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未来回忆
-未来在希望体内腐烂之前留下遗嘱,它说:相信..-
关于现实,相信,未来,末世.(现实相信未来如同末世)
"你只有两条死路,死在梦里或是接受现实."
这绝望的台词..
好罢...接受现实然后枯萎地活着,成为一个无关死活的存在..
我们在体内包裹着血性的毒,却不能象水母一样保护自己.在现实污染的水域,这种毒也许只会致自己于死地.
红色的巨大水母在市井的河道里游荡,柔软地似乎可以承受一切.
它们在怒放和凋零的轮回里漂流.每次上升都只是一个生死交替的瞬间..无关现实
一如永远在真空中的未来,只是期待..
守自杀了,留下带着前进符号的尸体...
年轻的愤世、发泄、自由和幻想,是童年夙愿变种的腐生.它指引相信在现实末梢的微小希望里寄生.
然后义无返顾.即使只是暂时麻醉迷茫和绝望..
水母的红色光斑预示方向和结果.
被宿主遗弃的父亲.他无处安放的爱和期待,将和儿子的骨灰一起埋葬..
直到.他遇到绝望的小田..告诉他守自制的死状.
我们把相信移植他处同时又成为别人希望的宿主..
如果能植物性的活着..
你可以在这里安生.
2 ) 新世纪后的日本,无法诞生现象级电影演员
粗略理顺了一下,自新世纪以来,日本喷薄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国际型导演,他们的作品频频出现在三大电影节,并且勇夺各类奖项,带领日本电影走向了持续近二十年的振兴之路,这也得益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与进步,但是影帝、影后等世界级别的日本演员却不曾出现,很多被寄予厚望的年轻演员也只是昙花一现,难成气候。
回顾这二十年,每名日本演员的头顶似乎都悬着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都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些男女演员无法在戏剧冲突和情感松弛之间,找到一个舒适的缓冲地带,失去了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演员人格和表演风格,完全沦为了导演的泄欲工具、创作奴隶。
开诚布公的说,近二十年,日本演员确实在用豁出性命的表演方式成就了无数导演,但他们掉进了迷失自我的陷阱,整个日本也没有出现菲尼克斯、宋康昊、朱利安摩尔等现象级演员,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
3 ) 千只水母逃离东京湾
仁村雄二(小田切让饰)和有田守(浅野忠信饰)
东方的尤利西斯
关于片名,豆瓣的翻译光明的未来很扯蛋,明明是暧昧的未来
完全搞反了吧
红灯停,绿灯行 守和雄二的暗号
雄二的世界永远亮着的是红灯
哪里也去不了
我还活着吗 片中雄二如是问
唯有逃离 在睡梦中逃离
片尾千只水母逃离东京湾
你在屋顶呆过吗 屋顶上什么都看不到 我早该绿灯行了 片中雄二如是说
片尾悠缓而迷醉的电音响起 全片至此淋漓酣然
A soap bubble flew by It burst and disappeared
But let's keep blowing soap bubbles to reach the sky
当我听到这首歌 我知道它会永远停驻在我电脑的硬盘里了
东方的尤利西斯 但因为wabi sabi的解读
生与死 迷茫与高飞 达到了和解
西方人在情绪处理上还处于未开化时代啊
4 ) 光明的未来
我考上了北京大学,李红到了中等技术专业学校,王岚在百货公司当了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这个中学作文课本上的例句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但穿越现实的藩篱,未来真的如梦中那般光明么?
《光明的未来》或许可以看做是黑泽清一个关于存在主义的寓言,在故事(也许根本都谈不上故事)的原型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加缪《局外人》的影子。沉静的叙事内敛而富有张力,但在HD摄影之下,荧幕上的一切都是充满了颗粒感的低像素影像,这对于追求高清视觉震撼的当代审美来说简直就是一次赤裸裸的挑战。
从60年代“太阳族”电影发轫以来,“性”、“暴力”、“政治”交织的青春符码统筹着日本的青春类型片,这既是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反思又是叛逆一代的自我发声,日本电影新浪潮中“抛下书本跑上街”的年轻人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暗示着时代之痛与救赎之难。在2003年,黑泽清拍摄《光明的未来》时,对时代的愤怒早已消耗殆尽,那么该如何完满一个独特的日式青春呢?
在《X圣治》中,我们就能看到黑泽清对日本恐怖类型片的改造,摒弃掉了过于强调感官体验的官能审美,而走向了内心的反省与自我的怀疑。同样,在《光明的未来》中,DV画质让色彩几乎完全失去(只有红色鲜艳的水母被突显),没有了当代日本电影中时常出现的那种对情感的纠结刻画,而是完全回到了关于“自我”的影像空间中,打造了一本独属底层迷茫青年的心灵日记。三个主人公(仁村雄二(小田切让饰)、有田守(浅野忠信饰)以及守的父亲真一郎(藤龙也饰))之间的交流暧昧不明,充满了疏离气息,人物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肢体接触(最后仁村拖起了试图自杀的真一郎算是仅有的一处),这种疏离的冷漠贯穿全片。在影片开头的第一个镜头中,出现了仰拍的仁村,大片的网罩住了他的脸,这是一个独特的个人空间建构,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他在玩一种击打的游戏机,在游戏机(物)的空间中,仁村被困其中,茫然不知,沉迷于自己梦中的那些光明的未来。
“总是梦见未来”的仁村与有田的双主人公关系占据了影片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则是仁村与真一郎。有田认为生活毫无意义,表象的荒诞下,存在的思想预设了荒谬。有田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喂养一只有毒红水母上,水母所处的小小水缸也映射出有田的生活空间狭小令人窒息。《光明的未来》中的红色水母这一关键意象可看做是两位主人公的延伸,一个人永远都是在己定现实的控制之下,思想又如何才能在自我否定之中超越自己呢?有田对老板“正常”的家庭生活看不顺眼,无法忍受生活规则的桎梏,在残忍杀人之后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养的水母。权力在消解过程中,自我的权力却在重构与回归,“红灯停,绿灯行”,有田给仁村的另一个关键暗示,也在说明着仁村的非理性行为逐渐变为了在自我否定过程中变得混乱又解脱出来的理性。在“水母”与“暗号”两个重要符码的统领下,影片也构筑了诸多存在主义的寓言场景。在影片后半段,多次出现真一郎车内的镜头,这些镜头中人物全部被巨大的黑色边框阻隔,在这个最能表现亲密的镜头空间里也无不表现着孤独。有田杀人和默尔索杀人一样毫无理由,但他传递给仁村某种信息,人不能总被自己的想象和荒谬的精神所困,自己的生活的阐述与感知,它们也应该被赋予立场和热情。水母逐渐适应淡水生存,到最后“逃离”水缸的小空间,在东京的河里繁衍,最后成群游像大海,这是种宿命般的回归,又是像仁村这样的底层迷途青年的自我拯救。与之相对的是,“切格瓦拉七人团”在影片最后《未来》主题曲中占据着一个近五分钟的长镜头,他们嘲弄规则与秩序,从他们身边走过老年人、中年上班族,但镜头的焦点始终是他们,黑泽清将新时代叛逆少年追寻自我价值(存在感)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对于他们而言,现实是主观随意的,他们需要他们想要的那种生活。
真一郎是影片中一个颇有趣的角色,他和守五年未见,和小儿子也是关系紧张,独自经营一个陈旧的电器维修站,每天修缮这那些早已落伍于时代的旧电器。年长的一辈无法走入到年轻一代的生活,绝望的孤独让他想认领仁村为养子,但在看到仁村登上屋顶破坏电视天线后,他明白仁村的世界终究在远方。有田在执行死刑后几次亡灵返乡,他回到了父亲的修理铺,只有真一郎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他抚摸空气,喃喃自语,这是这个少言寡语的父亲最真挚的情感表达。真一郎看到红色水母,似乎就是看到了有田本人,他激动地奔跑,甚至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冲进河流中抱起水母。如果说有田和仁村他们在电影中就像是一场带有实验色彩的行为艺术,那么真一郎则像是对小津式传统日本家庭伦理的回归。
“未来”本就是一个虚幻的概念,是暧昧不清的孤独和冷郁的疏离,通过对现实的逃避来追求那光明的未来无疑是对当下的绝望,光明的未来终究会归于一片黑暗,仁村看清了现实也就不得不接受那些不确定的荒谬,因为想象的终端也只是自我的诠释与赋形,根本不存在什么光明的未来,一切都是梦想消弭的瞬间释放出来的无所归依的存在感罢了。
5 ) 这部不伦不类的剧情片最多只能彰显他的创新胆识
黑泽清还是对惊悚恐怖片比较在行,这部不伦不类的剧情片最多只能彰显他的创新胆识,在多种类型片之间的嫁接实验,看上去不太成功,比多年后的《东京奏鸣曲》要逊色得多。浅野忠信自杀前的段落拍得相当有水准:怪诞气氛、人物关系和隐喻色彩把握恰到好处,他死后的故事立马变得肤浅流俗,这后半段缺乏有效的推动力,令整个节奏都呆滞了,高潮的缺失也是意料之中。成长主题没啥新鲜的,反而是父子关系这条线索值得咀嚼,前半段的“弑父”和后半段“伪父子”情节的设计,揭示出日本当今的某些社会问题。水母和监狱造型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亮点,在如此现实主义的情节里丝毫不见突兀。
6 ) 暧昧。
第一次看黑泽清的片子是《东京奏鸣曲》,观影结束的压抑让我喘不过气。最近翻起joe桑的《时效警察》,惊为天人!!!再多的感叹号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当yan啦,三木聪园子温作为导演编剧主把脱力风,但是小田切让的演技也实在是太合适!!!(再次感叹号。
于是回到光明的未来中,猛地反应不过来,再加上时效里面客串几十年都是一张老脸的警察在这个里面演了浅野和joe的老板...整个氛围都不太对了...
正题= =:
好不容易找到了影片的资源,看完之后还在怀疑是不是自己下的片源质量太差了。非常之低的饱和度加上如同手机前置30万像素摄像头拍出来的画面真的是太适合问题青年的压抑迷茫了。影片从始至终唯一有点shai的大概就是那头红色水母,象征意义不必多言,是死在鱼缸还是融入海洋这样的选择就如同浅野和小田切。
只不过,鱼可以游进海洋。人,真的能吗?
黑泽清让浅野忠信作为守做出的选择是放弃,情愿自己的灵魂赋予到水母的身上。
而雄二幸运的有了一个新的“父亲”作为支撑,就像是打破鱼缸水母恰巧游进新的水池。守的离去让雄二失去了生活那个所谓的目标,而此时“父亲"的到来又让他渴望那个久违的怀抱。
守的父亲在与两个儿子的交谈中无不体现了自己的渴望亲情的那种卑微,然而无论是对世间早已放弃的大儿子还是同父亲没什么亲情的小儿子来说,他们都给予不了他想要的那份爱,甚至不能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雄二的出现对于父亲来说也是了无生气中的一阵旋律,乱糟糟没什么节奏但仍打破了平静。
守说雄二做梦太多,可是,没有梦真的活的下去吗?
至于以后如何,反正干什么总比一潭死水要好。
浅野忠信演技高于小田切让 但是我还是更爱小田切
有人不想被这世界围困,像水母放逐大海;有人在陌生关系里如父如子,像水母繁衍新的纽带,无论选择怎样活着,都寄望有光明的未来。
+,摄影机与监视器(dv)对城市空间的凝视一开始就否定了逃离的可能:被扰乱的空间会随着摄影机的视角移位而被拨乱反正,形成新的平衡,人物永远没有解框与逃逸的机会,他们只能哀悼:为那强行被抛入社会的身体与预料之外的失去。但水母的形象是充盈而丰富的,它们足够美丽与强大,可以用柔软而透明的身躯穿行与隐匿于城市的夜空中。它们具有梦的材质,承载着无意识挣扎的灵魂。
真不如叫“未来会光明”。黑泽清太琐碎了,很多地方就只是没来由的烦闷,镜头逻辑也无非是通过不自然的镜头时间搭配以构图确定场景和人物线索的方式在调配。但这种方式至始至终都得让观众至少了解到一定的持之以恒的元素与规范才能显出层次以及特色,但我只不过看见了混乱与无章法。连调动人情感的压迫都显得无力。
片中的红色水母作为“隐喻”的话,含义的确有点明显。画质惨不忍睹的DV美学,竟和电影本身气质很相符,冲在最前的人,精神的一部分得以永久留存。当现代人之间的冷漠、资本主义将人机器化后积累的愤怒不断叠加之后,年轻人胸中的怒火会蔓延到每一寸水源,就算暂时没有方向,是无法被阻挡的
2016.3.7一刷。2017.4.1二刷。炸裂的无力,黑泽清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巅峰,注定是亚洲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水母的美麗與劇毒。http://sensesofcinema.com/2004/53rd-melbourne-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bright_future/
结尾穿着切格瓦拉头像T-Shirt的少年们走在路上,就像水母结群从河川游向大海。而这是不是就是守临终前的前进手势,いけ的意义。回归盐度高的海水是水母的本能。雄二对此并不像守父亲那么悲观,就像等守时一样,十年,二十年后相信它们还会回来。如此循环。生生不息。而这不是就是光明的未来。
梦见未来 水母 神经质的 忘年交 音乐不错
太冗长太暧昧;或者说想表达的情感与困惑总是没找对点,氛围成了一块遮羞布,于是没hold住时不时美妙的形式。的确,有事没事总会想想未来,有时候是需要,有时候是喜欢,有时候是安慰;但从没觉得未来是光明的,也没那个必要嘛。
我在想:如果能包容,能爱,生活会变得更好吗?为什么要直指我们的脆弱与渺小,为什么我们如此清醒却只能痛苦.用一种廉价的代价来换取自己的麻木.
镜花水母,极美极毒,游离未来。浅野若无其事的杀掉上司一家,落狱后心心念念的却是托付给朋友的水母,这种对人的隔膜和对物的执着、两者之间的模糊界限在日本作品中频有体现:樱冢护,《在一起卻很寂寞》。过命的友情,父亲与儿子的和解。隔断的驾驶室。上吊前自我捆绑凝固的手势,那意味着,向前进。
依旧是黑泽清拿手的末日氛围营造,摄影机中的东京恍若阴郁无名的荒城,一切都褪去了色彩。情绪起伏时刻插入低像素DV画面,粗粝无比。主要角色都是迷茫、失意的小人物,控制不住情绪,不擅长沟通,甚至连杀人与自杀也可以缺乏理由。所有车中镜头都将汽车前排进行分屏处理(黑色隔挡),凸显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隔阂。会发光的红色水母的象征挺有意思,经过逐步降低盐度的适应性训练,溜掉的一只水母竟然最终导致了全东京河道中的泛滥成灾,并集体向海洋游去。“红灯停,绿灯行”的手势暗号。反讽意味显著的片名。(7.0/10)
如此黑暗缓慢催化我的面对。我也渴望得到照顾、体恤与被驯化。|在收拾杂物时听到剧末的那首歌,哭了,他们有的还在走,有的已经走出了,我还在这里。所以,改五星了。这些碎歌里,光明的未来下一首是观世音。2008-11-19
原来水母是可以发光的呢,真漂亮 。未来一直在意料之外
黑泽清在新世纪前后的几部片子都拍得好,畸零,迷茫,扭曲,病态,冷暴力,神经质……基本上是一本本后现代病理学,水母意象满分,皮卡车驾驶室屡次分画面有意思,小田切让、浅野忠信就是两只透明、飘忽、孤独且有毒的水母,未来没有大海,自身无法治愈,松山研一酱油打得好,不注意的话,就看不出来。
这种电影还是要坚持看到最后 画面像森山大道的黑白摄影 让桑也有毛头小伙儿的时候 帅的一逼 电影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大概是活下去的方式http://goo.gl/ncTym
黑泽清对于孤独而无方向感的年轻人有着深刻的体恤,《光明的未来》里那些纤弱而致命的水母就是这些人的象征。男主角的同事同时照顾着水母和男主,并用牺牲自己的精神指引着男主从咸水环境里适应了淡水。孤独的现代生活就是这淡水。最终孤独的水母大量传播开来,以依赖为基础的代替式父子关系亦转换为两颗孤独心脏间的彼此隔阂。黑泽清很喜欢明白地解释他的动机,但他的优点在于他动机的模糊性和画面的摄人感。两者之间存在基本上的分歧,而这部电影体现出了这种创作中的矛盾。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我在想,黑泽清手里是否攥着一本新华字典。水母并不是钥匙,因为本片的内在逻辑完全建立在摄影手段的多变上:传统日式构图、强对比、监视器、粗颗粒感、黑框、手提以及家庭用DV……黑泽清通过对摄影编曲构建了一种新的语言。它可能过于抽象,但却暗合了迷茫之人的无言状。
独特的表演张力,低对比度的影像风格,低像素摄影机的使用,吊诡突然的剪辑手法,如河流一般流畅的叙事。借“水母”道人事,梦中呓语,关于未来。要么在监狱中死去,要么在梦中苟且活着。黑泽清SAMA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