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看的剧,那时候觉得杨幂穿着红披风出塞的时候可美了,里面陈思成那个将军前期也挺好,后面感觉太懦弱,什么都不说出口。王怀本剧最讨厌角色。匈奴的几个单于都演的挺好的。电视剧不算很正的正剧,但还是很好看的。王昭君算是四大美人里唯一一个有着正面历史评价的人物了。看完了还是很佩服王昭君作出的贡献的。
《王昭君》:分明怨恨曲中论
文 和运超
很难说清为什么我会对王昭君这个历史题材异常感兴趣,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奇的女性也不在少,但王昭君的故事在偶心头一直名列前茅。这部电视剧《王昭君》除了有历史剧名导陈家林操刀外,名角也不少,但看下去却发现精彩基本上都冲着杨幂一个人去了。
自从在张纪中版《神雕侠侣》惊艳亮相后,就一直期待她可以有独当一面的大作,因此对这部演绎王昭君的历史大戏自然也格外看好,不过,最终这个绝代佳人的风采都变得过于离奇和现代,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属于主创人员自己塑造的王昭君,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不是历史上真实的王昭君;二,从艺术来说也不能说是多么杰出的艺术形象王昭君。但可以总结这算是一个好看的王昭君,演员和故事也都很好,事实就是显得如此矛盾。 首先说人物。杨幂把王昭君从嫱儿到宁胡阏氏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比较细致,走的是天真、聪慧、娴熟、大度的路线。嫱儿在故乡和王怀、王盾、张子先三个男人的纠葛,演变到后面加上汉元帝、呼韩邪两个帝王,伴随了她进宫到出塞的人生主线。故事渲染的是王昭君不适应宫廷生活,她的美丽和纯真属于原生态的,所以大漠和草原成了她热爱自由的理想归宿。为此,皇后王政君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宫廷政治的代言人,对昭君进行了一番“无形”的思想教育。出塞,自然也就合乎情理了。 事实上即便不说是悖论,这个故事的表达也有些牵强。当昭君见到汉元帝以后发现他是一个好皇帝,她找到拒绝皇帝的理由一是大汉皇帝不能出尔反尔,二是自己不喜欢宫廷,背后的寓意是昭君在成长。但其实越往下看越会发现昭君其实把宫廷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就连王皇后也被她所感动。而当黄公公说出她是为了想更接近处于边塞的王氏兄弟时,昭君也毅然说不是,她就当真不能留在汉地,她必然是属于出塞的命运么?她主动选择应承一桩政治婚姻是为了所谓汉匈百姓的安宁?在公元前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儿戏呢。 不知道观众有没有注意,这部戏里好几次提到王昭君的家乡出现过的一个伟大人物屈原。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下,其实民间并没有那么思想大一统,这是符合真实的。所以楚地根本不知道孔孟是谁,而且也没有那么男女避嫌。昭君敬仰屈原的风采,而屈原命运的核心在于什么呢?爱国、自由和放逐。恰恰这其实成了王昭君后来所包含的命运实质,但这并不是这部电视剧所蕴藏的精神主线,剧种的王昭君一直是光彩夺目的,相应了汉匈和亲的号召,一点也看不到“落雁”背后的惆怅。不要说主动学习匈奴语言习俗的前卫思想,甚至远在秭归县老家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匈奴的好奇,几乎老早就在绑定“月老”的红线了,宿命论色彩不是一般的浓厚。 我非常怀疑这部剧中用所谓宫廷政治的黑暗来打消王昭君留在汉地的念头,变得一心憧憬匈奴塞外。且不说王昭君是能够应付宫廷的是非,难道匈奴一方的政治就是民风纯良而社会光明的么?毛延寿在宫内耍手段一节固然是传说千年了,有这一笔也无妨,毛延寿和画师受贿的故事是从《西京杂记》和《琴操》等笔记野史开始流传的,《汉书》和《后汉书·南匈奴传》都没有那么离奇的说法。但呼韩邪对汉朝和亲以及和王昭君之间的感情戏几乎就显得牵强之至,也许编导认为没这个细节故事后面就不好看了吧。 如果说是撇开历史进行艺术创造,和亲背后演绎的是民族团结,那就该是能从呼韩邪父子王昭君的感情背后看到新鲜的基因。但这部戏的王昭君和呼韩邪之间只屈从于民族大义,没有折射自我的意义。或者这样说过于武断,王昭君的形象还是折射了自己的人生,那就是儿女情长很利害。如果对比几百年前元代的剧作家马致远的《汉宫秋》或者当年曹禺先生的《王昭君》,显然可以看到这部戏的思想还没有前人有艺术创造性,一个完全撇开历史,一个完全撇开野史,两者都表现了自己的塑造。 如果我们还原历史的真相,更能说明这部剧虽然有历史剧的外衣,但更多内容还是想当然。这里说的不是汉代人口口声声花多少银子,皇帝在宫里排演戏曲这些东西。呼韩邪能够像电视剧那样一会儿跑长安一趟么,实际上他一辈子总共到长安也不过3次。 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林干先生曾专门写过一篇《对古代北方民族史中若干问题的探索》,其中第三个问题就是探讨后人该如何写历史剧王昭君,文章中透露的的一些观点尽管可能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提出的许多历史细节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呼韩邪的和亲就是政治婚姻(呼韩邪在汉宣帝时就开始亲汉投诚,那一年是公元前51年),汉元帝嫁昭君也是实施羁縻政策,从改元“竟宁”(竟和境相通,指边境,这一年是公元前33年,当年元帝就死了)就能看出。王昭君真能得到如此幸福美满的爱情么?基本是想当然。林干先生分析的好,呼韩邪人家也是大单于身份,没有汉家文明的匈奴人凭什么要求人家大单于要专宠一个外族女人?即便确实昭君是一美女。真以为王昭君的匈奴语过了四六级呢。这还不说两人之间相差的年纪了,出塞那一年王昭君大约19、20岁是接近史实的,呼韩邪没有准确的年纪,但至少也该50多岁了,因为他可是在汉元帝之父汉宣帝那会儿就投汉了,过了两年他就死了(公元前31年)。 再一个,从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曾写过一封信请求归汉足以说明,身处异乡苦寒之地的昭君绝非电视剧所刻画得那样快乐,真以为是生活在今天的民族自治区啊,当时匈奴的单于庭应该在今天蒙古国的乌兰巴托附近。昭君出塞是因为无奈,所以后来才请求归汉,但汉成帝再次因为和亲“大义”(再一次才是挑明了政治动机)要求昭君遵从匈奴人习俗再嫁给呼寒邪长子雕陶莫皋,昭君只得屈从礼法,又和雕陶莫皋生活了11年,生了两个女儿,于33岁左右在草原上逝世。
电视剧对这一段史实的解读是无法让人认可的。虽然剧中也提到昭君归汉的请求,但是电视剧中专渠阏氏拆穿昭君的心意竟然是想留在匈奴,她也一直喜欢雕陶莫皋,归汉的请求是聪慧的昭君估计到皇帝不会破坏汉匈和亲的成果,反而极有可能用诏书“成全”她,也免去汉人关于不伦之恋的非议。这封归汉的书信恰恰成了昭君的一个策略。不得不佩服编导的心思,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创意,但实在很难让人信服。林干先生曾根据众多的史料记载“还原”过昭君归汉的那封书信,重要的在于昭君的心理,再对照流传下来昭君的《怨词》,完全可以明白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心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那封书信在电视剧中故意省略处理。
至于最大的虚构环节就是王家兄弟,这一点在前面没有多少意义,王怀留在匈奴以后,这一对兄弟的线索才变得有了内涵,有其最终还在沙场相见。匈奴和汉人是异族都能成为自家兄弟,但是原本是一家人的同族,反而要兵戎相见,这一段故事颇值得深思。 我们不需要过于指责汉元帝也喜欢上了王昭君,元帝的多才多艺也是实情。王皇后的耍弄手段也符合,要知道她有一个侄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篡夺汉朝的王莽。但是应该符合历史真相的大关节还是要做到,很多人常拿七实三虚来说历史戏的标准,但要知道是不是做到这点,而且这是不是就等同艺术成就的标准?剧中夸大的和想象的地方很多,故事要好看也确实需要很多想象,但合乎情理是对待历史人物最基本的要求。在王昭君之前,细君和解忧已经是出塞和亲比较著名的两位公主,史书明确记载像细君公主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乌孙王几次。政治婚姻的本质怎么会夸大成罗曼史?王昭君固然是美女,也固然起到民族团结的作用,但并不是浪漫爱情、幸福人生的代言人。 陈家林的很多戏并没有做到七实三虚,常常是一半的历史一半的野史。《王昭君》这部戏看还是蛮好看的,演员表演也都没得说,只是过于拿古人来套一些主题,尤其对王昭君宿命论的演绎太过荒谬。一部很好的历史题材结果变得平庸。如今回过头再想起林干先生当年文章中提醒后来创作者不要过于拔高和美化历史人物,并希望还原历史真相的意见,老先生的话如今依然值得深思。想想18-27集出塞和亲的重头戏,那些对昭君向往匈奴涂脂抹粉的细节真让人看着不舒服。
王昭君在历史上是一个让汉匈边境安宁了60多年,堪比多少万雄兵的重要角色,但我们决不该站在今天以结果去取代原因,这样套一个宿命论的光环来演绎她只能说后人没什么思考,或者叫不负责任。很遗憾,陈家林导演再次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
昭君的《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原文写于2008年
历史题材电视剧《王昭君》恢宏大气的场景、华丽的布景、曲折的情节以及靓丽的造型,皆可看出剧组诚意。女主角王昭君的饰演者杨幂当时无论在演技上还是造型上,均是可圈可点,灵气纯真。剧中有不少喜剧因素,从一个普通女孩子的内心出发,描述了王昭君像小鸟一般的性格和单纯的追求。就是该剧有太多无谓的感情戏的加入,使得王昭君这部“和平戏”的主旨被大大削弱。
转载自: //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1019477047353.html
昭君出身一户普通的人家,自小便容颜姣好,秀外慧中,远近闻名。建昭元年,昭君十六岁时,被选秀入宫廷,开始了她传奇而不平坦的一生。
王昭君,姿容出色,尤其擅弹琵琶。这样一个美丽的惊心动魄的女子,却命途坎坷,入汉宫多年却并未得见天颜,为两族和睦,为大汉远嫁匈奴。离别时的“惊鸿一瞥”,令昭君之名天下皆知,亦让汉元帝懊悔不已。带给大汉边塞安稳的同时,昭君的一生其实并不顺遂,塞外十几年的生活,先后嫁给呼韩邪单于及他的两个儿子。……
其实关于王昭君的电视剧看过两部,这部的故事感更强一些(虽然剧情我并不喜欢),另一部感觉更诗意一些更像偶像剧。那时的杨幂容颜清丽,少女感十足,挺适合这个角色。再看她已是《三生》,成熟了。可能先入为主吧,亦或是当时年龄、眼界所限,当年更喜欢另一个版本,无论是女主的造型还是演员的台词(后来知道是配音),感觉那比较接近我心中的昭君,如果前半部分神情不那么木讷就更好了。后来看了杨幂这个版本后,发现这个版本的故事讲述更接近历史传说的内容,杨幂的演绎比前版更轻快灵动,把一个心怀家国大义的少女的勇气完美呈现,然沉稳厚重略逊一筹。台词也还有进步的空间。其实我还是dream有一个第三版的昭君故事,毕竟这样的奇女子这样的时代背景,太适合讲一个好故事了!
那时的幂真的是绝色了 就是太年轻了演得很青涩
杨幂凭借此剧获得第七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女演员提名
稚嫩到不行的杨幂 演技很好啊 很赞
除了她以后真没有人能演王昭君了.... ..就算历史有假.但这样的剧情已经很能让人接受的了....
那一年杨幂,20岁,脸不是锥子,嘴巴不扁,鼻头不尖……演了四大美女之一,看上去多美好……还有,青涩的陈思成很帅。
昭君并不是空有其表的花瓶,她聪慧灵动又善良坚强,为边境和平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部剧着重介绍的是出塞前的昭君,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19岁的杨幂演绎的灵气逼人,一双水眸好像要印到心里去一样,最后身着火红的嫁衣回眸一眼也把那种远离家乡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
杨幂扮相不错,很漂亮。
杨幂美美美,演技挺好的
杨幂正剧,青春靓丽的王昭君——大学入学前在杰克逊看
杨幂当年虽然年纪小,但是演绎王昭君驾轻就熟
王昭君真的是很灵动,好喜欢她的头饰
杨幂我给满分
喜欢杨幂,真的是美丽,无暇
我就是冲着杨幂去看的!~
那时候幂幂还没几个人知道,但觉得好漂亮
亏得杨幂粉提起杨幂佳作时百般推荐,贴正剧来安利路人,结结实实看了二十集,剧情扯配音难听,杨幂剧里原生态的脸看着还是舒服的,就是不够端庄,眼神狐媚小坏小坏的,妆浮得厉害,同期李彩桦美上天去。按理说07年的剧制作不该那么差劲呐,那么雷的台词哪个鬼编剧写的,粉丝短评吹的文采都比台词好。
惊艳二字才能形容这部剧
当年幂幂姐还没红,不过脸还是很好看的。一转眼都结婚了ORZ不过这部电视剧雷cry倒是真的。。
乡下时候的清纯,刚进宫时候的幽怨,确定远嫁匈奴后学习的认真,去匈奴路上的勇敢与欢脱,在匈奴的负责,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跟剧里说的一样,昭君同小鸟一般,宫廷并不是她真正欢喜的归宿,她不愿意被一辈子关在宫廷这个牢笼中,她真正向往是无忧的生活,或许远嫁匈奴就是冥冥之中最好的选择
太爱这版昭君。看完之后我就发现我还可以再爱杨幂一万年。她就是昭君,她就是配的起优秀的奖项,还是那句话,杨幂,我等你拿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