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上映了很多大片,而踩着2016年尾巴上映的《冒牌卧底》,无疑为2016年的电影名单中添了意外又异彩的一笔。
想要定义《冒牌卧底》的类型是不容易的,影片用绝对比重的篇幅描画了“狼哥”帮派内部的人际脉络与场景线索,让它看起来像是黑帮片;可说它是黑帮片,它却从头至尾充满了喜剧的荒诞;说它是喜剧片,它却处处深埋推理的伏笔,环环紧扣;说它是推理片,主人公韦宝宝的人生际遇与选择却让我们会联想到自己、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冒险片、剧情片、犯罪片、警匪片等等等等,你可以用各种电影类型来定义此片,都对,但也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从类型到剧情,从剧情到画面语言,从画面语言到叙事手法,《冒牌卧底》无时无刻不进行着解构。是套路,就要反。所以在这部写实的电影中时而穿插了二次元动漫,从顺叙的事情中倒叙着因果之中的因果,影片更在开头与结局之中埋入大埂,让你“既没猜中开头,又没猜中结局”。
如果你依然用寻常的思路去想当然地认为这部影片阐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莫名其妙地成为卧底并成功完成任务时,那么你就错了。电影会用反套路告诉你,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往往我们习惯用上帝视角去观赏一部电影,但《冒牌卧底》从始至终都在用反套路告诉你,其实你也是参与者,并且当局者迷。
卧底是冒牌的,良心佳作却是真的。
本片自诩“黑色幽默电影”,着实是某些主创人员一厢情愿/自作多情/自视甚高,您啊,根本就不够格儿~
高中时代语文简答常听见这样一句话:“欧亨利时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荒诞却不失合理,这叫黑色幽默。这种合理性是根植于现实生活,因而顺理成章。而本片却处处充斥着脱离现实的荒诞,像是创作者们自慰时精神错乱的梦呓,让人看见了创作者们抓耳挠腮想不出idea的窘迫和自娱自乐、圈地自萌的可悲。 1.0分52秒,笔记本电脑的无声键盘,却敲打出了机械键盘清脆响亮的啪啪声。
2.1分31秒,既然摄像头拍摄得清清楚楚,为什么不通知出口最近的哨卡,就地拦截目标车辆?
3.1分46秒,隧道里背景噪音很大,薛先生说话不紧不慢声音还小。这不合理。 真实的情况:两方扯着嗓子对喊。(或许是为了体现人物高深莫测的特点,而选择忽略事件的真实性吧)
4.2分52秒起,这个汽车爆炸场面,0分特效,假到不能更假。
5.5分18秒,陶瓷杯子砸头,伤口和出血量竟如此文雅。 真实的情况:一道或多道划破形伤口,出血呈喷涌状,在皮肤上留下大面积散射形血痕。
6.是不是黑道从业人员,行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不会有,普通人被误会成行内人的可能性。动不动上刑吓唬人就更扯了;用水果刀割断手指,更离谱得没边儿。
7.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全身真皮套装+短发+露脐=女保镖,这种设定的始作俑者理应遗臭万年罪该万死。 咱们能正常一点儿吗?
8.1小时12分40秒起,帮派内斗场面,看着像闹着玩儿似的。拿着刀片的小弟们和空气斗智斗勇,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9.非法持有枪支是重罪。既然警察找上门了,说明贩毒事宜败露,难逃一死,况且数罪并罚。那为什么不直接开枪杀了男主呢?
本来应该打2星的。潘粤明和吴越大哥演技加分。
看完观后感,不谈总体,就谈剧本,故事线清楚,一环套一环,如果换一种剪辑方式,评分比这好。动作,演员演戏,都很假,尴尬症都犯了,故事情节换一下比这会好!如果把韦宝宝最后身份变成缉毒队长更好,韦宝宝表演生硬,表演成分太高,整体演员整容也很差劲,造型那叫一个糊弄,很多气氛没有出来,摄影镜头运用还可以,灯光气氛也不错,但是美术摄影灯光没配合好整体气氛。总的来说故事是个好故事,可惜没拍好,中国好故事不多了,多多珍惜吧,反正这片子热度也不大,翻拍会更好。我相信翻拍后看过的人还会继续看,比如我。
中午吃饭时的消遣片,在揭露谜底前,故事都很尴尬,当然,潘粤明的表演则是尴尬十足。情节是多线发展,比较复杂,但导演显然处理得并不高明,有些杂乱无章的感觉,缺乏布局的精致,反而更像是在耍什么小把戏。至于其他配角的表现,可以说还算正常发挥。有快进。
完全不好笑,挺烂一片儿,来看潘粤明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有些剧情呼应的不错。比如最后的亭子 和开始的亭子相遇 ,最后那个薛先生的梗 蛮好的。剧情上有些破绽,有时候太想让观众明白,对话太直接。比如最后一场,假的狼哥和别的对话中说了: 杰哥不去交易。另外 别人不认识 狼哥 作为 龙爷 爷级别的人 不知道那是假狼?结尾的十字架教堂镜头也多余
无话可说,已经烂到根了,无药可医
额......
因为潘老师打三星,三星全给潘老师......
小人物卷入毒品交易与黑帮乱战,冒牌卧底化身热血英雄,创意是好的,可惜从剧本到剪辑制作都是一团混乱,在剧本混乱的情况下,编剧和导演居然还想强行反转,并且不止反转一次,导致所有角色的行为动机看起来非常脑残,潘粤明倒是很卖力,可惜在这样的作品中,实在难有发挥,至于吴樾,越混越差啊
呵呵。
我发现现在能被人骂的电影都是还不错的电影。这部电影我都懒得给它打分,还不是赶时间被电影院忽悠了,中途差点睡着。都是还不错的演员,资源已经差到要靠拍这种片子来养活自己了吗?真是可悲可怜。
潘粤明
因为潘老师来看的…看到诺基亚真的很怀疑是哪年的电影,潘吴都是不错的演员,但剧本和导演实在是功力太糟糕,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圆…认真的希望好演员都能接到好本子 能搞艺术也能吃饭;也希望少点不靠谱的编剧和导演…
这样的电影也能进入院线真是奇迹。
所谓冒牌 就是以你想象不到的卧底呈现其中 既有冒牌 就有真实 所谓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最后自己也欺骗了自己 结束后细细想来 若你看的认真 若你是个对电影情节敏感的人 应该很容易猜到谁是真正的卧底 每一个关键的细节 就有略微缓慢的特写 剧本其实还挺高能的 就是潘粤明表现的很无厘头的风格 让人吃惊
国产电影就会骗老百姓的钱,糊弄老百姓。
还可以吧,就总是有一些不得劲的地方。但无聊看看也不错。另外觉得潘粤明演技挺好的。
几个主要演员也算是蛮资深的了。前半段看得我一塌糊涂各种逻辑不通。后半部几次反转的时候送算是还有圆回来。心疼潘粤明本人。
就剧本构思来说,明明能做得更好,结果最后就像网大一样无序,各种混乱
故事反转得比较单调,如果浓缩为小的喜剧短片,或许还不错,但这毕竟是电影。就拍摄来说,真是很难相信,这是2016年的电影,大概这就是小成本电影的难处。
这片子能有两千万票房挺神奇的。一通乱炖,故事看到我怀疑自己的智商,我跟编剧生活在一个世界吗?
不知所云,好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