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大戏

HD中字

主演:凯德·麦拉德,达维德·阿亚拉,拉明·西索科,奥利维耶·富贝尔,伊冯·马丁,索菲安·哈米斯,玛丽娜·汉斯,劳伦特·斯托克,Catherine Lascault,Pierre Lottin,Wabinlé Nabié,Aleksandr Medvedev,Saïd Benchnafa,Mathilde Courcol-Rozès,Adama Bathily,Brigitte Fromen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一出大戏 剧照 NO.1一出大戏 剧照 NO.2一出大戏 剧照 NO.3一出大戏 剧照 NO.4一出大戏 剧照 NO.5一出大戏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一出大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Etienne是一个不成功的话剧导演,他在监狱组建了一支戏剧表演队伍,带着一组囚犯排练经典戏剧——《等待戈多》。 在他终于获得了许可带着一租囚犯出狱巡回演出的时候,Etienne重拾了自信。他们的首次公演虽然稚嫩,但得到了剧场老板的认同,Etienne与这些特殊演员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然而囚犯们却在谋划趁着演出期间集体出逃。奇迹老爸奇迹少女铁血刚拳噩梦1981杜鹃山美国恐怖故事第十二季生理大叔和他的女儿四千金杀戮都市2兰若破胆三次4:血光再起双轨人生烘焙恋人童梦失魂夜贴身逆袭妈咪请叫我英雄:开战之日澳门往事之赌诫等待达利月球时代白日梦花芯低谷医生彩云深处外来媳妇本地郎15抓住稻草的野兽大师第一季圣诞狗狗1:全面搜寻我的名字生人勿进第一季厚望1988实习医生格蕾 第二十季麻木不仁第三季又酷又有点冒失的男孩子们真人版末代皇帝1988萌医甜妻威尔和格蕾丝第五季毒战2012我欲为人第五季璀璨帝国第二季魔法保姆麦克菲

 长篇影评

 1 ) 喜剧的内核终究是悲剧,荒诞的背后充满了真实

可曾记得中学课本里的那一片《等待戈多》的节选文章,读起来荒诞而不知所云,老师也是一带而过。

今天晚上在法国文化中心放映的这部电影是#法国电影展映#作品之一,让我多少阅读到了《等待戈多》。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讲述一群监狱中的罪犯编排演出戏剧的故事,导演通过拍摄演员的排练表演,构建出剧中剧的特殊体验,而电影中的观众和银幕前的观众又形成了两层观众群体。当电影结局让剧中观众苦苦等待“戈多”的同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已经期盼着“戈多”的出现…

“演员”们没有如愿回到舞台,我们等待的戈多也没有回来

 2 ) 谁还不是在等待戈多

男主是一个戏痴,可他已经三年未登舞台,无奈之下接受了一个监狱戏剧兴趣班的工作,在六周的课程里他成功地带着囚犯们完成了龟兔赛跑的表演,也在了解的过程中让他产生了排练《等待戈多》的愿望。他对方周旋,克服困难,经过了六个月的排练将6个罪犯成功带上了戏剧的舞台。演出大获好评,甚至开始了巡演,一年后当他们有机会登上法国最大的舞台的时候,囚犯们选择了逃跑,而男主本人登上舞台讲述了这段神奇的经历,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等待戈多》。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且在影片的结尾放出了真实事件的发生时间,后续,以及当年的照片。看到最后的时候其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是意料之中,谁能预测人类的行为呢?特别是当囚犯已经因为服刑对自由渴望已久的时候,逃离大概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整个片子花了很浓重的笔墨去讨论囚犯们登台前后的感受,对狱警的反馈,对导演的态度等等,让我感觉到了人性的多面。他们确实犯了错,也确实在接受惩罚,但他们是否可以在其他事情上取得成功?又是否可以获得些许的尊重和成就呢?

法官的考量也有道理,监狱长的想法也没毛病,男主的执着要求也很合理,但好像一切可能到最后得到的就是生活给你的大惊喜。就像《等待戈多》一样荒诞无望。我想这也是所谓的戏剧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吧。

故事是非常精彩的,只是我们等待了一个没有结局的意外。

 3 ) 一出大戏,一份温情

1.结尾也许你猜到了,但依然会让你觉得,希望自己没猜到;

2.中间有点重复,特别是各地巡演的类似劲头;也许电影导演想带出他对当时法国某些政治层面的思考;

3.开头让人感慨一声,法国监狱,这么好的文化福利!监狱里面可以组戏剧表演队,可以出外表演,由政府出钱请人(就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来教囚犯。

顺便说一句 ,这是导演库科尔第一部作品,猫眼上连他照片都没呢。

 4 ) 转载戴锦华老师在百讲的讲解内容

(非原创内容,原文公众号发文可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坛的公众号中找到,本文只做转载,无任何原创内容)电影《一出大戏》是法国导演埃马纽埃尔•库科尔(Emmanuel Courcol)2020年的作品,曾入围第73届戛纳电影节喜剧片单元,并且荣获第33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喜剧片。众所周知,在一个不断地被打断的过程中,本片是上学期“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放映安排的遗留。戴老师坦言,如果可以选择,她不会选这部作为新学期的开幕电影,因为在她心目当中,这不是一部会打很高分数的影片。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也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它的艺术语言和叙事逻辑是中规中矩的,它的剧情内在逻辑和镜头语言逻辑也都过于正常。不过戴老师仍然认为这部电影本身非常有趣。电影选择了一个失业的、失意的、失败的戏剧人进入监狱,组织重刑犯排演《等待戈多》。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创作的《等待戈多》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现代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同时也是最具有象征意味的、最具有二十世纪文化标识的戏剧。全剧是一个承诺一定要来的、戈多始终不来的故事,是一部高度荒诞的、高度象征性的、高度写意的戏剧。在二十世纪历史当中,《等待戈多》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热演热映,因为其剧情逻辑呼应了当地人们的生存现实。比如激变之前的南非、美军围困之下的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首都),都曾经热演这部戏剧。   而电影《一出大戏》最有趣的主题的悖反和碰撞也正在于此。影片中人物排演的是《等待戈多》,而全片的叙事过程、叙事逻辑、剧情逻辑却是这群囚犯因《等待戈多》的排演而获救。本片很像一个正能量的传统叙事,渴望与妻子孩子相见的犯人经由剧场终于和家人团聚,目不识丁的文盲囚犯最终大迸发式地念出了贝克特的大段书面语台词。他们因这部剧而成长,因这部剧而获救,这和贝克特《等待戈多》的剧作结构和意义事实上是悖反的,因为剧作讲述的正是获得拯救、获得救赎的希望始终作为希望在那里而始终不可抵达。这是电影一个层次的悖谬,或说是电影剧本的一个巧妙的构思。   本片核心的巧妙构思是片尾字幕的告知。本片来自于一个完全真实的案件,1986年瑞典哥德堡一位导演组织监狱的重刑犯排演《等待戈多》,结果在最重要的那场演出时,六个演员中的五个越狱了。这一真实事件被剧作家贝克特获知后,他说,太好了,这是我这部剧最想做到的事情,他们不再等待戈多。片尾字幕作为影片的组成部分,和影片结局又构成了一个悖反。按照字幕的逻辑,剧作的真实的结构应该终止于所有要人都来到了恢宏的剧场,等待大幕拉开囚犯们为他们演出《等待戈多》,结果台上空无一人。这是一个戈多反转的时刻,这些演出《等待戈多》的犯人成为了戈多,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们成为了等待戈多的人。   这本应该是剧作中最精妙的一个结构,但是如我们所观看到的,本片其实又是一个正能量大团圆的结局,因为片中导演走上去以独角戏的方式成就了这场演出。换言之,台下那些位高权重的等待戈多的人们,最终等来了戈多。而戈多又构成了对故事主角导演的拯救,他终于达成了舞台梦想,曾经由于自己被审定为失败而造成了妻子的离去、女儿的怀疑,最终都在这场精妙的独角戏中被抚平、被救赎。这是本片令戴老师感到欣喜又感到不满足的地方,它与《等待戈多》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对位、相互悖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成了对《等待戈多》主题的背叛。 而本片对戴老师构成吸引也构成不满足的另一个所在是,全片是用近景、特写、短镜头和快速剪辑来完成的。《一出大戏》全片都使用浅焦,景深非常短,人物之外、角色之外、被摄体之外的东西是朦胧的,是在焦点之外的。这些技术共同达成了人物与环境的剥离,人物不是被呈现在具体的、可视的、可捕捉的、可感知的状态之中。我们看到了人物,我们捕捉到了一张一张的脸,我们慢慢地熟悉了一张一张的脸,但同时这种镜头使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过去。虽然我们知道他们是贩毒、杀人等各种各样的邪恶罪行的重刑犯,但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究竟犯下了什么罪行,他们因为什么犯下了罪行,怎样的社会结构令他们犯下了这样的罪行。   我们的认知被限定在了片中导演的认知之上,他非常顽强地、非常天真地反复重申一句话说:“他们是我的演员”,并且游走在不同官僚机构当中去为他们争取机会,他只是作为一个舞台剧的导演在保护他的演员、在组织他的演员。于是这部电影就真的成为了一幕被限定在舞台空间上的戏剧。   片中导演作为一个失意的艺术工作者进入了当今社会中一种非常典型的、全新的剥削方式——零工经济。他本人作为一个打零工的导演,进入到监狱空间当中,选择重刑犯作为他的演员,这本身毫无疑问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事件。但在影片当中,它被限定为了一个艺术事件,它成为了一个单纯的人的、人道的、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艺术事件。 如果大家熟悉国际艺术电影节的电影,在观看本片时一定会联想到另一部电影,那就是2012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凯撒必须死》,两部电影的剧情前提设置完全相似,后者讲述了一个导演进入监狱,组织一群重刑犯排演了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尤利乌斯•凯撒》。相对于《一出大戏》,《凯撒必须死》的丰满之处在于电影当中所有演员都是真的重刑犯,而《一出大戏》当中的囚犯是演员。由此说到电影形象的力量,电影演员当然可能有非常炉火纯青的演技,但他们首先是作为一个肉身,作为一个真实的、身体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而《凯撒必须死》中的所有演员真的是重刑犯,他们因为拍摄这部电影获得某一种假释时刻,到拍摄结束的时候,他们将回到监狱里去服刑,多数是无期徒刑,这部影片才有了一个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多重意味。   此外,在《凯撒必须死》中囚犯们演出的是一部莎剧,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是莎士比亚的罗马剧,而且是一个皇族的、皇权的顶层斗争的戏剧,剧目本身和重刑犯的身份形成了一个错位,这是戴老师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又一个点。   而在《一出大戏》当中,戴老师唯一非常喜欢的的一场戏,是囚犯们隔着监狱的铁窗喊出各自角色对白的那个时刻。那个时刻非常震撼,有非常强烈的、情感的、饱满的冲击力,因为此处把身陷囹圄的监狱生活和《等待戈多》的剧情结构非常准确地重叠和对位在一起,同时又有一种紧张的、扩张式的张力。   而在绝大多数时候,当我们真正认同了影片中导演的视点,认为“他们只是我的演员”的时候,原本重刑犯与整个社会评价系统和秩序体系之间的悖反,和《等待戈多》中的那两个边缘畸零人全部生命的意义是等待一个承诺要来、永远不来的戈多,二者其实原本是一个对位关系。但是在这一对位关系中,使他们沦为囚犯的过去几乎没有以任何方式被告知、被渗入,反而丧失了本片原本可能具有的、更饱满、更巨大的张力。 戴老师最后与大家分享的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凯撒必须死》和《一出大戏》两部电影共同提示着一个二十世纪欧美世界和中国很多年轻艺术家们在实践着的戏剧的重要的实践方式,即以戏剧作为教室,以戏剧作为教育,以戏剧作为课堂,在各种社会空间当中、尤其是被高度边缘化的社会空间当中,使人们重新因戏剧、因艺术、因人文主义而获救的一种方式。正是这样的一个全球性的、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使得这两部电影中的事实可能得以发生。   戴老师认为《一出大戏》当中原本包含了一个比《凯撒必须死》更精彩的结局,即最后在法国国家音乐厅中《等待戈多》的大幕拉开的时候,舞台上空无一人,或者说舞台上只有戈多,那个承诺要来演出、而再也不会演出的形象。影片依据的真实事件提供了一个极端反讽的戏剧性结构,而这个戏剧性结构又对以戏剧作为教室、以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救赎力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高度内在的质疑。我们以为戏剧是去拯救他们,而他们只是获得了一个借此逃离法网、逃离救赎和教化可能性的机会。本片原本可以具有一个对整个现代主义文化逻辑进行反思的契机,但是它以剧中导演成功的独角戏,把已然打开的裂隙、已然出现的张力无声地消弭了。   这是在艺术电影系列导赏中,戴老师第一次更多地在分享她对电影的不满足之处。但是这也许提示着我们另外一些思考: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主义、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之于生命崇高的、拯救性的意义,对于当今世界上生活在极端残酷现实中的人来说,是否仍然具有我们曾经期待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命,随着世界所谓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同时观察到了一个情境:经典的、传统的艺术蜕变为小众艺术。今天我们在讲堂这么多人一起看艺术电影,这是一个奇观、一个奇迹式的时刻和空间。但总的说来,它蜕变为小众艺术,它蜕变为特殊的人群特殊享有的特殊空间。   与此同时,经典的艺术、古典的艺术、被尊崇被供奉在殿堂上的艺术经历着某一种奇特的坠落,它们开始和社会的底层、和社会的边缘人、和社会的弱势群体、和通常不认为会分享这种艺术的人群相遇。近年来,比如有攻读经典哲学的农民工,比如有以极大热情投身于诗歌创作的流浪者,比如上述两部电影表现的监狱里重刑犯们排演最著名的经典戏剧。这些告诉了我们,今天社会的阶层分化是否同时成为文化速率的分化,即处于社会主流状态的人跟随着旋生旋灭的时尚流行在不断地演变,而经典艺术向着被迫停留在缓慢的时间、不变动的时间、不进步的时间中的人群相遇。   戴老师希望与在座关注人文领域或者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师生共同关注的一个现象是,教授们在谈论韩剧、王者荣耀和网络流行小说,而农民工们、打工者们在阅读经典。这样的错位究竟向我们提示着怎样的整个世界文化结构和文化心理的变化?在什么意义上,古典艺术成为了死亡的艺术,成为了一种被供奉在殿堂上的、不再与现代生活互动的艺术?在什么时候,古典艺术正在原本它不属于的场域和人群中发酵、发生活力、产生交流?这是戴老师好奇的,也是想与大家分享的问题。

 5 ) 一些碎片

老师说她认为最好的结局是连独角戏也没有。

我看到最后的感觉是,好像所有人都等到了那个戈多:失业演员成为名声大噪的导演,监狱重刑犯等来了自由(尽管是通过越狱得到的),巴黎音乐厅的观众等来了导演的独角戏,这部电影的观众等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今天学到了:

戈多是god的变体;

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不同于位高权重者的承诺,前者是真正的希望,后者却永远等不到;

真正绝望的人将永远归于沉默,大声说出绝望的人恰恰怀揣着最强烈的希望;

另一部剧情设定相似的电影是2012年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的《恺撒必须死》,文本内外的对话强弱标记了社会事件与艺术事件的不同,也让这两部电影分出高下,“大圆满”的结局中规中矩,但让观众尚感不满;

社会主流沉浸于落后于旋生旋灭的潮流,经典艺术却越发小众,与社会边缘的、处于不变时间里的那些人们相遇;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全球性的把戏剧作为教室、作为特殊空间的实践,却被囚犯当作获得自由的机会,因而促使人们思考,艺术的崇高的、拯救性的意义,真的能够像人们所相信的那样而化作现实吗?抑或是自说自话而已?

期待下周的《伊万的童年》。

 6 ) 戈多是谁?谁又是谁的戈多?

法国电影展映。看片单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看《一出大戏》。被列为2020年戛纳电影节入选作品,即将在法国上映的喜剧佳片。

法国的一所监狱,为了改善文化氛围,找了一个不知名的话剧导演,给监狱里的罪犯上表演课。都不能用非专业的演员来定义他们,纯粹就是没有表演经验的,还有着各种犯罪史的甲乙丙丁,他们自以为是的搞笑,想演绎喜剧,但是无奈导演是个意识流,也想为自己实现个人突破,某一天就迸发出编排《等待戈多》这部荒诞剧,原因是与罪犯相处久了,发现他们过得是一种无尽等待的自由,就像人们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盼头,不知道结局……于是根据他们的经历重新改编了原著。

话剧导演历经各种周折,与预警、典狱长的全力争取,与好友进行演出场地的争取……最终他完成了这场戏剧并首演成功,于是带着这样一只特殊标签的表演队伍开启了巡回演出,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久处,导演与囚犯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相对密切,也给予一定的信任,可最终另他想不到的事情也给了他一记重击,在众人期望的表演殿堂里,“演员”们却心怀鬼胎,藏着另一份心思——集体越狱。

《等待戈多》的核心主题应该是等待希望,像是绝望中的希望那种,让人很难熬。

很早之前在小剧场看过《等待戈多》的一个戏剧版本,当时觉得很荒诞,让人似懂非懂,好像知道戈多是谁,又好像不知道,只能在晦涩的演绎中慢慢体会。

所以戈多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等待戈多?也许TA回来,也许永不会来。

最终话剧导演为囚犯编排的一部《等待戈多》变成了自己的无望等待,因为他知道他们不会回来。

这样一部只描写持续等待的无望的希望的荒诞剧,从1954年首演至今,被不同国家编排了无数个版本。而《一出大戏》的电影导演根据当时的真实事件改编,通过影视演绎了一出戏中戏。

我们全身心地在讨论戈多,殊不知我们本身也是别人的戈多,就像影片里话剧导演和自己女儿的关系一样:女儿盼着父亲一起去看妈妈的展,父亲盼着女儿能来看自己的话剧演出……

 短评

2021.1.14 成都法国电影展,这是近年来看过最喜欢的电影。终于,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影片结束后观众们一起鼓掌。太感动了,“等待戈多”!

4分钟前
  • rosedejericho
  • 力荐

喜欢这种有叙事色彩的文艺片,真实故事改编,囚犯巡演等待戈多,最终导演等不到逃跑的演员,挺有意思。

7分钟前
  • 十方一念hyt
  • 推荐

戏剧演员的一把辛酸泪。同台演出的好友一个“晋升”为剧院经理,另一个到处跑开临时的戏剧工作坊。“戈多”成为牢犯、这两位搭档、更是主人公自己,等待的象征。落幕之前的一个游魂。真实事件改编,很煽情,逻辑欠佳,但也映射了法国戏剧界的“阶级”。odeon的出现非常讽刺,想吐。

10分钟前
  • ǝǝן
  • 还行

一直到結尾都沒有揭曉誰是其中因為殺人而被判入獄的,但正如法官的角度,這對於受害者而言是殘忍的,即便最後法官也被打動了,但安保和越獄這事兒,卻不應得到盛讚和吹噓

12分钟前
  • 馬蘭頭癮者
  • 推荐

自从开始搞了EAC, 以及接触了culture carcérale后,对这个片子的理解好像本能就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监狱艺术文化项目实现的困难,各机构协力及角力,艺术家的参与问题,囚犯们出行安全问题,生活落差问题,以及最终艺术文化项目的目的和实用性问题电影都有所体现。《等待戈多》这一剧目的选择也极其有象征意义。真人真事改编,所以欧洲监狱艺术文化教育开始的真的够早啊。但依旧任重道远。

16分钟前
  • Thébaïde
  • 力荐

完全没有人物,也看不出真正的关怀,连后半段的转折都是完全依托于事件本身(甚至可以说,导演就是为了把原型事件作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才拍满了前面的80分钟),这个25年前的故事有任何必要被搬到当代来讲述吗?戛纳2020确实就是几家欧洲传统大厂的废弃回收站,没什么必要再看下去了。

17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文学,艺术终是无法救人于苦难的

21分钟前
  • 八八八爪鱼
  • 力荐

到底是不是专业演员?到底是有文化差异还是没有?前面剧情一再推进令观众等待的理所应当的剧作高潮,我们被教育灌输的争取宽大处理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是戈多吧。被导演这样玩弄得欲罢不能就很不爽啊😂不过中间第一次成功还是挺自我感动,难得的机会(结局来看戏剧最后成了stand up comedy? 我会要求退票吧)不理解演了这么多长都没受到文化内核的熏陶是何不食肉糜?导演家庭和女律师两条线是不完整干脆全部拿掉啊,几次说服也不理解,除非有奸情。剧本还是有问题,最后真实黑底白字也毫不感动…还是来被玩了一次

26分钟前
  • 亮马河畔
  • 还行

想不到的一次经历,失败的导演和无能的素人演员,但是迎接他们的是别样的人生

3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3星半

32分钟前
  • 2ric
  • 推荐

出逃了还是会被抓回去,何必呢?

34分钟前
  • 张博
  • 还行

成群的观赏者看着落单的指导者,等待着那不会再出现的,四散的表演者。《等待戈多》的回声,一场冲破各自命运束缚的荒诞现实的“演出”。

39分钟前
  • 酸奶九塊五
  • 推荐

荒谬绝伦

40分钟前
  • 杨三恨
  • 力荐

#法国电影展映# 反功利,又给理想主义一巴掌

44分钟前
  • 九拾一
  • 推荐

不管真相如何,这确实是一部宣扬爱与和平十分成功的电影,有被打动到。最喜欢他们第一次演出的部分。

47分钟前
  • 忘我洗澡
  • 推荐

等待戈多与排戏相结合,结尾尤其感动。有《驾驶我的车》的味道。

50分钟前
  • Spy Liu🌈
  • 推荐

#2020深圳法国影展#好喜欢啊!大惊喜了!等待戈多的隐喻虽然很明显但是很棒,演员们在台上表演的状态也很惊艳,没想到可以是那样自由又绝望的状态。好几次看着台上疯疯癫癫的戏中人都有泪目到。但是结尾不太喜欢,逃跑了的部分就有点没处理好,导演上台独白的部分不足以压住这么戏剧化的转折和这么深重的课题,更没有处理好罪犯脱逃的道德冲突。但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很妙的故事

55分钟前
  • 艾栗子
  • 推荐

这部因为要给学生剪片段当听力作业,所以抠得比较仔细。原版事件发生在瑞典,够精彩,如果让脑容量小点的编剧来生造,应该不会用这样的结局。这事件本身就是对《等待戈多》的最佳致敬啊!难怪当年贝克特本人也表示满意😄

59分钟前
  • 新竹
  • 推荐

7.3 和很多“零基础参加比赛”之类的励志电影不同,对于演员来说这出戏从一开始就没有意义,既不能减刑也没有金钱,欢呼的灿烂障碍了他们在监狱一直所等待的——自由;而对于导演,他一直借助这个故事来获取实打实的成就,名誉,借助一个虚无主义故事来满足自己的存在主义心理本群足够荒谬。因此这个结尾非常重要,它分别对虚无和存在进行了消解

1小时前
  • 松野空松
  • 推荐

口罩时期结束后的第一场精神解脱,在百讲和同学们一起看电影体验的很好。

1小时前
  • Essa施工现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