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部充满绝望和悲伤的电影
本片从一开始就是悲伤和绝望的,不过在男主认识了黑人老头以后,片子开始逐渐走上坡。但是走上坡的最终目的还是将梦想摔碎在观众的面前给观众看。剧终,除了男主被杀,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和片子刚开始一模一样。
这片子我是96-98年左右在正大剧场看的。也就是那个年代,央视居然还能放这么满满负能量的片子。再看看现在,呵呵,没法说了。
2 ) 当年看完只有一个想法哇还有这么不积极向上的电影
小时候电视上看的,大家都说是正大剧场,可我看的是四川电视台深夜播的好像。
充满绝望气息的电影,主旨应该是为了批判冷漠的社会和人群。当年我还小,第一次看这种结局的电影,大开眼界,居然有这么不积极向上的,好像不论主人公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如何受积极的人感召,如何对生活和生命保持美好的希望,他最终都逃脱不了命如草芥、匆匆过客的命运。话说这不算主旋律吧,估计这片能播主要还是间接批判万恶的资本主义吧。话说,放到今天,社会大环境及其相似呢。
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点背得不能再背的人终于被命运的车轮碾死,生活坚定不移地带给他绝望,他一次次鼓起勇气拾起对生活的希望,看电影的我们也一次次地以为他的人生将会发生光明的转变,可是最终还是破灭,无足轻重、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你会忍不住想,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3 ) 回忆
以前在正大剧场看的,这段时间不知怎么想起来,又看了一遍,还是看哭了。记得那时看的时候,还以为黑老头会死,但没想到的是马修。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因为一些原因两位毫不相干的人走到了一起,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互相取暖,互相安慰,坚强努力的活着,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当他们生活变得好一点,有希望的时候,马修死了,为什么是年轻的那位呢?最后虽然结局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我想说,当时我看了这部剧,就觉得,美国真的一点都不美。我本想给他5分的,但扣一分,是给美国。
4 ) 同是天涯沦落人
很喜欢这部片子,朴实,却着实感人至深,打动人的终究是真情。
马修和杰里,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依靠,他们共同构造了一个住公寓,经营蔬菜的梦想,而努力工作。然而,马修终究没能实现,其实,只要杰里达成了这个梦想,便是两人一同达成了梦想。
片子介绍了底层人的生活,他们大多是黑人,他们怀揣着美国梦。他们每日辛苦地工作着,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快乐地生活着,却总有自己的不幸。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有着过去的伤痛却依旧追求着美好的明天。此刻心中万般感动,总觉得想说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
马修去世后,看着好多棺材,应该算不上棺材,充其量只能说是装载尸体的箱子,叠在一起,如此的埋葬,让人心痛。这个社会,无论何时,终究是有等级之分的。
再多的也写不出什么了,总之,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
5 ) The Saint of Fort Washington迟来的电影
一直很遗憾,小时候没怎么看过正大剧场,有很多电影如今已经迹。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2010年,此前对于这部电影闻所未闻,能在电视上看到原版似乎是很大的幸运,虽然翻译上有些问题但是仍然不影响这部电影的质量。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部真挚朴实的电影。
从一开头这个城市就笼罩在淡淡的灰暗之中,残垣破壁,萧条落寞的街景,马修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他,一个精神病患者,17-20岁都住在精神病院,被家庭抛弃,直至在收容所遇到了杰瑞。
杰瑞说:他是我的儿子
杰瑞说:他有着白人的皮肤,却有黑人的灵魂
杰瑞说:马修,你是圣徒,你听到声音,就像那些圣徒听到神的旨意一样
…….
马修和杰瑞,一个是有幻听的青年,一个是退伍的流浪汉,他们在饥寒落魄中相遇,温暖着彼此,他们曾经有过去,但是此时此刻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彼此,他们都是被离弃的,他们在他们的世界感受不到爱,周围的一切都是冷酷与麻木,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相互依偎,相互依靠,对未来无论这个世界对他们有多残酷他们总是抱有着希望.
其中一个镜头是全片中唯一色彩浓烈的地方,马修和杰瑞开着车,一路上 他看到了在收容所去世的老人手里依然拿着那张明信片,那个黑人与他的妻子,他们有很多孩子 正在向他招手,他遇到的那个黑人母亲,此时她正与她的孩子们玩耍,脸上是满满的幸福.他看到他们所有人脸上无一例外地带着笑容,他与杰瑞最后终于做上了蔬菜水果的买卖,他的脸上洋溢着从未见过的幸福与满足…
马修很善良,他也很热爱生活,他希望活下去,他用相机记录下每一刻的幸福,虽然小小的,但是对他来说这些就是这个冰冷世界的一抹色彩.
杰瑞在救赎中慢慢发现的自己,重燃生命的希望,就像结尾杰瑞对马修说的,我答应你,我会好好的活着.
他们在互相扶持中寻找到自己,寻找到未来,寻找到希望和梦想…
在观看中,我始终在猜测结尾时如何呢,我希望杰瑞和马修能过上马修臆想中的那种生活,远离这个冷漠悲伤的城市,他们有资格梦想更有资格实现.
当我看到马修没有逃脱收容所的时候我知道了,他要离开了,离开杰瑞,离开这个他唯一依靠的人,一个黑人父亲,一个挚友,一个让他觉得他不是孤独的被人离弃疏远的人.
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了 美好人生 里海利演的那个小男孩的结局,
是的,马修死了,我甚至一度抱着希望,希望他像狗血电视剧里的男猪脚一样,死里逃生,可是没有,杰瑞想去参加马修的葬礼,不允许,想去看看他的墓地,不允许,想送送他,不允许.
杰瑞偷偷的跳上船,决意要送马修最后一程(这一刻似乎是全片唯一有配乐的地方),杰瑞把马修拍的照片一张张放在他的简陋的棺木上,一张张照片都饱含着他对生活以及周围那些陪伴着他的人的热爱,杰瑞喃喃的说:你真的有天分,他每一张照片都是用心来拍摄,每张照片都涵盖了满满的情感,对人对生活甚至对生命。。。
杰瑞答应他一定会好好活下去,带着他的理想,就像他说的我们是一个团队,不分你我,最后杰瑞又回到了他擦车的岗位,努力的生活,用他的汗水和信念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愿望。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能发人深思的故事,它告诉你很多,它批判了人,批判了社会,同时也让人不禁反思。
当我们抱怨时,颓废时,绝望时,想一想他们,不管这个世界对你如何,不要怀疑自己,不要忘记自己,不要选择逃避..
也许你的心已经被这个社会的种种包裹得严严实实,失去了曾有的温暖,总是带着面具对待生活,希望这部电影能融化那些日渐冰冷的心.
这部电影表达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也许我并不能完全理解,
但是我希望我能像他们那样,在深陷困境中依然存有很多人都渐渐忘却的温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总抱有希望并为此努力奋斗着,这正是很多人都缺少的.
很推荐看这部电影,它给我久违的感动,我曾经错过这部电影,现在能看到实在是一种幸运和荣幸,这比看那些好莱坞特技大片什么都来的实在…它可以说是对心灵的一种洗礼.
Ps下 马修将死的时候看见华盛顿的天空燃起雄烈温暖的火花,照亮大地,溶化冰冻首府……这个我还真没看到,难道是看漏了?
Pps 2个主演我竟然一个都不认得,男主角出场的时候我想到暮色里的那个了
6 ) 春风化雨,总有骄阳
两个无家可归的男人相遇在喧嚣的大都市曼哈顿。一个是因幻听住过精神病院的年轻白人马休,另一个是失去了亲人和房子的中年黑人杰利。杰利把与自己不同肤色的马休当成“儿子”。
由于收容所的复杂和动荡,杰利带着马休离开。他们依靠在路口为停驻的过往车辆清洗车窗维持生计,他们住在废弃的面包车和破旧的大楼中。杰利的乐观不停地感染着马休,给了他生活的勇气。马休更因杰利的鼓励而重拾信心,再次拿起久违了的照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有时,他们也会一起构想着美好的未来。或许,真的有那么一天,没有人再会流浪,没有人再会挨饿,也没有人再会死亡。所有的人都是朋友,互相安慰倾诉,彼此诚意面对。多么好!
然而,在一次返程途中,警察检查身份证,杰利因抗拒而被痛打,马休也被强行押走,重新带回收容所。深夜,收容所内曾和马休结怨的黑人男子突然用刀捅了马休。当杰利费劲千辛万苦,终于赶到时,马休已经离开了人世。
杰利默默地拾起被扔在地上的马休的围巾,走到马休身边,静静地看着那张安详而温和的脸,仿佛看着一个已经睡去了的孩子。杰利慢慢蹲下,把围巾盖在马休身上,用手抱住他的头揽入自己怀中。而泪,无声地落下。
杰利不是马休的亲人,所以没有权利去墓地探视,于是他乘工作人员不留神悄悄地上了船。空旷的墓地,杰利坐在盛放马休遗体的木棺前,拿出了马休生前所拍的照片,他已经把它们都冲印出来了。一张一张,画面安静、从容,让人不自觉地难过与感动。微风轻轻拂过,杰利擦去眼中的泪,眸中透出一种坚强,闪耀着希望。是啊,逝者已去,而活着的人仍要继续走下去。无论再艰难再辛苦,都要努力地活着。这是对马休的告慰,也是马休生前最大的愿望。
一部朴实而简单的电影,看完后却令人无比感动。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冷漠的,放弃虽然容易,但要忘记却是很困难的,所以必须拿出勇气来。生命中总有些东西让我们难以割舍,这些都可以唤起我们日渐麻木的心。结局如何其实并不重要,有些电影你会愿意看下去,而不至于感到厌倦。而这,就是生活。尽管永远都无法尽如人意,但它总是孕育着一些遥远的未知的温暖。所以,请给自己的心留一片纯净的天空,然后,万水千山……
我所感動的回憶~~
卑微的梦想也有生命的燃烧
人那么渺小,狼狈卑屈在别人眼中根本微不足道,当弱肉只有被强吃掉的份儿了。要坚强地活着,并且相信童话也有冬天。悲伤残缺能让人更加深刻。写实的结尾,没有迎合大众
记得有一段是马修在幻想自己有了辆红色的小货车,然后可以到农场批发水果去买,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我记得这是片子里唯一色彩明媚的一段,我不记得有没有音乐了,但是我总能感觉到很美的音符传出来!也还很深刻的记得马修坐在车上,把头手探出窗外,闭着眼睛,让风吹过身体,很享受很陶醉的样子!说实话,这一段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自从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就会时不时的想起这组镜头!(不记得是matt演的了,当时很小,看的很闹心,正大剧场是一个星期放一半,还得怕父母不让看。所幸,我没错过,我父母的尺度也很大。我记得爸爸看后也很感触!)
是一部我不希望我看过的电影
重温的时候,没感觉了。
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罪,这才是更真实的真相。老人最后又开始擦起车玻璃努力工作的样子让人异常辛酸
看哭了的,小时候在正大剧场看的,那时候好电影播的真多
老少忘年交确实是一个有趣的题材,影片模式明显受到了雨人影响,但人物设置更好,最后的悲剧结尾也更加震撼人心
三星半,一个是没有胶卷的摄影师,一个是没有马的骑士,两人的共同目标是租一间公寓,开展自己的水果生意。可野蛮的社会并未提供机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相反却以看似行善的态度将他们扼杀在社会之外。结尾唯一的祭品都被风吹散了,着实可悲。
生活如此艰难,更难的是能在艰难中保持奋进的力量!
1993年独立电影佳作,又见丹尼格洛佛老爷子。当下看依然是非常震撼的现实主义故事, 说不定苍茫大地下的某个角落正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呢。但在宏大叙事的渲染中,有几人会在乎?不过又是一个个所谓盛世下的个别案例罢了。所谓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但真的会有光吗?还是像影片结尾一样归于沉寂?这世道,浮萍一样的小人物难啊。我说的是万恶的美帝,咱们这不存在的。
初中在正大剧场看的,当时还写了一篇东西
好久没看那么干净写实的电影了,可惜是93年的
中国当年播放时片名译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片尾让人难以忘怀。虽然是美国影片,但风格却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好莱坞,美国即便拍灾难片也会搞浪漫化,但这部作品没有。
没有交胶卷的摄影师,今日看来像是没有电的手机。在冬日里给人看火焰照片的老头。种种不同的望梅止渴行为。住宿场地匆匆一面,互帮互助然后离世,如同《海鲜》
坚守善良、秉持正义、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地好好的活着并不一定会带来光明和希望,更未必能挣到团圆结局,所以镜头一度描绘着未来他们衣着体面,满面欢笑的幸福我就知道不是做梦就是臆想,短暂的憧憬再回到现实却是深深地绝望,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梦里越美好,可能只是因为四肢越冰凉而制造的幻象
悲天悯人,无力回天。 原声也很棒。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ODkwNjAw.html
和风雨哈佛路一样,现实主义啊
美国社会同样如此,低层老百姓命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