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也没有多余的心力,扒开一个人的刀子嘴,看她的豆腐心了。
听说,中国的年轻人,都被租房毁掉了。
工资都拿去交了租子。月光倒不怕,怕的是还叫我省吃俭用生个孩子。
我可能只有和房东生这一条路。
住处离地铁站、商场、影院、超市等任何一个地方都隔了好几个山头。
我的“葛优瘫”自然无师自通。
日日与房东指点江山,譬如论马桶之中的山水风光如何能顺利一泻千里,或厨房泄露的神秘气体,会否让我拥有性感的紫色嘴唇。
家里的老人们说,原来脾气温良的姑娘,怎么现在一点就炸。
可能现代年轻人的脾气秉性,都是被租房塑造的。
不管是消费主义、月光、宅、不爱生孩子,还是剑拔弩张。
我突然很怀念一部2005年的电影。
那个时候,租房还没有毁掉年轻人。
①
钱,房租,中介费
[我们俩]的故事,全程发生在小四合院里。
就好像我们上班下班,不进家门的那段时间,卖给了公司。
只有在这小院里的碎片时间,才算得上点生活。
也只有这点鸡零狗碎,值得讲述。
学生小马来看房。
不知道户主有没有富余房间,也不知道价格几何,就一家家撞大运。
我盆友A说,搬了八九次家,最多的一次看了十几套房,意志力一点点被摧毁。
而小马情愿跑断腿,也没找中介,干嘛要让中间商赚差价啊。
你们应该也听说那个新闻了。
几家长租房抢着和一房东签约,把8500元/月一路炒到10800元/月
我理解小马,我第二次搬家,为了省中介费,明知当时的二房东不是善类,还是直接从他手里找了下一间房,顺便省了一笔搬家费——自己分了七八趟把行李背过去的。
房东老太太在背后念叨:“房租不能太低,地段好;也不能太高,穷学生。”
从一开头,这精明刻薄里,就还是藏着善心的。
但老太气势狠戾,不给还价的余地。
200,就200,行就行,不行就走。
现在听起来200多便宜啊,如今加个零,在北京也只能住到五环外了。
小马咬咬唇,160吧。老太太不松口。小马只能给出这一沓10块,可怜巴巴。
②
生活,不是租来的
这话说的有点土。
但小马的生活,确实不是租来的。
她一进屋,就忙活来去,扫雪、擦玻璃。
那玻璃上都是陈年老垢,换我,早放弃了。
可我最忘不掉的,是她还钉了张海报在门上,小猪皮杰的屁股。
过年还有好些天,她就挂起红灯笼,贴上福字。
老太太说,还挺能折腾,沉不住气。
现在他们说,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也是。
生活的空间越来越逼仄,放不下书柜,养只猫也要偷偷摸摸,水龙头坏了房东说凑合着用,不方便晒衣服,也只能对付着。
小马不服气。
早上起来,她要烧开水,浇冻住的水龙头。
打电话,得和房东老太太吵三五次,最终承担了电话费的大头,才能扯条电话分线进屋。
要用老太的冰箱,得给她买条鲤鱼。
北京的冬天,小马感觉要冻死了。四合院没有暖气,老太又说,你多穿几件衣服吧,等有钱了自己买小楼。她偷摸着买了暖气片。
可是不这么干,不要说生活是租来的,连这条命简直都是租来的。
刚来上海那会儿,去掉房租,我只剩1100块生活费,不吃晚饭,头一个月我只花了1049块,但代价是冻死。
我妈让我带来的被子,真空棉的,摸上去滑,四面钻风。
没吃晚饭,脚就更冷。那个冬天我整宿干瞪眼,思考我究竟是不是我妈亲生的。
后来领导说,你稿写得多,给你多加500块。
我立刻淘宝了两床被子,新疆棉的,98块一床,物美价廉,老厚了(店家不谢)。
200块就能买条人命啊。
③
爱,那个时候还有爱啊
小马的故事,和我们不同的是,她和房东老太有了感情。
要让我和我辣个房东有感情,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两人都是一样的脾气,嘴上不饶人,易燃易爆炸,遇事先吵,过后再商量。可心是软的。
交电费吵了一轮,交电话费吵了两轮,一个是“没人伺候的老太太”,另一个是“没小伙子喜欢的姑娘”。
老太念叨着,刚来那会儿可怜兮兮,这会儿鸠占鹊巢,天天蹭她一个老太太的屋睡
精明算计,脾气乖张,那都是外强中干的伪装。
最后,小马搬走了,老太就病了。
老太走了,小马在大马路上就哭了。
故事前半段的鸡毛蒜皮,和我们此刻面对的现实多像啊。
可是为什么不会再有这样的温暖结局了呢。
也许小马还是相信,自己是有未来的。
而我们被朝不保夕的感觉淹没了。
工资永远跟不上房价——租房的价。一次意外,就能把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生活打碎。
更多的时候,连生活也攒不起来,还有人逼着结婚生孩子考公务员,好像这些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似的。
于是目标就是多挣钱,无论是租房的,还是房东。好给易碎的生活,增添一点点保障。
好似我们也再没有[我们俩]这样的电影了,没有鸡零狗碎,只有珠光宝气。
香奈儿普拉达满天飞,像是精神鸦片,生活里穷怕了,便再影视作品里,许你幻梦一场,填补焦虑。
再没有多余的心力,扒开一个人的刀子嘴,看她的豆腐心了。
也再没有多余的心力,塑造一个温暖结局了。
恐怖的是,万般不愿,我们还是被房租左右了我们的脾气、生活,甚至未来。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片子我看了两遍。从喧嚣到宁静……也许,那些许多絮叨的小事和那个安详的小四合院正是我们这代人对以往生活美好的追忆。表面小气而内心慈祥的奶奶,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懵懂女孩,当然,还有穿插进来的一个IT行业猥琐的“孙子”。那些那么平淡而真实的日日夜夜。两个人心灵上的相依,一个寂寞多年的心灵放佛被一颗青春的心唤醒。这就是精神寄托。也让我们或多或少能够有对往事以及往人的怀念。我是个坚强的人,但是最后,奶奶那失去寄托的情景让我红了眼眶。也许,这种静静打动人心灵的片子才是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感悟……
虽然好莱坞豪华巨制的商业电影如火如荼,赚足了地球人的眼球和钞票,但是我们依然要冷静地承认,电影能够打动人心感动世界的部分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通过影像媒介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浩如烟海的电影世界里,华语电影一直是十分特别的存在,虽然它具备的商业气息并不成熟,娱乐技巧也不高超,但是始终能够凭借一种独有的文化质感和赤子情怀,让我们获得欣慰与感动! 抛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外衣,生活的本质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堆砌和反复,之所以这些影片能够打动我们,就是因为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都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俩》这一类型的小投资电影,在故事和情感上都有返璞归真的功力,不浮华也不矫情,于平淡拙朴中凸显了人类情感的纯真和良知!
《我们俩》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与一个高龄老人,在一个僻静幽深的四合院里共处的故事。老太太脾气暴躁,古怪,冷漠,不近情理;女大学生热情开朗,活跃;老太太讲究秩序和规则,女大学生喜欢变化和创新;最初的相遇犹如火星撞地球,冲突愈演愈烈。这是一部讲述两代人交流碰撞与和解的温情电影,它揭示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存在的诸多矛盾,提醒了我们老年人群体的日益庞大与生活状态的边缘冷清已经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醒了睡,睡醒了,吃饱了歇会再睡”的生活细节,是金奶奶的今天,也将是我们的明天! 影片有四个章节,也是四个转折。“冬”展示了老人与女学生小马的陌生、冷漠、相互排斥的关系。 春节,两个人因为电话费发生误会,大吵了一架,当老人知道自己误会了少女的时候,心里生出了内疚,情感的触须开始变得柔软;“春”叙述了老太太与女学生小马相互了解的过程,是他们情感成长的阶段。从邻居那里得知老太太的身世以后,少女内心生出了许多敬佩和怜爱,随后小马为完成作业拍摄了一个小故事,她选择拍摄的短片是“老太太的一天。“夏”草木丰盈的季节,老人与少女的感情已经发展成相互依赖相互关怀。点点滴滴的细节,温暖舒心。“秋”,肃杀而寂寥的时节,少女搬出四合院与男友同住,临走时,老人颤抖拉住女孩儿的手,说了一句揪心的话:“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这么搬空了?”到这里,老人与少女之间的感情亲密程度,已经达到了血浓于水的地步。老人再次恢复了旧日的生活,无人陪伴,寂寞冷清,老人病倒的时候,心里想的嘴上念的,不是女儿和外孙,而是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小马。当小马接到老人死讯的电话时,影片作出的无声处理堪称妙绝,大街上人来人往,小马寂静无声地蹲在天桥上不知所措。当小马再次重返老院子,推开门,只看见窗上大红的“喜”字,物是人非,宣告了一个结束,也预示了一个开始!
二零零二年,冬天的某个晚上,我第一次见到马俪文,在一个顶着北大硕士头衔的不靠谱投资人的饭桌上,她被介绍为很有前途的女导演,我被她指间的烟雾呛到,而旁边长相过于逼人的制片人也让我害怕,于是泛泛地交谈,听她说在剪辑《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她的双眼红肿,很多天没有好好睡觉,这饭局是该死的人情,她没有心情应酬我,我们互相礼貌点头,用了一个半小时吃饭,然后散去。
三个月后,这部片子感动很多行内人,我在电影学院的小范围观影会上又见到她,互相都没有认出来,帮一个影视杂志作访谈,大家的焦点都在斯琴高娃身上,我觉得一身黑的她很女人的漂亮。
《我们俩》获奖的消息并没有让我关注,看之前早知道故事,看的时候只是酸楚却没有泪流。
我去过同学租住的平房,在广院的旁边,那一对爱情鸟如今已经四散,只一个没有厕所,已经让我胆颤,我自己接触的房东衣冠楚楚,用文明的手段扣押我的押金,我懒得争辩,也没有什么感情,这是公寓的可怕。
两个女人的较量隐隐的,猩猩相惜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怀念。
和老太太做了半年邻居的人说:在一起五十年,黄土也变成了金。
那女孩于是和她经过四季,恋爱成长,改变不得是习惯,割舍的还是温情,这就是人。
女孩子再有良心,也没办法去做大家希望她做的那样,跋山涉水去相顾无言已经是极限。
他们在封闭的小院是整个世界,然而小院的门是可以推开的。
如今我已经不记得马俪文的脸,她的名片上只有简单的手机,我翻出来看了看,放回去。
能看清自己的人最有力量,她发出身为女人的声音,不尖锐但是让你我都能听见。我远远的作为观众听着,这是我的角色,而我的世界不能只有两个人,女孩变成女人,残忍的远走,这才是观者的道路,或者是我以为是这样。
《我们俩》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作发行的一部剧情片,由马俪文执导,宫哲、金雅琴、罗忠学等联合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位在四合院里生活的孤单老人,因为将房子出租给来北京上学的女孩,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该片于2005年10月在东京电影节上展映,2006年3月3日在中国上映。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四合院里奶奶和女孩的那份没有血缘关系但比亲人还亲的感情所感动。
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宫哲),租下了一个人孤单生活的老太(金雅琴)的房子。女孩觉得老太处处算计她,老太看女孩也不顺眼。一开始相互没有好感的两个人在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主客生活,渐渐成了彼此的依靠。
老太晚年的孤独因为有女孩的陪伴冲淡了不少,只是终有一天女孩要离开,老太爷会老去。在老太去世前,女孩子去看过老太太,老太太只能抓住女孩的手,不能说话的她眼睛里全是话。人与人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孤独的灵魂是需要真挚的情感来抚慰的,而这种情感往往又是最稀少的。
关爱身边的老人,他们想要的是陪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件特别奇妙的事。有时候看上去好像争端不断,棱角激烈碰撞,撞着撞着倒擦出爱的火花,激情四射起来;有时候平稳妥当,用个时髦的词叫“岁月静好”,可一转眼便心如死灰、人去楼空的例子也有的是。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公理定律可严格依循,看再多的星座血型、周易八卦,也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这种或那种的特例,把生活调剂的起伏跌宕,甚至多彩多姿。
马俪文编导的电影《我们俩》就是个讲述人与人之间奇妙关系的故事。
在北京求学的外地学生小马刚搬入孤寡老太太四合院中搭建的小平房时,人艺老演员金雅琴饰演的这位“骑过马、扛过枪、抽过大烟”的精明老太太看上去可真像个动画片里的邪恶老巫婆。扮演小马的是中央音乐学院图片摄影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宫哲,一双眼睛清澈得像两汪甘冽的泉水,那股毫无表演经历的笨拙与质朴使小马这个人物与见多识广的“老巫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处处打压,一个斗志斗勇,甭管是精还是傻,总之各有各的算计,各有各的心眼儿,你来我往斗得热闹极了,观众看得也不亦乐乎。
我非常喜欢电影对这两个人物不加解释的片段展示手法。小马究竟是在哪上学,学什么?故事没交代;但我们看到她风风火火地跑进跑出,她拍摄老太太生活的一天交学校作业,她穿着京剧花旦插满彩旗的行头骑着自行车回家。小马话也不多,但她上房掏鸟蛋,调皮地非要给老太太屋子“装修”,贴了一整墙花花绿绿的美女海报。我对她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色只能猜测,只能把这些非常有限的碎片拼凑起来,尝试着了解这个人物的内心;可这份好奇的心思一活动,就难免不会喜欢上她,记挂着她,希望她在这个小四合院里的简单生活继续行进下去,希望这个小世界的大门永远开启。
关系另一头的“老巫婆”也是碎片式的:她的领养女儿为什么很少来看她?她跟邻居老太太的关系为什么那么亲密?她的孙子和贵州姑娘又是怎样一段故事?最令人好奇的当然还是她与小马的关系:这个最开始对每一分钱都斤斤计较的精明老太太怎么就能容忍后来小马在她屋子里“招摇过市”呢?小马到底做了什么,竟让老太太拉着她的手,久久不舍得松开?
也许,小马像老太太年轻时的自己?有点鲁莽,有点委屈,但更多的是青春的无所畏惧,是欢欣地发出光来的年轻岁月。不管时代怎么变迁,这青春的光也总能穿透四季,照亮人生里所有的阴暗角落,让回忆升温,给日子取暖。
或者,小马填补了老太太空旷小院里一直缺乏的家庭关系?陌生人之间永远是客气而隔阂的,但小马会跟她理论、吵架,会用笑容撒娇,会把平淡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对老太太来说,也许小马的存在早已超越了1+1=2,她代表了一种家庭关系的可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亲情的弥补。
但也许,老太太只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倔脾气,她面对世界的唯一方法就是披挂全身甲胄,先拒人于千里之外;而小马的稚嫩、莽撞跟清澈恰好成为了打开这本硬皮书的钥匙。也许老太太自己都会意外,都不知道在已经接近生命尽头的时刻,心里依然还保有那么柔软而脆弱的一面,有滚烫的情意,有难舍的眷恋。
这个简单的“我们俩”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支线,却有着很多种解释的可能,很多可猜想的空白。电影十分朴素,既没有花哨磅礴的摄影,也没有机智尖锐的对话。小小的青砖四合院古朴得简陋,唯一的点滴曲折都在人物的心底,展示出来的仅是碎片。可就是这一点点的吉光片羽,却让她们俩如同两本书,从一本读到另一本,从一页翻到下一页,暖、疼,说不清地流着眼泪。
也许,有些电影与观众的关系,也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奇妙。只要安静地坐到屏幕前,他们的心便会像书页一样在人眼前慢慢摊开,让我们看到他们,也看到他们世界中折射的我们自己。
国产5星片
让我想起我的姥姥
质朴真切,感人肺腑
下午接到奶奶的电话~口吃不清的喊我乳名~顿时泪如雨下~
我宁愿花钱看这种所谓的低沉本电影,这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是华语电影人文价值观的精华。8.5
少有的国产好片,后来才知道是根据马俪文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的,难怪能有如此强的代入感。影片没什么故事性,全是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却极其感人。可令我最为费解的是那个内心如此细腻,感情如此真挚,拍出过《我们俩》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样佳作的马俪文最后为什么会迷失在商业片的道路上?
想外婆/奶奶了,有没有?! 2005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灵魂深处的琴弦被拨动了。
外婆,我想你了
女主很傲娇很清纯。话说10年前北京的房租也不应该那么便宜啊。2014.9.14成都
TMD我什么时候能住上四合院。
[想看2008-12-17]其实早就听熟了窦唯的配乐,一直等到资料馆有了胶片才去看。老太太自然是神了,小姑娘从姓名看是有导演自身经历在里面的,只是可惜拧的缺少些层次。剧作上前头铺得慢了点,后面就着急了。当然豆瓣上此片高居top250真是不意外。
还是老人与小孩或年轻的冲撞,但这是现实时特别突出的一个情况,孤单与陪伴的话题,我们总是能说,但不会做。
多好的本子,有观察、有良心、台词写得接地气,却拍成了学生作业水平,尤其末尾一段,简直看不下去。这么生人勿近、不好相与的老太太,算计、抠门、又事儿妈,被金雅琴演得入木入骨,那念词儿的功力,真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比不了。小姑娘相比就别扭多了,除了跑,就是喘和喊。
#资料馆留影#绝对的女人戏,金雅琴出神入化的演技让人动容,倔强丫头遇到毒舌老太太,这出戏就很接地气了。老北京胡同里的琐碎往事,也是马俪文的青春回忆。最打动人心也殊为可贵的是,房东与房客之间的情感羁绊(如今除了金钱利益还剩什么呢?),怎么看寡居老太太与女大学生之间都像是祖孙俩,虽然并无半点血缘关系。无论时代再变迁,无论社会再薄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永远最美。ps 窦唯为本片作的原声,缅怀金雅琴这些离我们而去的“老戏骨们”。
我想外婆了
我想念我的外婆。谨此悼念,愿她仍好。
少见
一个人的好天气?
90分钟的电影 哭了40分钟。第一段是等年夜饭 老人家孤身一人 平常那么节俭这天却做了那么多菜 孤零零毫无指望地等到晚上11点 明明菜都凉了 和小马还是能吃得那么开心 因为缺的就是陪伴。第二段是老奶奶挂灯笼这 颤巍巍的拄着拐杖 知道自己怪错了人家 那种煎熬等待她原谅的心 真的折磨。还有是老奶奶说 每天就盼着收破烂的 收电费的来 她都90多了 要的就是可以和人说说话 想想小马来之前她该是多么孤独啊!最后小马搬走后我哭得眼睛都快看不清屏幕 了 我一定要对奶奶好一点 多陪陪她说话多带她吃好吃的看好玩的 不然我就枉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