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灵感似乎来自于一则新闻,CIA为了反恐监听了所有美国人的手机,这则新闻对于大洋彼岸的我们来说,似乎没什么触动,也未见什么后续报道,可是对于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国人来说,不啻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除了手机,还有一类洪水猛兽是摄像头。很早以前就流传了一个帖子,用google可以搜到一些开放摄像头。虽然只是一些公共区域的摄像头,谁又能保证你不会出现在镜头前面呢?据报道,一些发达城市的摄像头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令你无所遁形。而你所用的个人电脑,谁都知道漏洞多多,一旦成了“肉鸡”,就只有挨宰的份儿了。影片正是用这些信息时代我们必须使用的工具,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而这些资源被集中控制在一个人工智能终端上,科幻片的经典情节。跟80年代的电脑打核子战争只是开玩笑相比,如今这台电脑可是玩真的了。“她”把自己当成了美国公民,一心要实现“暴力推翻暴政”的公民权利。当然,结局可想而知,灰常灰常主旋律。英雄没死,总统得救,信息窃取也依然在继续。
虽然影片中的超级计算机目前尚未诞生,但收集信息却是各国情报部门正在干的事,可能是成千上万台普通计算机。具讽刺意味的是,恐怖分子也懂得利用各种开放信息。前段时间的孟买恐怖袭击,就利用了黑莓手机和Google Earth来定位。自相矛盾的结果,是我们再没有隐私了。
这一段时间,忽然想看部剧集,看了两集《犯罪心理》,感觉不很有感觉,于是翻出《X档案》来重新感觉。十五年前,我刚学校毕业,电视能看香港卫视中文台,也就是后来的凤凰卫视中文台,每周播出一集《X档案》,巴巴等着看了好几个月,每次看都兴奋得不行。那时候还没分“第几季”,也没这个词儿,只有“第几部”的说法,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离奇的剧情、开放的结局、未知的世界无处不让我觉到新鲜刺激。这一次重看,仍然很有感觉。
《X档案》是1993年美国福克斯公司制作的,当年9月即公映。第七集演的是一个公司内的人工智能型电脑管理系统(剧中叫COS)因为不满被停止使用的计划而发动攻击先是电死公司总裁后来又自动搜寻前来调查警察的资料侵入调查人员个人电脑杀死FBI探员最后不得不由系统软件开发者再创设新程序输入COS致其瘫痪的故事。原谅我没标点上面这句话,以至于整句话有点儿长,其实我是想模仿《鹰眼》的制作班底的做法,就是把四十分钟的节目延长成一百多分钟,而且不让你有喘息时间。当然,延长得也算不赖,因为通篇看下来倒不觉得沉闷。
有好多豆豆觉得《鹰眼》的剧情很新奇,也有豆豆指出它在模仿某某或者某某某。但没看见有谁提过《X档案》。我英语水平太差,也看不懂两者编剧是不是同一批人。但假如我是《鹰眼》制片人,我会知趣地在片花字幕里打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最后, 把《X档案》第一季第七集视频址粘下来以备查对: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cxMTY3ODQ=.html————声明免责分割线————
本文可能、【以及肯定】涉及剧透和吐槽,【严重不建议】没看过电影的同学阅读。
————负责任的分割线————
一个阴冷的下午我独自看完了这部伟大的电影,然后被深深地震撼了:如此高智能、低效率的人工智能,我一向以为只会出现在二流科幻电影中,谁能想到它真的存在!就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然后我又想到,既然美国都拥有了这么先进的系统,那么拥有雄厚实力的祖国肯定会有类似的,不,更高超的技术吧!因为美国的这套系统虽然很好很强大,但是也很傻很天真,这两种属性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调和。我国的系统一定更好、更强大,同时一点都不天真,因为我们的科学家都是成熟的成年人。
——影片里,人工智能为了把男一号搞到地下室里面去,真是深谋远虑,设计了一个比美国全土还大的圈子,而其中的风险——据我不那么人工的智能粗略测算——远远大于51%。
——为什么那么多刚性的条例都能打破,就是不能绕过一个民兵的锁定口令呢?为什么不干脆伪造一套面纹和声纹,自己骗骗自己呢?国家利益在上,作点假算什么?
——女一号么……就不谈了。人工智能似乎热衷于各种新技术,明明可以把北美空中打击力量操控于掌心,却偏要玩高科技的小把戏——结果坏菜了吧。
……
但!这些其大无比的Bug完全不影响这部电影的可观赏性——看过的同学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各个劲爆点该劲的劲,该爆的爆,节奏把握得灰常好。
——回到本文的标题。
我为什么说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人生呢?我举两个例子你就懂了,当我以后碰到以下情境的时候,一定不会犯低级错误了。
场景一:
如果有一天你的手机响起,一个酷似朱莉安·摩尔的性感女声对你说:
“小谁,好久不见,你有15秒钟逃生,不然20秒后会有人冲进来爆你的头。”
你会怎么办?
——在看《鹰眼》这部电影以前,我会:
很冷静地回答:去你妈的。然后挂断手机,继续上豆瓣。
——然而现在我看过了《鹰眼》!所以我知道了正确做法应该是:
很冷静地回答:去你妈的。然后挂断手机(别扔),踹碎某块窗玻璃,跳下去(请勿模仿)——既然有个强大的力量想救我的命,那说明我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重要角色——它肯定会救到底的嘛。
场景二:
如果有一天你的手机响起,一个酷似曾志伟、带着哭腔的男声对你说:
“爸爸,我和异性在外面开房被抓了,你赶快往85××××76上转3000块钱,不然……。”
你会怎么办?
——在看《鹰眼》这部电影以前,我会:
很冷静地回答:去你妈的。然后挂断手机,继续上豆瓣。
——然而现在我看过了《鹰眼》!所以我知道了正确做法应该是:
很冷静地回答:儿子,没关系。下次开房,记得和同性开。
然后挂断手机,继续上豆瓣。
——————
P.S.
……附赠一个中国版的"鹰眼"故事:
《MM勇斗黑心出租车司机》
http://www.hecaitou.net/?p=3955文/梦见乌鸦
题外话:美国人似乎很喜欢给他们的BOSS找麻烦,电影中一会不让总统载个跟头就不太平,这两年关于搞总统的电影不下四五部,更不要说像《24小时》这样的电视剧中把刺杀总统当成家常便饭。联想到近日布什遭遇“小李飞鞋”,美国总统的抗击打能力不一般。
就像本文这个有点胡闹的标题一样,看完这部电影不由得用两部电影来形容本片,一部是《虎胆龙威4》,一部是《国家敌人》,前者讲述E时代下的恐怖袭击,后者关注摄像头下的公民隐私。而《鹰眼》就是把这两种火热的题材拼凑起来形成的一部紧张异常;还算精彩的电影。
既然有斯皮尔伯格挂牌监制,本片从剧本到制作水准当然不可能与那些骗钱取乐的烂片划等号。本片的剧本谈不上精彩,只能说还行,因为从故事中可以看到很多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影子,再用三部电影的名字形容本片的故事:“八面埋伏”、“亡命天涯”、“赌命鸳鸯”,看来电影发展到这个时期,剧情在变也还是那几套,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难得可贵的是,本片把如下火热的动作题材纳入自己帐下,包装一番之后以自己的“性感”方式露面,使我们在这锅乱炖老汤中品尝到了一丝新意。这部电影的整个观影感受就像一个人从一个大坑里往上爬一样,开篇入局很快,两条主线各管一摊,没多久便把我们带入到紧张的悬念之中,如果没有看过剧透的话,在一开始你很难想到倒霉的男女主人公为什么会像的木偶一样任人摆布,究竟是恐怖袭击还真人游戏,目的何在?所以说开局这个坑挖的很大,让你进入之后再也爬不上来了。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对故事大体有了一个交代,就像给了坑中人一个梯子让你往上慢慢爬。到了中间部分,幕后主使的目标逐渐显出了轮廓,但你还是搞不清楚其用意何在,并且感觉也来越乱,一堆头绪剪不断,理还乱。由于电影开场设下的陷坑有些深不见底,使得你在梯子上爬了半天连洞口的亮光也没见。再往下发展,当男女主人公下了飞机之后,电影的节奏一下加快,坑中人也别在梯子上累死累活了,给你一个火箭喷射器“嗖”的一下到了洞口。电影的结局很明朗,之前设下的迷局也被一一解开,故事讲得还算圆满,你也从坑中爬上来了,中间的一些磕磕绊绊也就无所谓了。
其实本片就是一个刺杀总统的简单故事,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回到主题上。虽说电影开始中关于“为何选中自己”的问题到最后给出了一个答案(男主人公提供生物信息指令,女的充当炸弹引信),但是细想一下这样的理由还是有点牵强。本片的“鹰眼”电脑神通广大,其所表现出来的AI不亚于《机器公敌》中的VIKI,但就刺杀总统这点小事还要搜遍全国各地去找两个街头小白来完成任务,似乎有点矛盾,好在这两个菜鸟不负众望,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飙车、搏击等“专业素养”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好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可靠的信息,就是一切为了剧情服务,其本身就是一个动作片,在细节上的蛛丝马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得不说一下结尾,处理的有点草率,“鹰眼”电脑完蛋的太简单了,有些意犹未尽。
本片整体上是走《亡命天涯》的路线,包括猫捉老鼠般的东躲西藏,债主一般的横眉冷对的FBI官员,还有养眼的动作场面,说到动作,本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紧张的环境之下,男女主人公跑路过程中的所遇到的“冤魂缠腿”问题姑且算是动作场面,但也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动作场面只有两场追逐戏,开场不久的从男主人公高楼纵身一跃到公路上的追车一气呵成,张力十足,劲爆的动作提升你的肾上腺素,大呼过瘾。结尾处“掠食者”无人机在隧道中的横行也很有看头,一连场的“炮弹飞车”估计花了纳税人不少银子。简单的说这两场动作戏从剪辑到视效方面被塑造的很完美。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这两段场面表现的破坏力很强但速度感不够。所以说本片更像是一出AVG冒险游戏,层层解迷,关键时刻还有火爆的场面伺候。
关于本片的主演,青头小子希安拉博夫蓄胡子装成熟,他那小身板打架估计不行,逃跑到挺适合,所以本片给他安排了大量奔跑戏,也算因才适用,关键时刻也狗急跳墙施展一下花拳绣腿。女主角不熟悉,表现中规中矩。但是男女主角的搭配相当有问题,这一对亡命“鸳鸯”(说他们是鸳鸯很不负责)在一起很不来电,谁会想到大学还没毕业的拉博夫会对中年寡妇和孩子他妈感兴趣,结尾处两人的深情对视,无语......
新秀导演卡鲁索在斯大爷的护航之下表现上佳,电影拍的紧张十足,虽说中间部分有点平淡,但总体还是合格的。
总的来说《鹰眼》还是一部很好看的娱乐电影,这样一部在高科技外衣下的传统动作片是我们这些动作片迷的福音,可惜如今动作片光辉不再,大家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XX侠和XX波特身上,本片被安排在9月淡季上映足以说明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c4ot.html
很久没有这么能栓住我的大片了,随后最后二十五分钟,解开的谜团似曾相识,但总体还是值得一看。
反派死于玩花活,都能控制美军飞机了还玩什么声波控制的晶体炸弹,这不是作的慌么?
好莱坞大片的一贯风格,紧张、窒息感、信息量够大、这个问题还没反应过来,下个问题也过去了。汽车追逐、枪林弹雨的戏码自然少不了。人工智能的巅峰就是电脑控制人脑,物极必反本就不是耸人听闻的故事,其实不过度研发人工智能真的是件好事。而处处都是高清摄像头,任何人没有秘密可言的日子兵临城下。
2010.02.17“政府高层一锅端……酷!”追逐戏拍得很有动感,那个“ARIA”非常酷,完全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女王姿态,不计代价也要替天行道,把美国政府高层一锅端了不可……真是太河蟹了!
其实就是冷饭"天网"再炒一遍,还炒的一般.
这片子反映的美国价值观可以忽略,牵强的情节可以忽略,比如如果case里只是两针注射剂,犯得上费那么大劲吗?还有几个搞笑的场面,比如不断从ATM里冒出的美元,等等。我觉得这片子其实更着重探讨的是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人类总以为自己能操控万物,但一旦走火入魔,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從電影開始直到結尾,我真的連眨眼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真的實在太刺激了!劇情牢牢抓緊我的集中力,劇情進展之快,快的讓人沒有時間去挑出任何一個錯處,就好像坐在一架超級快速的戰鬥機一樣,它飛快的飛翔,快的連窗邊的風景都看不到。就是這樣的感覺;而刺激感,就好像在玩超級刺激的過山車那種感覺
美国这几年感觉很少这种制作精良的带点国家主义的科幻大片了,真享受,故事很一般很一般,但拍得很嗲
部分情节夸张到搞笑
Sometimes,the very measures we put into place to safeguard our liberty become threats to liberty itself.嗯,美国人自己打了自己一嘴巴。
近年的動作片似乎都是一個套路,平凡人無意間被捲入一個巨大陰謀,在對抗過程中突然小宇宙爆發變成超人。本片是明顯的有佳句無佳章,劇情上明顯的漏洞令人無法忽視,但動作場面令人腎上腺素激揚、節奏鬆弛有度也是難得的優點。以前總覺得Michelle Monaghan漂亮,最近卻覺得她醜起來了。
影片本身马马虎虎,但我不小心下载了一个奇葩字幕,那个字幕翻译显然除了“YES”和“NO”以外不认识第三个单词的情况下,居然在只看画面的情况下硬生生的编出了一个新的故事来……
男女主角站一起太不搭了,跟姐弟俩似的。。 超级电脑不出意外的在和人类的对抗中再一次败下阵来。
无疑是部出色的娱乐大片,除了一点:结尾Shia LaBeof的死而复生让观众的情绪颇为尴尬。
美国人就喜欢幻想这些,场面劲爆,机器人造反,险象环生,就图它视觉刺激了,但是这类题材闭着眼都知道结局是什么,啥时能拍一个人类被战败的电影呢,永远不可能的事
爆米花电影.商业片的元素都有了. -整个电影都有Echelon Conspiracy的影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下.个人认为EE比Echelon Conspiracy拍得好
2008.12.5.12:30...斯皮尔伯格监制.感觉像高科技版的国家公敌.一个是卫星武器.一个是高智能武器.典型的大制作动作片.Shia Labeouf.Michelle Monaghan.情节紧凑.危险无处不在.最后还是美式英雄主义战胜一切...
电脑是赢家。和威尔史密斯《我,机器人》相似的由高智能的机器最终统治全球,不用的是本片的对此问题的哲学思考没有上片那样的深邃,现在科技的运用倒是很出色,只不过似乎是太过夸张的无敌模式,全世界的有信号的东西都可以为她所用,甚至电脑可以随时的操纵人为因素,很大的一个BUG。6.9
如果男主角死了故事就完美了,可惜,看的是美国电影,不是日本电影。
在飛機上我姐姐一直說要看要看好叭 那就看叭 讓我想起袁奕但我覺得 = = 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