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老牌大咖奥斯卡得主们,不是去演超英就是去小荧幕了。
迈克尔·道格拉斯老爷子,两样都占,就是要让你们看看,一把年纪,游刃有余。
拉上一起来玩耍的艾伦·阿金爷爷,也是奥提四次还拿过一次的那种。
光是冲着这卡司,《柯明斯基理论》就值得一看——两位老戏骨飙戏,怎么也得见识一下不是?
更何况掌大局的是参与过《好汉两个半》、《生活大爆炸》和《极品老妈》的制作人查克·罗瑞,信得过。
这剧可不只是主创团队牛掰:质量上,口碑和评分都很棒,还提名了明年初金球奖的音喜类最佳剧集、最佳男主和最佳男配。
俩老爷子凑一块打嘴炮,本剧不意外地挖出“衰老”这个话题来讨论;
毫不含蓄、毫不掩饰,人老了之后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啥问题,这剧里十有八九都能看到。
爷爷们用行云流水的演技,诠释着“人上了年纪更没啥好遮遮掩掩了”这道理。
假装画风很正经,其实毒舌黄腔全程没少过,俩风趣幽默的老爷子,作为多年老友,相爱相杀不能停——
在剧中,到了人生的这个阶段,可算是大写的“相依为命”了。
那点儿gay里gay气,活了七八十岁了也更顾不上往字里行间藏了……
道格拉斯老爷子饰演的表演教授,到了晚年仍有雄心壮志;阿金爷爷演他的好基友兼经纪人,俩人遭遇再多变故、经历再多大事小事,也一直陪伴彼此。
能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下,顺便也继续摸索着,一辈子都没太摸清的人生奥义。
老了老了,依旧要说:开心就好。
01
边走边笑
关于死亡这件事
作为美式黑色幽默小品,这剧热度貌似不高,看过的人却没有不被惊喜到的。
爷爷们大半辈子演过各种角色,这回彻底把喜剧才能秀了个通透。
老年生活,有人看着悲惨,有人看着带感。对这俩老爷子来说,就像裹着糖衣的狗粪。
嗯,确认完画风,咱再进入正题。
多数老年人面对的最大话题,无疑就是疾病和死亡。
首先要处理的,不是自己的离世,而是身边人——
再不服老的人,发现亲近的人陆续撒手而去的时候,恐怕多多少少也会担忧起来。
剧中一上来就把这个议题甩到大家面前:
诺曼的妻子——柯明斯基同样很爱的女人去世了,生活面临巨大改变,该怎么面对?
不同的人态度也不同。
对于道格拉斯饰演的柯明斯基来说,这是一次失去,更是一个警示:
未竟的事业该抓紧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该注意了,没处理好的家庭关系该重视了——
该爱的人该好好去爱了,该干的事该好好去干了。
桑迪·柯明斯基意识到自己早已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他有三次失败的婚姻,一个勉强住在他身边的成年女儿和一个不断反抗的身体。
大家眼里的老顽固老混球,一系列的改变可谓叫人耳目一新。
这些事儿本来都是柯明斯基的大难题,如今生活态度一转,有了决心就有了动力——
老年生活,还得靠好好活着的信念撑着。几十年后大家估计都会有共感的。
而对于艾伦·阿金饰演的诺曼来说,这大概是他这辈子承受过最大的一次打击。
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比这个陪伴他几十年的女人更重要,然而她已去了;
与柯明斯基突如其来的醒悟不同,没有她的世界,于诺曼再也不一样了……
他很清楚地知道妻子已不在人世,但他必须得到她的生活指点:
怎么继续应对老友的混蛋体质?怎么解决和生活失调的女儿之间的巨大矛盾?
如果没有妻子端着茶坐在身边微笑,他会彻底迷失方向。
直到本季的结尾,诺曼穿着睡衣独自走在街边——
硬撑了一整季、勉强打趣、试图面对落差的他,此刻完全失魂落魄状,乍看如疯了几分;
你知道我为什么感觉根本不好吗?“我比我妻子活得长。”
而这,打垮了我。
再多的玩笑话,再频繁地将她的模样描画在身旁、继续与之对话,都不能弥补心里那个永远填不上的缺口。
而能将他暂时拉出这深不见底泥沼的,依旧是他那臭屁的老伙计:
关键时刻,还是您老会说话。
亲爱的哥们啊,只要你相信我,咱们没什么坎儿过不去,只要我还活着,你就可以依靠我;
我把我的麻烦事儿交给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心结交给我。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02
好好活着
哪怕只剩下一天
网飞,这种小年轻玩儿的东西,接触上了74岁的迈克尔·道格拉斯——
他们要这位来自[华尔街]的影帝,饰演本站最新情景喜剧的邋遢落魄男主角。
对于道格拉斯老爷子来说,既然你们诚心诚意地offer了,我就大发慈悲接受吧。
“优雅而亲切愉快地出演,是唯一的方法。”
事实证明,谁想拍一部关于衰老的喜剧,迈克尔·道格拉斯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观众的认知里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年轻时浑身精英气的道格拉斯,以他最著名的几个“美式资本家大男子主义”角色为典型;
多数狡猾狠辣心机重,优雅而富有侵略性,没啥笑容还依旧藏着刀。
进入老年时期,并没有留在这一固定形象里,他反而接触了更多的角色类型——
动作片,喜剧片,受这个时代喜欢的,老爷子就能驾驭得来。
在好莱坞红极一时,成为全民偶像,道格拉斯知道如何掌控这种荣誉;
他以动态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拘泥于同一标签中——剧中柯明斯基的骤然暗淡,并没有发生在道格拉斯身上。
2010年被诊断出喉癌(“杏仁大小的肿瘤”),并最终克服了疾病——
老爷子最近的生命章节充满了动荡不安,在他职业表现中的直接体现,就是角色中那些温暖而独特的元素。
他喜欢冒险,不做长期计划和打算,随遇而安,时刻准备临时发挥:
“我从不知道我下一步该做什么。”
所以,选择了柯明斯基这个角色,大概也和道格拉斯近年的心境相符:
事业、生活坎坷不断,“我的理解是,这人的生活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发展吧?”
对于自己的疾病,老爷子在镜头前还能打趣:
“大概得怪罪我频繁的oral sex,”“要是最后得移除舌头不能说话,那恐怕不是什么美丽的画面了。”
其实心里还是害怕的:如果我能活下来,如果我还能讲话……不知道事业会不会因此受阻。
《柯明斯基理论》中被老友拉来客串的老牌大咖丹尼·德维托,也说道格拉斯是他认识的最大胆的人之一。
艾美奖,金球奖,奥斯卡,收获了这些时候,道格拉斯转向低预算独立电影,继续开拓自己的戏路。
要走出他101岁的父亲柯克·道格拉斯的巨星光环并不容易,生活在高标准之下,闯出自己的事业被道格拉斯称为“我最后一项成就”。
在漫威电影里扮演重要角色,在星光大道获得自己的星星;
紧接的《柯明斯基理论》,这个单镜头喜剧中一系列对衰老和死亡的讨论后,他也能骄傲地在父亲面前说:
老爹你有没有想过,能看到自己儿子庆祝职业生涯50周年呢。
不断增长到七八十岁的年龄,不使他垂头丧气或哭泣,而是使他微笑,发现新的人生趣味。
出众的才华和一生的经验,赐予了道格拉斯在细节处充分发挥情感、展现崇高与优雅的能力;
制片人查克·罗瑞说,不管是忧伤还是欣喜,他都能表现出极高的技巧和最细微的差别。
搭档艾伦·阿金爷爷,形容道格拉斯现在的表演和举止“灵活、坚定而致命”;
戏里戏外,都是个十分讨喜、充满吸引力、几十年来随时给人带来惊喜的老爷子。
正如剧中的柯明斯基,喜悦感和脆弱感都是他独有的特质。
能为“衰老”话题成功作结的,无非就是这略显悲凉的人生末年里,还能不停传达出的暖意。
参考资料:
Michael Douglas Refuses to Age Gracefully in ‘The Kominsky Method’
//www.nytimes.com/2018/11/14/arts/television/michael-douglas-the-kominsky-method-netflix.html
文: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一直很喜欢这种以丧为底色,却用黑色幽默传递温暖的戏。两个60-80岁的老男人,相互讥讽却无比深厚的友情相伴,用幽默的态度从容面对生老病死,都是这部戏嘎嘎闪亮的地方。
可是我想讲的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60和80岁,吃着前列腺的药和伟哥,依然在心动,谈恋爱,约会,做爱,而且是这样的从容和坦然,没有丝毫的别扭,仿佛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相比之下,为什么今天在中国上了35-40岁,谈恋爱就变成是一件很矫情的事情?好像爱情只属于30岁以前,只属于电影电视剧。现实中平凡的我们,中年谈恋爱,谈爱情,有点像买车族看第一批买特斯拉的人群,又奢侈又装逼。过了35岁,似乎连“想追求爱情”这句话都没法理直气壮地说出口,因为大概率会得到讥讽和嘲笑。而且这个不仅限于单身群体,也包含了已婚群体,当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和他结婚”,“为什么要和他离婚”,如果你的回复是金钱物质性格家庭等原因,可能对方还会给予一定的认同或劝解,可是一旦你的回复是:“因为没有爱情”,你会得到对方看疯子的眼光。
人一辈子值得追求的事情有很多,归属感和认同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知识和真理,亲情和爱情,等等等等。可是为什么唯独爱情,在中国的今天我们却只给予这么短的时间期限?为什么它就必须排序在最后一位?因为我们骨子里其实并不相信爱情真实存在吗?如果是,那么多讴歌爱情的作品,都只是烟雾弹吗?
想不明白的我,只想捍卫。如果你问,人老了到底是不是很悲哀,如果人老了代表失去谈恋爱和爱人的权利和能力,那么我觉得,是,很悲哀。
8.5分。这是一部专为老年人打造的现实轻喜剧。两个打了半辈子嘴仗的好友,在进入花甲之年后遇到的种种生命难题时所经历的心理、身理及情感的变化。
一个是只会授课,到60岁都缺乏常性,风流无度,不知责任和珍惜,只知任性放飞自我的不想对任何人负责的卓有才华的表演导师。
一个是几十年如一日只爱一人,事业有成,凡事挑剔,毒舌傲娇,老婆去世后就变得幼稚、粘人的经纪公司老板。
这样一对生活中的所谓成功人士,进入老年后既互相嫌弃、相互碍眼,却又能相互取暖,不离不弃。
他们既把对方视为无话不谈,倾诉吐槽的对象,又只能把对方视作唯一的倾诉对象,因为身份、年龄及事业上的地位因素。
他们可以对对方任性说出自己想说的任何话,不必考虑对方的感受,即使当时可能深深伤害对方,隔天又能互相道歉,重归于好,这是多么奢侈的友情啊,简直情比金坚😂
道格拉斯宝刀未老,演技超然,戏里戏外都堪称表演大师👍
艾伦也是一位老戏骨,演出了“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有钱人的孤独真寂寞😂😂😂
非常巧合的是,看完《柯明斯基理论》的这一天,老布什去世了,在他妻子离开的七个月以后。剧里的大结局,Alan Arkin演的Norman因为仍然无法接受妻子的离世而患了失心疯,穿着睡衣在人行道上游荡。警车经过,警察摇下车窗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的回答是:“I outlived my wife. That was not part of the plan.”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我们到底看到的是分离与衰老的命运,还是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里说到:“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地,然后是大张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夫妻之情常常比亲子关系来得隽永,或许正是因为它没有“骨肉之亲”,它的充要性在于后天的吸引与磨合,而非生理先决。所以不时看到那些笃定到白头的人会觉得不容易,即便彼此都在岁月中自我更改,但互相成了对方的离不开,证成金刚不坏。 这么说下去有点儿鸡汤了,我并不擅长写鸡汤。《柯明斯基理论》实际上也并不是一个充满鸡汤的作品,它更多的在刻画那种衰老的状态及其应对。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 H. Erikson)曾指出,老年期是一个反思自己一生的时期,核心挑战是“自我整合与绝望”(ego integrity v. despair),好的走向是自我整合,意味着回顾生涯并接纳结果。因此又有了“整合人格”(integrated personality)这样的概念出现,指能够接受自己正在变老,并且可以用平和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然而并非每个老人都能达到这样满足的状态,生理与认知的问题又往往导致情绪与自尊水平较低。另一个心理学家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由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认为老年人藉由对社交接触的选择性不断增强来实现他们心理健康的最大化。Sandy和Norman这两个好莱坞老头的惺惺相惜,或许印证的就是如此扶持与补偿的力量所在。 以前看ITV的《极品基老伴》(Vicious),觉得即便抛开性取向的主题,只看两个老人相濡以沫的陪伴,也同样会觉得很温馨。这次Netflix和华纳合拍的《柯明斯基理论》又一次带给我这样的感觉,尽管表面上是毒舌损友的末路狂花。推荐给朋友的时候,我说这部属于deep的喜剧,但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生活小品,老年危机与老年智慧并存。
2020年之初,从春节到现在,在家憋了这许久,能偶遇这个剧集真的太幸运了。第一遍撸完,又从头开始循环,也不盯着看,权当画外音。
没想到二刷的第一分钟就有新的发现:S1 E01
在此,我们不知道坐在学生席的ta对于性别的自我属性是怎么定义的,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剧对于非二元性别的善意与包容。
就会发现学生们的组成表达了充分的多元包容性,乱伦、黑人、同性恋、流浪者、亚裔、非二元性别……
说真的,我不知道人权是什么,但是好像又能感受到些模糊的什么。
总之,很感动。
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也笑了。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既有生活的琐碎与不堪,也有人生的洞察与练达。用极高极的喜剧外壳包裹向死而生的悲情内核,又用完全去戏剧化的开篇与结尾拒绝煽情和滥情,像极了生活本身:既让你痛不欲生满身裂痕,又在裂痕处照进微光指引你继续前行。
古怪的纽曼,其实是用毒舌拼命掩饰失去挚爱后害怕独自生活的怯懦;随性的桑迪,其实是用潇洒拼命躲藏必须做出抉择的那份责任与担当。但任何的伪装虽可以骗天骗地骗他人,终究骗不了自己。于是,上天夺走纽曼的生活支柱艾琳,让他必须学会独自生活;上天赐予桑迪独立自主的丽萨,让他必须正视自我的逃避。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人生的课堂上,所有人都终其一生在做表演课上的学生:曾经只知道演戏却演的过火,曾经只知道用力却用力过猛,而最终,在一次次被生活虐的体无完肤之后,才慢慢懂得,只有真正学会正视自我、投入自我、放下自我,才能掌握属于自己的柯明斯基方法论!
年末最大惊喜!年度最佳!道格拉斯满分!看的一会哭一会笑 又暖心又扎心 老年人的视角啊 触发了好多人生思考 想明白了很多事
「We are passengers on boats slowly sinking.」
笑到飙泪!不矫情不鸡汤,心酸的自嘲全来自生活的智慧。五星佳作!
喜欢这部剧集的人应该是喜欢“Vicious”!是两位老人家演技更厉害还是Chuck Lorre的编剧功力更厉害?
差不多是《百年酒馆》后最好的生活小品剧了,老年损友们的幽默、机敏、学识、智慧都藏在里面,而这股外喜内悲的范儿也是一脉相承的。能看到两位老爷子生龙活虎从头到尾打嘴炮也非常满足了。
老戏精们太厉害了,可以说是今年最大的惊喜了吧!目测金球奖应该会爆!PS:道格拉斯越老越帅,小品笑星的后起之秀了
三年前看《同妻俱乐部》的时候在想Netflix什么时候会找两个同等咖位的男星来演一个男性版本,直到这部剧的开发和播出才最终圆掉这个梦想。Chuck Lorre利用自己半生的智慧写出了两个活得通透却又被年华笼罩着的角色。或许在百态人生的表演班能用戏剧宽慰人生,生活却从来不会指引方向,只有谈天说地和老友相互告解才能走完这一生。第二集Patti LaBelle的高歌、Jay Leno的露脸, 全是给面儿的重量级客串。PS 在剧中饰演Sandy女儿的Sarah Baker爱了好多年了哦,是真正“可盐可甜”的“胖系”女演员,希望这一部剧能够让她被更多的人看到。
超级英雄电影什么时候能拿奥斯卡?当它们把所有奥斯卡获奖者逼的去排电视剧的时候。
所以到了老年,生活并不会变得更轻松一点哦,一样的有约会问题、财务问题、家庭问题、友情问题要处理,为什么一到了中国的电视剧里,老年人就只能做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了呢。
老之将至,老无所依,当关于暮年的种种可怕臆想变成现实,当心理与现实存在严重落差,要说服自己接纳一个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如同少年努力挣扎为成人一样艰难——疾病的降临,伴侣的缺失,子女期待值的落空,生存意义的虚无化,物质的困扰,这些人生的难题从不会因时间的洗涤而消失,相反却在时间的催化下益发顽固难解。人人生而困苦,或许学会与生活开个黑色幽默,努力留住“I see you”的珍贵老友,珍惜身边珍视你的人,就已足够。
"我不是恋童癖,我是个(老)演员"——哈哈哈。片名应该叫柯明斯基方法论吧。
喜欢看这种老头老太太斗嘴谈情的剧是一种衰老的征兆吗!?太好笑了omg…跟着Chuck Lorre走没错的
老年人的聒噪和平淡,老年人的苛刻和恐惧,但愿我们老了也能这么的有趣和智慧,忧伤的不露痕迹,老伙伴互相吐槽拌嘴实在是美好。
好莱坞光晕的渲染下其实是在探讨死亡的尊严,笑声越喧嚣,沉默后的静谧就越持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喜欢,好吧,我早老了
当我老了,我希望自己能像这样,仍然去和异性约会,去酒吧喝酒,去赌场,跟毒舌朋友骂人扯淡,而不是跟张大爷李大妈夕阳红,在家做一桌子菜等着子女回家,挑剔儿媳妇乱花钱,逼女儿必须生二胎,like我们国产剧里面所有的老年人,not cool,man,not cool
活明白了!
"I see you."的正确演绎方式,大概就是Sideways的senior版(以及没有中老年喜剧最令人惧怕的笑声音效,感天动地
我如此爱你/即使爱人离去/财政危机/前列腺不争气
又哭又笑又暖心。桑迪渣了所有人,就像高配版波杰克,却对诺曼一个电话随call随到,睁眼都担心他出事要去找他。诺曼个老犹太守财奴,毒舌得任何人都接不住他的话茬,只有艾琳和桑迪能轻松跟上他的脑回路并回应他的梗。承认吧,虽然你们一直在尝试新的约会新的女人,但彼此才是漫长时间里唯一的依靠。说它像极品基老伴也不尽然,毕竟那个是情景喜剧,而这个更像老男人版《伦敦生活》,在狗屎一般的现实里团团转,一边吐槽一边踏入新的狗屎。"要无偿给他30万,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一定会让桑迪难受死的,真是太好玩了。"吵架之后耸耸肩,"感觉也不是那么好玩嘛。"这段诺曼的鬼畜抖S性格太好笑了,一掷千金just for fun,而渣男又滥好人的桑迪就是被他吃得死死的。最后一集那首歌太棒了!有友如此,strange couple又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