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宝宝》看到大概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想起很多之前看的一部电影--《朱诺》,2007年的电影。不知为何,两个跨越了十四年的女性形象却在我眼里重合了。
两部影片都刻画了一位没有准备好成为妈妈,却意外怀上小生命的年轻女性。
《朱诺》的主人公是一名高中生。电影色彩鲜明,一年四季,时光流转。即使冰天雪地之时,色彩都是明亮而跳脱的。想想那样的一个主人公,放到国产片的语境里,一个人的前途和名誉将尽数崩溃。原生家庭的原因,个人性格的原因,交往对象的原因……符号化的电影形象语言多的不胜枚举。可是《朱诺》确是一部成长的青春喜剧片。
《忍者宝宝》的色彩较之会冷淡一些,但依然充满了可爱的影像叙述。整部影片没有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形象。坚强的女性形象,不负责任的男性形象,永远忠犬的男二形象……这些都没有。
这两部影片的女性形象,首先她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身体属于自己,思想属于自己,人生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人。
孕育一个生命,对于有些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于有些人,可能真的只是一个意外。生育并不一定将你变成一个母亲,你始终是你自己。而不孕育生命的人,却不一定不会成为父母。朱诺没有成为一个未成年妈妈,渴望新生命的瓦妮萨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母亲;Rakel也没有成为一个单亲妈妈,放荡不羁的Pikkjesus决定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现实的人生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样的电影也是,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是生活中的人。
男人和女人,都是独立的人,是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只是性别不同。他们都会犯错误,会逃避,会退缩,会思考,会醒悟,会最终决出决定。
不必将责任背负肩头,让它成为一生的负累。当自己有能力生存下来,才能负起一个孩子的责任。如果不能,慎重的借助他人的力量并不是逃避。人生会遇到很多的难题,无论是因为何种缘由造成的,道路本就崎岖,面对的始终是自己,需要解决和跨过始终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崎岖人生路。种下一粒因,会在下个路口碰到一个果。不要迷失在混乱里,始终把握自己。没有模板人生,他人终究是他人,自己终究是自己。
朱诺在春夏之交,穿着格子衫牛仔裤,骑着单车奔向心爱的男孩,一起弹起他们喜爱的人。她并没有成为一个受伤害的人。
Rakel开车行驶在洒满暖阳的乡村道路,车前挂着蕾拉女武士,副驾座位上是那段经历的结晶,《忍者宝宝》。她和Pikkjesus以及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经历都是自己的,凡是降临在自己身上的苦难和荣誉,都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些千斤之重没有压垮自己,都会逐渐成为自己的铠甲。人生的荣誉属于自己,人生的苦难也是自己的,我们穿上披荆斩棘的铠甲,成为自己人生的女武士。
想起来之前看大爆炸,Bernadette对决定不生小孩的Penny说,她不想生小孩只是因为还没感受到乐趣,生出来之后就知道自己其实是想要的。还有电影里女主的话:这听起来很自私,也很冷血,但事实就是这样,我承认我是个烂人,我的不开心和难受不是因为焦虑。很简单,我就是不想要孩子,因为,我就是不喜欢孩子。没啥别的原因,我不喜欢孩子,我没法保证自己能做个好母亲。
对呀,没别的原因,就是单纯的不喜欢孩子而已。所以,这些选择都是被接受的,并不一定生了孩子之后发现自己是想要的,这并不百分之百。就像我接受你喜欢孩子,我不喜欢孩子这件事儿,也是一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
本来抓马和沉重的题材,漫画穿插着,竟拍得好放松,看着是真舒服,完全无压力。最后那点儿,屌帝(我靠,我又笑了哈哈哈哈)想要做个爸爸,试着做个好爸爸,女主也会来看她,算是给了这部电影一个还不错的结局吧。
以下内容极具个人观点,不赞同的看看就成,别来找我理论,您说得都对,所以您的想法自个儿搁在心里就成,别来找不痛快。谢谢合作!
让我以本电影中女主的口吻来隔空回应一番:
刚才不小心手贱翻了翻下面别人的长评,看着有个人说:女人,特别是宣称女权的女人爱玩爱享乐,不想有固定关系,有炮友,放纵享乐,就是在产生另一种压迫? 我满眼的WTF???拜托,想多了吧?关于爱玩什么的,我们只是在享受诶,和男人爱玩一个原因,享受而已,还另一种压迫...还说什么这侧面体现出我们这种行为是多么深刻的认同男权社会中的男性行为和复制男性生活....我惊了,人生苦短,谁还他妈想那么多了?在是男性和女性之前,我首先是个人。对我这个人来讲,我这么做会使我快乐,至少在我的认知里,我在享受生活,扯啥性别? 后宫谁不想,我知道肯定有一些人不想,但巧了,我想。男人想了是人之常情,女人想了,特别是还宣称女权的女人想了,就是在深刻的复制和认同男权行为,是另一种压迫? 你到底在yy啥呀?笑了哈~
增添了宝宝视角的动漫部分 不仅能够增添另一角度的见解 达成女主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而且使得影片风格明快 不那么沉闷。
故事简单 立意很贴近当代热点:面对生育问题 女性是否能自我选择——要孩子或不要孩子 无关道德捆绑。从女主不愿相信自己怀孕到拒绝生产到最终生下孩子 结局没有像喜闻乐见那般阖家欢乐——渣男瞬间变为贴心父亲 女主一如既往 不接受这个自己生出来的孩子。
影视剧魅力就在于此 将现实生活中难以取舍的难点迎刃而解。试想如果放在国内 你抛弃孩子意味着一大筐道德问题——赶鸭子上架似的成为一个母亲 往后人生止步于此。想想就可怕。
让我最为之动容的应该是女主医院里与忍者宝宝临盆前的对话:生命难而可贵 摧毁生命谁都会惋惜。可事实上 没人在意你愿不愿意当个母亲。
兴许宝宝也不会理解 还会冲你大吼 你这么差劲 为什么当初还要生下我:)
该片由英格维德·韦亚·费尔执导,讲述了一个婴儿不经意间扎进了女孩拉克尔的肚子里,但是她不想要这个婴儿。这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女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她花了不少时间来记录日常生活。因此,忍者宝宝作为一个漫画形象出现,它陪伴着拉克尔度过了那段“疯狂成长”的日子。轻盈灵动的超现实喜剧元素巧妙规避了病理学意义上的“母体” 作为非典型孕妇的女主不仅没有膨胀的肚皮 没有任何不适生理反应 甚至连怀孕的意识都是缺席的 但恰恰是这位抽烟喝酒做爱的母亲 以其可爱的创造力跳脱出社会学意义上将胎儿默认为免疫系统所排斥的外来异物的共识 掌控了身体的自主权
一个突然得知已经怀孕6个月的夜店女,同时非常喜欢幻想和漫画,从准备堕胎,到堕胎失败,到找到孩子爸爸,到找到可以寄养的姐姐,再到合气道备胎男,忙乎了半天最后还得送真爹回奶奶家的啼笑皆非的一段闹剧的第一人称的心路历程的记录。
整片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些人可以怀孕了6个月都看不出来,并且不是一个胖子。然后就是挪威这地方真鸡儿乱啊,难怪北欧四国生育力都低,原来这么多巨婴,亲爹和女主都超级巨婴。还是没有压力的共产主义社会比较幸福。
年轻无知的女主还是有自知之明——不适合做母亲这个角色,或许她认为现阶段根本不行。
如果北欧高福利国家有的女性认同的女权就是可以放纵,就是要模仿那些轻易选择放纵的异性恋或同性恋男性的生活方式的话,不得不说就是愚蠢,高福利的社会生活保障又怎么样呢,无知还是无知。
当女主找到某炮友告诉他搞大了她的肚子,那位炮友第一反应就是非常生气愤怒以及嫌弃的语气,大概意思说你连自己几个月没有月经都不知道!你应该及时去做人流巴拉巴拉。。。女主沉默,仿佛在等着炮友男良心发现,为自己的愤怒感到内疚后,转变对她的态度。。。无知的确容易作贱自己,怎会不选择吸毒滥交种种呢。
再如果有的女性认为放纵自己的行为、自私自利就是爱自己、特女权的话,反倒暴露她们多么深刻地认同男权社会男性的生活及思维方式,迫不及待地要去模仿复制他们哇。这更像是产生了另一种的压迫,个人化的自我压迫,毕竟从假装自己是贤妻良母之类圣母,到假装自己是生理男性之类渣男,一样是装。平等的意义不是建立在无歧视、无偏见、无暴力的意识形态上的吗!
不过这是一个过程吧,no zuo no die之后,也许每个人都会深刻反思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不分性别。
烂醉、吸毒、鬼混、喜欢画画的准妈妈从不想要小孩到生下小孩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事。# 男性结扎的风险更低,且后期可以疏通。
北欧小清新文艺片。太自然了,没有一点做作的地方。女主好看。
进阶版《一夜大肚》。当一个女人意外怀孕后发现自己不想当母亲,她是否真的有权利不当,这个片子给了一个非常挪威式的结局。回想起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呼喊与细雨》,那种子女对母爱呼唤的无望都提醒我们一件事:女人似乎并非都是潜在的母亲,也不是天然储存着母爱的容器。
成人喜剧,关于画画的部分都很有趣,不管是脑海漫画还是涂色小哥,结局也没有为了安全而走“浪女回头”的套路,不想不适合不参与便是成年人最好的选择。
对比《四月三周两天》等等,很直接的观感,大概只有真正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才敢甚者说才能把这种题材拍成喜剧的躯壳
#Berlinale71 Generation# 好玩的地方是那些女主角的脑内小剧场,但其实剧作上还是比较能一眼望到头的。值得讨论的是这个结尾,刚好把前段时间关于代孕、弃养等一系列话题再推到观众面前:当一个女性内心自主选择不要成为一个母亲,那么她是否需要为他人的错误买单,并从此搭上一辈子的代价呢?
女主:“为什么男的不去结扎,反正想要孩子的时候可以复通。” 女主朋友:“男权社会。” 女主:“男权社会。” 能说自己就是不想要这个孩子,真是勇敢啊。北欧果然是性别平等先驱。
北欧太天然了,虽然这个妈妈有诸多困境,但周边环境实在是太友好了,总有安全垫的,让你的人生不至于跌落。
一个女性半挣扎半和解地生下自己从来没想要的孩子;一个女性半踌躇半坚决地放弃事业发展和伴侣来领养孩子;一个女性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对啊我们就在父权社会啊。一个男性突然闯进门呐喊:不能送领养,我要养孩子。他说他受到了神灵的感召。然后他实现了从渣男到慈父的横跳。毕竟他的名字叫Dick Jesus。
拟人化的动画小人太加分了,鉴于过去一周我看的都是很丧很压抑的电影,突然来了一部风格明快的片子,一扫之前阴霾,多加一星,热闹得不像北欧电影。很细腻地记录了意外怀孕后女主的心理变化、情绪起伏以及思想斗争,片中对话放国内估计被唾沫淹死了。比《朱诺》好看多了!后疫情时期新片普遍质量堪忧,这部算是矮子里拔高个了。邻座有一个外国女孩,香水味老让我分心。(BJIFF/Day8/Scene26)【万达CBD】
看完之后 就算女主最后去见了女儿一面 她也没有一个很明确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妈妈的观点出来 我觉得因为这是这个开放性话题 不要总说怀胎十月就会有养的冲动 也不要说不想要这个孩子就一点都不想去见面 电影留给我们思考 一千个哈姆雷特 毕竟 这话题你选哪一边站队都会被另一边喷。
忍者龟棍法与合气道的区别,咖啡邀约变作喜当爹孕检,推掉洛城高薪外快阿姨愿当妈,手办桌游鲜血天罚适合胎教,早餐三国修罗场,耶稣大雕抢饼干当老窦,选择自私不意味着你是烂人;允许生育和养育的责任分离,敢于质疑“母性”这一概念的权利义务,北欧也许真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标杆?就是漫画形式嵌入得略为生硬吧,最后的现实结局也稍显突兀
最棒的一段是女主诚实地说出,哪怕生下了孩子,哪怕把孩子抱在怀里,她也一分一秒都并不想要这个孩子,也不想要当妈妈。当母亲并不是女人的天性,不想当,就是不想当。并不是“等你老了就想要孩子啦”、“等你生下宝宝看到ta就觉得值得啦”……
这种有趣又富有情感的小作真是太好哭了 年轻女性的各种挣扎与矛盾 深刻但不沉重地发声 Rakel是一个负责任的有同理心的好妈妈 更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 理智清醒的有目标有观点的好女孩 漫画形式对情感的展现更加强烈 好想买到ninjababy的漫画书呀
210921@合生汇寰映影城,3.5星。散场出门时隐约听有人说“好像跟我们讨论的已经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了”——不知是不是幻听,或被植入了——这句话一直徘徊在脑海中,越想越认同。我们还停留在“谴责女生不自重,乱搞连孩子爹是谁都不知道,连怀孕六个半月都不知道”的阶段,人家已经跨过了“荡妇羞辱”、“娃爹不想要娃但我还是想跟他搞”、“娃爹与娃娘的疑似男友会不会起狗血冲突”等我们认为的问题,开始讨论“虽然生了娃但我还是不想养我还想做自己想搞事业而娃爹愿带所以就让爹带”这样的走向,当然中间女生也会质疑自己的自私,觉得自己是烂人,但从头至尾没有其他人指责女主不负责任或冷酷无情没有人性。领养前的培训太周到。女生会意识到“白人家庭领养白孩子的愧疚”,还敏锐地发现Mos游戏军队里缺女性角色,Mos也听建议,超棒
你已经尽量不踢妈妈,不让她生病发胖,努力和她友好相处,为什么她还是想杀死你?因为你太像个忍者,你悄悄地潜进她的肚子,让她不能练习合气道,不能跟别的男人约咖啡,在她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需要她强大得像个女武神手办。如果有神迹召唤男人成为父亲,女人是否也有权利拒绝成为标准的母亲?
反常规
电影中间1小时那段,女主,合气道教练与几个朋友一起玩的桌游是哪个?看起来很好玩的样子
父母会后悔生下孩子,但他们不会承认。
有些女性即使看到孩子也不会被“唤醒母性”,女主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去做一名妈妈,放手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