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DVD

主演:鲍起静,陈丽云,梁进龙,陈玉莲,高志森,陈丽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2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3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4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5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6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3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4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5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6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7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8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19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水围的日与夜粤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原是一条小围村,19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发展成为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但今天它的30万居民多为底层劳工(其中有诸多新移民及大陆新娘)。由于天水围发生过多起震惊港媒的伦常惨案,该地被视作“悲情市镇”,可是其中多数居民平日其实过着与其他港人并无差异的生活,相依为命的贵(鲍起静)与张家安(梁进龙)母子便是如此。   年纪轻轻便守寡的贵14岁出来做工,先后供两个弟弟念完大学,如今他们做成富贵人,她依旧是超市女工一名,但是她并不觉上天待她刻薄,每日生活都很乐观。张家安是乖乖仔,会考完毕没找暑期工做的他多数时候会呆在家里睡觉或看电视,外出见朋友、参加活动的时间非常有限。母子一起坐下吃晚饭聊天时,说的也是该买哪家报纸一类再平常不过的话。   与他们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阿婆梁欢(陈丽云)是新搬来的住户,她每日过着郁郁寡欢、斤斤计较的孤独生活。凭着曾在市区...陌生之地2015少年2016栖霞寺1937女子监狱 第三季24小时第四季科米的规则马哥波罗珠光璀璨艾米·舒默:长大当妈奇怪的搭档少女怪谈僵尸来袭离婚前规则围棋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我们北方的朋友们迷雾国语生活大爆炸 第四季异形终结世界末日(2022)海军罪案调查处 悉尼只对你钟情战栗迷宫3D麦克尔梅艳芳菲2008诡媚海妖第三季神秘敌人第二季电梯惊魂2011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黄海佩剑将军替天行道三人行一见钟情(国语版)如果我们唱起歌坚持住2019阴阳奇兵玫瑰公寓风云际会1988望子成虫相会在昨天无休无止猛鬼学堂坏人 第一季面向东南方的男人

 长篇影评

 1 ) 直面城市人生

    光是看影片的名字和导演许鞍华,这部影片在心里就大致有了一个轮廓。
    许讲故事的方式是温和的,含蓄的。看她的电影就象和邻家阿婆唠嗑,听的舒服也没什么负担,东拉西扯家长里短间就把事给说了。可回头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些平淡无奇的桥段搭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看许的电影,我乐于从细节处咀嚼,这些细节在影片里时而重复,时而叠加,时而融合,影片带来的情绪随之渐渐丰满。
    几点影片中的细节和感想与大家分享:
1) 贵姐的晚饭
    贵姐做晚饭几乎总是两个菜,一个蔬菜,一个蛋系列,不是炒蛋就是炖蛋。贵在一次买鸡蛋的时候,和阿婆提到妈妈教自己鸡蛋怎么做都有营养,很好的和这个细节进行了呼应。贵姐和阿安一起吃晚饭的场景在影片里大量重复,东方人重家,家庭的凝聚又往往以饮食为中心,这样的处理不言而喻。
    在影片的中段,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饭桌上有两次加菜。一次是阿婆送的冬菇,一次是前一天聚餐后打包的乳鸽。如果大家眼睛够尖的话,还可以留意到桌上有一个碗里还盛着上一餐剩下的一只冬菇!
2) 贵姐和母亲
    贵和母亲之间一直存在着些许心结,这在影片一开始贵母做寿的那一幕就有所交代。在贵母不耐烦的催促开饭的时候,安慰她的是老三的媳妇,贵坐的一直同贵母有段距离,即使是离开麻将桌的时候。很明显,早年的辍学养家几乎让贵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贵母显然对此深感愧疚,麻将桌上的兴高采烈和贵独坐一边的沉默自然也看在眼里,也许催促开饭与此有关。
    后来贵母入院,贵一直推托前去看望,导致贵母和阿安独自诉说家史的时候,情感小宇宙爆发,进而出现老照片煽情,我在一边感慨人生的时候一边却想到了朱军。(远了,远了。。。)
    当贵终于前去医院探母的时候,贵母说完远房亲戚的一桩杂事,淡淡来了句:“做人好难,是吧?”贵淡淡回了句:“有那么难吗。”这一幕,贵母和贵的表情都很微妙。
3) 贵姐和阿安
    阿安没有昵称,老妈永远叫他张家安,这个其实很有讲究。贵不给阿安压力,也从不呵斥,但我觉的喜欢直呼自己儿子全名的母亲,总带着希望他自立自强的期待。
    而阿安对母亲所有的要求都只有一个字:“哦。”
    阿安找出老爸偏小的旧牛仔裤,贵提到安父喜欢穿紧身的衣服,相信安父死时阿安应该很小。贵带出去丢弃,垃圾桶边,情感小宇宙爆发,这是片里第二处对感情比较直白的陈述。
4) 贵姐和阿婆
    阿婆是城市里孤独老人的缩影,贵的热情积极与之对比鲜明。初次认识的时候打招呼,贵说:“阿婆!”回曰:“贵姐。”两处语气截然不同很有意思。出电梯时,贵说:“BYE!”根本就没回应。这样的情形出现了三次后逐渐改善。
    阿婆女儿早逝,亲情的缺失是其孤独的根源,而贵与母亲之间的心结好像也不容易释怀。影片结局的中秋之夜,贵推托不回家团聚,却同邻居阿婆一起共渡,此刻她们各自感情的需求得到了一种和谐的弥补。(再次出现老照片。。。)
5) 大小舅舅
    贵的两个弟弟生活状况都不错,不过也许是贵的沉默,一开始他们略显张扬的态度让我产生了白眼狼的错觉。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阿安同大舅电梯厅里的对话证明了他们对贵的牺牲心存感激。这让人觉的很真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说话及行事方式,人嘛,想要象某些影视作品里的反派那样做到良心的完全泯灭其实比做好人还难!
    大舅刚出场的时候以光头示人,按照阿安正在放暑假推断应在七,八月份。在最后一次出场时已临近中秋,头顶出现短发。许导演着实细心啊。。。呵呵。
6) MISS 徐
    陈玉莲的客串让我颇感意外,毕竟许久不见她露面。白驹过隙,当年那个迷倒万千小龙女这次在大婶头的妆容下,还真得抖擞下精神才认的出呢。

    最后想提提女主角鲍起静,片中表现无懈可击,不必累述。只是总觉的她似乎有些眼熟,之后拜会谷歌大神,才知道她出身世家,其父正是鲍方。

 2 ) 如果你的母亲是长女

如果你的母亲是长女。

她不起眼,人到中年的她不习惯打扮,她的穿着只求舒适就好,甚至不介意衣服是从姐妹那里甚至女儿那里得来的。

她做着平凡的工作,也许这辈子始终赚不了大钱,但保持温饱还是可以的。所以在家庭聚会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自己驾车去的可能,当然也永远不必为找停车位而烦恼。虽然每次聚会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家境不如别人,但你总不会因此而自卑。

她的教育程度并不高,但她一定是个安分守己乐于助人的人。虽然不是所有的长女都要为供弟妹读书而放弃自己的学业,但在照顾弟妹方面,她的确是尽心尽力。所以,当你跟她讨论高科技的时候,她不怎么明白,对于电脑她终究没有你在行,科学知识懂的没有你多,但在做人的方面你永远逊于她。

她烧得一手好菜。你们家的餐桌上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什么名贵的食材,但每道菜都是她精心琢磨的,营养和味道方面从来都不输人。

她可能跟她的母亲有心结。也许是埋怨年轻的时候,但她从来都恪守孝道。母亲病了,她终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尽管可能会有争吵,但她们一定是最了解对方的人。

她不修边幅素面朝天,但她细腻,她知道她的家人最需要什么,为了家人她会放弃很多。她在人群中普通,但她在你的生命里一定是重要的人。

很凑巧的,在母亲节的这天看了这部电影。而我的母亲,也是家中的长女。

这部生活气息浓厚的电影,从一开始就让我倍感亲切。虽然他们的故事在香港,可是跟我们的并没有不同。戏剧里的生活并非都是灯红酒绿花前月下,我们的生活永远在柴米油盐中。

从一开始,我的注意点就在鲍起静饰演的人物身上。她跟我的母亲,真的有太多相似了。她们都平凡,但她们都能温和的过自己的生活。
高中时曾经尝试很矫情的写母亲,那时像个套路,写争吵与和好的,自以为那就是好文章。现在的我,不能说是老了,但更喜欢这些平淡细腻动人的东西了。

母亲之于我们的,就像是片中的配乐的吉他声,那么轻却又恰到好处,生命里看似轻,却又重的让我们无所适从。

 3 ) 平淡如水的波澜起伏的都是生活

英文译作the way we are
看完后再看简介,相信港人的观影感受绝对大于其他
因为媒介视野里的天水围因聚集平民和凶案频发为民众所知
那么这部片子的社会效应便自然不简单

the way we are,你并不知道我的世界,那么让你看看我的生活
so warm, so sweet.

友人说剧本是港大还是哪个高校就读大学的女生所写
言语里充满显而易见的夸赞和欣赏
那时我还没看电影 许鞍华三个字带来的期待无法具象表达

感觉却是像极了《女人四十》和《一一》
看《女》之前我还期待那是个文艺气息浓厚的卖弄心思的女性导演作品
一两个小时过去后期待的都没有 想不到的却很多

她们就是你身边的大妈大婶婆婆
上有老下有小
在家里会把头发用发卡别起来
会穿白色宽松的内衣洗衣服 用衣架撑起来挂在晾衣绳上
会烧菜做饭不很多话 看到人都温柔的开朗的笑
为身边的丈夫儿子婆婆兄弟姐妹表亲忙碌
从工作到家庭不停歇的劳作

没人夸过她们
只是所有人都时刻需要着她们
她时刻都在 打理所有琐碎的事情 不吭声 好吃的东西孩子先吃 不谈论政治文艺 家庭生活里开心之处笑的由衷和欣慰

我想起了家庭主妇的妈妈
因为其实你们的付出如此的心甘情愿
受益的人像我之类都只记得理所当然

就像 你买保险 我也和你一样觉得受益人是我和爸爸
你也会在我其实都不太明白的幼时就告诉我你在哪里藏了私房钱
叮嘱我要记得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的密码
你温柔的笑温暖的拥抱是我走到天涯海角都会纠缠的牵挂

所以我从来不假设你不在的境况 并且旷日持久的忽略这件事的必然
片子里的女人们已为人母多年
她们接受生命的循环坦荡看待生死

虽然 在随便哪个时刻被回忆冲击怀念旧爱和故人时 还是会抽搐不止的放声大哭

学编剧的我从来都眼高手低
或者说 年轻的我们尚且不懂生活
我们爱看戏剧冲突明显的情节 爱看场面火爆的好莱坞 沉浸两男两女爱恨纠缠的韩剧 追捧怪异陆离幻想神奇的美好少年的脸
即使是看故事
我们也追求大悲大喜 起承转合 构思精妙 大彻大悟

却始终无法相信并深刻的了解
生活 纵使没有开始没有结尾 没有故事没有情节 而其本身 就是莫大的意义

 4 ) 你们这些不问家事的独生子女,由我来向你们解释一下《天水围》这部片子吧!

  请把以下内容粘帖进帖子
  直达电梯:
  第1页: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981231/?start=0
  第2页: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981231/?start=100#last
  by Douban Helper

今天写博客的任务有好几个。装逼偶得是最后一个。首先我要品评一下《天水围的日与夜》这部电影。作为装逼学员,我就算早在金像奖前就看过两遍,也还是要在金像奖之后评,好像其实我是因为金像奖才知道这部电影但又想装学术写点山寨影评的那些傻逼似的。现我尝试着继续装逼:

我觉得《天》这部电影应该要住在香港天水围带才能看得全面(例如本人)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我看一遍哭,24小时内再看一遍还哭的电影。套用一句装逼句式就是:那一刻,偶内牛满面!
好装逼啊!搞得我都没心情评论了!

天水围主要是一些屋村,但也有一个叫“嘉湖山庄”较“高尚”的小区,里面住的人当然就有钱些。电影里贵姐的有钱佬弟弟整天说叫她们去“匡湖居”玩,其实几乎说白了就是映射“嘉湖山庄”的,因为“嘉湖山庄”的小区都是叫什么“乐湖居”“丽湖居”之类的,虽然没有一个叫“匡湖居”,但住天水围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电影里,贵姐和张家安从寿宴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巴士总站,有很多K车。有很多K车是可以从轻铁免费直驳到香港市区的。轻铁也是天水围一带的特色,香港只有那一带有轻铁,只是电影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展现几秒钟轻铁的镜头。看这部电影,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电影里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周围,尽管我不是住屋村,是住丽湖居,x湖居之一。

除了认为必须住在天水围才能看出味道来之外,我还认为必须熟悉家庭,关心家事的人,才会看出味来。妈妈是怎样的,儿子是怎样的,买菜、做菜是怎样的,邻里人情又是怎样的。这些东西,在理想主义的导演操作下,竟那么无懈可击地真实。就这一点,已经把我的情绪提到哭的边缘。

从电影的开头,作为家庭支柱的贵姐早早起床去超市上班,上完班顺便买菜,大袋小袋地回到家,张家安从沙发上出来,直接就进厨房,也没帮姐姐拎东西——一个不太懂事又非常自然的儿子,同样为人儿子的我,感觉真实。短短几分钟,这个家就定义好了——无非一个支柱,一个希望。一个努力的支柱,一个还需等待的希望。

获得最佳女配角的陈丽云扮演的阿婆,开头给她的镜头,就充满了门道。我觉得我一个男生,如果不是从小陪妈妈和婆婆上市场买菜,是不会被这几个平凡无奇的镜头打动的。我婆婆喜欢一个人住,因此她大部分时间是跟电影里的阿婆一样的“独居老人”。一个老人,一顿饭一个人吃,能做多少菜?“买十蚊牛肉”,跟青菜炒在一块儿作午饭,吃剩的晚饭的时候再热一下就行了。炒菜细节也没有问题——先炒肉后炒菜。

我之所以要复述这些细节,是因为在我来说,开头的这些镜头很有说服力,令人认同。如果在这些生活常识中犯下错误(现在的青春少女基本上不清楚),又怎么能作为一个“反映生活”的电影而让人信服呢?反而会让人觉得装平淡,装逼。整部电影,就是首先让任何人都无法指责其“装逼”的基础上,才有进一步切实打动人的可能。总之,这些镜头表明,这部电影是“懂事”的,真诚的,诚实的,professional的。

这部电影,有两个人物,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的。一个是张家安,阿婆是其中一个。一开头,阿婆是阴郁的,冷漠的。面对贵姐的友善她也是点到即止,不理不睬。但到了后面,明显不是这样。这一转变,是从贵姐叫张家安帮阿婆搬电视开始。张家安帮阿婆搬了电视,还帮她换了灯泡。阿婆心暖,第二天从柜子里拿出一包靓冬菇送给了贵姐。

其实,在搬电视之前,贵姐就已经帮阿婆“搭便车”买油。阿婆作为独居老人,目前超市里流行的“家庭装”家用品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困扰。她身边没有什么朋友,多亏素昧萍生的贵姐主动同她搭车,才买到折扣价的油,贵姐还不要阿婆钱。独居老人的孤独的心能不暖吗?家里没有独居老人的话,也许只会觉得这是贵姐的一个举手之劳罢了,对背后的情意是体会不到的。

同时我认为,只有关心家事的人,才知道什么叫靓冬菇,才知道识货的妈妈们送“靓冬菇”给人家的情意一点也不比你送“黄金搭当”差。如果你没有一个能干、精明又勤劳的妈妈,那你也就不知道冬菇有什么好——你的妈妈不懂煲汤,或者不懂买冬菇,买的都是烂冬菇回来煲汤。你看,贵姐用阿婆送的冬菇做了菜,平时没什么脸色给妈妈看的张家安显得特别滋味,你看贵姐多满足!如果平时不关心家事,不陪妈妈买东西,你是不会知道冬菇有什么特别,只会觉得那些干货店都又臭又闷,逃都来不及逃,除只会在吃饭的时候享受冬菇之外。殊不知就为了你吃冬菇的那个滋味的样子,做妈妈的觉得跑干货点比跑Fashion店更有乐趣。你要庆幸你有一个跑干货店的土妈妈而不是一个逛中环的时尚妈妈!懂不?

另一个发生微妙变化的就是张家安。不过我觉得他也可以说没变化,因为他本来是从小听话的孩子。是贵姐自己的行为给他做了榜样。妈妈是怎样做人的,他都看在眼里。根本不用说话的。我就觉得好像是在讲我。我妈虽然整天口口声声地在口头上对我灌输精英主义,但她根本就是劳动人民出身,平时自然而然地就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因此我现在在环卫工人、超市工作等面前无论如何都没办法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反而能用他们所熟悉的市民语气,谈他们所在乎的鸡毛蒜皮。只要你关心生活,你就懂得正是这些让你无比鄙视你妈妈的鸡毛蒜皮,支撑起了你这个大学生。也许在打饭阿姨的斤斤计较背后,也有一个像你一样的大学生呢!

贵姐要帮阿婆搬电脑,一个电话,不用理由,就把儿子叫下来。叫他搬,就搬。叫他换电灯泡,就换。不要看他“踢一踢动一动”,乖的儿子才会这样的。如果是皮的孩子,你使唤得了他?这些助人为乐的事情,我妈平时从来不会在他的“精英主义”说教中包含,但她真遇到的时候又总是叫我做这种事情,让我相信,“精英主义”其实是假的,帮老人拿东西修电脑才是真的。读大学之后,洪伯伯整天叫我帮他看电脑,我妈经常说“自己有儿子,叫人家儿子帮你搞电脑,神经病!”这些话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因为我妈也经常帮那些“自己有女儿”的人做女儿做的事情,那又怎么说呢?贵姐老公死了,她没家婆。阿婆女婿改娶了,她没“新抱”。贵姐自己妈妈住院,她迟迟不去探,反倒关心阿婆,陪阿婆去荃湾看孙子,难道能说“自己有‘新抱’,叫人家女儿陪你看孙子,有病!”吗?!这些事,张家安都看在了眼里。张家安是个乖儿子,阿婆看在眼里,心里也会疼爱,因为他自己的孙子可望不可及。两个破碎家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全都隐藏在默默的行动中。不懂事的观众,能看出来么?!我是一个对装逼行为鄙视到简直以调侃装逼为乐的人。除了装逼之外,如果说还有什么理由给老人让座,扶老人过马路,帮老人修电脑的话,那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了。这是我妈用她的行为教我的。

张家安说“D冬菇好正!”贵姐后来就又夹了一块到他碗里。安仔只是无意地喃喃了一句“唔该”,贵姐就甜蜜地停了好几秒。你们都注意到了吗?你们也明白贵姐为什么停了几秒吗?有哪个导演能这样拍?这样拍,多少观众能看出来?如果整个电影除了这些小细节之外,没有任何大肆煽情之处,指望谁看了有好评?因为现在的观众都很肤浅很幼稚。

电影里有一段是在殡仪馆。我也去过,我去送别我的阿姨,我妈的妹妹,我婆婆的小女儿。去完殡仪馆,我们亲戚们也是出去吃饭的,这顿饭是叫“解秽酒”,说是出入过死人的地方,吃顿饭去除不好的东西。

有很多女生不喜欢“师奶”,例如罗璇。这是我为什么这么讨厌她的原因。因为她明明不是不了解师奶,却仍然讨厌。电影里面,阿婆和贵姐关系亲密了,在一起买鸡蛋的时候,阿婆说:“喂,你上次先买咗着哦!咁快又买?”其实,在师奶之间,如果大家不是很熟的话,是很忌讳问这种事情的,否则显得很三八,或者显得有敌意。其潜台词就是:“你理人地咁多做咩啫?人地买多几只蛋关你咩事啫?你咁八嘅?”如果连“系啊,我买多几只蛋,炒咩都得啊嘛”这种秘笈都交流,说明这两个师奶是很相熟的。阿婆从答应个招呼都点到即止,到主动问人家这类问题,不是很大变化么?以前是孤独老人,买十蚊牛肉都被人欺负不敢抗议。现在有个“哎呀新抱”一起落街市,万事都有商量,这难道不是幸福吗?你们这些不懂师奶鄙视师奶的人,能体会到此刻阿婆的幸福咩?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和罗璇分手。她令人生厌!

张家安有一个比较敬爱的老师叫Miss Cheu(徐?),也许是他平时提得多,除了他的同学知道,他妈妈也知道。吃饭的时候,她妈妈装作顺便问下,看看儿子今天有没有看到他想见到的人,又问“佢靓唔靓架?”我觉得这情形简直跟我妈一模一样。后来,安仔在超市碰到Miss徐了,安仔去挑苹果,Miss徐问:“你钟意食苹果啊?”安仔说,是他阿嫲钟意食。原来不是他自己喜欢吃才买,是阿嫲喜欢吃。Miss徐马上面带微笑帮安仔撕来一个保鲜袋!

最后我讲讲我看到电影的哪个地方哭。第一次,是阿婆打电话给她女婿的时候。之前阿婆在跟贵姐聊天的时候,已经暗示了她不方便自己问候孙子。我以为只是她老人家有点内向罢了。晚上,她打起勇气,正襟危坐,带上老花镜,翻开电话本。电话打通了,是“罗太”接电话,她说:“我系罗生以前嘅外母啊。”我的眼泪就迸出来了。这句简明的、一笑而过的自我介绍,包含着老人多少绵长的愁怅啊!放下电话之后,阿婆失落地坐在原处,我强烈地认为,她其实早已尝受过很多次这样电话后的失落了。我之所以至于要哭,是因为电影里阿婆打电话的那种慌张的礼貌,生怕打扰到人的语气,同我婆婆打电话的口气如出一辙。看到她的失落,就如看到我自己外婆的失落一样心酸。

第二个哭的地方,是阿婆去沙田看完孙子(其实看不见孙子,甚至想送给孙子的礼物都送不出去)之后,向陪她一起的贵姐悲愤地说:“我做鬼都会保佑安仔读书叻,生生性性。”什么叫做“生生性性”,你们都知道吗?以前我以为我知道,看了这电影里这么多角色的嘴脸,我才知道一点。什么是“不生性”,什么才是“生生性性”。

张家安是贵姐的儿子,住屋村的,不是那些整天去New York,住“匡湖居”的儿子。但大家都赞安仔“生性”。他舅舅也表明要供他出国。这虽然不过是他舅舅那种人所能想到的人生实惠,但也是出于真心。张家安是乖仔,放假在家不下楼,是有点不对。妈妈说他不下楼买报纸,他经过楼下就真记得买份报纸。说他买报纸买贵了,没纸巾送,他也没说话,下次又真记得到OK店买有纸巾送的报纸。阿嫲喜欢吃苹果他记得,中秋节要送月饼给阿爷阿嫲都记得。这么多记得,就是生性。我自问,我又记得多少事情呢?我虽然勉强算做“读书叻”,但远不属于“生生性性”。看过电影,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电话回家,让妈妈在这平凡的一天内多发生一件事情,那就是“个仔夜晚打咗个电话番来”。

电影里几乎每一分钟对我来讲都大有乾坤,意义非凡,我讲都讲不完。不过,基本上都是以上所说的类似事情。影片的最后,没孙没女儿的阿婆,跟没丈夫没岳母的师奶,还有一个生性听话的儿子,在静悄悄的家里过中秋,又香又厚的靓冬菇、差点忘了买的月饼、挑选成功、又甜又多汁的柚子,有纸巾和胶袋送的报纸,生性的儿子,孝顺的“新抱”,真是比在外面的花花世界过节好几千倍。

《天水围》这部电影参加金马奖,我原本并不看好。因为我觉得那些做评委的肤浅“精英”们是看不见以上这些东西的,但《天水围》获得这么多奖之后,我又衷心觉得是实至名归,毫无悬念。

最后,知道这部戏的编剧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生(吕筱华)之后,我没办法压制心中对她的爱意……

 5 ) 女人六十 ——《天水围的日与夜》

只有阅尽世事,铅华尽去的人才能拍出“天水围”这样的电影,如此透彻而真实,温暖却不煽情,这是一个60岁的老人把自己的一生感悟凝聚而成的电影,在我看来这不仅是2008年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也是许鞍华最好的一部电影。

周作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他曾经评价的自己的为人和文章“少年爱绮丽,壮年爱豪放,中年爱简炼,老年爱淡远”。电影“天水围”风格上很像周作人年纪大些时候的散文,平淡至极而韵味悠长,他用最平实的语言,不着痕迹的技巧写着故乡的野菜,院子里的树与友人喝茶等琐屑却饱含生活趣味的题材,字里行间有着说不出的味道吸引着你。但天水围又与周作人的散文有着很大区别,周作人的冲和淡远中自有一份极高的境界,依旧是文化精英式的,而天水围则完全是草根的平民的视角。

许鞍华就像与贵姐和老婆婆住在一栋公屋里的邻居,她熟知她们的生活却与他们并无深交,她总是在温情脉脉的注视着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却不强求介入,她在心底是希望他们都过好的,但不管发生什么她都不会也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改变些什么。他们好的时候,她会替他们高兴,他们悲伤的时候她也在随着落泪。这就是一个老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从容随意,善良平和。

在这部看似零叙事零技巧的电影里,许鞍华却把这么多年来所有的人生情怀与电影才华奉献了出来,真的有点像武侠小说里说的“得招而后忘招”的境界,如果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与感悟,根本不可能奉献出那么多真实准确动人的细节和人情味,如果没有足够好的电影才华,这部电影不会有如此小桥流水般自然流畅的节奏感。

电影里面有几场戏太出色了,最让我感动的是贵姐出去扔死去多年的老公的牛仔裤,先是扔进垃圾筒,想想也许有人捡到能穿,于是拿出,叠好,可一瞬间在平淡而忙碌生活里大概已经淡忘了许久的对亡夫的思念锥子一样刺穿了生活包裹的厚壳,即疼痛又弥足珍贵,于是她对着牛仔裤不知该拿起还是放下,就想对亡夫的思念一样,最终,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于是转身离去。看到这,我哭了。

婆婆与贵姐在看外孙未如愿回来的巴士那场戏辛酸的揪心,婆婆的表情让我不忍看。公路看起来那么漫长,也许还有很长一段路,也许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谁知道呢?生已无所图,死亦无可悲,这样的悲凉有谁能体会?看得心里太难受了!

有一个细节特别能让我感动,当年贵姐辍学工作供养两个弟弟上学,高志森扮演的贵姐的大弟弟家境不错,他与外甥一起出去,跟他说如果考不好,他和小舅舅一起供他出国留学。看得出,那份感恩的心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他心里,但既没有居高临下的把姐姐接出天水围这个穷人区,也没有予以小利来求得心里平衡。这里面有姐姐的自尊也有弟弟的真情。

天水围里面这样简单却能打动人心,耐人回味的细节还有许多,正是这些细节,让这部电影如此出色。
 
电影里多次出现了天水围万家灯火的空镜头,那一间间亮着灯的公屋里,住着的也许是另一个贵姐或是另一个婆婆,每个人,每个家都有着自己苦乐掺杂,悲喜交集的生活,那生活平静、平淡、平凡,就像普通人好难中到奖一样,没有太多的大喜大悲。

影片的结尾,贵姐家安和婆婆一起过中秋,天水围的人们聚在广场上点蜡烛,赏月,温暖的让人想哭,虽然生活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但总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不管生活怎样,心存温暖和美好,一定会让我们活得开心些。


 6 ) 还原一个真实的天水围城

一姐の香港电影漫游

获金像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及东京电影节亚洲电影奖的《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是许鞍华导演的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2008年在香港放映,影院场次安排极少,至今没在大陆地区上映。天水围接连爆发多起惨绝人寰的社会负面新闻,媒体更是对当地造成恶劣影响。许鞍华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鲍起静、梁进龙、陈丽云主演),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天水围的生活,故事平淡无奇却倍感温馨。之后许鞍华又推出同样发生在天水围的电影:犯罪题材的《天水围的夜与雾(Night and Fog)》,由任达华与张静初主演,将真实案件搬上银幕。

1... 围城

《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取景地点:天水围。

天水围诸多社会问题,林夕有感而创作《天水·围城》,李克勤演唱。此曲一出,就因歌词中“气候太凉,像残酷得天生等天养”犀利批判社会阴暗面的负面内容遭到香港民众投诉。 “人静便心凉”表面自嘲,实则彻底自暴自弃的怨言,更是透露深深的无助之感。

李克勤《天水·围城》另有一句“无车票又怎去觅去路”也道出了天水围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地理局限性,这里距离香港市中心区遥远,交通工具只有小巴、出租车和轻轨,出门走20分钟才能到达地铁站,所以标题有钱钟书《围城》的概念。“尺地寸金”是整个香港的行情。可以说这首歌几乎每一句词都是有人文背景的。

一姐因为听过李克勤《天水·围城》,看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深受震撼,于是只身前往香港天水围一探究竟。一姐亲眼所见的天水围,究竟是符合林夕笔下凄凉、压抑的气氛,还是更贴近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生活气息?抑或是许鞍华的另一部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肃杀的黑暗风格呢?

2... 边城

(1)天水围的地理位置

天水围并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比较大的住宅区、居民区,有许多楼房成排耸立,轻轨列车穿插其中。轻轨铁路,简直就是文艺小清新们的拍照圣地啊。一姐在天水围的树荫下走着,阳光明媚,鸽子麻雀在地上不知道忙着啄食什么,感觉日子多么的惬意啊!李克勤那首交响乐元素的《天水围城》太过激烈,显然不适合此刻踏上天水围的心情了,反而是孙燕姿的《On The Road》(钢琴演奏的纯音乐版《真的》)最接近这种轻松快乐。

走着走着,云好清澈,舍不得放开,手心里的温热。

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看看细碎繁茂的树干枝叶,满满的都是风景。

梁婆婆走过的这条路,一姐也走过。开头的路也很美好。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轻轨,蔓延整个天水围,仿佛这个小城流淌着生命力的经脉。

敬告:

拍照的时候请务必留意红绿灯,注意安全哦。

天水围在香港新界元朗区,距离旺角较远,距离中环更远,属于香港郊区,一般来香港旅游都不会去天水围,就是香港本地人也不太愿意去天水围,天水围的居民因为车费和路途的限制,也不常出天水围。

天水围地铁站出口。

出天水围地铁站,走下右手边的天桥,向左转就是天水围居民区。

天水围沿路可以看到天耀邨、天泽邨、天恩邨等居民楼小区。每个小区都是成排的楼房。

路途较长,快速行走至尽头至少需要二十分钟,风景怡人,不但适合拍照也适合休闲散步,要不是因为媒体渲染,完全看不出这里发生过恶性案件。

站在这里望着列车驰过,有一种坐在火车上的异乡漂泊感。

远远的,楼房林立就如巍峨群山。

(2)天水围的分布及结构

鸟语花香的天水围是一个慢节奏的世外桃源。

公租房与私人住宅,贫民窟与豪宅,全都长得一模一样。同内地一样,能住进公租房的都是生活失去保障的最底层的人,政府保障他们的住房问题。

曾经这里的人口大多数是穷苦的劳动工人,不断有大陆人移民此地,通过与港人联姻的方式。

天水围里有社区、公园、教堂、中小学校、幼儿园、运动场、大商场、小超市、菜市场、车站……似乎颇能自给自足。故与其说与世隔绝,不如说是世外桃源。李克勤的《天水、围城》,林夕填词形容“围住了升学”、“围住了收获”、“围住了血汗”的天水围是“自成一国”,毫不夸张。

如果赶上一个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天水围散步,心情只会更好。你不会觉得这里的悲情。

3... 孤城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戏剧化的起伏转折,只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挣扎和无能为力的温情。看的过程中一边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边对照自己联想到自己如何经历老年生活。

贵姐和安仔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梁婆婆晚年的孤单生活,高度还原平凡人的生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不矫饰,不煽情,平淡道来,一层一层,直至剥到生活最深处的真情。

梁婆婆起初对贵姐的出现略有冷淡的抗拒、梁婆婆买牛肉嫌太多吃不完、贵姐买油送油,梁婆婆送冬菇,生活的点点滴滴,道不尽人情冷暖,其中的精打细算、柴米油盐,邻里之间的照应,都在许鞍华的镜头下展露,重要的就是一个人情味儿。

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其实和我们的并无差别。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防备和隔阂还是很重的,不轻易和人凑近乎。从前隔壁左右的,吃个饭都在一起,现在邻里不相往来,可能2046永远没见到过2047长什么样子,2045可能已经换了两个新房客。


香港作家黄碧云,专攻犯罪心理学,写过多部揭露人性阴暗面的作品,她曾为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写过一篇观后感,用更为细微、琐碎的语言风格讲述这部电影。

黄碧云评《天水围的日与夜》:Reflection of Life

在孤独与贫乏之中,就是那么多。回到家。洗菜。切牛肉。开炉。下油。炒牛肉。菜心。炒好。吃饭。吃完饭。洗碗。生活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吃一餐,独自坐着,夜了。再吃另一餐。着了光管灯。下午的菜心牛肉,再吃一遍。再坐着。身后有窗。那是天水围。香港任何一个屋村不言寂寞悲哀的,重复单调的生活。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天水围中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有孤寡老人,面对养老和临终问题;有穷人,有劳动者,负担养家职责;有年轻人,他们又是渴望走出围城还是留在围城找份工作?……

梁婆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搬来天水围生活,没有亲友投靠,在超市找了份工作养活自己,精简度日。黄碧云这段文字便是写她。老人的处境是如此悲苦,不知所剩时日,凄凄不知所终。

4... 伤城

梁婆婆还有一个女婿和外孙。梁婆婆想去探望孙子阿杰,贵姐陪同坐车前往。一路颠簸,在餐厅见到了女婿。梁婆婆拿出准备好的金链子和金戒指,嘱咐分别送给外孙和女婿。然而女婿拒收礼品,推脱便要走。老人没能见到孙子。阿婆希望尽最后一点力气给亲人好处,换来更深的心寒与失落。

在回去的车上,阿婆将礼物交给身旁的贵姐。阿婆颤巍巍的声音,发自肺腑地告诉贵姐“我做鬼都会保佑安仔读书好”。她已经想到了自己的逝去。贵姐不由得紧紧地挽住了老人的胳膊。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用温情掩藏了悲情,正如我行走在天水围,只见阳光普照,绿树成荫,天空蔚蓝,一缕祥云。


PS

一个题外话:心理危机干预与健康心理学。

人的心理有几个状态:正常心理、异常心理,而正常人亦会出现不健康心理,比如苦闷、压力大、悲伤。人总有遇到不顺,总有绝望的时候。遇到问题多想想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遇到不幸大可哭一场或者找人倾诉以宣泄出来,最严重的出现类似抑郁的感觉或希死心理,更要善于自我调节,任何时候,好好活下去才能战胜困难。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烦恼,谁没有压力,必要好好爱护自己,和家人朋友和睦相处,营造一个愉悦的环境。

天无绝人之路,好人一生平安。


天水围地图指引

生活还在继续,别人有别人的福祸,我亦有自己的去路。

天水围有那么多轨道和方向,哪一趟车通往幸福。

一姐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天水围。

 短评

09年看的时候,我活得像张家安;16年重看,我已经活得像阿婆;愿多年后再重温,我会活得像贵姐。

6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看完以后我突然觉得我要嫁一个张家安那样的人。。。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10分钟前
  • la vie en rose
  • 还行

像溪流一样润物细无声

14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很温馨

15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这样平心静气的作品不多见。

16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推荐

一般般

21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这是一杯微温的白开水,浸润着柔软你的内心。

26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日子一天天过,张家安亦从母亲身上、几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们并没在心理上疏远他们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做好了若是会考成绩不理想,便出来做事的准备

2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1、日复一日,平平淡淡,一餐两菜,这就是生活。2、鲍起静演得好好,难怪不得拿影后。3、梁进龙演的阿安好乖仔。4、善良的妈妈,善良的儿子。5、原来香港人过中秋节如此温馨热闹。

33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力荐

《天水围的日与夜》展现了主流港片之外的一抹清新, “琐碎便是生活”阐述的克制又不失温情,是近五年来最细腻动人的香港文艺电影。

3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安仔好乖好靓仔啊!(感觉是gay

3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6/10。叙事散漫实则暗中推动,阿婆开头为何孤身一人又在等谁电话,为看望外孙和女儿早逝的事件留伏笔,儿子无所事事的样子逐渐令观众改变其印象(深受老师喜欢,不打麻将不妒忌出国学习的亲戚),母子讨论便利店报纸开支、吃月饼(舅舅的关心)榴莲(家人的分享)袖子(邻里的陪伴),话语和生活场景还原准确。

4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市井生活,寫實風格。難得一見的香港電影類型。許鞍華的細膩。

45分钟前
  • 眠空御守
  • 还行

鮑起靜真是冇得頂…

48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许鞍华迈向大师级别的作品

51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讲述倔强和孤独的淡淡的片子。不过隐约在安身上有基督教教化的意思在,团契也还是有作用的,当初总认为两位老人会死,最后也没事:相反当年姐供弟读书,现在两个弟弟又反过来要供姐姐的小孩——哪怕只是表达一下客气吧,最后毕竟中秋夜,影片在悲戚的淡淡中,最后又向上了。温情的片子。

54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许鞍华喜欢拍小人物,拍的也出彩,生活的平淡与酸甜都有,但这部不好说列....温情有许多

56分钟前
  • Dyingpluto
  • 推荐

现在已经看不进去这种文艺片了

59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我一直在等待电影中的突变,觉得应该会有类似贵姐一家和大家庭不和睦,又或者外婆暴病住院甚至死去这样的转折。可是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这样的情节,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真实的生活是很少有那样的东西的,生活就是琐碎的。

1小时前
  • 余小岛
  • 推荐

沉静的美,默然的温暖,无声的感动。

1小时前
  • 艾小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