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戏真可以!但这种所谓的精神治疗很无语,只是一种转移的逃避而已,倒不如勇敢面对自己取向。此外,对社会和家人的不理解感到悲伤。虽然美国同性婚姻合法了,但在美国其实还是有很多人反对歧视同性恋。甚至更夸张的是有的人能接受乱伦也不能接受同性恋,真奇葩。对于同性恋我想说,你们不可能改变世人的看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只有真正战胜自己,自己敢于直面,你才会发现原来这也没什么。
I thought the movie was moving along just fine, simply showing that conversion therapy just doesn't work, when the incident happened. I went from okay, that's not as bad as some of the ex-gay tactics I've heard about, to being horrified. Then just before the ending, the cavalier attitude of the pastor just completely put them into evil category.
坦白地说,我不接受同性恋。我知道我这个态度过时了或者说反潮流。但我真的不接受,我同意同性恋是病·如果早发现时可以治的。就像很多其他心理疾病,有些治的好,有些治不好,为什么人们就不愿意承认不正常性取向是种病呢?还非要把这种病合法化。难道只因为它与其他行为能力不发生关联,对社会影响小?还是因为人数太多了?
那些黑暗岁月中同性恋矫正治疗的罪恶,死去魂灵的伤疤,依旧触目惊心。
1954年6月7日,图灵永远闭上了眼睛。
两年同性恋矫正治疗,终于让他不堪受辱,吃下涂了氰化物的苹果。
他原本以为牺牲或许能换来些什么,只是四十年过去,同性恋的处境并没太大起色。
[错误教育]发生在90年代。
讲的是同性恋矫正治疗,卡梅隆是个拉拉。
若不是在车内和女伴耳鬓厮磨被撞破,她可能永远不会去同性恋矫正中心。
虽然90年代的同性恋矫正已日暮西山,她也并未遭受图灵那般折磨,
但即便是最温和的矫正,也让卡梅隆歇斯底里,且对于性向扭转,毫无效果。
影片末了,她从中心逃离,同时明白个道理——
同性恋不是疾病,矫正纯属放屁。
只是多年前,那些抱同样想法的同性恋远没这般幸运,太多本该鲜活的人生被同性恋矫正治疗所腰斩。
是图灵,也是黑暗岁月里所有同性恋的一言难尽。
罪恶开始于1899年。
一次关于催眠的学术会议上,德国精神病学家施朗克·诺茨宁声称借助催眠操纵了个男同的性冲动,重燃其对女性的欲火。
早前,诺茨宁专攻的是超心理学,即所谓的气功和心灵感应,这次不过是江湖术士又一次临场发挥。
只是认知尚浅的年代,的确唬住了所有人,会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诺茨宁虚荣心获得极大满足之余,绝不会想到自己吹的牛竟给同性恋群体带来了百年浩劫。
而诺茨宁那会,大众认为同性恋就是娘娘腔。
就像1912年的电影[矿工阿尔吉],同性恋是瘦小的白人,喜欢翘兰花指,面相阴柔,负责制造笑料。
诺茨宁的可行性分析加上娘娘腔偏见,启发了一个真正的医生,这人主攻内分泌生理学,叫尤金·施泰纳赫。
于是,他想当然地将激素失衡归因为同性恋形成的根本原因,还开创了个矫正同性恋的“壮举”——睾丸移植。
现代医学看来完全天方夜谭,光是免疫排斥便能终结手术,不过当时相信尤金的大有人在,尤其有个叫卡尔·瓦内特的纳粹军医,更是视之为偶像。
得益于纳粹德国的“175条反同政策”,二战时,近十万同性恋被关进集中营,而他们大都成了卡尔的小白鼠。
为将该技术应用到临床,卡尔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囚犯太多,睾丸明显不够,最后连黑猩猩的睾丸都派上用场,甚至是将睾酮提取,做成胶囊嵌入犯人鼠蹊部。
后来二战结束,据统计,死在卡尔手上的同性恋高达6万,而那些活下来的,也都声称得到了治愈。
毕竟,只有异性恋才可能活着走出集中营。
年代流转,与此同时,大众对同性恋又有了新的见解,40年代开始,同性恋是精神病。
而对于精神病,当时有个万精油疗法——脑白质切除术。
这手术剥夺人的主观思想,将患者变成痴呆麻木但听话的机器,极不人道,如今已废止。
不过那会却成了矫正同性恋的不二法门,40年代结束,美国约40%的同性恋被执行该手术。
而1959年伊丽·莎白泰勒的[夏日痴魂]便影射了这段历史。
这些生理治疗对病人而言都已十分残忍,更何况根本没病的同性恋。
直至50年代,野蛮的生理治疗才算告一段落,只是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仍旧严格。
而那之后的同性恋矫正,也仅是换了个相较温柔的外壳。
50年代来的轰轰烈烈,同性恋心理矫正登场无声无息。
1971年的[发条橙],阿利斯入狱后被迫接收“罪恶改造疗法”,每天观看各种色情暴力电影之余,工作人员同时给他注射引发生理厌恶的针剂。
一切仅为让他对暴力色情形成厌恶的条件反射,继而告别违法犯罪。
这如今看来虚无缥缈的方法,从50年代开始,却实打实用在了同性恋上。
其更多被叫做厌恶疗法,而在同性恋矫正这块,色情暴力电影替换成了同性色情作品。
《美国恐怖故事第二季》里的女主便是遭了此罪,不过阿利斯是注射针剂,她则是被电击。
除了这些逆向刺激,还有稍稍温和点的正向刺激。
心理医生通常会强行让同性恋暴露在异性性吸引中,进而矫正性趣。
可是同性恋对这种刺激非但无感,反而感觉恶心。
为了减少恶心,1970年,罗伯特·希斯发明了愉悦治疗——利用电极刺激大脑伏隔核,让同性恋面对异性时获得人造快感。
此法似乎更为人道,但疗效一言难尽,该疗法治愈的同性恋,疗程结束十个月后又恢复同性性向。
生理和心理治疗的全面溃败,无不提醒大众——同性恋从来就不是病。
只是,人类总是后知后觉。
终于,197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将同性恋从条目中删除。
不过,即便得到官方认可,公众仍有不少微词,同性恋矫正只是从医学界过渡到民间。
而74年之后,对疗效仍抱有信心的只剩下了一个团体——宗教。
最出名的是美国福音教派,其于1976年成立全美最大反同组织“出埃及国际”,旨在通过禁欲、祷告和驱魔来转化同性恋。
2009年的电影[天佑鲍比]里,男主便深受教会荼毒,母亲的坚持最后换来鲍比自杀。
同样的还有[闪亮的日子],对于矫正同性恋,摩门教也有自己一套法则。
庆幸是,随着观念进步,如今这些反对之声越发微弱,宗教黯然退场,“出埃及国际”也于2013年停止运作。
尤其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接收任何同性恋矫正治疗。
这场百年闹剧总算在历史上谢幕。
2001年4月,中华精神科学会将同性恋从精神病里剔除,我国也迎来了同性恋去病化。
尽管姗姗来迟,但总算有了光亮。
只是向来视性为猛兽的绝大部分国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始终消极。
也因如此,我国的同性恋矫正一直在灰色地带里蓬勃发展。
2014年,小振一纸诉状将重庆心语飘香心理咨询中心告上法庭,此前因同性恋矫正,他在该中心遭受多次虐待和电击。
这是我国首例同性恋矫正案,最后小振胜诉,大快人心。
然而一年后,记者回访发现该中心仍正常营业,同性恋矫正治疗项目还在,收费不菲。
一切莫不旁敲侧击印证我国同性恋矫正机构的泛滥和市场广阔。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机构使用的矫正疗法,仍是上世纪淘汰的产物。
2015年,河南驻马店男子余全虎向妻子坦白喜欢男人,随即被家人强行扭送至精神病院接受矫正治疗。
他被关了19天,不但每天被工作人员嘲笑性取向,灌输同性恋有罪理论,更是被强迫吃下抗抑郁药物,若拒绝便惨遭殴打。
同年,一部名为[中国同性恋电击疗法]的纪录片在英国播出。
片中,化名约翰的男孩前往某机构矫正性向,在那,他经历了冷水浴、跑步、催吐药、电击等地狱般的折磨。
纵然如此,仍有人前赴后继,花费重金。
时至今日,国内同性恋矫正依然阴魂不散,形式大好。
当然,我们无从知道我国有多少同性恋,能像[错误教育]中的女主那般坦荡逃离,找到自己的救赎。
唯一能知道的是,那些黑暗岁月中同性恋矫正治疗的罪恶,死去魂灵的伤疤,依旧触目惊心。
无不提醒着当今国人——需要矫正的永远不是同性恋,而是观念。
-
作者/夭夭酒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同性恋矫正治疗”听上去像是上世纪的东西,在20世纪最初的数十年里,欧美的许多医生、心理学家等各种专家学者都在发明各种矫正同性恋的方法,包括激素治疗,还有臭名昭著的电击疗法。
“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就是一名深受其害的被治疗者,他曾说“我梦到自己已经转变为了异性恋,但现实中我每天都想自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同性恋治疗在欧美渐渐被认为是毫无科学依据并且十分残忍的,而同性恋也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在中国,虽然早在2001年同性恋就已经实现非病理化,不再被认为是精神疾病,然而不少同性恋者还在不正规的心理治疗诊所被迫接受治疗。这其中有被父母强迫来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同性恋,但也有不少是自己主动寻求矫正,目的不外乎为了顺应社会、过“正常”生活、为了父母和家庭。
今年有两部讲述同性恋矫正治疗的电影,《被抹去的男孩》(BoyErased)和《错误教育》(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港译“性教狱”也很有意思),题材类似,都是讲述宗教背景下青少年被迫进行性倾向矫正的故事。
(文内有剧透,下滑请谨慎)
原本以为这类同志伤痕题材一定会是悲痛而沉重的,而用了一个半小时看完《错误教育》之后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这类题材也可以处理得轻松有趣。
故事讲述的是名叫Cameron的女孩在毕业晚会上被发现和另一个女孩车震,于是她的家人把她送到了专门治疗同性恋问题少年的一家有宗教背景的机构,那里有各种“性别错乱”的少男少女,他们需要分析自己的罪、小组讨论、完成作业、祈祷、接受艺术治疗等。
这家机构的两位总管是Rick和Lydia。Rick据说是一名“被治好”的男同,他有一次在gay bar时被教会的人抓个正着,他说“是上帝来拯救我了”,从此他就变成了异性恋,现在甚至还交了女朋友。而Lydia则是Rick的亲妹妹,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是她把自己的弟弟“治好”了。
有这样奇葩的姐弟作为机构的总管,这里展现出来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就不足为奇了。Lydia在初次见到Cameron时就觉得这个名字已经十分男性化了,如果再简称为更男性化的Cam就会加剧性别错乱。
她还走到另一个长发男生面前,强行用发绳扎起男生的刘海,因为头发太长也不符合“正常”的男性形象。
被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同性恋背后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冰山图”,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代表same-sex attraction(SSA),同性性吸引。对了,这里的人不准有人自称为homosexuality(同性恋),只能用SSA来代替。
大概是因为他们觉得同性恋是个明确的身份认同,而同性性吸引只是代表一种罪恶的诱惑,你只需要抵抗住这种诱惑,就能摆脱罪恶。
而冰山没有露出海面的一大块区域,则是需要这些青少年自己去挖掘的背后原因,比如家庭因素、童年阴影、不恰当的兴趣爱好、朋辈的影响……等等。对着冰山的那艘船则是你的家庭、朋友、社会,冰山是你面临的一个大障碍。
来看看这些青少年在自己的冰山图上是怎么分析自己“性别错乱”背后原因的:
Erin(女生):因为和父亲一起看太多足球(造成自己过于男性化);身边漂亮的女生朋友让自己感觉女性特质不足
Mark(男生):缺乏与父亲之间的肢体接触;对足球教练的过度迷恋
Helen(女生):对教会合唱团的女生产生不合时宜的迷恋
Adam(男生):和母亲一起进行了太多女性化的活动(缝补衣服)
Jane(女生):身边缺乏拥有稳定男性气质的亲人;过早接触到了毒品和酒精
正当Cameron纠结该如何填写自己的冰山图时,早就知道主管喜欢什么样的套路答案的Jane告诉Cameron:父母早逝、参加男性化的运动,这些因素导致了你成了拉拉,这些都是主管喜欢听到的答案。
当他们在进行艺术治疗时,Adam看到一张女生骑马的图就随口编造了一段话:她在挥别过去的性别错乱,迎来崭新的异性恋时代。还被老师表扬了。
整部电影到处都是这样的幽默又荒谬的片段,与其说是主管们在教青少年如何与“同性性吸引”这一罪恶进行斗争,不如说青少年自己在学习如何与这个不包容的社会及大人们进行斗争。
他们有些人在努力改造自己,强迫自己爱上异性,但深夜却仍然控制不了同性情欲;有些人并不想被机构控制,背地里干着吸大麻、偷东西等叛逆的事;有些人饱受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想直面真实的自己却被亲人、社会、信仰所压制,最终拿起刀伤害了自己……
而我们年轻的主角Cameron,她从一开始便是游离在群体之外的特别女孩,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同性的欲/望,完全认同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在进行团体活动时,她脑子里想的都是以前和女友在一起的暧昧画面。
但后来她才发现自己的女友原来背叛了她,说一切罪过都推到了Cameron头上,她自己却避免了被送到这个矫正机构。这让她备受打击,失去了爱情,她又尝试投靠家人,她打电话给送她来这家机构的姨妈,说自己想回家,但姨妈却又打着“我爱你”的旗号拒绝了她的请求。
后来她又渐渐认识到了这个机构的可怕之处。在那个男生试图自杀后,有社工前来询问调查事件,Cameron说这里的青少年都在遭遇情感暴力,主管和老师们在操控他们,使他们厌恶自己,以达到矫正性倾向的目的。
而社工只是说:我们只是来调查这里是否有虐待,但不会去调查机构背后的使命是否正确。
这样的矫正机构不免让人想起国内那些所谓治疗网/瘾的机构,国外的同性恋矫正机构利用的是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而国内的网/瘾治疗机构则是利用孩子们对于家长和权威的无条件服从。
这些所谓的矫正治疗本质上都是厌恶疗法,即让他们厌恶自己的身体和欲望,无论那是对同性的性欲还是打游戏的欲望。这导致太多青少年的成长过程里几乎没有赞美、肯定和鼓励,而只有批评、恐惧和自我厌恶。
故事的最后,Cameron和另外两个不想被控制的人一起策划了逃离,三人坐在卡车后座,向骑摩托车的男生调情,他们终于找回了自己,也完成了成长的过程。
在当今美国,仍有77万人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同性恋矫正治疗。然而,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并没有什么野心来表现议题的沉重性,在片子的结尾也没有给出彻底的悲惨结局或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甚至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错误教育》只展现了女主角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一点“错误教育”,这件事并没有重大到改变了她整个人生,或许只是她青春期的一段小插曲,让她体验到了友情的可贵、爱情的脆弱,以及要在这个不包容的成人世界里继续做自己的艰难。
没有沉重的权利宣言,这部轻松有趣的青春小品,推荐给大家,希望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纠结后,都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文 | 生鱼片
编辑 | @一颗青杏_田野
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博 @青杏酱
微信公众号【一颗青杏】【青杏熟了】
转载及合作事宜联系 [email protected]
改编自Emily Danforth的小说,《错误教育》的背景定位在九十年代。除了卡带、音乐、造型等细微之处暗示着九十年代的特征,导演没有把焦点放在描绘这是一个对同性迫害严重的灰暗时代,反而采用了较为鲜明的色调来呈现整部电影。
女主Cameron和叫Coley的女孩儿在月黑风高之时,火急火燎地在limo里颠鸾倒凤,正在兴头上的两人被Cameron的男友当场捉奸,“WTF?”,男友虽没露脸,我已猜到了他“黑人问号脸”的神色。Cameron因此被送进了叫God’s Promise的寄宿学校,诚如其名, 女总管Dr. Lydia Marsh和他的弟弟Reverend Rick,一个声称在gay bar 得到了上帝的指引,被另外俩素不相识的gay给掰直了的人,这一男一女总是满脸正直地,用爱和上帝的名义来“治疗”同性恋。
影片没有着重批判Dr. Lydia Marsh和Reverend Rick的愚昧,也没有极力凸显这所学校对人性的摧残,反而用比较清淡的方式叙事,更多的,是借由这样的背景,来描述Cameron在这儿的生活。Cameron是一个寡言少语,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女生,高高梳到一边的刘海带着punk的味道,肉肉的方脸,Cam看上去是个十足的tomboy。敏感多情的她当然不适应这所价值观封闭的学校,夜深时,她经常会做春梦。某天,被她的室友Erin,一个努力适应环境,实际上内心欲望十分强烈的女生,听见了她半夜的娇喘,随之用手指满足了Cameron。
生活在青山绿水里,一对一沟通、座谈会、“冰山图”、轻度劳动,光看这些行为,好像是一个受中产热捧的高端静修减肥训练营。是的,环境上的压迫感并不强,反而是看似轻松的环境,让身处异地,被强行治疗的人倍感孤独脆弱。Cameron会低着头发呆,蜷缩在桌子的空隙里,泣不成声地给家长打电话。她结交了同样不屑这套“治疗”的Jane和Adam,三人会远足到森林里,收割自己种植的weed,聊天,发懵。
电影毕竟是电影,有戏剧般地转折和诗意的未知。随着Mark的自残,三人动了逃离一切的念头,坐上皮卡,像郊游一样,欢快的离开了God’s Promise。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被体制平庸化,只有极少数人有自觉,也有能力独身其外。
从电影里看,Cameron从始至终并没有受到什么迫害,她当会有小小的不顺遂,但大多数情况下,她的状况是不好不坏的。她作为同性恋,有同性的室友相伴,也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Jane和Adam,不愁吃喝,也没啥学业压力,没事儿就去跑个步,最后还能阴差阳错地脱离了一切,简直不能太幸运。这也是编剧上的弱点,光靠Dr. Lydia Marsh和Reverend Rick个人的压迫感确实不足以撑起整个环境的压抑。从现实的角度讲,Cameron这样没有什么主见,又敏感多情的人,一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二是没有坚定的意志,因此,她只会被体制所改变。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被诱惑的人,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地逃离一切?
电影的亮点在于通过Cameron的生活和情感历程,细腻地,轻缓地,讲完了整个故事。但人物形象不够饱满,加上剪辑上的平庸,致使电影余韵不足,稍显空洞。
按照电影的逻辑,三人随着皮卡渐行渐远,之后能好一番逍遥快活,说不定还能来个“三人行”。但没有谋生能力的三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各自不如意的生活里去。他们能怎么办?在那个对同性恋持有深深偏见的年代,他们要么反抗到底,要么装着傻,熬着。该感到庆幸,三人毕竟没被送到杨永信那儿去。就让对这部电影的留恋停格在远去的皮卡上吧。
四星给科洛妹子…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她很橘气了,没想到今天她真的出柜了…祝福!真的好喜欢她啊!
打酱油的小龙须也是好看的不行....cam的同学说一看见她就知道她是dyke不好意思那里我和女主一起笑喷了
特此纪念科洛同学出柜
三星半。很难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确实力不从心,这片其他环节(编导摄乐)都平庸到不行,以至于完全把几个年轻演员间的对手戏份推到最前端,竟然全程要靠科洛·莫瑞兹(等主角)的表演来提气,当然,她在本片中的表现可谓超额完成任务了,与之前的几部烂片比起来恍若脱胎换骨。
As much as I loved Chloe and Brooklyn’s relationship, Chloe is still gay as hell. 几段cross cutting能看出editor在努力救这个烂片. 自宫小哥那段简直screaming I’M GONNA PUT THIS IN MY ACTING REEL
3.5 感觉导演从独角片拍成了群戏片,结果2个都没处理好。从个人视角没联系的看其它独立个体,显得没感情又缺少戏剧冲突,还是希望角色间有更多的dynamic。(JGJ从少年收容所到这里真是0转折,要是从他的视角拍还挺有意思的(大声shout out一下好久不见的Jennifer Ehle
最后一幕《毕业生》。我的gaydar响了,赌五毛钱小莫同学是姬。
2018.12.6 所以这是本色出演
超杀女是进了一个大型同性交友夏令营吗?
这种纠正同性恋的地方 还敢把同性放一个屋做舍友?这不是找睡嘛【话说这片子真的是一打的姬佬 为什么感觉有天Chloe出柜的话我也不会惊讶的
导演没有太大野心,因此在批判性向矫正治疗上举重若轻,用了很多细小的幽默化解青春期的苦闷。我记忆里还在舔棒棒糖的超杀女,已经毫不怯场的跟姐姐们演起激情戏来了,这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吧...
整片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 最喜歡的一幕是Mark引用聖經的那一段 結尾讓我想到畢業生的最後一幕
才看完没多久女主就出柜了,太刺激了吧233
一个班只有LGBT而且同性住二人间,这是什么神仙交友夏令营,想加入在线等挺急的,科洛妹妹我可以
科洛今天出柜了,怪不得电影里激情戏如此不违和。。
“How is programming people to hate themselves not emotional abuse?"
二刷|从科洛莫瑞兹的吻戏与床戏可以看出她是本色出演无误。
就问一句 Chloë什么时候出柜???(上次让我这么提问还是暮光之城 再上次是朱诺:)——就在今天!12月6号!哈哈哈哈哈哈哈!! | 细节是导演的优势 看电影那段 心动时刻了
大写的"平庸",剧作完全是"用力"写出来的,讨巧还有点力不从心。话说最后三人逃跑的时候男主本来穿的是一个黑裤子,然后切下个镜头就变成牛仔裤了……
差点劲儿,甚至有点看完即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