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波罗 s01e01 剧情平淡 s01e02为爱被勒索自杀,可惜爱人并不在乎你,闺蜜衣服深V印花连体裤加长珍珠颈链,打高尔夫时红毛衣配裙子特别美 03 女人有钱还得长点心眼儿,指不定被害,你爱他,他只为维持祖宗面子结婚,又想起美国公主去英国联姻的故事,多是这样 04 孤独又有钱,风险特别大 英国财产继承是强制性的么,没有立遗嘱,就直接在亲属里找人 英国小说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穷人突然发达,就是继承远房亲戚财产 波罗给捡到重要物证的清洁工小费,万事不能做太绝 05 波罗出钱给小黑修车,真爱 有钱也买不来幸福,被杀女士能轻松买套房追夫,却丧命 06人类最稳定的关系在于三角 外景真美,服装好看,男士泳装挺别致 10.哈哈哈,给柠檬小姐送钟做礼物 馅饼大王女儿美又飒
第一个故事《厨子惊魂》来自《蒙面女人》的短篇故事《克拉珀姆厨师失踪案》。叙事上和原著没差别,但有几个点算是电视剧原创吧,比如波洛去银行确认辛普森行踪时,遇到贾普探长,探长在整个故事中其实没出现。波洛和黑斯廷斯一起去坐火车去找厨子,原著是厨子找上门;波洛三人一起追辛普森,原著并没有亲自去。但我想补充一个电视剧忽略的小细节,是厨子上门说明情况后,波洛对他说的话。这个细节我觉得不仅表现波洛早就看穿了真相,更能体现波洛的善良。
一句话概括剧情:用继承遗产骗走厨子,只为得到厨子的大行李箱以便用来装尸体。
第二个故事《幽巷谋杀案》来自《幽巷谋杀案》中的一个短篇故事。在原著中,黑斯廷斯没有出现,一直是波洛和贾普探案。波洛也没那么有空和那么巧去高尔夫球场打球发现扔箱子,而且高尔夫球场工作人员和其他客人告诉波洛的。补充一个点,剧一开始波洛就问炸了英国议会是罪过还是高尚的行为,这个背景设定当天是11月5日,盖伊·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英国的一个节日,用来纪念一六〇五年盖伊·福克斯及其天主教阴谋组织试图用二十桶火药炸掉国会大厦却最终失败这一事件。这一天大家会生篝火、燃放爆竹,并给孩子们硬币。
一句话概括剧情:最开始以为是谋杀伪装成自杀,结果是自杀伪装成谋杀。
第三个故事《约翰尼·韦弗里历险记》来自《蒙面女人》。最大的改动就是,波洛和黑斯廷斯是在案件已经发生后才接到委托来庄园的!这家男女主人之前也是找的当地警察,不是贾普探长!剧里面的改编要么显得警察智商不在线,要么显得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也没有老管家侄女什么事,不管是这个角色还是这个人物,因为协助的是男主人以前的老保姆。把孩子带走也不是通过所谓的密道,原著只有密室。而且开车吸引警察注意力时,车上载的不是他儿子本人,书中写了只看到一样的发色。这篇改得不太满意。
一句话概括剧情:男的为了钱假装绑架自己的儿子来勒索自己老婆。
第四个故事《二十四只黑画眉》来自《雪地上的女尸》。这一集电视剧在原著上的改编很大,最简单的就是艺术家死者在原著是每周二和周四去吃东西,电视剧变成了周三周六,我没看出来改编的意义。和波洛一起吃饭的,原著就是说朋友,并没有涉及身份,电视剧改成波洛的牙医,在聚集前后连贯上对于塑造波洛的形象来说还蛮有趣的。外甥的身份也从一个医生变成了剧团工作人员,大概觉得这样更容易模仿?然后就是多了许多人物,艺术家的经纪人和模特,以及兄弟之间的矛盾从安东尼放弃艺术,娶了一个富婆变成了由于爱上同一个女人而引发的,我是觉得原著好,这才更能解释外甥的杀人动机吧。最后,原著这一集也是没有黑斯廷斯和贾普探长的。
一句话概括剧情:外甥的长线继承遗产计划失败于假冒时点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以下是我看的原著翻译版本
之前零零散散看过一些经典的波洛案件,没有这样完整看过。正好也没太多耐心翻小说,这种一个个独立的短篇案件,看起来倒是不太费力。
我对波洛第一季的整体感受是:
1. 都是小案件,人物关系简洁。
2. 破案直接证据其实不明显,更多是依靠心理博弈破案,最后关头逼犯人自曝;
3. 服化用心,真实外国旅游场景,赏心悦目,演员好看。
大侦探波洛开播第一季第一集,年份竟然还在我出生之前,真奇妙。拍摄效果来看其实看不错,年代感还可以。开篇第一集的故事其实还是有些小小惊喜的。报纸上登着的好几个案件看似细微,波洛起初也毫不在意,但是阴差阳错,随着调查另一个厨师失踪的小案件,逐渐剥离发现了背后牵扯金钱的更大的阴谋。这一集其实是多个小案件连环成案。另外这个开篇也可以基本了解当时波洛作为私人侦探的处境,以及和苏格兰场的关系,几大重点探案人物也初步登场。
不算复杂的一个小案子,也没有过多难以揣测的动机和方式。最后峰回路转的是所有的嫌疑人都一一被排除,对的,其实这个案件的核心就是:所有的嫌疑人都不是嫌疑人。其他感想:全篇一句台词也没有的死者小姐姐很是漂亮哦。
从稍有奇怪的勒索信件、到缩减的家庭开支、到女主人突然食物中毒、最后再到看似密室中的孩子失踪,一切都直接指向内部人员共同作案了,而且是非常亲近的人。线索明确,疑犯锁定。调虎离山的花招似乎可以在后面柯南里的怪盗基德身上经常看到,所以很经典了。人物主线的发展:本集案件中开始进一步刻画了贾普探长人还是很好的。
本集先是有个主线案件,当主线案件快要水落石出时,最大嫌疑犯也恰好死亡,所以从最大受益人,和最后唯一剩下的嫌疑人来看,罪犯也是很明显的。基本也是看了开头就能大概猜到的故事。小设计的地方是双胞胎的设定没有完全落入俗套,死者的假扮者也增加了一点点趣味猜测。但是本集的拍摄其实几乎都是明线索,所以还是感觉案件比较细小。 这一集的标题是一个隐喻,带点点英式小文化。如果在柯南里,就类似于预告中告诉观众:next Conan’s hint:蓝莓派。 末尾的四人聚餐中,波洛的一段板球分析也是相当秀了,短短几句话,却都是逻辑强输出,告诉大家:我见微知著,博学多才,并非两耳不闻板球赛,只是一心在破案。
本集小案我觉得有点小看头,正如其中穿插的一段主人公自己外出看的悬疑舞台剧一样,我们得到的信息不算是最充分,因此可能每个人对凶手的解读会不同,或者说每个人都能发散思维去猜测自己所认为的凶手。 本集的开端是一位女士搬到了波洛所在的公寓三楼36B单元,但是搬进来的第一天,就离奇中枪身亡,其中我们得到的线索有:①女士似乎对楼上四楼小姐姐的大声音乐和跳舞感到不满;②女士家当天有一位神秘男士到访;③四楼的小姐姐当晚和朋友们一起外出看舞台剧; 所以一边看本案,我一边就在想,到底是邻居间的恶意,还是另有隐情?其实一直到最后锁定在两位男士身上时,我还在想,倒是是表面看的这位,还是另一位的陷害?最后的结局都有真相大白,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对故事的发散想象。 插播一条,其实这一集的片名让我出戏想到了一部很喜欢的电影,悬疑+科幻,《异次元骇客》,英文片名《The thirteenth floor》。
本集案件水花不大,一共四人,男1女1男2女2,两组三角关系。因此当其中女1喝酒中毒身亡时,凶手就是经典3人中产生。很多人觉得这一部很像是《阳光下的罪恶》的前身基础作品,确实有点这样的感觉的。所以本集中的小岛风光,可爱的临时女助手,以及各类嫩粉色、鹅黄色、乳白色等等的连衣裙,真是让人看的赏心悦目。
刚写完说上一集很像是《阳光下的罪恶》的雏形,没想到这一集就来了个《尼罗河上的惨案》雏形。或者说这和上一集的罗兹岛刚好是希腊旅程姐妹篇。其实当嫌疑人站在房门口和被害人对话的时候,这个案子的走向就八九不离十了。毕竟我们后来可以在柯南中看到大量的这种故作的完美不在场证明。这一集同样也是小案件扩充到了50分钟的时长,所以破案过程和本身推理都很少。小小惊艳的地方,是最后波洛聚集所有人后的一段展示环节,洋娃娃演的好。
一出贼喊捉贼的好戏,层层推进,以假乱真。
那位一开始被开除,怀着愤怒之心,扬言要给大导演好看的男演员,其实是第一个被排除的了。后续小小的悬念是嫌疑人到底是女演员?还是女演员的对象王子殿下?还是暂时收留女演员的可疑一家?甚至是黑斯廷斯的朋友。当奥格兰德一家作证词时候说是打了一小时的桥牌,基本就能断定啦,打了一晚上的牌,都没人发现少了一张梅花K,那嫌疑人或许就是女演员,也或许就是结合这一家子一起,从而再慢慢牵扯出这一家子的副线故事。 这一集末尾波洛的对嫌疑人徇私放了一马,其实是小有争议的,看不少网友说是要参考当时英国的法律。可能法律、女演员的结婚对象,或多或少都有原因吧。所以末尾的处理能联想到福尔摩斯中的一个小案子《第二块血迹》。
两间一样的房间,凶手的乔装打扮,谜一般的视力,所有人都怀有的动机,构成了本案的看点。套了一层梦境催眠的噱头。案件整体的完整度也不错,最后关头的破案其实也还是心理战更多,实质性证据其实和海上谜案一样,并不是特别充分。
——第1季完
因为是随便挑着看的,最后两季阴沉的风格让我大受打击。但是看前面几季,明明走的喜剧风格,人物形象明亮,观赏体验舒适。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改编过三套大剧集,《大侦探波洛》是最好的,BBC的《马普尔小姐》次之,ITV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马普尔》最糟。
这套剧最大的优点是改编适度,主要是修改叙事手段,把小说故事编得更适于电视,比如人物回忆部分都用波洛亲身经历来呈现。这样大篇幅减少了人物对话。因为克里斯蒂作品如果原版照搬,大部分时间都是几个大头在屏幕上说话。ITV那套剧就有这个问题。
这套剧也增加了短篇小说的剧情。诡计、动机、人物关系都比原作复杂,可看性也更强。现在看来,克里斯蒂短篇里的桥段显得太平实老套。
当然,最大的优点是,给黑斯廷加戏。这部剧里,黑斯廷存在感很强,俨然男一。
波洛的演员自觉自愿走了喜剧路线,除了各角度增胖,那个小碎步就非常好笑。毕竟这个演员本来长这样:
可见,这个演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辱法,这不算什么”)。很多时候,剧里的波洛几乎生活不能自理,还傲娇地像个美少女。于是,只是常识在线的黑斯廷显得特别可靠,十项全能,演员都好像更帅了。
大概剧集播出的时候,黑斯廷人气就越来越高,他在后面的戏也越来越多,观众也会期待黑斯廷有所表现。
这套剧的布景也很考究,肯定到处跑着征用了不少庄园。以至于,看着看着就很想去看《Midsomer Murders》(里面使用大量英国庄园实景),而不是福尔摩斯之类风格更相近的剧。
故事大部分证据不足,没怎么找证据,都是波罗自己推理出来的,但是奇怪的是那些凶手在没有证据指认的情况下都自己不打自招了。因为我之前只看过柯南和神探夏洛克,柯南里面注重关键性证据,这些证据让凶手不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都不行,而且柯南注重推理过程,波罗的推理过程很短很弱,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这部剧不如名侦探柯南精彩。倒数第二集,梅花K之谜,明明是那个女明星失手杀死了那个导演还是制片人,即使女明星本意不是杀人,但是也犯了过失杀人罪吧,但是波罗竟然隐瞒了真相!柯南永远都只说真相,不会隐瞒结果,怎么判刑应该由法律说了算,而不是侦探就可以包庇犯人,这一点我真的忍受不了,难道这就是大侦探波罗的人设吗?我也并不是多喜欢柯南,但是这样一对比我感觉这部剧很多方面真的比较差。其中几个故事肯定是不错的,毕竟那么经典。但是案件内容都比较简单,情节也不曲折,所以案件就算不上精彩。相比来说,柯南的案件都比这个精彩,神探夏洛克的案件更不用说了,太精彩了,案件也比较复杂。所以总体来说,这部剧平平淡淡,中规中矩,不出彩。
第一个故事《五只小猪》,是指案发现场的五个人。大概内容是一个画家遇到了一个十八岁的女生,并且被撩到了,她让画家给她画画,画家带回家,并爱上了姑娘,女主人被当成凶手处死了,女儿十四年后为母亲平反的故事。最后就是推理很成功,但是没有证据,每个人都有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结果造成了这个答案迟来了十四年。弹幕说,男人还是要管理好自己。我和小黑讨论,为什么画家总是爱出轨。学艺术的人看起来总是更自由奔放一些,包括以前的画家,诗人等。
改编得很完美了
感谢海盗字幕组!第一次见十三季每一集的电视剧都有词条的。波洛、黑斯廷斯、贾谱对应福尔摩斯、华生、雷斯垂德探长,同样的配置,波洛和柯南一样自带死亡气场。诡计有很多相似的。由于制作精致,还是愿意继续看下去。
好有质感的老英剧,街道、轿车、服装还有口音,都漂亮得很。相比用高科技随随便便就破了案的侦探剧,我更爱这类有着浓重时代感、侦探人格魅力极强的古典推理剧。如果说福尔摩斯代表了傲慢冷漠的英国人,那么波洛就是一个热情又自信的外乡人,他更幽默,更有人情味,在阴雨霏霏的伦敦极为耀眼。
第一季到第十二季全部看完!再看完阿婆的小说,已经深陷其中!那销魂的小碎步,那浓重的口音以及灰色的脑皮质!最爱就是他!
被Shelock拔高阈值后再看这种古典推理难免觉得普通平淡。不过David Suchet饰演的Poirot是真的可爱~
案情不太复杂,情节不算波折,但是节奏平缓,对人物刻画较细致,看得比较舒服。波洛的魅力在于优雅睿智和平易近人
上海好像有2个台放过~绝对4晚间档精品!“铁三角”缺一不可~~波洛的厨艺惊人 >< 另——毛利小五郎你可差远了!!!!!!
01 克拉珀姆厨师奇遇记 02 幽巷谋杀案03 约翰尼·韦弗利历险记 04 二十四只黑画眉 05 第三层套间中的疑案 06 罗兹岛三角07 海上谜案08 不可思议的窃贼09 梅花K之谜 10 梦境
非常精致的一部剧.细节做得很到位.力荐.
我一直觉得早几集有些道具布景特别出戏,按说时代背景都是二战前的,但那些个不锈钢门扳手和锁怎么看都特别像战后产物来的。。。
这个波洛长得比我想象中好看好多。。。女配们都好美,居然好多海外篇,相当有钱了。。。。
我出生那年第一季开播。我研究生毕业时落幕。
海盗美剧字幕组
波罗真可爱,自恋又毒舌。法式女香一集结尾好棒
阿婆的小说真多
和babe的detective time。观感极度舒适的老英剧 质感极佳!好喜欢阿婆电影的年代感 氛围感,以及我们波洛的优雅小碎步 冷静沉稳的小灰细胞。
最爱!
看过三版的波洛,这版无疑是最好的。波洛形象并不出众,所以必须要在人物塑造或演绎方式上下点功夫,让角色更讨喜。相比像英国文化符号一般存在的Sherlock,身为异乡人的波洛更贴近外国观众视角。沉稳推进的叙事,古典老派的风格,三人组(对波洛“宠爱有加”的警长贾普和傻白甜助手小黑)也为剧集增添了幽默和活力。
多有趣的老头啊
波洛系列有一种淡而有味的好。第六集的罗德岛三角极有风情。Miss Lemon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