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为什么还会有6.8分,应该只有5.8分。以下有剧透
话说这群警察真的应该集体辞职,他们对大部分的剧情推动都没有关系,从上到下一群无能之辈,居然单纯靠着一个小女孩才把男主抓着(在男主愣住不跑的情况下)
队长全程只会发脾气,没有一点儿符合他身份的断案能力。另外那个实习小胖子警察,只会点头发愣掉链子,大街上随便逮一个年轻人都不比他差,出现的意义又是什么?
把警察整个团队写得一无是处,这样对电影而言只能是减分。
不过这电影里当然少不了韩国人一贯的说不了两句话就扯开嗓门吼的习俗。 另外逻辑方面也很多硬伤。简单说几点:
女主爸爸下车就发现自己脖子被捅了一刀,他犹有力气走回家看女儿最后一面,然而他居然也只做了这一件事情,一个班长,居然只做了这一件事情,难以相像……
男主出狱后根本就没有犯罪,一开始都大大方方的晃荡在警察面前,而当被女主嫁祸后,居然为了逃跑就杀了隔壁房间一男一女,这不是故意往杀人犯身份扑过去吗?他在想什么?想的是老子就是杀2个人也得抽身找出趴背后套他项圈的女人?
女主为了杀男主的童年小伙伴,居然会用敲碎上百个啤酒瓶+让他触电倒地的方式,有这智商和功夫,其他省力又稳妥的办法可以一大堆吧。导演真是为了新奇而新奇。
女主之后可以把那小伙伴的尸体悄无声息的运到男主酒店房间,这是什么超能力?这里面每个人进别人房间都像进自家门一样,全片没有监控这回事。想想倒也是,在科技越发达的年代,摄像头铺遍城市角落,犯罪电影都难拍了。要么把犯罪现场转移到农村和郊区,要么就直接告诉观众这个世界不存在摄像头。
最后男女主追逐戏,也是让人无语。男主明知道女主是会用刀的,可不是一般女孩,第一次扑倒女主,然后,转身想把女主拖走,把背部留给了女主。再到水边再次扑倒了女主,然后依然不吸取教训,边上那么多大石头,他偏偏要费这个劲把女主淹死,又被敲了下头让女主逃掉了。
不合逻辑的地方还有,懒得写这么多了。没有什么惊悚感和紧张感,就是看得不得劲儿
暴力罪犯奇怪行为大赏——《等着你》
今天聊聊电影《等着你》。
片名Missing You (2020),别名父仇者(台)。
这部韩国电影以凌厉的表现手法,讲述一名少女苦等15年,向杀父仇人报仇的故事。
15年前,女主角熙珠还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熙珠雨夜回家的父亲被连环杀人犯金基范捅了一刀,惨死在孩子面前。熙珠发誓要向凶手讨回公道。
金基范和敏秀是一对孤儿院长大的基友,两人年幼时的爱好就是在谈笑间戕害流浪狗。长大后,两人更是将这个畸形兴趣爱好发展为杀人。
金基范喜欢用小刀捅,敏秀喜欢用锐器割别人动脉。直到有一天两人因为抢女朋友而翻脸,金基范杀死了劈腿女友,敏秀则直接举报了金基范。金基范就此东窗事发,被送上法庭。
可是因为证据不足,金基范只因为杀害女友被判15年有期徒刑,其他命案均不了了之。
时间过得很快,15年一晃就过去了。金基范出狱后,各色人马都在等着他。
一心报仇的熙珠,模仿金基范的戳戳戳手法,杀死家暴男,想要嫁祸金基范。
基友敏秀余恨未消,同样模仿金基范的戳戳戳手法,杀掉龟公妓女,也要嫁祸金基范。
苦等金基范15年的警察同样不肯放过他,彻夜蹲点守着金基范,恨不得连他闯红灯都要抓起来。
《等着你》的全片精华全部集中在影片前半部分。
两位连环杀人魔王犯罪手法冷酷无情,丝毫没有一点人性。他们在行凶时,没有多余废话,只有你来我往的认真过招。杀人犯不值得同情,但他们的暴力美学是整部影片最为出彩的部分。
另外两位好基友金基范和敏秀外形酷似萧敬腾和邓超,大量雨天镜头,更是给人一种在看韩国雨神的感觉。扮演金基范的金圣武,更是为了这个角色苦修外形,一个月减重15公斤,方法就是不吃饭。
小女孩熙珠和警察加入后,四方角力仿佛是一场血腥残酷的四国军棋。影片开场一片混沌,热闹无序充满看点。
《等着你》后半部分则显得过于疲软。
整场抓捕过程,警察智商全部脱线,也难怪15年前证据不足无法定罪。就片中警察的表现,能够抓到罪犯根本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情,更别想收集证据了。
小女孩熙珠充满迷惑性的行为让人猜不透看不清,你不知道她到底是想要抓住凶手还是曝光凶手,本身自己的行为就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她凭着自己搜集来的残缺证据就像证明凶手,证据本身就有问题,结论如何能让人信服。
敏秀早早下线,让影片精彩程度大打折扣,原本期待的黑恶势力内讧大战草草收场。就好比大家期待了半天的饕餮盛宴,最后只是看了个方便面的包装袋,一切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这是一部价值观十分奇特的电影
影片借着熙珠的嘴巴,多次强调“邪恶之所以可以胜利,那是因为善良的人没有作为。”
于是为了突出正义的不作为,剧情胡编乱造一番。一群不相信法律的人最后回归法律,想要相信法律的人却栽了跟头。
这一点放在连环杀人犯金基范身上最为明显。金基范当年杀人如麻,却因为证据不足而被轻判。而15年后,金基范因为没有犯下的罪行被成功栽赃,“证据确凿”,被判死刑。看起来多么嘲讽。
暴力罪犯奇怪行为大赏,
开场惊艳后续发展乏力。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从韩影射我们,发现我们哪都乱,毕竟总有大大管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大万古长青,把我们土地上的事情管的妥妥的,别有事不敢说,那样没意思
说这部剧,讲述一个杀人犯被一个死者之女套路的历程,从头到尾都是套路,各种算计,对比我们上下间的算计,这种只能算小儿科,电影里演的至少能吃上饭,现实呢,稍微 忽略点问题就会被饿死,所以说,活好现在比什么都强,看电影就是个消遣,别当真,现实比电影还残酷,玩不好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此向读这篇影评的各位道个歉,在电影台词翻译错误的情况下对于作品自我意淫的解读。这篇影评是几年前写的,偶尔上豆瓣的时候看到对于翻译问题提出质疑,以不顺畅的台词自圆其说,还说得头头是道,毫无自觉,近期反应越来越多,我也觉得应该是要出来道歉。但是我不会去修改,所以在此跟未来看这篇影评的各位提前说一下:本影评是建立在错误的翻译下写成的,请各位慎重观看。 ————————————————————
悲剧的诞生,绝望的衍生 看完后深深的震撼了我,很久没一部让我这么震撼的电影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我对于为了正义的勇气想了很多,战胜邪恶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是什么 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 作为女主角 对于一个刚刚懂事的小女孩来说,遭遇了父母离异,父亲被杀,她还剩下些什么?绝望?她能干什么?等待,等待复仇的那一天?或许对于她来说,活着就是为了复仇,支撑活下去的也只有复仇,然而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她认识了事物的美好,甚至有了别的希望,她喜欢音乐,喜欢小提琴,在她那个眼神,在她每天戴着耳机可以看出来,“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错误的人生”,她还喜欢哲学,崇拜哲学家尼采,她甚至还希望跟母亲生活,但是仇恨却始终在她心中,已经生根,越来越深。她装傻充愣,自小混迹在警察局里,认认真真,勤勤奋奋的干些小活,警察们因为内疚而总是在维护着她,她自小就很聪明,在最后影片中回忆可以看出来,她慢慢的计划着,漫长的等待着,其实她也不是没有想过,想一直这样装傻充愣的生活下去,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绝望在杀父仇人出狱那天渐渐的,渐渐的衍生了,在杀人犯出狱那天,女主给警局的每一个人发了蝴蝶结,隐喻着不忘初心。女主同时也在关注着母亲,看着所谓继父对自己母亲的虐待,这也是一种等待,等待杀死这所谓的继父,然后诬陷给杀人犯,和母亲一起生活,一石二鸟,一切重新开始。本来的计划是杀死杀人犯身边的人,还有继父的,却被别的杀人者捷足先登了,替她完成了作业,困惑了她好一阵子,于是,杀了她母亲的男人后,站在天台忐忑不安的她,很激动,终于可以见到自己的母亲了,按耐不住却又激动的心情,她战战兢兢的按了门铃,一下,两下,没反应,她害怕了,门没有关,地上装了药的瓶子,酒瓶,桌上摆放着,母亲手里握着的女主的照片,她哭了,绝望的哭了“又不说话就走了”,以为在救母亲的她却间接杀了自己的母亲,绝望正在一步一步的吞噬着女主。接下来她杀了辅助者喜欢砍的人,伤了杀人犯,可是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对方呢?因为不能成为靶子,不能变成警察的女儿为了复仇而杀人,同时,她想让杀人犯充分体会悲剧而死,“瞬间是事故,长时间是悲剧,你也会充分体会悲剧死吧”,活着的人是痛苦的,而背负着死去的人而活着的人更痛苦,一切看似结束了,女主买了某场音乐剧的票,拿出了漂亮的衣服,抹了唇膏,露出了笑容,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但是这一切只会衍生出更深层的绝望。当她看到报纸的那一刻起,或许她早就有觉悟,在这十五年计划了无数的计划,自杀是最迫不得已的计划。她内心是无比挣扎的。“我对于为了正义的勇气想了很多,战胜恶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对,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她或许会永远傻傻的过着另外一种人生,她是有选择的,但是她放弃了这个选择,复仇已经是她的一切了,和怪物作战的人,要小心自己成为怪物,她变成了怪物,或许她有那么一丝丝希望警察叔叔能够察觉,阻止她,挽救她,她陷入挣扎中“爸爸,最后的作业有点难啊,那也没关系,我是第一女儿不是么?”女主告别了一切,把漂亮的衣服收了起来,所有东西依依不舍的都收了起来,就等于把希望封印起来,走向死亡,直到最后都在控诉“上帝不是死了么?可是为什么不变成怪物,因为上帝死了,所以需要怪物的啊”上帝死了这个理论来自尼采,大概就是说上帝死了,但是他的影子永远存在,活在大家心中,所以必须战胜他,看清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完完全全的活出自己的生活,不要在上帝的阴影下活着,杀死上帝,成为上帝。这刚好暗喻着父亲就是上帝,父亲就是阴影,活在她心中,一方面她对人生有追求,有梦想,所以她成不了真正的怪物,可是父亲死了,需要怪物的啊!所以她不得已变成了怪物,最终选择杀死自己,而不是杀死上帝,直到最后死去那一刻那滴下的泪仿佛在诉说着她的人生。一个少女,没有童年,没有爱情,一生只为复仇活着,一步一步的成为怪物,很多的希望逐渐演变成绝望,最终悲剧的死去,一生承受太多,或许死去就是最好的解脱 作为杀人犯 活着就是为了优越感,这就如飞蛾,“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而飞蛾为什么要扑火呢?因为火是美丽的,片刻的欢愉和与美丽一同燃尽要好过活得很久却一直处在无聊之中,哪怕一瞬灰飞烟灭,也好过永远存在却不能美丽绽放。凶手以杀人为乐,这或许与小时候的遭遇有关,但这不重要,已无从考证,只知道两人少年时就已经在杀人,而且还同时喜欢上同一个女人,最终因为这个女人,杀人犯终于进入监狱,出狱的时候,因为害怕,喜欢砍的人开始诬陷他,甚至亲自出手杀他,都没成功,真正的杀人者,喜欢砍的人被女主杀了后,杀父仇人很愤怒但同时也很兴奋,因为竞争,因为优越感,女主自杀那一刻,他完全呆住了,他栽在了这个女人手里,他没有亲手杀了她,失去了优越感等同于死去,彻彻底底的败给了女主,算也是充分体会悲剧而死。对于复仇最大的定义就是让对方痛苦的活着,而不是痛快的死去。 最后赠上印度某位诗人写的一首诗 我正和一只飞蛾说话 在不久前的一个晚上 他想要闯入电灯泡里 拥抱电线将自己燃烧 我问他,为什么你们做这种危险的特技? 因为这是飞蛾的本性,没有别的什么原因 如果那是没有遮挡的烛火,而不是电灯泡 你现在早已成为一小撮灰烬 难道你丧失理智了吗? 我很理智,他这样回答 但是有时我们厌倦了理智,厌倦了常规 而是渴望兴奋,渴望美丽 火是美丽的,我们知道如果靠得太近 他会杀死我们,但是那又怎么样? 片刻的欢愉和与美丽一同燃尽 要好过活得很久,却一直处在无聊之中 所以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揉成一个小卷 扔出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作为美丽的一部分 哪怕一瞬灰飞烟灭 也好过永远存在却不能美丽绽放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是来去匆匆 了无牵挂 我们和过去的人类一样 在他们变得太过文明而无法快乐之前 没等我开口争辩 让他抛却自己的哲学 他便转身离去,献祭自己 于打火机的火焰之上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我宁愿拥有一半快乐,两倍寿命 但是,我同时希望 也能有种东西让我如此渴望 就像它对死亡的渴望一样
不得不赞叹棒子脑洞开的够大,三个罪犯一台戏。复仇这个主旋律主宰着整部悬疑片,貌似朴赞郁附体。
邪恶能取胜的唯一原因,在于善良的人无所作为。
一场王福重和萧敬腾十五年的局
男主杀人魔真的不是萧敬腾?
真的不是萧敬腾吗???
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有点很铁不成钢,并不差的细节设计,有主题核心,导演也不错,但是剧本还是弱了。结尾莫名奇妙。萝莉和警察演得算不差,但是金圣武实在太抢戏,变态感太耀眼了。
故事一般,主要是漏洞太多,这些陷害没有直接证据一查不就不能成立了吗。沈恩京演得也很一般,最亮眼还是瘦得不成人形的反派,最精彩也是两个孤儿院出来的杀人犯对决的那一段,可惜很短。
萧敬腾演得超好的
从大叔的冷血毒贩到秘密花园的可爱金秘书再到等着你的变态杀手,金圣武演什么像什么,可是瘦得都不成人样了,着实令人心疼,用生命在诠释表演,早晚你会发光发热,迎接属于你的全盛时期
不错的片子 又被豆瓣小白们压了
3.5。中上水准。杀人狂之一很像萧敬腾。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童年的一盎司阴影,会成为长大后的一千吨自毁。熙珠看不惯妈妈被改嫁的老公虐待,动手做了那个男人。男人死后第二天,熙珠去看望妈妈,发现她喝了毒药杀了,苍白的手里紧握着熙珠幼年的相片。成年的熙珠慢慢的坐在了妈妈身边,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安宁。「邪恶能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
等着你。
看哭了。蛮好看的,也很经典。最早看过那张半裸拿刀的剧照,前段时间看的花游记,这部剧要比花游记好出太多了,完全值得五星。太能理解小女孩最后自杀那段了,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杀掉凶手了,为了班长叔叔有证据抓到凶手牺牲了自己
冷血杀手萧敬腾一脸懵逼,事情结果竟是如此?
救赎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暴制暴,韩国电影常年都在宣扬这样达尔文理论的极端城市丛林法则。给我们感觉好像以暴制暴才是让社会和平的最好方法。但是,杀了打母亲的坏叔叔,母亲也握着相片服毒了,难道这就是以暴制暴的最好结果?
女儿真是太惨了,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正义算什么正义?
”邪恶能胜利的唯一理由,就是善良的人们无所作为。”~是哪个字幕人员翻译成”战胜恶的条件只有一个:善良的人什么都不做。” 也太坑了吧
“瞬间的事故会成为漫长的悲剧”,一个关于牺牲自己绝望对手的报仇故事。结尾加分,演员演得不错,大反派最鲜活。故事本身创意不错,但剧本太差,逻辑上瑕疵太多,衔接也凌乱不堪,观众很容易懵圈,可惜了,本可以更精彩。
整部剧情并不是很出彩,但是四分还是给结局和这个女主悲惨短暂的一生,励志成长的故事我们看了太多,反而这种在童年遭受严重打击的而变得扭曲的心理太少的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