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悬疑探案剧《真探》一样,#彭布罗郡谋杀案#也是个多年前未能破解的辣手旧案。一个并不有趣烧脑的故事。之所以喜欢看,是因为它是个真实案例,一个需要重新梳理,熬心又看不到希望的探案过程。没有戏剧性。而引人的看点在于,同样的案件,同样的物证,因为不同的侦破切入点,有人可以在雾里看花中拨开一切障眼,发现那深藏其间的至关重要的解锁细节,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找到破绽。
说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就像看欧洲杯的进球集锦,人家临门传球,根本不是找球门前哪里有自家队友,而是临门传球,传到最佳射门位置,至于那里有没有队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对那个位置,自然会有队友冲去补位射门。而中国足球临门传球往往习惯性先找队友在哪里,然后起脚。这就是看问题切入点不同,存在的认知高下,以及不同结果。
破解案件其实也是如此,虽然现在DNA等验测技术大幅进步是破案的重大助力,但如何在千头万绪,支离破碎的证据中发现能破解谜团的有效证据,形成清晰有力的证据链,警探们的职业素养与敏锐度更为重要。
剧中一个很有气场与威压,眼光锐利的警司,带领他的团队,在艰难却执着中找到了答案,让罪恶最终被绳之以法。
一直喜欢英剧的不喧哗和克制。我在这部剧里寻找什么答案?一个男人可以残忍自大到什么程度,满口假话,智商极高,毫无愧疚。一个女人可以被控制到什么程度,懦弱无能到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最后只能心脏衰竭来摆脱绝望和恐惧。最想看到的是一群坚毅不放弃的人,不放过一丝希望,博弈击败恶魔。变态杀人犯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无罪时,我感到无比愤怒,但当被判处11项杀人强奸罪名成立,终身监禁时,他破口大骂,不服判决时,我为他能如此混淆视听感到惊讶,我在想,如果陪审团相信了他的申辩,有一丝犹豫,会不会就放过了这个恶魔,如果我是陪审团中的一员,我会不会“善良”地相信他的谎言呢?我感到极度恐慌。受害者的儿子在妈妈墓前说,我们本该相互支持,imsorry,mum.让我感到无望,我也有个这样的母亲。但一个母亲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时,为什么是孩子会有愧疚? 对我来说,目前困惑的是相信自己的感受还是相信对方的话语,他只是单纯的弱,还是扮成弱者的恶魔。
第一集介绍略沉闷,不过这也是英剧典型,一般不用好莱坞式的大场面和过强的视觉冲击来抵消观众对细节,人物对话和行为的独立观察和思考。第二集进入审讯阶段便可预见性的迎来观感高潮,英国审讯类影视作品真心出色,厚积薄发,适时反转给予重击,智商碾压的快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ps:男主颜值逆天帅爆,莫名觉得有中国血统。
因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没有出现喜闻乐见的大反转,也没有出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证据,以至于罪犯最后也不承认自己的罪行,非常让人遗憾。
但是除了层层推进的探案和审讯过程,儿子和母亲的才真正让人唏嘘,母亲虽然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害者,但是她面对丈夫对儿子所做的一切选择性失明,非常的让人气愤。当儿子控诉她无视约翰对自己的虐待,她居然以一句“我不知道”来为自己辩护,哪怕丈夫已经进了监狱,她依旧没有摆脱丈夫的控制,因为她的软弱,导致他儿子的一生都被毁掉,而她自己也没有一天不活在恐惧中,最后还落得那么个结局。而对他丈夫所做的一切,剧中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他帮他丈夫修改过裤子等等细节,我认为她是知道他丈夫所作所为的,至少猜都能猜出来,但她却完全站在了他丈夫那一边,从来没有想过指控她丈夫来帮助自己和儿子摆脱丈夫的魔掌。只能感叹精神控制真是太恐怖,虽然她的一生很可悲,但是作为母亲,她真的是很失职。而她儿子最后还在后悔没有保护好她,真的是很心酸了。
说起来,之前在翻新剧推荐时就对这部很感兴趣,因为我把有一张海报看成了主角团队扛着铁锹去挖坟,当时心想“这挺拼啊”。后来发现这是个误会……不过剧还不错,就是英剧风格,节奏慢点,需要静下心看。
根据剧情简介,彭布罗克郡谋杀案改编自“高级调查官史蒂夫·威尔金斯与ITV新闻记者乔纳森·希尔共同撰写的纪实文学”。ITV有种娘家人的骄傲,在剧情台词里专门安利了自己,不过从案件本身的力度看,这种骄傲倒完全可以有。
究其根本这是个DNA洗冤录,抢劫犯犯人约翰·库珀即将假释出狱,探长史蒂夫怀疑他其实是两宗谋杀案外加一宗袭击未成年人案件真凶,成立调查组查找DNA证据死磕。物证众多,经费吃紧。整组人奋战18个月终于有了成果,犯人此后终将铁窗度过余生。
虽然是出于DNA技术的进步才能将凶手绳之以法,但选择什么去做检测,就全靠探长团队的判断。DNA技术负责把犯人锤死无法翻身,探长团队、司法机构和媒体互相配合,挖掘犯人疑点,搜集证据,和犯人斗智斗勇。
彭布罗克郡谋杀案这部剧,可以算是个大男主剧,探长男主角是团队主心骨,毫无争议的老大。剧集走的是严肃正经老派探案路线,主要角色没有各种常见附加特质,没有突出的幽默感,没有各种身心问题,没有理不清的情感问题原生家庭,就是努力工作认真干活,让连环杀手伏法给被害者公道。【就没啥花里胡哨的细枝末节,风格挺老派的
团队成员都认真办案堪比劳模,多数角色性格也没有太鲜明,氛围和谐没有勾心斗角,媒体也精心配合没有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
整体剧情没有太多反转,走的是抽丝剥茧的经典路线,靠细节取胜,每个细节的展示倒推起来都逻辑优秀。对有些观众来讲,各种花样看多了会觉得这剧有点平淡。从戏剧吸引力来讲,是凶手自始至终的恶意,反衬出团队的坚持,让这个方向直接的故事有充分的看点。
彭布罗克郡在海边,风景如画但透着一股阴冷气质,冬天的景象尤其如此,落叶林光秃的枝叶风中摇曳。常有大雾,视距受限,气氛压抑。
犯人被怀疑曾于1985年入室杀害兄妹两人,随后纵火,物证只剩一只袜子。随后1989年,他在海边小径枪杀散步的夫妇俩,1996年袭击5名青少年,三起案件均涉及性暴力。1996年犯人因抢劫立案,当时的探员组也非常努力,收集物证无数,但受技术限制未能成功指控其他罪证。
探长男主角是个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一儿一女已经离异,女儿已经成年,他试图拉近和儿子的距离,认真支持他的足球事业,当一个摇旗呐喊拍手鼓劲的气氛组。
男主角业务能力一流,是个面对压力绝不松口的硬汉,关键时刻会强调连环杀手不会停下犯案。
他在破案之后的总结也掷地有声,“证据永存,它们也不会说谎,证据永远会被寻求真相的人找到”。
案件的关键转变在于男主角对关键证据的敏锐把控,能抓住让犯人露出马脚的“卡其色短裤”不放,从证物堆里找到曝光过度偏色的“卡其色短裤”照片,再拿到实物去做法证。他也能用马上见底的经费,要求法证检测改制枪支上的油漆,最终拿到另一关键证据。甚至运气足够好,找到了犯人参加节目的录像,直接揪出他当年形象和目击证人画像之间的高相似度。
虽然彭布罗克郡谋杀案这部剧方向太直接,中间没有太多反转,但这种咬定不放的劲头,也是很吸引人的。在法证证据没着落的时候,整个小队队员还领着支援小伙伴,齐刷刷带着工具去丛林翻过证据。这种为死者和家人拼命的韧性,能让人在阴冷的画面当中,感受到燃烧的热血,其实还挺感人的。
全剧细节伏笔非常多,环环相扣。比如犯人坚持不懈投飞镖,服刑多年也在房间里飞镖不离手。
比如犯人一度得到了一大笔博彩奖金,带着家人去阳光西班牙度假,但唯独没带儿子,当年儿子才12岁。
比如犯人太太是个出色的裁缝,特别爱绿色,脸上有时候会有非常明显的塑料假笑。
细节层层递进,伸张正义的过程值得耐心一看。
在证据确凿被带走的时候,犯人后备箱里还有计划下一次作案的工具。
饰演犯人的老爷子演得超棒,穷凶极恶,眼神有戏,诠释各种到位。他贡献了全剧看下来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演技。
男主角前些年是那种荷尔蒙藏不住的男明星,帅得让人合不拢腿的那种,而且还男女通杀,演连环杀手反派也不在话下。
这部剧里,衣着保守,但作为认真工作的大叔,也还是很帅气的。【但是妹子们还请冷静点,演员本人,喜欢的也是帅大叔,嗯
还有个非常抢眼的角色是庭审时的控方律师,戏份不很多但气场够。这位大爷演一本正经的角色气势足够,台词也很厉害。权游爱好者应该会觉得他面熟,大爷在权游里演想把囧恩处理掉的索恩爵士,最终败给了主角光环。
说起来,剧里看似憨厚的记者小哥,扮演者大卫·芬恩也演过权游,从演员表看他饰演兰尼斯特卫兵瑞尼克,具体出现在哪里一时有点想不起来的那种角色。如果有小伙伴记得这个角色欢迎贴图补充信息嗷~~~
欢迎关注57线自媒体土匪撸剧,某匪陪你一起调侃吐槽~
传统的美式悬疑犯罪影视剧一般会包含这些元素
如不断反转、主角自我矛盾的深刻挖掘、凶手的动机、近些年泛滥的偏心理侧写、宗教元素、社会矛盾等等,随着网飞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此类题材影视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反而复古的叙事风越来越少了。
这部剧的整体节奏非常平稳,编剧没有制造更多弹幕的情节突出,本剧的案件剧情横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凶手在开头就已经被认定了,更多展现的是在新时代如何去通过医学检测找到证据。在角色立意上没有做更深度的挖掘,甚至英国司法机构和受害者出庭认证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没有去延伸,保持主角和凶手博弈的主线推进。
个人比较喜欢这种纪实风格的刑侦剧,值得一提的是彭布罗克郡的风景确实太美了
最好看的竟是第二集。还蛮喜欢主角在最后接受采访时说的话。(Luke演现代爹为什么感觉很不合适…但演古代的就很好…)
真的挺闷的。。
第一集就差点没给我看睡着了
卢克埃文斯,戏里戏外总是这么大反差,三级迷你剧,典型的英剧风格,一个真实案件的改编,从着手一个疑点,最终进入庭审的典型案例,过程一如既往的稳扎稳打,英式的执着和对家人的影响方式。英剧喜欢这种题材,旧案回头看,更新弥补技术遗点,完善执法公正,追溯历史正义,弘扬团队意识,培养新时代敌情意识,提升公众形象,化解群众信访,排除受害者常年疾苦,强化家庭成员和谐和子女从警的理想,弘扬为司法公正的决心和舍小家的钻研精神。
他老婆是被吓死的?
实在是不行,属于那种特别认真的无趣的东西。本来开头还好,一进入正题马上变成了陈旧又主流的商业剧手法,特别像《犯罪心理》。男主角的塑造正确得让人厌恶,关心人类疾苦,就是没有人味儿。
英剧节奏就是舒适
能打到狡猾凶狠的豺狼要猎人无比的责任感细心和耐心
饰演瘸子的演员演技精湛
参与了每一集的字幕翻译,感觉还不错,拍得中规中矩吧,翻译刑侦剧真的很有意思因为翻译审讯和庭审的部分时语言风格自动切换成今日说法~
itv就是神啊!逻辑舒适的作品,节奏对我来说刚好。有几点蛮喜欢的:比如冷案主要靠法医证据(所以一集对案情一带而过不是重点),比如男主问检察官这么小的地方有第二个变态的概率能多大(所以对确认凶手的种种行为时间etc推沦一带而过就直接认定),比如预算吃紧(所以需从犯人套话),比如法医认为也可从除了dna角度定罪(比如织物)etc等等组成了一个逻辑通节奏好的故事。然后主角方人设我也还蛮喜欢的,探长么、探查事实做就得了,也不是写人物传不必什么激烈人生矛盾性格张力。人不是重点,重点是案件。
有点潦草。庭审最后一幕是不是在暗示,对五名少年的案件是儿子安德里安干的?
【凶手告诉你了,如何揭穿真相】intro有点拖沓了,作为英国推理三集片正常发挥。杀人凶手真的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反派,直到最后还以为会有反转,哎
喜欢这种抽丝剥茧的英剧调调,就是还是get不到为啥Luke是弯的…据说还是0…orz…
怎么觉得儿子才是凶手。。。
很好的一个剧,比较冷静纪实,罪犯形象准确。——英剧不同于美剧,美剧要去追究连环杀手背后那个魔鬼,英剧给你看一个人,连环杀手的日常形象。
评分不够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缺乏反转情节和惊悚效果的营造,然而从悬疑的角度讲,这部取材于真实案件的剧实际上很符合日常的破案环境、搜证手法和法律程序,警察成为DNA搜索队而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探,可能会让有些观众产生失望,审讯时采用的心理战术也没有那么drama,但以证据为前提的推理就是好推理。
儿子是真凶,英剧的尿性一直是似是而非,看到第二集就猜到了,老子带着对儿子的愧疚默默顶替了罪行,本来出狱后打算重新生活的,结果因为几个多事的警察又进去第二次,终于抓狂了。
Andrew Cooper似乎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证人,一个局外人。不是受害者,也和嫌疑人没有案件上的直接关联。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无从控诉,因而从未从恐怖深渊中抽身。
预测一下评分会上8.做了E01&E03。做到吐血,没份大概140/150句,真的是做过most challenging的剧了…5555但是感觉很不错诶,让我来补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