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头,作家丹尼尔参加自己的新书——也就是以笔名塞吉诺瓦出版的书的发布会,开始之前,无意中,也许是习惯偷窥他人,撞见一个跟着男伴来的女人,趁着别人正襟危坐的时刻走向情人,肆无忌惮接吻。发布会结束,丹尼尔在小本本上记录下了当时的所思所想:那女孩的眼神,既恐惧又愉悦,那是一种意外被人撞见时,奇妙的乐趣……她是为这些出轨时刻而活的女人。再看一边当时的情形,英俊的情夫是在宽大的木制廊柱下顾盼生姿,女人绕过廊柱,从另一边与男人接吻,从主席台的视线看,也就是如果那女人同来的男伴如果扭头寻找,最多只能看到那个情夫一个衣角,丝毫不知道两人正在享受大庭广众之下偷情的乐趣……
电影的核心要义不在于偷情的桥段,而在于丹尼尔的好朋友,同样是作家的保罗的死。
为什么?
如果只看粗略梗概,那就是丹尼尔和保罗在20年前是同学,好朋友,在一个学校毕业,都有作家梦,保罗的父母是法国旧贵族,有一栋在森林里的房子,早就被抛弃,有一年,保罗邀请丹尼尔去森林房子玩,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丹尼尔当时不善言辞,好朋友的热情打开了他的心扉,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来自波兰,父母在集中营呆过,二战后母亲生他的时候死于难产,然后保罗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本小说。难道保罗的自杀是因为羞于盗用好朋友的故事吗?不是的,我猜原因在保罗的父母身上,丹尼尔凭借记忆去调查那个房子,管理员说房子是充公的,正在拍卖,按照保罗的说法,这个房子是父母抛弃不要的,保罗是在挖掘自己家族史之后自杀的,那么他挖到了什么呢?很可能就是二战的时候,父母投降了德国,成为了维希政府的帮凶,所以二战结束清算这个历史,才剥夺了这栋房子的所有权,保罗听到自己好朋友父辈集中营的遭遇,认为自己的父母在对犹太人的苦难中也负有巨大的责任,尤其是丹尼尔母亲的遭遇始终纠缠着丹尼尔,他怎么能用这个故事为自己谋取名利呢?但是不出版这个故事,作家梦就没法实现,所以自杀,自杀前留下一封信,说出版这个小说的决定权在丹尼尔手里,可以以丹尼尔的名义出版也可以在他死后用他的名字出版,结果,丹尼尔用笔名的方式出版,规避了这个选择,也让他尝到了隐蔽自己偷偷获取利益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继承了拉斯洛这个主角的人格,让拉斯洛补偿性的狂欢人生。
丹尼尔与妮可不生孩子的原因,可能也在于对难产的恐惧。
艾娃,也是一个悲剧人生,母亲二战后来法国,遇到保罗,怀孕,男朋友或者丈夫自杀,另嫁他人,艾娃也是最近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丹尼尔,算不算剽窃呢,我觉得算,因为他不仅享用了冬之旅的版税,而且继承了拉斯洛这个创造性的人格。没有愧疚,是因为他可能觉得,这是生活对波兰犹太人苦难的一种补偿吧,天经地义。
丹尼尔始终觉得偷情是无罪的,有罪的是欢愉等号另一边的代价,丹尼尔有妮可,有染的还是继子的媳妇儿,他受得了,别人受不了。
丹尼尔自杀的直接愧疚,是他不知道当年成名之后,保罗的遗孀来找过自己,而经纪人又拒绝了她的请求,这直接扭曲了下一代也就是艾娃的人生,这份愧疚,与保罗知道父母的所作所为扭曲了丹尼尔的人生有相同的分量,如果他不死,艾娃知道了真相之后,又如何自处,岂不是继续扭曲下去?
开头,丹尼尔的父亲讲的火星人在美国的笑话,结合电影看,那意思是不是:火星人来到地球,极力想把自己隐藏在社会大众之中,不约而同的取了毫无特征的名字,但这毫无意义的数字的名字,却让侵染地球文化的生物不自知的认为彼此都是犹太人。可见,丹尼尔对自己苦难犹太人的身份有多介意。
由意大利导演罗伯特·安度执导的《窃欲无罪》(2004年),2005年看过“数码”版,一直存储于记忆中。这次的新版,仅是封皮不同而已。丹尼尔·奥图在法国可谓一个不温不火的演员。没大红大紫过,并不代表没人喜欢。他不喜张扬的表演风格,深得我心。这与其它知名法国男星倒形成一个参照。另一个主因是,他的影片几乎都是文艺片,且艺术得有趣有味,很过瘾,好看。
他在《窃欲无罪》中出演一个隐性埋名的作家丹尼尔,从不公开真实身份参加自己的新书发布会,皆以塞吉·诺瓦的笔名,出版了9部畅销小说。优厚的物质给他提供了轻松无虑的生活。可人的妻子妮可和帅气逼人的儿子,看起来其乐融融。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同样适用于这样一个看起来光鲜优雅的一家。实则他跟妻子相敬如宾之外,处于长期休眠状态,没有激情,恰如死水一潭。
这天,他要前往意大利卡布里岛参加儿子的婚礼,在客轮上遇到了风情万种的年轻亮丽女孩米拉,四目相对,火星撞地球,门一关就上演了一场激情喷发的老少恋。一夜的活色生香后,醒过来的他,发现女孩已悄然离开。他一看表,慌忙去参加儿子的婚礼。场面浩大,佳宾云集。他坐在妻子旁边。看起来儿子与新娘的背景,好般配,他也露出欣然一笑。当新娘华丽转身的刹那,他惊呆了,原来她就是米拉。
之后的事,当然是一笔糊涂帐,怎么了结又该如何相处,都让丹尼尔头痛不已。愈拒还来,愈拒不休。该来的总要来,躲也躲不了。生米已煮成熟饭,怎样都转不回去,不如顺水推舟。二人开始偷偷幽会,蜜意从未停歇。一向与父不和的儿子倒希望爱妻与父亲相处融洽,遂荐其为父的助手,老爸欣然接受。只是在家族聚会上,丹尼尔与米拉大胆云雨后,引来了米拉好友妮娜的呷醋,发生了小小的口角,这引起了丹尼尔的注意。
接下来就发生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收到拍有他与米拉私会的照片,还有一封警告信,说他20年前出版的小说《冬日之旅》窃自好友保罗·德宾斯基的小说,靠此发迹,赢得名声,希望他以500万赔偿了结这不雅之事。保罗是他20年前的好友,早已自杀,前尘往事,现实龃龉,都让丹尼尔忧心不已。他询问米拉,她说完全不知情。而他的经纪人让他小心应对。
原来,丹尼尔来自波兰克拉科,保罗·德宾斯基是他的同学,诡异的是,那个妮娜和米拉同样来自于克拉科,这让丹尼尔一头雾水。妮娜紧接着自称她就是保罗的女儿。恍然大悟的丹尼尔决定私自前往波兰家乡探明真相。结果证实保罗是有一个女儿在巴黎,名字就叫妮娜。他返回巴黎,以为瞒得过妻子,没料他与经纪人通话中,妻子拿起电话听得个明明白白。她跟踪他,看到了米拉与他激吻。其实丹尼尔要与米拉分手,出门时米拉看到了对面淋雨的妮可,故作样子刺激她。女人心,大海针,米拉是个狠角色。丹尼尔遂成了孤家寡人。好事的记者又找上门。
焦头烂额之际,他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自己就是塞吉·诺瓦,但经纪人否认当年小说是窃取保罗遗稿。而发布会上,如鬼魂幽灵的妮娜再次出现,递上纸条,让他出来。他只得起身离开,到空无一人的大厅,他给妮娜一皮箱,她如意拿走。得到钱后的妮娜与一脸愁怅的米拉一起,说我为了你铤而走险,现在拿到钱了,你倒不开心。米拉说你拿着你的那一份离开,我们不会再相见了,我想单独呆一会。妮娜说我已拿了,即走开。
电影至此,我们已看出端倪。只是丹尼尔再次来到波兰的家乡,来到好友保罗的墓前伫立,在碑顶上放上了一块石块。他回到老宅,却看见米拉在此。二人含情默默,重温激情旧梦。半夜,米拉起身查找什么。正看到桌上摆放着丹尼尔已查明的真相,米拉即是好友保罗的女儿妮娜,进过少管所吸过毒,后到瑞士,而假扮妮娜的女孩,其实是米拉,在巴黎当模特。这是一起完美的报复计划。现在的妮娜只是奇怪他为何不捅破这一层窗户纸。正当她转身愣眼看他时,一声枪响,他自杀了。
风卷尘埃之后,湖水总会风平浪静。妮娜看到了自己生父的遗信,讲述了当年《冬日之旅》的经过,原来这部小说是保罗窃自丹尼尔的故事,所以,生父觉得对不起好友才自杀。真相完全是拧过来的,这让她羞愧不已,错怪了丹尼尔,并制造了这一灾难性悲剧。她再翻起丹尼尔遗留的书稿《塞吉·诺瓦的生与死》:“我们的人生,总是在等一个可以诉说的人,等待一个能透视秘密的人,守住所有秘密,保留所有记忆。而秘密本身并不代表恶意,神秘是生活的旋律……”
以前的米拉现在的妮娜,缓缓来到生父和情人的墓前,拿掉了那块石块,放上了情人手稿,风吹纸落,犹如她与丹尼尔的这段不伦之恋,亦如这一段意乱情迷的神秘事件,终以无可挽回的悲鸣而告终。
2014、10、28
谜中谜
女主太美了。。。摸摸。。。
看到最后有点意思
看得不是很懂!
囧~ 伦理片 又见一帘幽梦 sorry,,我没能看下去,事实证明,我还是看不了悬疑片的,我太笨了吧... 我还是去看科幻片好了。
法语版,无字幕,没有全懂。。。音乐,天气,风景,很美很湿很像梦.Cache-cache
说真的。不好看。。。
抱歉,看见老男人的身体我真真喜欢不起来
竊,欲,無罪。故事情節設置非常巧妙和有點意思,如同剝洋蔥一樣,逐漸逼近事實的真相。講述一個神秘的作家Daniel捲入了與他的繼子的妻子Mila的情欲誘惑,他不斷深陷Mila編織的陰謀和欲望的網中。Mila要他揭露自己寫作生涯的真相——實際上,Daniel竊取了一位已故作家朋友(Mila的父親)的手稿,並以自己的名字出版了它,這讓他有了輝煌的事業。而Mila不惜利用自己的身體去挑起Daniel的欲望,引出所有的真相,摧毀他的名聲、財富和生活,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會真的投入了感情進入。套戲的最後留下了一個模糊的伏筆,Daniel的死究竟是自殺還是Mila給這一切的解脫?!
我拖着看了
拖着看了一下,没啥意思
风影很美,女主角也很美,因为字幕翻得不太好,理解剧情有一定难度,看完结合评论有助于增加理解。电影方面对出轨的争扎描写不多,更深在于人埋藏的秘密之处
好友保罗偷窃丹尼尔和家人的故事,写成自己的小说。然后保罗不堪良心责备死去后丹尼尔发表了该小说,且并未署名保罗。多年后保安罗的女儿前来探求真相,和丹尼尔发生关系。最后丹尼尔得知这是保罗女儿,也不堪重负。拍得过于温吞和俗套。
原以为是另一部《爱情重伤》,结果···
中老年导演意淫片,太欺负我们的青春少年了,拍摄技术与节奏一流。
we will pay. in the end.
1.丹是自杀。2.艾娃是保罗的女儿。3.照片反过来名字本就是相反的。4.如果说保罗因为写了丹尼尔的故事及其母亲而愧疚自杀,则丹因为同保罗女儿的关系而自杀。他知道艾娃会来于是留下遗作和真相然后自杀,“当你看到这封信我已死去”如出一辙。他本就准备自杀,只是没想到死前还能见到她。
故事情节出奇制胜,噱头纯属多余。
作家給寫到作品裏總這麽一副苦大仇深兼流螢狀的神秘樣...以前就很讚賞Daniel Auteuil嘗試軟弱困頓的知識分子形象
偷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