隐作痛,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智齿之痛令他越来越难以忍受,直至最后决战中被凶手打落方才结束疼痛,这是影片明面上的“智齿之痛”。

然而,任凯在心里也有着难以祛除的“智齿之痛”,那就是他作为初入社会的菜鸟警员,如何化解自己心目中理想化的警察形象和在象牙塔里学到的,长久以来奉为圭臬的金科玉律与现实生活间的巨大矛盾。

导演将这种心理矛盾具象化为任凯与老警员展哥间的观念冲突,比如任凯不明白展哥为何会对王桃痛下狠手,又为何会对平民滥用暴力。可以说,展哥的一言一行都挑拨着任凯的是非观念,他的每一次智齿作痛都是信仰的摇摆不定。

影片最后随着智齿脱落,任凯终于实现了与展哥/过去的自己的和解,他在坚守住初心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这座垃圾之城相处,完成了菜鸟警员的心灵成长。

对展哥来说,他心中的“智齿”是对王桃的仇恨。因为仇恨,他变得脾气暴躁,性格扭曲,面对王桃时不仅情绪失控,甚至还想利用体制之恶置王桃于死地。

导演在这里对原著做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改编:小说中展哥的妻子已经去世,电影中展哥的妻子变成了植物人。这个改编堪称绝妙,它瞬间拉近了观众与展哥间的心理距离,当看到展哥的妻子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任何有同理心的正常人都会理解展哥的愤怒,但展哥对王桃的大打出手又会让观众陷入道德上的两难困境:我们无法忍受一个男人对女性实施暴力,却又不能对一名受害者家属的情绪宣泄有所指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导演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智齿”种进了观众心里。而随着妻子离世、王桃陷入危险,展哥也逐渐拔除了心中的“智齿”,影片结尾处他的坦然一笑,既是欣慰于王桃的安全,更是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心魔。

对王桃而言,她的“智齿”是对展哥的愧疚。因为自己的一时过错,她亲手摧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将一名人民公仆推向万劫不复的地狱边缘。

她冒着生命危险做警方线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救赎,尽管肉体受到了非人的痛苦,但她的灵魂却在这过程中得到救赎与解脱。从这个角度看,王桃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宗教意味的。

而影片中第二个重要意象正是神像。

近年来,许多导演都喜欢围绕着“神像”做文章,如黄信尧导演的《大佛普拉斯》、杨雅喆导演的《血观音》等。

《智齿》中,郑保瑞导演也加入了神像元素,但他并没有在神像的宗教性上大做文章,神像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罪恶的标尺和人性的反衬。因为无论是佛祖观音还是圣母玛利亚,在这“人间炼狱”中都神力尽失,只能眼睁睁看着罪恶发生。

而最终帮助王桃逃出生天的也并非神力,是她身上迸发出的强烈的求生欲望。神像意象的加入看似闲笔,却使影片的绝望感与讽刺性更上层楼。

影片中第三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是列车。

提及“列车”,我们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整洁、有序、快捷。诚然,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列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它往往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导演郑保瑞正是利用列车的文明属性,揭示出贫民窟的肮脏、混乱和原始。

同时,导演有意多次拍摄列车从贫民窟上方驶过的画面,意在点明现代都市对个体的异化。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个体显得无比渺小与悲凉,在拥挤的早晚高峰中,人们早已迷失了纯真,变得冷漠自我、逃避现实,失去了关怀底层边缘人群的情感能力。

所以,尽管列车每日从贫民窟上方经过,那里依然是人们所不知道的“另一个世界”;就算凶手乘坐着它四处作案抛尸,他仍旧是文明世界眼中的“隐形人”。

03 类型框架下的作者表达

《智齿》对雷米的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影片整体沿用了犯罪悬疑片的类型框架,我们却能在《智齿》的人物塑造与情节建构上看到郑保瑞独特的作者表达。

首先,读过雷米的小说原著不难发现,导演对展哥这个人物进行了极大程度地压缩和留白。比如,小说中会描写他如何戏耍王桃:

斩哥并没有开远,而是在路上扭秧歌,车头一蹿一蹿的,一个少年在前面一边不停躲闪,一边破口大骂。斩哥似乎不急于抓住少年,反而很享受戏耍他的过程。

他对工作的抱怨:

“这个辖区是这座城市里最乱的地方。全市的骗子、妓女、酒鬼、小偷都跑到这儿来了。”斩哥点燃一根烟,狠狠地吸着:“跟他们客气?在这里出没的,有一个好人么?都是人渣!”他把头转向任凯:“如果你老爸是当官的,早就把你分配到市局坐办公室去了。还会在这鬼天气里跑来跟这些垃圾打交道么?”

以及展哥的起居环境:

斩哥的家狭窄而凌乱,处处透着单身汉的狼狈不堪……卧室里和客厅一样脏乱,惟一的五斗柜上却一尘不染。五斗柜上摆着一只香炉和一个相框。一个留着长卷发的年轻女人正冲自己笑着。

可以说,小说中给出的这些细节都是绝佳的改编素材,它们让展哥变得有血有肉、真实可感,但或许在郑保瑞看来,这些细节反而破坏了展哥身上的神秘性和阴郁色彩,故而悉数删除。

导演想让他成为的,是一个心怀仇恨,游走在地狱边缘的“独行客”,而非接地气的“痞子英雄”,这也与郑保瑞电影一贯的黑色风格相契合。演员林家栋精湛的演技也完美诠释了展哥一角,观众通过他瘦削的脸庞、紧锁的眉头,真切地感受到展哥的愤怒、分裂与失控。

其次,王桃一角也进行了大幅度地改编。小说中的王桃是个假小子,电影中的王桃则变成了更加典型化的女性。她是影片中所有来自男性的暴虐行为的承受者,但我们又在她身上看到了底层弱势女性执着且强烈的求生欲望。

同时,王桃与凶手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小说中王桃与凶手的关系是各取所需的畸恋,电影中为了保证王桃女性形象的纯洁性,将这种畸恋关系移植到女毒贩可乐姐身上。

但无论是王桃还是可乐姐,她们所渴望的东西都非常纯粹:生存,尊重,救赎和爱,而她们身上的母性又在无形中成为疗愈和拯救男性心灵的良药。

无疑,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巩固了郑保瑞的作者地位,她们为黑色电影涂抹上柔情,也使影片节奏张弛有度。

而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电影,《智齿》却淡化或放弃了推理、反转、爱情等商业类型元素,剧情编织在我看来甚至是粗糙的。

如任凯作为核心意象“智齿”的承担者,被塑造得扁平化、工具化,人物转折也十分生硬;影片开头反复强调的“两年前的报纸”,直到最后也没有得以解释;结尾处展哥寻找王桃时为何不说话等,都是《智齿》显而易见的剧作硬伤。

我认为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郑保瑞导演“重情绪而轻细节”的创作倾向,比起烧脑和逗趣,他更希望我们看到的,是人物在极端情境下的极端暴力。这也许并不会让《智齿》成为一部优秀的类型电影,但我仍然要为郑保瑞导演坚持自我表达的“叛逆精神”鼓掌。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不定期更新影评。

 2 ) 活在垃圾堆里,然后开出一朵花来

刘雅涩就这样不吭不哈地演了一部极端类型的大女主片子。

看看海报,不仔细观察,你看不出主题来。所谓海报,展示出的必然是影片引以为傲的东西。

这部戏的海报展示的是,表面杂乱,细看恐怖的黑暗环境。

我们可以理解为,海报想说,我的电影氛围做的很牛逼。

确实牛逼,如果没有如此给力的美术布景,你郑宝瑞就是把电影黑白玩儿出花来,也出不来感觉。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那些脱离刻意布景的镜头,黑白也并没有加太多分。

所以,如果说看之前,观众对于电影氛围的表现期待很高,那么此片完全达到预期。

超预期的是名气并不大的刘雅瑟。

提起刘雅瑟,我虽然看过几部百度百科上她演的作品,但是我确实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唯一有印象的是,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那个假小子。

不得不说,这就是刘雅瑟的可塑性,平时看起来像假小子,打扮打扮也可以很有女人味儿。

也正是她有这种假小子的气质,才能在如此残酷的一部影片里,大量地用肢体动作诠释人物。

她得有多努力,才能把这个生活在垃圾堆里朝不保夕的弱女子,演得如此有生命力!

林家栋是名气最大的演员,有些段落也演的不错。

可是论在电影里的重要程度,林家栋可能连前三都进不了。

在这部电影里。

刘雅瑟演的王桃是第一重要的。有了她的表演,电影整体的可看性才上了台阶。

电影的氛围是第二重要的。垃圾堆,断肢,黑白,高速的地上铁,下雨天,一切的一切只为塑造一个无与伦比的阴暗恐怖氛围。

那么本片谁最能代表垃圾堆,谁生活在垃圾堆,谁又最能体现恐怖氛围中的挣扎呢?

只有刘雅瑟。

因为没有挣扎的恐怖只能算血腥。

日本变态杀手是第三重要的。只有他够变态,够强大,电影才有看头,所以他在电影结尾才好像怎么都杀不死似的。

如果这个杀手,能够塑造地一如《老无所依》中那个变态杀手一般,那也足以留名影史。

林家栋只排在第四重要。

他和王桃有没有仇,都不影响他调查案件。

唯一让他变得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就是王桃的“智齿”。

我个人将智齿理解为一个人的心腹大患。

王桃的智齿,是展sir的仇恨。所以她杀死展sir,智齿掉落。

日本杀手的智齿,是关于母亲的残念。所以母亲的纪念照片损毁,他自己身死,智齿掉落。

展哥的智齿,是老婆与王桃。展哥身死,智齿掉落。

任凯的智齿,是本片唯一真实的智齿和丢掉的枪。枪不是他的,智齿被打落,智齿掉落。

日本杀手女朋友的智齿,是有人关怀。认清男友本质,智齿掉落。

所以当刘雅瑟演出了大女主的超强肢体语言,氛围感阴暗恐怖,杀手还算冷酷,那么这部电影对导演和项目立项预期来说,就算是成功了!

可惜如此小众的受众层面,注定不会大卖。

请不要夸郑宝瑞夸得太过,因为本片除了以上优点,在很多地方都做的很平庸。

除了还原展哥妻子车祸的那个镜头,展哥追逐王桃的镜头之外。其他的镜头拍摄的不够突出,做加法的画面,确实也不好拍。但是最后时刻的画面糊成一团毫无层次,可谓功过各半。

整体的叙事节奏像部文艺片,但是你是类型片啊大佬,节奏慢且无用的细节多,整体结构不佳。

王桃的生命力表现还可以做的更好。那种活在垃圾堆里,并且开出一朵花来,还可以在开出花来上多做些文章。

人物也完全可以做的更加有细节,这种细节并不是指任凯的不露脸女朋友。

最后恭喜刘雅瑟提前预定金像奖影后。

 3 ) 「唔知系乜撚嘢来嘅」|《智齿》

《智齿》从未来罪恶都市的空中轻轨某站下车,环视街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堆,追溯这里每个人的过去。在未来,我们的现在是她们的历史。

「唔知系乜撚嘢来嘅」(不知是什么东西来的),则是人们对历史荒谬时刻的反应,在个人生活遭遇摧毁瞬间时的内心呐喊,同时又泄露出些许恍惚啊,巨大而缥缈得如同园子温的《地狱为何恶劣》里二阶堂富美的疑问,「什么东西掉下去了?什么东西升上来了?」。

在《智齿》中这种反应外化在人物的肢体表现上是失去重心的奋力挣扎,各个部位好似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之于个体如此,之于社会亦如是。对斩哥来说是最为明显的,妻女在眼前被撞死那一刻生活被摧毁了;而后内心呐喊的表现形式是对王桃施加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暴力。同时之于王桃,承受苦难,承受被消灭的命运,亦可借由自己的被消灭实现正义,逐渐成为了看似可行的赎罪同解脱路径。

另一边厢,之于任凯,作为一名体制培养的优生代表出现时,智齿渐次引发的、一次比一次剧烈的阵痛常常导致其正常行为被阻碍,这既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强力影响,也是他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神经反应。丢枪则成为这一病症的转折点,此后疼痛已发展为对行为的阻断、对意识的阻碍。

人的生活为何在这里常处于被摧毁的边缘,并非每个角色都身栖底层,而是人们过度依赖价值排序进行选择和行事的结果。每个人意识到最重要的东西并为之付出,这并不糟糕;但基于社会道德规范确定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并为之付出一切,而非以公义之标尺衡量每一个决断,则成了灾祸的开端。

目睹身边人遭受苦难在自然情感中也是难以接受的,自应另当别论。但是否要通过施暴解恨报仇是有得选的,是否为了赎罪可以承受自己被消灭的命运是有得选的,是否在情绪不安时仍能保持职业操守、依照条例对待市民是有得选的。而若是执拗于无法挽回的过去记忆公报私仇,或畏惧违背体制规则会承担的责罚,则必无视眼前的城市废墟,将无辜之人推向「地狱的边缘」,在挣扎中一齐揽炒。

港片,也包括华语电影,在近几年里已很久没有在一部影片里众多角色如此鲜活地徘徊在善与恶间的灰色地带,挣扎着出不去,挣扎着堕更深。

仅五位面目鲜明的角色中,囊括了陆(刘雅瑟)、港(刘家栋)、台(李淳)、日(池内博之)、大马(廖子妤)的出身,而共同的命运走向仿佛告知观众大东亚就要来到,穿行不息的城中轨道是祂的礼品,信众蝇营狗苟,城市与它那被遮盖的历史谜底则已掩盖在轨道旁的垃圾堆。

垃圾堆之于轨道,如同多余的智齿对牙床时不时会造成的强烈痛楚侵袭,是社会低下层,且是低下层之暗面的异动。结尾当智齿被硬外力压迫出身体时,也意味着底层人在向社会爆发之际同时自我摘除的结果,在地狱发生了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理解了也无法判断的灵肉纠葛,那么在地面上它只能被当作某种病症解释。

 4 ) 一部去香港化的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它们所呈现的都市景观。只要一个镜头,我们便能判断出一部电影是否算纯正的香港电影。都市景观作为一个鲜明的标签,既成就了香港电影,也在不断败坏香港电影,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不言自明的俗套。

《智齿》独辟蹊径的地方在于,摒弃这种已经过度标签化的都市景观。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往常香港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繁华风景。观众的目光被引向世界级都市最为破败的地方:穷街陋巷,以及在其中挣扎的底层边缘市民。

同时,借助于黑白影像,让香港这座都市陌生化,让观众借由过往观影经验培养的感知体系暂时失去效用。整部电影于是变成纯粹的视听影像,以最为原始、最为激烈的方式刺激、放大并搅拌着观众对视觉影像和听觉影像的感知。

这是一种极度风格化的呈现,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做了极度写实的表达。《智齿》将写意与写实融洽结合,得力于镜头力图将人物从环境中提取出来,聚焦内心冲突,在侦查命案的基础上深入人物的内心,表现出病态化的心理冲突。

《智齿》建构了叙事上的有效性,这表现在展哥与王桃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冲突上。展哥将王桃看成导致妻子变成植物人的“凶手”,一方面是法理上无法追责的无奈,另一方面则是情感上无法原谅的痛苦,两者让展哥失去了理智。

王桃试图以向警方提供线索的方式换取展哥的原谅,同时也想以这种方式救赎自己。作为一枚硬汉,展哥表面上表现得不近人情,内心却不断被王桃乞求原谅的诚意与行为所感化,人物疯魔般的病态心理也受到了危险环境的影响。

《智齿》毫不避讳对社会黑暗面的呈现:凶杀、犯罪、吸毒、心理疾病……这是香港警匪片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电影又通过设计角色两难抉择的困境来展开人性的冲突,由表及里。由此可见,《智齿》是一部少见的香港电影。

尤其当我们认识到,它在一条去香港化的路径上表现了香港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底层边缘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更让我们产生一种敬佩。电影里的角色是一群如今村昌平所言的“蛆虫”,他们也是香港繁华都市景观景观的一部分。

 5 ) 改编不如原著,还算不算好电影

风格表达大于实质内容,这点与原著短篇的侧重点刚好相反。

以下要说的通篇与短篇小说《智齿》对比来讲,涉及剧透。

小说没什么浓墨重彩的背景啊环境啊什么,风格更是不明确,关键就是人物关系和情感转变,以及最后四个人的对决。但在这里,关系和情感反而被弱化了。

小说里展和桃的关系是长期的钝刀拉肉式的折磨,在这里却变成了直来直去的恩怨。感情也改变了,小说里桃从头到尾没有对展的悔恨,也没有丝毫变善的倾向,她就是依旧像烂泥一样的存在。两人关系的因果与电影也反了,电影里桃为了弥补过错想主动成为展的线人,任何恶意都照单全收,导致到最后桃误杀了展,心理依然堆积无法弥补的愧疚。但小说里桃是被迫成了展的线人,并非主动悔过,可能她甚至觉得自己被展压榨的遭受的早已还了欠的,可这个警察还不肯放过自己,他真该死。

全片最让我反感的一场戏,是展在警局猜测桃会遇到的不测,用几个闪回表达了展对桃“突如其来”的关心,而取代了小说里展在街头巷尾疯狂寻找桃的场景,同一个意图的表达替换简直糟糕的不行,看的让人嗤之以鼻。

还有拾荒者与警察的关系,拾荒者原本是一个围绕在两人身边,几次三番出现也没有被注意的弱势群体,所以当弱者成为顶端的杀戮者的时候,才令人惶恐和兴奋,但这里,拾荒者被过早的上帝视角盖棺定论为凶手,大家关注的不再是凶手会是什么人的好奇,而是凶手和警察擦肩而过的...也没啥感觉。还给凶手塑造的背景,什么斩手,什么恋母情结等等,除了让这个城市的“垃圾”变得“丰富多彩”,着实没用。

电影中删减了很多凯的细节戏份,凯成长的关键并非在于那摔掉智齿的致命一击,而在于他跟在展身边不断的习得如何成为一个警察,他智齿的脱落源于不断的揉捏和敲打,并非一朝一夕才养成这样一个警察。但在电影里,这些全然没有了。

小说里,人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当丰富的,拾荒者的凶手杀人强奸,但不知道为什么唯独对桃没有产生实质性伤害,甚至在最后把救命的枪给了桃,但在电影里,凶手就是凶手,尽管被塑造成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回不去家的凶手,但他依然是单向、片面的把人物定性。

小说里没对犯罪行为塑造丰富细致,是因为关键不在犯罪,而在关系,但这片里再次把重点转移,关系也不再是关键,而在这种环境,会造成许许多多的“展和桃”这样的关系。

个体之间有针对性的情绪没有了,丰富的多种关系都没了,人设也变了,个体不见了,取而代之是群体性的普世关系,无论他们是谁,有什么恩怨,都变成了狗和垃圾的关系,他们的仇恨和撕咬在这个环境下可以普遍适用,没人会叹惋和怜悯,因此他们感情的变化也不再打动人。谁会在乎狗和垃圾呢。

但小说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触动,是因为小说里,是人和狗的关系,人和狗,就会产生情感联结。而且其实小说写得还挺有镜头感的,甚至小说的结构,内容上的表和藏都很合适直接做剧本,但显然编导都有新的想法。

智齿和手卷烟是我去年最期待的港风电影,但结果显然无法令人满足,纠结三星还是四星,其实如果只当做电影看,智齿的四星也不是不可以,但可惜它脱胎于另一个文本,并且我觉得小说的表达更丰富更优于电影表达,如果改编的没有原著好,那又算不算好作品呢?

小说和本片的所有精气神都是不相符的,尽管电影里表现的再肮脏暴力暗黑,但实际上它最后落脚点是一个互相谅解和怀念的大团圆结局,小说才是无限的遗憾和悔恨。

智齿嘛成长嘛,总要纳个投名状才行的吧。

Raven

 6 ) 很久没看过这么傻yyyyyy的电影了

这电影看得我很愤怒,一度不适。看到一半其实就可以关了,但我还是看完了。

无论是短评里已经说得够多的对女演员身体的过度使用,还是众口称赞的美术奇观布景,都与本片貌似要表达(或者说关怀?真恶心啊这词)的主旨相悖,这让整部电影显得无比伪善。

单说王桃被强奸那场戏,这片子最悖论的地方展露无遗:一方面在女性受到强奸的时候给了一个直接冲到女演员脸上的大特写,下一个镜头就是日本人和自己的断手母亲的合影,揭示他为什么要砍手。貌似为了冲击观众的一场戏,实则是导演自己的恶趣味展示,原本应该是对不堪场面的呈现,变成了另一种引起观众快感的场景(以一种看上去冒犯观众的形式),这当然是对观众或者更应该说是对导演自己恶趣味的一种讨好。而最让人不适的部分在于结尾,在整部影片里充斥着类似于强奸这场戏的悖论表达之后,导演给出了救赎:两个社会的边缘人,以互相伤害的方式最终和解。更别提影片里时时强调的变奏宗教意味:被砍了手的浑身是血的女性被罩上了圣母像,以及开头部分的各种神像。包括很多人谈论的政治隐喻(但我强烈怀疑到底有没有这层表达,我个人更倾向认为影片的情绪只是出于一种大环境的无力和绝望,从整个电影的表达我猜测导演根本没有能力反思自己对这些符号在影片中的生硬置入)。这些元素一再加强我观影时的不适感:电影里出现的底层奇观、宗教元素、政治隐喻,最终都被蒙上了导演一厢情愿的人道主义救赎,一层散发着无比臭气的伪善。

有人说优点在于美术。是的。这是更让我恶心的一点。因为电影美学的追求,这片子里出现的所有底层人角色都和那些被垃圾袋挤压的画面一起,成为了一种美学奇观,一种猎奇展示,一种用来满足导演恶趣味的对象,更成为在结尾处用来激发观众廉价怜悯的一系列道具。这足以说明从电影生产到整个叙事所传达的情感结构,都是极其虚假、相悖和伪善的。

哦别忘了那个结尾,林家栋牵着自己妻子的手,走在像法国一样的街道上。这种设计你告诉我导演在里面设置了砍左手(左派)的隐喻?

所以,这个导演到底和片子里那个到处砍手的日本人有什么区别?你要是光明正大地不搞救赎,就凭着自己的趣味玩得纯粹一点,我或许都会更尊敬这部电影一分。

伊波拉病毒和人肉叉烧包好过你一百倍。

 短评

郑保瑞很会玩氛围感,黑白胶片拍出了香港最藏污纳垢的一面,仿佛地狱搬到人间。可惜案件太弱了,所以为啥叫智齿?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请大卖!请拿奖拿到手软!(今村昌平粉非常欣慰

6分钟前
  • Hownán
  • 还行

看完想明白为啥要拍成黑白的了,因为垃圾颜色多且脏,如果拍成彩色的不光突出不了人物和情节,还会令观众产生强烈不适。另外,这个戏漏洞太多了,别强行解释了,最后根据情节发展,林家栋正常反应应该是在大雨里疯狂呼喊王桃的名字而不是像个傻逼似的找死。前面各种处理的漏洞不能因为艺术效果好就当成优点了。解释不过去的。

11分钟前
  • 林愈静
  • 还行

广角镜头下的HK,成了一个神秘垃圾佬出没、专斩左手的大型垃圾场。鼻子查案的差人,以光溜溜躯体滑动旋钻缝苟且逃生的太妹,以及龇牙咧嘴不肯拔牙的李安儿崽。郑保瑞大概也被A钱的西游记系列败坏了胃口,回归银河团队编剧创作言志,但此番尝试,依然不够简洁,拖了太多泥,带了太多水。违和感如同中文名与英文名的不可调,人与“动物”世界的分裂,也是打不死的大恶人却又试图深化他内心以至不伦类。开头的闪前,拔牙成功之类的设定,都有点拖沓。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一部真真正正的电影,不理解“电影感”的人可以看看,才能明白什么叫“作品”。美术、摄影、道具、音乐和整体氛围设置实在太棒了。人如蝼蚁。但故事和人物确实过于薄弱了,一切都缺乏动机和理由,从这个角度讲这电影是跛脚的。这和韩国的那部《哭声》很像,实在遗憾。

18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稍微风格化一点又怎样呢?人物设置好无聊。

19分钟前
  • 蕭查某
  • 还行

有多生猛,连黑白都掩盖不了红色的血腥,连小屏幕都抵不住要冲出暴力。末世之下,你我皆蝼蚁。(最后莫名看到了《神探》《大只佬》的感觉

2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推荐

很猛,把香港拍出了末世感,角色由始至终都在雨水和泥泞侵泡的垃圾堆中挣扎、生存和寻找答案,地铁从空中呼啸而过,在这里发生的所有复仇和杀戮都不过是蝼蚁间的纠缠,暴风雨中的女人悲嚎该指向何方。刘雅瑟很惊艳。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最后男主是被打哑巴了?但凡喊一句啥事也没有

28分钟前
  • 哎哟喂晴
  • 还行

难得一见的用黑白影像来呈现香港的城市空间,万家灯火也令人感到阴沉绝望。暴虐的警探,弱势的女性,断裂的左手,作痛的智齿,值得玩味的设定让电影张力十足。震撼又富有争议,虽然盛世不再,但香港电影每年仍然都能产出摄人魂魄杰作。

30分钟前
  • 克雷蒙
  • 力荐

置景美术真厉害啊 杀人天 沉沦日 香港不热 血就是雨 爱林家栋

31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柏林2021】懵了!头晕目眩,内脏翻腾,腿肚子发软,如同坐完过山车。如果说邱礼涛是适者生存的变色龙,那么郑保瑞则是肆意挥洒的侠客,回归犯罪警匪片的他如鱼得水,影片中的香港如同百鬼横行的地狱(英文名Limbo),黑白影像不仅没有消解残酷反而将人心的魑魅魍魉暴露无余,这样的尺度下,所有的暴力血腥都是一种必然,任何程度的删减都会破坏完整性。林家栋的表演再次刷新我的认知,明年金像奖林家栋对打吴镇宇,真的有好戏看了。

34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狗咬狗几倍的升级版,有些场面真的太残酷,都有些不忍看,不知道大陆院线会怎么处理。摄影风格、灯光、美术和场景氛围值得吹爆,很少见到如此冷峻荒芜的hk,遍地垃圾,后景不断驶过的城铁。刘雅瑟太不容易了,值得一个金像影后提名,日本垃圾佬不仅战斗力爆表,还是拔牙大师。林家栋贡献了污泥中的悲情。李淳贡献了台湾粤语。悬疑很弱,前半部压抑,结尾还是很touching,主要靠风格取胜,郑保瑞还是郑保瑞。

35分钟前
  • 高峰秀秀子
  • 推荐

郑保瑞导演这次回到了《狗咬狗》的状态,全程黑白片,罪恶之城感的艺术指导非常出色,一看就非常有追求。片中的人物一直处在一种歇斯底里的边缘状态,脏乱差的环境,极端的情绪和暴力,故事的失控状态和整体的节奏都很不错。有点不喜欢第三幕的线索处理,还有一个逻辑上让人着急的开枪设计,感觉就是为了电影的主题而先行设计好的。只是没想到刘雅瑟的角色才是最有戏的那一个,也是最大的惊喜,她演的非常卖力,可以提前预定下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桂冠了。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7.1 从彩色转黑白,掩盖了脏乱差,更重要的是掩盖了垃圾的气味,色彩对嗅觉的影响被过滤掉了。但并不是没有亮点,王桃这一角色不同于以往警匪片中待救的花瓶女主,她三次从男性手中逃脱,每次逃脱的方式不同,分别是通过男人的帮助;使用男性的力量(手枪);凭借自己的力量,三次逃脱又分别承受了体力的损失,身体伤害,被强奸,每一次的逃脱都让她更不完整。

39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还行

#Berlinale71 Special# 好压抑好黑暗,但足够精彩,风格化的镜头质感,叙事的信息密度极强,一部看完让人喘不过气的作品,徒有一声叹息。案件的悬疑力度被弱化,聚焦于社会上被抛弃的“垃圾”,寄生于暗巷中屋檐下,本想在这暗无天日的缝隙里苟活,未曾想也渴望实现救赎。断肢残躯只是身体上的残疾,但放眼望去这渺渺众生,多少四肢健全却内心“残疾”的人,试图填补生命的缺口。雨水冲刷不了渣滓堆里的污垢,肮脏和纯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的阴暗底色,而被困于其中的人们,左突右冲,到头来发现只是原地打转的蝼蚁蝇虫,找不到通往光明的出口。郑保瑞回归到《狗咬狗》时的黑暗尺度,暴力血腥,惊悚揪心,不删减内地估计是没法上的。刘雅瑟为了这个角色真的很拼,林家栋跟池内博之表现也很出色,整体质素很突出,金马金像奖祝横扫吧,估计奖项兜不住。

4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A级制作的Cult片,极度风格化,黑白垃圾堆美学直比《灯塔》加《罪恶之城》。“智齿”其实和主题关联不大,但我已经猜出“智齿”拔出来的方式。故事线索很单一,人物也很扁平,全靠视听。刘雅瑟从头到尾太惨烈了,值得一个香港金像影后……

4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全程坐立不安,非常暴虐,但剧本出现问题,没有纵深空间。智齿是从自己身体中长出来,不时疼痛的东西,智齿掉落了,人才真正开始迈步前行。学院派的清高和正义是任凯的智齿,妻女死亡是阿展的智齿,杀人的过去是王桃的智齿,对母亲的畸恋和自卑心理是凶手的智齿,城中村贫民窟是香港的智齿。所有人和这个城市一样,正在疼痛中徘徊。

48分钟前
  • 沈隱舟
  • 还行

比《狗咬狗》更黑暗更癫狂,这样肆意自由创作仿佛把人拉回到北上前的港片时代。黑白影像的脏乱末世,秩序之下的人间炼狱,众生带着残缺的躯体苟延残喘,罪恶无需惧怕神的凝视,善良的微光无迹可寻,唯有身体的疼痛在绝望的漩涡里反复试探、沉沦。

5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剧本太拉垮!!!全靠视觉和氛围强撑,郑保瑞能拍成这样已经很拼了。够味,但是言之无物,无法成为神作的硬伤,可惜了。另外最后,林家栋找人就不能喊两声么?真强行送死………

52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