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个人认为剧中的Aaron与Julie是非常典型的理想与现实的投射,而该剧则依托爱情故事与两性关系上演了理想与现实的相交、调和、背离,正如剧名—《渐行渐远》。 男主Aaron,25岁。出场时颓丧而枯竭,仿佛浑身的活力都被抽干。虽然毕业三年仍然待业,但根据他后面在女主的启发下在酒店工作得风生水起的情况,可以发现触发他工作的条件似乎无关谋生,在于实现个人价值、遇到伯乐上司和获得感染力等一些精神属性。这其实是很理想化的一个特质。关于感情,他对前女友选择和前途大好的亲哥交往并结婚一直耿耿于怀,在婚礼上完全不掩饰内心的郁闷,这种错愕与无法接受现实出现落差的心理,包括后面认定女主以后,不顾一切现实阻力,坚定奔赴爱情理想的纯粹与坚持,都体现了他情感理想化的一面。女主Julie,44岁,已婚,育一子一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虽看似和谐却暗流涌动人生的状态正对应人到中年时在职场与工作中遇到的一地鸡毛。上班干劲十足、备受好评,却总被上司抢功;下班回家,素面朝天,围上围裙就是丈夫子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老妈子,与丈夫的往日激情被22年的婚姻消磨殆尽,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典型的现实写照。 在一场婚礼上,Aaron和Julie相识了,对Aaron来说,这场婚礼是心里的一道坎,是避不开的一个结;对Julie来说,婚礼让她感受到活力,可能还有自己往日经历过,现在却已经退却的激情。在现实生活中,婚礼好像理想和现实的分水岭,往前一步是围城,是坟墓;退后一步,是理想国,是乌托邦,是童话王国。把婚礼这样一个分水岭选作男女主相遇的情景,个人觉得蛮妙的。 作为理想和现实投射的Aaron与Julie相互吸引的关键点,主要落在了偏理想的特质上。Aaron欣赏Julie的工作热情,感恩感动于她对他闪光点的留意与挖掘,对她工作遭受的不公心怀愤怒,对她深陷生活沼泽麻木与挣扎感到怜惜;Julie羡慕Aaron的活力,没有遭受现实毒打的无畏与单纯,发现玩世不恭的混子原来认真起来这么迷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 在领略过理想状态的美好后,Aaron与Julie迎来调和阶段,这一部分主要落在自身目前缺乏,对方身上又具有的点,也是现实和理想对Aaron和Julie的考验。理想的男主能不能走出乌托邦,学会用现实的视角看待问题,用现实的手段处理问题,比如:饱受非议的不伦恋的维持,需要经济基础;对象所背负的家庭重担,能否利用成人世界的法则而非单纯依靠乏力的情感支持。现实的女主能不能卸下现实的重担,重拾年少的冲动与勇敢,看清自身处境,听清心底的声音,认定选择,落子无悔、毅然面对。这里插一句,关于不伦恋的性别设置,将女性设为高龄一方,无疑增大了现实考验的难度,同“男长女少”的故事中主角遭受的磨难相比,侧面反映出女性在社会上弱势的一面。 磨合过后,终将迎来故事的结尾,这是私以为该剧最有趣的地方,实际上最后一集给出了三个故事结尾—Happy End、Bad End、Natural End,并且将其毫无痕迹串连到一起。Happy End(到14分36秒):苦心人天不负,有情人终携手; Bad End(到44分43秒):我应该明白,我始终不是你第一个考虑的人;Natural End(到剧终):十年之后,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始终觉得HE太童话,BE又太像为了迎合现实而写的结局,略显刻意,NE倒像是这样一个纠缠反复、黏连、拉丝的故事顺其自然发展出的结局,就像在英国经历了数个阴雨连绵的天,推开门,终于是一个好天,短暂激动感慨后,穿戴整齐出门,生活还在继续。。。 Anyway,对Aaron和Julie来说,无论结局如何,这个故事,都让他们收获颇丰:认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向现实妥协是否有必要、看清麻木状态下的真实处境、重拾勇气清理中年的烂摊子。在这场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中,无人胜出、亦无人战败。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完全现实主义,除了Aaron这样多情的帅小伙现实中很难找到之外。看的人心塞,太难过了。Aaron从未爱过一个完整的Julie,二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早让她四分五裂,她有太多身份撕扯着她,所以她从未有可能到达他身边。这是个死局,无论怎么看,他俩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结局,老话说“色衰而爱驰”,Aaron好像有好多好多的爱,能抵挡这个规律,可是能抵挡得了多久呢?不愿细想。“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时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抛却这些,现实因素也锋利的让人心碎,没工作,没住所,没钱,也就没未来。结局够残忍,但也够真实,同时让我松了口气。永远捏着把汗的感情太累人了,对无法舍弃家庭的Julie来说,对一直挽留Julie留下的Aaron来说,对看着他们挣扎的我们来说。 还挺无奈的,有的时候有了爱就可以排除万难,但有的时候爱确是最无用的东西。但无论如何,人人都渴望得到一份爱。嫁作人妇,为人母亲的女人更是如此,丈夫孩子只是使用她,却不爱她。我找不出她死心塌地的忠诚的理由。但就算她敢不忠诚又能改变什么?被毁灭的早就被毁灭了,消失殆尽了。 结局还挺有意思的,Aaron还有很多机会,还有遇到许多可携手的意中人。但Julie不会了,她只能躲在暗中,为不同的幸福的人送出那些带着深深向往的祝福。 “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 (另,十年前是不是国内只有一个字幕组做了这部剧…只找到一个资源诶,虽然画面高糊,但我感觉翻译的真好啊。)
爱情就是要双向的奔赴才能有意义啊。Julie被困在婚姻和子女的围墙中走不出来,一次又一次的离开Aaron。她的每一次放弃和犹豫,男生都总能坚定不移的站在她的身边等着他们重新开始。可当Julie真正下定决心离开家庭时,Aaron也彻底放手了……。 是因为不爱吗,恰恰是因为太爱了吧,可是他们之间的爱太脆弱了,单方面的坚持根本不足以维系这段饱受争议的关系,Aaron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可惜女主的枷锁太重了,她的条件不允许自己那么坚定的选择爱情,最终在一次次犹豫不决中失去了最爱的人。看到男主在屋里一个人痛哭却无法开门见Julie一面的时候,真的觉得很心痛。如果Julie能早一点挣脱不幸的婚姻,坚定的选择Aaron该有多好。可惜命运总是捉弄人,有些爱其实只差那么一点,只要再往前迈一步,一切都不一样了。我理解女主的犹豫,但也心痛男主受的伤害(虽然出轨是不对的),美好的爱情是可以超越一切世俗,年龄,性别而存在的。感谢人类世界有影视的存在,才能将生活中那些无奈荒诞但又美好动人的故事呈现出来,让我们直面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可能,感受不同的人生。
最后女主去寻找男主,但被拒之门外。她茫然无措站在街头的那长长的一幕,让我疑惑——编剧为什么会这么安排?一般按照中国式的合家欢(虽然我知道是英剧),女主肯定能得到她想要的“幸福”。 但最后女主既没有和爱情继续轰轰烈烈,也没有回到家庭和睦相处。反而是继续,女主之前被漠视的生活,变得比之前更糟糕。 还有之前一直都在出现,男主跟她妈妈的对话——关于婚姻,爱情和自己。我个人觉得,男主比女主更懂得自己。他最后拒绝女主——是因为他不想因为女主离开女儿而感到痛苦,他懂她爱她的儿女。还有,他爱她,不想破坏她的家庭幸福。他从他爸爸那理解了一些这种爱。 人不是只有自己,但人也只有一个自己。 女主懂得前半句,却不了解后半句。所以她彷徨无措,疑惑不已。 站在路口中央,有一种象征性,一边是爱情,一边家庭。不知如何选择,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她知道自己渴望男主,渴望爱情,渴望爱,但不懂自己为什么渴望。
而且我觉得,男主与他妈妈的对话对结局有种隐性暗示。他妈妈最后还是选择继续婚姻(有很多无奈)。
她在家庭中“不被听见”,不被丈夫理解,不被孩子支持。她的女儿不想她离开,也只是“说需要她”。一种赤裸的索求,但在母亲那里,只剩下“心疼”。真的是讽刺啊!
“爱”这种事物,真的是不公平。它不能衡量,也不能被放在“交易的天平”上,去交换。我爱得那么多,她“必须”也要付出相同的“爱”,才能得到我的“爱”。没有那么公平的事情。让人“无奈”“无力”。
情感——爱,是世界上唯一不可以交易的事物。
女主为什么会在婚内出轨?文学是探讨,思考。而不是在道德法庭上,“审判”的。(个人见解,有异议可以在评论区见,但我不回的呀!也可以当我没说过。)
在婚姻生活是什么样的?她又为什么会喜欢上男主呢?女主的丈夫性骚扰她人,并在婚姻中长期“嘲笑”她,“不支持”她,“轻视”“漠视”女主的付出。还站在一边,“泼冷水”。儿女也不理解母亲的付出,轻视母亲。这就是,女主的“婚姻和”“家庭”。在那里,“她”,“自己”没有丝毫立足之地,只有社会身份和角色——母亲。没有人能忍受,除非“麻木了”
我看的是混剪。我不知道为什么,当男女主吻在一起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爱。这种爱不是靠描述特征来获得,不是通过“他看她的眼神好眷恋”,或“他们交谈中很暧昧” 而推导出来的,我觉得这可能是导演实力所在,让观众感受不到这种刻意的安排。当两个人第一次吻在一起的时候,你就知道,有一种真实的,两个灵魂链接在一起的情愫产生了。它带着一些生物层面的刺激和张力,但除此之外,又超越于此,有一种更深刻的东西存在。两位演员的演技可能也是让我沉浸其中的原因。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与卡勒姆·特纳共度的一周。从《爱人的最后一封情书》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连续看了几部他主演的电影。要不是因为有他,这部籍籍无名的迷你英剧,也不可能进入我的视野。但是,因为有他,昨晚一口气刷完,到深夜还意犹未尽——彻底沦陷,就是这样吧,哪怕,我只是一个老阿姨。
与《密会》一样,本剧讲述的也是年龄相差二十岁的年下恋,于是观看时会不自觉地将二者进行比较,同时,也越发感到《密会》更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首先是本片女主的选角。作为号称44岁的女人,海伦·麦克洛瑞明显过于衰老了一点。就我看到的身边人,保养得好一些的,肯定没有她那般显老。所以,当看到年轻得几乎能掐出水来的艾伦站在她身边时,那种不相称的感觉格外强烈。比起来,金喜爱当年扮演的吴惠媛,与李善宰外貌上的差距没有那么明显,看起来就舒服养眼一些,二人的感情产生也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二人产生感情的进程稍嫌快了一些,缺乏更令人信服的铺垫。在这部三集短剧中,艾伦先是在哥哥的婚礼上见到酒店副经理茱莉,看到她精明干练的一面;后是在自己入职酒店后跟在茱莉后面工作,又在一场婚礼中看到她好言安慰一个情绪有些不稳定的新娘,然后,爱情就产生了,当天回家的路上二人就亲上了。为什么呢?看到一个能干的女性就炙热地爱上了,无论如何有点令人奇怪,毕竟茱莉看上去能当他妈妈了。而《密会》中,善宰对惠媛的爱情,先懵懂产生于一次偶遇,有了最初的爱慕与好感,再逐渐浓烈于拜师学艺的过程,尤其是二人四手联弹之后。由此可见,细腻的铺垫在爱情故事中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我喜欢节奏快的故事,但缺乏说服力的故事显然难以让观众接受。
最后,英剧中也借他人之口讲出茱莉对艾伦的影响,让他从毕业三年的迷茫与懒散中挣脱出来,居然在酒店行业干得颇受领导赏识,还要将他好好培养。是的,好的爱情应该对人能产生塑造或改变的作用,但一个大学里学了设计的男孩,因为一场婚礼就爱上了酒店事业,怎么说也不是那么符合逻辑。更何况,本剧主要展现的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当然还有女主那让人欲说还休的家庭),对事业的追求几乎没有,女主必须工作,是为了保住贷款未还清的房子,男主则不在乎前程,只要与女主相伴相依。而在《密会》中,善宰对音乐的热爱,对惠媛的影响,都是震撼人心且力量巨大的。因为故事讲得细腻,所有与灵魂相关的东西,都在片中逐步清晰地呈现,所以两部剧导演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渐》只想讲一个年下恋的故事,顺便展现一下中年夫妇的精神危机,而《密》更想展现韩国艺术界表面光鲜实则污浊的内幕,不同阶层的精神面目,以及一个音乐天才对于爱情与人生价值的理解与追求,就内涵而言,后者也显然更胜一筹。
两相比较,虽然卡哥的魅力实在难以抵挡,但《密会》的制作精良更令人称道。眼看冬天快来了,我在考虑,如果这个冬天比较冷,我是不是要再重温一遍《密会》,在美好的爱情故事中再陶醉一次。
实名反对热评说女主是中年矜持玛丽苏,没有哪个女性不该追求浪漫自由,她唯一犹豫的点是还算爱她的女儿。这里面除了男主每个男人都面目可憎,自以为是的老公,利益至上的上司,认为母亲照顾家庭理所应当的儿子,全都去你们爹的,正因为编剧把男性角色刻画得太过脸谱化减一星。唉其实我最心疼的角色是男主妈妈,她太好了。
女主角虽然脸一般, 但整个人很有魅力. 男主角的纯真让人伤感. 经历过总是不错的.
人最难的就是认准一件事,尤其是认准一件“错事”。
Aaron和他妈妈反而是最能互相理解的母子
之前看过一个段子,说男人是个钟情的生物,他十八岁的时候喜欢十八岁的小姑娘,三十八岁的时候还是喜欢十八岁的小姑娘,等到他七十八,依然是喜欢十八岁的小姑娘。看完这部剧我想说,女人也一样!无论多大!永远都爱纯情英俊小伙子!!!(但是现实中这种绝美爱情是不会存在的吧呜呜呜
本来只想美美欣赏卡哥,顺便看一个背德爱情片,他爹的给我看火了。到底什么是婚姻啊,一个需要Julie擦屎还永远都在指责的丈夫,一双只懂索取的儿女,所有家务等着“仆人”做。我很火大啊,没有人真正在意Julie需要什么啊!好不容易Aaron出现了,看到她的价值闪光点,结果给我be了呜呜呜。编剧你好狠的心,我宁愿你骗我
我不想关心剧情制作服化道了 这一刻只有感恩的心 谢谢 谢谢你们把21岁的Callum Turner记录下来
忘年恋的致命点不在于世俗压力多大,而在于双方的智情水准的鸿沟
这个世界对女性就是苛刻,婚内出轨固然不对,但要是换成男人,有了个小自己20岁的情人,应该不会被家庭、儿女和另一半来回撕扯,更不会被嘲讽吃嫩草。女主的纠结其实也主要是为了家庭,其实她对没出息的丈夫和毫无感恩之心的熊孩子算是仁至义尽了。结局可惜了,现实中这样的男孩子恐怕不会有吧。
评论里大多在指责女人出轨,可我看见的是一个为家里付出一切却还被当成透明人的女人,Julie只有和Aaron在一起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魅力,Aaron让她做自己 让她有自信,那边贱男人迈克尔一边否认妻子为家里的付出一边觉得自己好像还是小伙子一般去追求年轻女孩,追不到就开始气急败坏了,结局Aaron有了新女友,Julie回到家庭,两个人的世界不再有交集,Julie再次成为透明人,成为那个为家里劳心劳力却不被承认有价值的女人
女主出轨,不上进的老公因多次骚扰女顾客被罚社区服务,儿女对父母态度完全不同,子女貌似只是需要妈妈做家务和赚钱,夫妻毫无感情却得为了责任生活在一起。男主挺可爱,像个小狐狸,演戏也不做作。可惜爱情不能当饭吃,出轨是一件需要计算成本的事。
一只狗被反复抛弃的故事
即使他去开门去拥抱她,她也会在不断在女儿的恳求中选择回去,如此循环。因为她已经困在婚姻里出不去了,即使极度厌恶无穷无尽的家务和漠视,她也逃不出去,过于悲哀。配乐是很不错的,男主so Hot!!!这部剧就是为日常恐婚恐育的我之类人准备。
看到五年前的短评问Calum会成为下一个Eddie吗 哈哈哈 巧合吗 哈哈哈哈哈哈啊 首先出轨肯定是错误的。 其次看这篇重点不是她俩的年龄 或者往年恋 这些可以去思考一下,但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 看评论里有说的很难听, 真的从深层想一下这个剧要表达的好吗。 我觉得更是对女性和家庭的关注。 虽然是出轨,反而引起我的好奇, 女性出轨的原因。 家里人都习惯她的付出。 那你们对他的需要难道仅仅就是这样吗。 包括卡哥妈妈也是,心理是期待爱情的。 可是爱情到最后都会变成无味的生活,变成习以为常的存在? 也许以后再看这部、会有不同感受吧zzz 12.2018 再说一句卡哥好帅。 我现在想和UK男人谈恋爱哈哈哈哈哈
这个世界究竟是对女人更严苛啊。男主不错
我是为了卡哥来看的,但是看完之后觉得非常同情女主。丈夫stalk年轻女孩图谋不轨,被判社区服务后仍然有脸指责女主。还拿孩子有没有家来威胁女主。丈夫儿女都把女主的辛苦和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出于方便和实用而“需要”她,不肯放她自由。从女儿身上还能看到一点对妈妈的爱,丈夫和儿子就是两个惊天大垃圾,认为女性/母亲像佣人一样服务他们是天经地义,面目可憎。女主其实很专业也很能安抚人,我能get到她的好。至于卡哥,就真的是非常非常可爱啊,又体贴又有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年轻小朋友,真的是没有人能够拒绝的类型,全剧里的主要男性角色只有他不可憎。另外男主妈妈也非常棒,爸爸虽然古板,但是也好歹有所触动和改变。不过结尾太令人难过了。我觉得女主还是应该离婚,哪怕不和男主在一起,孤身一人也比和那样的丈夫儿子一起生活要好。
Aaron's done the right thing, 5 stars for this character. And Callum Turner is so freaking hot!
小男主会成为第二个Eddie Redmayne吗?结尾太狗血了
虽然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 还是想看到Julie和Aaron在一起啊 结局太虐了 门后的两人是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啊 镜头也是偏爱卡哥 好多特写近镜头啊 留着和学长一样的卷发 人畜无害面泛红晕的微笑 心都融化了好不好
唏嘘。而当你看见评论里多少人在因为女主的“颜值”而扣分而口无遮拦地“吐槽”,多少人仿佛看不见她自私的丈夫和儿子只知嘲笑她的“白日梦”苛责她的种种选择, 你就知道这样的故事为什么会发生。自私又浅薄的人怎么配理解和拥有浪漫,反正他们最终的追求不过是物质,容易又不容易被满足,而我衷心希望就连他们那可怜的物欲也永远得不到一丝丝满足:)