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时隔八年,大卫·柯南伯格第六度入围戛纳主竞赛。新作《未来罪行》重拾了柯南伯格“身体恐怖”(body horror)的主题风格,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科技高度进化的未来,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改造。
维果·莫滕森饰演的Saul Tenser是手术表演艺术家,在《未来罪行》的世界中是身体改造艺术的明星人物,蕾雅·赛杜饰演的Caprice是他的伴侣兼表演助手。
两人醉心于为公众做奇观手术表演,尽管他们所身处的社会对于器官改造和置换都有比较严格的管理,他们依然在不断探索身体改造的各种可能。与此同时,人类的身体在不断地进化,一种过去未曾见过的遗传现象出现,这令一向大胆前卫的Saul与Caprice都大为震惊。
影片《未来罪行》是一部建立在奇异想象之上的电影。英文标题“Crimes of the Future”取自于1966年的丹麦电影《饥饿》中的一句诗。电影中的诗歌是没有写完的,但柯南伯格被这句诗打动,想以电影的形式完成“未来罪行”命题作品。
在1970年,他以“未来罪行”为题,拍摄了一部低成本地下电影,但他当时未将自己从标题中获得的灵感尽然表达,于是有了今年的这部《未来罪行》。
影片着重探讨人类与肉身的关系,如今没有的科技在未来出现之后,灵与肉的关系会如何变化。简言之,“未来罪行”就是人类对自己身体所犯下的罪。
影片对于人类对身体的改造和异化,并没有明确的批判或者鼓励,它只是极尽所能地展示一种奇观:家具会和人体链接,帮助他们睡眠吃饭调养身体;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或别人做手术,无论用意是整容还是医疗;手术过程不仅仅可以作为表演让公众观看,术后的异形人体也是展品,甚至还有“脏器选美”;人类自身的修复和愈合能力更强大,内脏也可以长出新的,但感官敏锐度在不断降低。
在《未来罪行》的设定中,未来的医疗发展已经使人类对痛疼不再敏感。影片的另一个标题是“Painkiller”,意为止痛药。手术在电影中的功能也不仅是为了医疗美容或制造更多的疼痛,而是进化成了一种新型的性爱方式。
于是观众看到了大段大段的手术过程,以及形态各异的身体和脏器,维果·莫滕森的身体就这样一次次地被蕾雅·赛杜切开。虽然与柯南伯格过去一些作品的血腥程度相比,这部的惊悚成分更多一些,但猎奇直白的程度还是会让观众联想到对疼痛的恐惧。
仅仅是理解这些奇观,观众就需要多花些心思,但柯南伯格没有在观影过程中给观众太多思考的时间。依靠略显话痨的台词,这部仅107分钟的电影保持着稳而快的叙事节奏,很快将剧本的高光集中在新型进化人:一个直接遗传了父亲身体改造结果的孩子,因此他的脏器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功能。
进化人的出现指向了一个科幻类型片的经典命题:被人类生下来的带有人造特征的人,是不是真正的人类?
有趣的是,柯南伯格并没有在电影中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将选择丢给了观众:身体改造的边界在哪里?而如果对身体什么都不做,我们又会退化或进化到什么程度?这些改造和进化是不可避免的吗?
从现有的媒体报道来看,《未来罪行》收获的评价都还比较保守。《银幕》场刊以二星和三星为主,大多媒体也不断言影片应该如何理解。用柯南伯格在记者会上的发言来说,要谈电影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再讲五个小时也说不完。它的深刻建立在高概念化的基础上,观众虽可以用存于现世的一些现象或组织进行对标,但也并非所有的细节都能找到对应。
英国《卫报》认为,这部影片是一部如史诗和歌剧般宏大的愤怒黑色幽默,它的内容超越了严肃和搞笑,也超越了恶心和性感。而《综艺》则指出,这部电影回归了柯南伯格早期电影中的“性压抑”主题,和《撞车》类似,观众会怀疑车祸是否真的能成为一种色情兴奋点,手术也是这样。但这个隐喻的挑衅性与内核都是老套的,柯南伯格也依然对科技持怀疑态度,因为它们是外来的。
去年戛纳主竞赛的“身体恐怖”作品《钛》以它毫不克制的身体奇观震惊了戛纳,从观众对迪库诺导演的褒贬,能够看出每个人对于“身体与科技结合的成果”的接受度。
总体来讲,柯南伯格的这部作品虽然关注度很高,但讨论热度并不如《钛》,因为它的深奥和复杂性还有很多值得观众咀嚼的空间。
回看柯南伯格以往的作品,他探讨过广泛的社会议题,也掌握了多种电影类型,对于《未来罪行》这样表达欲很强的作品,观众的讨论与分析也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有更为深入和精彩的角度。
在发布会上,柯南伯格谈及了很多正在发生的大事件,诸如俄乌战争以及美国糟糕的政治环境。显然,他非常关心社会与世界的变化,这会持续激发他的创作力,未来一定会有更精彩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观前提示:本篇图文的部分文字描述和配图,可能会引起不适,请酌情阅读。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部饱受争议的邪典电影:
《未来罪行》
5月23日《未来罪行》在戛纳首映,过程中有整整几十位观众中途退场,表示完全无法忍受银幕上播放的内容。
然而这部电影还是赢得了长达7分钟的起立鼓掌,使它成为今年戛纳竞赛单元口碑最两极分化的影片。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被严重污染。
为了适应环境,人类多年不变的肉体终于又开始了进化。
首先是痛觉完全消失,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在睡梦中感受到疼痛;
接着,感染也消失了,人类变得百毒不侵。
更有甚者,患上了“快速进化症候群”:
他们会随机生长出新的器官,无法融入原本完整的生理结构。
有人对此讳莫如深,官方严令禁止改造和移植器官,成立器官登记所,在新器官上“纹身”;
他们担心新器官会改变基因,基因再遗传给后代。
长此以往,人类将不再是人类。
也有一群人,认为进化变异才是人类的未来,故意在体内植入人造器官。
疼痛和感染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可以肆意改造肉体。
于是各种奇怪的行为,被冠以艺术之名,堂而皇之地对外展出——
有人被封闭了双眼和嘴,取而代之的是几十对耳朵。
被剥夺了“看”和“说”的能力,他的“听”却被成倍放大,复杂的心情只能通过扭曲的肢体来表达。
有人用锋利的刀子切割自己的身体,并表现出强烈的快感……
我们的主角阿珍和阿强夫妇,也是一对行为艺术家。
阿强患有“快速进化症候群”,体内新器官涌现和生长的速度都远超常人。
他难以吞咽食物,更无法正常入睡。
必须躺在可以调节激素和肢体的兰花床上,才能勉强进入梦乡。
艺术往往和痛苦联系在一起,而痛苦往往和睡眠有关。
而他的艺术,看起来则更加痛苦:
阿珍和阿强将原本用来尸检的装置,改造成了手术台。
每当阿强体内的新器官成熟,他们就会召开艺术展览,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观看。
阿珍远程操作仿生遥控器,锋利的手术刀毫无滞涩地划开阿强的胸膛。
牛黄狗宝,豁然开朗。
被开膛破肚的阿强和装置浑然一体,在阿珍的操作下,构成了难以言说的艺术品。
阿强非但不痛苦,反而乐在其中。
因为在他看来,当中切除器官无异于一场没羞没臊。
某天手术后,阿强被一名陌生男子拦住,对方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要求:
“求求您,用那台尸检仪解剖我的儿子!”
男子名叫阿伟,是“进化派”的头目。
他的身体被改造得一塌糊涂,甚至可以靠吃塑料为生。
万万没想到,他消化塑料的能力被儿子继承了下来——
阿伟的儿子天生就能消化塑料。
这就相当于父亲意外断了根手指,儿子一生下来也没有手指,非常离谱。
这么离谱的事偏偏就发生了。
然而妻子发现后,竟然连夜将儿子活活闷死。
事后非但没有悲伤,反而冷静地打电话叫阿伟来收尸。
因为在她看来,儿子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寄生她体内10个月的怪物。
阿伟求助阿强,希望用一场解剖向全世界证明,人类的未来是存在的,而且是美好的。
尽管阿强反对“进化”,不断切除器官也是出于对那些玩意儿的厌恶,但他还是决定帮这个忙。
殊不知他们的密谋,早就引起了新罪行小组的注意。
所谓的新罪行,指的就是器官改造和移植。
只是名字听着更“性感”一些。
等阿强当众打开阿伟儿子的遗体,映入眼帘的是被纹上图案的怪异器官。
这显然是新罪行小组的“杰作”——他们买通内鬼,给阿伟儿子体内每个器官都纹了身。
在观众看来,阿伟的儿子体内的器官全都是人造物,他的存在就是一场悲剧。
谎言和欺骗,将一场变革扼杀在襁褓之中。
万念俱灰的阿伟,也被新罪行小组灭口。
知悉真相的阿强,从此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为了缓解内心的痛苦,他试着品尝阿伟他们制造的塑料食物。
随着塑料滑过食道,落入肠胃,泪从眼角流了下来。
一直厌恶新器官的阿强,最终认可了“进化”,电影也在此戛然而止。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觉得这部《未来罪行》的叙事平铺直叙,除了一些视觉奇观外没啥看点。
一方面,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删减了细枝末节的情节,和不明觉厉的晦涩对白。
另一方面,这部《未来罪行》的导演,是饱受争议的邪典之神大卫·柯南伯格。
他的作品有个突出特点——口碑两极分化。
没有中间值,要么电波对上了,爱到疯狂;
要么多看一眼,都会浑身难受。
《感官游戏》里,裘德洛吃出一把枪的桥段,直到今天都还在被营销号们切片疯传;
《变蝇人》的男主被混入苍蝇的基因,逐渐融化变形的场景,成了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尽管他的几部成名作里,都有对人体的谜之喜好,和对性爱直观而露骨的表达。
但这位导演也拍摄过像《蝴蝶君》这样唯美的文艺片;
为了融入美国影坛的主流,柯南伯格导演还拍过《暴力史》和《东方的承诺》。
*大卫·柯南伯格御用男主维果·莫腾森
前者收获了奥斯卡最佳剧本的提名,后者更是一部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而这部《未来罪行》,是柯南伯格时隔8年的复出之作。
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未来罪行》的片名:Crimes of the Future。
片中的警员将它解读为“器官犯罪”,也就是发生在未来,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罪行。
其实这句话出自1966年的波兰电影《饥饿》,讲述一位穷困潦倒的艺术家,即便饥肠辘辘也要保持体面的纠结故事。
柯南伯格或许是从那位艺术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被片中那首没写完的诗歌打动,以电影的形式完成“未来罪行”命题作品。
1970年,他完成了第二部电影长片,低成本地下实验性电影:《犯罪档案》。
故事同样发生在架空的未来世界,因为化妆品成分毒害,女性几乎灭绝,而幸存下来的都是年纪很小的女孩,针对女童的犯罪愈演愈烈。
52年后,息影8年的柯南伯格重新拿起摄影机,完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部《未来罪行》。
他眼中的未来已经和50年前大不相同,现代人对身体无节制的改造,让这位耄耋老人担心起人类的未来。
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柯南伯格的自我剖析。
今年5月,柯南伯格接受法国《电影手册》的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在片中加入了大量个人经历和思考。
片中的男主角正是他的投影,血腥的艺术表现只是他内在追求的外化,在手术中达到精神上的高潮,也反映了柯南伯格对性与肉体的迷恋。
男主评价某些行为艺术家,只会用各种离谱的行为哗众取宠,却忽略了艺术内在的哲学表达。
那位全身长满耳朵的怪物,其实只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声音,其他都是摆设。
也表达了柯南伯格本人,对日渐泛滥的“柯南伯格类”作品的态度。
例如去年震惊戛纳,最终拿下金棕榈奖的《钛》。
和《未来罪行》相比,它有着更商业的表现形式,更大的尺度,更离谱的情节。
却和“柯南伯格类”电影的初衷背道而驰。
正如片中的警察身上长了肿瘤,不能算艺术;
而男主体内生长出有意义和目的的器官,才能称得上艺术。
影片的最后,男主用近乎自毁的方式拥抱进化,也象征着柯南伯格导演的决心。
这部《未来罪行》本就是一场赌博,一次选择。
成,柯南伯格将进入全新的创作阶段;
败,就将为从影生涯画上首尾呼应的句号。
除了自我剖析外,《未来罪行》还探讨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什么是人?
笃信人类沙文主义的守旧派,认为基因改造将导致人类灭绝。
简单来说,就是人得有个人样。
而支持进化的组织,则认为人类应该拥抱进化,才有美好未来。
我个人更支持后者。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人性。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科幻片《人工智能》中,机器人小孩大卫,寻找自我价值,渴望成为真正的“人”。
相比之下,机器屠宰场的人类们个个都是“纯种”人类,行为却看不到丝毫人性。
到底那一边的才是人?答案显而易见。
关于这个问题,大卫·柯南伯格的成名作《变蝇人》,早已给出了答案。
被混入苍蝇基因的男主角赛斯,经历了从获得超能力的喜悦,到蜕变成怪物内心的痛苦,最终回归了人性。
女主角维妮卡看到赛斯变成了一个怪物,却没有丝毫的畏惧和嫌弃,紧紧抱住恐惧的赛斯的瞬间实现了二人人性的升华。
无论肉体如何,唯独有人性者才能被称为人。
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罪行》是大卫·柯南伯格从主题上再次致敬和回归自己。
时至今日,这位导演早就过了创作巅峰期。
《未来罪行》无疑是他的作品中,商业化程度最高的一部。
从目前的大众口碑来看,这次豪赌的结果并不算好。
如果没有NEON这样人傻钱多的公司出资,或许我们再也看不到柯南伯格的新作了……
大卫·柯南伯格的新项目《裹尸布》,预计明年春天在多伦多拍摄,但愿一切顺利。
要是你喜欢这部电影,不妨点点关注和赞,把它分享给你的亲友。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这个电影,享受的部分,与其说是视听或机械设定,人设,或者各种自生器官,不如说,是跟着电影提出的问题,自己思考这个过程。
如果器官可以自己变异新生,然后实现从形态到功能的进化,那么,它会是什么走向的?电影里提出的设想,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是可以消化塑料的。至于为什么会单单选择塑料,因为塑料是人类发明出来解决人类问题的,应该由人类的进化来处理它。
我个人会想到,对于如今世界,已经有太过丰盈的物质,为什么人类还在发明,还在改造世界,所以目前是解决之前遗留问题重要,还是开创一条全新的道路比较来的快?我钦佩他还是选择回到解决遗留问题,承担过往责任,这个选择需要的勇气与面对过去的自我批判。
本人并不是导演的忠实粉丝,如此迫不及待的要去看,实则是因为预告里关于机械是人体的延伸,人体和机械的关系,以及机械和器官的关系,还有其中的互动,结合,以及背离,这个设定很感兴趣。
老实讲看完回家路上还在思考,那个金属的银色“蟹壳”手术台,使用脊椎骨节设计的手术刀,本人感觉昆虫的形象会更贴切,想象昆虫在显微镜下那让人头皮发麻的细密皮囊,还有蚕吐丝,和蜘蛛的触角这些结构,更器官改造还有自创似乎更贴切一些?
他还是有一些非常温柔的东西留在里面,以及莫名安排的侦探,戳穿了许多观众可以自我联想,又或者让电影中角色自行对接,然后任由其发展,看看最后会走出个什么故事走向。侦探一旦存在,总觉得把故事也框在其中,失却了许多的可能性。
对于耳朵人的设计,能不能再走一点心,不是在身体上多几个耳朵就了事,走量不如走质,能够用超凡的少量耳朵设计,还是能讲出这个故事,是不是更值得期待一点?
还有那个八岁小男孩解剖后,展示的世界上第一例人类诞生的,天然的,可以消化塑料的消化系统,开腔后,就给人看了这个?(涂鸦部分还是酷的),但是....... 能不能稍微再设计一下,好歹可以体现一点“塑料消化”的特征?(片中的开腔部分展示内部构造都不太惊艳)。
其实应该还有很多想说的,不过目前暂时记不起来了。只好来个总结句,预告片的期待值在正片里有稍微落空,然而能够让人自发性思考的电影,不该被埋没。
*再补充一点
故事感觉是用了一个半小时交代了前情提要,用十分钟给你看了个开头,就结束了。真的不拍第二部吗?从器官觉醒,自然生长这个过程不是才才渐入佳境?
在从古至今的任何时代和出现过的所有民族中寻求一条通过确定的概念指出身体之美的普遍标准的鉴赏原则是劳而无功的,因为我们在身体上所寻求的东西是本身自相矛盾的——既受伦理世界的规训又企图在庸俗判断力的欣赏中被给予“形体艺术之美”,其中伦理世界告诉我们怎样的身体是正确的,庸俗判断力告诉我们怎样的身体是美的,迄今为止我们对身体的一切揣度都是基于此两个概念所制造出的恐惧焦虑与轻松愉悦这一对相互矛盾的情绪。但在未来的我们必定会批判这堆没有普遍性和自由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并不符合主体的理想,即符合主体理念的存在物的表象,对此,我们针对身体的所有审美判断都应当是示范性的鉴赏,而与之对应的条件是:1.被审美的身体应当作为“作品”呈现;2.所有的鉴赏者都应当在自己心中产生鉴赏的原型;3.鉴赏的形式应当是一种自由的艺术。
当审美的身体是“作品”时,主体的行动本身、行动的意识以及由前两者引出的外在于行动主体的他物都包含在了“作品”中,此时身体作为特殊的我的实在的个体脱离了伦理世界的约束,视法律和社会秩序为没有绝对本质的思想、没有现实性的抽象理论,却能让普遍的自我意识从这样特殊的个体中找到简单的、个别的情感,这既是“作品”的情感,也是一切鉴赏者的情感,个体通过这种性爱般的情感扬弃伦理世界、扬弃庸俗判断力,让创新的表达在永恒的持续中流行,让我们在寻求、渴望的过程中将身体与赋予了生命的审美融合,进而实现自身的主体的理想,实现的方法不再是作为一门雇佣艺术的“手术”或“登记处”,而是一门作为自由艺术的“表演”。“表演”使行动内容的一切环节回到自由状态,但“表演”带来的鉴赏价值也因自由而偶然、稍纵即逝,不过,最终“表演”为所有鉴赏者都带来了一个永恒地针对主体理想的表象的欲求对象,它将成为所有未来人类的性癖并如自慰一般令人上瘾,折磨所有人的行动、意志、认知和思想。
基督、真主、佛祖、Karl Marx……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追求绝对地大的东西,即崇高,与直接带来愉快与鉴赏价值的自由艺术不同,崇高是通过对生命力的瞬间阻碍以及紧跟而来的生命力的更为强烈的涌流之感而产生的,所以它作为激动并不显得像是游戏,而是想象力的工作中的严肃态度,且不能包含在任何感性形式中,只能针对理性的理念,所以崇高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理念,崇高理念帮助我们在任意自然直观中找到针对所有可能的作用的合目的之物,目的让我们在艰难的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激起我们的超越感官与身体的使命的情感,并遵守这一使命,直到自然符合我们自身的目的,从而感受到更能被自身判断认同的愉悦。为了获得这种愉悦,我们要对“表演”带给我们的针对主体理想的表象的欲求对象进行批判,以怎样的方式?以儿童的纯真。我们不应当任凭性癖折磨自己,而要出于对身体、内脏之爱而控诉、偿债、负罪:我们要控诉现在时的人类胡乱排泄、通过吃他们的排泄物来偿债、为他们对崇高理念的否定而负罪。即使我们不愿意做,未来的未来时人类也会逼迫我们去做。作为未来时的人类,我们的命运要么是在自由艺术中纵欲而死,要么因为现在时的人类去控诉、偿债、负罪而继续活着。崇高理念将现在时的人类的罪行托付给了未来时的人类,这就是“未来罪行”。
能打破命运之枷锁的只有爱,不是对Caprice的爱,而是对全人类的爱,为了不让未来时人类在命运的压抑中激发重蹈现在时人类的覆辙的欲望、为了不让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用奴役未来时人类,未来时人类只能以仁爱的意志去控诉、偿债、负罪:更加爱人类的身体、更加爱人类的器官、更加热爱崇高的理念,让人类远离资本、权力、工业,终有一天,人类会变成一种美好的生物,在那个时候,请用镜子把自己的美好映照。
在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中,中尉和夫人丽子在爱、疼痛、血液中形成了一个强力而温柔的体系,即使只有两个人,这个体系也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所以,未来时的我们也应该出于同样而纯粹的目的聚在一起,在一个强力的体系中变得意志坚定、力量充足、体格俊美,像夏天的知了趴在树上一样趴在人类的器官上,并在夏天结束时和干枯的树皮一起掉下大树,秋天就是我们的坟墓,但我们不会担心秋天会因为成为未来时人类的乱坟岗,因为未来的未来时人类可能就喜欢把崇高和与死相关的淫欲结合在一起,可能他们会对着未来时我们的坟墓自慰,这些我们无法理解——所有时代的性癖都是出于个人立场的,当未来时我们的遗产可以满足所有未来的未来时人类的个人立场时,我们就可以说自己是仁爱的、崇高的,我们的崇高和仁爱对于未来的未来时人类,正如现在时人类的工业垃圾对于我们,都是性癖。以爱和崇高作为性癖的人,应该很幸福吧。
我钻入未来的深处,越往下我身上的阳光就越少,我感到害怕,举目四望,周围一片虚无与寂寥,陪伴在我身边的,只有性癖,它是我在深海中的火源。
人在生物场域中是美的吗?
人对人自身施行的行为解剖。
美的本质建构———
披着美的行为外衣所施行的生物解剖学还原。
美所体现在人的生物形态外在与内在差异———
这种差异在影片中体现在部分与整体的生物器官的对称与比例协调的完整上,最终呈现为意识着的器官进化。
用时间的空间关系来定义伦理的边界犯罪。
把对快乐就是快乐的否定辩证关系降格到一种有机生物感性冲动的性欲快乐原则,进一步通过对肉体的惩戒权力达到主体被压抑的自在解放,强化,生命、保存繁衍、增强人种与身心二元的控制能力。我想弗洛伊德、拉康或者福柯看到此影片应该会产生无意识尴尬的化学微笑,特别是后者在对性史的经验性进化上。
人的自在与自为的行为和自然主义之间的矛盾混淆,因而人这个概念是偶然或自然?
最终影片看似成功塑造出———关于粗糙的神经生物狂热主义与达尔文狂热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结合———并嫁接到对“美”的本质还原符号的感官生物欲念下的倒退技巧。因此基于仅仅生物机能的进化与演化论都不该作为一种展现解剖存在内涵的意识形态意向,因为他超出了人的自然,也忽略了精神与意识的存在形式。
“未来罪行”降格了类人的概念,满足了一切幻想狂热的生物进化充分需求,但他还不是充足的理由。
与《钛》传递的“赛博格神话”想象背道而驰并伴随疼痛启示的失能
全片围绕“The surgery is the new sex.”展开对人体的关于“加速进化症候群”的形而上的谈论,在观看过程中我们往往将期待和惊叹的目光放置在一场场器官摘除表演,以及身为器官表演艺术家的Saul和Caprice的手术操作中。而忽略了柯南伯格前序和本部影片的内在关联,正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一些列的关于“身体恐怖”的作品才得以让“Body is the reality”这样的政治性话语和柯南伯格对于人类未来想象中的“加速进化症候群”得以成形。
与《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钛》等一众影片致力于构造的“身体”相比,柯南伯格的想象中“身体”反而是最不具有反叛性的。
早在其1983年的《录像带谋杀案》( Videodroem)中就开始逐渐探讨了“肉身异化”的问题,但其实质性的改变和 进化仍旧基于肉身,其中非有机体成分以一种有机体的姿态在人的肉身中弥散,从此便为“肉身的再度想象”奠基。
1991年的《裸体午餐》(Naked lunch)中柯南伯格让打字机幻化成蟑螂,实则又是一次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跃迁。
1996年的《欲望号快车》(Crash)中对伤疤的迷恋用“车”这一无机体承载起有机体的快感,男女主日益在撞车获得伤疤中沉迷,抚摸伤疤甚至用伤疤做爱。
1999年的《感官游戏》( eXistenZ)则是让肉身游走在虚拟与现实中,eXistenZ的游戏手柄是从怪诞生物中的有机体中提取并制作的,变异有机体与人类有机体接口的连接反而创造了一个近乎真实的“无机世界”,而其中最经典的便是男主用奇异生物骨头拼凑的枪,以牙齿为子弹,柯南伯格试图表明肉身创造力近乎无限。
如果把在《未来罪行》之前柯南伯格拍摄的所有关于“肉身”的影片综合比较,会发现柯南伯格的影片逐渐在构造的实际上是一个“肉身引领肉身,有机体缔造有机体”的世界观,有机体作为主体主导着人的加速进化,无机体在加速进化过程中始终只能“弥散与影响”。柯南伯格迷恋“肉身”,他始终牢牢抓住“肉身”,一遍又一遍的警示人们“肉身的异化,无机物的入侵”,在《未来罪行》的结尾,Saul坐在骨骼状早餐椅上吃下“塑料制的巧克力”,随后流下了一滴晶莹剔透饱满的泪珠,有机体不愿放弃“肉身”的执念与痛苦正是区别于《钛》中Alexisa努力追求与无机体融合的最好证明。
器官摘除表演、手术是新的性的享受方式,柯南伯格都为以上操作的可行性设置了两个前提:
1.感染不再存在
2.人们无法感受到疼痛
前者避免了身体的死亡,后者让手术成为享受成为可能。
全片阴郁的色调和末日般的景象预示着在“加速进化症候群”的影响下人类将走向灭亡,而背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失去了“疼痛的启示”。
当今医学界将疼痛、呼吸、脉搏、血压列为五大生命体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疼痛是证明人“活着”的重要指标。在影片中Saul能感受到疼痛,每晚都要依靠巨大的“睡眠床”缓解疼痛以入睡,而Saul体内疯狂加速生长的器官使Saul能够感受到“进化”与“疼痛”,Caprice和其他表演者无法感受疼痛并在其中享受手术带来的快感,逐渐的也失去了疼痛带来的启示和警告,将疼痛作为享受和表演的手段。
Saul在疼痛所获得的经验最有可能的是认识到肉身的重要性,肉体本身所承载的“自由属性”,这一属性在Saul的疼痛经验里无关政治(Politics)与权力(Power),对于Saul而言,此自由的属性是自我精神无意识的言说,也是其影片反复提及的“inner beauty”,不放弃肉身的艺术和内在美。
柯南伯格几乎用一生表明其不愿放弃有机体的决心:不断把“Body”一词的解释限缩为“肉体”、为有机体和肉身开创了一系列新的想象。而这一切归根到底便是:
“Body is the reality”(肉身即是现实)
这个不都被他自己拍烂了吗?80年代的东西,哪来的前卫说法。
概念上以切割和痛感作为新型性爱模式,试图颠覆所谓传统和体制,但大段对话如论文般空泛无趣,概念的新奇散去之后便落入符号隐喻的窠臼。而概念本身其实也很单薄,如今用药物/暴力/濒死体验换取性快感的现实并不亚于电影,而阶级隐喻/环境污染等内核又挖得太浅,总觉得柯南伯格的想象力开始匮乏。摄影也有点阴间,看完只想要一打old fashioned sex来冲喜😂😂😂
牛是牛的,有Titane的表象但不会有Titane的命(?),某种柯南伯格概念的集大成者。/ 蕾老师your triangle of sadness really stands out wow / K好棒,但我土,还是想看柯南伯格拍她和Rob的Fan Fiction. #sorry#
放在任何现实主义电影里都会滑稽可笑的形而上讨论包上了身体恐怖的外衣就值得被理论化了吗?在撞车中可以一言不发就把情欲完全从插入式性交中抽离,直接和暴力本身进行连接,就连车甚至撞车都只是一个媒介。而到了未来罪行,俨然一副不用嘴硬不起来的潦倒样子,居然要口口声声说起手术如性爱,新性爱旧性爱这些可悲的自诉。唧唧歪歪大半天,还不如自己前作的一个远景。
非常自恋,非常做作。比小K台词更令人不适的是自恋的老白男柯南伯格在这儿无病呻吟、故作深沉、秀深度
依然是“身体恐怖”的柯南伯格,只是这次一点也不恐怖。进化论、内在美、新罪行——左、中、右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政治隐喻。手术即性爱的概念就像空壳,说真的还不如钛呢,好歹钛是人跟车做爱。看完我也想吃塑料了...
柯南伯格对未来人的物化、异化想象一直纠结在官能维度,尤其是sex层面的官能维度。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关于器官演化想象的高概念维系之下的艺术片,或者甚至就是装置作品——床、椅子,没有痛感,不会感染,可以消化塑料以及人工化工产品,老式sex作废,外科手术替代sex,内在美,这些概念串联起了电影的文本运转。有个悖论,就像有限之人无法想象无限之上帝一样,人如何摒除非人的意识想象非人类?sex即手术这个概念也许是非人的,但比如拍摄蕾雅·赛杜赤裸身体的那场戏,明显感觉到摄影机后面还是人的意识在掌控,对于色情表达的微妙把握依然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结尾维果·莫腾森吃下塑料制品,留下眼泪,人类器官的悲剧性演化已经无可挽回,封闭了想象的可能,并不高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道理我都懂,但也是大可不必。
# 75 Cannes 主竞赛# 两个小时的煎熬,全程没有停的大幅对白不知所云,除了外科手术没有其他了
不理解 小k的演技又回到了暮光之城
看完特惶恐,理解不了get不到,觉得自己又成了傻波依。从打欲望号快车,裸体午餐开始,这些个男男女女的那点儿事你就不能像日本人学学大大方方的拍个痛快吗,非要整一堆物件儿在里面裹乱,不带家伙儿事就不能ooxx吗?!btw,字幕组白辛苦了,完全不用带字幕看,帮助理解程度加了1%
对xing哀的探索,和蹂躏肉体的别样迷恋和高潮,都还不如《杀手阿一》里对着尸体的疯狂撸she。故事苍白,背景简陋,概念极端也不新鲜,笨拙的设定略猎奇,但掩盖不住想象力的贫瘠。
不钛行
切实感受到一种暴力的身体美学,也因为这不愿意打差评。但是一切都架构在空洞的概念和批评鲁本时候又有什么区别。我就是小K那个old sex,畸形新性癖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很久没看过把自wei感诠释得这么抽象又恰如其分的影片了:都知道纸面意义上的自wei是啥,但一旦实施起来,对撸和射的时机反复徘徊斟酌把握还是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甚至连过后的虚空衰弱颓唐也惟妙惟肖。男主一副死神的打扮更是给了身体快感一种濒死极致体验。那个吃饭机械椅是绝妙的征象,对于在眼前无规则晃动却无法及时吃到的食物产生了一种高潮预期式的强烈贫瘠渴望。看片过程中意识到此前一直困惑的柯洛南伯格和大卫林奇之间的区别:前者是由一个空泛又众所周知的概念出发,去反复盲求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如女主所言:creating the meaning out of emptiness;后者则是以最微妙的心理感受为动机,将其放大成宏观的精神分析宇宙。看介绍说剧本二十年前写就,其实和《欲望号快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官刺激是表象,艺术概念是形式,政治喻言才是核心。影片前半段用一场艺术概念秀,来展现行为艺术家索尔·滕泽对身体的掌控,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掌控身体的痴迷:当身体有痛觉时,我们用抚摸捆绑抽打来寻求刺激,当身体不再有痛觉后,我们用切割器官来制造快感,折腾身体是人类通往高潮的唯一途径。后半段则是政治喻言,身体即政治,政治即控制,个体通过顺应器官来掌控身体,资本通过收割器官来掌控身体,政府通过注册器官来掌控身体,谁掌控了身体,谁就掌控了进化的定义权,三方势力看似暗流涌动,但如同行为艺术家在结尾处做出的选择一样,实际上个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Cannes# 像钛的视觉但其他的又比钛陈旧太多。不是很喜欢。也可能是我福柯读少了。左边小哥数次捂眼睛,右边男朋友数次抱紧我,在瓦尔达厅本色出演一个坚强中国女人。
4.5 估计很多人会以为是各种奇情重口味的刺激类型片,结果看到的是绝对概念化、点缀着冷幽默、讨论着艺术创作和资本垄断的话唠寓言,以固定空间内的对话戏为主,两三段“性爱”和“表演”作为穿插,其实更多是《大都会》的精神续作,Body Horror的回归更像是类型元素的障眼法。维果影帝考虑下,回想起来是蕾雅赛杜那场“表演”独白戏印象最深。
福柯看了很欣慰,说“亲爱的朋友,一切未来也好生活也罢,都是灰色的,唯理论之树常青。”
delivery和theme两方面都充满了刻意与雕琢,没看到血肉横飞的奇观,也没觉得堆叠出来的现代性批判多有攻击力,感觉这种电影的表达能力已经耗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